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중화로동위생직업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391
  • 国内刊号: 12-199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职业性噪声对暴露人群外周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刘移民;赖建民;肖启华;肖吕武;杨震宇;罗晓丽

    目的 研究职业性噪声对作业工人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以及相关心血管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企业接触职业性噪声的职工130人作为噪声暴露组,另选该企业不接触噪声和其他毒物的134名职工为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外周血中NE的含量,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进行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的健康检查.结果 暴露组和对照组的NE含量分别为(0.1387±0.099)ng/ml和(0.1019±0.08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以及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性噪声可引起暴露人群外周血中NE含量的升高,并可能通过此途径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 长期苯作业工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

    作者:陈嘉榆;余卫;刘薇薇;陈玲珍;巫进明;杨力建;李扬秋

    目的 研究长期苯作业对工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探讨苯的免疫毒性提供依据.方法 对66例长期苯作业工人(22例轻度苯中毒、14例中度苯中毒、8例重度苯中毒、22例健康苯接触工人)和94例健康非苯接触工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非苯接触工人比较,轻度苯中毒、中度苯中毒、重度苯中毒患者及健康苯接触工人,除CD8+T细胞变化不明显外,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在苯接触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苯作业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是引起CD4+T细胞减少,但CD4+T细胞水平与苯致造血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

  • 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

    作者:周文慧;余善法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654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职业人群进行调查,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试社会支持、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及职业应激反应.结果 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调查人群的社会支持评分与工作中的多种职业应激因素有关.获得社会支持越多者,工作人际关系、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参与机会、任务一致性、培训的充分性、工作挑战性、工作自主性、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情绪平衡、正性情绪、自尊感及应付策略评分越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及工作心理控制源评分则随社会支持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有较大的影响(R2>0.05).结论 社会支持对职业应激有较大影响,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作用;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

  • 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丽峰;彭瑞云;胡向军;高亚兵;王水明;李杨;王旭;赵黎;高荣莲;马俊杰;苏镇涛;董波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突触体特性以及神经递质含量和释放的影响.方法 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Wistar大鼠,通过电镜观察辐射后6 h海马突触结构改变,并对突触体进行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自旋共振仪检测辐射后突触体内Ca2+浓度和膜蛋白流动性的改变;于辐射后6 h及1、3、7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分光光度法检测辐射后海马氨基酸和乙酰胆碱递质含量以及突触体释放的变化.结果 30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海马突触囊泡堆积、活性区延长、突触后致密物增加、突触穿孔以及突触曲率增加.突触体内Ca2+浓度升高,与假辐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膜蛋白旋转相关时间(τc)缩短,与假辐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降低,突触体γ-氨基丁酸(GABA)释放减少;乙酰胆碱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以及乙酰胆碱释放均增加,与假辐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辐射可引起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损伤,进而可能影响学习记忆功能.

  • 高功率微波对家兔视网膜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汪峰;余争平;张广斌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急性辐照后,家兔视网膜组织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蛋白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及CNTF的分布,寻找HPM急性辐照后CNTF蛋白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以及半定量检测的方法检测90 W/cm2、15 min辐照后0、3、6、12、24、72 h各个不同时相点家兔视网膜组织CNTF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分布.结果 CNTF在视网膜全层均有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组织的细胞膜和胞浆中,而胞核染色不明显.CNTF蛋白表达在HPM辐照后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辐照后即刻下降约14%,而在6 h表达上调22%,并达到峰值水平,随后维持在对照水平.结论 HPM急性辐照能即刻影响家兔视网膜CNTF蛋白的表达,其表达量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时效关系.HPM辐照引起的CNTF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微波辐照所致的家兔视网膜组织损伤,为利用外源型CNTF治疗微波辐照所致的家兔视网膜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冷应激性高血压形成中的变化

    作者:石红梅;何丽华;张颖;叶康平;唱斗;刘童童;王生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冷应激性高血压(CIH)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1)℃和寒冷暴露组(4±1)℃,每天暴露4 h,持续6周,每周测量2次大鼠的血压和心率.每组又分为3个小组,分别在暴露第2、4、6周处死,观察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匀浆NO和NOS水平的变化.结果 (1)暴露组大鼠血压从第2周开始明显升高[(94.16±3.81)mm Hg],与对照组[(88.77±4.45)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血压继续升高,至第6周达到高,暴露组[(116.78±3.79)mmHg]与对照组[(86.19±2.79)mmH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大鼠血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变化不明显.(2)随着血压升高,大鼠血浆SOD活力下降,从第2周持续到第6周,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DA的水平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NOS活力从第2周开始降低,至第4周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到第6周;心肌NO含量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冷暴露能诱发大鼠CIH模型,随着血压升高,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而NO含量和NOS活力降低,提示NO、NOS参与了CIH的形成.

  • DNA修复基因XRCC1和XRCC3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黄慧隆;许建宁;王全凯;杨敏;王雅文;陈艳;李桂兰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XRCC3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及其与慢性苯中毒潜伏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确诊并已脱离苯作业的80名慢性苯中毒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接苯的62名苯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XRCC1基因C26304T(Arg194Trp)、G27466A(Arg280His)、G28152A(Arg399Gln)、G36189A(Gln632Gln)位点和XRCC3基因C18067T(Thr241Met)位点的多态性,并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慢性苯中毒的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 携带XRCC3 18067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低于携带XRCC3 18067C/C基因型的个体(0R=0.233,95%CI:0.085~0.639,P=0.0046);携带XRCC1 27466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潜伏期比携带27466G/A或A/A基因型的个体长6年.结论 在相同的苯作业暴露环境下,携带XRCC3 18067T变异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降低;在慢性苯中毒患者中,携带XRCC1 27466 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潜伏期较长.

  • 电磁辐射对大鼠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在海马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茂全;王艳艳;张广斌;余争平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在电磁辐射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65 mW/cm2电磁波辐射大鼠20 min,于辐射后10、30 min及3、12 h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含量.取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表达.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电磁辐射后10、30 min及3 h下降,12 h无明显变化.血清CORT含量在辐射后10、30 min明显升高,而后逐渐降低,12 h后再次明显升高.海马组织GRmRNA、总GR蛋白表达在辐射后10、30min无明显变化,3、12 h后表达均明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mRNA表达分别降低了69%、76%,蛋白降低了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胞浆GR在辐射后3、12 h明显下降,同时胞核蛋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GC作用的后期,辐射后3、12 h GR核转位明显.结论 糖皮质激素的升高及其受体表达的下调可能参与了电磁辐射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过程,且损伤早期GC以快速的非基因组作用机制为主,后期则以经典的基因组机制为主.

  • 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作者:王凯军;姚克;鲁德强

    目的 检测微波辐射对体外培养兔晶状体蛋白溶解性的影响,探讨晶状体的微波辐射损伤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为对象,应用频率2450 MHz,辐射强度分别为0.25、0.50、1.00、2.00和5.00 mW/cm2的微波连续辐射8 h,观察晶状体透明度;分别提取晶状体水溶性蛋白(WSP)、脲溶性蛋白(USP)、碱溶性蛋白(ASP)和超声溶性蛋白(SP),检测蛋白浓度变化;对晶状体WSP进行电泳分离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微波辐射对WSP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条带的影响.结果 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晶状体的透明度逐渐下降,经过5.00mW/cm2微波辐射后的晶状体出现了较明显的片状皮质混浊.微波辐射强度为1.00、2.00和5.00 mW/cm2时,晶状体WSP占总蛋白的比例明显降低,而USP含量升高,ASP含量不随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而改变,当微波强度达到5.00 mW/cm2时,S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随微波辐射强度增加,晶状体WSP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含量减少,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条带增加.结论 当微波辐射强度高于1.00 mW/cm2时,可导致体外培养晶状体中可溶性蛋白比例降低,ASP比例升高,这种平衡的改变可破坏晶状体的透明性和折光性,导致晶状体混浊.

  • 汽油对作业工人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志军;吴艳延;陈新

    目的 研究汽油对作业工人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加油站正常工作的237名加油工人和200名非职业接触汽油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中TG、TC水平,分析其水平及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接触组及年龄≤40岁和>40岁年龄段T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在≤40岁年龄段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男女比较,接触组和对照组各年龄段TG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TC水平在接触组中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接触组≤40岁年龄组TG、T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内性别比较,接触组和对照组各年龄段TG异常率男性均高于女性,TC异常率在接触组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汽油可干扰脂质代谢,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对男性TC水平升高的影响尤为明显.

  • 不同服装面料对人体出汗散热的影响

    作者:谌玉红;李若新

    目的 探讨不同服装布料对人体出汗散热的影响.方法 选用4种不同材料服装,人体皮温测定采用4点加权平均法,部位为胸、上臂、大腿和小腿,加权系数分别为0.3,0.3,0.2,0.2;人体出汗量采用称重法,实验前后人体裸体体重差即为出汗量.结果 在相同环境、相对湿度下,环境温度变化和服装材料不同,人体皮温和出汗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环境温度下,环境相对湿度变化和服装材料不同,人体皮温和出汗量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体出汗量随皮温变化而变化,线性回归方程为G=86.338Ts-2834.584(g·h-1·m-2);相关系数r=0.869(P<0.05).结论 热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和皮温是反映人体热应激水平的重要指标,人体出汗量可通过皮温来预测.

    关键词: 出汗 皮肤温度 衣物
  • 护士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作者:李永鑫;时金献;李艺敏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对护士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 护士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4.8%、中度为30.3%、高度为4.0%,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护士的工作倦怠具有直接影响,人格特征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地影响护士的工作倦怠.结论 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比较严重,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存在着影响.

  • 手持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心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焕英;张东辉;谢国强;陈仲宜;李森华;林锦明;李伟均

    目的 探讨手持移动电话(HM)微波辐射对使用者心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86例HM使用者(接触组)进行内科、心电图(ECG)、脑血流图(REG)和心肌酶谱检查.另选择110例不使用HM和对讲机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接触组的头痛、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25.8%、21.0%、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7.3%、0.9%),并随使用HM年限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的REG总异常率和转折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使用HM年限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接触组ECG总异常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心肌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接触HM微波辐射可导致使用者神经衰弱综合征和REG转折波的改变,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 移动电话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和暴露限值

    作者:谢亮;姜槐;许正平

    随着无线通讯事业的飞速发展,移动电话正在全世界普及,由此引起的射频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影响已经成为生物电磁学和环境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 安体欣对16 Hz次声作用后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志刚;唐笑先;胡德华;张李燕;海春旭;陈景藻

    目的 观察安体欣对16 Hz、130 dB次声连续作用后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预服不同剂量的安体欣后,用16 Hz、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连续作用14 d,分别于作用后0.5 h观察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 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09±0.06)U/ml和(1.84±0.03)nmol/ml,次声作用后,动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下降,分别为(0.23±0.03)U/ml和(0.14±0.04)nmol/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服安体欣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上升.结论 次声可影响体内自由基代谢,安体欣可以减轻自由基反应.

  • 后肢接振对家兔脑组织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ATP酶活力的影响

    作者:马海燕;张春之;林立;于永胜;苏大禹

    目的 探讨振动对脑组织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ATP酶活力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低接振强度、中接振强度、高接振强度和对照组,测定各组脑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ATP酶活力.结果 随接振剂量的增大,舒张血管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有降低趋势,缩血管物质内皮素(ET)有升高趋势,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有降低趋势;高强度、中强度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局部振动可使脑组织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ATP酶活力发生改变,此变化与振动性神经损伤有一定关系.

  • 因搬运货物导致急性苯胺中毒17例

    作者:周龙成;贾勇;罗再平;刘先平;谌浪

    2006年4月,本市发生一起因交通事故致桶装液体苯胺泄漏,导致临时组织的17名搬运者急性苯胺中毒的事件,现报告如下.

  • 吸入混合酸雾中毒死亡一例

    作者:林洁;杨国瑾

    患者男,44岁,在某铜材公司从事酸洗工作.2006年11月14日上午9时多患者在进行铜丝酸洗作业时,挂钩上的铜丝断裂,致捆扎的铜丝掉入酸洗池内.

  •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一例

    作者:霍亚平;周日辉;张士军

    2004年10月,我们诊断了1例因排放钢瓶中残余溴甲烷导致的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病例,现报道如下.

  • 急性刹车油中毒三例

    作者:朱桂珍

    刹车油中毒至今国内尚无病例报告,我院近年收治了3例刹车油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急性三硝基甲苯烟雾中毒四例

    作者:林大伟;菅向东;杨晨芸;彭延洁

    三硝基甲苯(TNT)主要用于国防工业,也常用于采矿、开凿隧道等,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多为长期低剂量接触,导致慢性中毒,引起肝损伤、贫血及中毒性白内障等.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TNT可致急性中毒,现已少见.近期我院收治4例急性TNT烟雾中毒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 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一例

    作者:王淑贞;郭春妮;赵秀鹤;周胜年;迟兆富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因油漆等混合气体中毒致中毒性脑病的患者报告如下.

  • 唐山市某企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调查

    作者:吴旭梅;陈建丽;王春光;王晓红;王良群;范雪云

    2006年12月25日下午,唐山市某企业6名职工在检修发生故障的除尘器时发生集体中毒事故,随后赶来的3名消防战士在中毒救援过程中也发生中毒.

  • 急性氨气中毒事故一起

    作者:杨国瑾;秦宏

    2007年1月31日凌晨2:30左右,某厂试生产时,凝冻机旁的氨气管道阀门处有轻微氨气泄漏,1名操作工上前关闭阀门时操作失误,反而拧松阀门,致使氨气大量泄漏,直至凌晨3:00才关闭,在场的多名工作人员吸入氨气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公司于凌晨3:20至3:50将出现不适的13人分批送至医院抢救.

  • 医务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初探

    作者:胡智平

    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医务人员自身对职业性损伤的漠视,因此,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成为目前职业健康监护中的漏洞.

  • 流动工人与正式职工职业病知识和健康监护调查

    作者:高建华;姬文婕;伍岳;张睿;李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工人不断增加,他们的流动性、不稳定性,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增加了他们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可能.为了解流动工人与正式职工的职业病知识认知水平和职业健康监护情况,我们对6家用人单位的流动工人与正式职工进行了调查.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4 05
1998 01 02 03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