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疗效比较

    作者:许立明;王丽静;周杨

    目的:探讨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6年收治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20例患者中新诊断患者为12例(A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患者(B组)为8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伊马替尼进行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发生率、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发生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较之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失败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李晓燕

    目的 研究在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失败与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采取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样本选自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分组方根据患者的类型,均分为参照组(n=10)与实验组(n=10),参照组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失败的患者,实验组为新诊断的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伊马替尼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总有效率90.00%、完全反应率60.00%、次要反应率0.00%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0%、总有效率40.00%、完全反应率10.00%、次要反应率4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伊马替尼治疗应用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失败与新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对于新诊断患者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值得应用.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2个月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CR-ABLIS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扈臣媛;于迪;张兵;韩雅慧;张焕新;李振宇;曾令宇;闫志凌;徐开林

    目的: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12个月的BCR-ABL转录水平处于警告及佳反应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的远期预后,探讨影响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KI治疗的80例初诊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TKI治疗12个月BCR-ABLIs>0.1%且≤1%(警告反应)的患者作为A组(观察组),BCR-ABLIS≤0.1%(佳反应)的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深度分子生物学反应(DMR)的比例以及特定时间点2组患者MR4获得率及累积MR4率,分析影响2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患者在TKI治疗后的15、18和24个月这3个特定时间点获得MMR及MR4 (DMR)比例明显高于A组的患者,且B组的患者更快获得MR4.在分界点(TKI治疗12个月)后的3、6和12个月,A组较B组更不易获得MR4 (P< 0.05).生存分析显示,B组较A组在后续的不同时间点有更多的患者达到MR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脾脏肋下>10 cm(P <0.01)和乳酸脱氢酶>400 U/L(P <0.05)是影响治疗疗效警告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初诊的脾脏大小是影响12个月处于警告疗效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4).结论:12个月治疗疗效处于警告的CML患者,与佳疗效的患者对比,更缓慢且更不易获得DMR,远期预后较差.对于12个月治疗疗效处于警告的患者初诊的脾脏大小可以预测患者相对不佳的远期预后.对于12个月疗效反应为警告的患者在结合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可早期更换治疗方案.

  • MicroRNA-17-92簇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作者:杨爽;孙慧燕;肖凤君;李庆芳;许俊;郭子宽;王恒湘;王立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17-92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K562细胞系为模型,采用lipofectin2000转染miR-17-92 mimic,应用Q-PCR方法鉴定基因表达水平,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K562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标记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细胞经过乙醇固定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Crk的表达.结果显示:K562细胞系转染miR-17-92 mimic后miR-17-92表达增高;miR-17-92高表达后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在细胞周期方面由G1期向S期细胞增加;同时,miR-17-92 mimic能够抑制乏血清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17-92 mimic促进Crk蛋白的表达.结论:miR-17-92可以促进K562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并调控细胞周期变化.

  • 慢性髓性白血病人源树突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体外扩增

    作者:吉蕾;邢佩霓;魏绪仓;王彤;李梅生;张王刚

    本研究观察来源于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CD34+细胞经两步培养扩增后产生的树突状细胞的抗白血病免疫功能.从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分离出CD34+细胞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两步培养.首先将其与rhFlt3-L和rhTPO共育7天,再与rhGM-CSF、rhTNF-α及rhIL-4共同培养14天,以诱导树突状细胞产生;同时以rhGM-CSF、rhTNF-α及rhIL-4直接诱导体系作对照.获得的D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电镜分析细胞超微结构及G显带法进行的染色体分析后,并用MTT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及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慢性髓性白血病的CD34+细胞经过rhFlt3-L和rhTPO的初始扩增培养7天后,CD34+细胞总数扩增77±5倍.用rhGM-CSF、rhTNF-α及rhIL-4诱导培养14天,DC产率达到(39±8)%,细胞扩增倍数及DC比例均明显高于直接诱导产生的培养方法(P<0.01),且此DC能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进而杀伤CML细胞.结论:两步法体外扩增培养可明显提高DC前体总数及产率,优于直接诱导培养;CML细胞来源的DC可诱导产生抗白血病免疫反应.

  •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β1整合素功能障碍的研究

    作者:白任奎;陈珊珊;刘艳荣;付家瑜;李金兰;于弘;常艳;阮国瑞

    为了探讨Ph(+)慢性髓性白血病(CML)骨髓细胞是否存在β1整合素活化障碍,我们以10例正常及12例CML骨髓单个核细胞(NBMMNC及CMLBMMNC)为研究对象,用β1整合素活化抗体8A2和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活化剂,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上述细胞与可溶性纤连蛋白(FN)的结合能力及其β1整合素跨膜区9EG7表位的表达,并观察了ABL激酶抑制剂CGP57148B预处理对上述细胞β1整合素活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MLBMMNC之9EG7表达率及FN结合率与NBMMNC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别(P>0.05);8A2对CMLBMMNC 9EG7表达率及FN结合率的增加作用显著低于对NBMMNC的作用(P<0.05);GM-CSF及G-CSF均可显著增加NBMMNC的9EG7表达率及FN结合率,而不增加CMLBMMNC的上述指标;0.1μmol/LCGP57148B预处理30分钟可明显增加CMLBMMNC β1整合素的活化潜能(可活化性),而对NBMMNC无显著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Ph(+)CML细胞存在β1整合素活化障碍是其与FN粘附功能缺陷的主要发生机制;ABL激酶抑制剂CGP57148B对β1整合素无直接活化作用,但可增强活化剂的作用.

  • 慢性髓性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作者:王黎明;陈珊珊;刘艳荣;付家瑜;于弘;李金兰;郭子宽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功能,将CML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GM-CSF,IL-4,TNF-α的培养基中培养7-14天.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鉴定,通过FITC-DX(FITC标记的葡聚糖)摄入实验,3H-TdR掺入和MTT实验,以及LDH释放试验,分别检测不成熟DC对外源抗原的摄入能力,成熟DC对外源和内源抗原的呈递能力,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结果表明:从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能培养出高表达CD1a,CD86,CD80,HLA-DR,CD54和CD4的树突状细胞;早期DC对FITC-DX有吞噬功能;培养至出现典型树突状结构的DC(约7-10天)对异体淋巴细胞(allo-MLR)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自身T细胞也有刺激作用(auto-MLR),但相对较弱;CML-DC能诱导出对自身CML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CTL.结论提示,CML-DC能诱导抗白血病的CTL反应.

  • 钙离子载体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海容;陈君敏;陈志哲;吴素文;郭江睿;黄逸群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载体(calcium ionophore,CI)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了解诱导产生P210蛋白的情况和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针对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CI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CML病人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和变化过程;用Western blot检测CML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在DC中的表达;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评估CI诱导的CML-DC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CML细胞经CI和GM-CSF联合诱导96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DC典型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83、CD86、CD80、HLA-DR、CD40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显著提高;Westem blot实验表明,生成的CML-DC有P210蛋白的表达,与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比较,用CI和GM-CSF联合诱导生成的CML-DC的P21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DH实验表明,这些CML-DC刺激的自身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用CML细胞刺激的自身T细胞.结论:CI和GM-CSF联合能快速诱导CML细胞分化成DC,这些CML-DC表达CML细胞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但其表达水平较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低;CML细胞经诱导生成的CML-DC能够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性.

  • 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姜扬文;钱莉;刘伟;龚卫娟;万兵;管俊;季明春

    为了建立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系,从重组克隆载体pGEMbcr-abl中酶切出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脂质体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cr-abl转染包装细胞PT67,采用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产病毒的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加G418筛选后进行逆转录病毒滴度的测定,计算病毒效价为2×10 7CFU/ml.结果表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SP2/0细胞(H-2d),经G418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株.经特异性PCR扩增和RT-PCR反应扩增,从基因组整合和基因表达水平证实获得了能稳定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细胞系.结论:成功建立了表达bcr-abl融合基因的鼠SP2/0细胞系,这一肿瘤细胞模型可作为研究bcr-abl基因疫苗的有效实验工具,为检验bcrabl基因疫苗激发小鼠CTL应答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 K562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作者:朱月永;叶德富;林经安;翁绳美;梁晓华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条件下bcl-XL、Bax的mRNA变化.结果表明:VEGF能阻止K562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分布改变无相关性(P>0.05);随着VEGF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bcl-XL的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Bax的蛋白表达降低;激活pro-caspase-3→caspase-3被阻止或减少.结论:通过影响bcl-XL/Bax表达比率可能是VEGF抑制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干扰素-α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调控研究

    作者:吴彬;周淑芸;刘晓力

    本研究查明干扰素-α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为阐明IFN-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应用DNA芯片技术对IFN-α作用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0 U/ml的IFN-α作用K562细胞1天后,没有1个基因表达差异在2.5倍以上,随后逐渐增多,到4天时达到高峰,在检测的基因中共有97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其中84个(86.60%)上调,13个(13.4%)下调.在97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中,细胞调节蛋白类占23.71%,细胞受体类占14.43%,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占11.34%,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类占9.28%,细胞黏附分子占8.25%,其它基因占32.99%.第5天开始下降,但到第21天时仍有9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在细胞信号传导蛋白类中,参与JAK-STAT途径的JAK1基因经IFN-α刺激4天上调到3.78倍,JAK2上调到15.43倍.同时还发现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活化子STAT1及STAT2分别上调到11.98和8.11倍.结论:IFN-α在浓度200 U/ml时,对K562细胞作用4天其基因表达变化显著;IFN-α对K562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是通过调节JAK-STAT途径实现的,此途径可能是FN-α治疗CML的机制之一.

  • 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内IL-1受体拮抗剂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阮国瑞;陈珊珊;王卉;刘艳荣;常艳;付家瑜;李金兰;秦亚溱

    为了研究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racellular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cIL-1ra)在成人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骨髓细胞不同群体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本研究利用15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将骨髓细胞分成不同的群体,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治的,经STI571(signal transduction in-hibitor 571)或其它药物治疗的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和加速/急变期(accelerated or blastic phase,AP/BP)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群细胞中icIL-1ra的表达.结果显示:①IL-1ra表达于CML病人及正常人所有的有核细胞内,但各群细胞的表达量不同,以粒细胞表达量高,淋巴细胞表达量低;②17例未治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icIL-1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8例正常人组;③13例骨髓幼稚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0%的CML-AP/BP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粒细胞及淋巴细胞icIL-1ra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43例幼稚细胞数小于5%或9例幼稚细胞数为5%-10%的CML-CP病人.结论: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与正常人相比icIL-1ra表达降低.icIL-1ra在C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表达量降低可能是CML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 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追踪观察

    作者:秦亚溱;刘艳荣;李金兰;付家瑜;常艳;阮国瑞;王卉;丘镜滢;陆道培;陈珊珊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后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 结果显示,CML患者移植后<6个月M-bcr/abl阳性率(79.2%,42/53)显著高于6-12个月(34.3%,11/32)及≥12个月(35.1%,13/37)(P<0.001),各时间段M-bcr/abl阳性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9%(1/53),0(0/32)及16.2%(6/37);6例临床复发患者中有5例复发时M-bcr/abl与m-bcr/abl同时阳性.14例遗传学缓解患者移植6个月后M-bcr/abl阳性的17份标本无1例m-bcr/abl阳性.结论:多数CML患者移植后M-bcr/abl仍为阳性,一般在6个月内转阴,移植后M-bcr/abl阳性的患者不一定复发,同时追踪观察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可能会有助于监测残存白血病.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易感性关联的研究

    作者:曹孟德;陈宗德;苏堤;秦东春;岳保红;苏天水;燕桂香;盛光耀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56例ALL患者、48例CML患者和105例健康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 ALL患者组与HLA-DR7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24.1%,RR =2.56,χ2=7.34,P<0.01;CML患者组与HLA-DR4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22.9%,RR =5.076,χ2=17.88,P<0.01;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在河南汉族人群中,HLA-DR7与ALL有关联,HLA-DR4与CML有关联。

  • 联合应用伊马替尼和IFN-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刘爱琴;苏智祥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伊马替尼和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CML的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手段随机分为伊马替尼组、IFN-α组和联合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完全分子遗传学疗效(CMR)均明显高于伊马替尼组和IFN-α组,CCyR明显高于IFN-α组;联合组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与其他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并且联合组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广泛.结论 联合应用伊马替尼和IFN-α能明显提高患者的CHR、CMR,并未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 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方;冷青;季征;吴音;宋扬

    目的 对比分析达沙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P)的疗效.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法将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5例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另一组采用伊马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CCyR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5例患者13例采用达沙替尼治疗,另12例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3.7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达沙替尼组和伊马替尼组CCyR率分别为78%、6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沙替尼是新一代治疗CML-CP的有效药物.

  • 羟基脲致踝部溃疡误诊为糖尿病足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冯晨;朱圣炜;相怡静;卜瑞芳

    羟基脲是一种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阻止核糖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干扰嘌呤及嘧啶碱基生物合成,选择性地阻碍DNA合成,导致S相细胞死亡[1]。羟基脲致皮肤溃疡极其罕见,早在1985年由Stahl和Silber[2]发现在使用羟基脲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患者身上出现下肢溃疡。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声明,在羟基脲说明书中正式增加皮肤血管毒性的警告[3]。对于长期口服羟基脲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溃疡的诊治,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我院内分泌科近期诊治了1例因服用羟基脲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导致踝部溃疡误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作者:周海容;陈志哲

    本文就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各种细胞因子及其组合以及钙载体在树突状细胞诱导产生中的作用和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作用特点做一综述.

  • 080 在治疗晚期慢性髓性白血病中伊马替尼的抗药性

    作者:

  • 慢性髓性白血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路娜娜

    目的 对慢性髓性白血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a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52例,将其分为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6),研究组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a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干扰素-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胞遗传学的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a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