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星明;胡伟文;刘俊林;梁鹏;罗建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疾病的适应证、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为66例结直肠疾病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72±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41)ml.无死亡病例.随访60例恶性肿瘤患者平均26个月,局部复发4例(2.2%),远处转移5例(2.7%),肿瘤相关死亡7例(3.8%).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疾病安全、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 老年肠梗阻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舒新蓉

    目的:分析老年性肠梗阻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72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肿瘤38例,占52.8%,肠粘连19例,占26.4%,腹外疝8例,占11.1%,肠扭转4例,占5.6%,肠套叠3例,占4.2%。其中14例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回肠一横结肠吻合,4例行横结肠Ⅰ期切除、升结肠一降结肠吻合,26例行Ⅰ期左半结肠切除、降结肠一直肠吻合;16例行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结肠造瘘;10例行横结肠造瘘+Ⅱ期左半结肠手术切除;2例行Hartmann手术。结果本组72例治愈66例,占91.7%,好转4例,占5.5%,死亡2例,占2.8%,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并发症发生率29.2%,其中5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例肺部感染,6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吻合口瘘。结论大肠癌、肠粘连、疝嵌顿、食物及粪块梗阻、肠扭转等是老年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年龄和性别与病因相关。早期诊断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把握手术适应证。

  •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直肠恶性梗阻

    作者:郭永团;杜洪涛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为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外科手术治疗多先行一期肿瘤切除、结肠造瘘术,再择期行二期肠吻合术,增加了患者痛苦及住院费用.本院采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6例急性左半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3~92岁,平均(61.8±9.2)岁;主要症状有腹胀、腹痛、呕吐和肛门无排气,持续1~7天,平均(4.11±2.24)天.36例中,直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14例,降结肠癌9例,结肠脾曲癌2例;TNM分期Ⅱ期6例,Ⅲ期30例.所有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肺基础疾病;治疗前均接受CT检查以了解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的梗阻部位,并排除肠坏死、肠穿孔及肿瘤远处脏器转移.

  • 局部热敷疗法对行痔环切术患者肛周疼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丽;刘雨燕

    目的 对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ing hemorrhoids,PPH)的患者采用局部热敷疗法治疗肛周肿痛.方法 以我院2015年6月-10月收治的90例行PPH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采用局部热敷疗法进行护理,2015年2月-5月收治的90例行PPH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采用中药坐浴熏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15 d、30 d、60 d肛周水肿、疼痛、感染、出血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肛周水肿、疼痛程度出现明显改善的时间较短,感染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热敷疗法在改善PPH患者肛周肿痛和预防感染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值得推广.

  • 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参与手术治疗决策的现况研究

    作者:侯晓婷;徐征;周玉洁;路潜;庞冬

    目的 描述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在手术治疗决策过程中期望参与的情况、实际参与的情况以及两者的符合程度.方法 以决策参与期待量表(Control Preference Scale,CPS)为基础设计问卷,对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的11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决策过程中,患者期望家属参与程度与家属实际参与程度的符合率是60.2%(68/113),患者期望参与方式与患者实际参与方式的符合率是62.8%(71/113).相比未造口患者和女性患者,有造口和男性患者的参与方式更加被动(x2=7.978,P<0.05;x2=9.854,P<0.05).结论 超过40%的结直肠癌患者依赖于医生做出治疗决定,患者期望家属参与程度与家属实际参与程度之间,以及患者期望参与方式与实际决策参与方式之间均存在不一致.建议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满足他们对治疗相关信息的需求,推动实现医患共同决策.

  • 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晓婷;庞冬;路潜;杨萍;金三丽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2013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9.44/10万,位居常见肿瘤发病的第3位[1].尽管我国直肠癌以直肠中下段多见[2],但由于肠造口会对患者生活带来长期影响[3],外科医生们一直将保肛作为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目标之一.在国外,约70%的直肠癌患者采取保肛手术[4],然而许多患者在术后会经历多种肠道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规律、便急,甚至便失禁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5].本文从直肠癌保肛常用术式及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常见肠道症状、肠道功能的评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4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引起研究者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问题的关注,并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结直肠外科术前肠道准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敏;郑丽娟;张玲娟;傅传刚

    自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肠道手术的术前肠道准备的概念,其目的是便于术中操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诸如吻合口裂开、腹腔内及切口感染[1].

  • 4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加保肛术后结肠回缩的护理

    作者:谢萍;蒋国庆

    总结4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加改良Bacon术后吻合口结肠回缩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结肠血液循环,早期发现结肠回缩、及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注意引流管及双套管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指导和排便功能训练.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4倒患者痊愈出院.

  •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手术中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孙萍;刘俊茹;张宇星;汪俊芳;李宏军;王领;严爱龙;陈继贵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患者采用单、双侧下肢截石位时体位变换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的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一侧下肢抬高、另一侧下肢平放的单侧下肢截石位;对照组采用双下肢均抬高的改良截石位.分别记录两组在手术前后不同体位、不同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对两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测量指标均有随时间变化趋势,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因素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检验结果 显示,心率和舒张压两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变化较对照组变化平缓.结论:直肠癌经腹腔前切除术应用单侧下肢截石位可减轻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的波动程度,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胶样型结直肠癌4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永鹏;陈悦;马思平;张庆彤;刘放;宋纯

    目的:探讨胶样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胶样型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胶样型结直肠癌诊断较普通结直肠癌困难,首次确诊率仅为46.3%;41例患者中有40例进行了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大于普通结直肠癌根治术;组织病理学以黏液腺癌为主,有小部分印戒细胞癌;36例获随访患者,18例术后复发转移终导致死亡,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56%,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4个月。结论胶样型结直肠癌病变不典型,诊断困难,预后差,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选。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手术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石庆龙;赵振生;曹双军;王红禄;李晋;李旭彤;任正华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成功施行手术治疗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45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手术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获取数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院时间以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A评分、并发症、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53.4±19.7) ml vs.(145.0±79.4)ml,P<0.05],手术时间开腹组明显短于腹腔镜组[(174.2±40)minvs.(245.6±87) min,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2±0.5)dvs.(3.4±1.0)d,P<0.05]、进食时间[(4.1±1.1)dvs.(6.1±1.6)d,P<0.05]及术后留院时间[(11.7±2.3)dvs.(18.8±13.9)d,P<0.05]显著缩短;手术切除肠管长度、术中淋巴结获取数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具有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在有一定腹腔镜手术基础的医院实行.

  •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坚;张阳德;龚连生;李年丰;彭健;刘蔚东

    目的 评价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照组(85例)行单纯TME,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63.2±48.4)min、(535.3±62.7)ml,对照组分别为(207.1±45.5)min、(409.5±48.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6.56%、83.61%,对照组分别为21.74%、20.29%、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的侧方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3.33%、40.00%,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方淋巴结清扫能安全有效地改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应常规用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者.

  • 直肠癌外科治疗思考与展望

    作者:叶枫;赵任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了解的关于直肠癌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相应的疗效也得以证实。如何综合利用已有的手段,将直肠癌的治疗从传统单一的根治手术向多元化的外科综合治疗模式转变,达到优的治疗方案,是值得广大外科医师思考的问题。对于规范和促进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水平的发展,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重视术前分期检查,针对不同长度的残余直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积极探索微创技术,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到低,是提高手术疗效的保证;适当应用辅助治疗,兼顾肿瘤根治和患者生活质量,将有助于手术决策的进一步优化。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因素评估

    作者:谢亚运;张言言;臧佳;胡志前

    目的 对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科接受直肠前切除的338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全系膜切除,评估相关因素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OR:3.380,95%CI:1.346~8.489)、BMI(OR:11.828,95%CI:4.123~33.858)、肿瘤位置(OR:6.304,95%CI:162~18.382)、肠梗阻(OR:6.675,95%CI:2.164~20.594)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结论 直肠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指数、肿瘤位置、肠梗阻等因素相关.对于男性、高龄、肥胖、低位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将增高.

  •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分析

    作者:朱德祥;林奇;钟芸诗;韦烨;任黎;许剑民;秦新裕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61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治疗策略、住院费用、随访状况等,进行生存状况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肝转移灶可切除患者中,同期切除肠道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与分期切除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25693元、34129元( P<0.05),手术并发症(分别为24.5%、20.5%)和总生存期方面(分别为48.5月、47.0月)无显著差异。肝转移灶不可切除且原发灶无症状的患者中,原发灶切除的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好于原发灶未切除的患者(分别为19.0月、9.3月,P<0.001)。肠道原发灶分化Ⅲ~Ⅳ级、肝转移灶≥4个、大肝转移灶直径≥5 cm、肝外转移、肠道原发灶未手术切除和肝转移灶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6个危险因素各设定为1分,所有患者分为低风险组(0~1分)、中风险组(2~3分)和高风险组(4~6分),5年存活率分别为51%、16%和0%( P<0.001)。结论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可切除的可予以同期切除,原发灶可切除且无出血梗阻症状的不可切除的肝转移仍建议在合适时机切除肠道原发灶。根据上述6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指导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 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

    作者:许剑民

    本文简要回顾了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组成和发展史.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机器人手术系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安全.机器人手术系统优点:三维图像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手术操作便利性等;机器人手术的不足:力反馈缺失,手术时间延长等.

  • 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

    作者:王振军

    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肛提肌外腹会阴切除术)作为直肠癌的一种新术式,较常规经腹会阴切除术可以切除更多的癌周组织,减少术中穿孔,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作者在国内率先开展本术式,并创新性使川生物材料进行盆底重建,不但简化了手术,而且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使本术式更加安全可靠.笔者祥细介绍了柱状腹会阴切除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阐述了本术式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有望成为无法保肛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术式.

  • 结直肠手术中微创技术和理念的进展

    作者:赵青川;李纪鹏;洪流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结直肠外科手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内镜技术初作为一项诊查手段,现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其中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可用于治疗早期结直肠癌,避免了开腹或腹腔镜手术,且体表不遗留手术疤痕。随着器械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也已广泛用于结直肠癌的根治性切除,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三维腹腔镜的应用改善了术中的视野,提升了腹腔镜操作的精细程度。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则将外科手术引入一个新时代,远程手术得以成功实施,且更加精细灵活的操作可在腹腔镜下狭小的空间里完成。此外,功能学的微创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外科医生不仅仅追求更小的切口和创伤,更开始追求更小的应激反应和更快的术后恢复。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微创技术和理念的进展,并对微创外科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 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出血诊治进展

    作者:王颢;赵权权

    结直肠手术术后吻合口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未给予正确、及时的处理,患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引起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视。笔者针对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并探讨了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及特点。

  • 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回肠置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对比研究

    作者:安大立;李志霞;刘靖;赵团结

    目的 对比研究回肠置管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前切除术(LAR)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特点.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LAR后具有发生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横结肠造口组与回肠置管造口组.观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两组各发生吻合口漏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和费用横结肠造口组为17 d,2.8万元;回肠置管造口组为18 d,2.9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回肠置管造口术对LAR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横结肠造口术无差异,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364 条记录 1/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