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吡罗昔康环糊精包合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建明;吴江;方晓玲

    目的 研究吡罗昔康环糊精包合物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方法 6只Beagle犬采用随机、双周期交叉给药,单剂量灌胃给予吡罗昔康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用HPLC法测定吡罗昔康血浆浓度,用统计矩原理进行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析.结果 吡罗昔康包合物的达峰时间tmax快于普通片剂,分别为(0.89 ±0.09)、(3.92±0.49)h,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两者的半衰期t1/2分别为(31.30±4.38)、(29.38±1.83)h,曲线下面积(AUC0~1)分别为(242.92±30.04)、(230.55±8.06)μg(h·ml),高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7.82±0.44)、(7.49±0.36)μg/ml,清除率(Cl)分别为(80.92±10.65)、(85.27±2.95)ml/h,表观分部容积(Vd)分别为(3.36±0.51)、(3.22±0.19)L,均无明显差异(P>0.05),吡罗昔康包合物相对于市售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74%.结论 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准确可靠.两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相似,将吡罗昔康制成包合物后能大大加快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使其更快发挥药效.

  • 分枝杆菌噬菌体Chy2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刘平;邬亭亭;彭丽;郭述良;罗永艾

    目的 分离鉴定新分枝杆菌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以平板法从泥土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紫外线诱导法鉴定溶原性,从噬菌斑大小、颗粒形态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三方面比较Chy2、D29、TM4异同;以不同感染复数(MOI)扩增Chy2,测定佳MOI;通过一步生长实验测出Chy2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采用单斑法测定MOI的裂解谱;检测MOI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中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的能力.结果 成功分离纯化1株分枝杆菌噬菌体,命名为Chy2,其噬菌斑圆形透明,紫外线诱导法处理宿主菌后不能形成噬菌斑,头部呈椭圆形,长尾,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 内切酶EcoR Ⅰ、HindⅢ、BamH J及Xba Ⅰ切开,大小约49 kb,与D29、TM4差异大;Chy2佳MOI为9.58×10-5;Chy2—步生长周期为270 min,潜伏期210 min,裂解期60 min,裂解量为23;Chy2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 155、结核菌标准株H37Rv、多数临床耐药株;在7H9固体培养基pH值为5.0和7.4时,Chy2均能裂解耻垢分枝杆菌mc2155.结论 Chy2属长尾噬菌体科,基因组为双链DNA,宽噬谱广,是一种潜在的抗结核药物资源.

  •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脑组织Tau蛋白的影响

    作者:赵蕾;龙志敏;贺桂琼;宋冲;楚亚楠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I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丝氨酸262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ser262)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影响.方法 3月龄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20只,均分为VP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VPA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AD模型鼠脑内p-Tau-ser262阳性细胞表达,HE染色显示NFTs的数量及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各组AD模型鼠脑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 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小鼠p-Tau-ser262阳性细胞数皮质(5.01±0.71)、海马(5.29±1.32)、嗅球(10.06±3.36)、小脑(13.54±1.5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8.60±1.82)、(9.00±1.87)、(56.00±6.67)、(22.02±1.98)]相比明显减少(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小鼠海马(1.33±0.71)和大脑皮质区内(1.90±0.88) NFTs数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5.89±0.92)、(6.08±1.61)]相比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鼠脑内GSK-3β蛋白ser9磷酸化水平(126.88±5.6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73.34±3.61) (P<0.01).结论 VPA可明显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NFTs的形成;VPA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GSK-3β活性有关.

  • 接合物蛋白Crk与CrkL在卵巢癌细胞株MCAS细胞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作者:李文燕;高一萌;张瑜;王瑾;车亚玲;令狐华

    目的 探讨接合物蛋白Crk和CrkL在卵巢癌细胞株MCAS细胞增殖中的不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MACS中Crk和CrkL蛋白与已知的与肿瘤增殖相关的上下游结合蛋白的内源性结合;用可调节性siRNA敲低MACS细胞中内源性的Crk及CrkL,观察二者对细胞生长及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共沉淀显示卵巢癌细胞株MACS中,Crk与影响细胞生长增殖的上游蛋白p130Cas及下游蛋白Sos的结合明显强于CrkL,尽管Crk与CrkL表现出部分相同的免疫原性.免疫印迹显示在加入Dox后即Crk或CrkL表达沉默被启动.Crki/CrkLi细胞中加入Dox后Crk与CrkL表达明显降低[Dox+:Crk(0.021±0.001),CrkL(0.676±0.005);Dox -:Crk (0.544±0.003),CrkL (1.282±0.007),P<0.05].对可调节性siRNA构建之可控性Crki/CrkLi细胞的连续动态观察发现,Crki细胞表现出细胞增殖力受限仍保存生存活力,而CrkLi细胞则表现出逐渐脱壁至死亡.结论 Crk及CrkL在卵巢癌细胞MCAS的恶性增殖中扮演着不同的作用,Crk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直接影响着卵巢癌细胞恶性增殖,而CrkL则可能更多地参与了细胞基本生存相关的生物行为.

  • 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皮层脑电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超;但炜;谢延风;石全红;方升;刘福英;姜代芬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相关因素,寻找导致幕上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至2011年11月皮层脑电监护下行幕上胶质瘤切除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术前癫痫史的有无、术前是否预防应用抗癫痫药术、肿瘤是否累及皮层、术前是否伴瘤周水肿、肿瘤切除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组,通过对组间进行x2检验、并计算c值(Pearson列联系数)及OR值,探讨上述因素与肿瘤切除后ECoG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关系.结果 195例患者中肿瘤组织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者53例,占27.2%.术前癫痫史、术前应用抗癫痫药物、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等因素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C值依次增强.术前癫痫史、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OR值>1,术前应用抗癫痫药OR值<1.年龄、性别等因素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癫痫史、术前应用抗癫痫药、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与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关联性依次增强;术前癫痫史、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为危险因素,术前应用抗癫痫药为保护因素.年龄、性别与肿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发生率则无明显相关.

  • 牛黄熊脱氧胆酸抑制TNF -α刺激3T3-L1细胞脂肪分解

    作者:夏文燕;王丽静;刘小莺;林益川;刘礼斌

    目的 探讨牛黄熊脱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对TNF-α刺激3T3 -L1细胞脂肪分解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3T3-L1前脂肪细胞经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分化成3T3-L1脂肪细胞,设:①对照组;②TNF-α(50 ng/ml)组;③TUDCA(1 mmol/L) +TNF-α(50 ng/ml)组;④TUDCA组(1mmol/L).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变化并测定培养基中甘油含量作为评价脂肪分解的指标,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 A蛋白表达.结果 TNF-α可以显著刺激3T3-L1细胞脂肪分解,包括功能学显示甘油释放量显著增加[(2.784±0.104) mmol/L,P<0.01],形态学显示脂滴碎裂;TUDCA可以明显抑制TNF-α刺激的3T3-LI细胞脂肪分解,包括阻止脂滴形态的改变,逆转甘油的释放[(1.718±0.085)mmol/L,P<0.0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NF-α可以下调perilipin A蛋白表达[(0.227±0.004),P<0.01],而TUDCA可以阻断TNF-α对perilipin A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0.705±0.066),P<0.01].结论 TUDCA可能通过阻止perilipin A蛋白下调而抑制TNF-α诱发脂肪分解,通过减少游离脂肪酸FFA,从而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转录因子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作者:蒲荻;杜建霖;李晓群;翁敏杰;佘强

    目的 检测胚胎期小鼠Tbx18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了解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 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鼠整胚TBX18 mRNA的表达,用X-gal染色检测Tbx18-Cre/Rosa26R/LacZ 双杂合基因谱系示踪模型小鼠胚胎的报告基因LacZ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胚胎期心脏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 发现在小鼠胚胎期9.5~10.5 d转录因子Tbx18主要在前体心外膜表达,由前体心外膜逐渐迁移定位于心外膜;在11.5~12.5 d的小鼠胚胎Tbx18主要定位于心脏、上下肢、体节及上下唇鄂区域;大于12.5d的小鼠胚胎Tbx18除了上述部位外还定位于肾、输尿管、膀胱等区域.结论 转录因子Tbx18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对小鼠心脏的发育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上下肢、体节、唇鄂、肾、输尿管、膀胱的发育中也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血清和脑脊液中IL-6含量变化在儿童难治性癫痫发作中的意义

    作者:尹清;树海峰;刘宏亮;杨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与小儿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8例小儿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6的含量变化.结果 癫痫发作1、6h后,癫痫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别为(8.23±0.58)、(11.63±1.35) pg/ml,与正常对照组(0.75±0.48) pg/ml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癫痫发作1、6h后,脑脊液中IL-6水平亦逐渐升高,分别为(10.35±3.06)、(19.55±2.32)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7±0.65)pg/ml,P<0.01];而发作后12 h,癫痫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IL-6含量趋于正常[分别为(1.05±0.66)、(3.54±1.31)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癫痫发作可诱导血清和脑脊液中IL-6表达水平的上调,这可能促进炎性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可能与小儿难治性癫痫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 人肺癌细胞系A549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及鉴定

    作者:闫秀萍;罗虎;周向东

    目的 从人肺癌细胞系A549中分离并鉴定肺癌干细胞.方法 将A549细胞置于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形成细胞球,采用平皿克隆形成实验、MTT细胞增殖实验、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并比较A549细胞和A549细胞球的增殖能力及干细胞相关标记的表达水平,鉴定细胞球的肿瘤干细胞特性.结果 利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从A549细胞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相比A549细胞,细胞球呈悬浮生长,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数目(104±7)高于贴壁细胞[(37±3)(P<0.05)],且干细胞相关标记Sox2(2.68±0.39)和Oct4( 1.23 ±0.12)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贴壁细胞Sox2(0.05 ±0.02)、Oct4(0.10±0.02),P<0.05].结论 运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可以从A549细胞系中有效富集肺癌干细胞样细胞.

  • shRNA干扰沉默Mcl-1基因对淋巴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作者:岳光星;张明智;张旭东;许伟朋;陈新峰;陈昱丞;曹玲;杨黎;盛誉乔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髓细胞白血病基因(Mcl-1)短发夹状RNA(shRNA)干扰对淋巴瘤细胞系SNK-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以Mcl-1为靶点的shRNA并构建携带此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淋巴瘤细胞系SNK-6,荧光定量PCR(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病毒感染前后Mcl-1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的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Mcl-1-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可有效感染淋巴瘤细胞株SNK-6,感染后SNK-6细胞Mel-1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调,MTT法检测显示慢病毒介导的Mcl-1基因shRNA干扰与对照病毒组相比可明显抑制SNK-6细胞增殖[(31.6±3.3)%vs(5.8±2.7)%,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感染后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病毒组[(28.9±2.1)%vs(5.3±1.5)%,P<0.01].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Mcl-1基因shRNA干扰技术可特异性阻断SNK-6细胞Mel-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

    作者:陈焕文;杜铭;吴庆琛;王显平;唐文风;赖光湖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方法 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由作者本人完成的3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4组(A、B、C、D),A、B、C组每组10例,D组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中转开腹,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成熟模式引导,具备一定胸腔镜其他手术操作经验的无胸腹腔食管癌切除经验医师完成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0例.

  • 即刻种植即刻加载对Beagle犬骨结合界面形成的影响

    作者:吴丹;王璐;徐凌;付钢;游涛

    目的 研究即刻载荷条件下即刻种植体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形成的状况.方法 选用4只健康成年雄性Beagle犬,分别拔除其双侧下颌第3、第4前磨牙,并在其相应的拔牙窝位点即刻植入直径4.1mm,长度10.0mm奥齿泰(OSSTEM) SSⅡ系统种植体各1颗,术后24 h采用自行研制的种植体专用垂直加载仪对种植体进行垂直加载,依据加载力值的不同分为:载荷大小5、10、15 N组和不加载的对照组,各加载组每天以2 Hz的频率加载15 min,连续加载8周;加载0d及第1、2、3、4、5、6、7、8周后分别拍摄术区种植体的X线片,并测量记录种植体垂直骨吸收量(VBL).加载第4、8周后各处死2只Beagle犬,制作含种植体的骨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并对新生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4周后加载5、10、15 N组和对照组的VBL分别为(0.39±0.06)、(0.30±0.10)、(0.31±0.07)、(0.26±0.11)mm,加载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8周后加载5、10、15 N组和对照组的VBL分别为(0.47±0.10)、(0.42±0.08)、(0.50±0.06)、(0.46 ±0.12)mm,不同加载组以及加载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硬组织切片显示4周末加载组种植骨界面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8周末加载组和对照组种植骨界面的成骨量和质相当.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即刻垂直载荷并不阻碍即刻种植体骨性结合界面形成过程,且早期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低频超声治疗对SD大鼠颊囊黏膜溃疡愈合的影响

    作者:向学熔;季平;范小平;杨明聪;张华昌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对大鼠实验性口腔黏膜溃疡愈合时间及溃疡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雌雄各半,完全随机分为6组(n=6),1组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组利用氧自由基诱导法+物理烧伤法建立SD大鼠颊囊黏膜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分别为溃疡组、药物组和低频超声组(1.1、1.58、2.06 W).末次治疗24h后观察溃疡愈合时间,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口腔颊囊黏膜组织中NO、NOS含量.结果 大鼠溃疡病理特点与人类口腔溃疡病理特点基本相似.低频超声组较溃疡组及药物组的溃疡愈合时间短.N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低频超声组1.1、1.58、2.06W[分别为(9.86±1.69)、(9.42±1.34)、(8.51±1.26) μmol/g]较溃疡组[ (23.85±4.81) μml/g]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10.88±1.68)μmol/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OS活性检测结果同样表明,低频超声组1.1、1.58、2.06 W[分别为(3.89±0.72)、(4.35 ±0.53)、(4.74±0.81) μmol/g]较溃疡组[(6.48±0.77) μmol/g]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3.83±0.99)μmoL/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适合剂量参数的脉冲低频超声能有效降低溃疡组织中的NO、NOS活性含量,对溃疡的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广钰;田小林;钟漓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 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董白霞;马景学;叶存喜

  • 肺透明细胞类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许森林;段光杰;申丽丽;阎晓初

    目的 探讨肺透明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来自本院胸外科的1例肺透明细胞类癌青年男性患者的手术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患者因体检发现右下肺包块2年入院,切除标本见肿瘤位于右下肺边缘,为一边界清楚、质地中等的灰白色类圆形结节.镜下观察见均匀一致的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团状排列,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透明,核圆居中.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56、Syn、CgA均为强阳性,CK、TTF-1阳性,Ki-67阳性细胞数<1%,S-100蛋白灶性阳性,Vimentin间质血管阳性,而HMB45、SMA、GFAP、Actin均为阴性.病理诊断:肺透明细胞类癌.行肺叶切除术后至今(6年)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肺透明细胞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仔细的大体检查、广泛取材和正确的免疫组化标记是诊断的关键;准确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Trpsl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坤;张建国;李开龙;林利客;詹俊;杨聚荣;何娅妮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Trps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组织病变的关系,探讨Trps1在肾脏修复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经腹正中切口分离大鼠双侧肾蒂,用无损动脉夹夹闭60 min后恢复灌注,假手术组仅暴露肾蒂不夹闭.于再灌注后1、3、7、14、21 d取大鼠动脉血及肾组织标本,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PAS染色检测肾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prs1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30.12±2.95) μmol/L、(5.89±0.67) mmol/L.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1、3、7d血肌酐[(319.25±25.49)、(338.20±22.70)、(216.07±18.54)μmol/L]及尿素氮[(33.53±8.06)、(78.05±7.13)、(42.61±11.87) mmol/L]显著升高(P<0.05),14、21 d血肌酐[(33.33±6.46)、(32.06±8.74)μmol/L]及尿素氮[(6.02±1.27)、(6.93±3.28) mmol/L]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AS 染色显示肾组织在再灌注1d时即出现损伤,3d时损伤重,7d时损伤开始修复,至第21天修复完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显示,假手术组Trps1主要在皮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缺血再灌注后1d肾组织Trps1表达显著下降(P<0.05),3d仅见微弱表达(P<0.05),7、14 d表达开始上升,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21 d与假手术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rps1表达变化与肾小管急性损伤评分呈负相关(r=-0.81,P<0.05).结论 Trps1在AKI肾脏损伤修复期表达上调,与肾组织损伤指标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具有促进肾脏修复再生的作用.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抑制shRNA介导的RNA干扰作用

    作者:易敏;黄文娟;宋彩虹;陆水英;李升锦;陈维贤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编码的蛋白对RNA干扰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有作用的RNA干扰抑制因子.方法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不同蛋白质的真核表达质粒,加入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RNA干扰体系,共转染HeLa细胞,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以观察RNA干扰效果的变化,筛选出有作用的RNA干扰抑制因子.在针对内源性GFP的RNA干扰体系中进一步确证该种抑制作用.利用共转染方法观察该蛋白抑制RNA干扰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细胞系中的作用以及对siRNA介导的RNA干扰是否有相同的拮抗作用.结果 加入核心蛋白后,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恢复到80%,与空白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绿色荧光蛋白RNA干扰体系中,核心蛋白使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加.该种对抗RNA干扰的作用在HepG2、HEK293和HeLa细胞中均存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在siRNA介导的RNA干扰体系中,加入核心蛋白后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核心蛋白能够对抗shRNA介导的RNA 干扰作用,但不能对抗siRNA介导的RNA干扰作用,这种作用具有普遍性.核心蛋白对抗RNA干扰的作用可能有利于提高丙型肝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能力并导致持续感染,亦可能在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表皮生长因子对铁离子致痫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敏若;石全红;谢延风;詹彦;崔荣周;但炜;方升;蒋国辉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铁离子致痫大鼠模型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大鼠64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大鼠大脑皮质铁离子注射致痫模型,假手术组皮质予以生理盐水注射,正常组不作处理.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谷氨酸转运蛋白-1(glutamate transporter,GLT-1)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皮层脑电监测记录造模后大鼠脑电图特征,并通过Racine评分评价每组大鼠造模后第2周的行为学变化.结果 在成功造模后第8天,模型组大鼠皮层GLT-1蛋白(0.495±0.077)及mRNA含量(0.644±0.067)较正常组降低(P<0.05),而EGF治疗组可明显上调铁离子致病大鼠脑皮层GLT-1蛋白(1.088±0.068)及mRN A(0.965±0.039)表达(P<0.05);正常组、假手术组无痫性放电及癫痫发作,模型组及治疗组均出现痫样脑电及癫痫发作,但治疗组较模型组癫痫发作频次减少、程度减弱(P<0.05).结论 EGF在大鼠铁离子致痫模型中可上调GLT-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大鼠癫痫发作频次及程度,对铁离子致痫大鼠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 建立矽肺犬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永强;粟永萍;李蓉;熊玮;戴晓天

    目的 模拟矽肺的致病过程,建立初步的矽肺犬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通气,将二氧化硅粉末吹入实验犬肺内,观察不同染尘剂量、不同染尘频次下,各持续时间段内(染尘前,染尘1、2、3个月)实验犬的动脉血气、胸部CT影像学、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各组实验犬染尘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染尘后实验犬胸部CT均有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改变,肺组织病理可见肺间质增厚,终末细支气管壁周围大量吞尘巨噬细胞聚集,有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网状胶原纤维形成,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肺间质内二氧化硅颗粒沉积,且染尘犬胸部CT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与染尘剂量、染尘频次、染尘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经气管插管后呼吸机通气,每次按400 mg/kg称取二氧化硅粉尘吹人实验犬肺内,每周染尘1次,持续染尘3个月,可建立初步的矽肺犬动物模型.

    关键词: 矽肺 动物模型
  •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骨髓干细胞的动员和神经修复作用

    作者:张兴秀;郭慧娟;李琳;王健;郑敏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卒中后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与血管再生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成功造模大鼠(60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G-CSF治疗组.治疗组皮下注射G-CSF[2、10、50、250 μg/(kg·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处理.治疗1、3、5、7d后,进行行为学评分并取外周血计数单个核细胞,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单个核细胞CD31、CXCR4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动物灌注固定后取脑组织切片检测G-CSF作用后脑组织中CD31、CD133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G-CSF治疗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P<0.05);G-CSF作用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G-CSF低剂量作用组[2、10μg/(kg·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1及CXCR4mRNA表达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高剂量[50、250μg/(kg·d)]在短时间内(1、3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1、CXCR4 mRNA随着用药剂量的升高而增强,250μg/(kg· d)强,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5、7d),G-CSF 作用逐渐减弱;G-CSF作用后脑组织内皮细胞标志CD31、CD133及SDF-1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G-CSF能改善MCAO后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在于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并促进脑组织SDF-1表达以趋化干细胞,继而促进脑组织的血管再生和神经修复.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

    作者:钟东;唐文渊;谭云;陈贵杰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加术后伽玛刀联合治疗窦汇区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窦汇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人路,分别采用经枕下幕上人路、经幕上下联合人路及经幕下小脑上人路.结果 15例窦汇区脑膜瘤患者手术达Simpson Ⅰ级切除者1例;手术达SimpsonⅡ级切除者2例;SimpsonⅢ-Ⅳ级切除者12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未达Simpson Ⅰ~Ⅱ级切除的12例患者行伽玛刀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5年,无死亡病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窦汇区脑膜瘤术后有残余肿瘤的患者联合伽玛刀治疗可有效降低窭汇区脑膜瘤术后复发率.

  • 人参多糖对K562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刘艺;陈地龙;何轩;姜蓉;王建伟;左国伟;魏强;赵亮;李静

    目的 探讨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GPS)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和周期阻滞的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调整密度为7×108/L,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GPS组加入400 mg/L GPS.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RT-PCR检测细胞ERK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细胞中p-ERK、NF-κB、Cyclin D1蛋白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K、p-ERK、NF-κB、Cyclin D1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K562细胞在400mg/L GPS的作用下,体外培养24、48、72 h后,GP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周期分布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PS组K562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多(P<0.05),G2+M、S期细胞数量则明显减少(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400 mg/L GPS处理48 h组ERK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20vs0.50,P<0.05).免疫组化显示p-ERK、NF-κB、Cyclin D1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与对照组相比,GPS组K562细胞内p-ERK、NF-κB、Cyclin D1的表达明显减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RK总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而p-ERK、NF-κB、Cyclin D1随时间变化有减少趋势,且在48h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多糖GPS可促使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K562细胞凋亡,且均呈时间依赖性.GPS促进K562细胞凋亡、导致其细胞周期阻滞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下调Cyclin D1来实现的.

  •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琳;闫青海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指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胃动力低下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1].资料显示,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DGP,其主要症状有食后腹胀、厌食、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引起血糖波动、消瘦、体质量下降、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本科采用针灸外加中药多靶点治疗DGP,具有良好的疗效.

  • 颞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性骨囊肿1例

    作者:黄毅;崔高宇;冯华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5%,发生于颅骨的GCT少见,仅占总数的1%~2%[1],颢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mporal bone,GCTT)更为少见;动脉瘤性骨囊肿(aneurvsmal bone cyst,A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瘤样病变,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发生于颅骨的ABC少见,仅占总数的3%~6%[2].颅骨GCT合并ABC罕见,国内外报道例数不多,GCTT合并ABC的病例目前仅有1例报道.

  • 亚低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9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作者:石瑞成

  • PTEN甲基化及其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

    作者:延敏博;孙华宾;刘燕;徐白生

    目的 探讨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mRNA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8例)和正常膀胱组织(15例)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技术检测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PTEN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7.9%( 23/48),而在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其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基因mRNA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6.2%(27/48)和100.0%(15/1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其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EN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存在明显关联性(x2=21.372,r=0.555,P<0.01).结论 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导致其mRNA 表达的缺失,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转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 房颤不同病理分型与简化迷宫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曙光;范世豪;崔光浩

    目的 评价以病理分型为基础的简化迷宫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心外科收治的78例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疾病合并房颤患者,依据房颤不同病理分型,分为A、B两组,依据是否同期接受了简化左或右侧迷宫手术分为迷宫组和对照组.对各组患者一般指标,术后心律、心脏超声指标及心功能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A迷宫组患者随访期间87.5%维持窦性心律,B迷宫组90.0%维持窭性心律,对照组术后均为房颤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两迷宫组术后心房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NYHA心脏功能评级显示迷宫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根据房颤发生的不同病理分型采用不同的简化迷宫手术能有效地治疗房颤,改善术后心功能.

  • 移植肝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V复合体蛋白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张莹;范伟;张玉;舒芸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V复合体(F0F1- ATPase)蛋白表达改变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50只Wistar大鼠,将其中144只随机等分为3组,采用改良“二袖套法”按冷保存30 min(A组)、6h(B组)、12h(C组)制作大鼠肝移植模型,剩余6只为对照组(D组).分别于制模后12、24h、3、5d采集标本.检测肝细胞线粒体F0F1 -ATPase蛋白表达、肝组织ATP含量、肝细胞凋亡计数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制模后12 h,C组F0F1-ATPase表达量明显低于A、B组(P<0.05),并且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较重,肝细胞凋亡计数较A、B组明显增多(P<0.05).24h后A、B、C组F0F1- ATPase表达量增加,但C组仍低于A、B组(P<0.05).3d各组肝细胞凋亡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冷保存再灌注早期F0F1 - ATPase蛋白表达异常,是导致肝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 介入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与需注意的问题

    作者:房殿春;彭志红

    介入技术是指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诊疗的创伤小的技术方法,是介于外科、内科诊治技术之间的新兴方法,包括内镜和血管内介入.

  • 内镜下硬化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及TIPS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

    作者:王军;樊丽琳;兰春慧;杨均;颜綦先;肖潇;李丽;胡辂;李娅;杨敏;李平;赵蓉;崔红利;彭安国;李清;何燕;周世亮;王斌;陈东风

    目的 探讨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两大临床表现即肝功能严重受损及门脉高压并发症的综合序贯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12例,C级10例.22例均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其中16例以呕血、黑便入院,6例以大量腹水人院.结果 16例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急诊止血13例成功,3例仍有活动性出血,遂行急诊TIPS.在出血停止后1~2周择期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另6例以大量腹水入院患者待腹水减少后再行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术后2~4周后择期行TIPS治疗.经随访观察,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状态,特别是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腹水减少(P<0.05).TIPS治疗后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失,14例明显减轻,随访半年内未再出血.结论 采用内镜治疗、联合干细胞移植及TIPS的序贯方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严重并发症治疗有重要价值.

  • 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对较大胃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

    作者:王军;樊丽琳;沈小春;孙文静;李平;兰春慧;陈东风;胡辂

    目的 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对较大胃黏膜下肿瘤诊疗中的作用,以此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小探头超声内镜发现胃黏膜下肿瘤52例,超声剖面直径≥20mm,结合腹部64排螺旋CT检查,判断肿瘤的位置、来源、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等情况,对腔内生长未累及浆膜的肿瘤行ESD治疗,对侵及浆膜和向腔外生长的行腹腔镜或剖腹手术治疗,所有切除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半年后对患者进行胃镜及CT随访.结合疗效来来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在较大胃黏膜下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良性间质瘤20例,恶性间质瘤16例,平滑肌瘤5例,异位胰腺6例,脂肪瘤5例,CT提示30例腔内生长,未侵犯浆膜,无周围器官转移,予内镜下ESD治疗,仅有2例穿孔,经钛夹夹闭和保守治疗好转.其余22例CT检查为腔内及腔外生长予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变愈合好,无复发.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对较大胃黏膜下肿瘤进行检查,可获得较准确的病变情况,对胃黏膜下较大的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分析及内镜治疗的价值

    作者:刘世萍;张俊文

    目的 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RAP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2月至2011年10月234例R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内镜治疗组(内镜组)、手术治疗组(手术组)及药物保守治疗组(药物组),随访治疗效果,并对各组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AP的主要病因包括胆源性(39.7%,93/234),其次为代谢性(高脂血症,25.6%,60/234)、酒精性(19.7%,46/234).234例RAP平均复发1.4次,距初次发作时间为2~96(22.5±l8.8)个月,3年内复发193例,复发率82.5%.内镜组及手术组治疗后分别复发11例(13.4%)、4例( 12.5%),同两者术前3年内复发情况比较[内镜组复发71例(86.6%);手术组复发26例(81.2%)]显著下降(P<0.01);药物组治疗后复发76例(63.3%)较治疗前3年内复发96例(80.0%)有所下降(P<0.05);内镜及手术治疗同药物保守治疗比较能显著降低RAP的复发(P<0.01).结论 胆源性、代谢性、酒精性因素是RAP的主要病因.内镜治疗能显著地减少RAP的复发,对RAP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32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宜辉;王雷;樊超强;于劲;张霞;张朋彬;柏建鹰;郭红;凌贤龙;赵晓晏

    目的 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32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23例患者检查成功,病变检出率为76.16%( 246/323),病因诊断率为56.04%( 181/323).其中,常见的是占位性病变51例(15.79%).血管性病变45例(13.93%),非特异性炎症39例(12.07%),溃疡性病变34例(10.53%);其次为钩虫病19例(5.88%),息肉19例(5,88%),活动性出血17例(5.26%).憩室8例(2.48%),淋巴组织增生7例(2.17%),克罗恩病5例(1.55%),肠结核2例(0.62%).结论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 153例次聚桂醇注射液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回顾分析

    作者:兰春慧;李平;曹艳;兰丽;沈小春;陈东风;樊丽琳

    目的 探讨国产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内镜下行硬化治疗的64例患者共153例次的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21~78(48.6±14.0)岁.观察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急诊止血率94.4%,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80.0%,并发症发生率2.0%~23.5%,死亡率1.6%.门诊及电话随访时间1~17个月.结论 国产聚桂醇注射液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好,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

  • 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疗效分析

    作者:赵国策;赵晓晏;于劲;任玮;宋元坤;刘璐;杨小军;樊超强;王雷

    目的 总结经口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天、1个月、6个月和1年评估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吞咽梗阻的改善情况和食管扩张情况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1例患者因手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衰竭,手术终止.14例患者术后吞咽困难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及1年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7%,吞咽梗阻情况改善明显.术前l5例患者食管直径(8.3±2.8)cm;POEM术后1个月,食管直径(3.2±0.8)cm;术后6个月,食管直径(3.7±1.2)cm;术后1年,食管直径(3.8±1.2)cm.术前与术后各期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相比,食管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OEM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其短期效果肯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