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快速节律性运动的皮层脑电分析

    作者:邢华;宾光宇;张志广;高小榕;张国君

    节律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与单次运动相区别,快速节律运动在脑电中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本文以两位植入皮层电极的癫痫病人作为受试,在1Hz与2Hz听觉节拍器提示下进行手指节律运动,同时记录皮层脑电数据.对脑电数据的能量和相关性进行离线分析,结果显示节律运动中运动感觉皮层脑电的能量在特定频段上呈下降趋势,相干性呈上升趋势,且运动相关能量与相干性在不同的运动速度下具有明显的统计性差异.对不同功能区之间相干性的分析表明辅助运动区可能是与运动速度有关的皮层功能区.

  • 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津生;陈浩;阿里木;薛少杰;董军;阿不都克尤木;陈刚

    癫痫术前评估重要的是确定癫痫的致痫区,我们2004年3月至2009年2月对12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中应用皮层脑电监测技术[1],现报道如下.

  • 康脑灵对大鼠缺氧状态下脑保护作用的定量脑电图

    作者:关洪平;库宝善

    目的:通过皮层脑电(ECoG)的定量分析评价康脑灵(Kang Nao Lin, KNL)对缺氧状态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用定量方法分析在体脑电在正常供气与停止呼吸情况下的变化,判断药物的脑保护作用.结果:ig康脑灵可以显著延长停止供气后脑电平均振幅到达低点的时间,促进重新供气后脑电活动的完全恢复. 这种作用在0.63g.kg-1和1.26g.kg-1间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与氟桂嗪组(2.5mg.kg-1)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康脑灵1.26g.kg-1组在缺氧2 min时脑电不完全消失.ig康脑灵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皮层脑电的平均振幅.结论:ig KNL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明显的抗脑缺氧的作用.

  • 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病灶时的镇静深度

    作者:刘清海;王天龙;薛纪秀;赵国光;徐国勋

    癫痫病灶切除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术中皮层脑电监测是定位和切除致痫病灶的重要手段,能够较清晰地显示癫痫棘波[1].

  • 6-OHDA帕金森病大鼠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及基底节场电位的异常变化

    作者:常晓赞;葛顺楠;杨晨;李敏;井晓容;朱俊玲;王学廉;高国栋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在快动眼睡眠状态下皮层脑电和基底节场电位的异常变化.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内两点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并经阿扑吗啡注射诱发旋转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多导宏电极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正常大鼠和6-OHDA大鼠PD模型进行苍白球场电位和皮层M1、M2区脑电的多部位24小时同时记录.功率谱分析和相干分析用于揭示快动眼睡眠状态下各记录位点信号的频率成分以及不同记录位点神经元集群之间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REM期问的皮层脑电在θ和γ频段上都有变化:初级运动皮质M1区的θ频段成分消失,辅助运动区M2的θ频段成分略有增加,患侧苍白球的θ频段成分增大显著;M1区的γ频段成分增大,而γ频段成分在苍白球基本没有变化.结论:6-OHDA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可造成大鼠双侧皮层M1区θ节律的消失和γ节律的增强,以及对侧M1-M2区之间在γ节律上的同步被显著增强,而γ节律在苍白球没有变化.这些异常电活动可能是由于VTA受损引起从而与帕金森病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有关.

  • 高频振荡在双侧颞叶癫痫主侧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1例报告

    作者:陈田;王逢鹏;张小斌;高志莹;姚一

    双侧颞叶癫痫是指存在双侧颞叶独立发作起始的颞叶癫痫,是颞叶癫痫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头皮脑电监测中双侧颞区独立放电、双侧独立起源的癫痫发作,以及影像学提示双侧颞叶病变等提示双侧颞叶癫痫可能,但确诊双侧颞叶癫痫需要颅内电极监测。双侧颞叶癫痫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症,研究表明,如果致痫区存在明显一侧优势,手术切除主侧致痫灶仍可获得良好预后。高频振荡(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 ,HFOs)是指大于80 Hz的脑电图活动,包括生理性HFOs和痫性HFOs,目前HFOs主要由皮层脑电监测记录到。研究表明,与激惹区以及发作起始区( siezure onset zone,SOZ)相比较,痫性HFOs区域与致痫区相关性更高,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致痫区定位的生物标记。本文报道1例颅内电极监测证实双侧颞叶癫痫的病例,监测到两侧独立起始的发作频率无明显侧别优势,通过间期痫性HFOs区域及影像学判断主侧致痫区,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 晚期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作者:金一勤;叶碎林

    颅脑损伤所致的晚期外伤性癫痫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本院于1990年10月至2003年10月,手术治疗晚期外伤性癫痫32例,术前进行详细评估,术中采用皮层脑电(EcoG)监测,切除病灶和致痫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基于重心频率和复杂度分析的大鼠睡眠分期比较

    作者:苏松;张恒义;郑筱祥

    目的研究能对大鼠睡眠进行准确快速分期的技术途径.方法通过慢性埋置电极采集自由活动大鼠的皮层脑电和海马电位,原始信号经过去噪声重采样以后进行重心频率和复杂度分析,然后根据其分布直方图,结合睡眠各时相特点,对睡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利用重心频率和复杂度分析可以很好的区分出大鼠清醒期(Waking)、非快动眼(NREM)睡眠期和快动眼(REM) 睡眠期三种生理状态,与人工分析比较符合率达85%以上,并且后者的分期结果更为准确.结论基于重心频率和复杂度分析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对大鼠睡眠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期.

  • TMS线圈与EEG电极线相对位置对TMS-EEG信号的影响

    作者:金芳;靳静娜;刘志朋;殷涛

    通过分析经颅磁刺激线圈放电时的电场分布,探索磁刺激输出脉冲对脑电采集帽产生的伪迹信号来源.我们通过建立八字线圈感应电场分布的半无界空间数学模型,获得八字线圈感应电场的分布特性,分析磁刺激影响脑电采集回路的两种影响因素,我们用matlab软件仿真刺激线圈与脑电极线成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时产生的伪迹信号的变化趋势,通过模型试验和人体实验验证这种趋势的准确性;结果显示,脑电导线重合于线圈长轴,产生脑电伪迹小,当线圈转动其他角度或当线圈下移时伪迹会逐渐增大,大伪迹幅值是小伪迹幅值的约10倍.在TMS-EEG试验中,伪迹信号的幅值、持续时间与线圈摆放位置、角度有关.通过实验前合理排布脑电极线可降低伪迹信号幅值、持续时间等参数,提高磁刺激下脑电信号特征信号提取的准确性.

  • 立体定向和皮层脑电精确定位切除颅内癫痫灶的手术配合

    作者:马会罗;王小娟;张俊华

    利用立体定向和皮层脑电精确定位切除颅内癫痫灶是癫痫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方法简便可靠,手术创伤小,但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术中护理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科自1998起利用ASA-602型定向仪对20例颅内单发病灶进行螺旋CT引导下立体定向和皮层脑电精确指导手术进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经验报道如下.

  • 术中镇静药物对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

    作者:付珍红;彭甫圣

    目的 探讨术中镇静药物对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以期为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手术中镇静药物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以颞叶占位性病变伴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予以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治疗,术中应用2种麻醉方式,A组:丙泊酚麻醉诱导;1%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人麻醉维持.B组:静注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其余同A组.病灶切除前;停用丙泊酚后10 min;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后;病灶切除后,这4个阶段均行ECoG监测,分析监测中暴发抑制(BS)发生率.结果 (1)停用丙泊酚前,BS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停用丙泊酚前后比较,B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前后比较,B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前明显高于七氟烷控制在0.5 MAC下后;(4)B组病灶切除后1例患者出现BS,8例术中唤醒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时,7例(87.25%)出现BS.结论 在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术中病灶监测时应使用丙泊酚行麻醉诱导,监测前10 min左右停丙泊酚,监测时将七氟烷吸入浓度控制尽量低,以减少对术中病灶脑电图的影响.

  • 继发性癫痫手术的皮层脑电监测

    作者:周艳红;侯永宏;姜冰;刘景平;刘志雄;刘运生

    本文探讨颅内占位病灶所致癫痫手术中皮层脑电监测(ECoG) 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ECoG监测可发现癫痫棘波灶,并指导对癫痫棘波灶进行电灼,对减轻术后癫痫发作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镇静药物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

    作者:万正嵩

    目的:探讨镇静药物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200例分为4组,各5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麻醉维持给予七氟烷吸入,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并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间断应用罗库溴铵,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监测1)前约10 min停泵丙泊酚;B组患者麻醉诱导静脉滴注咪达唑仑,其余同A组;C组患者ECoG监测前不停泵丙泊酚,其余同A组;D组患者监测时七氟烷吸入浓度控制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为0.5~1.0,其余同A组。病灶切除后行第2次ECoG监测(监测2),观察4组ECoG监测中暴发抑制( BS )发生情况。结果 A,B,C,D 4组BS发生率分别为22.00%,62.00%,38.00%,5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监测1中BS发生率为45.50%,明显高于监测2的0.50%( 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均可能引起BS,但丙泊酚对颅脑肿瘤合并癫痫患者皮层脑电的影响更小,且在MAC﹤0.5时效果更佳。

  • 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皮层脑电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超;但炜;谢延风;石全红;方升;刘福英;姜代芬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相关因素,寻找导致幕上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至2011年11月皮层脑电监护下行幕上胶质瘤切除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术前癫痫史的有无、术前是否预防应用抗癫痫药术、肿瘤是否累及皮层、术前是否伴瘤周水肿、肿瘤切除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组,通过对组间进行x2检验、并计算c值(Pearson列联系数)及OR值,探讨上述因素与肿瘤切除后ECoG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关系.结果 195例患者中肿瘤组织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者53例,占27.2%.术前癫痫史、术前应用抗癫痫药物、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等因素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C值依次增强.术前癫痫史、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OR值>1,术前应用抗癫痫药OR值<1.年龄、性别等因素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癫痫史、术前应用抗癫痫药、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与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关联性依次增强;术前癫痫史、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为危险因素,术前应用抗癫痫药为保护因素.年龄、性别与肿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发生率则无明显相关.

  • 皮层脑电技术在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方升;万伟峰

    颅脑肿瘤是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4~10)/10万.而颅脑肿瘤伴发癫痫的发生率也近30%[1],甚至癫痫发作常是颅脑肿瘤的首发症状.Lynam等[2]在对147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其中有50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国内报道20岁以上颅脑肿瘤患者癫痫的发病率为67.7%[3].国外有文献报道,癫痫患者中大约有4%发现颅脑肿瘤[4-5],Bauer等[6]也报道在癫痫手术中10%~30%发现颅脑肿瘤,证实了颅脑肿瘤特别是幕上肿瘤伴发癫痫的常见性.不仅如此,肿瘤术后遗留癫痫或新发癫痫也有较高的发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