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해부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202/R
  • 国内刊号: 章新生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ac@cmaph.org
  • 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眉眶上匙孔手术治疗前颅底、鞍区病变

    作者:卞留贯;孙青芳;蒋峰;王汉鹏;李云峰;沈建康

    目的:探讨经眉眶上匙孔入路处理前颅底、鞍区病变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2月经眉眶上匙孔入路处理前颅底、鞍区病变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13例(长径3~4.5 cm)、鞍结节脑膜瘤17例(长径2~3.5 cm)、垂体柄占位活检3例、垂体瘤3例、颅内动脉瘤10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结果嗅沟、鞍结节脑膜瘤、垂体瘤均全切,垂体柄占位成功获取病理组织,动脉瘤亦成功夹闭;2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1周后痊愈;新增尿崩症1例,1月后痊愈。结论经眉眶上匙孔入路适于选择性前颅底、鞍区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

  • 颈内动脉扭曲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刘扬;陈育华;殷亮;王春;许力;屈洪党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 ICA )扭曲与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月接受DSA或头颈部CTA检查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CA有无扭曲分为扭曲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与ICA扭曲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病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扭曲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患病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高血压病与ICA扭曲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年龄和高血压病是ICA扭曲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ICA扭曲的发生发展过程。

  • 肝细胞癌肝外转移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果;吴黎雳;宦宏波;马宽生;李晓武;别平;夏锋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CC)肝外转移常见的部位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经PET/CT检查确诊HCC肝外转移的病例132例,对其HCC转移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HCC 肝外转移常见的部位是淋巴结(54.5%,72/132)、骨(24.2%,32/132)和肺(21.2%,28/132);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而其他转移部位和生理指标对生存预后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在HCC肝外转移常见且可显著影响患者生存预后,及早诊断及治疗淋巴结转移病灶将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5例治疗体会

    作者:毛作周;朱兆红;王海;韩伟;赵宇

    目的:分析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I期19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9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4±19.54)min;手术出血量(75±23.79)ml;术中清除淋巴结14.63枚,39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12例(18.46%)、患肢淋巴水肿2例(3.08%)。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无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保持胸部外形饱满和肢体功能,根治效果良好,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 组织工程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岚翔;徐祝军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脊髓损伤( SCI)修复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PubMed数据库、Ovid Medline数据库查阅国内外有关应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SCI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用于脊髓再生的生物工程组织支架的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天然材料包括透明质酸、藻酸盐、胶原、琼脂糖等,合成材料包括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聚合物等,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复合材料。生物支架制作技术分为常规技术、静电纺丝技术和无固相成形技术3种:常规技术的作用非常有限;静电纺丝技术是使用普遍的技术,但尚待完善;无固相成形技术是较新的技术,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支架的治疗策略分为电刺激增强支架中生物细胞的活性,模拟细胞外基质的多肽修饰支架,引入生物活性分子和活性细胞的支架,延迟植入支架。克服SCI后恶劣的内环境,合理使用各种支架的治疗策略更加有利于发挥支架的治疗作用。结论组织工程支架在SCI的应用中可对轴突修复提供物理性的桥接,能够促进再生轴突的生长、连接和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

  • 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

    作者:冯学泉;佟小光

    目的:总结各种骨瓣眶颧入路的应用解剖进展。方法在万方、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各种不同骨瓣成形方式的眶颧手术入路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眶颧入路可分为单骨瓣眶颧入路、双骨瓣眶颧入路和三骨瓣眶颧入路,目前常用的为三骨瓣眶颧入路,该方法操作简便,在保障暴露效果的前提下,增加了术式的灵活性。结论眶颧入路的演变过程充分体现出随着相关应用解剖研究的进展,颅底外科从过分追求颅骨、病变切除的传统理念到兼顾患者安全、美观与生活质量的微创理念的变化。

  • 大脑内静脉系的超高场强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现状

    作者:乔会煌;任传根;张小芬;李建策;陈成春

    目的:观察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分布、引流及吻合规律,探讨超高场强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优点。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脑内静脉、大脑深静脉以及超高场强SWI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超高场强SWI的主要特点是高信噪比、短时间成像和高分辨率,可对直径50μm以上的微小静脉显影。结论超高场强SWI在脑肿瘤及其他脑部疾病的诊治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为脑部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阮吟;石彦;宣玲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2种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2种方法联合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均为筛查和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 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苏江利;亓立峰;曲怀谦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65例(桡动脉组),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183例(股动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术后恢复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桡动脉组有2例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造影,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影。两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桡动脉组分别为(2.3±1.2)min、98.8%(163/165)、(30.32±7.23)min、(63±13)ml、98.8%(163/165),股动脉组分别为(2.1±0.9)min、100%(183/183)、(28.95±8.21)min、(61±11)ml、100%(183/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5.6±2.3)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2%(2/163),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23.8±4.2)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0.4%(19/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常用途径之一。

  • 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作者:李丹洋;熊朝辉;陈军;詹绍洋;项国栋;沈学成;杨宇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行商环包皮环切术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给予暴露创面、加强抗感染治疗;2例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监控血糖、加强切口护理;10例切口创面部分裂开,其中3例手术操作粗暴、2例剪除包皮过多、2例操作不当致商环松脱、1例患者自身暴力致商环松脱、1例频繁活动阴茎经常勃起、1例提前下环,裂口长度小于1 cm者8例未行特殊处理,裂口长度大于1 cm并继发出血者2例予以缝扎。结果15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原因分为两类。一类系围手术期处置不当或患者自身因素,共8例,包括3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2例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患者自身暴力致商环松脱,1例频繁活动、阴茎经常勃起患者,1例提前下环;另一类系手术操作粗暴或操作不当,共7例,包括3例手术暴力操作直接致创面开裂,2例剪除包皮过多,2例操作不当致商环松脱。经相应治疗后15例患者均获得痊愈,切口愈合时间为30~45 d,术后随访半年,无远期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围手术期处置、手术操作规范,将极大限度预防商环包皮环切术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该术式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双层聚丙烯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15例体会

    作者:张鹏;李军;郭洪启

    目的:探讨应用双层聚丙烯补片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疝环直径均>10 cm,其中初次切口疝10例、复发性疝5例;均采用双层聚丙烯补片置入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切口下血肿、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40个月,平均21个月。15例患者中,术后1年复发1例,另14例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结论应用双层聚丙烯补片置入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材料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切口疝 聚丙烯补片
  • 菱形皮瓣在耳前瘘管伴感染切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政;崔娟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伴感染一期行病灶切除加菱形皮瓣修复的可行性及手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8例采用瘘管和感染灶切除同期菱形皮瓣创面修复术的耳前瘘管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8例患者瘘管及感染灶切除彻底,皮瓣修复创面愈合良好,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1~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耳前瘘管伴感染手术同期菱形皮瓣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创面,缩短疗程;皮瓣制作应用方便,成活率高,术后供、受区均无明显瘢痕形成。

  •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杭群;姜从桥;骆杰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 PG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1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1例,9例为急性发作,发生于术后第6~14天;2例为慢性发作,发生于术后1和6个月。所有患者通过临床表现、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确诊,予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降低消化液分泌和胃肠动力药物应用等综合措施保守治疗,患者均于治疗12~68 d后治愈,平均治愈时间34 d。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40.6个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胃癌术后 PG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其主要的诊断方法,综合保守治疗积极有效。

  •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分支变异1例

    作者:尚春风;马建军;王长召;任冠桦;赵瑾莹;郭宝光;陈飞雄;何京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变异。该变异极其罕见,为积累解剖资料,现报道如下。
      尸体标本来源于新乡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尸体为成年男性,50岁左右,身长171 cm。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进行防腐处理,保存约3年。使用卷尺(精确到1 mm)和游标卡尺(精确到0.02 mm)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例

    作者:刘成惠;梁春荣;邓波;王鑫;刘雨辉;杨珩;李瑞;严家川;王琳;周华东;王延江

    患者女,42岁。因双下肢阵发性痉挛、麻木半月于2013年11月28日入我院。患者10年前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已治愈。7年前患巨幼细胞型贫血,维生素B12治疗2个月后恢复正常,此后停药。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无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家属诉其入院前半月反应较迟钝,主要临床症状为双下肢痉挛及麻木,麻木症状逐渐向上蔓延至剑突平面,伴有头昏、行走不稳。病程中无发热、咳嗽,无头痛、腰痛、腹痛腹泻,无束带感,无反复缓解复发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行走不稳,扶入病房,查体合作,言语清晰。颅神经正常,剑突平面以下躯干及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左上肢Hoffmann征阳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全脊柱MRI见全脊髓侧索和后束区域对称性长 T2异常信号(图1)。颅脑MRI的T2和Flair序列见双侧半卵圆中心和侧脑室体旁对称性异常信号(图2)。头颈部CTA未见明显颅内外血管异常。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电生理检查:双侧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双侧P100波潜伏期延长),双侧胫后神经、腓总神经刺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双侧P40波潜伏期延长),双侧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双侧胫神经F波、H反射正常。血清维生素B12降低(80 pmol/L),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补充维生素B12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躯干及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较入院时改善,左上肢Hoffmann征阳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出院后患者坚持服用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患者出院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诉躯干及下肢麻木感觉较前改善。

  • 肩关节后脱位2例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汪钦;严清

    例1,患者女,30岁。2012年5月25日因车祸摔伤致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入我院就诊,拟诊左肩部软组织损伤收住急诊科。患者入院后请骨科会诊,行左肩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左肩部软组织损伤。给予消肿、镇痛治疗。治疗1周后,疼痛减轻,但左肩关节不能外旋、外展及后伸,活动轻度受限。再次请骨科会诊,行左肩关节CT及3D重建检查示:左肩关节后脱位(肩峰下型)。查体:右肩部稍肿胀,皮肤青紫伴淤血。关节囊无空虚, Dugas征(-)。左肩关节活动度:屈100°,伸25°,外旋0°,外展80°,内旋40°。患者转入骨科,于伤后2周在臂丛、静脉复合麻醉下闭合复位取得成功。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后,行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肩关节活动时无疼痛,复查X线片未见创伤性关节炎改变。按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30分。见图1。

  • LP17多肽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

    作者:孙学童;季涛;张宗兵;孔令尚;刘牧林;何先弟

    目的:探讨LP17多肽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 IIR)损伤影响。方法将36只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IIR组( I/R组)、IIR+LP17对照肽治疗组( C1组)、IIR+LP17治疗组( C2组),每组9只。肠系膜上动脉夹闭20 min制作小鼠IIR模型,于再灌注前5 min将药物注入小鼠腹腔,24 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浓度,观察肠黏膜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细胞的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sTREM-1、血清TNF-α和肝脏细胞NF-κB在I/R组和C1组升高,分别为(1686.34±55.98)pg/ml、(121.81±8.01) pg/ml、(3.36±0.62)表达和(1643.73±65.45) pg/ml、(119.88±8.05)pg/ml、(3.21±0.94)分;在C2组降低,分别为(944.58±39.75)pg/ml、(65.92±4.91)pg/ml和(0.92±0.55)分,与I/R组和C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光镜下S组小鼠小肠黏膜基本正常;I/R组和C1组绒毛破坏较重,绒毛坏死明显,黏膜下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肠壁各层均变薄;C2组肠绒毛损伤明显减轻,其肠黏膜损伤评分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LP17多肽通过调节TREM-1的信号转导通路,减轻NF-κB和TNF-α过度激活所致炎症反应,减轻IIR引起的肠黏膜及远隔脏器的损伤。

  •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作者:孙凡华;许建国;张宗兵;孔令尚;汪华学;刘牧林;程兴望;何先弟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 NC组)、SAP组和GLP-2治疗组( GLP组),每组20只。 SAP组、GLP-2组采用腹腔分次注射大剂量L-精氨酸方法制备SAP模型。观察SAP小鼠血和腹水淀粉酶及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改变,应用GLP-2治疗后观察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 SAP 组小鼠血和腹水淀粉酶值分别为(1260.93±58.99)U/L和(389.33±30.31) U/L,均高于 NC组和 GL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AP组小鼠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表达分别为(19.57±6.56)个/HP、(5.49±2.97)个/HP、(2.96±1.22)个/HP、(6.20±3.22)个/HP,低于NC组和GLP-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GLP-2治疗组与NC组比较,CD4+淋巴细胞和IgAλ链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GLP-2能够提高SAP小鼠肠黏膜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A λ链的表达,对肠黏膜免疫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蝶窦内镜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作者:廖建春

    由于蝶窦解剖位置深在隐匿,是蝶窦病变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的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和体征,而表现为非特殊性头痛及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部、颅神经症状,因而,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蝶窦疾病发病率低及专科医生对蝶窦疾病认识不足,是造成本病漏诊及误诊的主要原因[1-2]。但随着临床医生对本病的逐渐认识以及鼻内镜和CT、MRI的广泛应用,本病的诊治率得以逐渐提高。随着内镜下鼻腔鼻窦显微手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耳鼻咽喉科医师所掌握;但由于其毗邻颈内动脉、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如术中定位不清,操作不慎,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3-6]。故蝶窦区域手术被认为在鼻窦手术中难度大、风险高。熟悉蝶窦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是确保手术成功和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7-8]。本文就蝶窦相关解剖与临床论述如下。

  • 全脊椎截骨术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并发症及预防

    作者:邱勇

    严重的脊柱畸形因存在多平面失平衡,畸形程度严重且僵硬,临床治疗十分困难。自2002年Suk等[1]报道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VCR)以来,陆续有研究者报道用此术式来矫正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本期也有多篇文章报道了VCR及其变种截骨手术治疗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VCR 手术具有单次手术矫正率高的优点,但此术式也存在神经损伤、大出血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改良PVCR治疗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辉;马雷;丁文元;杨大龙;张迪;申勇;张英泽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截骨部分椎体切除矫形术( PUVCR)治疗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3年5月29例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例,接受PUVCR;对照组15例,接受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PVCR)。观察组男6例,女8例,年龄(26.7±4.7)岁(17~33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62.3°±7.6°;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24.3±3.8)岁(18~32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58.3°±8.7°。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后凸矫正度( Cobb角法)、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疼痛缓解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术前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比较,术后2周后凸Cobb角的矫正度、术后1年矫形丢失程度、术后1年神经功能恢复指标Oswestrg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对照组术中神经根损伤发生2例,观察组术中发生1例。两组病例术后1年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对于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改良PVCR可获得与PVCR同等的后凸矫正、神经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但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神经根损伤发生率更低,疗效确切。

  • 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

    作者:李超;付青松;周宇;于海洋;赵刚;崔西龙;兰魁勇;尹稳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4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6~42岁,平均20.6岁。先天性分节不全型3例,先天性半椎体型8例和混合型3例。术前脊柱后凸 Cobb 角91°~155°,平均109.4°;术前矢状面偏移-0.1~5.5 cm ,平均0.9 cm。13例合并脊柱侧凸,Cobb角11°~128°,平均67.5°;术前冠状面偏移0~6.5 cm,平均2.6 cm。8例半椎体畸形中有2例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1例。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0~45分,平均16.8分。结果手术时间为5.6~10.7 h,平均6.9 h;术中出血1400~5100 ml,平均3160 ml;脊髓短缩为1.9~2.9 cm,平均缩短2.4 cm。融合固定节段为6~14节椎体,平均10.4节。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24~96个月,平均44.9个月。末次随访结果:脊柱后凸 Cobb 角9°~44°,平均26.4°,后凸矫正率75.8%;矢状面偏移矫正到-0.8~0.5 cm,平均0.09 cm,矫正率89.8%;脊柱侧凸Cobb角0°~55°,平均17.2°,侧凸矫正率74.6%;冠状位偏移矫正到0~2.7 cm,平均0.5 cm,冠状位不平衡矫正率81.3%。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到E级。术后ODI评分0~2分,平均0.2分,改善率为98.8%。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能有效改善脊柱的柔韧性,可获得极好的畸形矫正,且安全有效。

  • 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王欢;方煌;刘丰;王铮强;李潇;方忠;熊伟;李锋

    目的:评估后路外科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路手术矫治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策略、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单纯后路手术矫治的先天性半椎体脊柱畸形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7例,平均年龄9.5岁(2~43岁),均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施矫形和脊柱平衡重建。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顶椎偏移、躯干偏移等指标。结果6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或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0个月,平均27个月。侧凸Cobb角由术前35.9°±6.0°,纠正至术后6.0°±1.6°,末次随访5.3°±1.5°,矫正率85.2%;后凸Cobb角同正常值的差距术前28.5°±9.3°,术后6.6°±1.4°,末次随访5.9°±1.4°,矫正率平均79.3%;术前顶椎偏移(31.4±6.3) mm,术后(6.2±1.4) mm,末次随访(5.7±1.5) mm;术前躯干偏移(17.8±2.1) mm,术后(5.5±1.3) mm,末次随访(4.6±1.0) mm;各观察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关节形成。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2例术前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已恢复正常,Frankel评级E级。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先天性脊柱畸形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融合节段少,并可有效重建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

  • 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者:徐韬;郭海龙;买尔旦·买买提;普拉提·买买提;盛军;邓强;盛伟斌

    目的:评价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14~24岁,平均18.6岁;Lenke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4例,Ⅵ型6例。均行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面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均获得随访12~84个月,平均47.6个月。融合固定节段为11~16节椎体,平均14节。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2.2°,矫正至39.4°,矫正率为61.4%;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9.5°,矫正至8.6°,矫正率为82.6%;躯干冠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29.8 mm,矫正至-3.5 mm,平均矫正26 mm。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胸膜破裂4例,胃肠道功能紊乱2例。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采取后路经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研究kyphosis

    作者:贺宝荣;许正伟;闫亮;郝定均;刘团江;郭华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 PJK)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年龄11~20岁,平均14.8岁,均行后路截骨矫形术,观察其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的变化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9年,平均6.4年。87例中,24例(27.6%)术后发生PJK(PJK组),且在随访过程中,有加重的趋势,其中3例局部疼痛明显,1例再次手术;余63例归入非PJK组。末次随访时,PJK组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为17.5°±2.6°,非PJK组为7.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近端融合范围、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术后全脊柱矢状位平衡以及术前术后矢状面平衡距离纠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截骨矫形术后PJK发生率为27.6%,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近端融合范围、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术后全脊柱矢状位平衡以及术前术后矢状面平衡距离纠正程度。

  • 本刊启用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是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的应用软件,该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
      该系统包括作者在线投稿、在线查稿、专家在线审稿、编委在线定稿、总编办公、远程编辑等功能,通过网上投稿、网上查稿、网上审稿,实现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的一体化在线协作处理,从而构建成为一个协作化、网络化、角色化的编辑稿件业务处理平台。对于广大作者而言,该系统大的优点是支持在线投稿、方便作者及时了解稿件进程、缩短稿件处理时滞。

  • 关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刊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依照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于文献题名项后增加标注文献类型标志项目,如期刊文献标注[ J]。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名用全称。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有关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请注意参考本刊2014年第1期所引文献的格式。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论文已采用数字对象标识符

    作者:本刊编辑部

    数字对象标识符(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是一个可供全球期刊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 IDF)进行全球分布式管理。
      为了实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内容资源的有效数字化传播,同时保护这些数字资源在网络链接中的知识产权和网络传播权,自2009年第1期开始,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纸版期刊和数字化期刊的论文已全部标注“DOI”,即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除消息类稿件外,其他文章均需标注DOI,标注于每篇文章首页脚注的第1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各杂志编辑部为决定刊载的论文标注DOI。

  • 参考文献中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1通用格式:
      作者名(前3名,et al.).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请注意,电子期刊须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 关于图表的格式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每幅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一般采用三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数据图及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影像图应标注左右;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如引自他刊,应注明出处并提供该刊同意刊载证明。

  • 关于来稿中统计学方法描述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1)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排印。(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 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 P25,P75)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选用P>0.05、P<0.05和P<0.013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中华解剖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3 04
2001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