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建立不同类型干细胞并比较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

    作者:张琴静;陈爱琴;宁松;高超;蒋春艳;崔毓桂;陈娟;覃莲菊;刘嘉茵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 方法 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s)株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1)促炎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2)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3)生长因子,包括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细胞因子(SC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及其抑制剂TIMP-1;(5)血管形成因子(Angiogenin),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以及骨形成蛋白(BMP4). 结果 女性UMSCs分泌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造血因子、抑炎因子等的能力显著强于hESCs、AMSCs(P<0.05);女性hESCs、男性UMSCs分泌金属蛋白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干细胞(P<0.05). 结论 女性UMSCs可能具有更好的促进细胞生长、改善血供的能力;而女性hESCs、男性UMSCs则可能具有更强的降解结缔组织的能力.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肖静;杨晓清;陈薇薇;吴荣荣;谢绘绘;张玉泉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对大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48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孕6~8 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乙醇对照组(b):孕6~8 d皮下注射75%乙醇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流产模型组(c):孕6~8 d皮下注射溴隐亭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实验组d1、d2、d3分别于孕6~8 d皮下注射溴隐亭0.4 mg·kg-1·d-1,孕9 d尾静脉注射WJ-MSCs 1×105个、1×106个、1×107个(生理盐水使用量为1 ml/kg,将细胞制成混悬液后注射).各组大鼠均于孕14 d处死并取材,观察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RT-PCR检测蜕膜组织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IL-17 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IL-10、IFN-γ和 IL-17的含量.结果 c组和d1组的平均胚胎吸收数和平均胚胎吸收率均显著高于a、b、d2、d3组(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IL-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含量显著升高(P<0.05).c组与d1组间,a、b组与d2、d3组间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WJ-MSCs移植入大鼠流产模型体内,可以降低胚胎吸收率,改善大鼠流产模型的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WJ-MSCs上调IL-10、下调IFN-γ和 IL-17的含量有关.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蓓

    脊髓损伤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理变化复杂.它的终神经学损伤是由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两种机制引起的.目前脊髓损伤治疗中面临的两大难点:(1)如何预防脊髓损伤引起的脊髓细胞凋亡,以及如何替代已死亡的脊髓细胞.(2)如何抑制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创造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诱导神经生长.

  • 改良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郝白露;杨瑞峰;彭祥炽;赵凯;李红钢;胡廉;熊承良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hUCMSCs培养方法培养细胞纯度更高,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改良组织块法所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2-3倍,是传统组织块法的20~30倍,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44、CD105,不表达CD31、CD45、CD34;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证实了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hUCMSCs的培养新方法,证实了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其治疗应用提供支持.

  • 基于Calpain/p35-Cdk5/p25通路探究肾脑复元汤联合hUC-MSCs干预对缺氧缺糖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映辰;王瑾茜;胡国恒;刘旺华

    目的:基于Calpain/p35-Cdk5/p25通路探究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干预对缺氧缺糖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神经元,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缺糖缺氧造模,OGD)、中药组(OGD+含中药血清)、干细胞组(OGD+hUC-MSCs共培养)、联合组(OGD+含中药血清+hUC-MSCs共培养)、抑制剂组(OGD+Calpain抑制剂),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rstern blot法检测Cdk5、p25、p3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元缺糖缺氧后,突起回缩,轴突网络稀释,细胞核变性、甚至碎裂,与正常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大量细胞凋亡,Cdk5、p25表达明显上升,p35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干细胞组、联合组及抑制剂组神经元活力升高,凋亡细胞数降低,Cdk5及p25表达下降,p35表达上升(P<0.05,P<0.01);与中药组、干细胞组及抑制剂组相比,联合组神经元活力升高、早凋细胞减少(P<0.05);联合组及抑制剂组CDK5、p25表达较中药组及干细胞组下降,p35表达较中药组及干细胞组上升(P<0.05).结论:肾脑复元汤联合hUC-MSCs移植能显著改善缺糖缺氧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alpain/p35-Cdk5/p25通路有关.

  • 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阮玲娟;崔戈;顾旭东;莫娟芬;傅建明;鲍轶

    目的:探讨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过程.方法:采用原代组织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流式细胞术鉴定hUC-MSC表面标志物.不同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诱导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3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孤束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结果:hUC-MSC高表达CD29、CD44、CD105,极低表达CD14、CD34、CD45、HLA-DR.诱导后部分hUC-MSC分化为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并且β-tubulin-Ⅲ、MAP2基因表达经诱导后显著上调.Nurr1 mRNA仅在高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显著上调.不同剂量虎杖苷联合生长因子组均有部分细胞表达β-tubulin-Ⅲ,对照组几乎不表达.结论:虎杖苷能够诱导hUC-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为hUC-MSC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映辰;周建大;胡国恒

    目的 探究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干细胞组、联合组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第1天中药组和联合组给予肾脑复元汤11.6g/kg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组予10 ml/kg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共15天;干细胞组和联合组造模后第1天尾静脉缓慢注射1 ×106个hUC-MSCs.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h及术后第4、8、15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第4、8、15天时采用TUNEL染色标记凋亡细胞,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第8、15天)、干细胞组及联合组(第4、8、15天)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凋亡细胞数减少,IL-1β、IL-6表达降低,IL-10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第4、8天TNF-α表达降低(P<0.05);与中药组及干细胞组比较,联合组第8天时IL-1β、IL-6表达降低,第8、15天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凋亡细胞数减少、IL-10表达升高(P<0.05). 结论 肾脑复元汤联合hUC-MSCs移植可促进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修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有关.

  • GM1体外诱导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研究

    作者:马延;郭金耀;刘雷;范春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通过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探索其佳诱导浓度.方法 取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剔除脐动脉和脐静脉,用酶消化法获得MSCs,贴壁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行细胞表型检测.扩增后,取第4代细胞,分为A、B、C、D、E5组,前4组为实验组,E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GM1浓度分别为:A组50μg/mL、B组100μg/mL、C组150μg/mL、D组200μg/mL,诱导液用L-DMEM培养基配制,对照组仅使用L-DMEM培养基.观察5组诱导人脐带血间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每60min观察细胞诱导前后的形态,在第360min时采用免疫细胞染色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s protein H,NF-H)以及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结合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的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 ①大部分原代细胞在接种9h后贴壁,呈多边形、菱形,之后变为长梭形,细胞开始以漩涡、放射状生长.②P3、P5和P10代细胞表面的分子标记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均表达CD105、CD90和CD73,却不表达HLA-DR、CD19、CD11b、CD45以及CD34.③诱导至第360分钟后,实验组各组细胞均有神经样细胞出现,表现为细胞胞体收缩成椭圆形,伸出较长突起,以双极细胞居多.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实验组各组NF-H、MAP-2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为阴性,C组(150μg/mL)细胞NF-H、MAP-2阳性表达率高.对照组细胞诱导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GM1可以诱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150μg/mL为合适诱导剂量.

  • 过表达CXCR4/CXCR7影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增殖

    作者:李娅莎;杨珂;赵丽;谭彬;龚梦嘉;董世访;毕杨

    目的 探讨SDF-1/CXCR4及SDF-1/CXCR7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迁移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Ad-EASY腺病毒质粒系统分别构建表达CXCR4和CXCR7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UC-MSCs后用FCM分别检测细胞膜的CXCR4和CXCR7受体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MTT检测hUC-MSCs增殖活性,以及在H2O2诱导细胞毒性作用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人源的CXCR4和CXCR7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后hUC-MSCs细胞膜上的CXCR4/CXCR7受体阳性表达率分别达到93.7%和78.5% (P <0.01),高表达CXCR4和CXCR7均显著增强SDF-1诱导的hUC-MSCs细胞迁移,其中CXCR7效应稍弱;高表达CXCR7而不是CXCR4显著提高SDF-1诱导的hUC-MSCs增殖活性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细胞存活率(P<0.05).结论 CXCR4/CXCR7均参与介导了SDF-1诱导的hUC-MSCs细胞迁移作用,同时CXCR7还介导了SDF-1诱导的hUC-MSCs增殖和H2 O2处理损伤的保护.

  • STAT3异常激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乳腺癌微环境中恶性转化的影响

    作者:汪玲;朱静;田杰;谭彬;燕莎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是否存在恶性转变并探究其生物学变化与STAT3异常激活及高表达的关系。方法将hUCMSCs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 hUCMSCs单独培养)、实验组(hUCMSCs与MCF-7B共培养)和阳性对照组(MCF-7B单独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qPCR检测STAT3及其下游原癌基因c-Myc及抗凋亡Bcl-xL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STAT3、c-Myc和Bcl-xL蛋白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p-STAT3、STAT3、c-Myc和Bcl-xL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hUCMSCs与对照组比较核质比增大,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实验组细胞G1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S期和G2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TAT3、c-Myc和Bcl-xL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STAT3、STAT3、c-Myc和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存在恶性转化趋势,且STAT3的异常激活及高表达是hUCMSCs恶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共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和兔关节软骨细胞诱导hUC-MSCs分化成软骨细胞

    作者:罗二梅;张家文;胡笑轲;唐明乔;宇丽

    目的 探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共培养对hUC-MSCs成软骨诱导分化的影响及共培养的佳比例.方法 分离培养hUC-MSCs和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并鉴定其特异性.在Transwell体系中,按1∶4,1∶3,1∶2,1∶1,2∶1,3∶1及4∶1的比例(hUC-MSCs: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与增殖;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葡萄糖胺聚糖(GAG)和Ⅱ型胶原(COL2A1)(蛋白水平定性);并对各组细胞爬片进行GAG、COL2A1定量检测;同时用实时定量荧光PCR(pPCR)检测GAG、COL2A1 mRNA表达,观察共培养前后细胞的基质分泌情况.结果 共培养21 d后,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反应均呈阳性;GAG、COL2A1含量及mRNA表达量1∶4实验组均要高于其他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结论 hUC-MSCs和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共培养可明显促进hUC-MSCs向软骨样细胞诱导分化,且佳共培养比例为1∶4.

  • 3种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比较

    作者:赵刚;刘微微;高伟玮;马洁

    目的 比较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的成骨能力.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Ham's F-12培养液培养3种MSCs,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鉴定3种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经成骨诱导后成骨分化蛋白- ALP的分泌和矿化钙结节的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MSCs骨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SCs成骨再生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MSCs在第3天进入对数增殖期.3种细胞的表面标志物阳性率:CD44、CD90和CD105均高于98%.3种MSCs成骨诱导9 d时,3种MSCs的实验组均表达大量成骨分化蛋白-ALP,成骨诱导18 d时3种MSCs均呈现较好的矿化能力;3种MSCs成骨诱导9 d时,实验组RUNX2和ALP基因显著性高表达(P<0.05),成骨诱导18 d时,实验组RUNX2和骨钙素(OCN)亦显著性高表达(P<0.05);3种MSCs成骨诱导9 d时,实验组均检测到RUNX2和ALP的蛋白表达;成骨诱导18 d时,实验组细胞亦检测到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结论 UC-MSCs和P-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能力,有望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骨缺损.

  • 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

    作者:覃晓莉;檀梦天;洪艳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胰岛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及诱导hUMSCs,分别收集诱导过程中第7天、14天和21天细胞和细胞上清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LISA、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检测诱导后细胞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l(PDX-1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后细胞Ngn3和胰岛素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Glut2在诱导过程中逐渐升高,诱导14 d达到峰值,与正常组比较P <0.01;Real-time PCR显示,Glut2基因自第7天即增高(P<0.05).结论 hU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胰岛前体细胞,表达Glut2后能引起胰岛素分泌,已初步具有胰岛B细胞功能.

  • 缬沙坦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作者:何万里;李永海;杨军政;林俊堂;郭志坤;徐振平

    目的 探讨缬沙坦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hUCMSCs经缬沙坦诱导后培养1~3周,应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GATA结合蛋白4重组蛋白(GATA4)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化后的细胞.通过RT-PCR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因、心肌相关转录因子和心肌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hUCMSCs的心肌分化潜能和缬沙坦诱导能力的分析.结果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为均一的纤维状细胞,呈漩涡状排列.缬沙坦诱导后明显变小呈短梭形且不规则排列.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有心肌特异蛋白cTnI和心肌相关转录因子GATA4蛋白表达,对照组较少.RT-PCR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自发的、持续性表达心肌相关转录因子Tbx5、GATA4和Nkx2.5的mRNA,经缬沙坦诱导1周时其mRNA表达水平略有上升,随后逐渐下降.cTnI的mRNA在诱导第3周时出现,未见心肌发育相关基因心房利钠肽(ANP)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mRNA表达.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心肌分化潜能但无法自发分化;缬沙坦具有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作者:马晓环;徐鑫;邹常咏;赵瑶;王占聚;王海英;王玉芬;胡振波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细胞NB4细胞系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及培养HUC-MSC细胞和NB4细胞,建立以HUC-MSC细胞为基质细胞、NB4细胞为目的细胞的直接共培养体系.应用CCK-8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瑞氏吉姆萨染色和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分化状态;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中IL-6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IL-6相关基因CDKN1A、CC-ND1、Survivin、STAT3的转录水平.结果:两种细胞共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到共生良好.与正常NB4细胞相比,同HUC-MSC共培养的NB4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HUC-MSC能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在共培养组上清中IL-6水平显著升高.与单纯培养的NB4细胞相比,共培养组和ATRA诱导组的NB4细胞中细胞周期素D1基因(CCN D1)转录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NB4∶NM∶NA∶NMA=1∶0.35∶ 0.70∶ 0.20),CDKNI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增高(NB4∶NM∶NA∶NMA=1∶3.21∶1.41∶5.32).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IL-6信号通路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的分化.

  • IL-1β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

    作者:及月茹;杨舟鑫;李丽娜;韩之波;池颖;韩忠朝

    本研究旨在探讨IL-1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造血支持的影响.将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贴壁2h后,加入10 ng/ml IL-1β培养36 h后收集培养上清和细胞.观察有/无IL-1β的条件培养液对CD34+细胞造血支持的影响;real time PCR检测加/不加IL-1β MSC的造血相关因子mRAN的变化;ELISA法检测造血相关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含有IL-β的MSC条件培养液能明显增强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且以粒系和粒-单核集落形成单位为主.IL-1β促进了MSC GM-CSF、G-CSF、IL-6的mRNA的表达,促进GM-CSF、G-CSF、IL-6蛋白自脐带MSC的分泌.结论:IL-1β能够增强MSC的造血支持能力,尤其是向髓系分化的能力.

  • 人同源盒基因HOXB4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乔艳;赵春亭;刘竹珍;冯献启;王丽;刘世海

    本研究构建人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HOXB4的慢病毒载体,探讨慢病毒介导的HOXB4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变化.利用PCR扩增获得HOXB4,并克隆入慢病毒穿梭载体lenti-shuttle;运用4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HEK293T细胞,48 h收获慢病毒lenti-HOXB4,并测定慢病毒滴度;将lenti-HOXB4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感染效果,确定佳的病毒感染复数( MOI);同时,利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HOXB4的表达情况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四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获得lenti-HOXB4,测定的病毒滴度为3 ×108TU/ml;当MOI为20时,lenti-HOXB4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达80%以上;感染lenti-HOXB4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检测到了目的基因的表达,其能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OXB4基因并未明显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结论:成功获得带有HOXB4基因的慢病毒并实现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HOXB4基因能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量增殖,并未明显影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

  • 干扰素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戎丽娟;池颖;杨少光;陈丹丹;陈芳;徐淑霞;张冬雷;马凤霞;卢士红;韩忠朝

    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C-MSC表面分子表达,CCK-8检测其增殖能力,诱导hUC-MSC成脂、成骨分化并染色,ELISA检测PGE-2的分泌量,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UC-MSC细胞中COX-2,IDO-1和IDO-2的表达情况,同时将IFN-γ刺激后的hUC-MSC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共培养,检测hPBMC的增殖情况.IFN-γ组hUC-MSC以IFN-γ 10ng/ml刺激24h,同时以未刺激的hUC-MSC作为对照.结果显示:IFN-γ刺激后hUC-MSC表面SSEA-4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8.15±2.94)%vs(16.42±8.5)%,P<0.05],CD54表达升高[(96.64±3.29)%vs(84.12±10.73)%,P=0.051].IFN-γ可以增强hUC-MSC对活化的hPBMC的增殖抑制能力(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IFN-γ刺激24h后,hUC-MSC分泌PGE-2明显降低(P<0.01),COX-2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降低趋势;IDO-1的表达与对熙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IDO-2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IFN-γ刺激影响hUC-MSC表面分子表达及分化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增强hUC-MSC的免疫调节功能.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Treg和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郭礼妍;赖沛龙;耿素霞;陈晓梅;王玉连;黄恬;杜欣;翁建宇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Treg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超高速离心法获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通过电子显微镜检、Nanosight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外泌体形态、粒径和所含蛋白进行鉴定.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培养体系中,以外泌体共培养为实验组,PBS组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Treg及TH17细胞比例.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杯状圆盘形,平均粒径142 nm,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及CD63.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外泌体组Treg(CD4+CD25+Foxp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外泌体组(5.30±0.13% vs 3.38±0.09%)(P< 0.001),而外泌体组TH17(CD4+IL17A+)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无外泌体组(7.78±0.31% vs 11.33±0.24%)(P< 0.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通过上调Treg和下调TH17参与免疫调节,提示有望成为新的“非细胞”免疫调节制剂.

  • 小鼠牙移植术后牙周组织损伤修复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隆震;成美好;叶怀玉;戴桂芳

    目的 探讨牙移植术后牙周组织损伤修复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选取细胞量需大于106个的样品作为实验组,再选取未经诱导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材料(牙本质复合体)植入于左侧,对照组材料(牙本质复合体)植入于右侧,同样条件饲养小鼠8周后取材.采用矿化液进行成骨诱导,检测细胞的成骨活性;然后将培养7 d以后的复合膜分别移植到牙周组织损伤处,8周以后对组织学染色牙周再生进行检测,观察其生长情况、Masson三色染色的骨样结构以及细胞、生物蛋白胶以及牙本质复合体,同时观察手术4周后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指标水平.结果 实验组成骨活性更加明显,且其成骨的分化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更适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手术后4周,实验组血清bEGF、TGF-β1、BMP-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均可见,诱导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牙本质复合体周围损伤组织恢复更迅速,形成大量胶原纤维或类骨样结构更明显.结论 经过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改善血清bEGF、TGF-β1、BMP-7水平,更适用于牙周损伤的修复.

291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