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ve Procedur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보외과수술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993
  • 国内刊号: 1674-3946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世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骨桥蛋白、神经性-钙粘附素和 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双立;刘立根;刘冬红;茂成祥;刘怀远;王延明;陈俊卯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 OPN)、神经性-钙粘附素( N-cadherin )和明胶酶( 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OPN、N-cadherin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OPN、N-cadherin、MMP-9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OPN 阳性表达60例(61.2%);N-cadherin 阳性表达35例(35.7%);MMP-9阳性表达占60例(61.2%)。三者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肿瘤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浸润深度、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N-cadherin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有密切关系,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 甲状腺癌行弧形切口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析

    作者:刘晓敏;赵华栋;鲁建国

    目的:探究低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200例PTC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形状的不同分为低位组(132例)和传统组(68例),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生活质量和外观满意度等连续变量分析使用 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比较选用χ2检验, P<0.05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位组在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均较传统组短(P<0.05);在其他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上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但在Ⅱb区和Ⅴ区淋巴结数目低位组却少于传统组(P<0.05)。在切口瘢痕色泽、厚度、柔软程度、血管分部和患者肩部僵硬感、疼痛、麻木感等方面低位组得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淋巴结转移累及Ⅱa区时,Ⅱb区转移风险增高(r=0.183, P<0.001);多区转移时,Ⅱb和Ⅴ区转移风险均增高(r=0.241、0.242, P<0.001)。结论低位弧形切口PTC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对Ⅱb区和Ⅴ区以及多区转移的患者,建议仍采用传统的“L”形切口进行手术。

  • 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仉志军;杨兴旺;杨春晓;赵波;耿小峰;王海明;高玉军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医治的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治方法的不同分成腹腔镜组(35例)和传统手术组(55例)。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总住院时间用( x珋±s)表示,使用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用时较传统组要长,但术中出血量却较传统组少[(30.13±11.25) ml 比(49.49±12.13) ml (t=7.589, P <0.05)];术后腹腔镜组引流量较传统组多[(92.38±21.35) ml 比(42.85±18.73) ml (t=11.579, P<0.05)];住院时间腹腔镜组短于传统组[(4.47±0.53) d 比(7.32±1.52) d (t=10.669, P<0.05)];腹腔镜组与传统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没有明显差别[(5.32±1.21)个比(4.95±1.72)个(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腹腔镜组8.57%(3/35)少于传统组25.4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 P=0.046)。结论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医治PTC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保乳术与乳房改良根治术对患者肋间臂神经的影响

    作者:李伟;王冰涛;尚宏清;白月奎

    目的:探讨保乳术与乳房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的疗效及肋间臂神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乳组75例和根治组75例,术后两组患者随访3年,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 x珋±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根治组比较,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P<0.05);术后保乳组(2.6%)上肢水肿、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44.0%)χ2=25.814, P<0.05;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根治组,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创伤更小,能避免对肋间臂神经的损伤,对于满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保乳术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崔宁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SLNB )与行SLNB加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后的并发症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50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并将其分为腋窝淋巴结保留组与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每组25例。保留组行SLNB治疗,清扫组在保留组的治疗基础上加行ALND。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年龄、平均住院时间计量资料用( x珋±s)表示,采用t 检验;病理特征、并发症、生存率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0例患者共检出前哨淋巴结( SLN)87个,平均每例检出1.74个。保留组共检出SLN 42枚,平均检出1.68枚,清扫组共检出SLN 45枚,平均检出1.8枚(χ2=0.180, P>0.05)。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保留组为4例(16.0%),清扫组为15例(60.0%);平均住院时间:保留组为(6.0±1.1) d,清扫组为(8.3±1.7) d。保留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少于清扫组,且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t=5.679,χ2=10.272, P<0.05)。50例患者随访2~3年,随访率100%。截至2015年6月,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生存率均为100%,无瘤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SLNB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推广方便,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分期状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老年患者嵌顿性腹股沟疝急诊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韩亚飞;邓银田;宋卫东;张会群;徐家满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嵌顿性腹股沟疝急诊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80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疝行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对研究结果收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观察患者肠切除和患者死亡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嵌顿类型、慢性病、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嵌顿持续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既往腹部手术史( OR=1.692, P=0.001)、术前嵌顿持续时间大于24 h(OR=1.550, P=0.000)以及慢性疾病(OR=1.562, P=0.000)是肠切除手术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 P=0.085)没有相关性,接受过肠切除手术和嵌顿持续时间超过24 h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显著危险因素( P =0.001, P=0.000)。结论术前嵌顿疝持续时长超过24 h、腹部手术史及慢性疾病与肠切除相关。嵌顿持续时间、肠切除手术是影响老年患者嵌顿性腹股沟疝术后生存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腹股沟 老年人 预后
  • 白细胞介素10-819 C/T 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中交互作用研究

    作者:马兵;黎磊

    目的:探讨恩施人群IL-10-819C/T多态性与胃癌关联性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分析142例胃癌患者和136名正常对照IL-10-819C/T基因型。纯合突变型( TT)为170bp、25bp,杂合基因型( CT)为195 bp、170 bp,野生基因型( CC)为195 bp。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中易感性关系以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交互作用。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法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 x珋±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认携带CC/CT基因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胃癌罹患风险是携带TT基因非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体的3.33倍( OR=3.33,95%CI:2.34,5.01, P=0.000)(RERI=1.66,95%CI:1.27,2.19;API=0.49,95%CI:0.36,0.79; S=1.27,95%CI:1.11,1.94)。结论 IL-10-819C/T多态性增加恩施地区胃癌罹患风险,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胃癌发病中存在协同效应。

  • 脾曲远端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47例分析

    作者:杨宏文

    目的:探讨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脾曲远端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同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脾曲远端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93例,其中传统手术治疗组46例,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47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记录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珋±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患者的腹围周长、腹内压、梗阻近端肠管的大横径明显减小,胃管、导管引流量明显减少,与置管前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腹部症状的缓解率达到93.62%且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10.87%);肛肠梗阻导管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 P 均<0.05)。结论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脾曲远端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安全有效,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腹壁切口疝伴感染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建波;张媛媛;王莉莉

    目的:评价分析无张力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伴发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40例腹壁切口疝伴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传统Bassini手术组和无张力修补术组(各2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手术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等计量数据采用( x珋±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及复发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Bassini手术组( t分别=6.595、4.841、10.747, P均<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1, P>0.05);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20.0%明显低于传统Bassini手术组20.0%和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44、3.956, P<0.05)。结论临床对伴感染腹壁切口疝患者治疗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开展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为此类疾病患者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雪艳;伍敏;周宇玲;杨洁;胡涛平;张红;马洁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小乳腺癌(大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患者共72个大直径≤2 cm的乳腺肿块资料。术前均经过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常规超声采用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采用改良5分法分别对乳腺肿块的性质进行鉴别诊断。术后或细针细胞穿刺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运用常规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对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采用SPA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单独运用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为55.2%,60.5%,58.3%,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79.3%,81.4%,80.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8, P=0.00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ARHI 与 Beclin1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癌的分期和分化的影响分析

    作者:彭丽;张华

    目的:探讨ARHI与Beclin1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癌的分期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2例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40例正常组织中ARHI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和甲状腺癌分级、预后等病理参数关系。应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ARHI和Beclin1与甲状腺癌病例因素之间的分析应用χ2检验。 ARHI和Beclin1之间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Beclin1阳性率为26.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58.3%和正常组织中的100%;ARHI癌组织阳性率为48.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中的69.4%和正常组织中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29,χ2=56.839, P<0.01)。不同分化程度、分期的癌组织中ARHI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786,χ2=4.082, P<0.05)。不同淋巴转移和包膜侵犯的癌组织中Beclin1表达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549,χ2=4.763, P<0.05)。 Beclin1和ARHI表达水平正相关(r=0.237, P<0.05)。结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ARHI参与到了甲状腺癌的发生且表达具有相关性,但两者对甲状腺癌的影响不同。

  • 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彭奋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安全性与疗效方面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8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方法,解剖性肝切除术组59例患者,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9例患者。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3 d血清ALT值以x珋±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切缘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以n(%)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1.5±97.4) min,切缘有效率为89.8%,明显大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88.5±70.7) min 和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80,χ2=16.410,均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则不显著,(均P>0.05)。②解剖性肝切除术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3 d 血清 ALT 均值为(270.5±94.1) U/L,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则高达(501.6±115.6) U/L;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为22.0%、91.5%,也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41.0%、76.9%,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4.088,均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对于必须切除肝脏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更值得采用。

  •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10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世拥;崔伟;杜峻峰;陈纲;陈光;于波;魏晓军;左富义;季锡清;袁强;孙亮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103例中低位直肠癌施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资料。其中男59例,女44例,年龄32~85岁,平均61.6岁。肿瘤距肛缘7~12 cm。术前评估T1 N0 M026例,T2-4 N1-3 M077例。从腹腔镜腹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便功能等评价手术质量。采用门诊检查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至2015年4月。结果本组103例手术经过顺利均获成功,平均检出淋巴结12枚以上,行预防性横结肠和回肠造瘘术12例,3个月后还纳造口。术后3~5 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术后平均11 d出院。术后病理为T1-T2 N0 M015例, T2-4 N1-3 M082例, T2-4 N1-3 M16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9%),2例经结肠腹部临时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1例保守治疗,1个月后愈合;吻合口狭窄2病例(1.9%),均经扩张狭窄解除。局部肿瘤复发4例(3.8%)。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符合微创原则,临床疗效满意。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肥胖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田爱钊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202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组。再根据体重指数、腹高及腰围评分并计算患者肥胖程度,按照肥胖程度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过重组以及肥胖组。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肥胖程度及肥胖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脂肪液化率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P<0.01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2.65%(3/113)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10.11%(9/89)(χ2=4.955, P<0.01)。体重正常组中,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过重组和肥胖组中,腹腔镜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2.22%(1/45)、9.10%(1/11)要低于传统开放手术组9.10%(3/33,χ2=1.846, P<0.05)、71.43%(5/7,χ2=7.48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降低肥胖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 腹腔镜下经腹顺行引导法内镜乳头切开术905例

    作者:陈安平;高原;李华林;胡铤;索运生;刘进衡;张胜龙;刘安;易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顺行引导法内镜乳头切开术( LEST )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施行LEST治疗9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胆总管末端狭窄组和细径胆总管结石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 t 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胆总管末端狭窄组:行LEST 508例,364例(71.6%)乳头狭窄切开成功后行直接一期缝合术,9例(1.8%)留置输尿管导管后行一期缝合术,125例(24.6%)留置鼻胆管后行一期缝合术,10例中转为T管引流术。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9例(1.8%),胆漏23例(4.5%),残石2例(0.4%)。细径胆总管结石组:行LEST 397例,370例(93.2%)乳头切开后取石成功,18例乳头切开后排石成功,9例乳头切开失败而中转为其他术式。术后胆漏5例(1.3%),轻症胰腺炎14例(3.5%),残石3例(0.7%)。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胰腺炎、术后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末端狭窄组(4.5%)术后胆漏发生率高于细径胆总管结石组(1.2%);胆总管末端狭窄组(98.0%)手术成功率高于细径胆总管结石组(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13.272, P<0.05)。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腹腔镜下经腹顺行引导法内镜乳头切开术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容;沈忠;沈忠杰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及对免疫指标IgG、IgM、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等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χ2检验;术前、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免疫指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采取( x珋±s)表示,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使用单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使用配对秩和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没有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明显低于术前(P<0.05),血红蛋白(HB)变化不显著。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而肠外营养组仅有ALB、PA、TP恢复正常,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的人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患者,总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7,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和免疫力,促进快速恢复,安全高效,值得推广运用。

  • 180例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作者:邵得志;冯志毅;张海生;王晓翠;富忱

    目的:总结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180例接受胃转流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1%(29/180),其中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高为7.78%(14/180);其次是术后胃出血2.78%(5/180);术后急性左心衰竭2.22%(4/180);术后全身瘙痒2.22%(4/180);术后烟雾病0.55%(1/180);术后切口液化0.55%(1/180)。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胃转流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次是术后胃出血,以上并发症如术前采取预防措施、术后采用积极治疗手段均可避免和治愈。

  • 老年人胆管结石内镜下括约肌切开预防并发症及疗效分析

    作者:候利华;苗山;贾元利;武金虎

    目的:分析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EST)在老年人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因胆管结石行EST治疗156例患者,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了解及掌握其操作流程、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患者均ERCP插管成功,操作取石,术后常规留置鼻胆引流管。近期(3 d内)并发症23例(14.7%),其中注入性胰腺炎8例(5.1%),胆道感染2例(1.2%),术后出血1例(0.6%),淀粉酶升高8例(5.1%),上腹胀痛、呕吐4例(2.5%);远期(1~3个月)并发症18例(11.5%),其中周期胆道感染12例(7.6%),反复胰腺炎6例(3.8%)。术后1年随访36例患者(23.1%),其中18例(50.0%)再次出现胆管结石,考虑结石复发。结论老年人胆管结石行EST治疗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反复发作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探查及治疗60例分析

    作者:王玲;皮勇;谢飞;李晓刚;王勇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探查及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0例。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术中术后指标、疼痛评分等采用均数±标准差( x珋±s)表示, 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满意率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进行比较,当 P <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且肠蠕动恢复和拔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疼痛指数、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且手术后治愈率(90.0%)明显高于开腹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79, P=0.000;t=19.713, P=0.000;χ2=9.624, P=0.002)。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开腹组33.3%(χ2=13.141, 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满意率高达88.4%,明显高于开腹组(u=3.824, 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反复发作的不全性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恢复快,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亲和体 ZHER2瞷342的18F 标记及靶向胃癌的示踪研究

    作者:潘云云;柏志成;潘栋辉;徐宇平;杨润林;王立振;管文贤;杨敏

    目的:探讨18 F标记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亲和体探针在HER2过表达胃癌中的示踪作用。方法化学合成制备C末端含半胱氨酸的抗HER2亲和体 ZHER2瞷342,通过双功能螯合剂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的马来酰亚胺衍生物( NOTA-MAL)与巯基的加成反应合成NOTA-MAL-Cys59-ZHER2:342偶联物(简称偶联物),经18 FAl一步法定位标记制得新型HER2靶向分子探针18FAl-NOTA-MAL-Cys59ZHER2瞷342(简称探针),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质量控制。构建NOD SCID鼠HER2高表达胃癌NCI N87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摄取、阻断、竞争结合实验和模型鼠micro PET显像以评价探针的靶向能力。结果18 F标记探针放化纯度>95%。细胞结合实验显示HER2过表达NCI N87细胞对18 F标记亲和体的摄取速度快,孵育15 min后接近摄取高峰,约(7.48±0.49)%ID。阻断HER2后,细胞对标记物的摄取水平显著下降,15 min 为(0.85±0.09)%ID (P<0.05),说明NCI N87对亲和体的摄取是通过HER2所特异性介导的。细胞竞争结合实验测得IC50为9.4 nM,说明探针与HER2结合亲和力高。 NOD SCID鼠micro PET显像肿瘤摄取高,30 min为(7.22±0.24)%ID/g。阻断组micro PET显像肿瘤摄取显著降低,1h为(2.56±0.11)%ID/g(P<0.05)。探针主要经肾脏排泄。结论新型探针标记方便,对HER2过表达胃癌靶向能力强。

  • 精准医学在胃肠肿瘤外科中的内涵与临床实践

    作者:季加孚;范彪;步召德

    随着基因组学、影像诊断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胃肠肿瘤的外科治疗开始逐步迈向“精准医学时代”。肿瘤的精准外科治疗是在标准根治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影像学和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对肿瘤类型及分期进行精确判断,术前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术中运用现代外科技术精细操作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及保留脏器功能,快速促进患者康复。本专题中我们将探讨精准医学在胃肠肿瘤外科中的内涵与实践,旨在进一步推广精准治疗理念,推进我国胃肠肿瘤防治事业的进步。

  • 精准医学在结直肠外科中的内涵与临床实践

    作者:顾晋

    2015年,美国医生FrancisS.Collins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撰文介绍了精准医学的概念。精准医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医学概念。它是以分子基因为基础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精准医学的时代。我们也经历了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现在又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今天,在结直肠癌领域,我们已经看到:精准医学已经在结直肠癌的姑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常用的爱必妥,安维汀和帕尼单抗等。因此,结直肠外科医生应该认真地学习精准医学的概念,了解精准医学在结直肠领域的独特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应用精准医学的概念去认识和解决结直肠癌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且,我们也要看到精准医学的局限性,客观公正地评价精准医学。

  • 精准医学时代乳腺外科十个热点问题思考

    作者:江泽飞;李健斌

    精准医疗的开展极大地影响了外科手术的理念与实践,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选择手术治疗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尤其在各种治疗手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摆正外科手术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们从目前的热点问题中筛选出十大热点问题,根据新的数据以及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解决外科医生是否手术、何时手术、何种手术的困惑。

  • 开启精准肝胆外科的新时代

    作者:董家鸿;叶晟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方法日趋数字化,术前构建数字化肝脏、可量化的区域肝功能评估技术和智能化手术规划等数字化平台以精确评估病情;术中应用数字影像导航和信息导航手术系统、可视化手术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以精准切除病灶;以及精细的围手术期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精准外科的循证化,定量化、可视化、可控化的特点,开启我国肝胆外科的新时代。

  •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作者:孙跃明;封益飞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首先经中间入路打开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浆膜,循Toldt’s间隙向头侧游离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夹闭离断肠系膜下动脉,并清扫253组淋巴结;继续向外侧、尾侧游离左侧Toldt’s间隙,并向下延续至直肠后间隙,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沿左结肠旁沟打开结肠系膜与侧腹壁的融合筋膜,向上游离左侧结肠至脾曲。向下继续沿直肠后间隙分离,并向两侧拓展;前方在腹膜返折略上水平打开腹膜,在邓氏筋膜前间隙向下游离,从前、后及两侧交替游离并完整切除直肠系膜;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 机器人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

    作者:周岩冰;曹守根

    术中在横结肠上缘切开胃结肠韧带,将横结肠系膜前叶分离,向右分离,显露胃网膜右动脉由胰十二指肠动脉分支根部并离断,清除周围淋巴结。将胃翻向上方,在胰腺上缘肝总动脉之起始部找到胃左动脉。分别显露胃左动脉和静脉。先切断静脉,再切断胃左动脉,剥离胰腺背膜,并切除周围脂肪,清除肝总动脉及胰腺上缘之淋巴结,向右继续清除幽门上淋巴结群。在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出胃右动脉处切断胃右动脉,清除肝固有动脉周围之淋巴结,离断十二指肠。向右继续清除脾动脉周围之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将胃向上翻起,清除贲门淋巴结及脂肪组织。余步骤辅助小切口完成胃肠Roux-en-Y重建。

  • 外科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殷凯;管文贤

    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问题,营养支持治疗虽不是一个独立治疗方法,但对肿瘤患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辅助性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是恶病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其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2016年第3期缩略语(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作者:

    关键词: 缩略语 英文字母
  • 头侧中间入路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郑民华

    我们尝试采用头侧中间入路法以解决目前传统中间入路的一些不足。手术具体步骤包括:推开屈氏韧带处的空肠,切断该处附着的筋膜及韧带,将小肠肠袢完全推至右上腹部,显露屈氏韧带和左侧结肠系膜、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下血管;从肠系膜下动脉( IMA)头侧的腹主动脉表面腹膜处打开进入左结肠后间隙,并顺势清扫IMA根部周围巴结;打开IMA尾侧的直乙结肠系膜并进入乙结肠后间隙,清扫IMA下方的周围淋巴结,并使乙结肠后间隙和左结肠后间隙贯通;显露IMA,肠系膜下静脉( IMV)和左结肠血管、乙结肠血管等相关血管,用血管夹夹闭离断相关血管根部,并可选择性的保留左结肠血管等。后续步骤同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 第十二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作者:

    关键词: 脾脏 外科学术
  • 第十七届全国胆道外科学会大会、第三届中国西部普通外科微创治疗高峰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1]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作者:[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关键词: 腹壁外科 学术大会
  •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作者:谢铭;杨雪峰;黄韩冬

    5孔法,仰卧,取头低足高30°的右侧倾斜膀胱截石位。①探查腹腔。②内侧入路从乙状结肠系膜与盆底腹膜交界处切开,自内向外分离Toldt's间隙。③距腹主动脉0.5 cm处Hem-o-lock断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在近屈氏韧带下方分离出肠系膜下静脉,切断,保护肠系膜下神经丛。④乙状结肠系膜裁剪及游离。⑤直肠后间隙分离:保护腹下神经丛。⑥直肠前壁及侧方分离:腹膜返折上0.5~1.0 cm切开,沿邓氏筋膜前分离直肠前壁,精囊腺底部切开邓氏筋膜,侧方分离全程以盆神经作为指引。⑦直肠末端系膜分离:将直肠系膜从肛提肌裂孔边缘切断,进入括约肌间隙,顺直肠壁向肛侧分离,距肿瘤2 cm切割闭合直肠。切除近端肠管行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