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骨折的运用研究

    作者:胡仕杰;张鹭;路锟;王樱寓;蔡晖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病例中选择8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观察组(47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住院时间、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等.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18月(15—25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管组(P<0.05),经皮椎弓根螺钉损坏、患者胸腰部的疼痛程度也低于观察组(P<0.05).中期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经皮椎弓根螺钉运用到胸腰椎骨折中,具有并发症小、功能恢复明显、患者疼痛程度低等优势.中期随访对伤椎矫形、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切开手术效果相当.

  • 椎间孔镜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探讨

    作者:杨骁侠;于栋;张清烽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23例,均采用椎间孔镜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60~240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总住院时间7~10 d.23例切口甲级愈合;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5.7%.结论:椎间孔镜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

  •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朱卉敏;张锴;王衡;郭新军;单朝;刘杰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时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4年2月,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脊柱外科治疗的55例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其中开放组31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24例采用 Sextant 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0~44个月)。微创组与开放组相比,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组内术前比较,术后伤椎后凸角、Cobb 角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开放组矢状面指数明显大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obb 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附加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开放手术在对伤椎畸形的矫正方面无差异,是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经皮椎弓根螺钉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闵继康;赵凯;杨文龙;王丹;袁永健;徐旭纯

    临床上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很多,且各有优缺点.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探讨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2002年7月开始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加锥体内自固化磷酸钙(ACPC)灌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 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宣煌;林海滨;吴献伟;李荣议;郑祖高;占鲤生

    目的 初步探讨Sextant系统下经皮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经后路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经验,比较本方法与传统开放TLIF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4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21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TLIF手术(20例,开放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术中和术后显示内固定和融合器位置均良好.两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年随访ODI改善率、临床疗效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均<0.01).结论 采用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操作方便、安全、微创,效果良好.

  • 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分析

    作者:夏天;董双海;王雷;赵庆华;田纪伟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2枚,平均4.0枚/例.212枚螺钉中,0级175枚(82.5%);1级32枚(15.1%);2级4枚(1.9%);3级1枚(0.5%),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翻修术.37枚位置不佳的螺钉中,24枚向内侧切出椎弓根,13枚向外侧切出.结论: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虽置钉位置欠佳率较高,但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

  • 单纯前后位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阳;刘斌;董健文;陈瑞强;谢沛根;罗春晓;张良明;戎利民

    目的:探讨单纯前后位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置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6月,共有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接受单节段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同定、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其中采用单纯前后位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置钉的患者20例(观察组),采用正、侧位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置钉的患者20例(对照组).术前在CT横断面影像上测量患者L1~S1椎体的双侧椎弓根长度,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穿刺深度的参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椎弓根穿刺时间和穿刺过程中的射线暴露时间、面积剂量乘积、皮肤入射剂量及手术并发症,术后复查超薄螺旋CT明确椎弓根穿刺置钉的准确性.结果:L1~S1椎体椎弓根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9.7±0.6mm、19.6±0.6mm、19.0±0.8mm、18.8±0.8mm、18.4±0.8mm和16.3±1.3mm.40例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共置人160枚椎弓根螺钉,无与穿刺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椎弓根穿刺时间和穿刺过程中的射线暴露时间、面积剂量乘积及皮肤入射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超薄螺旋CT可见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椎弓根皮质的1级穿透,两组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前后位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术安全、操作简单、射线辐射量少,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经椎弓根穿刺置钉方法.

  • 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经皮椎弓根置钉的比较

    作者:谢雁春;项良碧;于海龙;赵冲;轩安武;刘军

    目的:比较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和置钉准确性.方法:70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患者采用传统透视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共置入180枚椎弓根螺钉;B组35例患者采用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共置入178枚樵弓根螺钉,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置钉.记录两组椎弓根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术后连续2次复查手术节段CT对两组病例置钉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和置钉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疾病、骨折类型、性别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4.11 ±3.32min,B组为11.35±2.8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A组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12.07±3.06s,B组为8.06±2.15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A组155枚(86.11%)螺钉为A级置钉,23枚螺钉(12.78%)为B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C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D级置钉;B组156枚螺钉(87.64%)为A级置钉,20枚螺钉(11.24%)为B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C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D级置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经皮椎弓根置钉具有相同的准确性,但能明显减少置钉时间及辐射暴露时间.

  • 后路通道下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作者:王翀;覃建朴;曹广如;陈林;敖俊;廖文波

    目的:探讨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开放组)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微创组31例,男23例,女8例;开放组35例,男25例,女10例.整理分析两组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比、受伤机制、伤椎分布、Denis分型、ASIA分级及术前VAS评分)、术后及各阶段随访的影像学参数(伤椎椎管通畅率、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神经损伤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微创组随访26.58±5.98(14~38)个月,开放组为27.09±6.73(16~44)个月(P>0.05).两组手术时间、植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359.68±159.22ml vs 514.86±246.09ml)、自体血回输(7 vs 17例)、止痛药使用(12 vs 23例)、住院时间(9.48±2.72d vs 11.51±3.27d)及术后1周VAS评分(3.77±1.28 vs 4.97±1.44分)微创组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分别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严重椎管狭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入路椎板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微创术式在减少手术创伤、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 第五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微创学习班会议通知

    作者: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规范化各种脊柱微创治疗技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微创中心将于2014年12月5日~7日在上海举办“第五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微创学习班”。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微创专家做专题报告,同时依托“同济十院-中国冠龙脊柱微创培训及研发中心”进行新鲜解剖标本上的脊柱微创实践操作培训。学习班内容:(1)理论授课:微创介入消融技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脊柱内镜(MED及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扩张通道下减压及椎间融合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等。(2)操作培训:在新鲜解剖标本上分组进行微创介入消融、脊柱内镜(MED、椎间孔镜)、经皮椎体成形、微创通道减压及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操作练习。

  • 赵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轴向腰椎间融合术由Cragg等于2004年提出,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腰骶椎间融合技术,其优点显而易见。但目前该术式适应证的选择远未统一,对伴有持续根性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者并不适合,能否用于创伤性腰椎滑脱亦值得商榷;围手术期入路相关并发症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应用该术式组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根性症状的L5/S1轻度滑脱17例,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超过20%(17例中有4例)。作者文中论及所有17例患者均有“机械性腰痛”,但是据文献报道轻度腰椎滑脱“机械性腰痛”发生率较低,且很少出现顽固性机械腰痛。该文所述L5/S1轻度滑脱所致“机械性腰痛”,其诊断究竟如何确立?仅凭影像学所示峽部不连或轻度滑脱,恐怕不足以为据。该术式特有的“术中直肠、大血管损伤等灾难性并发症”更是存在于其他研究报道中。对于初期应用者而言,具备一定的普外手术经验或术中有普外医生的协助,术前精确骶前间隙解剖结构影像学评价与肠道准备、术中精准操作和术后严密观察,则有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另外,附加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确可以提高即刻稳定性并有助滑脱的有限复位,但应用在L5/S1部位有陡峭的学习曲线,由此造成的螺钉误置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 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治疗轻度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作者:徐准;王程;王文军;晏怡果;薛静波;李学林;王明

    目的 探讨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治疗轻度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科对31例单节段轻度胸腰椎结核,穿刺取出病灶并活检,采用病灶椎体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 31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穿刺取得的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均提示干酪样坏死,符合结核改变.手术时间70~100 min,(82.3±9.0)min;出血量30~50 ml,平均4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7.7±1.0)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1例随访12~36个月,(27.3±4.3)月,31例均达到骨质融合,无结核复发征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征象.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2±0.9)、(4.0±0.7)、(2.0±0.6)分,不同时点两两比较P均=0.000.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ODI分别为(65.2±9.1)%、(41.2±5.8)%、(20.3±2.9)%,不同时点两两比较P均=0.000.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分别为7.5°±1.2°、5.5°±1.2°、6.6°±1.5°,术前与末次随访P=0.001,其余时点两两比较P均=0.000.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62.8±18.2)、(39.4±10.2)、(14.2±3.5)mm/h,不同时点两两比较P均=0.000.结论 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轻度胸腰椎结核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 微创扩张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锡亮;杨子斌;赵伟;王正祥;武亚宇

    目的 研究微创扩张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退行性单节段病变的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采取后路微创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就两组患者切口平均长度、在手术进行过程出血情况、手术结束后平均置管引流量、可下地自由活动时间和术前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随访1年椎间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术前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跟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随访1年椎间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平均长度、在手术进行过程出血情况、手术结束后平均置管引流量、可下地自由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扩张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切口小,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结束后平均置管引流量,缩短可下地自由活动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远期椎间植骨融合率,值得推广.

  •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应用解剖

    作者:方旭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应用解剖.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MIPPSO)治疗.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worter指数影像学对比,术后指标均明显恢复正常(P<0.05).两组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MIPPSO)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计算机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作者:刘峰;张勇;李智;任静;赵爱彬;吕晓峰;朱庭标

    目的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完成并做初步分析.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17例患者共行76枚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76枚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螺钉大小选择合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少.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安全性高.

  • 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茂

    目的:分析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有20例患者接受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经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均较术前好转(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与传统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并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 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吴浩;陈永杰;张璨;陈赞;菅凤增

    目的:评估在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镜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摘除、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6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或以上,统计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与术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计算患者症状改善率;术后生活质量调查(SF-36);术后复查X线及腰椎CT平扫及腰椎核磁,评估螺钉位置及融合率。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4±0.9)h,术中出血平均(193±100)ml,住院平均时间(7±2)d,并发症发生率7.8%(5/64)。随访3个月显示,VAS和ODI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改善显著,ODI改善率为50.8%,SF-36平均86.2%;64例患者共植入316颗螺钉,术后X线显示306颗螺钉位置良好,10颗螺钉位置可接受,无螺钉松动;螺钉植入成功率达100%,融合率达96%。结论X线透视下微创内固定技术完全可以获得准确、理想的螺钉植入位置,结合显微镜下微创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显微内窥镜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戴建辉;林海滨;李星;吴育俊;张怀志;余正希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MED)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收治的经X线片、CT和MRI检查等明确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65例.30例患者纳入A组,采用MED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患者纳入B组,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双侧Wiltse入路MIS-TLIF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置钉准确性、融合率、术前术后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2.1±5.5)min和(103.7±7.7)min(t=-0.586,P>0.05);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4.6±5.2) ml和(57.2±5.3) ml,(7.3±1.6)d和(9.3±1.9)d(t分别为-5.813、-2.774,均P<0.05).A组植入120颗椎弓根螺钉,B组植入140颗椎弓根螺钉,A组优良率为97.5%,B组优良率为95.7%(x2=3.00,P>0.05).A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96.7%(29/30),B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为94.3% (33/35) (x2 =0.79,P>0.05).A组和B组术前、术后3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分别为(20.4±2.4)分和(7.9±1.0)、(19.1±2.7)分和(7.8±1.2)分;A组、B组术前JOA评分相比,术后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42、0.178,均P>0.05);A组术前、术后JOA评分;B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A组为84.4%(25/30),B组为80.0%(2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P>0.05).结论 MED下经皮螺钉MISS-TLIF术为相对常规脊柱微创手术,创伤小,操作便捷,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可行、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 皮质骨通道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宣俊;徐道亮;王向阳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贯穿脊柱前、中、后三柱,起到三维矫形和固定作用,目前已在脊柱外科中广泛应用。但是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时,为暴露骨性标志而对肌肉剥离的程度较大,尤其在下腰椎和骶骨进行操作时,则需更充分的暴露。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但其不能同时行植骨及减压,需另取切口入路,且需反复“C”型臂X线机透视,故患者和手术医生承受辐射量均较大。另外,由于螺钉松动导致内置物稳定性下降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为骨质疏松患者,因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化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则更大。通过改进螺钉设计以及注入强化椎体的材料,虽可提高骨?螺钉界面强度,但仍存在各自的缺陷:前者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仍难以获得有效骨?螺钉把持力;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可以显著提高螺钉的轴向拔出力,且明显增加固定节段脊柱的抗疲劳能力,但存在误注或溢出风险、易损伤神经组织、聚合产生高热及对人体有毒等弊端。经皮质骨通道置椎弓根螺钉技术采用的螺钉直径小、长度短,且螺纹排列更紧密,可充分与皮质骨集中区域接触,增加骨?螺钉界面强度;另外,其置钉点邻近峡部,对肌肉剥离程度较小,且自内而外、由下而上的钉道可降低血管、神经损伤的概率。因此,皮质骨通道置椎弓根螺钉技术为获得螺钉对椎体的有效固定强度、椎弓根螺钉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以及传统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失败后补救性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黄其杉;彭茂秀;林焱;毛方敏;倪文飞;王向阳;池永龙;徐华梓

    爆裂性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破坏了脊柱的前柱和中柱、甚至后柱,常导致进行性不稳、后凸畸形、下腰痛以及神经损伤,大约90%的爆裂性骨折发生在胸腰段.虽然对于有神经症状的爆裂性骨折进行手术减压和内固定已得到广泛共识,但对于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骨折的处理仍然存在争论[1-3].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