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智能分光比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与超声微探头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易楠;周航;刘邦伦;王江红

    目的 研究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uji intelligent chromoendoscopy,FICE)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重庆市肿瘤医院胃镜检查发现224例食管黏膜病变,分别用FICE结合放大内镜以及超声微探头(miniature ultrasonic probe,MPS)判断病灶性质及病变浸润深度,终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准确率高于MPS(P <0.05),与术后病理结果达到中度一致(P<0.01);FICE结合放大内镜判断癌组织是否突破食管黏膜下层中1/3(sm2)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FICE技术操作简单、图像直观,结合放大内镜诊断食管疾病真实性较好,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microRNA 26b-5p靶向下调p300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作者:李娅莎;杨珂;朱静;毕杨;谭彬;田鹤锋;易勤;钟海英

    目的 探讨潜在microRNA靶向下调p300表达水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irefly/Renilla Luciferase)系统筛选出作用于p300 3 ' UTR的目标microRNA,mimic转染UC-MSCs后RT-qPCR检测mi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300蛋白水平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UC-MSCs增殖能力的变化,并比较克隆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 证实mir 26b-5p通过不完全互补配对结合p300的3'UTR区,显著降低了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P <0.05);mir 26b-5p mimic转染后抑制p300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下调Nanog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mir 26b-5p mimic转染后UC-MSCs的增殖受到抑制(P<0.05),克隆形成能力下降(P<0.05).结论 UC-MSCs高表达mir 26b-5p能够显著抑制p300蛋白表达和干性相关基因Nanog的表达,并且抑制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

  • 硫利达嗪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雍敏;田思;朱江;胡丽娜;于廷和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硫利达嗪(thioridazine)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硫利达嗪(0、5、10、15、20 μmol/L)作用SKOV3、A2780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及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法染色检测ROS水平,彗星实验观察细胞核DNA损伤情况,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53、Bax、Bcl-2、细胞色素C、active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硫利达嗪可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的增殖,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浓度为15 μmol/L时,可产生明显增殖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处理组(15 μmol/L硫利达嗪作用24 h)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API染色结果:处理组出现明显细胞核固缩、碎裂及凋亡小体;DCFH-DA染色处理组ROS水平升高(P<0.05);彗星实验结果提示处理组出现明显的DNA损伤;JC-1染色发现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下降(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处理组P53、Bax、胞质细胞色素C、active Caspase-3表达上调,Bcl-2、线粒体细胞色素C表达下调.结论 硫利达嗪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内ROS升高损伤DNA,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而诱导人卵巢癌SKOV3、A2780细胞凋亡.

  • 下调FoxM1表达对人喉癌Hep-2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魏蕾;江黎珠;于超;文韬宇;陈鸿雁

    目的 探讨下调FoxM1表达对人喉癌Hep-2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选用FoxM1 siRNA以及FoxM1特异性抑制剂(硫链丝菌肽)下调Hep-2细胞FoxM1表达.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siRNA或硫链丝菌肽处理细胞后FoxM1 mRNA、蛋白表达量;MTT法检测下调FoxM1表达后Hep-2细胞的顺铂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FoxM1表达后顺铂诱导的凋亡率变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顺铂作用于FoxM1下调组及对照组细胞,其FoxM1 mRNA、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 siRNA及硫链丝菌肽均能下调FoxM1表达(P<0.05);两种方式均能降低顺铂作用下细胞存活率以及IC50[NC组顺铂IC50=(2.609 ±0.102) μg/mL,干扰组IC50=(0.771 ±0.058) μg/mL,P<0.05;对照组顺铂IC5o=(2.142 ±0.198)μg/mL,抑制剂组IC50=(0.773±0.063) μg/mL,P<0.05],siRNA法处理后NC组、干扰组、NC+顺铂组、干扰+顺铂组凋亡率依次为(4.197 ±0.273)%、(12.553 ±0.183)%、(37.465±4.305)%、(82.373 ±7.214)%,干扰+顺铂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抑制剂处理后对照组、抑制剂组、顺铂组、抑制剂+顺铂组凋亡率依次为(2.343 ±0.194)%、(10.127 ±0.479)%、(35.075±1.995)%、(62.843±1.824)%,抑制剂+顺铂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下调FoxM1表达,凋亡抑制蛋白Bcl-2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P<0.05).结论 下调FoxM1表达可提高Hep-2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下调、Bax上调相关.

  • 经鼻内镜诊治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红江;涂载澜;胡娅琴;李劲松;邹帆;高明华

    目的 探索经鼻内镜诊治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14年收治的7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体质量指数、腰穿压力、影像学检查、鼻内镜下检查及手术治疗、随访的结果.结果 7例患者就诊后均经过2周保守治疗仍反复出现鼻漏症状,后均接受了手术治疗.7例患者除1例接受2次手术,余6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腰椎穿刺测颅内压,脑脊液压力为64.1~198.5 mmH20,平均135.5 mmH20.术后3个月测得脑脊液压力为105.7 ~203.0 mmH2O,平均189.8 mmH20.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检查、颅脑及鼻窦CT和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及定位瘘口的主要方法,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及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准确的术前定位、合适的修补方式、围手术期及术后对颅内压的控制是治疗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成功的关键.

  • 自噬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的抗炎作用

    作者:许梦雪;秦新月;冯金洲;燕伟平;张融融

    目的 探索自噬(autophagy)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病程中的时序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在EAE中的抗炎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20只C57BL/6雌性小鼠建模后分别于3、7、16、30 d用Western blot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中LC3B的变化.另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EAE+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后7d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免疫后16、30 d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HE染色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①EAE+ 3-MA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其他组严重(P<0.05).②EAE小鼠LC3-Ⅱ/LC3-Ⅰ自免疫后7d开始降低(P<0.05),此后一直呈低表达水平(P<0.05).③EAE免疫后7d即有小胶质细胞激活,EAE+ 3-MA组EAE小鼠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较EAE模型组严重(P<0.05).④HE染色结果显示,EAE+ 3-MA组炎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点EAE模型组加重(P<0.05).⑤免疫后16、30 d,EAE模型组高表达IL-1β,EAE+3-MA组小鼠IL-1 β表达水平较同时间点EAE模型组高(P<0.05).结论 EAE中存在着自噬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疾病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 肺炎链球菌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与热休克蛋白DnaJ的相互作用

    作者:马峰;王建敏;王丽滨;宋志新;徐红梅;邢燕;粟玉凤;张雪梅;孟江萍

    目的 验证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糖酵解关键酶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热休克蛋白DnaJ的相互作用.方法 PCR扩增S.pn D39 GAPDH蛋白编码基因gap全长,将其克隆至pET-28a(+),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GAPDH-6His的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用SDS-PAGE鉴定其纯度.重组GAPDH蛋白经腹部皮下免疫昆明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鉴定GAPDH的保守性.采用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直接结合实验、生物膜层干涉技术(Bio-layerInterferometry,BLI)验证GAPDH和DnaJ的相互作用.结果 获得了纯度达90%的GAPDH重组蛋白,并获得了效价达107的抗GAPDH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7株不同血清型S.pn的全菌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均存在和抗GAPDH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条带.大肠杆菌双杂交系统显示GAPDH和DnaJ共转化菌株能够在3-AT平板及双选择培养平板上生长,提示二者在细菌胞内有相互作用.直接结合实验和BLI显示随着加入GAPDH蛋白浓度的增加,二者的结合量也增加,提示GAPDH和DnaJ的结合具有浓度依赖性.BLI实验也显示GAPDH和DnaJ的亲和常数为1.12×10-7 mol/L.结论 糖酵解关键酶GAPDH在肺炎链球菌中保守表达,且为分泌性蛋白;该蛋白和热休克蛋白DnaJ在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且为直接相互作用.

  • S100A4、SEPT7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毅力;李映良;梁平;翟暄;周渝冬;李禄生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特点,探讨其在儿童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儿童正常脑组织标本和37例儿童脑神经胶质瘤标本中S100A4、SEPT7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细胞的标记指数和阳性细胞表达率,通过SPSS 17.0分析儿童神经胶质瘤中S100A4、SEPT7的表达和儿童神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S100A4呈棕黄色颗粒散在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间质中阳性表达.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为72.97%,在儿童正常对照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病理分级与S100A4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 =0.800,P<0.05).SEPT7蛋白在儿童脑神经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主要存在细胞质内,在儿童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为100.00%,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为54.05%,病理分级与SEPT7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74,P<0.05).S100A4和SEPT7两者在同一级别儿童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7,P<0.01).结论 联合检测儿童神经胶质瘤S100A4和SEPT7的蛋白表达对评估儿童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腺病毒介导slit2基因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RF/6A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影响

    作者:张明慧;周希瑗

    目的 观察共培养模型下,腺病毒介导的slit2基因转染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对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及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腺病毒介导的slit2基因(Ad-slit2)转染RPE细胞,同时设空载体腺病毒转染组(Ad-null)及空白对照组.转染24 h及48 h后,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RPE细胞中slit2、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RPE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的分泌水平;建立RPE&RF/6A共培养模型,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及Matrigel胶体外三维成型法分别检测过表达slit2基因的RPE细胞对RF/6A细胞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并计算迁移数目及管腔形成长度、管腔数.结果 Ad-slit2转染24、48 h后,RPE细胞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slit2、VEGF均有明显增高;ELISA结果显示过表达slit2基因的RPE细胞其培养基上清液中分泌型VEGF水平增高;在RPE&RF/6A共培养下,空白对照组、Ad-null转染24 h组、Ad-slit2转染24 h组、Ad-null转染48 h组、Ad-slit2转染48 h组中,RF/6A细胞迁移数目分别是(40.6±4.5)、(36.7±3.5)、(67.7±4.2)、(36.0±3.6)、(79.7±3.5);管腔形成长度分别是(3.95±0.31)、(4.53 ±0.26)、(6.04±0.34)、(4.09 ±0.18)、(7.27±0.45) mm,管腔数分别是(8.7±3.2)、(8.9±3.6)、(15.9±4.2)、(8.3±2.4)、(23.3±4.5).Ad-slit2转染24 h及48 h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slit2基因转染RPE细胞可促进RF/6A细胞的迁移及管腔形成.RPE细胞中的slit2可能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

  •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扫描的单能量成像对线束硬化伪影的校正研究

    作者:魏淼;王思杭;温家华;刘洋;吕发金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中线束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BH)的好发部位,比较不同单能量成像对线束硬化伪影的校正效果和图像质量.方法 对84例需行心脏CT增强检查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双能量CT(100 kVp/Sn 140 kVp)心肌灌注扫描,特殊软件后处理得到心肌碘分布图和65、75、85、95、105 keV单能量图像,以自动生成的M图像(平均加权混合120 kV)为对照,观察线束硬化伪影的发生部位和数量,根据心肌碘含量、CT值、图像背景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综合评价心肌单能量成像价值.结果 65 keV单能量图像伪影计数为274,随着能量增加,伪影计数逐渐减少(P<0.05);左心室的基底段伪影明显(36.5%,100/274),其次为间隔壁(25.91%)、上腔静脉旁段(24.82%)、后壁(12.77%)(P<0.05);心肌伪影区碘含量(-2.37±0.84)mg/g低于非伪影区碘含量(3.5 ±0.92) mg/g(t=-19.36,P<0.01);85 keV的非伪影心肌CT值(93.52±18.52) HU与120 kV[(96.06±16.32) HU]接近,CT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5 keV的SD小(12.98 ±3.16,P<0.01),非伪影心肌的SNR:75 keV (6.89±1.79)与85 keY(6.5±1.7)较高,二者无明显差别(t=1.5,P=0.14),CNR:75 keV高(18.79±6.76,P<0.01),85 keV(15.4±5.67)与65 keV(15.53 ±4.56)之间无明显差别(t=0.27,P=0.79);图像质量评分:85 keV高,两名诊断医师对六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79,P<0.01).结论 左心室的基底段、间隔壁和上腔静脉旁易出现线束硬化伪影;正常心肌密度在85 keV与混合能量120 kV接近,85 keV能在有效纠正线束硬化伪影的同时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激活β-catenin促进创面修复

    作者:王钰;龙爽;谭力;陈泽林;史春梦;粟永萍

    目的 利用转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嵌合小鼠的动物模型,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骨髓动员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C57骨髓嵌合小鼠随机分成骨髓动员组和对照组.骨髓动员组小鼠连续5d予以皮下注射G-CSF,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小鼠背部制作皮肤全层缺损伤,1.3 cm×1.3 cm大小.骨髓动员组继续给予G-CSF 3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伤后每天观察各组动物创面大小及愈合情况.取创伤后第1天的创面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流式检测GFP+细胞比例.取伤后第3天对照组和骨髓动员组创面组织制取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表达.结果 骨髓动员组小鼠创面愈合增快为(12.5±0.9)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8.3±0.8)d.骨髓动员组在伤后1d创面局部GFP+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动员组创面处β-catenin在创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部分呈现核表达.结论 G-CSF动员后,GFP+细胞大量聚集于创面,并促进创面β-catenin的表达和核转位,加快创面愈合.

  • X线诱导肺腺癌SPC-A-1细胞发生Parthanatos

    作者:孙恒文;曾子君;方良毅;谭佩欣;谢松喜;张红丹;潘燚;高东升

    目的 初步探讨X线诱导肺癌SPC-A-1细胞是否发生新的细胞死亡形式Parthanatos.方法 以肺腺癌SPC-A-1细胞为研究对象,以1、2、4、6、8、10 Gy梯度剂量辐射细胞,平板克隆法测定X线辐射对人肺癌细胞SPC-A-1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WST-1法进行验证.LD50辐射细胞后4、8、12、24 h,RT-PCR法检测细胞AIF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IF蛋白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AIF向细胞核内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辐射后不同时间AIF在线粒体蛋白组分和核蛋白组分中的分布变化.TUNEL法检测辐射后12 h细胞核DNA的断裂.结果 X线对SPC-A-1细胞的LD50大致为3 Gy.以3 Gy辐射细胞后不同时间AIF在转录、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辐射后12 h AIF由线粒体向细胞核转位,伴随细胞核的溶解、碎裂.亚细胞组分Western blot检测到12 h后AIF在线粒体蛋白组分中显著下降,由对照组的1.12 ±0.15下降至12 h组的0.21 ±0.07(P <0.05),而在核蛋白组分中显著上升,由对照组的0.05±0.02上升至12 h组的0.45 ±0.07(P <0.05),同时在固缩的细胞核中检测到DNA的断裂.结论 AIF核转位参与了X线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辐射后12 h AIF由线粒体向细胞核转位显著增多,导致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细胞发生了Parthanatos.

  •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李茂华;滕苗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能力变化,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BMSCs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严重烧伤大鼠模型,制备烧伤大鼠血清.①用体积分数10%的烧伤大鼠血清刺激BMSCs细胞不同时间后,Transwell小室检测BMSCs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MSCs细胞内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②另取BMSCs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烧伤血清组(含10%烧伤大鼠血清)、烧伤血清+抑制剂组(含10%烧伤大鼠血清+10 μmol/L的LY294002)、烧伤血清+激动剂组(含10%烧伤大鼠血清+ 200 ng/mL的IGF-1),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①烧伤血清作用0、1、3、6、12、24 h时,BMSCs细胞较迁移数分别为0、1.0±0.7、14.6±4.6、45.0±6.4、82.8 ±8.3、122.2 ±11.4,3h时BMSCs细胞出现迁移,6、12、24 h时BMSCs细胞数量多于3 h(P <0.01);烧伤血清作用0、l、3、6、12、24 h时,BMSCs细胞p-p38水平分别为1.02±0.50、1.11 ±0.17、1.04±0.23、1.02±0.20、1.16±0.22、1.00±0.19,p-p38蛋白表达1、3、6、12、24 h变化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kt水平分别为0.59±0.08、0.65±0.06、0.83±0.22、1.10 ±0.21、1.22 ±0.19、1.62±0.30,6、12、24 h时较作用0h时(加入血清后即刻)水平明显增高(P<0.05);12、24 h时较3h时明显增高(P<0.05).②对照组、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抑制剂组、烧伤血清+激动剂组培养24h后,烧伤血清组BMSCs细胞迁移数量较对照组增多(P<0.01),与烧伤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激动剂组BMSCs细胞迁移数量增多(P<0.01),烧伤血清+抑制剂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BMSCs细胞迁移.

  • 计算机辅助下术前测量下颈椎弓根内固定相关的解剖学参数

    作者:申洪全;柯珍勇;汪洋;顾琪珊;班照楠;周利强;许冰

    目的 计算机辅助模拟及测量各个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临床个体化置入提供参考.方法 对拟行下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共29例)行对应节段CT扫描,将结果导入Mimics l0.01观察及测量颈椎弓根皮质骨及松质骨宽度;再将三维重建导入Imageware 13.2中,按椎弓根轴线模拟钉道置入后测量模拟钉道的大长度、与对应上下终板的角度、横向外倾角、内外偏角安全范围、头尾倾角安全范围等个体参数;模拟进钉点及其与横断面上与侧块外缘的距离和矢状面与上关节突后下缘的距离;作为后期临床中个体化螺钉置入的参考.结果 ①C3 ~ C7椎弓根宽度逐渐增大,松质骨宽度范围为2.05~3.91 mm,皮质骨宽度范围为4.33~7.87 mm,其中C7大,C3小.②模拟椎弓根钉道横向外倾角35.012 6°~ 49.299 6°,模拟椎弓根钉道内偏角安全范围6.112 6° ~9.219 6°、外偏角安全范围4.473 1 °~8.779 6°;C3~C7模拟椎弓根钉道与对应上下终板的角度范围在12.6873° ~-16.961 8°,模拟椎弓根钉道头倾角安全范围2.557 2°~5.834 2°、尾倾角安全范围7.063 2° ~10.9842°.③C3 ~ C7椎弓根进钉通道长度逐渐增大,范围为26.813 6~35.341 9mm,其中C7大,C3小.结论 计算机辅助下对下颈椎椎弓根的个体化模拟及测量,可以在术前充分了解拟行椎弓根内固定的各个下颈椎相关解剖学参数.

  • 微种植体舌侧内收上前牙力系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作者:姜琴;邓锋;王超;张向凤;张翼

    目的 建立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的微种植体支抗舌侧内收上颌前牙力系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模型.方法 通过高精度的螺旋CT扫描获得组牙与颌骨的结构信息,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包含舌侧托槽、弓丝、牵引钩及微种植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将上述三维几何模型导入ANSYS软件,并生成非线性牙周膜及非均质性颌骨,终生成微种植体支抗舌侧内收上颌前牙力系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加载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高仿真的微种植体舌侧内收上颌前牙力系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模型.在100 ×g内收载荷作用下,上颌前牙发生舌向倾斜的初始位移,同时上颌切牙的腭侧龈缘与颊侧根尖出现压应力集中区,而腭侧根尖与颊侧龈缘出现牵张应力区.结论 根据上颌骨正交各向异性以及牙周膜非线性的材料属性,建立了具有高度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的微种植体舌侧内收上颌前牙力系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模型,可用于该舌侧矫治力系的生物力学分析.

  • 重度脂肪肝患者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技术术中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

    作者:蔡小丽;徐虓;张希

    随着血液保护策略的不断推陈出新,近些年出现了许多用于减少手术中出血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不仅能够缓解血源紧张的局势[1],同时可以减少手术中因出血而使用库血的情况,从而避免输注异体血时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技术以其低廉的价格、方便性、安全性,以及各种血液成分齐全等优点,逐渐被患者及外科医师认可[2].但此技术在短时间内将体内的凝血因子进行了稀释,对凝血系统会有一定的影响.

  • 宁夏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菌构成及特点

    作者:牛晓艳;王妍柏;刘强;王振海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成人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in adult,APM)脑脊液细菌构成,并探讨其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近13年来收治的201例AP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44例行细菌培养的脑脊液细菌构成并比较致病菌检出阳性病例(CP组)与阴性病例(CN组)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APM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36.81%,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常见(64.15%),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CP组年龄、男性病例数、以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表现者显著高于CN组(P<0.05),且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均较CN组高(P<0.05);在发病10 d内就诊的患者,CP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均较CN组高,脑脊液淋巴细胞比例较CN组低(P<0.05).结论 成人APM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多见,其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培养阴性者有差异,可早期预测细菌培养结果.

  • 11例胎儿蝴蝶椎并肋骨融合畸形声像图回顾性分析

    作者:穆兰;冉素真;张晓航;陈松;张雪梅;魏俊

    目的 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蝴蝶椎并肋骨融合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比较蝴蝶椎与半椎体的产前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的11例胎儿脊椎肋骨异常病例的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表现,并与产后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对照.探索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检查在诊断椎体及肋骨病变位置、形态改变细节等方面的优势.结果 超声显示11例胎儿脊椎肋骨异常中,单发椎体畸形4例,多发椎体畸形7例,其中l例发生在颈段,5例发生在胸段,1例颈段、胸段同时发生,2例胸、腰段同时发生,2例颈、胸、腰段同时发生.4例为单发蝴蝶椎,3例为蝴蝶椎合并肋骨融合和半椎体,3例为蝴蝶椎合并半椎体,1例为蝴蝶椎合并肋骨融合.11例胎儿超声检查均可见脊柱形态改变或椎体排列异常,产前MRI检查与超声结果基本相符,其中3例经出生或引产后影像学证实.结论 二维及三维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性高的成像技术,可特征性地反映脊柱、椎体及肋骨排列的异常,对胎儿蝴蝶椎及肋骨融合畸形的产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张丹;刘莉;欧建君;吕海龙;李亚敏

    目的 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医师指导下采用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版)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工娱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价认知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服药依从性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分总测试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和完成分类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正确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服药依从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服药依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矫正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检测效能分析

    作者:李莉华;马印图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核酸检测模式的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结果及血小板、全血捐献者的核酸检测结果,评价NAT应用于血液筛查中的检测效能.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集的305 912份全血和单采血小板标本进行常规ELISA检测,其中303 616份标本分别采用单检模式和混样模式进行核酸检测,分析各项检测结果数据.结果 采用单检模式进行核酸检测,单独NAT不合格率为1.32‰,采用混检模式进行核酸检测,单独NAT不合格率为0.33‰;全血标本的单独NAT不合格率为0.67‰,单采血小板标本的单独NAT不合格率为0.94‰.结论 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其检测效能与检测灵敏度成正比、与献血者献血间隔成反比.对于献血间隔要求较短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实施NAT,其检测效能尤为突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