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直肠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沈旻静;孙琳;张鹏年;姚寒晖;茆耘耘;叶龙;丁玉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于预防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低位直肠保肛术的患者130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LARS)、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LARS量表评分(25.49±1.67)分,QLQ-C30量表总体健康状况评分(79.87±4.7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3、3.376;P<0.05).结论 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有效预防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

  • 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军;关英辉;赵磊;方泰石;李伟东

    目的 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在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5 min,术中出血量50 ~ 100 ml.随访2年,肿瘤无复发.结果 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23±85)min,平均失血量为87 ml.下切缘为2~5 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d;吻合口漏1例,无盆腔感染、肠梗阻、腹腔及盆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行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安全可行.

  • 手助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

    作者:郭景泉;朱锡元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 2011年直肠癌经手助腹腔镜(28例)和开腹(32例)行直肠前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淋巴结清扫个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 手助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80.5±13.3)ml vs.(170.5±35.5)ml,t=-12.650,P=0.000;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5.4±15.8)h vs.(89.5±13.3)h,t=-11.750,P=0.000;术后住院时间(8.2±2.0)d vs.(11.6±2.0)d,t=-6.518,P=0.000].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微创性,同时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能获得和开腹同样的根治效果.

  • 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

    作者:叶乐驰;陈荣;刘长宝;金纯;徐永强;卢敏;郑晨果

    完全性直肠脱垂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一般需手术治疗,其具体术式较多,各有利弊.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目前关注的问题[1].我科对2004-2008年期间收治的7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改良直肠前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巨大壁外型直肠平滑肌肉瘤二例误诊迟治分析

    作者:郭澎;颜廷忠;张维平;房志明;孙军席

    例1 男性,46岁,主因阵发性下腹疼痛伴大便困难10个月加重3d入院.查体:腹部软,下腹膨隆,有压痛,耻骨联合右侧可触及1个8cm×5cm×5cm包块,边界清,质韧,稍活动; 直肠指诊:直肠前壁饱满,有轻度触痛,指套无血迹.MRI报告:盆腔内膀胱后上方乙状结肠间有1个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液化出血,诊断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X线钡剂灌肠显示乙状结肠有受压推移改变.术前诊断:盆腔平滑肌肉瘤.行剖腹探查术发现腹腔内有陈旧性血液及血凝块,盆腔内有1个20cm×20cm×15cm大小的肿块,位于直肠膀胱窝内,与小肠粘连,肿块有薄包膜,位于直肠中段右前壁并侵犯膀胱后壁,肿瘤中心坏死,肿瘤组织呈鱼肉样改变.扇形切除小肠20cm行端端吻合,分离肿块与直肠、膀胱间粘连,将肿块切除.术后经腹腔引流管注入顺铂进行腹腔化疗,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诊断:盆腔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患者18个月后肿瘤复发,CT及MRI显示直肠中段有1个6cm×5cm×5cm 大小的肿块,再次手术于直肠右侧壁可触及8cm×5cm×6cm大小肿块,呈暗红色,质韧,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活动,肿块位于直肠右侧壁,距肛缘8cm,行肿瘤直肠前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同前,术后随访28个月,无肿瘤复发征象.

  • 直肠癌根治致结肠脾曲梗阻三例

    作者:庞尔君

    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直肠低位Ⅰ期吻合,若结肠游离不充分,易致结肠脾曲成角,术 后结肠脾曲梗阻。我院于1979年6月至1998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361例,其中术后致结肠脾 曲梗阻3例,报告如下。  例1 男性,53岁。 因排便困难,大便变形及便血40d就诊。肛门指诊于距肛缘9cm处触及直肠肿物下界,上 界未及,指套染鲜血。钡灌肠造影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均可见距肛缘9cm处直肠肿块,取活 体组织检查病理学结果为直肠腺癌。住院行直肠前切除术,术中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至结 肠脾曲下,未游离脾曲。切除肿块及其远、近段直肠14cm,于腹膜返折线下3cm处作结 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后第2天病人腹胀加重,腹痛不能耐受。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 叩诊鼓音,可叩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腹部立位平片见升、横结肠积气并有气液平面 。经胃肠减压及经胃管灌注蓖麻油等无效。行急诊开腹探查,见结肠脾曲成角约70°,以脾 曲为界,升、横结肠高度扩张、积气,脾曲以下降结肠无胀气,结肠脾曲肠腔内未能触及包 块堵塞。进一步向上剪开降结肠侧腹膜,松解结肠系膜,切断脾结肠韧带,充分游离结肠脾 曲,解除成角畸形,则近段结肠积气积液迅速缓解。术后第2天病人排气、排便,半月后病 愈出院。

  • 单孔腹腔镜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体会

    作者:苏洋;吴硕东;孔静;田雨;范莹

    目的 总结我科单孔腹腔镜直肠手术的经验,对该技术的手术操作技巧及特点进行讨论.方法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3 月,对患有直肠肿瘤的患者施行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 9 例.手术采用脐部约 3 cm 切口,在腹壁深部腱膜组织上穿刺放置 3 枚穿刺套管,直径分别为 5 mm 、10 mm 和 12 mm,分别放置腹腔镜和两支操作钳,完全利用脐部单一通道完成全部手术游离及吻合操作.切除病灶经脐部切口或肛门取出.结果 8 例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1 例在离断低位肠管时增加了一处 12 mm 穿刺切口以便放置切割闭合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 202 min,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和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裂口、疝等出现.结论通过细致的操作,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微创与美容效果.

  • 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继贵;路直美;陈华荣;张宇星;陈超;王倩;徐俊;杨睿

    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符合条件的15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直肠前切除术,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DST)吻合结直肠,现就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 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梅振宇

    目的探讨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吻合器技术行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5个月局部复发1例, 行横结肠造口术.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狭窄.结论熟练掌握吻合器技术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法缝合不易或难以完成的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方法简单、安全、可行.

  • 自动荷包器与吻合器完成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

    作者:张劲光;梁怀祝;隋亚文

    目的 探讨一次性自动荷包器与端端吻合器在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2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前切除,采用美国外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动荷包器与端端吻合器。结果 本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发生率4.76%,经保守方法治愈,无一例行结肠造口。结论 只要一次性自动荷包器与端端吻合器使用得当,即使发生漏,由于其漏口较小,通常可不行近端结肠造口。

  • 小肠外置在直肠癌手术术野暴露中的体会

    作者:赵猛;田晶;王辉;刘海彬

    目的 总结小肠外置在直肠癌手术术野暴露中的体会.方法 选取3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中采用小肠外置于切口外并予以保护的方法 ,暴露手术术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1~4 d开始排气并进流食;1例因营养不良低蛋白引起切口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6个月~1年随访也无典型的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结论 小肠外置法是一种很好的术野暴露方法 ,能大大减低直肠癌的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机体和局部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荣;蔡景理;刘长宝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和局部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腹腔镜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患者各25例,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3、5 d测定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术后第1、2、3 d测定腹腔引流液中IL-6、IL-8、TNF-α.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血清IL-6、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但腹腔引流液中IL-6、IL-8水平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相对开腹手术对机体全身的免疫功能影响小,但对患者局部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112例分析

    作者:卢喜伟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直肠癌患者112例,分为高位组与低位组.按照TME原则和双吻合器法实施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结果 经度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之后,112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为上段(≥8cm),6例下段(<8cm),7例吻合口瘘发生患者中有5例为超低位(≤5cm),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早期发现和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大多数的吻合口瘘能够采取保守治疗方式而痊愈.

  • 改良两孔法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张宏;凌云志;丛进春;崔明明;刘鼎盛;陈春生

    目的:探讨改良两孔法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同一手术组的38例改良两孔法(两孔组)和40例常规五孔法(五孔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腹部切口总长度、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再次手术率、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应激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等短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标本远端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学TNM分期、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孔组腹部切口总长度短于五孔组[(5.1±0.5)cm vs.(8.4±0.9)cm,P<0.05],术后24 h[(4.1±1.3)分vs.(5.0±1.6)分,P<0.05]、术后48 h[(2.8±1.1)分vs.(4.0±1.4)分,P<0.05]和术后72 h[(1.9±1.1)分vs.(2.7±1.2)分,P<0.05]的疼痛评分低于五孔组。两孔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13.2(1.3~111.7)mg/L vs.22.2(6.9~135.0)mg/L,P<0.05]、白细胞介素-6[20.8±9.4)ng/L vs.(26.6±13.6)ng/L或20.5(6.1~45.5)ng/L vs.30.8(6.3~60.2)ng/L,P<0.05]及皮质醇[(619.4±185.4)nmol/L vs.(754.6±164.1)nmol/L或499.7(300.8~935.7)nmol/L vs.777.2(533.7~1008.5)nmol/L,P<0.05],术后第2天的C反应蛋白[(30.1±27.4)mg/L vs.(64.1±49.1)mg/L或20.8(1.4~110.1)mg/L vs.68.7(9.7~176.6)mg/L,P<0.05],皮质醇[566.7(438.6~1005.2)nmol/L vs.666.2(100.5~1099.8)nmol/L,P<0.05],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12.5(1.5~111.1) mg/L vs.23.4(9.7~167.8)mg/L,P<0.05]水平低于五孔组。结论改良两孔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安全可行,其短期术后结局指标和肿瘤根治性不劣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同时具有术后疼痛轻,应激小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保留肛门功能治疗低位直肠癌

    作者:陈光;王磊;王广义;所剑;李有柱;王有德;谭毓铨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间应用双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保留肛门治疗186例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中吻合口瘘3例,无吻合口狭窄及输尿管损伤,术后随访6~38个月局部复发6例,均为C期患者,复发率为3.22%.结论:双吻合器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功率,并保证了低位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安全性.但局部复发率与病期早晚有关.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冯波;夏怡;陆爱国;李健文;王明亮;胡伟国;董峰;臧潞;毛志海;马君俊;宗雅萍;胡艳艳;蒋渝;郑民华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两种手术技术的费用以及卫生资源利用率.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病人前瞻性非随机分为腹腔镜组(87例)和开腹组(86例).前瞻性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料、直接与间接医疗费用以及直接医疗费用的构成.直接医疗费用包括手术材料费用、治疗药品费用、输血费用、住院费用、高能营养费用及处理术后并发症费用;间接医疗费用(病人和家属的误工费用)以误工天数乘以日平均收入计算.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直接医疗费用分别为26 787.00(5 036.)元和24 865.50(7 422.00)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手术费用腹腔镜组为20 332.17(1 364.00)元,显著高于开腹组的7 234.00(1 793.29)元(P<0.01);药物治疗费用腹腔镜组3 021.00(1 364.00)元,显著低于开腹组的7 234.00(4 147.00)元(P<0.01);住院床位费用腹腔镜组为584.64(260.18)元,显著低于开腹组为834.24(389.21)元(P<0.01);两组的输血费用、高能营养费、处理术后并发症费用无明显差异.两组直接医疗费用的构成:腹腔镜组手术费、药品费和住院费分别69.07%、14.76%和2.18%,开腹组分别为45.43%、36.47%和3.35%.间接医疗费用腹腔镜组为1 206.02(666.64)元,显著低于开腹组的2 071.58(1 071.21)(P<0.01).结论:相对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可通过减少药品费用、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加快床位周转,使卫生资源利用率更高,且能达到更低的间接医疗费用.

  • 影响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因素

    作者:吴浩旋(综述);张弢;赵任(审校)

    直肠前切除术(anterior resection, AR)是治疗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APR)不同,AR保留肛门功能,在病人生理、心理接受方面更具有优势。以往认为APR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不如AR,但研究发现两者相近[1]。低位AR术后病人常面临急迫性失禁、粪便逸出、排便频率增加、肛门感觉异常等问题,这些症状称为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LARS)。

  •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野;陆爱国

    随着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成为可能,直肠前切除术的适应证逐步扩大.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因其视野好、骶前解剖结构暴露清楚,对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也可在达到根治效果的同时保留肛门,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 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宝仁;张纪伟;杨明;崔龙

    目的 评价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2.4%),直肠阴道瘘2例(1.2%),吻合口出血3例(1.8%),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有助于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 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士平;王世斌

    目的 探讨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联合使用直肠外翻技术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12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肿瘤根治效果、并发症及短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外翻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均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平均时间为200(150 ~ 260) min,术中平均出血48(20 ~ 10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0(2.4 ~4.2)天、5.1(3 ~7)天和9.3(7 ~14)天,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9(14 ~28)个,肿瘤下缘距切缘平均距离为3(2~4)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5(7 ~30)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转移,术后患者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