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Practical Pharmacy and Clinical Remedies 실용약물여림상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影响因子: 1.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0070
  • 国内刊号: 21-15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36
  • 曾用名: 辽宁药物与临床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滕卫平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舒芬太尼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个体化用药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明涛;周锦;周南

    目的 探讨并评价舒芬太尼在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个体化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全身麻醉下择期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65例患者,术前接受P450 CYP3A4* 1G酶基因测定,按检测结果分为2组:A组为野生型纯合子组,B组为突变型纯合子组.术后自愿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A)治疗.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术毕静注0.04 μg/kg负荷量舒芬太尼,连接PCA镇痛泵.入PACU后2、4、24、48 h各时点,评估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舒芬太尼消耗量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2h和4h舒芬太尼消耗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1,t=5.36,P>0.05),但A组24 h和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少于B组(t=11.67,t=9.86,P<0.05).两组各时间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38,F=3.69,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x2=4.57,P<0.05).结论 传统的按公斤体重给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配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有个体化应用,才能既充分保证完善的术后镇痛,又可减少由于镇痛药物过量带来的风险.

  • 芹菜素对烟草烟雾提取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时文波;于常声;甘为

    目的 探讨芹菜素改善烟草烟雾提取物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给予烟雾提取物(CSE)模拟吸烟环境和不同浓度芹菜素.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SE组、芹菜素组,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以及细胞上清液中IL-6、TGF-β、INF-γ各因子的表达.结果 芹菜素在24h和48 h均能显著缓解不同浓度CSE诱导的内皮细胞存活率的降低,降低不同浓度CSE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同时芹菜素可抑制CSE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以及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6、TGF-β、INF-γ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芹菜素以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为标靶,抑制吸烟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骨科术后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张鑫;李慧娟;周亮;王明媚;王心慧;卫晋菲;刘皈阳

    目的 分析骨科术后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以及诊断标准,掌握骨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了解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在选取的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中,骨科手术有异物植入的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76.19%;对于骨科术后感染的诊断除细菌培养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培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数的67.02%,革兰阴性菌占31.91%,真菌占1.06%;药敏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关节感染的常用手段.结论 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异物植入、高龄、慢性疾病、烟酒不良嗜好等;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作为诊断术后感染的标准,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也作为临床诊断感染的依据,尤其是ESR和CRP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医务工作者要尽可能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

  • PEG化青霉素降低红细胞溶血的研究

    作者:饶秀丽

    目的 采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动物模型血液,评价PEG化青霉素降低红细胞溶血的作用.方法 1%乙酰苯肼皮下注射大鼠制备G6PD缺陷的动物模型,取其红细胞制成混悬液,比较青霉素和PEG化青霉素的溶血作用,以及两组的红细胞脆性、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 青霉素组出现明显的红细胞溶血,且随着浓度变化和孵育时间延长溶血具有增加的趋势,溶血率高达25%,而PEG化青霉素组未见明显溶血;另外,红细胞脆性实验结果表明,PEG化青霉素对红细胞膜的作用非常轻微,H50%为43.6%,显著低于青霉素组(52.9%);红细胞膜流动性结果表明,PEG化青霉素对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影响非常轻微.结论 PEG化青霉素的溶血率较低,为该药的体内研究和进一步新型药物制剂开发奠定基础.

  • 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石小岩;王睿;傅迪;胡荣;张国君;廖爱军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例CML患者,使用高杉尖三酯碱和/或羟基脲将白细胞降至20×109/L以下后口服尼洛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8例,每日口服尼洛替尼600 mg;加速期2例,每日口服尼洛替尼800 mg.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满3个月时均达到CHR.8例慢性期患者中,7例达到CCyR,1例达到PCyR.2例BCR-ABLIS转录水平<1%,6例>1%而<10%.2例加速期的患者中,1例达到CCyR,1例无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BCR-ABLIS转录水平>1%而<10%.在治疗满6个月的9例患者中,7例慢性期患者均达到CCyR.3例达到MMR,3例BCR-ABLIS转录水平>0.1%而<1%,1例BCR-ABLIS转录水平>1%而<10%.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维持CCyR,另外1例细胞遗传学依旧未发生缓解.2例分子生物学均达到MMR.1例慢性期患者在治疗第8个月时发生急髓变.在治疗满12个月的6例患者中,4例慢性期患者均为CCyR.3例为MMR,1例BCR-ABLIS转录水平<1%.2例加速期患者中,1例为CCyR,1例细胞遗传学依旧未发生缓解.2例均为MMR.1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2级的血红蛋白减少、皮疹、关节及肌肉酸痛等.结论 早期应用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安全有效.

  • 人参皂苷Rh2对高脂膳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作者:周芹;王晞;王龙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h2对高脂膳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 ~ 240 g,高脂饲料喂养24周后,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GIR组)、人参皂苷Rh2组(Rh2组)、假手术组(GS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24周.每组6只,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在高脂饲养基础上,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GS组只穿线不结扎.Rh2组大鼠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h2 10 mg/kg,GS组、GIR组大鼠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20 min后处死大鼠,测定血脂水平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流式细胞仪计数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结果 喂养2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组大鼠体重与血脂水平均升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与人参皂苷Rh2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血清VEGF水平均有升高,且人参皂苷Rh2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人参皂苷Rh2可增加高脂膳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提高血清VEGF水平相关.

  • 柚皮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苏静缘;李晓明

    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以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模型组(SAH组)、柚皮苷治疗组(Nar组,80 mg/kg),每组20只.各组10只大鼠取患侧大脑皮质匀浆液,检测MDA含量;另10只大鼠断头取脑,固定后常规包埋后切片,HE染色测基底动脉内径周长.TUNEL和NEUN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柚皮苷能明显降低SAH氧化应激指标MDA的水平(P<0.01);并显著抑制脑基底动脉血管痉挛(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柚皮苷能显著减少SAH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 柚皮苷可以减轻大鼠SAH后早期脑血管痉挛,减少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AH后氧化应激有关.

  • 奈达铂与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晓东;段琼玉;宣莹;吴荣;曾越灿

    目的 比较使用奈达铂(NDP)与顺铂(DDP)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79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奈达铂40 mg/m2+地塞米松10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胸腔注入给药;对照组给予顺铂40 mg/m2+地塞米松10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胸腔注入给药.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为(84.21±11.92)分,高于对照组的(71.86±10.8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存期为(16.83±3.68)个月,对照组的生存期为(13.11±2.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顺铂相比,奈达铂胸腔灌注治疗NSCLC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更有效且不良反应较轻的方法.

  • 呋塞米对心衰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罗经宏;李玲

    目的 探讨呋塞米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2周将3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心衰对照组(12只,生理盐水)及呋塞米组[12只,20 mg/(kg·d)].药物干预4周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心肌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以及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31)和胶原纤维Ⅲ(CollagenⅢ)mRNA的表达.结果 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呋塞米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5),而射血分数(EF)升高不明显.呋塞米组的AngⅡ、醛固酮、CVF及TGF-β1和CollagenⅢ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呋塞米能进一步激活心衰大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进而升高TGF-β水平,促进心肌纤维化重构,终加剧心功能的恶化.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雷尚芳;白娜;鲍升娟;雷尚林

    目的 建立小鼠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肝炎动物模型,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治疗机制,为治疗人类感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Balb/c小鼠80只(雌雄各半),配对后随机分对照组、病毒感染组、丹参酮大剂量组、丹参酮小剂量组,丹参酮大、小剂量组经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1、0.5 mg/(10 g·d),对照组、病毒感染组注射等体积细胞维持液DMEM,四组均治疗21 d.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小鼠血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小鼠肝功能:总胆红素(STB)、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CYP2E1、CYP1 A2、CYP3A4、CYP2D6、CYP2C9活性.结果 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21 d后,丹参酮大小剂量组LN、PC-Ⅲ、cⅣ、HA、TGF-β1、STB、TBA、ALT、GGT、AST及CYP2E1、CYP3 A4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大、小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小鼠接种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机制与其活血化瘀、降低TGF-β1、抑制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酶活性,促进肝功能恢复有关.

  • 近日节律对依托咪酯致老年患者意识消失作用的影响

    作者:李旭;董有静;吴迪

    目的 探讨近日节律对依托咪酯致老年患者意识消失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80例,ASA Ⅰ或Ⅱ级,术前未用镇静镇痛药物,按注药时点分为3组,每组60例:上午组(9:00 ~ 11:00,M组);下午组(14:00~ 16:00,A组);夜间组(21:00 ~ 23:00,N组).每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6个亚组,每个亚组10例:麻醉诱导分别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5、0.07、0.09、0.11、0.13或0.15 mg/kg,注射完毕后5 min内观察患者是否意识消失,意识消失的判断标准为睫毛反射消失及镇静/警觉评分(OAA/S)≤2分.记录5min内每组患者意识消失的例数及其对应的剂量,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两组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M组、A组及N组依托咪酯致老年患者意识消失的ED50及95%CI分别为0.116 (0.102 ~0.133)、0.091(0.072~ 0.106)及0.080(0.062 ~0.093)mg/kg,ED95及95%CI分别为0.173(0.150 ~ 0.230)、0.159(0.135 ~0.218)及0.137(0.118~0.183) mg/kg,与M组比较,N组ED50及ED95显著降低(P<0.01),M组与A组、N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日节律可对依托咪酯致老年患者意识消失剂量产生影响,致意识消失的ED50及ED95在夜间较上午显著降低,上午与下午、下午与夜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AMI-PCI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孙阿林;潘斌;周鹏;张国强;李晓东;王健

    目的 研究急诊PCI静脉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重构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rhBNP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rhBNP组在PCI术前静脉推注负荷量rhBNP,再以0.007 5 μg/(kg· min)维持静脉持续泵入直至术后72 h,常规组术前给予50 μg/min硝酸甘油维持静脉持续泵入直至术后72 h,分别测定两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室彩超指标及术前、术后72 h、术后3个月血浆NT-proBNP、Ald、CRP、IL-6水平.结果 PCI术后72 h、3个月NT-proBNP、Ald水平与PCI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PCI术后72 h NT-proBNP、Ald水平与PCI术后3个月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Ald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72 h、3个月对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2 h、3个月CRP、IL-6水平与PCI术前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术后72 hIL-6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I术后72 h CRP、IL-6水平与PCI术后3个月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IL-6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72 h、3个月对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左心室各指标与PCI术前组内比较,除常规治疗组LVDd、LVPWT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CI术后3个月左心室对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静脉应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对心源性脑栓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郑雪松;汪蓉;彭吉霞;郭俐宏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对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康复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24例脑栓塞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对症治疗(如脱水及口服吲哚布芬+舒降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病理性棘波振幅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计算治疗前、后患者卒中量表神经缺损(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能显著降低脑栓塞患者脑电图病理性棘波振幅、E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提高脑栓塞患者局部脑血流量、ADL评分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吲哚布芬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效应,松弛脑栓塞区血管平滑肌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量,降低脑栓塞患者脑电图病理性棘波振幅,有效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脑栓塞有理想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解痉止痛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崔亚玲;何静;张朝绅;郭晓欢;马宏达

    目的 建立解痉止痛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薄荷脑及陈皮浸出液;采用理化法鉴别水杨酸甲酯;采用HPLC法测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及辣椒浸出液中辣椒素的含量.色谱条件:①水杨酸甲酯含量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C18 (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05 nm;柱温为25℃.②辣椒素含量测定:色谱柱为Welchrom 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25℃.结果 薄层定性鉴别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专属性强;理化鉴别反应灵敏,阴性对照无干扰.水杨酸甲酯含量在0.13 ~2.6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0%,RSD为0.43%(n=6).辣椒素在0.091 ~2.9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6%,RSD为1.45%(n=6).结论 本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 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剂的制备和抗过敏作用初探

    作者:初阳;李蕾;丁一航;姜明燕

    目的 优选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剂的优处方,并初步考察其抗过敏作用.方法 以乳膏剂色泽光泽度考察、稳定性考察及显微镜法观察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优处方.并将该制剂涂抹于被紫外线照射的小鼠皮肤上.结果 制备40 g乳膏中二氧化钛的投药量为3 g、扑尔敏的投药量为0.2g、乳化时间为30 min、乳化温度为70℃时,乳膏效果较好.小鼠背部皮肤HE染色观察显示其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结论 二氧化钛马来酸氯苯那敏乳膏可有效抗紫外线过敏.

  • HPLC法同时测定产灵丸中4种有效成分

    作者:王坚;徐菁;李鹏;朱军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产灵丸(防风、苍术、白术等19味药物)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苍术素醇和苍术素4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3 mL/min;检测波长:254nm(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337 nm(苍术素醇、苍术素);柱温为30℃.结果 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苍术素醇和苍术素质量浓度分别在5.22 ~ 104.40 μg/mL (r =0.999 3)、4.95 ~ 99.00 μg/mL(r=0.999 7)、4.89 ~ 97.80 μg/mL(r=0.999 5)、6.34 ~126.80 μg/mL(r=0.999 2)时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9%、97.21%、100.07%、96.90%,RSD (n =6)分别为1.19%、1.13%、0.89%、0.85%.结论 该定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并且重现性好,可作为产灵丸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苍术素醇和苍术素的质量控制.

  • HPLC法同时测定更年灵胶囊中3种成分的含量

    作者:邹燕;龚秋翼;赵佳丽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更年灵胶囊中淫羊藿苷、维生素B1及维生素B6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方法,色谱柱:Ultimate AQ-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4%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2%的三乙胺,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3)(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0℃;流速:1.0 mL/min.结果 淫羊藿苷、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分别在4.052 ~ 48.624、21.63 ~255.12和20.50 ~246.0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1.000、1.000,n=6).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37%(RSD=1.08%)、100.93%(RSD=1.70%)和99.34% (RSD=1.7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更年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 中药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晓玲;冯立影;孙德春;刘高峰

    P-糖蛋白是广泛分布于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转运蛋白,能将内源性、外源性物质及其代谢物排出细胞.其广泛分布及对药物的逆向转运功能,使其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P-糖蛋白可识别和转运在结构、化学性质和药理学特性等方面均不同的化合物,对P-糖蛋白的抑制或诱导可产生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底物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或治疗不足.抑制P-糖蛋白可减少药物外排,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在脑组织中的积累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关于中药对P-糖蛋白影响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归纳了各种中药及其成分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系统了解并指导该领域的研究,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苯妥英的遗传药理学进展

    作者:王丽萍;雷家川;郭咸希;宋金春

    目前研究认为基因多态性是抗癫(癎)药物苯妥英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基因多态性导致癫(癎)患者个体出现不同的苯妥英药理、毒理作用.随着遗传药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研究者对苯妥英用药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介绍了苯妥英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 缬沙坦对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段书云

    目的 研究缬沙坦降压作用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经治的确诊为高血压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按病情及患者接受治疗意愿分别应用缬沙坦(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非缬沙坦组)降压治疗,每组80例,观察术后12个月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降压效果相当.缬沙坦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低于非缬沙坦组,射血分数改善优于非缬沙坦组,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非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可以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

  • 丁苯酞、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艳

    目的 观察丁苯酞、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的11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1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4.5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15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得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马来酸桂哌齐特及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高,使用安全.

  • PCI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铁汉;孙黎明;王怡练;徐海涛;董政

    目的 研究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出血风险.方法 将90例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规范化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PCI围手术期均予以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其中A组(45例)患者在PCI术前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顿服,术后以每晚20 mg口服1个月,之后改为每晚10 mg口服治疗;B组(45例)在PCI术前后一直予以1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及随访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出血情况(牙龈出血、口腔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PCI术中植入支架数量、围手术期抗凝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术后1个月内出血发生率为35.7%,B组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短期内应用强化他汀治疗能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 NSBB在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意义

    作者:钟媚;张冰;李秀媚

    目的 探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卡维地洛在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后预防早期再次出血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住院行内镜套扎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内镜套扎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药物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病情及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t=2.046,P=0.044)、AKP(t=4.945,P<0.01)、HVPG(t=5.486,P<0.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Hb(t=3.774,P<0.01)、AIb(t=5.853,P<0.01)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食管静脉Grade分级(x2=8.130,P=0.017)、早期再次出血率(x2=4.304,P=0.038)和死亡率(x2=4.358,P=0.03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够改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肝功能,降低门脉压力,进而预防内镜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丽;王丽;曾义岚;吴蓓;段萌

    目的 分析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联合组60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ETV组60例,单纯行恩替卡韦治疗;派罗欣组60例,单纯行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3%,派罗欣组为60.0%,ETV组为61.7%,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ETV组、派罗欣组(P<0.05),而ETV组、派罗欣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HBeAg血清学应答显著优于ETV组(P<0.05);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均优于派罗欣组(P >0.05);ETV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与派罗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药师参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会诊与药学监护

    作者:程莉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1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患者的可能致病菌,根据经验型抗感染的疗效与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协助优化联合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并出院,药品不良反应得到上报.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疑难病例会诊分析,可帮助临床医师解决药物治疗难题,建立独具特色的药学监护.

  • 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出现不良反应一例

    作者:赵永峰;王仙

    1例78岁房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出现咯血,通过对患者相关治疗药物的分析,推测其咯血原因系华法林可能与胺碘酮、伏立康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并对相关文献证据进行了探讨.

  • 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对策及护理方法

    作者:张欣

    目的 分析急性药物过敏反应患者的抢救对策及护理方法,探讨如何高效地救治此类患者.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抢救的21例急性药物过敏反应患者,总结其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抢救对策和护理方法.结果 患者在用药后5~15 min内发病,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2例,全身皮疹1例,胸闷及呼吸困难4例,头痛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血压下降、大汗淋漓2例,喉部痉挛2例,肢体抖动1例,意识丧失4例.经准确地判断过敏反应指征并进行及时抢救及有效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过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急性药物过敏反应发病时间短、临床症状重,及时判断药物过敏反应指征并进行合理有序的抢救护理流程,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米卡芬净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作者:王芳;李莎;于玉楼

    目的 分析并探讨米卡芬净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米卡芬净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米卡芬净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胃肠道反应及肝损害为多见,另外可见心血管疾病、溶血及过敏反应等.结论 鉴于米卡芬净可造成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医药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和防止ADR的发生率,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交叉过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分析

    作者:马丽萍;陈灿;张蕾;赵继红;吝战权;沈司京

    目的 探讨Ig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患者能否安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方法 结合1例美罗培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交叉过敏反应的临床案例,检索2015年1月之前国内外研究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的文献,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篇(2 308例受试者),分别从“研究药品、纳入人群特点、交叉过敏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5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亚胺培南与青霉素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在0.8% ~25%之间,美罗培南与青霉素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在0~0.9%之间;交叉过敏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瘁、药物热、喘憋、中性粒细胞减少、面部水肿、呼吸窘迫、关节痛、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管内溶血等.结论 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或者皮试阳性的患者,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青霉素过敏情况(相关药品、发生时间和类型、严重程度等);确有必要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时,应谨慎使用并进行密切监护,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或在床旁准备过敏抢救药品和设施.

  • PDCA循环在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金岩;滕永和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药品效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在药品效期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计划、执行并持续改进.结果 通过PDCA循环规范药品效期管理,可以减少药品失效现象,促进药品安全管理.结论 PDCA循环是实现药品效期规范管理的有效方法.

  • 576株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临床特征及药敏性研究

    作者:成海娟;张毅;庞鹏飞;徐小嫚;周潇;李芳菲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该菌的感染提供诊断及用药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65岁(WHO关于老年人定义)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老年患者576例,采用CLSI 2014年版判断标准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判定,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6例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住院时间长、高龄、基础疾病复杂、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过创伤性操作等.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和血液,分别占39.76%、18.75%、16.84%;主要分布于ICU、呼吸内科病房、神经外科病房、介入病房,且明显多于其他病房.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不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坦比较敏感,耐药率仅为3.58%,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第1、2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为94.44%;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在30%左右;另外,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唑喃钠、呋喃妥因、哌拉西林耐药率则均大于70%.结论 老年患者易罹患院内感染,感染致病菌呈现多重耐药,且检出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临床经验治疗来说,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已不适用于该菌所致感染的治疗,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可作为仅次于碳青霉烯类用于控制该菌感染的第二选择,同时应加强药敏监测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以指导临床用药、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实用药物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