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해부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202/R
  • 国内刊号: 章新生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ac@cmaph.org
  • 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喉癌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王杨;刘业海;吴开乐;高潮兵;吴静;李亦凡;杨清;姚长玉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喉癌、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4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48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小咽瘘(直径≤1 cm)28例、中咽瘘(直径1~2 cm)12例、大咽瘘(直径≥2 cm)8例,邻近气管或喉的咽瘘40例,合并基础疾病者42例;31例行清创、换药治疗,3例行局部滑行皮瓣修复、2例行局部桥型皮瓣修复、12例行胸大肌皮瓣修复.结果 48例患者咽瘘均成功修复.12例胸大肌皮瓣修复的病例中,有2例胸大肌皮瓣部分坏死、1例大部分坏死,皆不影响咽瘘的成功修复.结论 喉癌、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患者因咽瘘部位、大小及患者全身情况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治疗咽瘘.

  • 人工植骨结合二次球囊扩张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陶学顺;余润泽;张长春;沈政;曹参

    目的 探讨人工植骨结合二次球囊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术中骨水泥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发现造影剂外渗15例(T113例,T123例,L15例,L2 2例,L4 1例,L51例),将人工骨压成粉末,调成稠糊状,使用骨水泥推注器将其注入椎体中,二次行球囊扩张后,在X线机透视下将牙膏状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术后观察有无骨水泥外渗,以及后凸畸形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改善情况.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评定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X线片显示各病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内骨水泥充填良好,分布均匀,无椎间、椎旁及椎管内骨水泥外渗.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1°±2.4°,VAS评分平均降低(6.2±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bb角=16.299,tVAS=120.062,P值均<0.01).术后15例获随访4~24周,平均19周.术后4周复查X线片显示各病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邻椎无新鲜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可正常行走,其中疗效优2例、良13例.结论 人工植骨结合二次球囊扩张可有效预防球囊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中骨水泥外渗,其术后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后路经椎弓根硫酸钙骨替代材料椎体内填充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

    作者:赵祥;何升华;丁浩;方俊;吴小海;张诤;张永

    目的 探讨腰椎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硫酸钙骨替代材料椎体内填充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接受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替代材料椎体内填充治疗的1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改变,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4 ~24个月,平均(18±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无螺钉断裂、松动.椎体前柱前缘高度术前为(18.69±2.59)mm,术后为(26.43±1.94)mm;中柱前缘高度术前为(21.05±2.85)mm,术后为(26.16±1.25)mm;术前Cobb角16.44°±3.07°,末次随访为2.89°±1.28°;术前ODI为82.38% ±7.02%,末次随访为17.14% ±7.53%.各观察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硫酸钙骨替代材料填充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椎体高度丢失.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冯定祥;吴峰;董克成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采用PKP手术治疗的58例老年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资料,其中胸椎骨折21例,腰椎骨折27例;观察术后椎体复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即缓解,术后3~4d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第2~3天复查X线片显示,58例中有56例椎体高度恢复满意,Cobb's角矫正12°~30°,平均16°.无一例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椎体后壁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5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症状均无复发,椎体高度未见丢失;治愈48例、好转8例、可2例,优良率占96.5%(56/58).结论 PKP能达到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与强度的目的,术后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脊柱微创手术.

  • B超引导下局麻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华;吴斌;李奔;朱铁军;杨庆峰;杨涛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局麻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B超引导下局麻行PCNL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杂性肾结石16例、单纯肾盂结石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在B超定位下选择中盏或结石所在肾盏处作肾穿刺点,用1%盐酸利多卡因10~ 40 ml自穿刺点向肾脏方向穿刺浸润麻醉,深达肾包膜.然后在B超引导行PCNL.结果 86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86/86),术中未发现肝、脾、胸膜、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纯肾盂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96.2%(50/52);结石残留2例,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排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100%(18/18).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81.3%(13/16);术后结石残留3例,行二期PCNL取石2例,予ESWL排出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结石残余和复发,无继发性上尿路感染.结论 B超引导下局麻行PCNL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肾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汪华学;吴强;刘牧林;邓晰明;赵士兵;何先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3年10月收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AP患者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肠内营养的启动时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23例)和非早期肠内营养组(NEEN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时、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血白蛋白(BAlb)、C反应蛋白(CRP)、血糖(BG)、血钙(BCA)等各项临床指标,以及ICU留治时间和预后.结果 与入ICU时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在治疗第14天,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入ICU时(P值均<0.05);但各项临床指标在EEN组改善较快,在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BG、BCA等指标比较,EEN组均优于NEEN组(P值均<0.05);在治疗第14天,APACHEⅡ评分、BAlb、CRP、BG、BCA等各项临床指标比较,EEN组均优于NEEN组(P值均<0.05).EEN组ICU留治时间[(15.87±2.74)d]短于NEEN组[(19.27 ±3.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 vs13.6%,P=0.958).结论 EEN在SAP治疗中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研究现状

    作者:柳林;张建国

    目的 探讨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及核分级、腋淋巴结、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及细胞增值率等临床病理因素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Pubmed及CNKI数据库系统以“IMPC”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筛选出相关一次文献,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IMPC中肿瘤大小、IMPC成分的比例、共存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无关;IMPC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其高侵袭性的原因所在;IMPC中雌激素受体(E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比率高,其中,ER阳性表达可作为一个积极预后指标.结论 对IMPC这一特殊亚型认识还比较肤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IMPC的诊治状况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观.

  • 颈内动脉-眼动脉区域常见病变的CT、MR影像表现

    作者:荆晶;许兵强;段少银

    目的 观察CT和MRI获取颈内动脉-眼动脉(ICA-OA)区域常见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病变与ICA-OA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确诊的194例与ICA-OA区域相关的常见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数字影像工作站对病变进行分析.采用五分区法进行研究,即以ICA-OA为轴,将周围分为眶区、鞍区、颞区、鼻窦区和眶颅交界区5个分区,对各区病变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病变与ICA-OA的关系.结果 194例患者影像资料分析结果显示,ICA-OA区域病变发生率大于5%的常见病变有垂体瘤73例(37.63%)、动脉瘤21例(10.82%)、脑膜瘤18例(9.28%)、Rathke囊肿15例(7.73%)、海绵状血管瘤13例(6.70%)、视神经胶质瘤10例(5.15%)和颅咽管瘤10例(5.15%),分析病变对ICA-OA产生影响的情况显示,ICA-OA动脉瘤容易对ICA-OA造成影响.结论 ICA-OA周围结构复杂,常见病变种类较多,通过CT和MRI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及其与ICA-OA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资料.

  • 腹股沟疝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赵晓娟;王影;肖晓娟;余深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腹股沟直疝、斜疝的主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并治疗的5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按照确诊的疝类型分为直疝组、斜疝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MSCT影像中疝囊颈位置、腹壁下血管移位情况、新月征、是否进入阴囊等参数.结果 结合临床及MSCT表现,确诊直疝及斜疝各34个.直疝疝囊颈均位于腹壁下血管内侧,41.2%(14/34)腹壁下血管外移,61.8%(21/34)伴新月征,23.5%(8/34)的疝进入阴囊;斜疝中64.7%(22/34)的疝囊进入腹股沟管内口,35.3% (12/34)腹股沟管显示不清,88.2%(30/34)疝腹壁下血管向内后方移位,均无新月征,64.7% (22/34)的疝进入阴囊.2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对腹股沟直疝、斜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15~40周胎儿标本脊髓腰骶膨大发育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苗明明;林祥涛;李丹;肖连祥;崔志洁;赵慧;张忠和;曹金凤;王光彬

    目的 研究胎儿标本脊髓腰骶膨大(LSE)面积随胎龄变化的规律及MR表现.方法 收集胎龄15~40周的胎儿标本52例,以L2椎体为中心,行T12~ S1脊椎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3.0T MRI T2WI扫描,观察脊髓LSE大横断层面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相应水平椎管面积,计算脊髓LSE大横断层面的面积与相应水平椎管面积的比值,对上述测量结果和胎龄间的关系做回归分析.结果 在52例胎儿标本中,MRI T2WI横断面上脊髓清晰显示45例(86.54%),显示不清7例(13.46%);于胎龄15周在脊髓横断面显示脊髓信号和LSE信号,27周以前脊髓LSE呈“两环结构”,33周以后脊髓的双环样信号不明显.脊髓LSE大横断层面的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随胎龄的增加呈线性增长(P值均<0.01),脊髓LSE大横断层面的面积与相应水平椎管面积的比值随胎龄的增加逐渐减小(P值均<0.01).结论 MR可清晰显示胎儿脊髓LSE在不同胎龄的发育表现及其与胎龄的变化规律.

  • 颈内动脉夹层15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家川;王延江;张猛;周华东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夹层(ICA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理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中,突发偏侧肢体无力6例、发作性黑朦伴肢体无力4例、突发头痛3例、颈部疼痛1例、突发耳鸣1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头颈部CTA和DSA检查明确诊断.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6例偏瘫患者肌力得到不同程度恢复,4例发作性黑朦伴肢体无力患者、3例头痛患者及1例颈痛患者的症状消失,1例耳鸣患者症状减轻.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复查头颈部CTA结果示:12例颈内动脉血管腔闭塞者,11例血管腔恢复再通、1例管腔仍闭塞;3例血管腔狭窄者,2例管腔狭窄消失,1例狭窄程度由90%减轻为20%.临床症状采用修订Rankin量表评分均为良好(0~2分).结论 ICAD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DSA是诊断ICAD的金标准.及时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 Endobutton接骨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8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吕功友;严征

    目的 探讨Endobutton接骨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8月-2013年2月采用Endobutton接骨板治疗的2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手术情况以及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 ~60 min,平均37 min.术后3周复查X片示肩锁关节完全复位.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肩锁关节无活动障碍、再脱位,无关节融合及韧带骨化等并发症.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6%.结论 Endobutton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1例临床分析

    作者:齐少恒;陶祥明;褚丽萍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3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闷、耳鸣消失且听力恢复正常者25例,明显改善4例,1例通气管脱落经再次置管后改善,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 鼻内镜下行鼓膜置管手术,视野好,立体感强,精细微创,疗效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邻近延髓的巨大血管网织细胞瘤显微外科切除术1例

    作者:杨士勇;狄广福;戴易;陈建民;吴德刚;章暄;王志春;刘佳强;江晓春

    患者女,47岁.声嘶、饮水呛咳、双下肢乏力9月余.外院颈部B超示: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未缓解.入院查体咽反射减弱,Romberg征(+).术前行B超、CT等排除神经系统肿瘤.头部横切位MRI见小脑肿瘤,大径为3.5 cm(图1).2012年10月12日行全脑DSA,结果提示小脑肿瘤染色,双侧小脑下后动脉多分支供血,肿瘤紧邻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主干(图2).由于供血血管复杂,无法栓塞,于19日行后正中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术.

    关键词:
  • 冠状动脉CTA诊断成人型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1例

    作者:潘颖奇;姜春娟

    患者女,38岁,既往无心脏病史,无胸痛、心悸等症状,于2013年12月12日体检闻及胸骨左缘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率80次/分.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成对出现.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右冠状动脉增宽、起始部内径9 mm,肺动脉瓣口异常湍流;二尖瓣轻~中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拟诊:冠状动脉瘘.

    关键词:
  • 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活动性出血休克大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房漫军;王林;李磊;王振杰;邱兆磊;纪忠;姜海;刘超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活动性出血休克大鼠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液复苏组(晶体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胶体组)和晶胶液复苏组(晶胶组),各实验复苏组分别制作活动性出血休克模型,于休克前、休克后平均动脉压(MAP)为40 mmHg(1 mmHg =0.133kPa)维持30 min后(0时相)、MAP为60 mmHg维持30 min后(1时相)、MAP为80 mmHg维持60 min后(2时相)以及复苏成功24h后(3时相)分别取外周血,对照组只在实验前和3时相取血,各组均采用EHSA法测定血浆IL-6和TNF-α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休克前及休克开始复苏前(0时相)血浆中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复苏过程中,晶体组血IL-6和TNF-α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3时相血IL-6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胶体组和晶胶组在复苏过程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3时相血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时相、2时相和3时相晶胶组血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胶体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晶胶液比晶体液、胶体液能更好地抑制活动性出血休克大鼠的促炎介质释放,可能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复苏液体.

  • 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李川;徐永清;徐小山;何晓清;范新宇;苏踊跃;唐辉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Ⅲb期月骨坏死术式中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Kienbfck's病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冷冻上肢标本18侧,随机分为3组:正常腕关节组(A组),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组(B组),头状骨、舟骨融合术组(C组).在标本腕关节桡舟、桡月间隙处放置触觉压力传感器,将标本的近、远端分别固定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MTS)机上,与电脑I-scan压力测量系统连接,动态记录腕关节在中立位时各标本在100 N压力下、20 s内桡舟、桡月关节面间隙单位面积压力值.观察2种术式对腕关节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结果 腕关节中立位下,A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41.39 ± 6.93)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9.22±6.61) N/cm2;B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3.89±11.27)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22.55±11.27) N/cm2;C组桡舟关节间负荷为(86.45±8.10) N/cm2,桡月关节间负荷为(34.11±8.10)N/cm2.A组在腕中立位下,通过桡舟、桡月关节间隙的平均负荷十分均匀(P>0.05).B组和C组桡月关节间隙平均负荷均小于A组(P值均<0.05),而桡舟关节间隙平均负荷均明显大于A组(P值均<0.05),且B组桡月间隙平均负荷减少的更明显.结论 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和头状骨、舟骨融合术均可使桡月间隙的受力得到明显缓解,且舟骨、大小多角骨融合术能更加有效地减轻月骨的负荷;在治疗Ⅲb期Kienbtock' s病的两种术式中,舟骨、大小多角融合术优于头状骨、舟骨融合术.

  • 筛窦内镜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作者:廖建春

    筛窦内镜手术已是鼻科临床常见的手术,但由于筛窦解剖结构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以及筛窦与眼眶、颅底的毗邻关系,临床上常有各种并发症发生.由于术者对筛窦解剖不熟悉,又担心并发症发生,可造成手术开放不彻底引起术后复发.因此,临床解剖工作者对筛窦手术相关的应用解剖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熟练掌握筛窦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熟识影像解剖和内镜下的筛窦解剖特征,是每个医师成功开展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先决条件.本文就筛窦内镜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手术论证如下.

    关键词:
  • 右侧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的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李晓锋;苏俊武;张晶;范祥明;李志强;贺彦;李玲;张辉;程沛

    目的 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剖胸矫治法洛四联症(TOF)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3年10月346例TOF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入路行根治术治疗,其中男159例,女187例;平均年龄(1.9±1.2)岁;平均体质量(9.7±2.4) kg.合并卵圆孔未闭43例、房间隔缺损22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0例、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全组跨环补片205例,右室流出道补片141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7例(2.02%),术中体外循环(90±24) min,主动脉阻断(64±17) min,术后机械通气4~165 h,监护室停留(3.2±1.7)d,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38 ±91) ml,平均带胸管(2.5±0.9)d.术后出现并发症36例(1.04%):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7例(死亡5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灌注肺5例(死亡1例),右肺损伤7例,膈神经损伤4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2例,乳糜胸2例.结论 右侧腋下小切口配合有效的牵引显露行TOF根治安全可靠.

  • Nkx2.5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心肌中突变及表达的意义

    作者:王康武;刘学刚;尹成果;丁力;施超;刘戈;张雷;王安生

    目的 观察Nkx2.5基因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突变及表达变化,探讨Nkx2.5基因在右室流出道梗阻发生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56例肺血减少型CHD患者为实验组,同期收治的6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对Nkx2.5基因的外显子进行序列检测,观察有无Nkx2.5基因突变;留取术中右室流出道肥厚心肌组织0.5 cm ×0.5 cm ×0.5 cm,提取心肌组织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心肌中Nkx2.5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Nkx2.5基因与肺血减少型CHD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静脉血中均未检测出基因突变,实验组心肌组织Nkx2.5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结论 Nkx2.5基因突变可能与多因素有关;肺血减少型CHD的发生可能与心肌组织中Nkx2.5基因表达下降有关.

  • 肺血管发育不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2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施超;刘学刚;唐震;王祖义;李小军;刘戈;张雷

    目的 总结肺血管发育不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2例肺血管发育不良复杂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心脏超声、MR或64排螺旋CT等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左右心室发育、肺动脉发育情况选择适当手术方式,行各类解剖矫治术215例、生理矫治及姑息性手术37例.术后密切观察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的变化,维持适当容量负荷及内环境平衡,并给予充分镇静、适当体位、循环及呼吸功能支持.结果 体外循环(116.41±26.34)min,主动脉阻断(72.65±25.41)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8.42±11.83)h,术后多巴胺平均用量(8.02±2.14)mg·kg-1·min-1,术后ICU监护(71.5±25.4)h,术后住院(9.7±5.4)d.手术死亡13例,手术病亡率5.16%;各类手术并发症54例,发生率21.43%.随访时间0.5~10年,1例改良B-T分流患者术后1年心脏超声示人工血管闭塞.4例患者超声示右室流出道处钙化伴有轻度狭窄,未特殊处理.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肺动静脉瘘1例,随访中远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预案,正确的手术方法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

  • 右室双腔心的外科治疗

    作者:葛圣林;车轰;周汝元;何维来;张士兵;李峰;张成鑫;冯俊波;郭志祥

    目的 总结右室双腔心的解剖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14年6月手术治疗76例右室双腔心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低温、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治手术.58例采用三尖瓣径路+右室流出道径路(A组),18例采用单纯三尖瓣径路或合并肺动脉径路(B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停机困难、大出血等情况发生.A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平均多巴胺用量、辅助通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疏通术后收缩压差、主动脉阻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组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7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3年,平均4.26年.所有患者无死亡,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熟练掌握右室双腔心的病理解剖、正确有效地疏通右心室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三尖瓣或右心室流出道均可解除右室双腔心梗阻,但三尖瓣径路可获得更好的近远期效果.

  • 先天血管环畸形的解剖变异及外科治疗

    作者:武开宏;莫绪明;孙剑;彭卫;戚继荣;钱波

    目的 总结先天血管环畸形的解剖变异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21例先天血管环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1岁.患儿术前均行心脏超声、64排CT检查,其中双主动脉弓8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2例、肺动脉吊带4例、左位主动脉弓伴右侧动脉导管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4例、室间隔缺损2例、单心房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肺静脉狭窄1例.21例均在全麻下行畸形矫治术,其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12例,非体外循环手术9例(7例采用左后外侧切口,2例采用左腋下切口).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的患儿,体外循环34~83 min,中位数47 min;主动脉阻断19~50 min,中位数26 min.1例患儿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再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于出院后1、3、6、12个月复查,此后每年复查1次.21例患儿平均随访3.6年.随访期间患儿呼吸道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生长发育正常.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气管重建示:气管狭窄较前明显改善.结论 根据先天血管环的解剖变异及是否合并心内畸形选择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75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齐建川;张泽伟;郏蓁;高展;应力阳;李建华

    目的 评价伴随不同种类解剖畸形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通过不同术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大动脉调转术、双向腔肺吻合术、Rastelli矫治术、Fontan术、Senning术等治疗伴随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下腔静脉中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动脉畸形、主动脉弓缩窄等畸形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并评价术后生存率.结果 全组275例,早期死亡14例(5.09%):大动脉调转术后死亡10例(10/243,4.12%),其余术式术后死亡4例(4/32,12.50%);生存261例,其中双向Glenn术、改良Fontan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患儿发绀明显缓解,大动脉调转术和改良Senning术后患儿发绀消失,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可通过多种术式治疗,新生儿通过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中华解剖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3 04
2001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