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免疫状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作者:徐强;刘凤;范灵芝;刘妍君;王菁;王晓忠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下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方法 将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免疫状态分为免疫耐受期55例、免疫清除期53例、低水平复制期21例,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同时记录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统计并比较不同免疫状态、ALT水平、HBV DNA载量、HBeAg状态下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结果 129例患者各体质类型共出现401次,其中免疫耐受组体质频次141、免疫清除期组194、低水平复制期组66.全部患者体质类型出现频数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18.7%)、阳虚质(15.2%)、湿热质(12.5%)、痰湿质(12.2%)、平和质(11.5%)、阴虚质(10.2%)、气郁质(8.7%)、血瘀质(7.7%)、特禀质(3.2%).不同免疫状态组间比较9种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平和质在免疫耐受期分布多(21.3%),气虚质在免疫清除期(22.2%)和低水平复制期(21.2%)分布多(P<0.05).不同ALT水平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载量以及HBeAg状态之间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对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一定影响,其在免疫耐受期多见平和质,在免疫清除期和低水平复制期多见气虚质.

  • 白花蛇舌草降酶、降尿酸效佳

    作者:张子臻;李刚;郭中恒

    我们在观察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中发现本品治疗脂肪肝伴发肝损害,高尿酸血症效果可靠.兹介绍如下.例1:杨某,男,42岁.1年前,查体发现中一重度脂肪肝,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7 I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8 I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138 IU/L.1年后复查,仍在此范围内波动(排除其他原因肝损害).身体肥胖,喜食肥甘厚味,嗜好烟酒,多静少动.身高172cm,体重96kg,腹围104cm,皮下可触及多个脂肪瘤.

  • 慢性肝炎ALT、AST升高用升麻

    作者:吴沛田

    升麻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本经>谓其"解百毒,避温疫瘴气."笔者用于慢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的治疗,取效甚佳.

  • 川牛膝为主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李超

    笔者以川牛膝为主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肝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6岁,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肝炎22例.血清总胆红素25.6~175.5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在正常范围.

  • AFP、TBA、GGT和AL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门莎莎;董振南;贾兴旺;田亚平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对67例PHC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71名健康人,进行AFP、TBA、GGT和ALT指标联合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HC组、肝硬化组的AFP、TBA、GGT和ALT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其诊断阳性率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FP、TBA、GGT和ALT 四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组和肝硬化组阳性率高,分别是94.0%和90.5%,说明AFP、TBA、GGT和ALT 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阳性率,提高对PHC的诊断水平.

  • 国家行业标准ALT、AST、ALP、GGT参考区间的验证试验

    作者:黄妍;王甜甜;杜小霞;简娟;朱爱花;康佳妮;陈丰娟

    目的 验证国产试剂ALT、AST、ALP、GGT的参考区间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参考区间.方法 按照国家行业标准WS/T 404.1-2012《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第1部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参考人群筛选标准,于2013年9月筛选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62岁健康体检者107名,其中男35名,女72名,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统计本研究人群的参考区间,与行标参考区间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金斯尔试剂ALT、AST、GGT、ALP得到的参考区间,与行业标准比较,基本一致.结论 临床医院使用金斯尔品牌试剂可以.直接使用新行业标准推荐的参考区间.

  • 丙肝患者HCV病毒载量、HCV抗体与ALT、AST、前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文俊;马韫佳;袁红萍;郦雯;夏慧珠

    目的 探讨丙肝患者HCV抗体和HCV病毒核酸定量与ALT、AST、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RT-PCR法、速率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33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定量、ALT、AST和PA.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 ALT、AST阳性率分别为69.9%和70.7%,组间比较x2=18.05,P<0.01.PA浓度在HCV-RNA不同含量组别方差分析F=129.92,P<0.001.前白蛋白水平随HCV核酸含量增高而逐渐降低,而ALT、AST阳性率则增高,组间PA比较,除1.0×105组和≥1.0×106组无差异外,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检测HCV抗体和HCV病毒核酸定量有助于丙型肝炎诊断;与转氨酶相比,血清PA水平的变化能更加灵敏、快速地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联合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任恬恬;张惠萍;汪向前;杨路锋;文育锋;伍泽伟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中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联合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风险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弹性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189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指导,结合MS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非肝病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1~68(57±14)岁]和NAFLD组[128例,男61例,女67例,年龄37~71(60±14)岁].分析VTQ、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在非肝病组与NAFLD组之间的差异.依据logistic回归独立因素的回归系数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构建预测NAFLD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AFLD组的肝VTQ、肝脾VTQ的比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三酰甘油(TG)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余变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肝VTQ(OR=8.054,95%CI 2.117~30.639)、ALT(OR=1.037,95%CI 1.007~1.068)和TG(OR 1.500,95%CI 1.042~2.159)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肝VTQ、ALT和TG作为因变量构建列线图,一致性系数为0.763.结论 VTQ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有效诊断NAFLD.肝VTQ技术联合血清ALT和TG化验检查能较准确地预测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值.

  • 联合测定血清TBA与ALT在肝硬化和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潘小划

    目的观察血清TBA与ALT联合检测在肝癌、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联合测定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结果肝癌、肝硬化与慢性肝脏疾患间的两五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联合测定上述指标,能提高肝癌、肝硬化诊断的完整性及符合率.

  • ALT、AST、GGT、CHE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肝脏酶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113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并与32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结果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急性黄疸肝炎组的血清GGT及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CHE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AST、GGT、CHE是肝病较为敏感指标,作为肝功能检测组合.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

  • 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状态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徽;王富珍;沈立萍;张国民;王锋;陈园生;龚晓红;崔富强;梁晓峰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例(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CHBP)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状态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检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的确诊CHBP采血,检测肝功能和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载量.ALT指标在采血24h内由当地医疗机构检测.HBsAg、HBeAg及HBV DNA载量检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统一完成.HBsAg、HBeAg使用美国雅培(Abbott)试剂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HBV DNA载量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工具包(中国复星医药有限公司)检测.结果 <20岁、20 ~ 40岁和>40岁CHBP中,高病毒载量[HBVDNA>105拷贝/毫升(Copies/ml)]者比例分别为70.21%、40.37%和28.75%(x2=29.38,P<0.001).在HBV DNA低(<103 Copies/ml)、中(103 ~ 105 Copies/ml)、高(>105Copies/ml)载量组内,HBeAg阳性率分别为2.36%、9.40%和82.24%,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5.57,P=0.02;x2=177.78,P<0.001;x2 =140.31,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HBP ALT的独立因素有年龄、性别和HBV DNA载量.相对于0~19岁CHBP,20 ~ 39岁CHBP ALT升高比值比(Odds Rate,OR)=3.2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2 ~8.01],>40岁CHBP ALT升高OR=3.92 (95% CI:1.54 ~9.98).相对于女性,男性CHBP ALT升高OR=2.93(95% CI:1.64 ~5.24).中病毒载量和低病毒载量对CHBP AL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P=0.66),但高病毒载量组ALT升高的OR =3.01 (95% CI:1.33 ~6.80).结论 HBeAg阳性CHBP体内HBV复制活跃,HBVDNA高病毒载量是CHBP ALT升高的危险因素.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调查方法的探讨

    作者:陈园生;王晓军;李艺星;崔富强;梁晓峰

    目的 分析中国曾开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病率调查和在重庆市开展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试点的相关资料,探讨慢性乙肝患病率的调查方法.方法 比较4次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的方法、对象、病例定义和调查结果,重点分析在重庆市开展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试点的经验与方法.结果 4次调查慢性乙肝年龄别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 771.4/10万、158.25/10万、115.77/10万、707.97/10万.运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临床辅助检查来筛查的慢性乙肝病例差别显著.结论 在中国开展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应考虑乙肝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在进行病例筛查时,应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辅助检查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 十二指肠及胰腺原发腺肉瘤一例

    作者:常晓燕;周炜洵;陈杰;刘彤华

    患者男,57岁.上腹不适半月,皮肤巩膜黄染1周余,近半月体重下降2~3 kg.否认家族史中有肿瘤疾病史.体检:右肋弓下及一可疑包块,活动度尚可,按压时患者有饱胀感.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酮体:1.5 mmol/L, 尿胆原:16 μmol/L (正常范围0~4 μmol/L);肝肾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高出正常值;血淀粉酶:176.4 U/L (正常范围0~125 U/L);血脂肪酶:744.7 U/L (正常范围0~190 U/L).腹部B超: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胰管扩张;胰头下方实性占位可能性大.腹部CT:十二指肠降段扩张,腔内可见软组织影,低位胆道梗阻,胰管扩张,考虑壶腹癌可能性大,胰头与腔静脉分界不清.胃镜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部隆起,性质待定.ERCP术中见十二指肠乳头肿胀,考虑壶腹癌.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肿瘤可能性大.

  • 临床表现不同的Dysferlinopathy二例

    作者:李薇;吴红然;刘璘琳;宋学琴;要萌萌;王雪;陈秀晓

    例1患者女,38岁。因进行性肢体无力14年于2011年11月就诊。患者14年前出现右下肢远端肌群无力,踮足站立困难,行走、跑步速度不及正常同龄人,其后逐渐出现双上肢近端及左下肢远端肌群无力,出现下蹲起立、爬坡上楼及梳头困难,服用激素半年,上述症状加重,且血压升高,停用激素,其后未予诊疗,症状逐渐加重。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此类疾病患者。查体:踮足站立不能,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双上肢远端肌力Ⅳ级,手部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未见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4096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140 IU/L,乳酸脱氢酶591 I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4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2 IU/L。肌电图检查呈肌源性损害。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脏病理与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陆传统;高国生

    目的 探讨肝活检病理组织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血清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临床意义.方法 10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全部进行肝组织活检,并按血清ALT水平分为3组:ALT≤0.5×正常参考值上限(ULN)为A组,0.5×ULN<ALT≤1×ULN为B组,1×ULN<ALT<2×ULN为C组;对3组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比较,并对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与患者基本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炎症程度≥G2者占40.95%,其中ALT正常的患者有30.43%≥G2;纤维化程度≥S2者占26.67%,其中ALT正常的患者中≥S2者占17.39%.血清ALT及透明质酸随肝脏炎症程度加重及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O.05).结论 密切随访血清ALT和透明质酸可协助了解肝脏病变情况,肝脏病理学依据仍然是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的有力依据.

  • 慢性HBV感染肝脏病理变化和生化ALT及病毒学关系

    作者:王治兰;刘卫平;王贵强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ALT、HBV DNA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8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检测血清ALT、HBV DNA.并进行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ALT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683和0.419),与HBV DNA无相关性.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LT有升高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25.81和12.012),HBV DNA无升高趋势,而随着HBVDNA的升高,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并无加重趋势.肝组织HBsAg、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明显相关性,仍是观察炎症变化的敏感指标,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 蝮蛇毒介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及血清p-选择素水平的表达

    作者:钟哲峰;邓立普;陈坤

    目的 探讨蝮蛇毒介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肝脏病理变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中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变化,与不同蝮蛇毒剂量、中毒时间的关系.方法 将72只清洁级昆明雄性小鼠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9组,每组8只小鼠,蝮蛇毒设三水平:零剂量(0.0 mg/kg)、低剂量(0.5 mg/kg)、高剂量(1.0mg/kg);中毒时间设3水平:3、8、24 h.采集小鼠血清及肝脏标本,观察肝脏病理变化、ALT、P-选择素表达.结果 肌注蝮蛇毒的实验组小鼠肝脏病理积分、血清ALT、血清P-选择素值明显高于肌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 <0.05);8h组高于3h组(P<0.05);24 h组高于8h组(P<0.05);随着蝮蛇毒剂量的增加、中毒时间的延长病理积分越高,血清ALT值越高,血清P-选择素含量越高.血清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肝脏病变积分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98,P<0.05).结论 蝮蛇毒可以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ALT值升高,P-选择素表达增高,呈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趋势.蝮蛇毒导致小鼠急性肝脏损伤与P-选择素表达增高相关,提示血清中P-选择素表达增高可能是蝮蛇毒导致小鼠急性肝脏损伤的机制之一.

  • 血清ALT对代谢综合征发病影响的分析

    作者:堵一乔;钮静;杨振华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代谢综合征(MetS)的预警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体检的525例员工资料.体检项目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GLU)和尿酸(UA).对比MetS组与非MetS组的各项代谢指标;ALT正常组与ALT异常组的主要代谢参数和MetS患病率;不同ALT水平组的代谢指标.结果 ①与非MetS组比较,MetS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TG和ALT显著增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LT异常组MetS患病率为37.17%,明显高于ALT正常组MetS患病率12.75%,两组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ALT含量的增高,年龄、BMI、TG、TC、LDL-C、GLU、UA等均随之升高,HDL-C逐渐降低,不同ALT水平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LT对MetS有着明显的的预警性,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 慢性乙肝患者肝纤指标与肝损关系研究

    作者:王晓伟;赵詹东;张勇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以65例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比较CHB中度组(89例)、CHB重度组(72例)及肝硬化组(34例)HA、PⅢP、LN、IVC变化特点,及相应肝功能情况.结果 HA、PⅢP、LN、IVC在CHB中度、重度组及肝硬化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CHB中度、重度组升高,在肝硬化组中降低并出现倒置.结论 在CHB患者中肝纤维化指标HA、PⅢP、LN、IVC结合传统肝功能监测指标ALT、AST更能准确反映肝脏纤维化及肝功能受损程度.

  • 血清胆碱脂酶测定对肝病诊疗价值的探讨

    作者:范宏兵;曹宁娟;高玉秀

    现有的肝脏功能测定项目中,多选择肝细胞破坏后所释放出的酶以及对胆汁代谢有关的一些项目,对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方面的酶试验重视不够.胆碱脂酶(chE)由真胆碱脂酶(AchE)和拟胆碱脂酶(PchE)两部分组成,二者均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1].血清中的chE以来源于肝脏的PchE为主,而来源于神经细胞和新生红细胞的AchE含量甚微[2],PchE由肝脏生成入血液,是反映肝实质合成功能的主要酶类.为此,我们对50例正常人及209例肝脏患者进行chE测定,并同时测定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蛋白质及白球蛋白比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68 条记录 3/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