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erative Procedur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보외과수술학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993
  • 国内刊号: 1674-3946
  • 发行周期:
  • 邮发: 北京东城区南门仓5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李世拥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作者:高志清;马龙洋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结肠造口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结肠造口旁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并发症,1例结肠造口回缩腹腔,重新造口治愈;3例造口狭窄,开腹重新造口治愈;1例结肠脱出,切除脱出肠管治愈;3例造口肠管坏死,2例保守治愈,1例开腹手术重新造口治愈;1例造口旁疝,重新开腹治愈.结论 重在预防,我们在行Miles手术时总结出的两句话,即2.5 cm皮肤3指洞;3 cm肠管要固定,可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手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三例报告

    作者:曹永宽;刘立业;罗国德;周均;张国虎

    目的 总结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 我中心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实施手辅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30例,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3例男性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施行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3例.TNM分期:IA期2例,IB期1例.上腹部手术切口长6~7cm;手术时间150~180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8~36 min;术中出血为80~200 ml;病理检查淋巴结数11~14枚.病理检查没有发现淋巴结癌转移和手术切缘癌残留.手术后第2天饮水,第5天进食,分别于第8~12天出院.没有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具有开腹与微创相结合的优势,腹腔镜下操作时间短,尤其适合高龄高危患者,值得进一步探索.

  • 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作者:郭石;卜献民;戴显伟

    目的 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82例行胰体尾切除的患者术前、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和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术后有36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占43.9%(36/82).其中胰瘘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8%(31/82).其中是否结扎主胰管和术后胰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0),而性别、年龄、是否并存糖尿病、胰腺的质地、术中失血量、是否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否用生物胶封闭胰腺断端、术后低蛋白血症和是否联合其它脏器切除均和胰瘘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胰体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仍然是胰瘘,术中单独结扎胰管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率.

  • 保护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作用

    作者:傅佶泓;陈卫;杜鹏;杨明;杨宝仁;崔焌辉;崔龙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切除的患者中,保护性造口是否对吻合口漏有预防作用.方法 1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中,32例行末端回肠造口(造口组),121例未行造口(未造口组);对两组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临床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5.2%.包括:造口组1例(3.1%)、未造口组7例(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造口组3例行造口手术治疗,未造口组未行再次手术.结论 保护性造口不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但能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症状,并减少再次手术的比例.

  • 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志明;娄建平;储修峰;孟兴成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PLC)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确诊为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单孔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单孔组26例患者2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改LC;常规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2.45±10.84) min和(39.29±8.61) min(t=5.0601,P=0.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32±5.69) ml和(22.17±6.27) ml (t=1.7703,P=0.0823);术后需镇痛分别为1例和6 例(χ2=0.0702,P=0.791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37) d和(2.57±1.16) d(t=0.7396,P=0.4628).除手术时间两组有明显差异外(P<0.05),余两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安全、可行,具有瘢痕不明显且隐避,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在胆囊切除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对患者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 胃癌腹腔灌洗液中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mRNA对预测腹膜转移的意义

    作者:王秋爽;孙华文;吴冲;谭海燕

    目的 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 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探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方法 收集128例胃癌患者及1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128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Tim-1 mRNA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根据超声,CT,MRI,或术中的诊断,明确腹膜转移的发生及时间.分析Tim-1 mRNA与临床各病理参数关系及出现胃癌腹膜转移时间的关系,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57例(44.5% )术后出现腹膜转移,分为4组分析:术后半年出现腹膜转移23例(术后半年组),术后2~3年出现腹膜转移34例(术后2~3年组),术后无腹膜转移组71例及对照组12例.术后半年组Tim-1 mRNA表达明显高于术后2~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Tim-1 mRNA表达又明显高于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4 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期、TNM分期Ⅲ+Ⅳ期 Tim-1 mRNA为高表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1 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Tim-1 mRNA表达的高低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早期和晚期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优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的检查.

  • 48例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作者:邱云峰;瞿敏;任重;涂志远;杨维良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48例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36例(75.0%),误诊12例(25.0%).行手术治疗40例(83.3%),非手术治疗8例(16.7%).治愈46例(95.8%),围手术期死亡2例(4.2%).本组获随访患者36例(75.0%),随访长时间15年,短时间6个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7.5%(3/40)复发,非手术治疗50.0%复发(4/8);病死率22.2%(8/36).结论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腹部X线及CT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根据病情及扭转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 胃癌合并肝硬化手术的危险因子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驰;胡祥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合并肝硬化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癌合并肝硬化72例患者的年龄,Child-pugh评分分级,Borrmann分型等25项临床指标,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谷草转氨酶高于80 U/L、血红蛋白低于90 g/L、Child-pugh评分分级、Borrmann分型、手术时间、脏器联合切除、合并糖尿病、合并门静脉高压、出血量10项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3个因素进入Logistic方程,依据作用强弱排序为Child-pugh评分分级、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结论 术前改善肝功能,降低Child-pugh评分,尤其纠正低蛋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另外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减少外科手术及麻醉对机体的侵袭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重要因素.

  • 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策略

    作者:江泽飞;边莉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的疗效,本文总结了HER-2靶向治疗中若干临床应用策略,包括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转移病灶需要重活检进行HER-2重检测;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应用或者换用拉帕替尼均可获益;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推荐HER-2阳性大于1 cm肿瘤辅助化疗同时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目前曲妥珠单抗标准治疗时间为1年;目前NCCN不推荐新辅助采取双重靶向药物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辅助、复发转移治疗阶段,均可能产生靶向治疗耐药,区分为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患者耐药类型选择后续靶向治疗,同时需要继续寻找耐药相关生物学指标,预测耐药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从分子靶向治疗中大程度获益.

  • 乳腺癌分期与术式选择

    作者:王永胜;孙晓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外科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起初,乳腺癌根治术占据着主要地位,随后经历了到扩大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转变.后来,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完成了从大的可耐受的治疗向小的有效的治疗的转变,随着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产生和发展,个体化保守治疗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展与未来

    作者:张瑾;刘艳;邵营波;张霄蓓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药物的选择除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手术到复发的间隔时间以及受体测定等因素外,还要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副反应而定.随着对内分泌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将不断提高.

  •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合并小肠穿孔二例

    作者:曹雪源;姜晶;金美善;马洪喜

    病例1:女性,46岁,因腹胀腹痛20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07年7月24日入院.查体:腹壁及四肢皮肤散在环形溃疡性红斑,中央凹陷,可见多处化脓.腹部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血常规:白细胞19.4×109/L,中性粒细胞94.4%.抗干燥综合症A, B抗体、抗SM抗体、nRNP/Sm、抗Jo-1抗体、抗硬皮病70抗体、抗双链DNA 抗体、抗核抗体均阴性.

  • 激素停药致肠型白塞病急性发作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一例

    作者:崔伟;孙亮;陈纲;左富义;李世拥

    患者男性,42岁.曾因"白塞病"在当地医院使用激素治疗.此次主因"间断右下腹痛1年,加重3 d"于2008年12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初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右下腹痛,曾于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考虑"阑尾炎"抗感染治疗有改善.2009年12月初患者右下腹痛加重,伴有发热,体温38.0℃.入院查体:柯兴面容,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似有反跳痛,无肌紧张.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总数14×109/L、中性80%.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经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见阑尾表面光滑,无明显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向上探查末端回肠未见憩室,遂切除阑尾后关腹.追问病史患者自行减药后出现腹痛,现已停用激素(泼尼松20 mg/d)15 d.术后诊断:肠型白塞病.病理回报:慢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仍感右下腹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回盲部不规则溃疡,病理报告:肠黏膜急慢性炎症伴坏死.转入风湿免疫科经联合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缓解.

  • 儿童胃肠道外间质瘤一例报告

    作者:陈志

    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EGIST)是指来源于网膜、肠系膜或腹膜后的软组织,且与肠壁及消化道浆膜面无关的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源性肿瘤.EGIST在临床较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原发部位以肠系膜和大网膜多见,我院近收治1例年仅4岁的发生于腹壁的EGIST患儿,现报告如下.

  • 巨大胃间质瘤破裂出血一例

    作者:张建

    患者男,31岁.因上腹部疼痛伴黑便1周于2011年5月28日他院急诊住院治疗.检查:全腹稍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压痛明显,肠鸣音弱.急诊腹部超声示:上腹部不均匀结构(性质待定,建议CT).腹部X片:两膈下游离气体,符合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腹腔少许脓性渗出,有暗红色血性渗液.

  • 不断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

    作者:张嘉庆;王殊;谢菲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首要疾病之一,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一治疗方法疗效有限.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加深,"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成功有效的乳腺癌治疗应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联合应用以上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治疗模式.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乳腺癌病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赖于乳腺外科学、肿瘤内科学、影像学、病理诊断学、放射治疗学、整形美容学以及心理学的多学科联合发展.

  •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新进展

    作者:陈鹏;王永胜

    近年来,一系列大样本、前瞻性的乳腺癌临床研究证实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可以安全、准确地提供腋窝淋巴结分期[1-4],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阴性患者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后,患者腋窝复发率和并发症很低[1,3],为其提供了循证医学Ⅰ、Ⅱ级的证据.作为一项腋窝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SLNB代表了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水平(state of the art).

  • 外科手术洗手的进展与现状

    作者:刘永宁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其有创性和手术侵袭致使机体的防御反应和免疫功能低下,极易产生手术部位的感染而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加强医疗过程中的各环节上的感染防控措施,尤其是创伤性治疗中心的手术室的风险管理是必要的.手指卫生作为手术室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手术时的手指卫生,通过洗手尽可能完全去除手上的暂驻菌,大限度的降低常驻菌的数量,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 肛瘘的治疗

    作者:薄彪;杨凌洪;刘源;张光哲;凌光烈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令患者痛苦不堪,患病率为8.6/10万人[1].患病率在男性患者中较高,男与女之比为1.8∶1[1].在我国发病率约占肛肠病的1.7%~3.6%[2].在临床上,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即提高肛瘘的治愈率,使复发率降低,避免肛门功能损伤.然而,在肛瘘的临床治疗上各种治疗方法交织和互补(西医疗法、传统中医疗法和新出现的生物疗法).但是,从治疗结果上看,远不能令医生和患者满意,还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新方法.

  • 肿瘤干细胞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和复发

    作者:欧阳君;吴振杰;张森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癌症的第三位和第四位.一旦发生转移或复发,其预后将极差.因此,如何预防结直肠癌转移和复发是结直肠癌治疗成败的关键.Reya等[1]在比较肿瘤细胞和干细胞相似性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是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的细胞.研究表明,CSC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与肿瘤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因此,从CSC的角度深入探索结直肠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机制,将会为我们防治结直肠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本文就CSC与结直肠癌转移和复发的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乳腺粘液癌15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赵宏耀;田金红;田林

    乳腺粘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临床上比较少见.具有肿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等特征.现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至2010年经手术后有病理诊断的乳腺粘液癌15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治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