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致黄疸一例

    作者:周辉年;李玉民;杜志兴;杨洁;焦作义

    病例资料患者王某,女,48岁,因“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腹胀6 h”于2014年1月18日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入院后行腹部超声检查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化验示:白细胞12.6×109/ L,中性粒细胞84%,红细胞4.02×1012/ L,血红蛋白121 g/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7 U/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5 U/ L,总胆红素17.6μmol/ L,直接胆红素4.2μmol/ L。当地医院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后,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遂于2014年1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术后第三天出院回家休养。2014年2月5日,患者突然出现右上腹及腰背部胀痛不适,阵发性加剧,伴皮肤黏膜黄染,且呈进行性加重,遂急诊前往兰大二院就诊,入院后急诊行腹部超声检查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腹腔局部肠管扩张明显,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胸腹部立位平片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右上腹部金属夹影,下腹部及盆腔肠管积气扩张;腹部 MRI + MRCP 示:低位胆道梗阻,胆总管下段截断,局部软组织肿块,考虑壶腹周围癌可能。急诊化验示:白细胞9.86×109/ L,中性粒细胞78%,红细胞4.30×1012/ L,血红蛋白104 g/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1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49 U/ L,总胆红素62.8μmol/ L,直接胆红素55.7μmol/ L,r-谷氨酰基转移酶650 U/ L,碱性磷酸酶974 U/ L。在完善入院检查和围手术期准备的同时,立即给予患者抗炎、补液、抑酸、止痛、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但黄疸体征明显加重。立即组织全科讨论后初步考虑患者诊断为:黄疸原因待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狭窄?壶腹周围癌?)。2月7日急诊化验示:白细胞16.61×109/ L,中性粒细胞92%,红细胞4.22×1012/ L,血红蛋白113 g/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98 U/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37 U/ L,总胆红素383.2μmol/ L,直接胆红素375.7μmol/ L,r-谷氨酰基转移酶763 U/ L,碱性磷酸酶1023 U/ L,由于患者胆红素急剧升高,全科讨论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粘连严重,大网膜包裹胆囊床,有少量黄色腹水位于右肝后,胃壁上缘与肝脏粘连,仔细分离腹腔内粘连,游离肝脏右下缘和胆囊床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粘连组织,见部分小肠和升结肠肠管积气扩张,内有大便,在结肠肝曲的位置可见肠管缩窄,触及肠管壁厚、僵硬,结肠系膜根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肠中动脉被融合肿大的淋巴结包裹,游离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头后,于胰头下方可见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2 cm ×3 cm,质硬,压迫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处,切除部分淋巴结送术中快速冰冻示:转移性粘液性腺癌。术中诊断:(1)结肠癌侵犯周围组织脏器并广泛淋巴结转移;(2)梗阻性黄疸;(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由于无法行肿瘤根治术,遂行胆肠吻合术,升结肠造瘘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给予抗炎补液营养对症支持治疗,于2014年2月24日出院回家休养。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作者:欧蔚妮;张娜;王笑梅;杨松;成军;邢卉春;程丹颖;段英;刘庄;赵莹莹

    目的:探讨肝组织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后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共81例,采集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线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肝组织学结果并收集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过程中病毒学指标动态下降情况,分析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81例,其中男性60例;平均年龄36.5岁。肝组织学活检提示,肝脏炎症和纤维化≥G2S2者54例(66.7%);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G2S2者27例(33.3%);治疗24周病毒学应答患者63例(77.8%)。肝组织学炎症或纤维化等级、ALT水平及患者平均年龄在抗病毒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病毒药物类型[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与患者病毒学应答无显著相关。结论 ALT持续正常或轻度异常(<2× 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患者肝组织学炎症/纤维化程度及ALT水平显著相关,建议此类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以评价抗病毒指征及预测抗病毒疗效。

  • 微小RNA-122在HBV感染慢性肝脏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素玲;李芳;柴海云;王海丽;马良

    目的 探讨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HBsAg浓度、ALT、AST、AFP水平之间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HBV携带患者30例(ASC),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 95例,其中包括轻度30例、中度35例、重度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及肝癌(HCC)患者各30例.另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血清miR-122含量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NA-122含量,通过2-△△CT法分析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组中低,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B轻、中、重度3组患者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血清ALT、AST、HBsAg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894、0.875、0.381,P均< 0.01);肝癌患者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AFP呈负相关关系(r=-0.673,P=0.001);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总体lg (HBV DNA)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 =0.094,P> 0.05).结论 血清miR-122水平可能是一种能特异、灵敏地反映肝损伤、评估肝损伤的一种指标,且可以对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进行评估.血清miR-122与血清AFP呈负相关关系,可能对肝癌的评估、预后及治疗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比较

    作者:唐奇远;何清;艾书玲;唐蔚;敖飞健;李知玉;张斌;白冰

    目的 回顾性分析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指标的异同.方法 对537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HBeAg阳性(321例)和 HBeAg阴性(216例)CHB患者ALT、HBV DNA定量、肝组织炎症水平、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细胞HBcAg分布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ALT(Z=1.391,P=0.164)及肝组织炎症水平(χ2=7.1189,P=0.0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患者HBV DNA载量高于HBeAg阴性组(Z=12.893,P<0.001),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低于HBeAg阴性组(χ2= 42.871,P< 0.0001);两组患者肝细胞HBcAg分布不同,HBeAg阳性组患者的HBcAg主要分布为核型和混合型,HBeAg阴性组患者HBcAg则主要表现为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19.3522,P< 0.0001).结论 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CHB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水平相似,然而因HBeAg阴性组HBV DNA载量低、肝纤维化程度重,故存在更加广泛而急迫的抗病毒治疗指征.

  • 山西地区健康成人血清ALT正常值参考范围的调查

    作者:于佳妮;王博;景孟玲;马源;朱新宇

    目的 根据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建立山西地区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ULN),重新评估血清ALT ULN.方法 以连续监测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山西地区体检的2312例成人血清ALT水平,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成人共1457例.根据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ALT值呈正态分布,比较不同性别之间、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相同年龄组之间血清ALT水平的差异.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血清AL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9,P < 0.05),且男性血清ALT水平高于女性,男性ALT ULN为49.8 U/L,女性为33.8 U/L.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ALT水平呈下降趋势,20~29岁组与50~59岁组、60~69岁组、≥ 70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 35.6,P < 0.05),≥ 70岁组与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男性中20~29岁组ALT ULN高(57.5 U/L),≥ 70岁组低(35.5 U/L).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ALT水平呈波浪形趋势,≥ 70岁组与20~29岁组、30~39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中40~49岁组血清ALT ULN高(44.9 U/L),30~39岁组低(30.3 U/L).健康人群中不同性别、相同年龄组血清ALT水平存在差异,其中60~69岁组与≥ 7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建立不同的ALT ULN.

  •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分析

    作者:张娜;赵莹莹;欧蔚妮;王笑梅;段英;程丹颖;李贲;罗爽;邢卉春;王凤水;王鹏;王琦;成军

    目的:对ALT正常或轻度异常尤其年龄偏大,有HBV感染家族史的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该部分患者肝组织学特征及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以便实时地给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入组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及其他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等。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饮酒史及用药史。肝组织学穿刺术前需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HBV DNA、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肝组织活检,结果用肝脏炎症分级(G0~G4)及纤维化分期(S0~S4)表示。以肝组织炎症分级分成轻度炎症(G0~G1)和明显炎症(G2~G4),以肝组织维化分期分成轻度纤维化(S0~S1)和明显纤维化(S2~S4)。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229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69例;ALT持续正常者(PNAL)104例,ALT轻度异常组125例。全部入组患者肝病理学分析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期者占45.42%;肝脏纤维化分期≥S2期者占35.38%。随ALT水平的升高,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增高,1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在2~5年随访中,29.7%(44/148)患者ALT水平波动在40~50 U/L,70.3%(104/148)的患者ALT水平、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波动(P>0.05);3例(2.1%)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分别发生在27岁、31岁和19岁时。结论 ALT正常或轻度异常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即使肝组织活检炎症、纤维化较轻,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2~5年内会出现肝病进展,需引起注意。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赵海珍;其其格;刘瑞军;奥敦托亚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CHB患者118例,依据患者不同免疫状态分成3组,分别为HBV e抗原(HBeAg)阴性组(25例)、免疫活化组(67例)和免疫耐受组(26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 ELISA法检测HBV核心抗体(HBcAb)、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体(HBeAb)、HBeAg和HBV表面抗体(HBsAb)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表达PD-1的CD8+T、CD4+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 免疫活化组、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表达PD-1 的CD8+T、CD4+T含量分别为(7.48 ± 1.76)%、(7.48 ± 1.76)%和(10.58 ± 1.95)%、(8.38 ± 1.85)%,均高于对照组[(3.22 ± 1.53)%、(4.05 ± 1.76)%]和免疫耐受组[(4.26 ± 1.89)%、(3.86 ± 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2.084、P = 0.015,F = 13.297、P = 0.032);免疫活化组、HBeAg阴性组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7.02 ± 1.13)log10拷贝/ml和(5.77 ± 1.25)log10拷贝/ml,低于免疫耐受组患者(8.18 ± 1.08)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652、P = 0.006);免疫活化组、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ALT、总胆红素含量分别为(193.02 ± 7.39)IU/ml、(50.06 ± 2.18)mmol/L和(179.14 ± 7.62)IU/ml、(43.65 ± 2.27)mmol/L,均高于对照组[(12.71 ± 6.19)IU/ml、(13.07 ± 2.19)mmol/L]和免疫耐受组[(23.19 ± 6.82)IU/ml、(16.54 ± 2.3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0.906、P = 0.027, F= 9.583、P= 0.01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免疫耐受组、免疫活化组及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内表达PD-1的 CD8+T、CD4+T含量和血清ALT含量无相关性(r =-0.170、0.046、0.068、-0.231、0.048、0.005,P = 0.443、0.750、0.761、0.292、0.709、0.912),与血清HBV DNA载量亦无相关性(r =-0.049、0.107、0.104、-0.301、0.019、0.279,P = 0.810、0.440、0.681、0.201、0.883、0.221).结论 CHB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和血清内T细胞PD-1表达量相关,患者肝脏炎症受损对PD-1表达有重要影响,而HBV DNA载量非主要影响因素.

  • 病毒性肝炎临床检测指标的诊断分析

    作者:徐凤玲;吕江峰;庄伟;王慧;周薇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对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184例肝脏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外周血ALT、AST、GGT等指标水平,并观察各类肝脏疾病患者ALT、AST 、GGT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ALT、AST、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炎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AST、G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外周血 ALT、AST、GGT 阳性率差异与其表达水平差异一致,原发性肝癌患者PT、APTT、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炎性肝硬化患者APTT、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疾病患者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ALT、AST、GGT及FIB水平,有助于为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诊断价值良好。

  • 应用微板速率法替代生化分析仪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研究

    作者:王海宝;张婷;冯倩;李锡金;郭广宏

    目的应用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探索适用于中小型血站及医院中心血库筛查献血者ALT的方法,以降低院内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方法选取体检和化验合格的381例健康献血者血标本及89例ALT异常的献血者血标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分别测定上述标本ALT浓度.结果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检测381例血清标本ALT浓度,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935,r2=0.9862,使用3种方法检测381例血清标本ALT浓度为9.3~192 IU/L,3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种方法测定89例ALT异常的献血者标本,异常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紫外-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的板内变异分别为3.32%、3.54%,板间变异分别为4.89%、5.48%.结论丙酮酸氧化酶微板法、紫外-乳酸脱氢酶微板法可有效替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减少因输血造成的医院感染.

  • 透明质酸等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江明凤;华肖杭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医院收治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LN、AL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观察组HA、LN、ALT水平分别为(225.8±17.6)、(158.4±17.8)ng/ml及(88.1±11.5)U/L,对照组分别为(99.04±12.1)、(89.6±16.3)ng/ml及(25.3±6.4)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组间HA、LN、ALT与肝脏受损程度成正比(P<0.05),且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重度组LN、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等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肝功能受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指导依据.

  • 北京地区无偿献血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磊;戴苏娜;张荣华;郭瑾;袁曜

    目的 根据2001-2008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变化,提出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1-2008年北京地区1 608 816名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后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含义务献血),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TP)阳性率,分别为0.16%、0.005%和0.15%;无偿献血后分别上升至0.45%、0.017%和0.4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阳性率在无偿献血后均降低;但在无偿献血前后两组构成比中,HBsAg、抗-HCV、抗-HIV、TP所占比例均增加,而ALT明显减少.结论 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筛查是未来采供血工作中的关键.

  • 招募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范围与方法探讨

    作者:王丽;赵向东;朱阳泉;马敏;孙伟萍

    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范围40~100U/L献血者再次ALT检测结果,探讨适合献血者再次招募的ALT范围和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中心血站202名ALT初次检测结果40~100U/L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间隔1个月后再次检测其ALT。结果202名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均<40U/L的有132名,ALT检测合格率为65.4%;ALT初次检测结果为40~50U/L的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率为100.0%;≥2次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率为70.5%,高于首次献血者41.7%;不同原因会引起ALT水平升高,并且会影响ALT再次检测合格率;132名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其中120名献血者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率为90.9%。结论献血者初次ALT检测结果在40~70U/L范围内,可以作为再次献血招募对象,在多次献血者中招募,注意排除影响ALT水平因素,可以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大限度地降低所采集血液的不合格率,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 侵袭性都柏林沙门菌感染一例

    作者:杨璐;孙若鹏

    患儿,男,3岁,因发热2个月余,呕吐4 d于2007年9月10日入院.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曾于当地医院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热退复升;近4天来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黄色胆汁.既往史:患儿近1年来反复口腔溃疡,半个月前痊愈.查体:体温38℃,心率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58mmHg(1mm Hg=0.133 kPa).面色苍黄贫血貌,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无肿大,生长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血常规: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占57.5%,淋巴细胞26.7%.红细胞3.43×1012/L,血红蛋白71 g/L,红细胞平均体积62.4mm2,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2 g/L,血小板350×109/L.肝肾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31 U/L,γ谷氨酰转肽(CGT)53 U/L,白蛋白(ALB)29.2 g/L,尿素氮(BUN)32.45 mmol/L,肌酐(Cr)235 μml/L,心肌酶:肌酸激酶(CK)924 U/L,乳酸脱氢酶(LDH)1460U/L.

  • 1992~2000年血友病甲患者HBsAg、抗-HIV和梅毒阳性率调查分析

    作者:丁培芳;张心声;颜新;张志传;滕彬;张雪芹;申法奎

    目的了解血友病甲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92~2000年山东省血液中心血友病研究室确诊和治疗的162例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清检测,并随机选择1 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62例血友病甲患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4.32%(7/162)和8.64%(14/162),无偿献血者HBsAg和ALT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1 000)和2.00%(20/1 000);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零.结论血友病甲患者ALT阳性率高于无偿献血者(x2=21.65,P<0.05),HBsAg阳性率低于无偿献血者(x2=6.72,P<0.05),血友病甲患者和无偿献血者均无HIV和梅毒流行.

  •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抗-HCV阳性人群ALT活性对比分析

    作者:朱玉兰;王佃鹏;张登峰;高朝贤;李康;程韦君;叶健忠

    目前全世界有1亿7千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占世界人口的3%~5%.大多数感染者临床为无症状的慢性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已引起全球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迄今,在中国HCV感染者约4 100万,达总人口的3.2%.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静脉吸毒和非法供血的一时猖獗和性开放,HCV感染呈增长趋势.为探究大陆和台湾地区抗-HCV阳性人群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是否存在差异性,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出入境人员抗-HCV和ALT两者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

  •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道

    作者:周志平;张云晖;谢小建

    患者男,22岁.因发热2周,头痛3天于2002年6月23日入院.患者自1岁时发现血友病,多次输鲜血及血浆.1994年发现抗艾滋病病抗体(抗-HIV)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升高.

  • 某部官兵275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分析

    作者:王冬梅;田尚玉;张战平;张岩伟;王慧;杨秀梅;陈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可由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以及某些药物、毒物等引起[1],还可由非疾病因素引起,如剧烈运动、进食不当、熬夜、疲劳和喝酒等.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某部官兵平素身体健康,无肝胆疾病,但ALT水平却出现异常,为分析该现象是否与季节、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我们分别于2009年夏季(6月),2010年秋、冬两季(9月和12月)对2754例官兵的ALT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 新兵体检复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原因分析

    作者:王厚照;刘青;孙伟才;周惠玉

    2007年12月,我们对新兵1 50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抗HBS和抗-HCV进行了复查.在复查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影响ALT水平异常的因素,如剧烈运动、环境改变、精神紧张和饮酒等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肝脏结节病一例

    作者:屈昭慧;高雪梅;徐芸;程敬亮

    患者女,58岁,以皮肤瘙痒3个月,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1周就诊。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4 U/L(正常参考值5~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98 U/L(正常参考值5~40 U/L),谷氨酰转肽酶386 U/L(正常参考值5~50 U/L),碱性磷酸酶1065 U/L(正常参考值40~150 U/L),总胆红素37.8μmol/L(正常参考值5.1~34.0μmol/L)。其他指标无明显异常。

1168 条记录 6/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