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삼군의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404
  • 国内刊号: 50-1126/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9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PI3K/Akt通路在硫化氢后处理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钢;杨双强

    目的 探讨硫化氢后处理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外源性硫化氢供体.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缺氧复氧组(hypoxia-reoxygenation,HR组);③二甲基亚砜组(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④硫化氢后处理组(hydrogen sulfide post-conditioning,H2S组);⑤Y294002+ H2S后处理组(LY+ H2S组).分别于缺氧前和复氧2h检测各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CK和LDH的活性;复氧末,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mblot检测HIF-1α、p-Akt与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可知,复氧2h时,H2S组心肌细胞存活率较HR组升高显著[(71.55±1.46)%vs(62.03±1.29)%,P<0.01],CK、LDH活性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244.99 ±21.38) U/L vs(329.53±26.14) U/L,(371.64±18.62)U/L vs(427.69±13.25) U/L,( 10.37±1.51)% vs(17.38±2.04)%,P<0.01];同时,HIF-1α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63.93±4.64)% vs(41.82±6.14)%,(62.59±2.11)%vs(41.04±4.01)%,P<0.01].然而,在H2S后处理同时加入PI3 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与H2S组相比,LY+ H2S组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明显(63.65±2.01)%,CK、LDH活性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显著[(307.80±21.68) U/L,(421.51±15.95)U/L,(15.17±1.56)%,P<0.01];HIF-1α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明显[(51.79±4.27)%,(47.42±3.15)%,P<0.05和P<0.01].结论 H2S后处理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IF-1α表达,从而拮抗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

  • 原核期形态特征与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和体内着床潜能的关系

    作者:刘群;胡娟;任新玲;魏玉兰;吴黎;靳镭;李豫峰;朱桂金;艾继辉

    目的 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16~20 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卵母细胞参照Scott提出的Z评分系统分为Z1 ~Z4四种类型,比较不同原核类型之间的卵裂率,胚胎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和第6天(D6)囊胚形成率.并通过分析着床结局明确的移植胚胎,比较各种类型受精卵之间的着床率.结果 Z4组受精卵的卵裂率(92.9%)、ID3优质胚胎率(14.25%)、D6囊胚形成率(10.48%)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Z4组的着床率(5.88%)很低,但各组的着床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1、Z2、Z3三组间的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D6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常的原核形态(Z4型)可预测胚胎的体内外发育潜能,但核仁的形态特征并不一定能预测胚胎的活力,Z1、Z2和Z3胚胎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育潜能.

  • 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对热应激致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作者:薛世祥;牟东;代剑华;王志中;赵海霞;袁月;彭贵勇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对肠源性内毒血症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16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组、谷氨酰胺组、维生素C组、高温应激组、正常对照组.用人工气候箱建立大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于1、3、7、15 d用2%的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取小肠组织并心脏采血.用试剂盒检测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内毒素的含量,RT-PCR检测小肠黏膜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情况.结果 在同时间段与正常对照组比,高温应激组SOD含量明显降低,MDA、血清内毒素、TLR2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3种治疗组SOD、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谷氨酰胺组、维生素C组血清内毒素及TLR2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但谷氨酰胺组联合维生素C组血清内毒素及TLR2 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同时间段与高温应激组相比,3种治疗组SOD含量显著升高(除第7天谷氨酰胺组、维生素C组外);MDA、内毒素含量及TLR2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除第3天、第15天的维生素C组TLR2 mRNA表达量外)(P<0.05).同时间段的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组与谷氨酰胺组、维生素C组相比,其SOD含量相近,但MDA和血清内毒素含量及TLR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谷氨酰胺联合维生素C可减轻高热应激对肠黏膜的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效的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可用于高热中暑的预防.

  •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作者:戈朝晖;丁惠强;粱思敏;黑龙;赵浩宁;王自立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穿刺入路行PKP治疗重度OVCFs患者22例(34椎),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8(52 ~74)岁,病程2~6个月.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22例(34椎)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2.7ml,术后平均随访34.2( 18~66)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及中线平均高度恢复(2.3±0.6)mm,后凸畸形矫正(1.8±0.4)°.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 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重度OVFs的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 连环蛋白P120与NF-κB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毅;曾严;刘预;邓和军;李庆东;张杰峰;张艳林;李伟道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P120ctn的表达与NF-κB活性,分析二者联系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50例HCC中P120ctn的表达及NF-κB活性.结果 在HCC中有高比例的NF-κB的激活和P120ctn表达下调(分别为72%和66%);NF-κB的激活与P120ctn表达下调密切相关(r =0.399,P<0.05);二者均与HCC的血管侵犯、有无卫星灶、包膜形成等相关(P<0.05).结论HCC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120ctn表达下调和NF-κB的活性增高,二者有相关性,且均与HCC恶性程度有关.

  • NBD多肽与OPG联合抑制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导的溶骨效应

    作者:汪洋;张健;周锐;成名翔;曾理;吴宁宁;李锐冬;牟钰钦;邓忠良

    目的 运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研究 NBD 多肽、NBD 多肽联合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减少骨破坏吸收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应.方法 在小鼠背部注入空气形成气囊,取同源小鼠的颅骨植入气囊内.将已制成的气囊模型的小鼠分成3组:NBD多肽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及NBD多肽);联合组(气囊内注入聚乙烯颗粒、NBD多肽及OPG);对照组(气囊注入聚乙烯颗粒及生理盐水).3周后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炎症反应情况及炎症细胞渗出量;取组织匀浆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情况及RT-PCR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相关基因Ⅱ型碳酸酐酶(CA-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HE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量NBD多肽组(870±236)、联合组(820±198)明显少于对照组(3 325±467)(P<0.05).②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1、TNF)浓度NBD多肽组[(138.34±2.32)、(156.14±4.17)]与联合组[( 129.32±4.62)、(148.78±5.3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6±4.78)、(179.45±8.34),P<0.05].③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区域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NBD多肽组[(1.06±0.67)%]与联合组[(0.64±0.33)%]明显少于对照组[(4.12±1.09)%],且联合组较NBD多肽组染色面积也有显著减少(P<0.05).④应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与视野面积的百分比NBD多肽组[(4.03±0.76)%]与联合组[(2.65±0.58)%]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1.98)%];且联合组较NBD多肽组的骨片吸收面积有显著减少(P<0.05).⑤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CA-ⅡmRNA相对表达量NBD多肽组(0.254±0.048)与联合组(0.180±0.033)明显少于对照组(0.382±0.072).且与NBD多肽组相比,联合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NBD多肽能明显减轻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炎症反应,从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激活,有效减少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吸收效应;NBD多肽与OPG联合应用,其抑制骨吸收效应更加明显.

  • hOGG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冯燕;李少林;杨宇馨;李增鹏;王东;杨雪琴

    目的 探讨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human 8-hydroxyguanine deoxyribonucleic acid glycosidase,hOGG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71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hOGG1的表达,按细胞阳性百分数及染色强度将其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并分析hOGGI在小细胞肺癌表达与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正常肺组织与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有hOGG1表达,但正常肺组织以细胞质表达为主(60.0%),而小细胞肺癌组织以核质共表达为主(49.3%),两者亚细胞定位有明显差异(P<0.01);在hOGG1表达高低方面,正常肺组织100%为低表达,而小细胞肺癌组织78.9%为高表达,两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hOGG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分期、吸烟指数、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胸水无明显关系(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hOGG1的表达强弱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P<0.05),hOGGI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hOGG1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提示hOGG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结论 hOGG1蛋白核质共表达为主的高表达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hOGG1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是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 羧基末端结合蛋白CtBP2与泛素结合酶UBE2Ⅰ的相互作用

    作者:叶晓霞;石彦;霍克克;陈东;吴民华

    目的 筛选并确定人羧基末端结合蛋白CtBP2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CtBP2为诱饵蛋白筛选人肝cDNA文库,获得与之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采用酵母共转化和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确认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后利用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技术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确认CtBP2与其相互作用蛋白的亚细胞共定位情况.结果 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41个与Bd-CtBP2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编码10个不同的蛋白,其中有4个克隆编码泛素结合酶UBE2 Ⅰ的不同片段.从人肝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UBE2 Ⅰ的全长编码序列,酵母共转化和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CtBP2与UBE2 Ⅰ能够特异性结合.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GFP-CtBP2弥散分布于细胞核,DsRed-UBE2 Ⅰ不均匀分布于细胞核,有部分点状聚集.两者共转染时能够呈点状共定位于细胞核.结论 人CtBP2能够在细胞核内与UBE2 Ⅰ特异性相互作用,是UBE2 Ⅰ的靶蛋白.

  • 人工合成胸腺素αl静脉注射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作者:马建秀;李秀娟;臧凯宏;吴勇杰;高明堂;李文广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ynthetic thymosin alpha 1,sTα1)在小鼠和大鼠体内静脉注射的分布和排泄特点.方法 用竞争ELISA法测定sTα1在小鼠体内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和不同时间段内尿液药物累计量;同法检测sTα1在大鼠体内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内胆汁药物累计量.结果 分布特点:小鼠sTα1静脉注射后15 min时胸腺中药物分布高,浓度为(1 533.4±712.4) ng/g,肝、脾、胸腺次之,在脑中含量较低;静脉注射后30 min时胸腺组织中药物分布依然高,浓度为(25 583.4±6244.7) ng/g,脾、肾、肝中次之.sTα1静脉注射后1h时肾脏中药物分布高,浓度为(6 164.1±4 821.8)ng/g,胸腺浓度为(5 665.8±3 881.9)ng/g.静脉注射后2h时肾脏分布高,浓度为(1 408.0±1 252.7) ng/g,而胸腺中浓度仅为(306.4±268.6)ng/g,其他组织中有少量分布,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接近血浆药物浓度,说明sTα1可通过血脑屏障.排泄特点:小鼠静脉注射sTα1 1 mg/kg后,12 h尿累计排泄量为给药量的26.35%,大鼠静脉注射0.5 mg/kg sTα1后,胆汁中未见有药物排出.结论 小鼠静脉注射sTα1后可以浓集于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内,且可进入血脑屏障,以原型经肾排泄为主要排泄途径.

  • 413例儿童哮喘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陈建平;赵婉莹;何念海;周平;王刚;汪万军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为本地区儿童哮喘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哮喘门诊或儿科病房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哮喘儿童413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选取同期来院体检及就诊非哮喘的儿童420例作为对照.通过问卷调查和做相应检查,追溯哮喘病史并随访其治疗情况,寻找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调查10个相关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终发现6个危险因素和2个保护因素,其中家族遗传性、特应性体质、皮肤点刺阳性、总IgE是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与哮喘密切相关,特应性体质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和HAV感染为儿童哮喘保护因素.

  • 胆囊癌中Plk1和Fox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瑞涛;刘昌;吴齐飞;周磊;雷磊;曲凯;孟凡迪

    胆囊癌具有发病隐匿和预后差的特点[1],至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Plk1( polo-like kinase 1)作为Polo-like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与中心体成熟及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FoxM1( Forkhead box M1)是一种增殖特异性的核转录因子,与肿瘤发生的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相关[3].二者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囊癌中Plk1和FoxM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系统评价

    作者:许汝福;沈渝菊;林辉;李亚斐;向颖;许斌;张耀;黄国荣

    目的 探讨国内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感染原因,为炭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4个炭疽暴发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84个炭疽暴发案例均发生在农村或牧区,涉及患者990例,治愈970例,死亡20例,男女比为4.2:1,15 ~60岁占87.2%,农牧民占92.4%,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占79.5%,5~9月份占87.8%;短潜伏期中位数2d,长潜伏期中位数8d;首发病例诊断时间中位数4d;病畜、病死畜肉接触患者占98.3%,屠宰病死家畜者的相对危险度显著高于食用病死畜肉者(RR =55.47,95% CI =26.03~118.21,P<0.000 01).77个案例的疫情控制中位数时间10 d.结论炭疽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农村和牧区,青壮年及农牧特征明显;屠宰病死家畜或接触病死畜肉是感染的主要原因.

  • BMP-9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促进山羊骨缺损愈合

    作者:林春阳;罗进勇;汪洋;马金粱;邓忠良

    目的 观察BMP-9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治疗山羊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2只12~18月龄中国青山羊,股骨中段建立临界骨缺损模型,按照配对比较法随机分为2组,缺损区域明胶海绵填充,实验组加入预先准备好的BMP-9腺病毒感染的MSCs悬液,对照组加入GFP腺病毒感染的MSCs悬液,术后1 d、2、4、8、12、20周行X线片检查,20周时进行CT检查,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组织学染色和生物力学的检测.结果 X线片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骨痂形成更早更多,大体标本、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的新生骨更加成熟,CT显示实验组新生骨塑形更好,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新生骨痂的力学强度更强.结论 BMP-9基因修饰的MSCs可以有效地促进山羊股骨骨缺损的愈合.

  • 电凝法制作大鼠脑卒中模型的改良研究

    作者:刘海朋;胡永波;张小东;王娜;谢鹏

    目的 对电凝制作大鼠脑卒中模型方法进行改良及评价.方法 将26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300 g)分成5组:Tamura手术组、Tamura假手术组、改良手术一组、改良手术二组、改良假手术组.分别使用Tamura法和改良电凝法制作脑卒中模型.术后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面积和部位进行评价.结果 与Tamura法比较,改良电凝法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大鼠没有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改良手术一组大鼠没有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改良手术二组大鼠肢体瘫痪比较明显;改良手术一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较小,梗死范围局限于大脑皮层,改良手术二组梗死面积较大,梗死部位在基底节测区和大脑皮层.结论 ①改良电凝法更加简便快速,对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更低,对大鼠其他损伤更小.②使用改良电凝法阻断大脑中动脉的不同部位,可以实现不同面积和部位的脑梗死、满足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目的.

  • 无痛胃镜给氧模式的探讨

    作者:杨黎鸿;梅浙川;吕琳;沈薇;季道如;杨筠平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佳给氧模式.方法 566例无痛胃镜受检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未给预吸氧组(麻醉注入时开始给氧):术中氧流量2~3 L/min(Ⅰ组)、3~4 L/min(Ⅲ组)、4~5L/min(V组).预吸氧组(麻醉前2 min开始给氧2~3L/min):术中氧流量2~3 L/min(Ⅱ组)、3~4 L/min(Ⅳ组)、4~5 L/min(Ⅵ组).记录受检者术前、预吸氧后、麻醉后2 min、术中、术后的呼吸次数和Sp02.结果 麻醉后受检者Sp02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数在麻醉后2 min内达低值,此时预吸氧组的Sp02值较未预吸氧组高(P<0.05).同样,预吸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11/93、8/95、10/91),明显低于未预吸氧组(28/98、25/94、27/95)(P<0.05或P<0.01).而Sp02水平、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不同氧流量的预吸氧组间比较和未给预吸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预吸氧后鼻导管给氧2 ~3 L/min是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安全、有效、简便的给氧模式.

  • 氢气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祁红;胡丽君

    目的 探讨氢气(H2)饱和培养液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分为:ox-LDL组,ox-LDL+不同浓度H2组和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 蛋白水平.结果 ox-LDL+ H2组(氢浓度0.6 mmol/L)与ox-LDL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2.48±0.21)% vs(4.01 ±0.39)%,P<0.01],细胞内ROS含量减少[(2.05 ±0.22) vs(5.32±1.04),P<0.01],NF-κB p65蛋白水平降低[(0.29±0.02)vs(0.66 ±0.07),P<0.01],且上述作用随H2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 H2饱和培养液可减少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含量和抑制NF-κB激活有关.

  • MRI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文献;邹利光;杨华;廖翠薇;张冬;王爽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ME)的影像学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及2009年10月收治的2例经临床和穿刺病理证实的线粒体脑肌病的MRI常规扫描和磁共振波谱学(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例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确切的家族异常病史.肌肉活检阳性,MRI双侧半球对称性的异常信号,MRS双乳酸峰出现;另1例表现为反复的癫痫发作和听力障碍为主,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MRI常规扫描见双侧广泛的脑皮质和白质同时受侵犯的对称性的异常信号灶,伴发脑萎缩等改变,MRS乳酸峰明显升高.结论 MRI检查能比较全面的显示ME 神经系统受侵犯的情况,MRS显示乳酸峰的异常对诊断帮助更大.

  • 母亲t(3;20)易位生育20p部分三体1例

    作者:申跃武;蔡晓明;曾梅;梁素华;陈保锋;宋桂芹

    涉及F组染色体的异常较为少见.20p三体患儿出生前后生长基本正常,无相关疾患,往往因走路和语言发育推迟而引起大人注意[1].主要症状有:精神发育迟滞,生长正常,特征性的圆脸,运动协调性差,语言能力差.由父母平衡易位引起20p三体同时伴有相关染色体缺失,或相关基因的干扰,而出现其他异常.2010年我们发现1例,报告如下.

  • 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温玉婷;刘伟;杨爱军;王晨昱;李敏;王金穗

    目的 检测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1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IL-17、STAT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CD34标记微血管计算MVD.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主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胞浆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1);IL-1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P<0.01),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1,P=0.015).结论 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 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差异性分析

    作者:胡平;张际;黄英;袁小平;蒋永惠;王倩

    目的 了解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儿童哮喘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调查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到我院哮喘中心就诊的492例哮喘儿童(≥7岁)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对年龄、性别、居住地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不同、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不同、病程不同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家族史仅在哮喘儿童总体自我管理及疾病医学管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养方式在哮喘儿童总体自我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社会心理管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12岁组与13 ~17岁组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明显高于7~9岁组;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大学组、高中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明显高于小学、初中组;病程≥5年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处于高水平;有家族史的患儿在总体自我管理水平和疾病医学管理上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P<0.05);采用一方打骂,一方溺爱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哮喘儿童在总体自我管理水平及疾病医学管理水平、社会心理管理水平显著低于说服教育及打骂教育(P<0.05).结论 年龄、主要照顾者的文化程度、病程、家族史、教养方式是影响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水平的显著因素.

  • 经皮颈动脉闭塞后再通并支架置入1例

    作者:唐思治;罗霄鹏;熊峰;唐兰英

    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闭塞性病变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其所致脑梗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等[1].我科近期完成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支架置入术1例,现报告如下.

  • 肺中央型基底细胞样鳞癌CT表现1例

    作者:江岷芮;贾颖;李增鹏;张伟国

    肺基底细胞样鳞癌(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BSC)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特点[1].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尚存在争议,部分研究[2]报道其预后比非小细胞癌差,术后生存率及复发率都有别于其他非小细胞癌.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丙二醛和腺苷A1受体在幼年和成年大鼠皮层注射FeCI3所致痫性发作中的表达

    作者:张光伟;谢延风;石全红;詹彦;王佳

    目的 探讨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和腺苷A1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的表达差异与幼年和成年大鼠皮层注射FeCI3所致痫性发作的相关性及其在大鼠痫性发作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12只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皮层注射生理盐水和FeCl3;18只幼鼠分为3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处理同对应成年大鼠;干预组大鼠皮层注射FeCl3前30 min行腹腔注射A1R拮抗剂(DPCPX)处理.大鼠被严密观察6h后处死,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脑脊液中MDA含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注射皮层A1R表达.结果 模型组、干预组大鼠出现典型的痫性发作;幼鼠模型组较成年鼠模型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增多[(12.70±7.63)次vs(3.20 ±2.37)次,P<0.01];干预组[(13.10±7.71)次]与幼鼠模型组之间典型癫痫发作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幼鼠模型组癫痫发作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与成年鼠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10.17 ±6.73) min vs(2.43±1.87) min,P<0.01];干预组大鼠癫痫发作程度重,持续时间长(14.25±5.82)min,与幼鼠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注射区域脑皮层A1R mRNA表达下降(P<0.05),且幼鼠较成年鼠表达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干预组注射区域脑皮层A1R mRNA表达与幼鼠模型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P<0.05).A1R蛋白表达趋势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脊液中MDA表达升高(P<0.05),且幼鼠较成年鼠表达升高趋势更为明显(P<0.05);干预组幼鼠脑脊液中MDA表达与幼鼠模型组比较,升高为显著(P<0.05).结论 MDA升高和A1R下降程度不同,可能是幼年和成年大鼠不同痫性发作的原因之一.

  • Bcl-2和Bax在小鼠海马发育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邵姝元;张敬坤;张莉;郭敏

    目的 探讨Bcl-2和Bax在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小鼠海马发育中Bcl-2和Bax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Bcl-2免疫组化结果:胚龄(embryonic day,E)16 d CA1区有少量阳性细胞.E18 d,海马各区均可见阳性细胞,以锥体层居多.生后(postnatal day,P)1 ~21 d,海马各区阳性细胞先密集后稀疏,以P7d密集,CA3区密集.P28 d后趋于稳定.锥体细胞层Bcl-2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值先增加后减小,P7 d为大值(P<0.01),P28d后趋于稳定(P>0.05).Bax表达结果与Bcl-2结果相似.Bcl-2/Bax比值E18 d~P1 d逐渐降低(P<0.01),之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 Bcl-2和Bax在胚胎期和生后早期小鼠海马有高表达,其凋亡高峰是生后1d.成年及老年后保持低水平.

    关键词: 海马 Bcl-2 Bax 小鼠
  • 锁骨下动脉损伤开放手术与腔内手术治疗的比较

    作者:成军;赵渝;张矛;任为;黄文

    目的 比较外科手术治疗和腔内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收集21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病例.开放手术12例,根据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受伤时间、累及范围等,选择锁骨上、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经肋间联合左颈部切口等,采用血管壁修补、血管吻合、血管移植、血管缝扎,辅助体外循环及球囊止血技术.腔内治疗9例(中转手术1例),急性锁骨下动脉损伤伴出血性休克4例,外伤后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外伤性锁骨下假性动脉瘤2例,成功实施腔内治疗.结果 患者均痊愈,开放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4.5h和2.1h、1 800ml和200 ml、21.3 d和9d,两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4~30个月,1例血管手术修补病例出现部分血管狭窄,所有支架植入病例血管通畅,无严重狭窄及闭塞发生.结论 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腔内治疗较开放手术安全、可靠、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4例Chediak-Higash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LYST基因分析

    作者:刘征;蒋利萍;刘玮;肖剑文;王世一;朱朝敏;戴碧涛;赵晓东

    目的 探讨4例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CHS)的临床特征和LYST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分析4例CHS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儿及父母等亲属外周血DNA和RNA;采用DNA-PCR/RT-PCR直接测序法分析患儿的致病基因LYST;根据患儿突变点对亲属相应位点做PCR扩增和测序,确认携带者.结果 4例CHS患儿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岁2个月.均有色素减退,双眼震颤,显微镜见头发黑色素减少为小点状分布.病例1~3还有发热、血细胞2系以上降低、骨髓有核细胞巨大包涵体等特征,诊断Chediak-Higashi综合征(加速期).病例4年幼,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CHS.病例1~3存在LYST基因突变,各含2个突变位点,病例1(c.3113C >T,Q980X和c.6788A>T,K2205X),病例2(c.5327C>T,R1718X和c.608C >T,R145X),病例3(c.5411-5414 del TITC,L1741 fsX1758和c.7975 C>T,R2596X).6个突变均为新型突变.共确认8位携带者.病例4暂未发现LYST基因突变.结论 Chediak-Higashi综合征具有色素减退、双眼震颤、头发黑色素减少为小点状分布和骨髓有核细胞巨大包涵体的临床特征,通过LYST基因分析,发现其中3例存在6个新型突变点.

  • 结肠癌中埃滋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津杉;朱明才;董蒲江

    目的 探讨埃滋蛋白(Ezr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l(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1,ICAM-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2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zrin和ICAM-1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①Ezrin和ICAM-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正常组织低表达或不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Ezrin在癌组织中表达量为(2 121.0±631.5),在正常组织中为(907.8±258.3);ICAM-1在癌组织中表达量为(2511.5±627.2),在正常组织中为(676.2±323.6),免疫组化显示二者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肿瘤间质中也可见ICAM-1表达,且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②二者在结肠癌Dukes C+D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A+B期(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③Ezrin和ICAM-1表达成正相关(r =0.898,P<0.01).结论 Ezrin和ICAM-1在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程度与结肠癌的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 CT诊断Kartagener's综合征1例

    作者:郭召友;陈晓丽;斯光晏;郑婷

    Kartagener's综合征(Kartagener syndrome,KGS)又称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的一种严重的亚型.临床少见,在全内脏反位(0.12‰)患者中占6%~9%,在支气管扩张症(4‰)患者中约占0.5%[1].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 60Co-γ射线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睾酮合成功能的损害

    作者:张卫星;杨杰;王瑞;于波涛;秦俊昌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睾酮合成功能急性损伤的程度.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5组(n=12):正常对照组(A组);60Co-γ射线双侧睾丸局部照射组有4个剂量组:剂量4 Gy+4 Gy(B组);剂量6 Gy+6 Gy(C组);剂量2 Gy+10 Gy(D组);剂量6 Gy+8 Gy(E组),分次照射时间间隔为24h.照射完成48 h后应用ELISA法检测循环血中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睾丸间质细胞的结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睾丸间质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mRNA水平.结果60Co-γ射线照射组(B、C、D、E组)较正常组(A组)血清LH显著升高(P<0.05),T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见照射致睾丸间质细胞缩小,数目减少,细胞质减少,细胞核皱缩,染色质浓集、深染;睾丸组织中StAR、P450scc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60Co-γ射线对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合成睾酮功能有明显损伤作用,且损伤程度不仅与照射总剂量呈正相关性,也与单次照射的大剂量有关.

  • IL-15改善铜绿假单胞杆菌脓毒症小鼠的免疫抑制

    作者:王晓娟;刘德贵;杨勇;张彦标;薛刚

    目的 探讨IL-15是否能够有效纠正脓毒症小鼠的免疫抑制,改善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方法 将铜绿假单胞杆菌经尾静脉注射至C57雄性小鼠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模型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和0.5、1μg IL-15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1μg IL-15.观察脓毒症小鼠的生存时间,计算脏器细菌定植数量,检测小鼠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并测定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0.5、1μg IL-15组小鼠生存时间为(3.8±3.9)和(5.0±4.9)d,明显长于对照组[(1.9±0.9)d].腹腔注射IL-15后,小鼠脾脏细菌的定植量[0.5μg 组:(15.4±2.9)×103CFU/μg,1μg组:(9.7±1.5)×103CFU/μg]显著低于对照组[(29.8±3.2)×103 CFU/μg,P<0.01].腹腔注射1μg IL-15有效的增加了小鼠T细胞[(69.84±13.28)%vs(58.63±6.25)%,P<0.01]、NK细胞的数量[(20.96±5.78)%vs(9.83±1.36)%,P<0.01]和IFN-γ的表达水平[(526.1±23.8) pg/mlvs(289.4±16.2)pg/ml,P<0.01].结论 IL-15能够有效的纠正脓毒症小鼠的免疫抑制,充分活化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改善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状况.

  • 改良家兔血管插管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鸿;谢拥军;万刚;刘秀卿;冯巧灵;李通;李鹏昊;刘思琦

    目的 评价改进组和常规组行家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家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插管术;实验组采用新型引导式家兔血管插管装置及方法行家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插管术;并对两组家兔插管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及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常规组行家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插管术,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70.0%、75.0%,所用时间分别为8~18(12.0±0.5)min、6~15( 10.0±0.8)min;改进组行家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插管术,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92.5%、90.0%,所用时间分别为5~12(8.0 ±0.4)min、4~14(7.0±0.7)min,2组插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常规组和改进组行家兔插管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改进组比常规组不但提高了实验动物血管插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

  • rhEPO对糖尿病大鼠内皮屏障抗原EBA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刘式威;刘政华;吕霞;杨桂蓉;刘志刚;尹岭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糖尿病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内皮屏障抗原(endothelial barrier antigen,EBA)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分成rhEPO治疗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rhEP0治疗组、糖尿病组用链脲霉素( streptozotocin,50 mg/kg)静脉一次性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rhEPO治疗组于模型制备同时rhEPO(3000U/kg),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4个月.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个月后均取额叶皮层.用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方法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EBA及微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表达.结果 IHC染色显示rhEP0治疗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EBA阳性微血管数分别为(10.30±1.17)、(7.30±1.14)和(13.20±1.33),rhEPO治疗组EBA阳性微血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而rhEP0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EBA阳性微血管数显著增加(P<0.01);rhEPO治疗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fibrinogen 阳性微血管数分别为(5.52±2.54)、(7.60±3.11)和(1.30±0.46),rhEP0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fibrinogen阳性微血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rhEPO治疗可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血脑屏障EBA表达,减少fibrinogen外渗,减少BBB通透性,对糖尿病大鼠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科;刘明华

    目的 研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肝细胞癌、18例肝炎肝硬化、1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在肝炎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未见CEACAM6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4%(43/62),与肝炎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31.2).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明显相关(P<0.01).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明显相关,CEACAM6可能是防治肝细胞癌及其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Meta分析

    作者:靳蕊蕊;席亚明;晁荣;陈彻

    目的 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1998年1月至2010年10月PubMed、EM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纳入有关抗Hp方案治疗ITP的RCT.按Meta分析方法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0.2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个RCT,包括6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96,95% CI(2.52,6.23),P<0.000 01];实验组治疗3、6个月后血小板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1);实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 =0.21,95% CI(0.09,0.46),P=0.000 01].结论 抗Hp治疗ITP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能降低复发率,可作为治疗ITP有效可行的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