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ve Procedur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보외과수술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993
  • 国内刊号: 1674-3946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世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腹腔镜可调节捆扎带胃减容术操作要点

    作者:陈丹磊;李际辉;吴金声;柯重伟;印慨;郑成竹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可调节捆扎带胃减容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 .方法 对12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施行腹腔镜可调节捆扎带胃减容术(LAGB),年龄16~62岁,体重指数(BMI)32~52不等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并发症3例,胃排空障碍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皮下注水泵移位2例,经再次手术固定后未再移位.术后随访2~54月,减重10~70kg,平均25 kg,无体重反弹及营养不良病例.结论 LAGB术操作简便、手术风险小、不对胃进行任何破坏,生理改变较小,且可在体外经胃捆扎带通过水囊进行按需调节调节减重、减重效果持久而明显的优点.

  • 胃癌D3淋巴结清扫术74例临床分析

    作者:沈定丰

    目的 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74例进展期胃癌D3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2组和D3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无差别,但3至5年的生存率出现差别,D2组为58.6%、46.6%和37.9%,D3组为71.6%、64.9%、56.8%,两者之间比较P <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2组和D3组分别为8.6%和13.5%, 两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仅在手术时间上有所差异.D2组和D3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组间各项特殊症状评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进展期胃癌D3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 胃癌根治术后胰瘘5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益红;汪学非;沈振斌;王单松;陈伟东;王聪;秦净;秦新裕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胃癌根治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出现胰瘘可疑症状的时间分别为术后第2、3、4、6、8天.5例均出现心动过速(HR>120次/min)、持续发热(T>38.5 oC)和血白细胞升高(WBC计数>15×109/L).影像学检查胸片提示胸腔积液3例,3例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2例同时伴有胰腺肿胀.5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均>10 000 U/L.5例患者中2例经保守治疗3周后治愈,另3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后1~4个月治愈.结论 术中胰腺损伤是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充分的引流是保证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

  • 胃次全切除后圆形吻合器完成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张勤;叶再元;余建法;裘华森

    目的 探讨胃次全切除后采用圆形吻合器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实验与临床可行性.方法 Beagle's犬12条,随机分成A、B两组,在胃窦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3个月后,以器械行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测量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并观察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直径及愈合情况.选择163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C、D两组,C组89例,D组74例.胃次全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术,手术后观察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行稀钡上消化道造影,观察吻合口钡剂通过和2 h后残胃钡剂残留情况.结果 手术后12条Beagle's犬术后均恢复良好,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分别是(6.46±0.06) cm,(7.26±0.12) cm.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及小弯侧三角处愈合均良好,A、B两组吻合口直径分别为(1.18±0.13) cm和(1.20±0.09) 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55,P=0.804).1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年,2组分别行上消化道稀钡造影,均显示吻合口无明显狭窄,钡剂通过顺利,2 h后残胃仅见少量钡剂残留.结论 胃次全切除后应用器械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能够在残胃的原位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吻合难度,方法可行.

  • 腹腔镜下胃癌全胃切除术79例的体会

    作者:王自强;余佩武;钱锋;陈军;罗华星;雷晓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9例,其中行D1及D1+淋巴结清扫12例,D2/D2+淋巴结清扫67例.肿瘤位于胃近端者19例,位于胃体者41例,皮革胃2例,位于胃窦并浸润至胃小弯中上部者17例进行分析.结果 79例中77例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2.5%.平均手术时间(275.8±20.8) min,平均出血量(163.3±48.6) 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34.7±12.2) 枚,肿瘤近残端(3.8±1.2) cm,远残端(6.9±2.8) cm.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6±0.9) d,下床活动时间(2.5±0.4) d.无术后死亡,无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均经内科治疗痊愈.术后随访9~39个月,平均25.6个月,15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死亡,余64例仍生存.结论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联合胃癌标准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率低等优点.

  • 胃癌全胃切除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作者:包国强;李红梅;何显力;乔庆;吴涛;南菁;鲁建国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术后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采用常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3例、P 型空肠襻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1例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4例.观察术后3、12个月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症状GSPS评分等.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常规组比较术后进食量增加P<0.01,而GSPS评分降低P<0.01,胃肠道症状发生几率降低.空肠贮袋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进食量同样优于常规组P<0.01,GSPS评分降低P<0.01.且术后12个月P型空肠襻组与空肠贮袋组体重恢复较常规组更佳P<0.01.而术后12个月空肠贮袋组在患者进食量又优于P 型空肠襻组P<0.01,体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型空肠襻和空肠贮袋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功能,而行空肠贮袋在某些方面又优于P型空肠襻.

  • 腹腔镜下残胃癌及残胃复发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钱锋;余佩武;唐波;石彦;赵永亮;罗华星;孙刚;莫敖

    目的 探讨残胃癌及残胃复发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4例残胃癌和4例残胃复发癌病人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分析手术的方式、方法、难点及技术要领.结果 在腹腔镜下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6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1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镜手术平均用时(310±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80) ml,清扫淋巴结平均数量(17.5±6) 枚.术后胃肠恢复时间平均(3.5±1.5) d,进食时间平均(3.5±1.5) 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4±1.5) 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4~13个月,发生肝脏转移死亡1例,余7例病人仍生存.结论 残胃癌和残胃复发癌在腹腔镜行手术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创伤比开腹手术小,恢复快.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20家系81例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石林;顾国利;魏学明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20家系81例患者组成HNPCC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散发性大肠癌72例组成散发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 HNPCC组和散发组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和预后方面统计学差异显著.HNPCC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理分化差、右半结肠多见、多原发癌多见的特点,但其5年生存率好于散发性大肠癌.结论 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突出,其生物学行为与散发性大肠癌截然不同.

  • 早期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及幽门的胃切除术

    作者:胡祥;田大宇;宝全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原创期、根治时期和合理手术期后进入了个体化治疗时期.因而,对于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以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为目的缩小手术被推崇和广泛应用.缩小手术除胃切除的范围和淋巴结廓清范围的缩小,还要考虑保存器官的功能和低侵袭性.缩小手术中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作为保存功能的手术,由于幽门和迷走神经得以保留,从而减少了倾倒综合征和胆石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满足D2[1-2、3]程度的需要,淋巴结廓清的范围和质量并不因为手术本身而改变和降低了根治性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术后QOL,使其成为早期胃癌治疗上极为有用的手术方法[4-7].

  • 努力提高我国腹腔镜胃癌外科治疗水平

    作者:郑民华;臧潞

    自1881年Billroth实施了第1例胃癌手术以来,外科手术一直就是胃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在胃癌高发的亚洲地区,日本的胃癌研究以及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的开展处于世界前列.1994年Kitano等报道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LADG)后,早期胃癌的腹腔镜根治术在日本和韩国得到了蓬勃发展,随后1999年Uyama等报道了进展期胃癌的腹腔镜下D2根治术.经过1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上已经成熟,它与开腹手术近、远期疗效相当,已被新版的日本胃癌治疗规约接受为I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随着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设备及器械的更新,进展期胃癌的腹腔镜根治术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可行性已得到证实.如何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采用微创技术,使胃癌患者既能安全和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又能终减轻创伤、改善生存质量,是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作者:余佩武;唐波

    1994年日本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此后国内外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报道日渐增多,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表明:早期胃癌行腹腔镜手术的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因此早期胃癌行腹腔镜手术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在日本已成为I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的成功促使人们开始进展期胃癌的尝试,1997年Goh等首次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2],在其后的十年间,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病例报道逐年增多,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尚在研究中.

  • 胃癌根治术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作者:刘凤林;秦新裕

    自Billoth 1881年成功地开展第1例胃窦癌切除手术, 至今已过去100 多年, 而外科治疗的地位并未曾改变, 仍是有希望治愈胃癌唯一有效的方法.但从全球胃癌外科治疗情况看, 效果远不尽人意.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 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 死亡人数30万人.过去30年里, 我国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20%~30%[1].

  • 走出手术治疗肥胖症的体重指数误区

    作者:郑成竹;吴金声

    肥胖是指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疾患.肥胖症患者除了肥胖本身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已经证实许多威胁人体健康甚至影响患者寿命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肥胖有关,甚至是肥胖的直接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肥胖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其潜在的健康问题难以估量.

  • 胃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治疗的价值

    作者:何裕隆

    目前世界范围内,胃癌的总体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外科手术是唯一有希望治愈胃癌的方法.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监护、治疗水平的提高,胃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在不断提高.东西方对胃癌根治性手术时进行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规范开展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目前讨论的焦点.本文回顾胃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对胃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的价值进行探讨.

  • 胃癌肝转移的外科预防及治疗

    作者:吴铁成;邵永孚

    1998年至2002年间北京市胃癌年发病19.7人/100000人、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五位,死亡率14.3人/100000人、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是一种高致死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1].胃癌复发转移分为局部区域复发、腹膜种植和远处转移三种类型,是胃癌致死的主要原因[2].局部区域复发包括瘤床复发、上腹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腹膜种植包括腹水中发现癌细胞、腹腔横断面扫描发现的腹膜结节或者剖腹探查发现的腹膜转移灶.远处转移根据转移的器官分类,脐周、颈部淋巴结转移属于远处转移.两宗总结3500例胃癌切除后复发转移的资料,中位随访45个月(1~150个月)时有1148例患者复发转移;对其中准确记载复发转移部位的患者分析发现,局部区域复发297例、腹膜种植280例、远处转移343例;肝转移的发生率4.7%(165例),是远处转移常见的方式[2-3].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陈凛

    腹腔镜技术在胃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仍在不断发展,尤其在胃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技术的质量和手术的数量上都发展迅速.除了微创的优越性,外科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集中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技术可行性和肿瘤根治的安全性上,涉及此项技术的并发症讨论不多.因此本文结合文献论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的有关问题.

  •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卫洪波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始终是胃肠外科医生关注和难以割舍的话题,有关的纷争也一直未曾停息.一、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历史沿革19世纪80年代继胃癌切除Billroth I、II式胃空肠吻合及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之后,l897年瑞士外科医生Schlatter首次成功地施行了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治疗胃癌.次年,Brighan为1例66岁女性胃癌患者施行了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然而两者术后均出现严重的返流性食管炎.继Schlatter之后的40年里,全胃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极高,手术死亡率亦高达40%~50%,因此临床应用极少.

  • 了解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变革正确掌握当今治疗原则

    作者:陈峻青

    1881年Billroth首例胃癌切除成功后,随着外科学与肿瘤学的迅猛发展,历经60~70年,胃癌外科治疗从安全关走出.在近半个世纪中,手术切除范围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到过大,再缩小,再选择扩大的过程,由认识偏颇逐渐走向合理.

  • 贲门癌术中活性蓝标记112例对淋巴结清扫的价值

    作者:颜云鹏;冯莉;张伯生;张志宇;殷优宏

    2002年1月至2007年8月,我们对112例贲门癌患者实施术中瘤体活性蓝标记.根据着色情况,观察瘤体所在部位的淋巴回流途径,决定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以达到既清除转移淋巴结,又不过多切除尚未转移的淋巴结,提高根治效果,现将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中小医院对开展肥胖症胃减容手术的作用

    作者:蔡定海;方荣新;郑成竹

    目前肥胖症包括单纯型重度肥胖症和复合性肥胖症[1]单纯型重度肥胖症是体重超出了BMI分类中健康人群,不伴有其他症状.复合性肥胖症除含单纯性肥胖症条件外,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等其它器质性病变[2].

  • 2型糖尿病胃转流术治疗4例报告

    作者:宋学镏;段君英;王胜鉴;彭海峰;阎玉矿;李得宁;刘辉;霍红军

    近几年来,国外通过分析接受减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治疗肥胖症的胃转流手术(Roux-en-Y gastric bypass,GBP)和胆胰转流(Billiopancreatic diversion BPD)对并存的2型糖尿病的治愈率达83%~86%,对高血压治愈率达66%~69%.我院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14例2型糖尿病的胃转流手术,并对其随访满1年4例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 体外模拟二氧化碳气腹对人胃癌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作者:郝迎学;钟华;曾冬竹;石彦;饶芸;周立新;余佩武

    目的 探讨通过体外模拟气腹环境,观察不同压力二氧化碳(CO2)和氦气(He)对胃癌细胞MKN-45迁移运动的影响.方法 将MKN-45细胞置于充满CO2或He的密闭培养箱中,按模拟气腹种类不同分为对照组、CO2气腹组和He气腹组,模拟气腹压力分别12 mm Hg和15 mm Hg,作用时间均为4 h.于处理后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培养液pH值;用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运动变化.结果 处理结束后即刻检测,CO2组细胞培养液呈酸性,He组细胞培养液呈碱性.CO2组和He 组在12 mm Hg压力下MKN-45细胞穿过滤膜的数量较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P>0.05),CO2 15 mm Hg组细胞穿过滤膜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He 15 mm Hg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P>0.05).结论 在临床常用气腹压力下(12 mm Hg)CO2对胃癌细胞迁移运动无明显影响.

  •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CD117、Nestin和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肖钟迪;曹宏;金洪永;房学东

    目的 探讨CD117、Nestin、Ki-67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7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切片中CD117、Nestin 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患者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因素和良恶性之间的鉴别.结果 CD117和Nes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和92.6% ,Ki-67增殖指数< 1%、1%~5%和> 5%的例数分别为6例、9例和12例;CD117、Nestin和Ki-67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的病例分别为6例、9例和12例,CD117和Nestin 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肿瘤分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Ki-67增殖指数在不同的肿瘤分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D117和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中呈高表达,对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不能作为判断胃肠道间质细胞瘤肿瘤分级的指标;而Ki-67的增殖指数是判断胃肠道间质细胞瘤肿瘤分级和预测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