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 중국마풍피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1157
  • 国内刊号: 37-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73
  • 曾用名: 中国麻风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张福仁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硬化性脂膜炎1例

    作者:郭付云;梁思;马蕾;白彦平

    硬化性脂膜炎( sclerosing panniculitis)是一种皮下脂肪的炎症性疾病,由于局部缺血导致皮下脂肪小叶坏死,继发间隔纤维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皮肤结节。

  • 烟酸缺乏症1例

    作者:马绍云;徐晓燕;张继霞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离异。因颧部、耳颈部暗褐色斑、双手足部红斑、糜烂、脱皮、瘙痒、疼痛伴消瘦、乏力2个月,加重1周,来我院就诊。2个月前患者因日光暴晒后面颧部,耳颈部出现暗褐色斑、双手足背部远端出现鲜红或紫红斑,伴肿胀、糜烂、渗出、自觉瘙痒、灼热、疼痛;同时口腔溃疡、口角干裂、唇部干燥、脱屑。在外院及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效果不佳。皮损逐渐加重,粗糙,肥厚,脱皮,并双手足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疼痛,行动困难。近1周来患者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并伴有抑郁症状,双手足发麻,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家属诉有酗酒史15年余,近5年每日饮白酒约750 mL左右,无业,独居,平时饮食单一,营养缺乏。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体型消瘦,查体欠合作。皮肤科情况:舌体淡红、舌面苔黄厚、表面有沟纹、舌侧缘可见3个米粒至粟粒大浅表性溃疡,下唇内侧黏膜轻度糜烂;口角干裂,唇部干燥、脱屑;双颧部隆突近耳屏前,耳廓及颈部暗褐色斑,表面粗糙,覆淡褐色痂,周边隆起,边界清楚(图1);双手背远端伸侧近腕关节暴露部位可见大片暗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呈手套状,皮肤增厚,基底部显露鲜红色糜烂面,边界清楚,皮损边缘较红部分似一道镶边,双足底前端、足背对称性紫红色水肿性红斑,边缘略隆起,呈暗红色,境界清楚,部分上覆暗褐色痂皮,表面干燥、粗糙;基底部显露鲜红色糜烂面,趾底部起皮似蛎壳状、呈污褐色,指(趾)甲及肛周、外阴皮肤黏膜正常(图2)。实验室检查:WBC 4.0×109/L,RBC 3.5×1012/L ,HB 85 g/L,血沉20 mm/h、白蛋白28.5 g/L(35~52 g/L),血钙、血磷、补体C3、CH50、免疫球蛋白、ANA抗体、抗ds-DNA、抗体ENA、类风湿因子、抗 Jo-1抗体、抗 SCL-70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及HIV-Ab等均正常。血烟酸含量未测,组织病理活检患者拒绝。腹部 B 超、心电图、胸部 X 线片未见异常。

  • 阴囊坏疽致左腰背部蜂窝织炎1例

    作者:李慧丽;顾颖;田昭涛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高热、阴囊肿胀1周,左侧腰背部红肿3天于2013年8月15日入院。7天前患者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2℃,伴阴囊肿胀,腹痛、腹胀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急性胃肠炎,给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体温有所下降,阴囊肿痛仍明显,伴尿频,并逐渐出现会阴部皮肤破溃、流脓。4天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阴囊坏疽”,行阴囊及肛周坏死组织清创术,术后予抗感染治疗。3天前患者高热不退,体温达39.0℃,伴左侧腰背部、左股外侧红肿,血培养示:大肠埃希菌阳性。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转诊于我院。

  • 神经皮肤黑变病1例

    作者:赵文玲;闫言;马东来;渠涛;方凯;贾力

    患者,男,21岁。躯干、四肢黑斑21年,走路不稳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混合痣;头颅磁共振成像示:桥脑萎缩并斑片状短T1信号,小脑轻度萎缩。诊断为神经皮肤黑变病。

  • 早期表现为玫瑰糠疹的角层下脓疱病1例

    作者:孙明强;陈火燕;王珺;刘悦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职员。以周身起红斑、丘疹伴痒1周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泛发红斑、丘疹,伴痒。皮疹逐渐增多。曾在门诊抗过敏治疗,静滴甘草酸单铵,口服抗敏灵冲剂,左西替利嗪2天,无好转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年,青霉素过敏。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好,无发热,心、肺及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泛发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重,躯干部分皮疹椭圆形,长轴与肋骨走行一致,表面覆薄屑(图1)。颜面手足未见皮损。入院查血、尿常规,生化指标均正常。胸片、心电图正常。入院诊断玫瑰糠疹。予甘草酸单铵,脱氧核苷酸静滴,口服中药,抗组胺药,湿毒洗液塌渍,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入院后皮疹逐渐向下肢发展。入院第2天躯干、四肢在原红斑基础上出现粟粒至小指甲大脓疱,疱壁松弛,部分较大脓疱呈半月状。脓疱细菌培养阴性。大腿处脓疱病理示:角层下脓疱,其下方棘层见海绵状水肿,真皮内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图3、4)。直接免疫荧光阴性。结合临床修正诊断为角层下脓疱病。予加用阿维A 10 mg日2次口服,约2周内脓疱逐渐干涸,片状脱屑,红斑消退,留有色素沉着。

  • 毛囊性扁平苔藓1例

    作者:严红霞;史冬梅;弓娟琴

    毛囊性扁平苔藓是扁平苔藓的一种少见类型,本文报道1例。患者,男,49岁。腰腹部及四肢米粒大淡褐色、红色丘疹10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皮损渐好转。

  •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

    作者:刘海镜;陈文娇;徐俊涛;陶娟;涂亚庭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AGEP )是一种泛发全身的急性脓疱性皮肤病,发病率约1~5/100万,1由Beylot等2首次报道并命名,该病主要与服用致敏药物有关,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品种逐渐增多及临床上的滥用,该病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将我科遇见的1例报道如下。

  • 特应性皮炎与宁波市气传花粉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丽娟;陈明;潘红梅;杨一晖;许会卿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主要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和播散规律,探讨宁波地区花粉过敏原与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2012年1~12月在宁波选取四个采样点,通过曝片采集气传花粉,鉴定种属及计数。(2)对2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常见的8种花粉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3)对2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症状变化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与气传花粉飘散规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全年采集到花粉41属,其中树木类花粉89.2%,草本植物花粉10.8%。(2)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的为蒿属(52.63%)、豚草(52.63%),其次为葎草(37.89%)、悬铃木属(37.89%)。(3)临床症状回顾性调查显示:单纯型与混合型AD的皮肤症状在春季花粉播散季节加重;混合型AD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症状在秋季更为明显。结论:本地花粉播散呈两个高峰,分别是3~5月和8~10月。前者主要是树木类花粉为主;后者主要是草本植物为主。气传花粉是引起宁波地区AD的重要原因。

  • 屋尘螨变应原 Derp1对人肥大细胞HMC-1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

    作者:唐慧;王朵勤;沈燕芸;徐金华

    目的::明确屋尘螨变应原Derp1对人肥大细胞系HMC-1释放类胰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培养后的HMC-1细胞分为单纯培养液组、5μg/mL Derp1组和5μg/mL Derp1+100μmol/L PAR2拮抗剂( FSLLY)组,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类胰蛋白酶水平,显微镜观察HMC-1细胞脱颗粒率。结果:培养液组,Derp1组和Derp1+FSLLRY组中类胰蛋白酶水平分别为31.12±3.60 ng/mL、70.40±1.55 ng/mL和56.72±2.66 ng/mL。 Derp1组和Derp1+FSLLRY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分别为66.67%和16.67%。结论:屋尘螨变应原Derp1可以通过激活人肥大细胞HMC-1表面PAR2受体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类胰蛋白酶。

  • 威海地区18岁以下健康人群血清总IgE的检测

    作者:张永玉;杨宪鲁;高胜海;孙荣同

    目的::检测山东威海地区18岁以下健康人群血清总IgE水平,为18岁以下健康人群血清总IgE的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对600例18岁以下健康人群及200例成年人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岁血清总IgE水平为33.26±23.58 IU/mL,7~12岁为36.27±24.36 IU/mL,13~18岁为38.62±25.71 IU/mL。200例成年人水平为52.38±25.94 IU/mL。结论:威海地区18岁以下健康人群总IgE水平低于成年人,对18岁人群应重新设定IgE正常水平值。

    关键词: 血清总IgE 参考值
  •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并I型麻风反应1例

    作者:宗祥广

    患者,男,34岁。因左面颊、耳、颈部起红色斑块无痛痒4个月,加重伴浸润、水肿1个月余就诊。

  • 白介素-8与表皮生长因子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吴方毅;任妮丽

    目的::明确IL-8与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黑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黑素瘤细胞A375分为9组:EGF组;EGF+AG1478组;AG1478组;IL-8组;IL-8I组;IL-8+IL-8I组;EGF+ IL-8组;EGF+IL-8+AG1478+IL-8I组及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EG-FR、蛋白激酶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EGFR与IL-8R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EGF组黑素瘤细胞增殖、上述蛋白的表达和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GF+AG1478组和AG1478组。IL-8组显著高于对照组、IL-8I组和IL-8+IL-8I组(均P<0.05),EGF+AG1478组显著高于EGF组和IL-8组( P<0.05)。结论: IL-8与EGF均能促进人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它们之间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可能与AKT和MAPK等共同通路作用有关。

  • 深圳市宝安区1991-2012年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黄志明;刘枫;周佳慧;黄俊新;刘晖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麻风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宝安区历年原始病历、麻风防治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年段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1-2012年宝安区新发现麻风患者71例,年平均发现率0.145/10万;患者发现途径以皮肤科门诊为主(92.95%)。新发现患者中88.73%为非深圳市户籍人口;多菌型与少菌型比值2.94∶1;2年以内早期病例34例,占47.89%;II级畸残率22.54%。结论:目前麻风仍然在低流行状态中波动,传染源持续输入,除皮肤科门诊外,应积极开展线索调查、年度体检等主动发现麻风的工作。

  • 614例银屑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单偶奇;刘新媛;王颖;徐天华;耿龙;肖汀;李波;李久宏

    目的::明确银屑病合并其它疾病的情况。方法:对614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351例,红皮型130例,关节型81例,脓疱型5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4例银屑病患者中29.31%合并消化系统疾病,5.86%合并肾脏疾病,16.93%合并心脏病和高血压病,1.62%合并神经系统疾病,3.09%合并肿瘤,3.4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6.67%合并代谢系统疾病,2.28%合并传染性疾病,4.39%合并其他皮肤病。结论:银屑病除皮肤损害外,还可合并其他疾病,治疗时也应注意对合并疾病的治疗。

  • 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评价

    作者:王松挺;阮黎明;刘国英;朱伟芳;蒋筱凌;舒国斌

    目的::比较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方法:102例首诊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苄星青霉素组、普鲁卡因青霉素组及头孢曲松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RPR的变化。结果:苄星青霉素有效率92.68%、普鲁卡因青霉素93.93%、头孢曲松92.85%,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苄星青霉素组、普鲁卡因青霉素组和头孢曲松组血清固定分别占26.83%、20.00%和19.3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种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相当,但普鲁卡因青霉素组和头孢曲松组血清固定者明显低于苄星青霉素组。

  • Marshall-White综合征9例分析

    作者:施林林;杨军;刘振强;戚建明

    9例Marshall-White患者中,4例睡眠质量欠佳,4例患者述平时易紧张、胸闷心慌,2例患者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4例患者通过心理疏导并给予谷维素治疗后睡眠改善皮疹好转。神经精神因素导致毛细血管功能失调可能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 11661例孕妇妊娠梅毒筛查

    作者:彭艳;王海琴;张延玲;刘淑萍

    目的::了解孕妇梅毒感染现状。方法:对初次孕检的11661例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11661例孕妇中共检出17例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1.46‰(17/11661)。结论:应继续对孕检孕妇进行梅毒筛查。

  •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珍;王广进;于美玲;周桂芝

    患者,女,16岁。面部、四肢反复起红斑、丘疹、水疱、血疱伴发热1个月。皮疹消退后遗留痘疮样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示:表皮坏死,真皮组织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以血管周围为主,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CD2+、CD3+、CD4+、CD8+、CD56+、Ki-67约60%,TIA+、穿孔素+、粒酶B+,EBER+。诊断:种痘水疱病样皮肤 T细胞淋巴瘤。

  • 大汗腺修剪法治疗腋臭89例疗效评价

    作者:周朝晖;杨天赤;阮瑛;陈劲琳;信凤娇

    目的::评价大汗腺修剪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89例腋臭患者沿腋横纹作切口,直视下剪除大汗腺后打包加压包扎。结果:89例患者中20例完全根治,有效69例(剧烈运动后有轻微臭味),总有效率100%。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视下修剪大汗腺治疗腋臭疗效确切。

  • 三色白癜风研究进展

    作者:柳君如;刘卫兵;张峻岭

    三色白癜风是寻常型白癜风临床表现之一,指正常肤色与色素完全脱失斑之间有宽窄不一的中间带,中间带的颜色淡于正常肤色而深于色素完全脱失斑,其发病往往与自身免疫、神经化学因子、遗传有关。本文对三色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三色白癜风
  • 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晓明;柯国琳;杨孔超

    黑素细胞移植是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和表皮细胞悬液移植。近年来动物实验证实脂肪干细胞可代替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共培养移植治疗白癜风。白癜风患者自体黑素细胞的移植效率可通过皮损周围皮肤归巢CD8+T细胞活动性来进行预测,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的辅助剂。本文综述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国内外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盛彩虹;周霞;杨晓雪

    老年带状疱疹常在皮疹消退后遗留神经痛,为观察使用得宝松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我们于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对306例门诊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

  • 手术治疗头部疣状痣5例

    作者:刘杰;柴维汉;彭勇;罗瑞静;王英杰;武宗琴;李淑;潘祥龙

    自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对5例头部疣状痣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方法进行手术切除及修复,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与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

    作者:黄菲;宋卫珍;孙慧丽;鞠双双;冯波;于萍萍

    雀斑是临床上常见色素性疾病,与遗传、日晒、内分泌异常有关,严重影响美观,且容易复发。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表皮内良性肿瘤,与性别、年龄、遗传、日光照射有关。此类疾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强脉冲光( IPL)在治疗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等疾病方面具有安全便捷的优点。1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治疗106例雀斑、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白芍总苷联合羟氯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作者:苗婷;刘源

    我们采用白芍总苷胶囊(商品名:帕夫林,朗生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羟氯喹及外用糖皮质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商品名尤卓尔)治疗盘状红斑狼疮( DL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面部扁平疣40例疗效观察

    作者:裘宇光

    笔者于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溃疡型坏疽性脓皮病1例

    作者:曹燕;陈浩;张韡;陈敏;徐浩翔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面部、四肢红斑、结节、溃疡伴疼痛1年半,加重2个月入院。1年半前患者左小腿出现米粒大丘疹,逐渐增至蚕豆大,后又出现3枚红斑,质硬,在当地治疗(具体不详)皮疹消退,3个月后再次于双下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逐渐增多,中央破溃,伴疼痛,后累及双上肢,在多家医院就诊,曾诊断“结节性脂膜炎”、“结节性红斑”等,对症治疗后无好转,部分溃疡自行愈合,留下瘢痕。2个月前患者症状加重,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8.3℃~39.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溃疡待查”收入院。有糖尿病病史1年余。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情况:前额、左眶周、左面部数个直径3~10 cm暗红色浸润性斑块,中央为黑褐色厚痂(图1);四肢散在红斑、结节,质硬,触痛明显,右前臂、双下肢可见数枚浸润性斑块,表面有黑褐色厚痂(图2);右小腿屈侧可见数个暗红色浸润性斑块,其上有多个脓点,呈筛孔状,局部见黑褐色痂,伴脓性及血性分泌物,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28×109/L,RBC 4.17×1012/L, HGB 120.0 g/L,PLT 96×109/L;尿常规尿糖(3+);生化血糖14.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5%,胰高血糖素70.19 pg/mL;抗核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抗体、铁蛋白、免疫蛋白电泳、梅毒血清学检查、乙肝5项、丙肝抗体均阴性;组织真菌培养阴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表皮葡萄球菌,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青霉素、万古霉素敏感。心电图:下侧壁心肌供血不足;B 超:脂肪肝、胆结石、子宫肌瘤。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缺失,真皮及皮下脂肪小叶内可见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样细胞及组织样细胞为主,细胞未见明显核异型性,未见明显血管炎改变及上皮细胞肉芽肿改变(图3)。免疫组化:CD68(阳性), CD3、CD20(散在阳性), CD30、CD56、S100、GrB (阴性), Ki67(阳性细胞约20%)。诊断:(1)坏疽性脓皮病;(2)2型糖尿病。治疗:甲泼尼龙30 mg静滴并逐渐减量,每10天环磷酰胺0.4 g静滴,口服四环素等治疗,溃疡面清洗换药,厚痂处外用金霉素软膏封包,痂皮脱落后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同时控制血糖,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目前仍在随访中。

  •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与血清离子钙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翟学英;张守利;王大见;于德宝;张明玉;侯俊领;刘鸣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域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3个月以上的一种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1 P HN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与年龄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相对增高;疼痛多于1年内逐渐自发性减轻至消退,多数患者发生顽固性疼痛,伴随多种感觉;P HN在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占有很大比率,疼痛可在皮损消退后持续数月至数年;由于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方法有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阿片类、抗癫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局部神经阻滞治疗P HN虽然也有明显效果,但许多患者的疼痛常不能得到充分缓解,或者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因此P HN患者需要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危重症患者体内Ca2+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密切联系,2本文旨在研究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与血清Ca2+浓度的变化是否相关。

  • 糖皮质激素联合10%碘化钾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

    作者:孟祖东;盛晚香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农民。因左腘窝皮疹伴溃烂6年,右上胸腋前区皮疹伴溃烂4年入院。患者诉6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腘窝部起一疼痛性的丘脓疱疹,周围有紫红色硬斑,后皮损逐渐扩大约6 cm ×8 cm,中央形成溃疡,基底有脓液,边缘隆起皮面。4年前右上胸腋前区也出现一类似皮损;在当地医院多次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溃疡稍减轻,边缘留下脓痂疤痕,停药后溃疡加重,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4月22日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疼痛、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上胸腋前区可见5 cm ×8 cm溃疡性皮损,境界较清,基底有少量黄色脓液,可闻及恶臭,溃疡上部分覆有坏死组织、肉芽组织,边缘呈紫红色水肿隆起,结痂、瘢痕、触痛明显,易出血(图1);左腘窝部可见10 cm ×8 cm类似皮损(图2);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 外用药联合舒肝颗粒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刘黎明

    黄褐斑为发生于颜面的对称性褐色斑片,好发于女性,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面部美观,严重影响了患者心理健康。黄褐斑病因复杂,具有难治性、易复发的特点。我科采用组合外用药(0.025%维A酸乳膏、地奈德乳膏、千白氢醌乳膏)联合舒肝颗粒治疗黄褐斑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愈白熏洗剂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疗效观察

    作者:葛莉

    外阴硬化性苔藓( vulvar lichen sclerosus,VLS)是女性外阴皮肤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常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特征,病因迄今不明,其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和萎缩及性交困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绝经期妇女及青春期少女多见,呈现双峰态。1,2大约4%~6%的患者可能发展为外阴鳞状细胞癌。3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记载,但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属“阴痒”、“阴疮”、“阴痛”范畴。目前治疗多以外用药或内服药相结合为主。愈白熏洗剂是本院妇产科针对VLS缠绵难愈,易复发的特点,以中医色象理论为指导研制的经验方,我们观察了愈白熏洗剂治疗VL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麻风 皮肤病
  • 全国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研修班及共建掌上皮肤科

    作者:

  • 读永垂青史之作:?中国皮肤科学史?

    作者:赵天恩

    由马振友、张建中和郑怀林教授主编、百余位皮肤科同仁勠力同心参编的?中国皮肤科学史?于2015年3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可喜可贺、可读可品。据我所知,迄今在我国临床各科中出版如此完整系统的专科史册者绝无仅有,故此书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

中国麻风皮肤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