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해부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1202/R
  • 国内刊号: 章新生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ac@cmaph.org
  • 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腕和足韧带解剖学比较研究

    作者:朱跃良;徐永清;杨军;何晓清

    目的:进行腕部和足部韧带解剖学的比较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成人腕关节标本34侧,足标本24侧.解剖并观察腕部和足部韧带的起止、走行、毗邻.测量韧带长度、宽度和厚度.结合临床比较两部位韧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同.结果:腕和足韧带可以分为三个系统:背侧韧带、掌侧(足底)韧带和骨间韧带.掌侧(足底)韧带强于背侧韧带,足部韧带强于腕韧带,且都出现了"V"字形韧带排列结构,起分解应力作用.结论:腕和足韧带的形态与功能互为作用,联系紧密.腕足修复重建手术应当以理解这些解剖学特点为前提.

    关键词: 韧带 解剖学
  • 腹直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其友;徐义春;程瑞强;蔡道章

    目的:探讨应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严重创伤或手术切除后形成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术,术中根据患者损伤的创面部位采用带蒂或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缺损处,3例胫前或足背动脉受损者采用逆行吻合血管的方法修复创面.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个月~22个月,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值得推荐.

  • 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少光;杜心如;王爱辉;刘志强;孙广志;崔志超;张伟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寰椎侧块螺钉14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0枚及连接板或棒稳定上颈椎1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手术设计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进钉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例,两例两处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后弓下置钉,无椎动脉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 a,平均1.4 a,无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结论: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板或棒固定技术稳定上颈椎具有肯定的三维固定效果,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症,术前以三维CT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安全可靠.

  • 硫酸氨基葡萄糖和透明质酸钠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

    作者:王昆;朱蕾;刘斌;曾春;史德海;蔡道章

    目的:观察硫酸氨基葡萄糖和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硫酸氨基葡萄糖组(A组)和透明质酸钠组(B组),每组43例.A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12周.B组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1次/周,共5次.随访半年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总有效率为83.7%,透明质酸钠组总有效率为86%,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和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糖和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髌股骨关节炎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硫酸氨基葡萄糖不良反应较少.

  • 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应用解剖

    作者:刘云建;张韧;栾顺莲;陈强谱;汪谦

    目的:为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50例成人尸体正常肝标本,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观测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第二、三肝门之间的距离,第二肝门上方下腔静脉的长度及第二肝门、第三肝门的长度,第三肝门处静脉回流情况.结果:三条肝静脉主干入口分布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形成第二肝门;肝短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形成第三肝门,静脉支数大多数在4~8支之间,开口下腔静脉右侧壁及前壁的大部分静脉均来自肝右叶,左侧壁静脉主要来自尾状叶;第二、三肝门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下腔静脉的上口和高1条肝静脉入口上缘的间距为(21.2±4.7)mm,第二肝门的高度为(21.4±6.3)mm,第三肝门的高度为(40.6±8.7)mm,第二、三肝门之间的距离为(21.9±5.8)mm.结论:第二、第三肝门组成及分布各有规律,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对临床修补肝后下腔静脉破裂,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防治

    作者:方可;罗传瑜;王彦东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双吻合技术施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39例,术后引流管放置到病人进食排便后5天酌情拔除,每日扩肛.对发生吻合口漏者改进无渣或少渣饮食,局部冲洗,漏口处周围腔隙明显减小后及时将引流管拔至漏口以下水平.结果:39例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原因分别为吻合不确切、吻合口存在感染因素及吻合口存在潜在缺血区域,均经非手术治疗愈合.其中明显漏1例术后半年内吻合口狭窄,1年后恢复正常,微小漏2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掌握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要点并注重操作细节是预防吻合口漏的关键.恰当调整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位置对吻合口漏的及时发现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患者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

    作者:李杰

    目的:观察异丙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下CO2气腹患者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和异丙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测定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60 min (T2)和放气后10 min (T3)时动脉pH(pHa)、PaCO2、i-pH、PgCO2和PCO2 gap.术中同时记录心电图(ECG)、心率( 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压力(AWP) .结果:与T0比较,两组T1、T2和静吸组T3时PCO2 gap升高,i-pH降低(P<0.01或P<0.05).与静吸组比较,静脉组T1、T2和T3时PCO2 gap降低, i-pH升高(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 的AWP和HR升高(P<0.01).两组SBP、DBP、SpO2、pH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减轻腹腔镜患者CO2气腹期间的内脏低灌注,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 髋关节去神经术治疗髋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陶圣祥;余国荣;郑晓晖;孙江阳;胡祥;刘兴邦

    目的:探讨髋关节去神经术治疗髋关节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8侧髋关节进行髋周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关节支离断术,同时辅以髋周组织松解术.结果:8侧髋关节经髋周神经切断术后疼痛缓解,6侧无痛,2侧轻度疼痛,髋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随访6~18个月发现5侧无痛,3侧轻度疼,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支配髋关节的神经支解剖位置恒定、容易暴露;髋关节去神经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 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及鉴定

    作者:孟庆友;李晓强;于小滨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源性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方法:冲洗大鼠骨髓腔,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内皮细胞培养液EGM-2MV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CD34、VEGFR-2、vWF,CD133,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Lectin-UEA-1,超微结构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48 h后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呈梭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4~8 d呈细胞集落或线状排列;9~11 d接近融合,呈典型鹅卵石样外观.贴壁细胞CD34、CD31、VEGFR-2、vWF、CD133均表达阳性并呈动态变化,能够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Lectin-UEA-1,透射电镜见特征性Weible-Palade小体,能稳定保持二倍体核型.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一套大鼠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体系.

  • 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学观察

    作者:李监松;骆成;吴再进;孙庆;徐光斌;经大平;涂祝新;许勇;侯树穹;吴永;彭磊;伍葵

    目的:为鞍区手术提供入路及相关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标本,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用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录像.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不同角度的操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而内镜在鞍区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内镜 鞍区 解剖
  •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覃远辉;柴益民;陆男吉

    目的:探讨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带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机器绞伤11例,压砸伤5例,电锯伤2例,皮瓣面积大为12 cm×8 cm,小7 cm×5 cm.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 腰骶前路内固定系统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闫海;周建生

    目的:探讨腰骶前路的内固定方法,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制备24具新鲜成人尸体正常L3~S3节段脊柱标本,切除L5~S1椎间盘制成损伤模型,测试并比较脊柱L5~S1节段在正常、损伤、四种腰骶前路钛板螺钉固定、疲劳实验四种情况下的三维运动幅度.结果:四种内固定系统固定及疲劳实验后,L5~S1节段在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比正常状态的运动范围小(P<0.05),梯形钛板螺钉在前屈、后伸及左、右弯方向上,均较其它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结论:四种腰骶前路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和抗疲劳稳定性,其中梯形钛板螺钉生物力学的稳定性能佳.

  • 巨大垂体瘤的经鼻蝶窦进路显微切除术

    作者:廖建春;胡国汉;卢亦成

    目的:总结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垂体瘤的经验.方法:经蝶窦进路显微手术治疗直径在30 mm 以上的巨大垂体瘤58例.结果:58例中,镜下全切除者52例、大部分切除者6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于术后1个月死于垂体危象.余57例患者术后随访2~5 a,复发5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仍以经蝶窦进路为首选.

  • 准分子激光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在角膜瘢痕性混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袁松涛;邱晓荣;袁南荣

    目的:探讨应用准分子激光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瘢痕性混浊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病变深度均未累及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的角膜瘢痕性混浊患者(其中角膜云翳5例、斑翳3例、白斑12例),按照角膜混浊的范围和累及层次,分别采用准分子激光新技术行PTK、LASIK板层或全厚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角膜植片愈合情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比较手术前后光学增视效果.结果:20例患者角膜植床和植片愈合良好,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排斥现象,手术眼视力较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按照病变累及角膜组织解剖上的不同深度,合理选择激光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不同术式治疗角膜瘢痕性混浊,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免疫排斥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海绵间窦的形态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环海;廖建春;范静平;胡国汉;党瑞山;吴建;王海青;郎军天

    目的:为经鼻蝶垂体瘤手术和扩大经蝶手术避免损伤海绵间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男12、女8)具成年尸头海绵间窦的位置和形态进行观察及分型.结果:根据前海绵间窦与垂体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3型,Ⅰ型占55%(11具)、Ⅱ型占30%(6具)、Ⅲ型占15%(3具);根据下海绵间窦的矢径分3型,Ⅰ型占15%(3具)、Ⅱ型占80%(16具)、Ⅲ型占5%(1具).结论:经蝶窦蝶鞍区手术时,熟悉海绵间窦的形态、分型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关键.

  • TLIF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峡部崩裂型腰椎滑脱症

    作者:朱敏;凡道斌;叶春万;甘业春;王欣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行相应节段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经单侧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并使用2枚钛网或单独进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按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积液漏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7月,平均12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骨融合率为100%,疗效优良率91.6%.结论:TLIF结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手术方式.

  • 残余胆囊12例诊治分析

    作者:倪卫星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发生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2例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分析与致病有关的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12例均在非急性期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重视胆囊切除术,尽可能选择在非急性期手术,认清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是避免残余胆囊发生的关键.

  • 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路少林;褚翔鹏;李军;费立聪;宋学营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及胸壁侧切口入路在胸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胸心血管外科手术中,采用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103例,小儿切口长5~7 cm,成人切口7~12 cm;采用胸壁侧切口入路手术33例,切口长10~16 cm.结果:腋下小切口102例手术顺利,1例术中转扩大切口,整体手术时间缩短;胸壁侧切口32例手术顺利,1例术中扩大切口,手术时间无延长.结论:胸部小切口具有开、关胸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等优点.

  •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剥术39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贤芳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39例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剥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39例行单纯性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和手术后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剥术是安全可行的.

  • 前列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及原因探讨

    作者:李庆美;孟庆杰;鲁卫民;王志金

    目的:探讨开放和腔内两种不同术式的前列腺术后需再次手术处理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36例手术BPH患者中发生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25例(4.66%)发生严重并发症二次手术者,其中开放组为16例,占64.0%(16/25),腔内组为9例,占36.0%(9/2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部病例经及时处理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BPH腔内手术的并发症尤其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提示在安全性、创伤性及可行性等方面腔内术式明显优于开放术式,但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观察.术后继发大出血、尿道狭窄(包括膀胱颈挛缩)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严格指征及熟练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非手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俊宇;赵祥;何升华

    目的:比较弹性按压法与腰部垫枕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方法:111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组(I 组)63例,在腰部垫枕治疗的基础上,于脊柱过伸牵引的同时手法复位;对照组(II 组)48例,采用单纯腰部垫枕法治疗.统计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受伤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本组111例均随访1a ,优良率I 组为79.36%、II组为7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组治疗前后伤椎前柱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增加(5.08±2.84)mm,II组增加(3.28±1.29)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伤椎中柱前缘高度差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I治疗后I组Cobb角平均减少(7.08±2.20)°,II组减少(6.02±2.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部垫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段压缩性性骨折,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艳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子宫切除术式,以减少传统术式的并发症.方法:对48例子宫良性病变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行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另48例患者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对两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疼痛程度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式.对子宫良性病变又有切除指征者,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式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姚仁福

    目的:观察旋入自锁髓内钉(以下简称"旋入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入钉顺行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72 d,无手术致神经及血管损伤者.1例钉尾留出大结节外0.5 cm,术后肩部疼痛,外展50°受限;其余31例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未见骨折不愈合者,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创伤相对小,固定牢固可靠,手术过程简便,且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二次取内固定物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LA-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

    作者:乔丽丽;张晓梅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是激活的T细胞表达的一种膜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对T细胞增生起负性调节作用.与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B7分子结合,作为协同刺激信号抑制T细胞增生、活化,诱导T细胞耐受.CTLA-4功能和(或)表达缺陷参与了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Graves病(GD)是一种由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功能缺陷所导致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近年来研究结果认为,CTLA-4基因的多态性与GD有关,CTLA-4基因作为GD的易感候选基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 大脑外侧裂(沟)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成;王震寰

    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X-刀、γ-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微创神经外科的技术进步,大脑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显微切除等对大脑皮质的定位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影像扫描仍是确定脑内病变位置、形态、体积、毗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影像上正确识别、精确定位脑沟回及其与脑颅间的对应关系,对于术前拟定手术方案、术中手术的准确实施非常必要.

  • 择区性颈清扫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慧;马士崟

    颈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已经过一百多年,术式也经历了由大到小、由广泛无目的到精细有针对性的手术的变化.目前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国际上已被逐渐采纳.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断有医师根据经验提出:颌下、颏下及颈后三角转移罕见,可以免除这一区域的手术,颈清扫经全颈清到择区性清扫逐渐趋向微创和"量体裁衣".临床上应用SND治疗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 N0,cN0)的患者,也取得了同样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该问题进行综述.

  • 动眼神经鞘瘤1例报道

    作者:胡志刚;谭启富;王汉东;孙康健

    1 病案报道患者,女性,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40 d,无恶心、呕吐,伴左眼视物不清、复视20 d,左眼睁眼不能7 d.行CT及MRI检查发现"脚间池左前方占位" (图1),遂收住入院.入院查体:左侧上睑下垂;左侧瞳孔直径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球活动受限.无其他阳性体征.经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颈内动脉后外侧囊性占位,壁薄,穿刺囊壁,抽出3 mL暗红色血性液体.分离囊壁后发现其起源于左侧动眼神经且沿动眼神经长轴生长,故在切除囊壁时未能解剖保留动眼神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遗留左侧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术后病理示动眼神经鞘瘤.

  • 凭腰椎平片误判腰椎序列2例

    作者:侯黎升;崔洪鹏;阮狄克;何勍;杜心如;李海峰;吴淑华;徐成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一次对脊柱全长行平片检查已成为可能.但出于传统检查习惯、经济或认识局限性等原因,许多医院对腰椎疾患行影像检查时,仅摄腰椎平片,很少行脊柱全长片定位.一旦脊椎出现解剖变异,多参照Tuffier线(即髂嵴高点连线)判定腰椎序列.由于男女骨盆结构不同,传统认为,在腰椎正位X线像,男性L5一般位于Tuffier线以下,而女性整个L5或其上半位于Tuffier线以上[1].但我们发现上述判定法亦有可能错误.本文报道2例.

  • 肝总动脉变异1例

    作者:夏春波;周思;蒋常文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肝总动脉起源变异较大,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在平第12胸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起点外径为6.3 mm,距起点13 mm处分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分支起点外径分别为3.1 mm和6.5 mm,在距腹腔干起点2 mm处发出一支较小的腹后壁动脉,起点外径为1.2 mm.腹主动脉在腹腔干起点下方16 mm处发出肠系膜上动脉,起点外径为7.9 mm,距起点27 mm处分出肝总动脉,肝总动脉起点外径为6.8 mm,肝总动脉分支与系统解剖学第六版(柏树令主编)记载一致.

  • 左头臂静脉变异1例

    作者:洪敏;孟镔;万里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尸时发现左头臂静脉走行变异较大,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左头臂静脉于左胸锁关节后方,由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起始处管外径9.95 mm.继而经纵隔左侧、肺根前方向下斜行,斜跨主动脉弓前方,距起始处49 mm处,有副半奇静脉注入,此后继续斜行,直至主动脉出心包的后外下缘,左头臂静脉斜穿入心包,在心包内斜行入右心房处上腔静脉内侧缘,在此注入上腔静脉,注入处管外径10.15 mm.左头臂静脉自起始处至注入上腔静脉处,全长约152 mm.

  • 肱动脉变异1例

    作者:郑威楠;姚建勇;李山泉

    解剖10%甲醛固定男性尸体标本1具,年龄约50岁.发现其上肢血管变异,报道如下.该标本左上肢腋动脉胸小肌第2段处分出内、外2支肱动脉,2支肱动脉被臂丛的各束及其主要分支包绕,其内侧有腋静脉与之伴行.肱动脉内支较粗,外径约6.0 mm, 起始段为正常的腋动脉本干,下行至背阔肌下后壁发出胸背动脉,在上臂分出旋前动脉、旋后动脉.肱动脉外支较细,外径约4.0 mm,行走约30.0 mm处分出肩胛上动脉,约50.0 mm处分出肱深动脉.内、外2支肱动脉共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浅筋膜内下行至肘窝,两者之间无交通支;向下行与旋前圆肌表面,内、外支肱动脉分别移行为尺动脉(外径约3 mm)及桡动脉(外径约2.5 mm).

  • 断面影像解剖结构的表盘定位系统设计研究

    作者:陈忠恒;刘丰春

    目的:为医学影像解剖结构定位设计一款表盘法定位工具软件.方法:以当前通用的个人计算机为工具,结合计算机的编程、数据存储、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研究设计出数字影像表盘定位系统.以表盘中心点所在结构为参照点,定位描述其他相应结构的方位.结果:得出一款小巧精致的基于断面影像解剖结构表盘法定位用工具软件.钟表盘采用Alpha 透明、背景抠像等图像处理技术,解决了遮挡问题,用实时计算显示,解决位置和大小的可控问题.设置显示点的坐标,解决了中心点定位的问题.结论:模拟表盘软件为各种断面结构定位描述,提供了可行性工具,也将促进表盘定位法的推广应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3 04
2001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