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髓系白血病为首发的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一例

    作者:胡蓉蕾;何妙侠;陶立阳;韩换;郑建明

    患者男,22岁。因血便伴牙龈出血一周,于2014年10月22日来院就诊。患者有长期油墨接触史。体检:牙龈红肿,胸骨中下段轻压痛,肝脾肋下2 cm可及,双下肢可见多个淤血性皮疹,大径1.5 cm。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1×109/L,中性粒细胞24%,血小板8×109/L,嗜酸性粒细胞6%,中性幼粒白细胞6%,异常细胞3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8%,血红蛋白152 g/L,乳酸脱氢酶1649 U/L。腹部超声检查示肝脾肿大。骨髓病理活检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可见一类幼稚细胞广泛增生,呈灶性及片状分布,细胞中等偏大,核形不规则,染色质较细致,胞质丰富,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80%(图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髓过氧化物酶( MPO,图2)、CD117阳性,CD4、CD56部分阳性,TCL-1少量阳性、CD99个别阳性、CD123阴性,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了化疗,第1、2疗程分别以Hyper CVAD方案A和B[ A方案:环磷酰胺1.2 g第1天、1.1 g第2~3天,长春地辛4 mg第4天、第11天,多柔比星97 mg第4天,地塞米松40 mg 第1~4天,第11~14天;B 方案:甲氨蝶呤2 g第1天,阿糖胞苷10 g(第1~2天)]化疗,2个疗程后患者血常规白细胞4.03×109/L,骨髓涂片示骨髓缓解。患者出院后1个月腹壁出现数十个暗红色约黄豆大小皮下结节,活动度差。双侧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大径约2 cm。肺动脉CT检查示前上纵隔内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层面约3.8 cm ×2.4 cm,边界清晰,密度尚均匀,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血常规示白细胞20.7×109/L。患者先后进行了皮肤和纵隔肿块穿刺病理活检。皮肤活检病理示,表皮无明显病变,真皮浅层可见无细胞带,主要病变在真皮,血管周围,毛囊、汗腺周围,可见致密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深染或空泡状,部分可见核仁,核型不规则,染色质细致,呈弥漫性分布或形成模糊结节状结构(图3)。免疫组织化学示淋巴样细胞呈 CD4、CD56、CD123(图4)、CD38、CD33、CD117、CD4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阳性,MPO部分阳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 )、CD20、CD3、CD30阴性, Ki-67阳性指数约70%。纵隔肿块穿刺活检示,可见淋巴样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类圆形、不规则形,核大、核形不规则,异型性明显,其间可见较多细胞核碎片或小灶性坏死(图5)。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淋巴样细胞呈 CD4、CD56、HLA-DR、CD38阳性,MPO大部分阳性,CD123、TdT、CD3、CD20阴性, Ki-67阳性指数60%。骨髓活检形态学与第一次活检相似,骨髓液免疫球蛋白和TCR基因重排未发现单克隆性基因重排。随即给予IMEAP(异环磷酰胺2.8 g,第1~5天;美司钠2.7 g,第1~5天;依托泊甙110 mg,第1~5天;阿糖胞苷3.8 g ×1/12 h,第1~2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第1~5天)方案化疗,并进行纵隔肿块放射治疗。

  • 肝淀粉样变1例报告

    作者:李亚松;郑海燕;李浩然;曹建彪

    患者男,58岁,因“腹胀、食欲减退伴消瘦半年”于2013年11月8日入院。患者近半年来出现腹胀、食欲减退伴消瘦,体重减轻约15 kg,无发热、腹痛、呕血、黑便等。曾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肝大,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轻度异常、肾功能不全,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未能明确诊断,到北京军区总医院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体型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肋下7 cm可触及,质地硬,有触痛,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侧足背轻度浮肿。既往无肝炎病史、长期饮酒史、特殊用药史。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34 U/L、总胆红素14.8μmol/L、直接胆红素8.8μmol/L、总蛋白60.2 g/L、白蛋白29.1 g/L、尿素氮4.3 mmol/L、肌酐67μmol/L、碱性磷酸酶979 U/L、γ-谷氨酰转肽酶1978U/L、胆碱酯酶7736 U/L;凝血酶原时间12.0 s、凝血酶原活动度82%;24 h尿蛋白定量3.6 g;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均阴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抗体检查均阴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T 波异常改变,左心室高电压。心脏超声未见异常。腹部超声示肝脾大、少量腹水。肝脏增强CT 示肝大、轻度脂肪肝,少量腹水。胸部CT 示双肺慢性炎症,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入院后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静点,熊去氧胆酸胶囊、呋塞米、螺内酯口服,并输注白蛋白治疗。腹水消退后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示:肝内大量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及D-PAS 染色阳性;少数汇管区淀粉样物周围淋巴样细胞浸润(图1A);汇管区门静脉、肝动脉壁及间质内淀粉样物质大量沉积,小胆管可见,周围细胆管反应增生深入小叶内(图1B);小叶内肝板明显萎缩变窄,淀粉样物沉积严重处肝板消失(图1C)。诊断为肝淀粉样变。患者有大量蛋白尿,肾内科医生会诊考虑可能存在肾脏淀粉样变,建议行肾脏穿刺活检,家属拒绝。经上述治疗后患者腹胀减轻、食欲好转出院。

  •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王志梅;徐建民;潘文生

    患者,女,22岁,于1999年1月下旬发现右下腹壁肿块,约3?cm×3?cm,当时无伴随不适.2月上旬在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术,病理报告"良性纤维组织增生”.术后2周发现切口下方硬结,进行性肿大,无疼痛,无发热.3月下旬起出现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伴纳差,在本院行CT检查示:右下腹壁肿块切除术后复发可能性大,不除外炎性病变.考虑术后切口感染收入外科.多次血常规检查示RBC(4.07~4.46)×1012/L,Hb 110~127?g/L,WBC (1.6~2.2)×109/L,BPC (71~118)×109/L.乳酸脱氢酶 14.3?μmol*s-1/L,肝、肾功能正常.抗感染治疗无效.复查初次手术标本示: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见成片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体积较大,核有异形,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UCHL(+),CD3(+),CD4(+),CD8(-),CD68(+),诊断为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CPTL).转入血液科.体检:右下睑、颊部皮肤潮红伴皮下结节,右下腹壁肿块约13?cm×14?cm,边缘不清,皮肤呈暗红色,双侧上肢近端、胸腹壁可及多枚皮下结节,大小不等,质地中等,无压痛,其表面皮肤色泽未见明显变化.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及.B超示肝、脾、后腹膜淋巴结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纵隔不增宽、心肺无异常.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6.4∶1,粒系增生活跃有核左移;成熟浆细胞多见,吞噬性组织细胞常见,组织细胞形态异常,噬血现象不明显;红系增生较低,形态无异常;全片巨核细胞87个,以成熟颗粒巨核细胞无血小板形成为主,片中血小板散在可见.经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计数、LDH水平恢复正常,两个疗程后全身皮下结节均消退,目前患者情况良好,接受化疗及α干扰素联合治疗. 复习文献,SCPTL临床以多发性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以四肢、躯干多见,伴发热、疲乏、体重减轻等.实验室检查约50%的患者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可同时有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病理检查见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可围绕脂肪空泡分布形成花边样结构,肿瘤细胞形态差异较大,核不规则,富含染色质,核分裂相易见.肿瘤细胞均表达CD43、CD45RO、CD3,可以是CD4+CD8-,也可以是CD4-CD8+或CD4-CD8+.多数报道SCPTL的预后差,特别是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治疗方案以联合化疗为主,也有个别病例单用泼尼松或放疗取得缓解,本例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均典型,疗效满意,目前患者仍处于缓解期.

  • 1例干扰素治疗假性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作者:高娟;孔小红

    皮肤假性淋巴瘤(cutaneous psudolymphoma,CPL)系指在临床或组织学上类似皮肤恶性淋巴瘤(cutanous maliganant lymphoma,CML)的一组良性淋巴样细胞浸润性疾病[1].临床极为罕见,我院于2010年10月收治1例假性淋巴瘤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已达到治愈标准.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干燥综合征合并不典型ANCA相关性肾炎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深;游梦祺;赵宇

    病例患者,女,56岁,主因“发现肌酐升高2月”入院。患者2012年6月因“恶心呕吐1周”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生化:Scr 106μmol/L(正常范围59~102μmol/L);腹部超声示:胆囊壁毛糙增厚,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考虑“胆囊炎”,予“左氧沙星0.2,2/日”及“消炎利胆片4片,3/日”口服。2012年7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Tmax:39℃)”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8.0×109/L,Hb 84 g/L;生化:Scr 206.6μmol/L,ESR:30 mm/h;尿蛋白(++),尿隐血(+++);24 h尿蛋白定量:2.01 g。胸部CT示:(1)右肺中下叶高密度灶,考虑慢性炎症可能性大;(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纵膈及双侧腋窝多个淋巴结。遂以“慢性肾衰竭、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收入当地医院,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期间曾静点甲强龙粉针40 mg,1/日(连续5 d),出院后未再使用激素。7月30日患者诉劳累后出现颜面及喉头水肿伴周身风团,自服氯雷他定后症状缓解。8月6日复查血常规:WBC 4.5×109/L, Hb 87 g/L;Scr 241μmol/L;尿蛋白(++),尿隐血(+++ +);8月9日来我院门诊,遂以“肾衰竭待查”收入院。诉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5 kg,伴乏力、头晕、口干、眼干、腹胀、返酸;无猖獗齿,无口腔溃疡,无关节肿痛。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2010年11月因“高血压病”于当地医院住院期间查 ANA 谱:抗 SSA 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自诉当时口干、眼干不明显,为明确诊断在北京301医院行下唇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口腔)被覆鳞状上皮的黏膜组织,上皮下可见散在淋巴样细胞浸润,并见数个涎腺腺体,未见显著病变。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唇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干燥综合征”,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故未予药物治疗。2012年5月于301医院行腋下淋巴结病理活检,报告:(右侧腋下肿大淋巴结)破碎之淋巴结组织,考虑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12年7月房山区医院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Ⅰ度、十二指肠炎。过敏史:自诉磺胺类药物过敏;自述2008年起对“桃、苹果、桔”等食物过敏,表现为双眼红肿,全身皮肤伴有红色斑疹,关节疼痛。

  • 食管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张燕萍;王拥军;张澍田;李鹏

    患者男,44岁,因进食哽噎感半月余就诊,该患者曾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静脉瘤而未重视,此次于2014年7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7 cm 以下见多发色素沉着,距门齿35 cm 见两处结节状隆起,表面粗糙覆污苔(图1),内镜诊断为食管隆起性病变(黑色素瘤可能);内镜超声见病变处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起源于黏膜下层,向腔内外突出,大截面34 cm ×27 cm(图2),考虑诊断为食管低回声病变(黑色素瘤可能)。两块隆起分别活检,病灶质地韧,弹性差,病理提示为被覆复层鳞状上皮的黏膜组织,上皮下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有异型性,免疫组化:HMB45、MART1、MUM1均为阳性(图3),诊断为食管黑色素瘤。

  • 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一例

    作者:宋珺;伍洲炜;林军;孙越;朱光斗;施伟民

    患者男,69岁。3年来,头、躯干和四肢出现散在红斑、毛囊性丘疹及痤疮样皮损(如粟丘疹、囊肿等)和脱发,病程中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灶性慢性炎细胞浸润伴毛细血管增生,毛囊周围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血管增生,伴少许嗜酸粒细胞,考虑为毛囊炎,予抗组胺药和抗生素治疗后皮损炎症消退,瘙痒减轻。3个月后,枕部出现斑块伴脱发,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密集淋巴样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毛囊周围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伴较多嗜酸粒细胞,可见不典型淋巴细胞,部分侵入毛囊,毛囊上皮黏液样变性。阿新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CD20、CD79a、EB病毒(EBV)、CD5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PGM-1)、髓过氧化物酶(MPO)、CD7、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均阴性,异形细胞CD3、CD4、CD5、CD2、CD43、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UCHL-1)均阳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为阴性。诊断: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予光化学疗法(PUVA)联合阿维A治疗,仍有新发皮损,目前患者在随访中。

  • 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爱桃;刘爱军;韦立新;陈乐真

    目的探讨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3 例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见到大量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呈CD45RO、CD3 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标志物CD8 及TIA-1阳性.结论伴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病理形态上要注意与淋巴瘤鉴别;在其发生学上可能与流产后体内高激素水平状态的突然消失有关.

  • 睾丸旁横纹肌瘤:一个形态学独特的硬化性亚型

    作者:陈远钦(摘译);余英豪(审校)

    心外横纹肌瘤罕见,目前将其分为胎儿型、成人型及生殖器型。作者报道7例发生于睾丸旁区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横纹肌瘤,主要累及年轻人,中位年龄24岁。肿瘤中位直径为4.5 cm(范围2.0~12 cm),切面灰白至棕褐色,界限清楚。镜下见瘤组织由束状排列、分化良好的大横纹肌细胞构成,圆形或多角形,偶见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嗜伊红。瘤细胞分布于丰富、透明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周围常可见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核圆形、泡状,核仁小或不明显,偶见双核或多核。所有肿瘤缺乏非典型性及坏死。几乎无核分裂,仅1例肿瘤中计数为1个/50 HPF。所有肿瘤弥漫表达desmin,4/4弥漫表达myosin,1/1表达myf-4。所有病例均采取局部切除术(5例境界清楚)。4例随访肿瘤无复发或进展(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证据。临床过程确定为良性,类似于其它类型的横纹肌瘤。作者认为这种罕见的睾丸旁横纹肌瘤,在形态学上有别于其它部位的横纹肌瘤,即肿瘤细胞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基质围绕,似乎代表了一个独立的亚型,建议将其称为“硬化型睾丸旁横纹肌瘤”。

  •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有;韩秀娟;王姝妹;石玉炜;张伟

    目的:探讨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基因重排检测1例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可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CD3、CD45RO均阳性。结论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淋巴细胞占优势,基因重排未检测出具有诊断意义的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 淋巴瘤并发脓胸1例

    作者:林秀华;沈志勇;陈雨燕;陈晓红;赖国祥

    患者,女,65岁,于2014年5月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发热,发病后就诊当地诊所予“消炎、化痰”治疗后病情加重,转诊当地医院查抗“O”、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均阴性。腹部彩超:肝实质回声稍增粗,胆囊壁毛糙、脾稍大,上腹部多发低回声区,考虑淋巴结,肝、胰腺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双下肺斑片影,考虑炎症,双侧胸腔、心包腔积液,肋膈角、心膈角多发结节影,考虑淋巴结影;予行胸腔穿刺术抽出淡红色混浊胸水,胸水CEA正常,胸水ADA 214.1U/L,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可能性大,予“HRZE”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周后无好转,遂转诊我院。查体:消瘦外观,精神疲乏,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下肺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8次/min,余未见明显异常。我院胸部CT: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双肺膨胀不全,右侧为著,建议抽液后复查。纵隔内、双侧膈周、前胸壁、双侧腋窝及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肿瘤可能;生化:ALB 24.4 g/L,LDH 890 U/L,ADA 97 U/L;肿瘤标志物:CA125214.60 ku/L, NSE 28.57 ng/mL;降钙素原8.150 ng/mL;入院后行右胸膜活检及胸腔闭式引流术,胸水常规:红色,混浊,比重1.021,细胞数19000×106/L,单核20%,多核80%,葡萄糖0.96 mmol/L,蛋白43.60 g/L,抗酸杆菌阴性,氯化物106.90 mmol/L;胸水LDH 4327 U/L,胸水ADA 515 U/L;血常规:Hb 92 g/L,余正常;PPD试验阴性;右胸膜活检病理:纤维及脂肪组织内见多量淋巴样细胞浸润,轻度异型。免疫组化:CD5(2+), CD21(个别细胞+),CyclinD1(个别细胞+),KI-67 ;(50%+),CD79(4+),CD20(4+),Mum-1(4+), CD43(+), CD3(核散在阳性)。 CD23、MPO、TDT、CD10、Bcl-6阴性,支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性)。胸水致病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胸水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无分枝杆菌。胸水 TB-DNA阴性。入院后予抗感染、化痰、平喘、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无好转,确诊淋巴瘤后因病情重,家中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于出院后1周死亡。

  • 静脉注射诱发环状肉芽肿1例

    作者:赵建斌;尚淑贤;王千秋

    患者,男,46岁,因右手背环形皮损2年来诊.患者2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输液后,右手背针刺部位出现红色小丘疹,偶有轻度瘙痒.之后皮疹呈红色环形逐渐扩大,中央消退,周围隆起.患者自用皮炎平、达克宁等无效.体检: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手背见一直径5 cm左右、不规则红色环形皮损,边界清晰,皮损中央消退,边缘呈堤状浸润隆起(图1).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灶状胶原变性,变性胶原周围可见组织细胞、淋巴样细胞浸润,部分呈栅栏状排列(图2).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环状肉芽肿(GA).

  •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1例

    作者:张玉丽;张春敏;魏国;张春红

    患者男,25岁.躯干、四肢出现浅色斑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色素减退斑,皮损逐渐扩大及增多,偶有痒感.发病以来无发热、乏力等不适.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广泛分布浅色斑,大小、形状各异,表面光滑或稍感粗糙,少许糠状脱屑.真菌检查阴性.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中等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并移入表皮,未见Pautier微脓疡形成;淋巴样细胞有轻度异型,核周有空晕,未见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结果:CD2(+),CD3(+),CD45RO(+),CD20(-),CD30(-).诊断: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治疗:NB - UVB隔日照射1次;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300万U2次/w.1个月后,色素明显恢复,表面变光滑,无脱屑,现随访中.

  • 脾脏非霍奇金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1例报告

    作者:陈琳;李文生

    患者女,63岁。因“无明显原因乏力,偶伴恶心、呕吐1年多”于2012年10月入院。入院查体显示脾大,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B超检查显示脾脏厚8.6 cm,长约22.7 cm,形态饱满,回声均匀;肝、胰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WBC 4.29×109/L, RBC 3.63×1012/L, Hb 84 g/L, PLT 97×109/L。入院诊断:脾大伴脾功能亢进;贫血(中度)。遂行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脾脏体积35.0 cm ×13.5 cm ×8.5 cm,脾脏表面光滑,暗红色,切面暗红,质粗糙,可见细小灰白色细颗粒状物,直径0.1~0.2 cm,脾门未见肿大淋巴结。显微镜下显示脾脏红、白髓尚能区分,白髓淋巴滤泡扩张,套区不明显或消失,与红髓界限不清,并与周围边缘区融合,边缘区扩大,边缘区淋巴样细胞体积较小,胞质丰富,染色质疏松,核轻度不规则,红髓内髓索、髓窦扩张,充满红细胞,并可见大小不等片、灶状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20阳性, CD3、CD5阴性、CD21示FDC网,CyclinD1阴性,滤泡bcl-2阳性,CD10、bcl-6阴性,kappa、lambda均少数细胞阳性,CD163、mpo部分细胞阳性,Ki67指数滤泡内及边缘区为20%~30%。病理诊断:脾脏非霍奇金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

  • 阿维A联合干扰素治疗蕈样肉芽肿1例

    作者:吴梅;于长平;田洪青;杨建军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全身皮肤起皮疹,伴剧烈瘙痒22年.2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头面部、躯干、四肢起红斑,伴剧烈瘙痒,经过中药熏蒸1周后皮损完全消退.2个月后皮损复发,曾按"银屑病"治疗效果不佳.近2年皮损增多且多形.自发病以来,无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发热,无明显的消瘦.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右侧颈部、双侧腹股沟可触及大小不等的数个淋巴结,大者直径约3 cm,质韧、活动、无压痛.皮肤科情况:头皮散在糠状鳞屑性斑片,面部见鲜红色斑片,躯干四肢弥漫性暗红色斑片,夹杂色素异常斑片(色素减退和色素沉着混杂),其上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阴性.黏膜、毛发及指(趾)甲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及B超、胸片、心电图正常.腹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见单一核细胞移入,细胞核大、不规则,胞浆淡染.真皮浅层散在较多淋巴样细胞浸润.DIF:阴性.免疫组化:异型淋巴细胞CD3(+),CD45RO(+),CD20(-),CD30(-),CD68(-).诊断:蕈样肉芽肿(MF).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