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膜后间隙支气管囊肿一例

    作者:李长英;黄学全;丁仕义;黎昌华

    患者 男,34岁.左上腹疼痛不适3 d,发现腹部肿块1 d.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体检:左上腹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检查均正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5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9 IU/L,乙肝二对半检查示HBsAg、HBeAb、HBcAb为阳性.

  • DcR3在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王凌旭

    目的 探讨DcR3在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择于郑州市中心医院传染科治疗且HbeAg为阴性的CHB患者95例并采集其血清样本作为观察组,以95名正常人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DcR3.HBV DNA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则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DcR3分别为[1.57(0.50~3.21)ng/mL]、[0.84(0.18 ~2.30) ng/mL],观察组血清DcR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001);观察组血清DcR3与HBV DNA和ALT水平呈正相关(P均<0.0001).结论 HBeAg阴性的CHB患者血清DcR3水平升高,且与HBVDNA和ALT呈正性相关,可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标志物,可用于评估HBeAg阴性CHB患者疗效、预后的又一项辅助指标.

  • 溶血影响快速试纸条法及赖氏法检测ALT的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赵红胜;赵作平;刘玉振;温涛

    街头对献血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可采用快速试纸条进行现场筛查,以减少血液报废,采血后ALT检测用赖氏法进行复检.为了探讨溶血对快速试纸条法以及赖氏法检测ALT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溶血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溶血对快速试纸条法检测ALT呈负相关,而溶血对赖氏法检测ALT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

  • 骨康胶囊致药物性肝炎1例

    作者:赵敏;孙瑞芳;黄坤

    病例:患者,男,47岁。因“食欲不佳1月余,尿色加深7天”于2015年5月19日入院就诊。患者于2015年1月17日因左胫骨平台骨折,1月17日至3月30日服用迈之灵片0.3 g bid po,1月17日至3月15日服用接骨七厘片0.52 g bid po,2月1日至5月15日服用骨康胶囊(贵州维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40924)1.6 g tid po。1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恶心、伴腹胀、无腹痛、无呕吐、无腹泻,患者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开始出现尿液色黄,如浓茶,3天前患者出现大便颜色变浅,就诊我院门诊,查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37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90 U·L-1、总胆红素(T-Bil)89.66μmol·L-1、直接胆红素(D-Bil)43.2μmol·L-1。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无药物过敏史。

  • 牛黄降压丸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作者:曹明雪;刘淼;吴荣荣;刘峰群

    病例:患者,男,48岁,2011年3月,因外院诊断"高血压病",予"牛黄降压丸(外院服用,具体生产厂家不详),每日2丸、每日1次"治疗,2011年7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瘙痒,尿黄如浓茶样,无乏力纳差,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等不适,未进行诊治.7月13日左右出现乏力、食欲差,食量较平时减少约1/2,并发现眼黄,大便灰白色,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查总胆红素129 nn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00 μ/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等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2011年7月20日以"肝功异常原因待查"收入院.

  • 前列欣胶囊致严重肝损伤1例

    作者:朱建新;赵继红;沈司京

    患者,男,43岁。因前列腺炎于2012年7月份开始口服前列欣胶囊(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403002),每次6粒,每日3次。2014年6月20日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87 I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78 IU·L-1,γ-谷氨酰转肽酶109 U·L-1。遂于当日就诊于我院肝炎门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医生停用前列欣胶囊,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进行保肝治疗。7月30日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2 I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1 IU·L-1,γ-谷氨酰转肽酶81 U·L-1,总胆红素21.2μmol·L-1,直接胆红素7.2μmol·L-1。患者肝功能逐渐好转,继续原方案治疗。11月17日再次复查肝功能:丙氨基转移酶110 I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8 IU·L-1,总胆红素15.4μmol·L-1,直接胆红素3.7μmol·L-1。肝损伤逐渐缓解,患者要求回原籍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经随访,患者继续保肝治疗,12月份复查肝功能都已恢复正常。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致急性喉头水肿1例

    作者:李波;姜黎;蔡亚南;孙长虎;张敏

    病例:患者,女,62岁。因“上腹剧烈疼痛、恶心欲吐超过3天”于2015年7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 T 36.7℃, P 54次/min, R 17次/min, BP 120/80 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未闻及特殊气味,舌淡,苔薄白,脉弦滑,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正常。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全腹柔软,上腹伴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指尖随机血糖:5.7 mmol·L-1,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大伴复极异常,14C呼吸试验阴性。肝胆胰脾彩超示:肝内钙化灶,胆囊壁毛躁。心脏彩超示:左房稍偏大,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舒张功能降低,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颈动脉彩超未见异常,上腹CT示:肝右叶点状钙化,胆囊稍显增大。胸部DR示:心肺未见确切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未见气腹症及肠梗阻征象。肝功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2 U·L-1,谷草转氨酶56U·L-1,γ-谷氨酰转移酶47U·L-1。血脂未见异常,心肌酶示:乳酸脱氢酶252U·L-1,肌酸激酶同工酶8U·L-1,α-羟丁酸脱氢酶190U·L-1。电解质示:钠146.7 mmol·L-1,氯110.4 mmol·L-1。凝血四项未见异常,血常规未见异常。患者拒绝行胃肠镜检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腹痛原因待查:急性胃炎?”。

  • 阿托伐他汀钙与多种药品合用致肝功能损害1例

    作者:何娟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肢体乏力,行走、握物不稳8小时”于2013年4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胆囊炎病史,近期无腹痛、纳差等不适。查体:体温(T)36.4℃,血压(BP)150/80 mmHg,脉搏(P)120次/min,呼吸(R)21次/min,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头颅CT示:右侧丘脑及右侧内囊后肢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谷酰胺转肽酶150 U·L-1,余项正常。诊断为“脑梗死、高脂血症、Ⅱ型糖尿病”。医嘱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第一制药厂,批号:1211254)30 mg,qd改善脑循环,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批号:130103)30 mg,qn,p.o.降脂,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批号:BJ09875)50 mg,tid,p.o.控制血糖。2013年4月27日,经治疗患者半身不遂好转,扶持下可拖步行走。依达拉奉注射液已用足疗程予停医嘱,另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开封康诺药业,批号:1208093)继续改善脑循环,余治疗方案不变。2013年5月9日,长春西汀注射液已用足疗程予停用。复查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5.6 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9.3 U·L-1,碱性磷酸酶(ALP)212 U·L-1,γ-谷氨酰转肽酶(γ-GT)231 U·L-1,余项正常。诊断:药源性肝损伤。可疑药物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阿托伐他丁钙片及阿卡波糖片等。医师考虑前两者可能性大,立即停药并报不良反应,予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qd, i.v.gtt.护肝治疗。2013年5月17日,患者半身不遂好转,左手可握轻物,可独立行走,左下肢稍拖步。复查肝功能:ALT 523.5 U·L-1,AST 264 U·L-1,ALP 374 U·L-1,γ-GT 379 U·L-1,直接胆红素(DBIL)6.3μmol·L-1,并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光点稍增粗。医师立即请临床药学会诊,药师建议停用可疑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卡波糖片,予肌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加强护肝治疗。医嘱加予维生素C 0.1 g,tid,p.o.+维生素B120.5 mg,qd,i.m.+门冬氨酸钾镁20 mL,qd,i.v.gtt.改善机体代谢,联苯双酯滴丸30 mg, tid,p.o.降低肝酶。2013年5月24日。护肝治疗一周后查体:肝区轻叩痛。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BILT)37.6μmol·L-1, DBIL 6.3μmol·L-1,ALT 714.3 U·L-1,AST 490.7 U·L-1,ALP 610 U·L-1,GGT2593 U·L-1。患者原患疾病好转,目前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诉,建议转肝病专科系统治疗。患者理解并于2013年5月25日出院。一月半后患者回我院继续脑梗死康复治疗,入院时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医嘱避免使用依达拉奉及长春西汀注射液,但仍予阿托伐他汀钙(用法)降脂治疗,1周后肝酶升高,医师停用并积极护肝。出院时复查肝功能各指标均无异常。提示上一期住院治疗中出现的肝酶值异常升高可能是由阿托伐他汀钙为主,并用药品为辅联合导致的药源性肝损害。

  • 厄洛替尼致肌酸激酶升高、肝酶升高、食欲减退1例

    作者:郑策;甄健存

    病例:患者,男,88岁.因"咳嗽半月、发现肺部阴影10天"于2012年9月3日入院.经PET-CT检查诊断为左上肺癌伴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双肺肺气肿.因患者高龄,一般状况较差,故未选择其他放、化疗方案,直接采取靶向治疗.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冠心病史2年,曾行药物负荷加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示左室室间隔、下壁及心尖部心肌缺血,4年前因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行支架植入术,有高脂血症病史.用药情况:伏立康唑片,200mg q12h;塞来昔布胶囊,200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 qn;缬沙坦胶囊,80mg qd;非洛地平缓释片,5mg qd.2012年9月14日查肌酸激酶(CK)73I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 I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 IU·L-1,总胆固醇(CHOL)2.82mmol·L-1,甘油三酯(TRIG)0.76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8mmol·L-1,停用阿托伐他汀钙片.9月17日开始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H0039),150mg,qd.9月21日,CK 546IU·L-1,ALT 18IU/L,AST 39 IU·L-1,患者诉食欲较前明显变差.因伏立康唑片已用药3周,肺部真菌感染基本控制,痰培养及痰涂片均为阴性,鉴于上述肌酸肌酶升高等现象,考虑停用伏立康唑.9月26日,CK 1513IU·L-1,ALT 39IU·L-1,AST 73 IU·L-1,患者诉恶心、呕吐,食欲仍较差,遂停用厄洛替尼.10月3日,CK 477IU·L-1,ALT 85IU·L-1,AST 77 IU·L-1,无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好转.10月9日,CK 21IU·L-1,ALT 29IU·L-1,AST 22 IU·L-1.

  • 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及肝功能异常调查分析

    作者:胡卫红;赵敏;陆光华;薛丽燕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94例海洛因依赖者入院时均进行血清HBV、HCV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并分别对影响HBV、HCV感染及ALT异常的诸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4例海洛因依赖者中,HBV感染217例(55.1%),HCV感染101例(25.6%),ALT异常48例(12.2%),其中在276例滥用注射方式者中,感染率分别是55.4%(153/276)、34.8%(96/276)、16.3%(45/2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感染与年龄正相关,而与吸毒时间、吸毒剂量、吸毒方式无明显相关;HCV感染主要与吸毒方式有关,注射者发生HCV感染的机率要显著高于烫吸者;ALT异常主要与HCV感染有关,其次是性别差别,男性ALT异常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中,HCV感染较HBV感染更为重要,对肝功能损害也更为常见,特别是在滥用注射方式者中.因此,早期干预并跟踪随访是必要的.

  • 327例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李子红;汤元兴;王颖;卫小华

    目的:了解不同吸毒方式海洛因依赖者的HC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情况,评估HCV感染和吸毒方式与性别、年限的关系.方法:327例海洛因依赖者入院时均进行血清HCV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327例海洛因依赖者中,HCV感染114例(34.9%),ALT异常41例(12.5%).在注射方式依赖者中,感染率为62.3%(71/114);HCV感染与性别无关,与注射吸毒年限有关.吸毒年限≤1年的,感染率为36.8%,吸毒年限>1年的,感染率为75.0%.烫吸方式依赖者,感染率为0.ALT异常主要与HCV感染有关.结论:注射方式吸食海洛因是海洛因依赖者感染HCV的主要因素,且感染率与注射吸毒年限呈正相关.

  • 249例海洛因依赖者感染HBV和HCV及肝功能分析

    作者:李光清;吴闽强;袁素荣

    目的:调查分析郴州市海洛因依赖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肝功能状况,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这组人群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49例海洛因依赖者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抗-HCV,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249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Ag阳性率为18.88%、抗-HCV阳性率为73.9%、ALT异常率为37.8%.IDU组与nlDU组进行比较抗-HCV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结论:吸毒是HBV、HCV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静脉吸毒更是导致HCV高感染率的主要因素,同时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 183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CV感染分析

    作者:何军;李相新;龙正元;杨运霞;黄金梅;张姝

    目的:调查分析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情况与肝功能异常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关系.方法:对183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抗-HCVIgG(分静脉注射组和烫吸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83例海洛因依赖者HCV感染率49.2%;静脉注射组HCV感染率63.3%,烫吸组HCV感染率36.7%;注射毒品者与HCV感染率有关,且注射毒品时间越长,HCV感染阳性率越高;ALT异常率29.5%,ALT异常伴HCV感染率33.3%,HCV感染者肝功能更易受损.结论:静脉注射毒品是HCV感染的主要因素,做好海洛因依赖者的HCV感染危险的预防教育宣传有着重要意义.

  • 海洛因滥用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卫红;魏小文;陈晨;王华;李建业;王超要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活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出品的SYNCHRON CX9 AL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238例海洛因滥用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同时进行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各滥用组的血清ALP,GG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滥用2个月组的血清ADA,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滥用6个月以上各组血清ADA,ALT,AST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滥用组血清ADA活性随滥用时间延长明显增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8,P<0.001).ADA活性与ALT,AST活性呈正相关,与ALP,GGT无相关关系.结论: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ADA活性增高可以判断滥用者肝实质损伤程度,估计其滥用时间,对脱毒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综合征1例

    作者:邓礼娟;黄道秋;方伟;杨思芸

    1病例资料
      某女性患者,28岁,因“发热6 d,出现皮疹4 d”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病史3年,无癫痫、抽搐及外伤史,无家族遗传病史。间断服用舒必利、利培酮、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入院前3d停用上述药物,换用苯海索2 mg、1日1次,奋乃静2 mg、1日2次。换用药物后第7日患者出现狂躁,逐渐出现木僵、高热、皮疹。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0℃,心率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12/77 mmHg (1 mmHg=0.133 kPa ),神志清楚、神情淡漠,大汗淋漓,全身呈木僵状态,胸部多发红色毛囊性丘疹及小水泡,针尖至粟粒大小,互不融合,腰骶尾部可见5 cm ×6 cm溃疡面,查体不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及哮鸣音,双下肢肌张力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27×109/L,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糖142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09 U/L,乳酸脱氢酶1168 U/L,α-羟丁酸脱氢酶1055 U/L,肌酸激酶(CK)8578 U/L,血小板压积0.081 ng/ml,血沉23 mm/h,C反应蛋白8.44 mg/L。尿常规:白细胞计数66/μl,尿蛋白(+)。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8次/min),结缔组织病相关检查均为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无异常,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25、癌抗原19-9、癌抗原72-4均无异常,多次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咽拭子病原菌培养未见致病菌,病毒肝炎标志物检查阴性,外斐式反应阴性,抗EB病毒抗体阴性,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正常。给予吲哚美辛栓肛门置入、赖氨匹林肌内注射降体温,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患者仍发热,高体温达40.1℃,肌强直,大汗,血压及脉博不规则,血压波动在110~142/77~66 mmHg,脉博波动在98~128次/min。

  • 定坤丸致急性肝损伤1例

    作者:陶娌娜;曲晓宇;张四喜;宋燕青

    1病例资料
      某女性患者,30岁,因“乏力、厌食1周,目黄、尿黄4 d”于2014年6月16日入院。患者发病前因月经不调服用中药定坤丸治疗半个月。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入院后体格检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541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91 U/L,碱性磷酸酶(ALP)16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01 U/L,总胆红素(TBIL)92.8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38.1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4.7μmol/L。进一步完善其他检查,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指标、非嗜肝病毒相关指标、病毒性肝炎相关指标、铜蓝蛋白等代谢性肝病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收集病史得知,患者发病前因月经不调服用中药定坤丸治疗半个月,出现上述症状,符合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对症等治疗。保肝治疗后第3日(6月19日),患者乏力明显缓解,食欲改善,复查肝功能:ALT 693 U/L,AST 145 U/L,ALP 134 U/L,γ-GT 78 U/L, TBIL 48.7μmol/L,IBIL 19.5μmol/L,DBIL 29.2μmol/L。保肝治疗第5日(6月21日)复查肝功能:ALT 437 U/L, AST 85 U/L,ALP 123 U/L,γ-GT 69 U/L, TBIL 32.8μmol/L, IBIL 13.8μmol/L,DBIL 19.0μmol/L。治疗有效,氨基转移酶较入院时明显下降,6月22日出院,交代患者继续保肝、降酶、退黄治疗,避免接触致肝损伤的药物,并及时复查肝功能等。

  • 万古霉素致婴幼儿肝损害1例分析

    作者:张伟;陈辉;涂琼

    1病例资料
      某患儿,女性,3个月零6天,以发热2天为主诉于2013年8月24日入住江西省儿童医院(简称“我院”)神经内科。患儿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伴流涕,有痰鸣,于我院门诊给予“安尔宁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炎琥宁”治疗,仍有发热,遂住院治疗。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既往健康,无传染病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2℃,脉搏152次/min,呼吸42次/min,急性发热面容,肺部叩诊清音,两肺呼吸音粗糙,两肺可闻及痰鸣音。脑脊液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6×106 L-1;外观:白色;性状:浑浊;淋巴细胞比率16%;中性粒细胞比率84%,偏高(H);蛋白定量1090.00 mg/L,H;氯111.0 mmol/L,偏低(L);葡萄糖4.7 mmol/L。肺部CT示两肺炎症。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肺部感染。在门诊检查肝、肾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3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39 U/L(8月23日)。住院初始选用头孢噻肟+苯唑青霉素抗感染,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氨溴索化痰,入院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均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6d后,患儿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8月31号),但仍反复发热,提示外周仍存在感染。根据药敏结果,改用万古霉素抗感染(50 mg、ivgtt、q6h)。用万古霉素前检查肝、肾功能,ALT为35 U/L,AST为24 U/L(9月1日)。使用万古霉素治疗5 d复查肝功能,ALT为25 U/L,AST为20 U/L(9月5日),治疗至第14天时再次复查肝功能,ALT为190 U/L,AST为64 U/L,出现肝损害(9月14日)。

  • 注射用复合辅酶致皮疹1例

    作者:尹航;于倩;张尔驰

    1病例资料某男性患者,44岁,因“乏力、瘙痒20余日,目黄、尿黄5 d”于2014年8月1日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患者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及接触史,否认特殊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史。吸烟史20余年,平均10支/d,已戒烟20 d;近期有大量饮酒史。20余日前,因自觉喉痛,口服阿奇霉素3~5 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20/80 mmHg (1 mmHg =0.133 kPa);神清语明,皮肤、巩膜轻度黄染,睑结膜未见苍白,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全身浅表性淋巴结未触及,未见肝掌、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min,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全腹平坦,腹肌略紧张,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肝区无叩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叩击痛阴性,偶有腰痛;双下肢未见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甲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尿常规、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方面,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93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450 U/L,γ-谷氨酰转肽酶为849 U/L,碱性磷酸酶为126 U/L,总胆红素为84.9μmol/L,直接胆红素为59.9μmol/L,间接胆红素为25μmol/L,总胆汁酸为88.3μmol/L;肾功能方面,视黄醇结合蛋白为25.2 mg/L;血脂方面,三酰甘油为3.08 mmol/L;腹部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胆囊炎声像。临床诊断为肝损害、脂肪肝、高脂血症、胆囊炎、糖尿病。初始治疗原则:休息、保肝、降酶、降脂、对症支持治疗。初始治疗药物: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20 mg、静脉滴注、1日1次,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静脉滴注、1日1次,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5 ml、静脉滴注、1日1次,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g、静脉滴注、1日1次,注射用复合辅酶200 IU、静脉滴注、1日1次。患者诉静脉滴注注射用复合辅酶时有血管刺激症状,滴注后发现皮肤发红,有少量皮疹,瘙痒加重。停用注射用复合辅酶1d后,症状缓解。第2日再使用注射用复合辅酶,上述症状再次出现。考虑为药物过敏反应,遂停用注射用复合辅酶,其后过敏样症状未再出现。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红蛋白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平;冯杰;高静;颜光涛

    目的 探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原发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12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87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24例的临床资料,对三组血常规指标及血清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单核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结直肠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结直肠癌Hb+ALT组合较为理想,ROC曲线下面积(AUC:0.816;95% CI:0.760~ 0.871),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57.7%,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息肉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73.3%.结论 血清ALT与Hb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鉴别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恶性疟疾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1例

    作者:李侗曾;姜太一;梁连春

    患者男,48岁,因"高热7d,尿黄5d"急诊以"发热原因待查"于2011年12月11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区、肾区叩击痛(+).血常规:白细胞17.02×109/L,红细胞4.59×1012/L,血小板16×109/L;生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96.4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6.2 U/L,总胆红素(TBil)200.1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04.9μmol/L,白蛋白(ALB)29.9 g/L,肌酐(CREA)603.6μmol/L,尿素氮(BUN)33.8 mmol/L,乳酸脱氢酶(LDH)1 129.9 U/L.入院后4h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1.22×109/L,红细胞3.92 ×1012/L,血红蛋白111 g/L,血小板19×109/L;血生化:ALT 56.6 U/L,AST 291.4 U/L,TBil 282.3 μmol/L,DBil 161.1μmol/L,ALB 25.5 g/L,CREA 578.6μmol/L,BUN40.17 mmol/L,LDH 2344.3 U/L.入院8h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抽搐,血糖低于检测下限,血气分析提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1168 条记录 7/59 页 « 12...45678910...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