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해부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202/R
  • 国内刊号: 章新生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ac@cmaph.org
  • 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

    作者:卢冉;高涌;聂中林;官哲宇;余朝文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分期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方法:全组15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同时行CT检查7例,造影检查8例.先经股静脉入路置入溶栓导管于下腔静脉内,抗凝和溶栓治疗7~10 d,然后行病变段开通和分期球囊扩张治疗.结果:15例血栓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其中2例一期球囊扩张成功,13例行分期球囊扩张治疗.术后1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13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例明显改善,无肺栓塞、血管撕裂、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置管溶栓联合分期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可行性.

  •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原因分析

    作者:程凯;周少波;贲大刚;张杰;李培生;杨功安;褚亮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为吻合口漏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在2003年6月~2011年6月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0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107例,确诊发生吻合口漏9例,其中低蛋白血症者6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 cm者6例,术前伴有肠梗阻者3例,肿瘤占肠管周径比例≥ 3/4周5例,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8.41%.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 cm 、术前合并肿瘤性肠梗阻和肿瘤环周度≥ 3/4 周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低蛋白血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 cm、术前合并肿瘤性肠梗阻以及肿瘤环周度≥ 3/4周是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提高医生手术技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层螺旋CT三维构筑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宏滨;王建国;史跃;赵汉青;朱丽丽;王安明;张传开;陈启忠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三维立体构筑的技术方法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对3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36髋进行薄层扫描,利用Inspace软件和NeuroDSA软件进行影像重组和三维立体构筑,并在X、Y和Z轴上旋转,观察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对I期坏死患者采用单纯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扩张血管及溶栓药物进行介入治疗;对II期及股骨头外形完整的III期患者首先采用介入治疗,然后经环钻剜出坏死骨植入混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自体松质骨.结果:容积重组图像显示早期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解剖形态基本正常,股骨头表面可见凹凸不平.股骨头坏死区的体积I期(8髋)为(1218.97±449.93)mm3,II期(22髋)为(3671.19±1316.83)mm3,股骨头完整的III期(6髋)为(7874.18±2381.22)mm3.根据HHS评分,疗效优23髋(63.89%),良10髋(27.78%),可3髋(8.33%),差0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够立体构筑股骨头的解剖形态,并在不同层面上对坏死区的大小进行测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作者:孟晓林;庄全魁;马东亚;吴刚强;陈勇;时和同;艾继超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小儿12例,术前Cobb角58°~28°,平均39.5°.术后3、6、12、24个月复查X线片,评估手术前后患儿的矫形效果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后Cobb角平均为14.5°,矫形率64.1%.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结论:半椎体侧弯畸形在形成结构弯之前,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可以矫正和控制畸形.

  • 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0例临床分析

    作者:裴韶华;缪华新;姚俊红

    目的:探讨微创心脏手术(MICS)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心脏手术中小切口和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0例.21例VSD中20例在电透下行介入封堵术,1例封堵失败改行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修补术;18例PDA全部行介入封堵术;10例ASD中,6例中央型行小切口直视下配合床边心超封堵术,4例非中央型或长径在30 mm以上病例行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术; 1例主动脉窦瘤在电透下行介入封堵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全组无死亡.50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心脏听诊无杂音,心超复查无残余分流,心功能I级.疗效满意.结论:小切口和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切口小(或无切口)、出血少、住院短、美观、微创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作者:张莉;王倩;葛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技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8月~2011年4月收治的34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在B超实时动态监测下,以射频为治疗源,行自凝刀射频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1例为有明显瘤蒂者,肌瘤大小为(36.1±14.2)cm3,13例无明显瘤蒂者,肌瘤大小为(41.6±12.4)cm3.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3 a,21例带蒂者肌瘤被完整切除,无复发;13例无明显瘤蒂者,术后6个月肌瘤缩小为(11.9±5.1)cm3,治疗前后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愈33例,好转1例,治愈率97.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是一项安全、经济、痛苦小的微创介入治疗新技术.

  • GDF15、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进军;张恒;张宁汝;朱艳华;王洪巨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GDF15水平,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检测血浆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慢性心力衰竭组进行分级.比较慢性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血清GDF15浓度的变化,分析GDF15与BNP的相关性,了解GDF15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GDF15水平(2840.85±846.18 ng/l)和对照组(807.33±355.56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心功能分级不同亚组GDF15水平具有明显差别(P<0.01).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清GDF15与血浆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5),GDF15水平随BN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NYHA心功能分级正相关(r=0.840,P=0.000),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升高.结论:血清GDF15可能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客观评价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活动耐量.血清GDF15浓度与血浆BNP、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为综合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肺弥散功能测定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严玉兰;荣光生;朱代峰;刘思文

    目的:探讨肺弥散功能测定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呼吸科门诊、住院患者共112例,其中哮喘患者(A组)21例,慢阻肺患者(B组)47例,肺功能正常者44例作对照组(C组),检测3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RV/TLC、FEV1/预计值)和弥散功能(Dlco/VA、DLco SB),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哮喘组和慢阻肺组FEV1/预计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弥散功能(Dlco/VA、DLco SB)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慢阻肺组弥散功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哮喘组(P<0.05).结论:肺弥散功能测定对哮喘与慢阻肺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志岩;周建生;李昭程;肖玉周;周新社;牛国旗;张长春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翻修术后异位骨化(HO)形成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创伤机制和预防方法.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行THA及翻修术287例,其中男98例,女189例;年龄56~72岁,平均63岁.其中≤65岁140例,>65岁147例;THA 257例,翻修术3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阿斯匹林50 mg/d×30 d.两位骨科医师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双髋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按Brooker分级标准评定HO产生情况.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87例均随访1 a以上,共有45例发生HO(15.68%),其中Brooker I型29例(64.44%),BrookerⅡ型14例(31.11%),BrookerⅢ型2例(4.44%),未发现BrookerⅣ型.HO发生率在男性为23.47%、女性11.64%,≤65岁10.71%、>65岁20.41%,初次THA后10.89%、翻修术后56.67%,不同性别、年龄、术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HA及翻修术后应常规预防HO;对HO形成的高危因素如翻修手术,围手术期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陈伟;常训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9年8月,采用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6例,其中伸直型51例(尺偏型23例,桡偏型28例),屈曲型5例.按Flynn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56例患儿,55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 a,平均1.5 a.55例均骨折愈合,其中1例术后伤肢再次外伤,虽骨折愈合,但肘关节受限15°,不能完全伸直.无一例发生Valkmann肌缺血.疗效优35例,良1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3.64%.结论: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Gar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防止闭合复位外固定后骨折再移位,减少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526例

    作者:章根友;李良标

    目的:总结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体会.方法: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LC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 526例.结果:成功完成LC 1 435例(94.0%),中转开腹91例(6.0%).LC术后有7例出血,3例胆瘘,经过及时开腹手术或腹腔引流后均治愈.随访1~12个月,除1例发现有胆管癌外,其余1 525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熟练地掌握LC操作技术,把握中转手术指征与时机,行LC术治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 双J管在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熊朝晖;林政;陈军;张艳斌;詹绍洋;李丹洋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中应用双J管在预防并发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7年~2011年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中留置双J管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2例为移植(肾)输尿管和受者输尿管吻合,7例均为移植(肾)输尿管和受者膀胱吻合;其中移植肾放置于髂窝后输尿管扭曲3例,吻合口周围组织水肿、渗血致解剖层次不清1例,输尿管吻合后张力过高2例,输尿管壁薄、血供不佳1例.分析其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置管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尿;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正常,术后1月前后拔管,半年内复查B超提示移植肾无积水,吻合口无狭窄.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例尿中出现白细胞,经对症处理治愈.结论:在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中,选择性留置双J管对防止出现术后并发症、促进肾功能恢复非常必要.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

    作者:郭洲;郝群禹;徐琳;朱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后行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方法及意义.方法:2009年7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糖尿病患者34例,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预防感染,术后适当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无一例死亡及低血糖休克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2 a.参照黄公怡等的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34例中,优18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达88.2%.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如无其他严重伴发疾病,经严格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行手术内固定.

  • 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膀胱癌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国庆;刘久华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膀胱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膀胱癌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研究总结.结果:膀胱癌的病因、发病机理、复发机理还不十分明确,治疗方法也不完善.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可能对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结论:研究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对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振海;周建生

    目的:总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查阅PubMed、CNKI数据库中近年来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研究中,明确病因、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早期预防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的关键.结论:随着这方面的研究深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治疗中,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治疗应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仍需解决.

  • 多排CT血管成像显示脑循环血管变异研究进展

    作者:王安明;史跃;朱丽丽;赵汉青;王中勋;李皖陇

    目的:探讨多排CT血管成像(MD-CTA)显示脑循环血管变异的价值.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脑循环血管变异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脑循环血管变异包括:颅内动脉开窗和重复、Willis环变异、永存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颅底部动脉变异等.有些与动脉瘤形成有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论:MD-CTA可检出大多数脑循环血管变异,有利于颅内动脉瘤、脑出血的检查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 组配式假体S-ROM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嘉;周利武;赵建宁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解剖学特点及组配式假体S-ROM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应用.方法:应用Pubmed、中国知网医学全文期刊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组配式假体S-ROM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结果: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存在严重的解剖变异,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时遇到许多问题.组配式假体S-ROM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结论:组配式假体S-ROM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3~14周妊娠98例临床观察

    作者:曾秋芳;孙祥熙

    人工引产术是人工终止12周以上妊娠的方法.对于妊娠10~14周者,一般采用钳刮术,但该方法容易造成出血多、宫颈裂伤、子宫穿孔等并发症[1].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49 d)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终止早孕完全流产率高达90%以上[1].我卫生服务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米非司酮(Ru486)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终止13~14周妊娠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利用防腐固定心脏制作心血管铸型标本

    作者:罗刚;石小田;张显芳;赵久红;林威威;邓王孝

    心血管铸型是血管铸型标本制作技术中较常见较复杂的一种,此类文献已见报道[1~3].选材方面多采用新鲜材料灌注铸型,材料来源较局限,难以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笔者在以往采用新鲜心脏为材料制作心血管铸型标本(图1)成功的基础上,探索采用防腐固定的心脏材料进行心血管灌注铸型,经反复实验研究,成功灌注出高质量的心血管铸型标本,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作者:徐宏光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椎体滑脱症等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颈腰背部疼痛,80%的人群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颈腰背痛.脊柱的退变主要源于椎间盘退变[1],其中腰椎间盘退变为常见.椎间盘退变可导致椎间关节不稳和异常活动,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增生钙化,以及脊髓血管、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症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医疗资源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

  • 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作者:王弘;宋俊兴;徐宏光;刘平;张玙;李逸峰;王凌挺

    目的:评价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PLIF技术(微创组)和传统PLIF手术(传统组)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别为12例和22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ODI评分和椎间融合率,并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椎间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满意.微创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可扩张套管下椎弓根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β-连环素在人颈椎终板软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宋俊兴;徐宏光;章平治;李梓瑞;程加峰;吕坤;钟民;张梦莹;所起凤

    目的:观察β-连环素在人颈椎椎体终板软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终板软骨退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间住院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的颈椎终板软骨标本,分为退变组(28例)和对照组(10例),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终板软骨组织中β-连环素、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及Sox9基因的表达.结果:退变组和对照组均可检测到β-连环素的表达,而退变组β-连环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及Sox9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退变颈椎终板软骨组织内β-连环素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其与椎体终板软骨退变存在重要关系.

  • 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徐宏光;宋俊兴;王弘;刘平;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张屿;李逸峰;俞宏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植骨融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PEEK动态内固定组(A组)20例和坚强内固定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用PEEK棒安装于椎弓根螺钉钉尾予以动态稳定内固定,B组以钛棒安装于钉尾进行坚强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同期椎间植骨融合率等.治疗效果评价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期椎间植骨融合率根据X线片和CT平扫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7~16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3个月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坚强内固定和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其中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稳定内固定术后椎间融合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优,因此更值得推荐,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 成人退变性腰椎侧凸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徐宏光;赵泉来;王弘;刘平;宋俊兴;章平治;胡斌;林森

    目的:评价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成人腰椎退变性侧凸(adult degeneration lumbar scoliosis,AD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对46例ADLS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腰椎畸形的程度及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评分、侧凸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 36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89±10.76)分,术后3个月为(14.45±8.45)分,末次随访(18.45±7.56)分;侧凸Cobb角术前为22.08°±6.43°,术后3个月13.34°±4.47°,末次随访时14.33°±2.56°;腰椎前凸角术前15.45°±10.56°,术后3个月25.34°±4.57°,末次随访时为24.78°±9.70°.各观察项目统计数据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的,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ANK、 ENPP1及TGF-β1基因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传代培养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徐宏光;张小海;王弘;刘平;王凌挺;宋俊兴

    目的:通过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自然传代的退变模型,探讨传代过程中钙化相关基因ANK、ENPP1及内源性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取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采用酶消化法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选取P1、P5及P7代,均在体外培养6 d,分别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Real-time RT-PCR法检测软骨标志性基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转录因子Sox9变化,对终板软骨细胞表型进行鉴定.用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钙化相关基因ANK、ENPP1的变化,Real-time RT-PCR及ELISA检测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结果:随着细胞传至P7代,细胞形态上有梭形变趋势.茜素红染色无明显变化.软骨标志性基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及转录因子Sox9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钙化相关基因ANK、ENPP1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内源性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终板软骨细胞传至P7代,终板软骨细胞发生退变,终板软骨细胞内未见钙盐沉积,钙化相关基因ANK、ENPP1下调可能由内源性TGF-β1下调引起,提示调节内源性TGF-β1及钙化相关基因ANK、ENPP1在终板软骨中的表达有可能会阻止椎间盘的退变.

  • QLS-DSD与SF-36量表对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比较

    作者:张敏;徐宏光;王弘;刘平;宋俊兴;吴志宏;邱贵兴

    目的:以目前世界通用的普适性健康状况量表(SF-36量表)为标准,分析脊椎生活量表(QLS- DSD)在临床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分别用SF-36量表及QLS- DSD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完成量表时间、完成率评价量表的可行性;采用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评价两个量表的信度;分别计算适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和总得分,再进行t检验,来评价量表的区分效度和反应度.结果:SF-36量表平均应答时间为(11.3±4.6)min,QLS-DSD平均应答时间为( 4.5±1.4) min,两者的完成率均为 94.03%.SF- 36 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QLS-DSD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907.两种量表对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SF-36量表相比,QLS-DSD的内容更符合中国人文化及生活习惯,被采访者完成量表所需时间更短,同时具有较好的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临床操作可行,可以作为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并且可做为适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 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赵泉来;徐宏光;宋俊兴;王弘;刘平;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张玙;李逸峰

    目的:探讨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院采用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患者的腰腿痛情况、腰椎间活动度、椎间盘高度.结果:平均随访(2.9±1.23) a.术后患者腰腿痛明显缓解;JOA评分、ODI评分与椎间高度术后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板夹角术后及末次随访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合适的病例,X-STOP棘突间撑开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中华解剖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3 04
2001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