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해부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202/R
  • 国内刊号: 章新生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ac@cmaph.org
  • 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后外侧入路高脱位髋关节假体重建软组织处理

    作者:王皓宇;黄明;高明杰;王开明;廖亮;杨德顺

    目的:探讨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重建的软组织处理方法.方法:对11例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假体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52.5岁(48~71岁).Crowe分型III型9髋,IV型2髋.后外侧入路,依层次松解显露,髋臼基床及股骨髓腔处理,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于适当位置后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结果:术后11例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髋关节疼痛消除,畸形步态基本矫正,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6分,近期优良率为90.9%.结论:术中避免盲目松解并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可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探讨

    作者:邱兆磊;王振杰;纪忠;郑传明;崔培元;鲁正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共48例ABP患者,其中胆道梗阻性11例、非梗阻性37例.对梗阻性ABP患者采取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腺包膜切开引流、胰腺坏死组织和感染灶清除;对非梗阻性ABP患者早期采取非手术治疗.结果:非梗阻性ABP 37例,其中34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出现体温升高、病情恶化者急诊手术,2例痊愈,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1例梗阻性ABP行急诊手术治疗,发生并发症5例,均治愈.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伴有胆道梗阻者早期宜行急诊手术,其它类型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宜非手术治疗.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光孝;朱亚文;陶高见

    目的:探讨翼腭窝神经阻滞相关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个干性颅骨标本上对翼腭窝相关孔道和穿刺路径进行解剖观测.应用SPSS17.0分析并比较相关解剖数据.结果:不同穿刺测量法测量翼腭窝的长度,分别为:颧弓下法之侧入法,左侧为(54.87±3.44)mm、右侧为(54.79±2.81)mm;颧弓下法之侧前入法,左侧为(52.90±3.39)mm、右侧为(52.98±2.76)mm;颧骨上法,左侧为(47.59±2.93)mm、右侧为(47.34±3.05)mm.穿刺针与颅骨正中矢状面的角度上述3种方法依次为:左侧(75.5±6.4)°、右侧为(73.4±4.7)°,左侧(83.0±7.1)°、右侧(82.7±5.2)°,左侧(101.4±7.4)°、右侧(101.9±6.6 )°.结论:翼腭窝神经阻滞术以颧骨上法、颧骨下法应用较多.以颧骨上法风险较小,效果较好.

  • bFGF、MMP-2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远端肺血管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王安生;刘学刚;王康武;施超;刘戈;张雷;宋超

    目的:采用球囊扩张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肺血减少时远端肺血管形态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出生1~2个月的幼猪2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右胸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轻度-中度肺动脉狭窄组(T1组,n=7):经右心房表面送入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Banding环缩术,控制收缩期肺动脉环缩处压差(Trans-PABP)为20~30 mmHg;重度肺动脉狭窄组(T2组,n=7):术中Trans-PABP≥30~50 mmHg.三组于术后2个月取右肺中叶外侧段1.0 cm×0.8 cm×0.8 cm大小的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远端肺细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T1、T2组行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均获成功.术后2个月,T1、T2两组肺细小动脉内径均大于C组(P<0.05),肺细小动脉数目(NAPSC)均少于C组(P<0.05).血清bFGF 、MMP-2含量,T1、T2两组较C组升高(P<0.05),而C组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肺组织细胞外基质发生构型重建,肺细小血管发育不良或退化,其发生基质重塑的基础是肺血减少时引起一系列酶和细胞因子等成分的变化.

  • 神经内镜经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严正村;王清;张恒柱;董伦;佘磊;张宪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并将其应用于神经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方法:8具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鼻腔、蝶窦和鞍底分阶段观察并测量解剖标志;指导临床实施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10例.结果:内镜下经蝶入路可清晰显露各阶段解剖标志,蝶窦开口下缘距后鼻孔上缘为(15.4±1.8)mm;蝶窦开口中心点至鞍底中心点相距(13.4±2.1)mm;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CR)连线中点至鞍底中心点距离(11.0±2.8)mm;鞍底均位于中线部位,以鞍底为中心,可看到鞍底前外方的视神经隆突,侧下方的颈内动脉隆突,前上方可见鞍结节,后方可见斜坡凹陷.10例内镜经蝶垂体瘤手术患者,肿瘤全切除7例(70%),次全切除3例(30%);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熟悉蝶鞍区结构的内镜下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中准确定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作者:王庆贤;张英泽;潘进社;吴希瑞;张国川;李衡;焦振清;JIAO Zhen-qing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克氏针加拉力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42侧),其中Sanders分型II型23侧,III型17侧,IV型2侧.术后4周拔除外露克氏针,术后6~12个月去除拉力螺纹钉.结果:术后并发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清创换药后,局麻下直接缝合治愈.术后随访8.5~25个月,平均12.7个月.所有患者跟骨后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外形及高度恢复满意,但部分患者跟骨宽度恢复不满意.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标准,本组90~100分18侧,80~90分12侧,70~80分9侧,60~70分3侧.结论: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软组织创伤小、切口感染风险低等优点,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之一.

  • 下颌管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锡印;苗莹莹;付升旗;刘恒兴;邓晓慧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下颌骨标本10例、新鲜下颌骨标本10例和成人全牙下颌骨标本20例,分别暴露出下颌管截面、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和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牙根.观察下颌管的形态、走行和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排列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下颌后牙牙根尖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结果:下颌管呈椭圆形,自磨牙牙根尖舌侧和前磨牙牙根尖颊侧的下方走行;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上方.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短距离分别为(8.19±0.87) mm(左)和(8.29±0.88) mm(右)、(7.38±0.85) mm、(3.30±0.66) mm、(2.98±0.77) mm(左)和(2.92±0.75) mm(右)、(3.82±0.63) mm(左)和(3.86±0.64) mm(右).结论:下颌管的应用解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 微造瘘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作者:方文革;关超;许海斌;谷明利;赵维多;徐卫强;谢海龙;郭园园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8例接受M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均成功进行了经皮微穿刺肾造瘘,在输尿管镜下完成了钬激光碎石术,无中转行开放手术.行I期取石37例,一次取尽结石34例,3例术后残余结石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愈; 1例于术后1周经原造瘘通道行II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愈.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出血50~100 ml;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5~7 d,住院天数平均9 d.无大出血、尿瘘、动静脉瘘、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肾结石总取净率92.1%(35/38).结论:MPCNL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较好的微创方法.

  • 腹腔镜巨大子宫切除探讨

    作者:袁建寰;王希红;方芙蓉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巨大子宫的可行性.方法:对7例巨大子宫(体积如孕5个月)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通过上移进腹穿刺点、凝切子宫动脉后,使用电动子宫旋切器切除宫体.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3~156 min,平均(139±11)min;术中出血量105~214 ml,平均(167±21)ml.术后随访2~18个月,平均(8.9±2.7)个月.无穿刺孔感染,无输尿管、膀胱、肠管损伤,阴道残端愈合良好.结论:腹腔镜切除巨大子宫,通过上移穿刺点和凝切子宫动脉后立即使用电动子宫旋切器切除宫体两项措施,能有效地为手术创造操作空间,有助于提高腹腔镜切除巨大子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下骨折

    作者:宋财;袁建华;梁西俊;马成才;刘冰

    目的:探讨应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下骨折(SFF)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2009年6月,对29例老年性SFF行闭合复位加长型PFN内固定术治疗,根据Russel-Taylao分型,IA型9例,IB型7例,IIA型10例,IIB型3例.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处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畸形愈合,2例远端锁定断裂,1例股骨头螺钉切割股骨头,2例髋关节功能差,无感染病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3%.结论:加长型PFN治疗老年性SFF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功能好等优点,是老年性SFF较理想的内固定.但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19例

    作者:顾江魁;陶立伟;葛阳;曹冠亚;张忠义;孙涛;陈春雨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经验.方法:采用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19例,其中对称型14例,不对称型5例.结果: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另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及二次缝合后痊愈.随访2个月至2 a,19例矫形板均未取出;患儿生长发育正常,胸廓外形满意,无特殊不适;胸部X线片显示钢板无移位、旋转.近期疗效优15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型漏斗胸.

  • 急性重症胆管炎50例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骆仕华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一期治愈,一期治愈率88.0%;4例好转二期手术,治愈,二期治愈率8.0%;病死2例,病死率4.0%,其中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把握好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急性重症胆管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胆脂瘤中耳炎并发颅内外并发症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伟;孙敬武;詹晓东;强化龙;程忠强;舒继红;蒋成义

    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胆脂瘤中耳炎并发颅内、外并发症患者30例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乳突凿开+Ⅱ期乳突根治术9例,乳突根治术21例;1例同时行双耳单纯乳突凿开+Ⅱ期乳突根治术.并发面瘫的8例患者同期行面神经减压,并发脑脓肿5例患者协同脑外科医生行穿刺抽脓或脑脓肿切除术.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3 a,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 2例,治愈率66.67%.8例面瘫患者,6例显效,2例无效.结论:胆脂瘤中耳炎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手术治疗是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创伤性凝血病诊疗进展

    作者:汪勇;刘云龙

    目的:探讨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因素及治疗进展.方法:在万方、维普数据库以及Pubmed中检索近年来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文献,总结创伤性凝血病的病因及治疗.结果:引起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因素复杂.损伤控制复苏和纠正严重创伤伴发的低体温、酸中毒是处理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要措施.结论:创伤性凝血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了解其发病机制对防治有重要意义.

  • 翼腭窝的骨性通道与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光孝;朱亚文;陶高见

    目的:探讨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和神经阻滞应用进展.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平台查询1990年~2010年国内外有关翼腭窝的解剖结构以及神经阻滞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文献分析,通过翼腭窝进行神经阻滞可有效地应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丛集性头痛、变应性鼻炎、肿瘤疼痛等.结论:了解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和神经阻滞方法,为翼腭窝的神经阻滞提供理论基础.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锋;周利武;赵建宁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与治疗的现状.方法:应用Pubmed、中国知网医学全文期刊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目前临床上诊断主要参考MRI以及结合临床查体等,治疗方法主要为关节镜下行韧带重建术.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诊治工作已开展多年,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髋关节结核手术治疗12例

    作者:张春浩;邢叔星

    临床上髋关节结核较脊柱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发病率低,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也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或延误治疗,以致患者髋关节功能不可逆损害.我们对2000年2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例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认为髋关节结核早期确诊治疗较为重要,分期治疗,控制感染后再行关节置换至关重要.

  • 腰臀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作者:徐文联;郭涛;祝宗华

    骶尾部褥疮比较常见,我们自2006年10月~2010年4月,采用以第三、第四腰动脉后支为血供的腰臀部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2 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6~91岁,平均年龄78.4岁.外伤性脊髓损伤截瘫5例,多发性骨折3 例,外伤性截瘫合并糖尿病1例,骶骨巨细胞瘤术后1例,脑外伤昏迷2例,均并发Ⅲ~Ⅳ褥疮,褥疮范围16.8 cm×10.4 cm~24.7 cm×16.5 cm.

  • 罕见小腿肌肉变异1例

    作者:王伟;孟凡琼;张志新

    男性患者,29岁,身高1.78 m.因牵拉伤导致左侧跟腱完全断裂在我院行跟腱修复术,术中发现其左下肢腓肠肌内侧头内侧深面附着一扁状肌肉.因此类变异极为罕见,故报道如下.患者伤前左侧小腿下端表观无异于常人,踝及足无活动不良及异常活动.伤后查体见患者左侧跟腱部肿胀、压痛,跟腱止点近侧触有明显凹迹,踝关节跖屈无力,被动跖屈正常,临床诊断为左跟腱断裂.

    关键词: 跟腱 腓肠肌 解剖
  •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来源变异1例

    作者:蔡君强;陈秋晨;洪雅丹;洪艳;黄海漫;刘文庆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起点高,行程复杂,现报道如下.该例标本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起于腹腔干,垂直向下走行1.7 cm,在胰颈背面分出2个分支,经左肾静脉前方,于胰颈下缘穿出,其中右支向右下行,经肠系膜上动、静脉后方分布于胰头及十二指肠降部;左支偏左下行,分出下级分支分布于十二指肠水平部.

  • 桡神经浅支变异伴有卡压症1例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左前臂远端桡背侧至虎口区麻木、酸痛5 a余.握拳及腕背伸时加重,抗阻力腕背伸症状明显,腕部及手指放松休息时好转.专科查体:左虎口区痛觉减退,前臂远端四分之一的桡背侧神经叩击征阳性,握拳及伸腕时神经叩击征明显阳性,肘部未见阳性体征.颈椎MRI无异常.入院诊断:桡神经浅支卡压症.

    关键词: 桡神经 浅支 卡压
  • 异常血管束致腓浅神经卡压症1例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崔志超;刘志强;孙广志;贺小平;张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小腿及足背发凉、酸痛10 a,休息时加重,活动后明显减轻,夏天右小腿需要穿棉裤,夜间休息时需要在小腿周围放置热水袋,夜间静息休息近2 h后症状严重,不能忍受,需行走才能缓解,故不能连续睡眠2 h以上.按腰椎管狭窄治疗多年.

    关键词: 腓浅神经 卡压
  • 颈动脉肿瘤术前大脑Willis环状况判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颖徽;王建华;张纲;项钊;胡超;吴小波;蔡俊;周政;刘俊

    目的:探讨颈动脉瘤和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前大脑Willis动脉环侧支循环状况判定的方法和标准,评价DSA全脑血管造影方法判定一侧颈动脉(颈内动脉)术中永久性阻断的安全性.方法:本组颈动脉瘤和颈动脉体瘤患者共14例,均行CT平扫、CT增强扫描和CTA血管成像三维重建,9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8例行手术治疗,3例保留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剥除肿瘤、5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连同肿瘤一并切除;4例术中同步行脑电图监测.分析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后DSA全脑血管造影、术中脑电图监测等方法评价大脑侧支循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8例手术患者中,无死亡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3月~5 a,肿瘤相关症状消失,无肿瘤复发,其中1例术后出现偏瘫、失语,半年后康复.结论: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是颈动脉肿瘤术前判断大脑Willis环侧支循环状况的重要方法,但不能作为判定一侧颈动脉结扎、切除安全性的"金标准".

  • 基于CT断层影像的颅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

    作者:吴辉群;吴兴;严培培;耿兴云;张远鹏;蒋葵;韩笑;吕广明;董建成

    目的:基于CT颅脑断面连续影像,利用Mimics 8.01软件对颅骨进行三维重建,为解剖学教学和研究提供模型.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CT颅脑影像中的骨组织进行自动阈值分割后,对重建出的颅骨进行自动分割,分割出舌骨结构.对于其他颅骨结构,在Mimics软件中的三个方位CT图像中,利用定位线结合解剖学中的颅骨毗邻关系,找出区分毗邻颅骨之间的定位点.然后,根据事先规划的不同结构的分割颜色,人工描出相应的颅骨所在区域.随后,对分割出的各个颜色区域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主要的脑颅骨和面颅骨结构,并分别在计算机上对上述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成功对颅骨的结构分别以不同颜色进行分割,并分别重建出额骨、颞骨、枕骨、顶骨、蝶骨、筛骨、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颌骨、腭骨、舌骨结构,在计算机中进行任意角度和单独观察.结论:基于CT颅脑断面影像可以对颅骨进行三维重建,为数字化颅骨解剖教学及颅脑手术导航奠定基础.

  • CT引导下放射粒子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研究

    作者:尹成彬;张文杰;胡效坤;HU Xiao-kun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粒子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53例,行CT引导下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结果:53例治疗后3月、6月、12月、24月AFP下降率依次是100%(53/53)、100%(53/53)、100%(44/44)、97.6%(41/42),肿瘤局部控制率依次是100%(53/53)、100%(53/53)、97.7%(43/44)、95.2%(40/42),生存率依次是100%(53/53)、100%(53/53)、83.0%(44/53)、79.2%(42/53).结论:CT引导下放射粒子125I治疗少血供型肝癌,定位准确,是提高治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 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形态学特点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史跃;蔡廷江;黄玉杰;王安明;陈凯;高从敬

    目的:探讨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形态学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术前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检查筛选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患者3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3D DSA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的不同解剖学形态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31例患者共36枚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完全栓塞28枚(77.78%),大部分栓塞8枚(22.22%).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术前根据DSCTA检查资料和DSA图像对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形态进行分析,能为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内镜下经口入路颅颈交界区前方椎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革;张秋航;李茗初;魏宇魁;凌锋

    目的:研究颅颈交界区前方椎动脉走行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内镜下经口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时防止椎动脉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4例完整成人头颅标本进行解剖研究.在显微镜和内镜下自咽后壁开始对颅颈交界区进行逐层解剖,重点对椎动脉走行特点进行观察.选取31例接受颅颈交界区CTA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在CT机上进行颅颈交界区骨性结构及椎动脉的重建,在CT轴位片上测量各节段椎动脉距中线的距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经口入路手术中骨性解剖标志与椎动脉的确认有密切关系;在枢椎节段椎动脉走行变异多,部分隐藏于枢椎侧块内.本项研究提出枢椎外侧三角概念,三角形的3个点均为恒定的骨性解剖标志.在颅颈区CTA重建片上观察,31例62侧中有41侧(66%)椎动脉在该三角内,21侧(34%)在三角外,进入三角内的椎动脉均集中在该三角的外侧角,未进入该三角内的椎动脉有14侧进入枢椎侧块内,进入侧块内的椎动脉总侧别数在55侧(89%).结论:内镜经口入路处理枢椎病变时要避免损伤隐藏在枢椎侧块内的椎动脉.此区域手术前必须行CTA以明确椎动脉的具体走行.

  • 融合影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治疗运动区肿瘤

    作者:康德智;郑霖飞;林元相;林章雅;余良宏;吴赞艺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及弥散张量-纤维示踪成像(DTI-FT)融合神经导航,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手术治疗颅内运动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运动区肿瘤患者,术前行导航薄层扫描、BOLD-fMRI及DTI-FT,并在导航仪上进行三者影像融合,了解肿瘤、运动区及锥体束相对关系.术中在导航引导下定位肿瘤、运动区及锥体束,结合术中电生理实时定位肿瘤周围脑功能边界,在显微镜内导航引导下切除肿瘤.结果:导航精确成像,BOLD-fMRI与术中电生理提示基本一致,DTI-FT指导切除肿瘤中保护纤维束.15例肿瘤中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 例.术后随访3 ~10个月,术后4 例出现一过性肌力减退加重,随访末期其肢体肌力均基本恢复至术前,其余11例肌力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有好转或不变.结论:MRI、BOLD-fMRI及DTI-FT融合导航,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可实现镜内导航下大程度切除运动区肿瘤的同时尽量避免运动区和锥体束的损伤,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 视神经与蝶窦解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CT研究

    作者:孙佳琦;宋慧慧;罗香;张铖;朱习文;李月峰;赵晨晧;顾丙新;马丽;朱海涛;石晓云;徐金;王冬青;姜平

    目的:通过CT观察并探讨视神经与蝶窦关系的变化规律,为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鼻窦无明显异常的成人头部CT扫描350例,观察视神经隆凸的出现率,根据蝶窦内有无隆凸,将其分为视神经隆凸组和非隆凸组,各组随机选择30例进行蝶窦体积测量,比较两组之间体积的差异.在计算机上用Mimics软件勾画蝶窦、视神经等结构的轮廓,软件自动给出蝶窦的体积和三维重建图.结果:蝶窦腔内有视神经隆凸56例(16%),其中24侧的视神经直接裸露在蝶窦内,35例伴前床突气化.后者中有21侧气化的前床突腔隙与蝶窦腔融合,视神经游离于蝶窦腔内;19侧气化的前床突腔隙与后筛窦融合,视神经行走于筛窦内.无视神经隆凸组的蝶窦体积为(15.26±11.22)cm3,有视神经隆凸的蝶窦体积为(26.72±5.77)c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蝶窦、视神经的三维立体重建模型的观察,其有48%的视神经主要与蝶窦相邻,有52%的视神经主要与后筛窦相邻.结论:视神经隆凸与蝶窦体积相关,体积越大,视神经隆凸的出现率就高,从而提示是否实施经蝶窦的视神经减压术等内镜手术蝶窦体积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受试者的视神经与蝶窦接触较少,如经蝶窦入路有可能难以寻找视神经.

  • 手指解剖结构的三维建模及临床意义

    作者:潘俊博;顾加祥;刘宏君;张乃臣;田恒;王增涛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CAD)建立手指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手指解剖结构的三维演示.方法:根据手部解剖图谱及相关资料,应用3ds max的放样、多边形等算法建立三维模型.结果:应用上述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手指解剖结构及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瓣的三维模型.该模型可在电脑屏幕上自由旋转,隐藏不感兴趣结构.结论:应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手指解剖结构的三维演示是可行的,它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解剖结构,进行手指手术设计.

  • 与下颌骨轮廓相关的颅面骨三维测量分析

    作者:龚振宇;李国华;周冰;刘亚雄;李涤尘

    目的:通过对颅颌面骨骼部分参数的测量与分析,寻找出一个或几个特征性参数,有助于确定下颌弓的形态.方法:对20名正常男性自愿者进行螺旋CT扫描,在Mimics 8.1软件中完成颅面骨骼的三维重建,定点并测量部分线距参数.结果:特定线距比值Go-Go(两侧下颌角点间距)/Gf-Gf(两侧关节窝中心点间距)和Go-Go(两侧双下颌角点间距)/Zm-Zm(两侧颧颌缝下缘点间距)等的变异很小,通过测量Gf-Gf和Zm-Zm间距等可计算出下颌弓其它部位的相关数值如下颌角间宽、颏孔间宽等.结论:颅面骨在三维空间生长是按一定比例的,有一定规律可循,线距之间的比值变异很小,可以通过测量Gf-Gf和Zm-Zm间距来获得下颌骨轮廓的相关数据.

  •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95例颅内动脉瘤

    作者:谭玉林;张阳;谢波;袁牧;杨培陪;华元人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0年8月收治的9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在全脑血管造影的同时或择日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经导引导管引入微导管和与之相匹配的微导丝.头端经过塑形的微导管在微导丝配合下置入瘤腔并固定于距瘤颈1/3处,选择大小适合的GDC进行栓塞治疗,依次将GDC填入瘤腔.结果:95例中,84例动脉瘤100%栓塞,8例95%栓塞,2例90%栓塞,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微导管无法到位放弃治疗.94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3例术中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出血,治疗后痊愈; 1例前交通动脉瘤治疗过程中见同侧大脑前动脉未显示,立即经引导管罂粟碱推注、40万尿激酶溶栓后再通,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华解剖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3 04
2001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