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ve Procedur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보외과수술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993
  • 国内刊号: 1674-3946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世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腹腔镜结直肠术中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与气腹腹内压力升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卫华;陈振伟;徐勇;张玉存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中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与气腹腹内压力升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术中CO2的气腹腹内压力分为12 mmHg(A组,46例)和15 mmHg(B组,46例),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术后情况呈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急性胃肠损伤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气腹腹内压力与急性胃肠损伤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与B组相比,两组患者在术中情况(CO2气腹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他术后情况(住院时间、术后6h内鼻胃管拔出、呕吐率、首次排便时间及肠蠕动恢复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中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与气腹腹内压力升高的无相关性.

  • CT检查预测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转归的价值

    作者:刘建;李昂;刘殿刚;李鹏雨;曹锋;李非

    目的 了解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下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转归,探讨CT检查预测局部并发症转归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163例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及84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患者的病历资料.28例APFC和41例ANC分别进展为胰腺假性囊肿(PP)和包裹性坏死(WON);19例患者合并局部感染.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PP组与APFC吸收组、WON组与ANC吸收组、局部并发症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预测准确性.结果 PP组与APFC吸收组间积液分布范围、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EPI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WON组与ANC吸收组间有差异的指标包括胰腺炎症部位、坏死累及胰腺、坏死面积、EPIC评分、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的肾前筋膜增厚、胰腺或胰周坏死、EPIC评分、CTSI有明显差异.积液分布范围预测APFC不吸收的准确性高,EPIC评分预测ANC不吸收及局部并发症感染的准确性高.结论 大多数APFC自行吸收,约半数ANC自行吸收,局部并发症感染率较低.多个CT指标可用于预测局部并发症的转归.应重视EPIC评分的临床价值.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震寰;黄卫华;黄晓方;鲁琪;桑洁;史朝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进行诊治的114例胆结石患者,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开腹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胆道镜组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每组57例,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胆道镜组的总有效率为54例(94.7%),开腹组的总有效率为47例(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6,P=0.040);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胆道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例(7.0%),明显低于开腹组12例(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3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96例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分析

    作者:杜一鸿;刘云莉;李明杰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行手辅助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96例患者(手辅助组)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为传统组,采用SPSS20软件包分析,术中术后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手辅助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传统组(t=22.012,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数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尿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手辅助组发生率为10.2%,传统组发生率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手辅助腹腔镜性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可以减短手术时间,在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上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无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良性乳腺肿块采用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时征

    目的 探讨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94例良性乳腺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开放手术组,各147例,分别实施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美观度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放手术组;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低于开放手术组的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 VA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升高,而后逐渐下降,微创手术组各时期VAS评分均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良性乳腺肿块复发,微创手术组末次随访时切口美观度优良率为94.4%,高于开放手术组的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开放手术而言,微创旋切术能够在取得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作为良性乳腺肿块的首选治疗术式.

  • 胃肠手术中患者给予快速康复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作者:吕震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中患者给予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0例,根据不同疗法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T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应用SPSS 20.0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蛋白水平、激素变化情况及肝功能指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FTS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但FTS组患者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略高(P<0.05);两组患者的体内激素变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TBIL、D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FTS组的肝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相比,FT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FTS组为7例(26.9%),对照组为14例(58.3%),FTS组优于对照组(x2=3.851,P<0.05).结论 快速康复治疗方案可以促进胃肠疾病手术患者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可行性强,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的手术创伤、T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铎;张华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腹组47例(传统开腹手术),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处理,术前术后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腹腔镜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测定值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创伤较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钧

    目的 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7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新的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无辅助切口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 10.0软件处理,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率比较采用x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辅助切口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排便习惯改变率、2年生存率、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无差异,但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 不同CO2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的影响

    作者:戴维;王晖;王松波;赵清霞;赵燕

    目的 考察不同CO2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CO2的气腹压力,随机分为低CO2气腹组(7~9 mmHg,29例)、中CO2气腹组(10~12 mmHg,29例)和高CO2气腹组(13~15 mmHg,29例),分别监测患者在气腹前(T0)、气腹后1 h(T1)、气腹后2 h(T2)和气腹停止后1 h(T3)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胱抑素C(Cys-C)和尿量.采用SPSS 17.0版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术中相关指标及各时间点HR、MAP、pH、PaCO2、PaO2、Cys-C和尿量的变化,均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各组T0时间点和低CO2气腹组相比,中、高CO2气腹组T1至T3时间点的HR、MAP、PaCO2和Cys-C均显著升高,而尿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CO2气腹压力对行腹腔镜治疗胃癌患者术中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小,并且可显著减轻气腹压力对肾功能的损伤,临床效果好、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 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

    作者:李任重;余培;张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LPLD)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SAP患者,分为LPLD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LPLD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LPL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组间年龄、APACHE-Ⅱ评分、血尿淀粉酶、CRP及住院指标采用(x-±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并发症比较使用x2检验.检验水准=0.05.结果 LPLD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79.8±21.2)U/L、(343.0±90.2)U/L和(38.9±14.5)U/L,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LPLD组临床症状消失的天数、自主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3.0±1.2)d、(2.1±0.9)d和(11.3±2.4)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LPLD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9%和2.6%,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LPLD治疗SAP有较好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马吉安;刘维政;潘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肝胆外科收治的17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组(LCCC组)72例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9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内随访情况.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病程、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术后1年生存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性别比、结石单发多发情况、临床症状有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C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C组(P<0.05),LCCC组的术中出血和进食恢复时间明显低于LC组的(P<0.05).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术后腹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CC组的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LC组(P<0.05).LCCC组术后1年的主观症状评分和GLQI总分明显高于LC组患者(P<0.05).结论 LCCC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进食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同期三镜、鼻胆管引流选择性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2例

    作者:陈安平;周华波;高原;李华林;索运生;易斌;刘安;刘进衡;张胜龙

    目的 探讨同期三镜(腹腔镜、胆管镜、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LCDND)选择性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92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游离胆囊至胆总管汇合部,经胆囊管汇合部切开或胆总管前壁切开,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或液电碎石术;经胆管切口插入引导管进入肠腔,引导十二指肠镜行乳头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术;结石取净后,行胆管切口的一期缝合术,切除胆囊.结果 腹腔镜下切除胆囊、胆管镜探查、内镜乳头切开92例.胆管镜取石后留置鼻胆管82.6%(76/92),胆管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取石后留置鼻胆管9.8%(9/92),因胆总管残石而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2%(2/92),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而腹腔镜下留置输尿管导管3.3%(3/92),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2.2%(2/92).术后发现残石1例(1.1%),胆汁漏3例(3.3%),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3.3%).无肠穿孔、胆管穿孔、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7/92).结论 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同期三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利;任泽强;张蓬波;张秀忠;张冲;王吉科;孙婷

    目的 考察腔镜辅助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7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腔镜辅助组(34例)和开放手术组(33例).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术后疼痛程度以%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腔镜辅助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均显著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辅助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例(14.7%),开放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2例(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腔镜辅助组的0级疼痛患者显著提高,Ⅱ级疼痛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辅助下微创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较好,美观性强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腔镜在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谷家梦;刘佳兴;朱中建;左怀全

    目的 探讨腔镜在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6例,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和腔镜组各63例,传统组行传统的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腔镜组行腔镜下保乳术+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术中手术情况和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但是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病检阳性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区感染、上肢淋巴水肿及血肿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术后2周及1月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保乳术的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腹腔镜下D3清扫联合CEM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建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EM)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实施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103例、开腹组107例,两组患者均实施D3清扫+CEM手术,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率是13.6%(14/103)低于开腹组的29.0%(31/107)(x2=7.372,P<0.05).结论 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联合CEM治疗右半结肠癌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腹部无切口经肛切除腹壁造口106例

    作者:李世拥;杜峻峰;崔伟;陈纲;陈光;左富义;魏晓军;东星;季锡清;袁强;孙亮

    目的 探讨腹部无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经肛门切除标本吻合器腹壁结肠造口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施行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吻合器腹部结肠造口术106例(含外院9例)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34~87岁,平均(60.7±19.8)岁.肿瘤距肛缘2~5 cm.术前评估T1-2 N0 M065例,T2 N1-2 M041例,术后患者采取早期活动渐进4步活动法.结果 本组106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经过顺利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时间为(149±17.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16.9)ml,术后2~3 d肠蠕动恢复,腹部结肠造口排气,3~4 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12 d患者出院..术后病理为T1-2 N0 M027例,T2-3 N1-3 M079例.会阴部切口愈合良好.腹部结肠造口无肠管坏死、回缩等并发症,早期病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1.8%),给予胃肠减压、中药等保守治疗梗阻解除.术后随访3~73个月,有3例(2.8%)结肠造口狭窄,行再次造口修复手术.术后3年局部肿瘤复发4例(3.7%).结论 腹部无切口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经肛切除吻合器腹壁结肠造口术,是安全可行,真正达到腹部无手术切口、无瘢痕、美容美观、完全微创的佳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 64排螺旋CT扫描术前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修承祥;杨红;杨莹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术前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上腹部平扫+增强三期扫描,观察其64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28例胃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出现动脉期异常强化,表现胃壁不规则增厚21例(75.0%),局部软组织肿块7例(25.0%),其中胃窦部肿瘤12例(42.9%),贲门部肿瘤8例(28.6%),胃体小弯侧肿瘤6例(21.4%),胃体大弯侧肿瘤1例(3.6%),胃壁广泛性病变1例(3.6%).周围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11例(39.3%),肝转移2例(7.1%),门静脉癌栓1例(3.6%).结论 64排螺旋CT可显示胃癌肿块大小、形态、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胃癌的术前分期评估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小切口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荣;徐勇

    目的 对比分析小切口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24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小切口组(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123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124例).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术中术后各种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腹腔镜组患者,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193.6±44.3)比(130.5±51.2)min],住院费用明显降低[(402529±13658.5)比(35275.6±8446.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存活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治疗时机对成年急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勇;李耿;高霞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时机对成年急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48 h以内手术治疗,45例)和B组(48 h后手术,45例).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的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B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06,P<0.05);A组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5).结论 针对不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而手术时机是治疗肠梗阻另一关键因素,相较而言早期手术治疗比延迟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恢复效果.

  • 急性胰腺炎大鼠的炎性因子及胃黏膜的变化观察

    作者:王扬州;蒋奎荣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的炎性因子表达,并且重点分析炎性因子与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后2 h和12 h后分别各取8只动物经肠系膜上静脉采血,检测血清TNF-α、IL-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测定胃黏膜血流和损害情况及NF-κB蛋白活化水平.采用SPSS 17.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炎性细胞因子和胃粘膜血流量(GMBF)等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模型组建模后2 h的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建模前和对照组(P<0.05).模型组建模后12 h的NF-κB、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建模前和对照组(P<0.05).模型组造模后2 h出现出轻微的泡壁水肿,但无炎细胞浸润,无出血发生.12 h后观察到黏膜充血、水肿、粗糙不平,点状出血、淤点或淤斑,点状或者斑片状糜烂,黏膜可见血管显露或者是粗大皱襞及结节.模型组的GMBF表达量与血清NF-κB表达水平之间呈密切负相关(P<0.05).而与TNF-α、IL-1无相关性(P>0.05).结论 炎症介导了NF-κB的活化,导致了胃黏膜局部缺血发生,并后导致了胃黏膜的损伤.而且NF-κB的活化同时也在不断的反向调节TNF-α、IL-1的升高,加重了急性胰腺炎的发展.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5例体会

    作者:杨齐;骆成玉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1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急性胆囊炎感染严重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65例)和轻度感染组(70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等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中转开腹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0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患者中转开腹,均为重度感染组,中转开腹率7.7%;重度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多于/大于轻度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率重度感染组(12.3%)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胆管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 腹腔镜治疗肝硬化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晔;徐庆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探查术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87例胆总管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探查术(LCBDE,n=112)组和开腹胆总管取石探查术(OCBDE,n=75)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液学检查项目等)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范围)表示,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术后短期及长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以构成比行x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BDE组术中出血量[100 ml(60~200 ml)]及术后住院时间(5.2±2.6)d都少于OCBDE组200(90~450),P<0.001)和(9.7±3.1)d,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短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胆总管损伤和狭窄.结论 胆总管结石伴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B级)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探查术是安全可行的;跟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液体复苏与器官保护

    作者:赵鸣雁;杨威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起病凶险,致残率、病死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治疗理念,并且对疾病不同阶段的认识也不同.但在其非手术治疗手段中,有效的液体复苏与脏器保护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重症医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液体复苏治疗及器官保护治疗的新理念及治疗进展.以及对目前的治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 腹腔镜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干预时机若干问题

    作者:李非;刘建

    腹腔镜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均发挥重要作用.病程早期,可用于降低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腹腔压力.合并胆囊结石时,可在本次住院期间、处理局部并发症时或二次住院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时,可通过腹膜后入路、经腹腔前入路实施完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下坏死组织清除术,应遵循延期手术原则.病程晚期,也用于晚期局部并发症的处理,包括胰腺假性囊肿及包裹性坏死.

  • 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争议与共识

    作者:杨尹默;田孝东

    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开腹清创引流手术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逐渐被经皮穿刺引流、内镜、肾镜、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取代.对有手术指征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推荐采用创伤递进式治疗策略,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或内镜技术缓解急性感染症状,对效果不佳者可再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提倡视频辅助、经皮肾镜、腹腔镜等微创术式,可减少危重患者外科干预后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对某些患者,微创治疗可能完全替代传统外科手术.

  •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王槐志

    1.沿着自然的解剖间隙进行分离.2.所有大血管直接套线结扎,避免钳夹,以免形成假性动脉瘤,导致术后迟发性的大出血.3.横断胆总管后立即引流胆管,可避免胆汁进入手术野,让手术野清爽干净.4.切断胰颈前在胰腺上下缘各缝1针,将胰头端结扎,可减少切断胰颈时的出血.5.清扫范围:上至肝门,下至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右至右肾门,左至腹主动脉左侧缘.肠系膜上动脉要360°骨骼化.6.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是接近生理状态的吻合方式,容易操作,胰漏发生率也不高.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联合腹膜后腹腔镜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

    作者:陆慧敏;陈巍巍;张凌;卢山;胡伟明

    患者全麻后,超声引导下患者右上腹预置一14#猪尾巴引流管;患者取右侧卧位,暴露左侧腰部区域.超声引导下定位左结肠旁沟脓肿区域及trocar穿刺位置;腹腔镜了解脓腔情况及坏死情况;以钳夹方式移除脓腔内坏死组织;处理脓腔内裸露的血管,防止术后出血;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及残余坏死组织;经trocar安置硅胶引流管于脓腔各处.本手术的特色:联合了经皮穿刺及腹腔镜两种微创外科技术,创伤小,便于术后灌洗引流;手术经腹膜后入路,利用脓腔进行操作,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直视下清除坏死组织及裸露血管,更安全.

  • 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

    作者:李非

    微创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在临床开展日益增多,包括腹腔镜、肾镜及消化内镜均可用作微创治疗的手段.腹腔镜经胃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适用于紧贴胃后壁的以积液为主的包裹性胰腺坏死.手术中打开胃前壁,使用术中超声及穿刺定位后,切开胃后壁,吸净积液,使用Endo-GIA完成胃后壁—囊肿壁吻合.在腹腔镜监视下,经吻合口进入脓腔,清除坏死组织,将坏死组织置入消化道,使用Endo-GIA或缝合关闭胃前壁切口.

  • 中段胰腺切除术在胰腺颈部横断伤中的应用

    作者:杨秀峰;白化天;郝宏;陈浩伟;吕瑞光;张业伟;卢智慧;李伟

    1957年GUILLEMIN等[1]首先为1例慢性胰腺炎行中段胰腺切除术( central pancreatectomy , CP)和Ω型空肠袢吻合术,1959年LETTON等[2]对2例胰体外伤患者进行了CP, 1988年Fagniez等[3]将CP 用于胰腺中段的良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国内也广泛应用于胰腺头颈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4-7]的治疗中;2005年6月至2016年5月本院及外院会诊共为9 例胰腺颈部横断患者行胰腺中段切除,现报告如下.

  • 十二指肠脂肪瘤合并胆囊息肉一例

    作者:张伟;陈雷;尚培中;吉玉洁

    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2个月"入院. 患者于2015年4月1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间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 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贫血貌,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Murphy征阴性. CT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降部条状脂肪密度影. 超声内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降移行处见一直径约2 .0 cm粗蒂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病变呈高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浅部增强,深部减弱,来源于黏膜下层,考虑十二指肠脂肪瘤. 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降部可见一肿瘤呈息肉状向肠腔内突起(图1 ). 腹部彩超提示:胆囊腔内可见一大小5 mm × 4 mm中强回声,考虑胆囊息肉. 完善相关检查、检验未见手术禁忌,经全科讨论后,拟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保胆取息肉术. 术中游离部分十二指肠降段,可扪及十二指肠球部有一质软、活动度好的包块,大小约2 cm ×2 cm ×3 cm. 于包块相应的部位沿纵轴切开十二指肠,牵开切口显露肿物,位于球部黏膜下突起,表面光滑,无溃疡出血(图2). 从根部分离十二指肠黏膜层,将肿物完整切除,缝合十二指肠(图3 ). 再于胆囊体部切开胆囊,置入胆道镜见一大小约5 mm ×4 mm的息肉,胆道镜配合取石网篮取出息肉,缝合胆囊(图3). 将切除的十二指肠肿物及胆囊息肉送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固醇息肉、十二指肠黏膜下脂肪瘤(图4).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 CNKI推出《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

    作者:

    日前,中国知网( CNKI)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推出了一套《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该报告基于我国建国以来出版的422万余本图书被近3年国内期刊、博硕、会议论文的引用频次,分学科、分时段遴选高被引优秀学术图书予以发布.据研制方介绍,他们统计并分析了2013~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813万余篇、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101万余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39万余篇,累计引文达1451万条. 根据统计数据,422万本图书至少被引1次的图书达72万本. 研制方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72万本图书划分为105个学科,分1949~2009年和2010~2014年两个时间段,分别遴选被引高的TOP 10%图书,共计选出70911本优秀图书收入《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 统计数据显示,这7万本高被引优秀图书虽然只占全部图书的1.68%,却获得67.4%的总被引频次,可见这些图书质量上乘,在同类图书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该报告还首次发布各学科"学科h指数"排名前20的出版单位的评价指标,对客观评价出版社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学术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