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해부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202/R
  • 国内刊号: 章新生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ac@cmaph.org
  • 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

    作者:丁帆;陶圣祥;阿米特;简超;张海涛;刘国狮;许刚;刘鸿;孙文晋

    目的:探讨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技术要领.方法:采用仰卧位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并腘动脉损伤18例,其中腘动脉直接吻合10例、血管桥接8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14例小腿全部存活,4例出现部分坏死.骨折愈合9例,延迟愈合9例;骨折愈合时间3 ~17个月,平均6.9个月.1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0.5~2.5a,平均1.1a.其中14例于6个月后恢复行走功能,步态基本正常;4例因小腿前外侧肌群坏死出现足下垂内翻畸形,二期行踝关节融合术后均恢复行走功能,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膝后内侧入路简单、安全、显露好,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理想入路.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燕华;张競;刘红丽;尹晓龙;刘云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32例,按前次铂类化疗至本次化疗时间间隔分为铂类耐药组(≤6个月,14例)和铂类敏感组(>6个月,18例).采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d1、d8;奈达铂80 mg/m2,静脉滴注2h,d 1;21 d为一个周期,每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共接受153个化疗周期,总有效率59.38% (19/32);铂类敏感组有效率61.11%(11/18),铂类耐药组有效率57.14%(8/14),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程度均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是有效的二线化疗方案.

  • 经髋臼顶及耻骨上、下支骨盆三处截骨矫正髋臼发育不良的应用解剖

    作者:高许斌;周建生

    目的:探讨经髋臼顶、耻骨上、下支骨盆三处截骨术矫正髋臼发育不良的耻骨上支截骨角度和耻骨下支截骨长度,为临床截骨矫形,达到理想股骨头覆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成人湿性骨盆标本(30侧髋关节),随机分成A组、B组,每组15侧髋关节;再将其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5侧髋关节.将髋臼CE角打磨成0°,制作髋臼发育不良模型,再按Salter截骨将髂骨截断.A、B两组分别在耻骨上支中点由内上向外下与矢状面成30°和45°截断,各亚组依次将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以远分别截去1.0 cm、1.5 cm、2.0 cm骨块.截骨后将髋臼向前外及下方旋转,并用克氏针固定髂骨截骨端.测量A、B各亚组耻骨上支断端的接触面积,摄X线片,测量各亚组的CE角、Sharp角、臼头指数等几项数据.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各亚组耻骨上支的接触面积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内3个亚组间的CE角、Sharp角以及臼头指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的各亚组的CE角、Sharp角以及AH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髋臼顶及耻骨上、下支骨盆三处截骨术中,在耻骨上支中点由内上向外下与矢状面成45°截骨条件下,耻骨下支截除2.0 cm骨块,能够达到佳的耻骨上支断端接触面积和实现股骨头满意覆盖的CE角、Sharp角及臼头指数值.

  • 经脐单孔与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强;李钰;裴根仓;马雪华;查海群;郏凤琴;张晓梅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2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5例患者,采用经脐单孔LC的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145例患者采用三孔法LC手术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开始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则明显短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本研究可以证实,经脐单孔LC术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其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小于三孔法LC,且具有较佳的美容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淋巴管瘤3例MSCT表现及文献复习

    作者:高琪敏;张淑娴;李进;杨春波;王锡臻;葛艳明;董鹏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淋巴管瘤的MS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累及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的淋巴管瘤的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肿块的大小、密度、形态,肿块的强化特点,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和邻近间隙受累情况.结果:本组3例肿块大小为10.8~22.2 cm;肿块呈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2例有囊壁和囊内分隔有强化、1例无强化;1例源于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2例源于肝胃韧带.结论:MSCT可良好显示淋巴管瘤累及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的解剖细节,有助于累及胃周韧带腹膜下间隙淋巴管瘤的诊断.

  •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胶片模板测量与评估

    作者:石小军;周宗科;沈彬;杨静;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通过胶片模板测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术后重复测量评估探讨胶片模板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的准确性和重要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收集我科同一位高年资医师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72例(84髋)作研究对象.术前通过胶片模板测量,决定股骨颈截骨位置,计划髋臼、股骨柄、股骨头假体型号以及植入位置,调整双下肢长度;术后通过重复测量对术前计划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所有病例股骨颈截骨位置与术前计划相差均在5 mm范围内,其中相差小于3 mm者占84.5%.术前肢体平均短缩10 mm(0~35 mm),术后肢体平均短缩3 mm(0~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双下肢长度相差在5 mm以内者占90.5%.术前模板测量出的假体型号与实际应用的假体比较,髋臼假体完全符合率65.4%、相差1个型号以内的符合率为94.0%;股骨假体完全符合率为83.3%、相差1个型号以内的符合率为96.4%;股骨头假体完全符合率为63.1%、相差1个型号以内的符合率为98.8%.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胶片模板测量对于术中假体型号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对于假体位置安放以及双下肢长度调整均具有重要意义.

  • QLS-DSD和中文版Oswestry问卷测量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实用性比较

    作者:张敏;徐宏光;王弘;刘平;吴志宏;邱贵兴

    目的:参照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脊柱生活量表(QLS-DSD)在评定腰椎退行变患者生存质量时与ODI的相关性,探讨两种量表在患者手术前后的反应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前、术后各完成填写ODI和QLS-DSD 1次.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术前患者ODI总分与QLS-DSD总分得分的相关性,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ODI和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来评价两份量表的效度及反应度.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ODI、QLS-DSD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比较,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ODI总分与QLS-DSD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113(P <0.0001).结论:QLS-DSD和国内通用的中文版ODI一致性较好,可较好地反映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状况的变化,适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自身及临床医生对患者生命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评定.

  • 开放手术与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疗效对比

    作者:黄德刚;贺华正;杨昕;刘平;朱劲松

    目的:对关节镜和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探讨成人腘窝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腘窝囊肿成人患者30例,将其中行关节镜囊肿内引流术14例作为治疗组,后路开放手术囊肿切除术16例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并行B超检查以明确囊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0例均随访3~6个月,平均5.6个月.术前两组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79),术后两组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无一例囊肿复发,对照组复发率31%(5/1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腘窝囊肿,疗效更好,术后复发率更低,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 凶险性前置胎盘23例临床分析

    作者:焦雪娟;靳丽杰;申庆文;王立群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性,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认识.方法:2003年1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23例为观察组,既往剖宫产(1.7±0.4)次;选择同期收治的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57例为对照组,既往剖宫产(1.4±0.2)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3例,胎盘粘连、植入14例(60.87%);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20例(86.96%),出血量(2785±263)ml;全子宫切除术14例(60.87%),其中死亡1例(4.35%).对照组57例,胎盘粘连、植入3例(5.26%);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19例(33.33%),出血量(850±340) ml;全子宫切除术3例(5.26%);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既往剖宫产次数、手术时间、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全子宫切除患者于术后半个月出现阴道残端少量流血,予止血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危害严重,减少剖宫产次数可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提高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危害的认识,选择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是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关键.

  • 经下颌下三角进路舌根良性肿瘤切除术

    作者:蒋继党;李兴平;王琦;杨媚娜

    目的:探讨经下颌下三角进路行舌根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下颌下三角进路手术治疗舌根良性肿瘤患者5例,术中取患侧下颌下切口,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摘除患侧下颌下腺,钝性分离下颌舌骨肌,暴露并摘除舌根肿瘤.术后观察患者的语音、吞咽功能及其它并发症,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5例患者舌根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 ~12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5例均于术后出现暂时性的轻度舌活动受限、语音清晰度下降及吞咽困难等副反应,于术后1~3个月逐渐改善并终消失.1例患者术后患侧舌下神经轻瘫,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经下颌下三角进路行舌根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病灶暴露充分,视野清楚,手术方便快捷,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语音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是外科治疗舌根良性肿瘤的较好方法.

  •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足跟创伤的诊断研究

    作者:鲁海峰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跟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本院41例足跟创伤患者足跟骨折类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41例足跟骨折患者中,10例单纯线样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其中13例合并骨片游离及散在异物).37例经手术证实不同程度存在脱位及隐匿性骨折;其余4例单纯骨折未影响关节面保守治疗.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足跟创伤的较好方法,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程度,并可对术前骨折复位起指导作用.

  • 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探讨分析

    作者:李响雷;陆殷林;王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7月~2012年10月采取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93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存活74例(79.57%),死亡19例(20.43%).术后3个月根据GOS评分评价疗效.外侧型58例中,恢复良好23例,轻中残31例,重残2例,死亡2例;内侧型35例中,轻中残8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7例;后者中内囊已破坏及严重脑干受压的18例患者中,11例死亡,6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方式相对简单,对患者内环境干扰亦小,更适合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对基底节脑出血预后有相对性决定作用.

  • 肾盂切开取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林昌;郭波;马学兵;倪安;何雁;贺丽琼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在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肾盂切开取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35例;其中,直视下碎石21例,输尿管镜下碎石1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取出结石,无大出血及肾盂撕脱.一次性取净结石28例,残石7例,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排出5例,自行排出2例.术后26例获随访,半年内无一例复发.结论:肾盂切开取石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能大限度取出结石,并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体会

    作者:彭玉林;蔡瑞福

    目的:总结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我院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3例,均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3例,19例成功经胆囊管取出结石,1例因镜下取石困难、1例因胆总管撕裂中转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探查阴性.术中患者取出结石数1~5枚,直径约3 ~5 mm.2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7例获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周、3个月均行肝胆超声检查,无一例发现残余结石,胆管内径均在正常范围,无胆管扩张及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不切开乳头括约肌和胆总管,保护了括约肌的功能和胆管壁的完整性,术后不带T管,避免了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点.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生海燕;王恩举;齐本权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中选取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显效率高,症状体征积分低,临床症状缓解快,住院天数缩短.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 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优势

    作者:高峻岭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12月行TURP术的患者100例,按其麻醉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EA组于L3/4间隙穿刺、CSEA组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后向头置管.观察患者的BP、HR、SPO2和ECG变化及患者的术中不适反应.并记录两组从麻醉到手术结束的时间.结果:EA组手术开始后,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SPB、DBP均有所下降,CSEA组麻醉后5 min较术前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低于EA组(P<0.05);EA组在手术开始后15 min明显下降(P<0.05).EA组出现的不适反应明显高于CSEA组(P<0.05).从麻醉到手术结束时间EA组约60 min,CSEA组约40 min.结论:CSEA用于TURP麻醉效果好,起效快,不适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 肱桡肌肌皮瓣治疗肘后部软组织缺损22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明;陶圣祥;夏春明;何振华;胡阿威;汪平;刘胜

    目的:探讨肱桡肌肌皮瓣治疗肘后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肘后部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合并创面感染3例.均采用肱桡肌肌皮瓣修复创面,其中急诊清创、一期皮瓣移植修复2例,一期清创、二期皮瓣移植20例.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于术后14天皮瓣下出现部分感染,经二次扩创、置管闭式引流后创面愈合.术后按植皮成活面积评定疗效,22例患者均为优.术后均随访4~48月,平均18月,受区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肘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肱桡肌肌皮瓣血管蒂恒定,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肘后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组织外露的理想皮瓣.

  • 髋臼杯的安放角度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刘奎玉;赵建宁;钱红波;郭亭;王与荣

    目的:了解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髋臼杯安放角度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搜集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髋臼杯应如何安放的大量文献,总结该手术方案目前的研究现状.结果:髋臼杯外展40°~ 45°时可获得佳的活动范围,前倾角在10°~20°比较合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的精确安放对关节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在其安全角度范围内植入假体可获得对股骨头良好的包容性及佳匹配,并保障了关节假体的稳定性.

  • 二维影像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进展

    作者:干子阳;周建生

    目的:总结髋臼假体前倾角二维影像测量、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查阅有关髋臼假体二维影像测量研究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通过二维影像测量髋臼假体无法直接测得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度,而只能通过计算间接测量.许多学者提出计算公式以估算前倾角的正弦引的方式计算前倾角度,这些公式与真实前倾角测量值之间仍存在差异,且差异还会随着前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二维影像作为在临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中、术后应用为广泛的髋臼假体角度测量手段,目前无统一评价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进展

    作者:尚修超;顾加祥

    目的:总结下尺桡关节(DRUJ)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及医知网数据库查阅近年国内外关于DRUJ脱位治疗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纯DRUJ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DRUJ脱位可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DRUJ脱位采用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及改良Milch手术;而软组织修复重建手术可稳定DRUJ,术后恢复快.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利于DRUJ脱位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DRUJ脱位的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 先天性胸骨孔1例

    作者:谢伦利;杨佩峰;罗诚;钱华梅;李倩;周启良

    胸骨孔出现率7.0%±1.8%,一般出现在第3和第4胸骨节之间.有关胸骨孔的出现在Yekeler[1]和Akin[2]报道中也有提及.本例胸骨孔出现在第5胸肋关节或第5胸骨节水平处,为积累解剖学变异资料,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标本为骨性标本,源于长沙医学院形态实验中心,保存尚好,使用马丁仪的直角规(精确度±0.1 mm)进行大体解剖学观测.

  • 颈静脉球体瘤的手术解剖与临床

    作者:廖建春

    近年来,有关颈静脉孔区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一直是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和神经外科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颈静脉孔区位于侧颅底的血管神经区,因其位置深在、结构重要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位于此区的肿瘤常常十分困难,因而是颅底外科学者面临的难题之一.颈静脉球体瘤是发生在这一区域常见的肿瘤之一,国外相关文献报道了多种手术入路切除此区域的病变[1],并应用相关手术入路进行了此区域的解剖学研究[2].Rhoton在手术径路解剖学,Fish、Yasargil、Schramm、Sekhar、Samii和AI-Mefty等在手术技术和肿瘤的分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带动了学科的发展.本文就颈静脉球体瘤的手术应用解剖与临床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解剖与临床

    作者:杜心如;燕太强

    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化和精准化已成为外科努力的方向[1-4].目前,胸腰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plastic,PVP)已经在各级医院迅速开展.该手术的特点是创伤小,但不能像切开手术可以有较大的手术视野和在直视下操作,术者须对病变局部的解剖和术式非常了解才能胜任,否则可能会损伤血管或重要的组织.本文就相关的解剖与临床问题总结如下.

  • 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蝶窦斜坡隐窝的CT评价

    作者:朱友余;方琼;陶冶;杨见明;刘斌;张子轩;邓雪飞

    目的:通过对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斜坡隐窝的CT评价,为术前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93例患者行头颅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后,在正中矢状面上,根据蝶窦、斜坡和垂体的位置关系,评价斜坡隐窝并对其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斜坡不同位置厚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斜坡隐窝出现率为65% (60/93).该隐窝位于蝶鞍下方(鞍下型)、伸入鞍后(鞍后型)或枕骨基底部(枕型)者分别占13%(12/93)、29%(27/93)和23%(21/93).无斜坡隐窝型蝶窦共33例(35%),其斜坡各部分均较其它类型蝶窦厚;枕型和鞍后型斜坡隐窝的斜坡上部、中部较其它类型蝶窦薄,枕型蝶窦的斜坡下部较其它类型蝶窦薄.结论:术前利用螺旋CT对斜坡隐窝进行评价有助于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入路的设计.

  • 便携式视频显微镜在经鼻蝶窦入路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朱兴宝;詹东;国震;刘松;陆地;范泉水

    目的:便携式视频显微镜在经鼻蝶窦入路解剖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新鲜和灌注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解剖观察蝶窦和鞍底.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鼻蝶窦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显露蝶窦和鞍底.咬除蝶窦前壁,进入蝶窦,显露鞍底,可见视神经隆起、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磨除鞍底,切开硬脑膜,可见垂体.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鼻蝶窦入路可安全有效地显露蝶窦和鞍底.

  • 三种鼻内镜手术径路暴露翼腭窝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海斌;邓彬华;彭浒;彭渝;刘环海;万安云;纪振华;万锋;朱秋蓓

    目的:研究三种鼻内镜手术径路暴露翼腭窝的解剖方法.方法:通过解剖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5例(30侧),采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观察暴露翼腭窝的三种径路.结果:①中鼻道经腭术式可以暴露翼腭窝内侧的蝶腭动脉、腭神经、翼管神经,沿腭神经可确认翼腭神经节;②中鼻道经上颌窦术式能很好地暴露翼腭窝内、外侧壁,眶下神经是手术的重要标志;③下鼻甲切除经上颌窦术式比鼻内镜下中鼻道经上颌窦术式更广泛地暴露翼腭窝的内、外侧,提供宽阔的视野和较大的手术操作空间.结论:三种手术径路均能暴露翼腭窝的结构,具体术式需根据病变范围及手术要求而决定.

  • 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治疗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建春;邓彬华;陈进璜;胡建道;李永德;吕政纲;张健;刘环海;纪振华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切除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的优缺点,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进路手术治疗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肿瘤患者28例,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7例.结果:本组28例手术均顺利,肿瘤切除彻底.术后随访0.5 ~5 a,21例良性肿瘤患者无一例复发;7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行放化疗,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0个月死于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生存期0.5~4a3例,5 a及以上2例.结论:鼻内镜辅助下面中揭翻术适用于鼻腔、鼻窦、鼻咽、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及生长缓慢侵犯翼腭窝及其毗邻区域的恶性肿瘤,具有微创、恢复快、面部无疤痕等优点.

  • 上颌窦区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彭浒;邓彬华;纪振华;彭渝;刘环海;万安云;刘海斌;万锋;朱秋蓓

    目的:为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例成人尸头标本中观察并测量眶下孔至上颌窦重要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稍内侧,至眶下缘的垂直距离为(6.72 ±2.98)(4.30~11.90) mm,至上颌窦底壁的距离为(18.56 ±3.14)(14.60 ~27.20)mm,至上颌窦后壁的距离为(36.08±3.61)(30.30~ 42.40) mm,至蝶腭动脉起始处的距离为(37.59 ±3.75),(30.50~44.10) mm,至翼腭神经节的距离为(40.47±2.74)(36.10 ~ 44.90)mm,至翼管的距离为(48.12±3.21) (42.20~ 54.40) mm,至上颌神经出圆孔处的距离为(43.24±3.32) (38.90 ~49.70)mm;筛上颌窦板长径为(8.96 ±2.87) (4.10 ~ 13.10)mm,宽径为(5.28±1.38) (2.90 ~ 8.70)mm.结论:本研究可为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

中华解剖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3 04
2001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