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强度训练对豚鼠跟腱基质的影响

    作者:黄昌林;艾进伟;任洪峰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条件下豚鼠跟腱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变化. 方法强化训练豚鼠后,切取其双侧跟腱,分别用天狼猩红及甲苯胺蓝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变化,行半定量分析;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跟腱超微结构. 结果训练后Ⅲ型胶原含量:A组(16.71±1.37)%、B组(13.43±3.16)%与对照组(9.57±1.90)%相比明显增加(P<0.05);高强度训练C组(29.57±6.94)%、D组(18.14±3.19)%增加多(P<0.01);并且成纤维细胞及黏多糖也增多;高强度下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在相位像上可见带状物质与胶原纤维呈多维编织排列,这种物质是蛋白多糖的侧链. 结论强化训练能加速肌腱胶原及蛋白多糖的转化,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之间存在复杂的编织排列.

  • 干扰素-γ增强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及其机制

    作者:熊建琼;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对内皮细胞上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MD-2)表达的影响以及在内毒素(LPS)对内皮细胞激活中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FN-γ刺激后内皮细胞TLR4、MD-2 表达的变化;TransAM法检测核因子(NF)-к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IL-8水平. 结果 IFN-γ能明显上调内皮细胞TLR4、MD-2的表达,并且TLR4、MD-2表达的增加与IFN-γ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IFN-γ对内皮细胞NF-кB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但用IFN-γ孵育后的内皮细胞却对LPS的反应明显增强,NF-кB活性明显增高,白细胞介素(IL)-8分泌明显增加,且与IFN-γ呈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IFN-γ通过上调内皮细胞上的LPS受体-TLR4、MD-2而促进LPS对内皮细胞的活化.

  • 严重烫伤早期兔血脑屏障变化

    作者:胡俊;丁仕义;黎海涛;孙玮;潘峰;廖顺明;张恩全

    目的动态观察兔50%Ⅲ度烫伤早期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改变情况.方法雄性大白兔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烫伤后1,2,3,4 h 5个时相点组.烫伤组均制成50%Ⅲ度烫伤模型.在每个时相点组分别取2只兔,取脑组织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LCSM)测量脑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的荧光含量. 结果病理结果显示,严重烫伤后2 h,VEC内仅有少数线粒体发生空泡变.严重烫伤后3~4 h,VEC肿胀,细胞紧密连接增宽、结构稍模糊.烫伤后2 h,VEC的荧光含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烫伤后3,4 h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1). 结论 LCSM通过对VEC荧光含量的定量分析,可以了解VEC的损伤程度.

  • 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作者:文爱清;冯凯;王军;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

    目的检测中国人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基因多态性,并初步预测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对IL-1β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来自中国人群有代表性的10个民族27名个体的基因组DNA作为样本,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IL-1β基因的5'区、编码区、部分内含子区和3'区序列,以确定中国人群中IL-1β基因多态性的位置和类型,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5'区SNPs的功能进行初步预测. 结果在4 610 bp的测序片段中,共发现了6个SNPs,包括5'区3个,内含子区3个,其中5'区的-511T/C、-31C/T SNP国内外已有报道,而-1 470G/C SNP未见相关报道.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5'区的3个SNP均不在5区的重复区,且3个位点都是与IL-1β转录有关的核因子结合的区域. 结论 IL-1β调控区3个SNPs可能对IL-1β表达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模拟重力下前交叉韧带的解剖运动学研究

    作者:陈栋;杨迪生;吕荣坤;潘伟波;吴永平;高翔

    目的研究模拟重力下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运动学变化. 方法本组21个尸体膝关节,比较在膝关节受模拟重力下,ACL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位移变化的差异;比较膝关节高度屈曲时韧带的位移变化. 结果前内侧束大位移为1.58 mm,后外侧束为1.40 mm.两束韧带的位移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屈曲每增加10°,两束韧带的拉长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膝关节受模拟重力时,ACL两束韧带起着不同的作用,高度屈曲受重力时韧带的变形显著增大.

  • 透明质酸对周围神经修复后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作者:吴斗;刘强;龚强;安奇君;陈君长;韩小强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局部应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对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 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分别行切断坐骨神经后神经外膜吻合术,随机分为实验组(HA组,吻合口周围应用HA凝胶)和对照组(等渗盐水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观察吻合口周围瘢痕的产生状况,包括:(1)大体观察皮肤和肌肉、筋膜愈合情况以及神经吻合口与周围肌腔隙的粘连情况;(2)Masson染色;(3)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4)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1)大体观察:HA对大鼠皮肤及肌肉筋膜的正常愈合无不良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4周、12周神经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均轻于对照组(P<0.05).(2)Masson染色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神经吻合口胶原纤维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透射电镜观察可见HA组吻合口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含量少、排列规则;而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较多,排列紊乱. 结论 HA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神经吻合口神经外膜胶原纤维的形成,进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 结直肠损伤38例救治分析

    作者:周辉;牟洪超;胡雪峰;郭鹭;刘永存;孙茂

    我科近年来治疗结直肠损伤,采用Ⅰ期手术31例,Ⅱ期手术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9~64岁,平均43.7岁.所有患者均在伤后10~60 min内就诊,开放性损伤21例(刀刺伤16例,交通事故中玻璃刺伤2例,枪弹伤3例),闭合性损伤17例(殴伤8例,挤压伤5例,坠落时撞伤或刺伤3例,结肠镜检查致医源性伤1例).1例合并脑外伤,入院时呈昏迷状态.29例有不同程度休克,明显腹膜炎体征32例.入院后3 h内手术24例,8 h内手术8例,8~12 h内手术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

  • 12例创伤性心脏破裂的早期诊治

    作者:夏晓明;周龙翔;盛林林

    我院1989年3月-2004年5月收治12例心脏破裂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9~51岁.胸部穿透伤8例,其中左前胸刀刺伤5例,右前胸刀刺2例,施工工地被钢丝刺伤1例.胸部钝性伤4例,其中交通事故致胸部开放性损伤1例,交通事故致胸部闭合性损伤3例.入院距受伤时间为21 min~2 h.入院时血压90/60~72/5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21~148次/min.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烦躁、四肢湿冷等.伴昏迷2例,意识恍惚、表情淡漠者4例;有典型Beck三联征表现者5例.

  • 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指(趾)不全离断伤血循环障碍100例

    作者:赵基栋;钱寒光;彭玮;祝建中

    手指和足趾为常见的受伤部位,有时较严重的外伤可引起指(趾)体的血循环障碍.受伤的指(趾)体出现颜色苍白或青紫、指腹瘪陷、皮温和静脉充盈时间异常等.常见的致伤原因有机器碾压、撕脱、交通事故等外力的冲击和重物的砸压等.伤指(趾)往往因主要血管损伤严重或受伤部位靠近肢体末端而难以通过手术重建血供或者应用其他植皮和皮瓣转移方法修复.以往的处理方案是急诊手术截指(趾)或原位保留后药物治疗、观察.后者绝大多数发生了伤指(趾)坏死而行截除术,遗留功能和形态上的缺憾.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Lipo-PGE1,商品名:凯时,以下简称PGE1)改善伤指(趾)的血循环,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132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分析

    作者:吴广宇;徐洪波;赵峰;陶礼钧;陈邦飞;孙余省;方军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在平时和战时都较常见,与单一伤比较,其伤势更加危急,处理棘手,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成为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创伤外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32例.

  • 102例尿道损伤的早期分类治疗

    作者:龚晋迁;王刚;潘勇军;彭东涛;王万用;黄捷;周宗兴

    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急症,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对减少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有重要作用.我院1987-2003年共收治尿道损伤102例,笔者根据损伤的部位及程度进行临床分类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 骨强度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作者:唐海;陈浩;罗先正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导致的骨痛和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提高骨骼的力学强度的方法,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过去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骨力学强度下降的检测和分析,多忽视了生物力学因素在保持骨的结构与强度、引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中的重要意义.一些新的研究正试图改变这一状况.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

    作者:王东;武展雄;孙海钰;刘来有

    1 材料与方法取Wistar大鼠(鼠龄2~4个月)股骨和胫骨骨髓组织, 采用Percoll分离液(比重1.077)分离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培养纯化.细胞传3代,移植前72 h按20 μmol/L终浓度加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核.采用大鼠T12,13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选择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雌雄不拘.随机分成Ⅰ组:脊髓半横断后明胶内给予DMEM 10 μl;Ⅱ组:明胶内给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10 μl(33 μg/ml);Ⅲ组:明胶内给予BMSCs悬液8 μl,损伤上下各1 mm处用无损伤玻璃针头 (尖端50 μm)移植 BMSCs悬液共2 μl(多点注射 ,每点0.5 μl);Ⅳ组:明胶内给予BMSCs+BDNF.每组12只大鼠.

  • 后肢缺血预处理诱导兔脊髓缺血耐受中热休克蛋白90表达的变化

    作者:熊利泽;雷毅;董海龙;陈绍洋;巩固;朱萧玲;桑韩飞;朱妙章

    1 材料与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5±0.3) k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及后肢缺血预处理组(IPC),每组10只.所有兔术前晚禁食,自由饮水.脊髓缺血前1 h予20 g/L戊巴比妥钠30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IPC组麻醉后行双后肢短暂缺血预处理2次,即采用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后肢腘窝上1/3,压力26.6 kPa,每次10 min,间隔10 min;后1次后肢缺血预处理后再灌注30 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缺血时间20 min(详细方法参照笔者以往的报道).脊髓缺血再灌注后48 h,用20 g/L戊巴比妥钠40 mg/kg静脉注射麻醉,用40 g/L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腰段(L5~7)脊髓组织,浸泡于体积分数4%的甲醛中过夜,石蜡包埋切片,片厚6 μm.

  • 胸外科手术致腋神经损伤四例

    作者:张逢辉;杨立伟;白世祥;国建飞

    我院胸外科发现术后腋神经损伤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患者为食管胸中段癌,1例为右肺上叶肺癌.4例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诉术侧上肢不能外展与肩平,前屈、后伸轻度受限,三角肌区皮肤感觉迟钝.1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500 μg,1次/d,2周后症状减轻,1.5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3例未予处理,均在3周~2个月内恢复.

  • 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髌骨套状骨折一例

    作者:郭曙光;唐根林;陈守来;李海俊

    笔者于2005年5月收治儿童髌骨套状骨折1例,用国产可吸收聚-DL-乳酸(PDLLA)螺钉治疗,疗效优良.1 病历资料患者男,13岁,因跳高跃起时左膝突然疼痛,继而肿胀、屈伸障碍1 h就诊.入院时体检:意识清楚,左膝明显肿胀,触及髌骨高位,髌骨下极压痛明显,有凹陷,其下方触及"骨块"及骨擦音,主动伸膝时见股四头肌收缩,但髌韧带松弛,无伸膝动作发生.

  • 黄曲霉菌致真菌性眼角膜炎一例

    作者:刘乃娥;马珍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10 d前因搬运货物时左眼被包装箱上的铁丝弹伤,当时左眼流血、疼痛、视物不清,在当地医院就诊,用3 g/L庆大霉素冲洗清创,后用3 g/L诺氟沙星眼液和3 g/L庆大霉素眼液交替滴眼,红霉素眼膏涂眼.5 d后左眼疼痛加剧,眼睑高度水肿,角膜浸润水肿,前房积脓,除继续局部点药外,施行结膜下注射头孢他啶100 mg+庆大霉素20 mg/d,静脉滴注头孢呋辛6 g/d,地塞米松10 mg/d共3 d,症状无改善.

  • 胸椎前路术后并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一例

    作者:马江涛;范顺武;张宏军

    1 病历资料患者男,68岁.因"高处坠落致胸背部肿痛伴双下肢活动障碍4 h"入院.体检:T4,5棘突后凸畸形,压痛明显.双侧乳头线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双下肢肌力0级,生理反射消失.X线片示T5椎体骨折,压缩约1/3,T4椎体骨折,压缩约1/5;CT片示T4,5椎体均呈爆裂型骨折,其中T5椎体骨片向椎管内移位约1 cm.

  • 颈部气管、食管大部裂伤一例

    作者:李勇智;李晨雨;胡伟;王海军;侯英钧

    1 病历资料患者,男,22岁.刀刺伤颈根部30 min,喘憋,进行性呼吸困难.体检:脉搏9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05/75 mmHg(1 mmHg=0.133 kPa),颈部正中胸骨上窝上方约1 cm处,伤口长2.5 cm,咳嗽时有气体及血液喷出.颈部、前胸皮下气肿.胸片:右肺萎缩约70% ,纵隔及皮下气肿.立即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伤口探查术.术中见左胸锁乳突肌部分断裂,气管在第4~5环状软骨间横断约70%,仅右侧壁少许连接.

  • 微创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林博文;肖德明;黎伟凡;张晓明;谢伟平;徐忠世

    目的探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固定治疗8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男31例,女54例;年龄65~99岁,平均75.3岁. 结果手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引流量6 ml,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比较无明显变化;85例均获1~4年随访,无死亡病例.骨折愈合时间8~11周.髋内翻2例,旋转畸形2例,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及延迟愈合.关节功能优75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5.3%. 1年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到受伤前水平58例(68%), 有影响25例(29%),明显影响2例(2%). 结论手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办法,采用创伤小、恢复好、并发症少的微创DHS内固定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迟大明;朱悦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及预测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收治的颈髓损伤患者1 064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价标准分为4级,其中A级243例,B级327例,C级306例,D级188例.除外头外伤、气管损伤和来院时已行切开患者7例,共106例患者急性期需要气管切开.评价损伤节段、年龄、吸烟史、既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胸部或肺损伤等因素在气管切开的决定作用. 结果本组气管切开率高为A级患者(35.0%,85/243);不完全脊髓损伤(B、C和D级)气管切开率只有2.6%(21/814).A级颈髓损伤中,C3节段损伤3例均需气管切开;C4,5节段损伤患者只占全组的43.2%(105/243),气管切开的患者却占74%(63/85).脊髓损伤后需气管切开的可能性自C5以下逐渐减少,除了C3水平,C4水平脊髓损伤气管切开的概率高,与其他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8节段的脊髓损伤则不需要气管切开.C5~7节段需要气管切开的患者年龄通常>45岁、患有肺部疾患或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完全性脊髓损伤中行手术治疗97例,术后无患者需要气管切开,无切口感染发生. 结论完全性、高节段脊髓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气管切开率.既往肺部疾病、年龄>45岁是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气管切开不会增加前路手术的感染机会.

  • 肾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及肾探查指征分析

    作者:窦科;邹建华;黄翔;邱明星;陈照祥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及肾探查指征,以期尽可能地保留肾脏或肾单位,提高肾损伤的诊治效果. 方法对肾损伤286例进行分析,其中闭合性损伤231例,开放性损伤54例,医源性损伤1例;合并伤91例.B超检查212例,CT检查163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3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6例.非手术治疗202例(70.6%),手术治疗84例(29.4%). 结果 IVU阳性率67.4%(89/132),B超阳性率72.2%(153/212),CT阳性率87.7%(143/163).手术治疗包括肾修补42例,肾部分切除12例,肾切除30例.行肾栓塞介入治疗3例. 结论对肾损伤患者首先要正确估计伤情,选择治疗方案,决定是否手术探查.伤情判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应根据肾损伤患者致伤原因、肾损伤类型及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影像学检查.肾探查与否及手术时机对肾保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影响.

  • 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时的神经根电生理监护

    作者:马薇薇;邱勇;王斌

    目的探讨在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采用肌电图监护避免神经根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25例患者均于术中行电刺激诱发的肌电图监护.刺激电极的阳极置于被检测的椎弓根螺钉通道内的克氏针上,于相应的神经支配的肌肉中记录. 结果 1例患者于16.2 mA时引出波形,4例患者≥35 mA时引出波形.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神经根症状.结论将10 mA定为低刺激强度,即<10 mA引发波形的应重新调整螺钉位置,10~20 mA引发波形的应在术中透视和直视下检查螺钉位置,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20 mA引发波形的可不做任何处理.术中电刺激肌电图监测是一种监护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 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完全损伤关节镜下诊治方法选择

    作者:张羽飞;许春利;王福生;王立德;张卫国;汤欣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不完全损伤的关节镜下诊断意义和早期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法 1999年8月-2003年10月收治急性膝关节ACL不完全损伤37例,所有患者均早期行关节镜检查确诊,其中关节镜下射频皱缩术后保守治疗8例,Ⅰ期行ACL加强手术19例,Ⅰ期行ACL重建手术10例,随诊10~23个月,并行临床效果评定. 结果获随诊患者34例(92%),治疗康复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从术前(43.6±5.2)分提高到(91.8±2.3)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 结论急性膝关节ACL不完全损伤应早期首选关节镜检查以明确诊断,确定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Ⅰ期镜下修复或重建ACL,对早期恢复膝关节稳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跳跃式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沂;陈爽;于一民;张爽;毕伟;温殿学

    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 (noncontiguous spinal fractures) 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6%~16.7%[1],而全部发生在腰椎部位少见.国外文献报道,跳跃式腰椎爆裂骨折仅占脊柱损伤的0.8%[2],绝大多数患者为坠落致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而且脊柱稳定性差,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各家报道手术方法不同[3].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跳跃式腰椎爆裂骨折1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 全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汤炜;田卫东;郑晓辉;刘磊;唐尤超;陈希哲;李声伟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及并发症的诊治要点,摸索适合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的生物学固定原则. 方法采用X 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骨切开复位等技术,结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矫治48例全面部骨折所致牙颌面畸形和咬紊乱. 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形态效果. 结论全面部骨折必须通过术前精确的设计,有组织、有步骤地达到功能与形态并举的治疗效果.同时,骨折治疗必须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如选择恰当的接骨板和螺钉系统以及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坚强固定和弹性固定相结合,复位固定要修复骨缺损.

  • 颞骨骨折早期干预对听力的影响

    作者:陈继川;姬长友;颜婕;张燕;韦一;高敏;陈武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颞骨骨折患者听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早期干预和常规疗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32例颞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结果伤后1个月干预组纯音听力气导平均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听性脑干反应(ABR)、40 Hz听性相关电位和声反射平均阈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个月干预组纯音听力气导平均阈值、骨导平均阈值、声反射平均阈值、ABR、40 Hz听性相关电位平均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干预对颞骨骨折所致的传导性聋具有治疗作用,对感音性聋具有积极预防作用,但作用仅限于维持迷路系统及邻近重要结构的完整以及内耳内环境的稳定.整体干预效果好于传统疗法.

  • 髁状突骨折分类与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李祖兵;廖锋;赵吉宏;东耀峻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分类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为临床治疗作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04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共358侧髁状突骨折的临床资料,并在1年后复诊检查患者的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情况,摄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按位置、移位和年龄分型:Ⅰ型180侧,Ⅱ型96侧,Ⅲ型82侧,与实际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侧数吻合.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结论髁状突骨折的PDA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病例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Le Fort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郑宗梅;马继光;归来;张智勇;吕长胜;唐晓军;余东;宋彬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在颌面部Le Fort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27例所致颌面部复杂性Le Fort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手术验证重建准确性. 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详尽和精确地显示颌面部骨骼的三维结构和相邻关系,可清楚显示各型Le Fort骨折及移位情况,为准确掌握病情、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经手术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后,患者大程度达到解剖学和功能上的恢复. 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和评价颌面部复杂Le Fort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颌面部骨折并颅颈交界区损伤的CT诊断

    作者:刘娜嘉;马荣;马强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合并颅颈交界区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收集10例颌面部外伤合并颅颈交界区损伤的螺旋CT重建扫描资料,比较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 结果上、下颌骨双骨折并颧弓骨折者5例,下颌骨骨折5例.其中3例合并颞颌关节脱位,3例合并有轻、中度颅脑损伤.合并颅颈交界区损伤有:枕颈脱位2例,枕骨髁撕脱骨折2例,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6例. 结论颌面部外伤骨折合并上颈椎损伤多为韧带型损伤,影像学特点为小片的撕脱性骨折及枕颈半脱位、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是诊断本病的佳方式;提高对本病的警惕,重视颅颈交界区解剖标志间关系的画线测量是防止漏诊的关键.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