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ve Procedur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보외과수술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993
  • 国内刊号: 1674-3946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世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大鼠小肠移植术后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变化及原因分析

    作者:韩璐荣;贾永建;包国强;何显力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血清及移植肠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动态变化与病理组织变化,来探讨HMGB1在小肠移植术后变化意义及原因.方法 选用近交系SD大鼠与近交系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SD)大鼠36只,仅行开关腹及左肾切除术;B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36只;C组:异基因移植组(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A)36只.术后2 h、12 h、1 d、3 d、5 d、7 d处死6只大鼠,采血分离血清,同时获取移植肠.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HMGB1及IL-2水平,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测定移植肠中HMGB1及IL-2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肠的病理变化.结果 小肠移植术后能致大鼠血清及肠组织中的HMGB1表达升高.在血清中,B组HMGB1在手术后出现了1次高峰,12 h达高峰,而后至术后第3天时下降至正常;C组HMGB1于手术后出现2次高峰,分别于术后12 h及术后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组织中,B组手术后移植物内HMGB1水平略有升高,但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组,术后5 d,移植物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与移植损伤有密切关系,小肠移植术后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可能成为一个对预测小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评估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的一个潜在、有用的指标.

  • 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对乙肝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作者:李照;高杰;李涛;朱继业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乙肝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寻求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DBA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后分为联合治疗组、雷帕霉素组、疫苗组,每组10只,联合治疗组给予雷帕霉素(1 mg/kg,腹腔内注射)+IL-2融合蛋白(1 μg/只,腹腔内注射)+疫苗;雷帕霉素组只给予雷帕霉素+疫苗;疫苗组仅给予乙肝疫苗.以上3组均在皮肤移植后第一天给予乙肝疫苗(2 μg/只,肌肉注射).空白组不给于任何处理.14 d后测定各组血清中乙肝抗体滴度水平、IL-4、IL-10、IL-2、IFN-γ水平,应用RT-PCR测定各组淋巴组织中IL-21、FoxP3及Bcl-6的表达水平,同时随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 联合治疗组移植术后乙肝表面抗体(HBsAb)滴度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联合治疗组Th2类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Th1类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较高(P<0.05).联合治疗组混合淋巴细胞中IL-21、FOXP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Bcl-6的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 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联合应用能够在移植术后增强乙肝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同时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临床移植术后提高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 胃癌行全胃切除术76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桑温昌;李兆德;张军;赵迎春;王新征

    目的 探讨在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其中41例患者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35例未保留迷走神经的全胃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肠功能恢复、营养状况、进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较对照组患者快,住院日期短,较少出现返流、腹泻等症状(P<0.05);术后6个月及1年单餐进食量及血清营养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迷走神经未被侵及的胃癌患者中迷走神经可予以保留,该术式能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防止术后消化功能紊乱.

  • 长时间冷缺血对供肝胆管细胞原纤毛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宏伟;余强;李崇辉;董家鸿

    目的 研究长时间冷缺血对供肝胆管细胞原纤毛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移植肝胆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8周龄雄性同基因近交系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供肝冷缺血时间为12 h)与对照组(供肝冷缺血时间为1 h),每组30只.两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采用改良Gao支架法重建肝动脉血供,支架法重建胆管.术后2、8、16周分别活杀5只大鼠,抽静脉血查血生化指标,切取肝脏标本分别用福尔马林、2.5%戊二醛及液氮固定,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肝内胆管细胞及原纤毛的变化,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胆管细胞原纤毛α-tubulin、膜蛋白(PC-1、TRPV4及P2Y1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汇管区胆管结构模糊或胆管消失,小叶间胆管部分上皮细胞脱落,胆管壁内胶原暴露,周围有较多的胶原沉积和炎细胞浸润,胆管壁内胶原暴露,部分胆管上皮细胞变形、坏死,原纤毛及微绒毛减少或消失.原纤毛α-tubulin、PC-1、TRPV4及P2Y12的表达逐渐减少.结论 供肝长时间冷缺血可导致胆管细胞原纤毛结构及功能的缺损,与移植肝胆管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BNIP3基因甲基化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付涛;张安平;李春穴;李凡;赵松;王李;叶景旺;高羽

    目的 分析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07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本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58.9% (63/107).右半结肠组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P<0.001);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02).BNIP3基因甲基化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BNIP3基因高甲基化与早期结直肠癌部位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在肥胖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春红;薛虎臣;刘海亮;宁宁;李松岩;杜晓辉

    目的 分析肥胖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短期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42例施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体重量指数(BMI) =18.5~24.9 kg/m2]、超重组(BMI= 25.0~29.9 kg/m2)和肥胖组(BMI≥30 kg/m2),对三组手术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体重组患者54例(38.0%),超重组患者68例(47.9%)和肥胖组患者20例(14.1%).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中输血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有2例患者(10.0%)中转开腹,而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术中无中转开腹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平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于肥胖患者在技术上安全可行,能满足肿瘤根治的要求.

  • 顽固性便秘患者金陵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作者:冯啸波;苏勇;姜军;汪志明;黄骞;胡雄辉;李宁;朱伟云;黎介寿

    目的 研究顽固性便秘患者粪便和结肠黏膜菌群在行金陵术切除大部结肠前后的改变.方法 采集健康人群及顽固性便秘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粪便和结肠黏膜样本,提取总细菌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样本中优势菌群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定量PCR结果显示顽固性便秘组粪便及黏膜样本优势菌群数量较健康人群无显著区别(P>0.05);粪便样本中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5),黏膜样本中双歧杆菌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5).术后6个月粪便样本中优势菌群数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黏膜优势菌群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粪便及黏膜样本中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数量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群水平.便秘组粪便样本中甲烷菌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区别(P>0.05);术后较术前也无显著变化(P>0.05),但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便秘组黏膜样本中甲烷菌数量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则显著增多(P<0.05),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金陵术外科治疗顽固性便秘缓解患者症状的同时,有助于结肠菌群结构恢复正常.

  • 应用肠梗阻导管术中小肠内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曹雪源;所剑;王权;何亮;张路遥;姜晶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经由自然孔道行小肠排列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和预防梗阻复发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7 月至2011年9月,共纳入需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1例.术前诊断:肠粘连松解术后15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ixon术后1例,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1例,腹茧症1例,阑尾穿孔切除术后2例.手术方式:肠粘连松解术9例,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术10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术中同时置入肠梗阻导管经鼻行小肠内排列,术中引导至末端回肠.患者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营养治疗,支持治疗等.结果 术中成功置管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例置管未成功.平均置管时间(15±9) min.平均胃肠减压量为:(502±114 ) ml/d ;全组患者术后平均(4.4 ± 3.2) d排气,术后(6.2 ± 2.2) d开始带管进流食.术后平均(14.7±7.6) d拔管,术后均顺利拔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5.0% (3/20):2例切口感染; 1例鼻咽炎.术后随访20例5~ 40个月,2例(10.0%)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间断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治愈率为90.0%,无因肠梗阻而再手术病例.结论 在肠粘连松解和肠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简单,微创,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症状,降低肠梗阻的复发率.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作为小肠内排列的选择术式之一.

  • 胃肠道特异性GDDR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方诚;双剑博;赵占伟;王飞;艾克热木·玉苏甫;华瑾;杜建军

    目的 制备鼠源性GDDR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利用SEAL对GDDR氨基酸序列表位行参数评分,结合人、鼠蛋白序列同源性,设计并合成重组GDDR蛋白,并以所获得蛋白免疫BALB/c 小鼠制备鼠单克隆抗体,运用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免疫印迹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 经常规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GDDR抗体骨髓瘤细胞株,ELISA检测腹水效价达1:100 000,Western-blot 证实抗体可以和GDDR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胃黏膜组织GDDR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结论 成功制备出两株抗GDDR单克隆抗体mAb,为进一步研究GDDR 的生物学功能提供良好的工具.

  • 腹腔镜下再次胆道手术83例报告

    作者:索运生;陈安平;肖宏;易斌;陈先林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8月至2011年6月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腹腔镜球囊导管扩张内涵管引流术(LPBD) 对胆道术后胆总管复发性结石或残留结石的83例患者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道术后复发或残留结石和胆道狭窄.结果 83例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成功率:开腹胆囊切除术后93.1%(27/29);开腹胆囊切除及胆管探查术后82.4%(14/17);开腹胆囊造瘘术后100%(9/9);开腹胆囊造瘘及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100%(11/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00%(12/12)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100%(5/5).腹腔镜再次手术获总成功率78例(94.0%),5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时间60~190 min,平均120 min.结论 选择合适患者,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可以有效预防复发,具创伤小、安全、可行.

  • 意外胆囊癌手术治疗七例分析

    作者:马海宁;冯变喜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切除(LC)术中意外发现胆囊癌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221例行LC的患者中,术中意外发现胆囊癌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为3.17%.未发现NevinⅠ期病例,Ⅱ期患者2例行单纯LC,3例Ⅲ期和1例Ⅳ期患者行LC+局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Ⅴ期患者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术.Ⅱ期患者术后长随访3年未见复发,Ⅲ期患者有3例,2例随访2年无复发,1例1年后复发再次行T管外引流+胃空肠吻合术,随访至今半年仍健在.而Ⅳ期患者预后较差,于半年内死亡.结论 Ⅰ、Ⅱ期的意外胆囊癌行LC可达到根治目的.Ⅲ、Ⅳ期的患者,对于熟练掌握腔镜技术的术者可以行LC+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做到无瘤的原则,可以提高胆囊癌的预后.

  • 肝细胞癌中HBx蛋白表达对间歇肝门血流阻断技术肝切除预后的影响

    作者:吕文平;陈劲松;陈永亮;周开伦;苏明;千年松;董家鸿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Bx蛋白表达对间歇肝门血流阻断技术 (Pringle法)肝切除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根治性肝切除234例肝细胞癌,石蜡组织制备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二步法,统计分析HBx蛋白表达对Pringle法肝切除预后影响.结果 Pringle法肝切除组 168例(71.8%),HBx蛋白阳性表达48.2%(81/168);非Pringle法肝切除组 66例(28.2%),HBx蛋白阳性表达53.0%(35/66),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法肝切除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是 69.1%、42.3%、28.3%;非Pringle法肝切除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是 71.2%、37.8%、30.5%,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法肝切除组:HBx蛋白阳性表达亚组1、3、5年存活率分别是 50.6%、33.9%,23.2%; HBx蛋白阴性表达亚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是 86.2%、50.5%,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非Pringle肝切除法组:HBx蛋白阳性表达亚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是 71.4%、36.0%,32.2%; HBx蛋白阴性表达亚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是73.3%、41.5%,26.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ingle法不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的预后,但HBx蛋白表达可以导致Pringle法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不良.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华夏;宁宁;张鼎;刘庆;杜晓辉

    目的 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其病因进行文献分析.方法 对近期收治的一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术后行化疗,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但其病因及预后与胃癌不同.

  •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89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鑫;印慨;常绪生;卓光鑽;郑成竹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一科89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随访时间1~23个月.结果 全部手术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19.5±16.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2.6±51.7) ml.术后患者额外体重减轻百分率(EWL%)呈上升趋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额外体重减轻百分率平均分别为11.68%、32.33%、55.83%、74.55%.结论 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及规范化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评价直肠癌手术质量相关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金黑鹰;何玮玮;姚航;章蓓;张金浩;刘青;戴功建;吴崑岚;王小峰;冷强

    目的 研究直肠癌手术质量控制指标,建立及时、客观和合理的直肠癌手术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3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位主诊医师团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吻合口漏、术后肛门功能和局部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手术时间平均(146±27) min,总术中出血量(105±4) ml,术后总平均通气时间(3.78±1.31) d,吻合口漏发生率1.3%,86.4%(102/118)患者控便功能基本正常(以得分0~5分患者统计),本组7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3.0%.2位主诊医师团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后通气时间、手术后吻合口漏、手术肛门功能和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通气时间、吻合口漏、肛门功能和局部复发等6个指标作为直肠癌手术质量控制的理想指标,合格的直肠癌手术医师至关重要.

  • 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难点与策略

    作者:何宇;别平

    肝胆管结石是西南地区常见胆道疾病之一,术后结石复发与残留是影响疗效的关键.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可有效处理肝内结石、狭窄段胆管及发生癌变的潜在病灶.胆管横断胆肠吻合术主要用于处理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胆管下端过度通畅.腹腔镜处理区域性肝胆管结石手术效果较为理想,胆道镜可有效降低胆管结石残留率.十二指肠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

  •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作者:朱继业;高鹏骥

    肝内胆管结石是常见的难治性胆道疾病,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临床上应遵循"取净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预防复发"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程度,个体化地选择规则性肝切除、经肝实质胆管切开取石、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型、胆肠吻合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存在残留结石的患者应积极采用胆道镜取石,必要时可实施再手术治疗.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脾原发性套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曹卫刚;邱宝安

    脾脏是人体大的淋巴器官,临床上常见淋巴瘤累及脾脏,而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1].脾脏套细胞淋巴瘤( splenic mantle cell lymphoma, SMCL) 报道极少,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是一种独立的B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董家鸿;田远虎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而难治的胆道疾病,其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并有恶变的可能,其治疗问题仍然是当前胆道外科面临的难题.目前对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包括胆管切开取石、肝部分切除、胆管狭窄修复重建及肝移植术等多种方法,其中肝部分切除术是当前公认为治疗肝胆管结石有效的方法.近年来,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术后仍可能面临残余结石、结石复发及再次手术等诸多问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