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孟艳双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42例胃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斌;邓剑;赵叶平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对照组(26.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门奇静脉断流术对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红旭;吴硕东;张雪峰;陈宪英;张国旭

    目的:利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即Hassab手术时切断迷走神经,脾切除、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时保留迷走神经这一特点,应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的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术式术前术后胆囊运动功能,为进一步阐明人迷走神经在胆囊运动中的作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明确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3例,其中Hassab手术组18例,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前后干;栓塞术组5例,行脾切除后结扎胃冠状静脉并穿刺注射TH胶.全组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第10 d空腹静脉注射99mTc-EHIDA(二乙基乙酰替苯胺亚氨二醋酸)动态显像,0.25分/帧.连续30 min后食标准脂餐,再连续动态显像60 min.画出胆囊感兴趣区(ROI),建立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注射90mTcEHIDA 30 min后胆囊的放射性计数(GBRC30 min)、排胆分数(GBEF)、排胆期(GBEP)、排胆率(GBER)、潜伏期(GBLP)、潜伏期放射性计数的增量(GBLI)、潜伏期放射性计数的增加率(GBLR)等指标.结果:Hassab手术组术后GBRC30 min较术前明显减少(74.8±66.9 vs 155.7±72.9,P<0.05);术前的GBLP很短,术后的GBLP却明显延长(13.36±5.92vs 2.24±1.48,P<0.01).在GBLP内胆囊的放射性计数逐渐增加,但术前的GBLI及GBLR很小,而术后的GBLI及GBLR明显增加(79.5±56.3vs9.2±11.7,113.4±49.5vs7.6±10.8,P<0.01);术后GBEP明显缩短(18.5±6.3vs24.1±6.4,P<0.05),GBEF和GBER明显降低(13.1±5.4vs32.3±16.3,0.7±0.3vs1.4±0.8,P<0.01).栓塞术组各指标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切断迷走神经后消化间期胆囊的张力明显减低,餐后的胆囊收缩延迟、运动功能明显减弱.

  • 我国胃癌研究居国际先进行列

    作者:

    据健康报2001年3月21日报道,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科陈峻青教授等连续承担的“六五”至“九五”国家攻关及卫生部、辽宁省胃癌研究课题——“早期胃癌诊治与进行期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系统、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历经40载,达国际先进水平,不久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0年代初,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科就确立了以胃癌“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生物学行为临床应用为主的研究方向。1972年报告了全国首例早期胃癌。率先完善了胃癌的诊治规范,并在国内首先提出了“特殊类型早期胃癌”及“一点癌”的诊治标准和应注意的问题。在癌前病变的系列研究中,他们提出了五种胃黏膜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及恶变指标,其中两种为新发现型。 该科研制的腹腔脱落癌细胞杀灭剂,用于术中腹腔灌洗,使灌洗组4~5年生存率提高了20%;对浸润型胃癌开展术前动脉栓塞化疗,提高了手术切除率,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27%。研制的癌浆膜面封闭胶,可防止术中癌细胞脱落。该科还开展了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胃癌顺行切除术等新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0年来,他们采用临床与基础结合,多学科协作的方法,着重从临床角度深入研究了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提出胃癌的外科分型、浸润生长方式分型、转移淋巴结分型、分级及胃癌浆膜分型等新的观点及理论。他们以胃癌生物学行为指导外科治疗,使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46.7%。

  • 026保留或不保留迷走神经幽门支后幽门保留型胃切除术的幽门动力

    作者:

  • 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文超;韩斌;庞志刚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80例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以数字表为依据随机分2组,观察组施行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施行传统胃癌根治术,并对比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中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83.23±12.15小时、97.42±15.26天,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02.56±15.25小时、133.64±18.87小时,住院时间分别为11.41±1.56天、16.30±1.53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9/40)、47.5%(19/40),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率分别为22.5%(9/40)、87.5%(35/40),胆囊病变率分别为27.5%(11/40)、77.5%(31/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降低了术后胆囊病变的机率,值得临床运用。

  •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4例临床总结

    作者:吕云福;董永红;黄海;邱庆安;陈一明;邝才湜

    为了预防门奇断流术后并发胃动力障碍、胃液滞留等并发症,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和尸体解剖设计了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门奇断流术(VTPP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4例,并与同期施行的、资料比较完整的门奇断流术(PD,均切断迷走神经)32例和PD加幽门成形术(PP)16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早期胃癌行保留迷走神经及幽门的胃切除术

    作者:胡祥;田大宇;宝全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原创期、根治时期和合理手术期后进入了个体化治疗时期.因而,对于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以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为目的缩小手术被推崇和广泛应用.缩小手术除胃切除的范围和淋巴结廓清范围的缩小,还要考虑保存器官的功能和低侵袭性.缩小手术中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作为保存功能的手术,由于幽门和迷走神经得以保留,从而减少了倾倒综合征和胆石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满足D2[1-2、3]程度的需要,淋巴结廓清的范围和质量并不因为手术本身而改变和降低了根治性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术后QOL,使其成为早期胃癌治疗上极为有用的手术方法[4-7].

  •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

    作者:胡祥

    关键词: 保留迷走神经 幽门
  •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邹文革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6.89±15.62)min、(294.92±30.19)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分别为(71.65±10.07)h、(90.64±12.56)h,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确切,具有安全、低侵袭性和根治效果好等优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早期胃癌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术

    作者:胡祥;田大宇;宝全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原创期、根治期和合理手术期后进入了个体化治疗时期.因而,对于早期胃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以改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为目的的缩小手术被推崇和广泛应用.缩小手术既要考虑胃切除范围和淋巴结廓清范围的缩小,又要考虑保存器官的功能和低侵袭性.缩小手术中的保留迷走神经、幽门的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作为保存功能的手术,由于幽门和迷走神经得以保留,从而降低了倾倒综合征和胆石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满足第2站淋巴结廓清(D2)[1-2]程度的需要,淋巴结廓清的范围和质量并不因为手术本身而改变和降低了根治性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保留幽门胃部分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术后QOL,使其成为早期胃癌治疗上极为有效的手术方法[3-5].

  •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04例疗效评价

    作者:吕云福;张欣欣;邱庆安;林龙;黄海

    门奇断流术(PD)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用术式.然而,这种手术术后容易发生胃动力障碍、胃液滞留等并发症.

  • 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

    作者:任付晃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早期胃体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采取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56例早期胃体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采用未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切除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自觉症状、进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嗳气、恶心、腹泻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进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幽门胃部分切除手术在治疗早期胃体癌方面临床效果较好。

  • 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疗法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党利忠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疗法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 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胃肠激素分泌水平和胃肠动力.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胃泌素和基础胃酸分泌量低于对照组(P<0.01);而空腹血浆胰多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治疗法能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痛苦少,安全可行.

  •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刘金龙

    目的 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病人7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手术质量较高,病人康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经腹保留迷走神经用吻合器食管横断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及其出血

    作者:杨庭华;王中易;杨毅;王钧

    自1998-2004年,我院对40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病人,用保留迷走神经食管横断治疗静脉曲张及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胃癌手术中的迷走神经重建术

    作者:任太行;李素英

    胃癌术式的全胃切除术和追加幽门成形的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常引起倾倒综合征和由于十二指肠液逆流的返流性食管炎.作者为防止这些术后并发症,自1994年始,选择病例施行了保留幽门功能的手术,为此,育必要保留迷走神经的功能,然而很多胃癌手术在廓清Nol淋巴结时迷走神经亦被随之切断.作者研究了在廓清贲门右淋巴结后,即时吻合重建迷走神经,以试图保留幽门功能的术式.

  • 胃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7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迎彬

    目的:评析胃恶性肿瘤行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2例行全胃切除的胃恶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术中对迷走神经进行保留,另选取72例未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的胃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进食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耗时、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进食困难、胃瘫、餐后不适、呕吐以及习惯性腹泻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恶性肿瘤在行全胃切除中保留迷走神经并不会影响手术效果或增加手术创伤与并发症,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保留迷走神经的胃幽门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胃体癌的疗效影响

    作者:伍贵祥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的胃幽门部分切除术(PPG)对早期胃体癌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胃体癌患者88例进行研究,其中接受PPG治疗者43例,纳入观察组;接受传统胃癌远端切除术(DG)治疗者45例,纳入对照组.随访5年,对比两组术后的胃排空功能及胆囊收缩功能、5年存活率、复发与转移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15~ 60 min的胃排空功能以及45~60 min的胆囊收缩功能均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即刻的AMS、Try-2、ALP、y-GT、胃液pH及胃泌素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分别较术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5年总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与转移的总发生率为9.30% (4/43),与对照组的20.00% (9/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PPG治疗早期胃体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排空及胆囊收缩功能,具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不会增加复发与转移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东

    目的 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72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6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术中联合胃底重建术,术中注意保留患者迷走神经;对照组36例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术中未行胃底重建术.对比2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厌食、烧心、恶心、嗳气、反流、腹泻、腹胀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食管体部静息压、收缩压及胃内静息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食管贲门癌患者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时,术中行胃底重建术,并保留患者迷走神经,能改善患者胃肠消化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