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构建产前胎儿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霞;田赟;董俊英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胎儿脐血流S/D值、羊水指数(AFI)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关系,构建产前胎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15例足月单胎孕妇,分析其临床资料,收集分娩前后一次检查结果 ,包括胎心监护、脐血流S/D值、B超测定AFI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心监护Ⅰ类、脐血流S/D值<3、羊水偏少至正常者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Ⅲ类、脐血流S/D值≥3、羊水过少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心监护、脐血流S/D值、AFI均为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的AUC=0.844,胎心监护的AUC=0.545,脐血流S/D值的AUC=0.763,AFI的AUC=0.735;风险预测模型的AUC高于各单项检测指标.结论 构建产前胎儿风险模型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预测价值较高,有利于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中国台湾省35~74岁健检人群慢性肾病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作者:孙凤;郁凯;陶庆梅;陶秋山;杨兴华;曹纯铿;詹思延

    目的 构建中国台湾省35~74岁健检人群慢性肾病(CKD)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1996~2006年初次参加台湾省美兆健检的35~74岁人群19987人,将其中基线未患CKD者18275人分为建模队列(用于建立5年发病预测模型)和验证队列(用于评估模型外部效度).采用logistic 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并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去除基线患者后CKD5年发病率为5.24% (958/18275).纳入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肌酐水平7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734 (95%CI:0.714~0.754),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AUC-0.768 (95%CI:0.734~0.801).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占14.1%)和高危(占5.4%)的个体5年内发生CKD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2.0倍和4.8倍.结论 利用中国台湾省美兆健检纵向数据建立的CKD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均较高,且简单实用,对于今后CKD风险个体评价及群体监测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中国台湾35~74岁健检人群高尿酸血症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作者:杨兴华;陶秋山;詹思延;孙凤;曹纯铿

    目的 构建中国台湾35~74岁健检人群高尿酸血症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随访刚满5年且基线无高尿酸血症的健康体检人员21 190人,分为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构建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结果 研究人群5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2.64%.纳入预测模型变量有性别、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教育,其OR值(95%CI)分别为0.397 (0.334~0.472)、1.021 (1.015~1.027)、1.018 (1.016~1.020)、0.763 (0.651~0.894)、1.416 (1.261~1.591)、1.304 (1.194~1.424)和0.877 (0.830~0.927).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 (95%CI,0.753~~0.779),验证队列为0.764 (0.752~0.776).结论 由研究数据库建立的高尿酸血症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验证效度,对于该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预测具有实用、可行的特点,对评估发病风险有一定应用价值.

  • 台湾地区35~74岁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兴华;陶秋山;孙凤;曹纯铿;詹思延

    目的 构建台湾地区35 ~ 74岁健康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在1997-2006年初次参加台湾美兆自动化健康体检机构(美兆健检)的35~74岁人群中,将随访满5年基线时无代谢综合征13 973人作为随访队列,并分为建模队列(用于建立5年发病预测模型)和验证队列(用于评估模型外部效度),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拟合优度,并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去除基线患者后研究人群5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7%.纳入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变量有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和血尿酸,建模队列建立预测模型的AUC为0.827(95%CI:0.814~0.839),验证队列的AUC分另为0.813(0.789~0.837)、0.826(0.800~ 0.852)、0.794(0.768 ~ 0.820).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提示个体发病概率≥17.6%者为中危人群,发病概率≥59.0%者为高危人群.结论 由美兆健检纵向数据库建立的5年代谢综合征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验证效度,对于体检人群5年代谢综合征发病预测具有实用、可行的特点,预测模型对评估代谢综合征个体发病和群体监测均有较高应用价值.

  • 台湾地区30~59岁健康体检人群肥胖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作者:孙凤;陶庆梅;陶秋山;杨兴华;曹纯铿;詹思延

    目的 构建台湾地区30 ~ 59岁健康体检人群肥胖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1998 -2006年首次参加台湾美兆健康体检的30~59岁人群15 085人,剔除基线患肥胖者91 8人共计14 167人.将4个体检中心分为建模队列(台北中心,n=8104)和验证队列(另3个中心,n=6063).按建模队列5年后是否发生肥胖为因变量、基线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变量分析,并建立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为判定预测模型拟合优度的主要指标,用验证队列对模型的外部效度进行评估.建模后再将人群预测风险概率正态化转为可实际应用操作的4个风险等级.结果 4个体检中心基线时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比例分别为50.00%~ 60.00%、26.47% ~ 31.11%和5.76%~7.24%.剔除基线患者后,全部受检者5年肥胖发病率为2.73%(386/14 167),4个中心肥胖发病率为2.66%~2.91%.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近3个月体重变化≥4kg和腰围5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AUC约为0.898(95%CI:0.884~ 0.912),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为AUC=0.881(95%C1:0.862 ~ 0.900).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16 0%)和高危(2.9%)的个体5年内发生肥胖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7.8倍和16.6倍.结论 利用台湾美兆健康体检纵向数据资料建立的肥胖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其效度和信度均较高,且评价标准简单实用,无论对个体自身肥胖风险评价还是对社区人群肥胖监测均具有应用价值.

  • 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筛查

    作者:黄力文;王善娟;梁妙茵;冯典希;吴国昌;许舒宁;方圆;黄至生

    筛查可有效控制结直肠癌,而筛查工作的重心正由结直肠癌向癌前病变前移.本文围绕《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意见》(2014版),结合国内外新的癌前病变研究进展,对相关危险因子、风险预测模型、筛查策略优化、肠镜质量控制、无蒂锯齿状腺瘤的识别和随访以及癌前病变认知状况等进行综述.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中国人群肺癌风险预测模型

    作者:朱猛;程阳;戴俊程;谢兰;靳光付;马红霞;胡志斌;师咏勇;林东昕

    目的 联合使用遗传因素和吸烟信息构建中国汉族人群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中国汉族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根据样本地区来源将样本分为训练集(南京与上海:1 473名病例vs.1 962名对照)和测试集(北京与武汉:858名病例vs.1 115名对照).系统整理已报道肺癌易感位点,在训练集中用逐步后退法筛选具有独立效应的位点,并通过加权法估算个体遗传得分用于建模.在训练集中分别构建基于吸烟信息、遗传得分和联合使用吸烟与遗传信息的3种风险预测模型(吸烟模型、遗传效应模型和联合模型),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净分类指数(NRI)和整体鉴别指数(IDI)评价模型对肺癌风险预测的效能.对于构建的模型,进一步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结果 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吸烟模型和遗传效应模型AUC分别为0.69(0.67 ~ 0.71)、0.65(0.63 ~ 0.66)和0.60(0.59 ~ 0.62).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联合模型的风险预测效能高于吸烟模型或遗传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分类结果显示,联合模型与吸烟模型相比,在训练集中NRI增加4.57% (2.23% ~6.91%),IDI增加3.11%(2.52% ~ 3.69%).在测试集中,NRI和IDI分别增加2.77%和3.16%.结论 遗传得分可以显著提高肺癌传统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联合使用遗传因素和吸烟信息构建的中国汉族人群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筛选中国汉族人群中肺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魏戌;谢雁鸣;田峰;申浩;姜俊杰;孙帅玲;章轶立

    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中缺乏中医证候学和症状学等方面内容.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思路,首先是以疾病发生或疾病终点指标作为目标结局变量,其次确定并采集与目标结局相关的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数理方法筛选中西医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后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Markov模型、随机森林.此外在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时,需注意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结局变量特征、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

  •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魏戌;谢雁鸣;田峰;申浩;姜俊杰;孙帅玲;章轶立

    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中缺乏中医证候学和症状学等方面内容.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思路首先是以疾病发生或疾病终点指标作为目标结局变量,其次确定并采集与目标结局相关的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数理方法筛选中西医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后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模型、Markov模型、随机森林.此外在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时需注意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结局变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

  • 胃癌前病变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作者:王萍;史彬;温艳东;唐旭东

    目的 筛查胃癌前病变危险因素,构建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胃癌前病变患者76例和非胃癌前病变(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伴胃窦轻度肠化)患者214例,通过临床问卷调查采集饮食、家族史、合并病、症状、胃镜及病理诊断等信息,归纳中医证候要素,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Hp-lgG抗体、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以血清学指标、危险因素、中医证候要素为协变量,以胃癌前病变为因变量,运用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病证结合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癌家族史比例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冠心病比例高,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低,辛辣饮食、饮浓茶、饮酒、焦虑比例高;证候要素中血瘀比例较高,PG Ⅰ、PGⅡ、PGR (PG Ⅰ/PGⅡ)、G-17低于非胃癌前病变患者.筛选出血瘀(X1)、胃癌家族史(X2)、胃食管反流病(X3)、冠心病(X4)、易怒(X5)、浓茶(X6)、辛辣饮食(x7)为高危因素,得出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模型为:In(p/1|p)=-3.005 +0.763X1 +0.911X2 +0.690X3 +1.133X4 +0.966X5 +1.077X6+0.726X7,该模型拟合度较好,整体预测有效率为73.1%.结论 该研究为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研究的初步探索,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可能为临床监测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简单、有效的测评工具.

  • 关于建立高血压前期人群高血压发病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考

    作者:王丽颖;韩学杰

    早期辨识可能发展为高血压病的高血压前期人群,有针对性地干预,可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需求.目前高血压前期人群发生高血压病的预测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提出通过收集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及四诊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高血压前期发展为高血压病的高危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要素,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多重方法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验证、评价,构建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候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筛查可能发展为高血压病的高血压前期人群提供科学依据.

  •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联合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任恬恬;张惠萍;汪向前;杨路锋;文育锋;伍泽伟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中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联合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风险预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弹性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189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指导,结合MS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非肝病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41~68(57±14)岁]和NAFLD组[128例,男61例,女67例,年龄37~71(60±14)岁].分析VTQ、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在非肝病组与NAFLD组之间的差异.依据logistic回归独立因素的回归系数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构建预测NAFLD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AFLD组的肝VTQ、肝脾VTQ的比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三酰甘油(TG)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余变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肝VTQ(OR=8.054,95%CI 2.117~30.639)、ALT(OR=1.037,95%CI 1.007~1.068)和TG(OR 1.500,95%CI 1.042~2.159)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肝VTQ、ALT和TG作为因变量构建列线图,一致性系数为0.763.结论 VTQ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有效诊断NAFLD.肝VTQ技术联合血清ALT和TG化验检查能较准确地预测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值.

  • 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苗晓;马靓;徐萍;翟怀香;陆璇;刘婷;张洁;唐冰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ICU获得性衰弱(ICU-AW)风险预测模型,从模型的发布时间、适用范围及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对国内外ICU-AW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我国ICU-AW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使用.

  • 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邢焕民;吕冬梅;王晓慧;于思淼;范宇莹

    目的 探讨ICU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发生ICU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术后进入ICU治疗的患者240例,将ICU术后谵妄组(n=49)和非谵妄组(n=191)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并选取25例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 本研究终纳入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OR=4.259)、酸碱失衡(OR=28.731)、糖尿病(OR=2.699)、高血压(OR=2.055)、入院前一过性意识丧失(OR=10.719)5个危险因素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Z=0.121×用于计数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的评分+2.519×入院前一过性意识丧失的赋值+1.157×高血压的赋值+1.004×糖尿病的赋值+0.260×酸碱失衡评分-6.957.本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灵敏度为0.639,特异度为0.886,Youden指数为0.526.模型验证结果: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2%.结论 本模型预测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实际,患者进入ICU之初即可预测ICU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对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 台湾35~74岁男性体检者骨质疏松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作者:孙凤;郁凯;陶庆梅;陶秋山;杨兴华;曹纯铿;詹思延

    目的 构建台湾35~74岁男性体检者骨质疏松(OP)5年发病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1999-2005年首次参加台湾美兆健检的35~74岁男性体检者7801人,去除基线患OP者505人后余下7296人,将4个体检中心分为建模队列(台北中心,n=3844),余下3中心为验证队列(n=3452).按建模队列5年后是否发生OP为因变量,以该队列基线指标为自变量在进行单变量分析后,建立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判定预测模型拟合优度的主要指标,用验证队列对模型的外部效度进行评估.模型建立后,将人群的预测风险概率正态化后再转化为可实际应用操作的4个风险等级.结果 基线4个体检中心OP患病率范围为4.77%~7.88%.去除基线患者后,全部受检者5年发病率为2.34%(171/7296),4个中心OP发病率范围为:1.52%~4.89%.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包括年龄、日常工作性质、腰围、体重和血肌酐水平5个指标.建模队列建立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约为0.728 (95%CI:0.675~0.772),验证队列外部效度验证结果AUC为0.698(0.633~0.762).将建模队列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后,显示中危(占11.9%)和高危(占1.1%)的个体5年内发生OP的危险分别比一般人群高2.4倍和8.1倍.结论 利用台湾美兆健检纵向数据资料建立的OP 5年个体风险预测模型效应与信度均较高,且纳入的预测变量和建立的风险等级评价标准简单实用,因此对于今后无论个体进行自身OP风险评价还是社区工作者对社群人群进行OP监测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陈依然;田孝东;谢学海;高红桥;庄岩;杨尹默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的4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模型组患者术后胰瘘的风险因素,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并代入验证组验证其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模型组334例患者中,88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26.4%.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体重指数(P<0.01)、术前CT所示胰管直径(P =0.001)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29(95% CI:0.777~0.881).代入验证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 CI:0.825~0.945),提示预测准确性良好.结论 体重指数和术前CT所示胰管直径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有相关性.本研究建立的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为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术后胰瘘的防控及处置提供参考及指导.

  • 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与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作者:吴菲;何丹丹;赵根明;方红;徐望红

    目的 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将人群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有助于降低筛查成本,使乳腺癌筛查效益大化.本研究分析了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了符合该人群流行病学特征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2008-05-23-2012-09-30,采用调查表对上海市闵行区149 577名35~74岁女性开展乳腺癌初筛,内容包括人口学、月经生育史、乳腺疾病史和家族史等信息,具备任一明确定义危险因素者为初筛阳性.将所有对象的个人信息与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和生命统计系统进行记录联动,收集2015-06-30前乳腺癌确诊和全死因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计算乳腺癌5年发病风险,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分别计算期望病例数与观察病例数比值(ratio of the expected to the observed number,E/O)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力.结果 经过774 333人年(中位随访人年5.05年)随访,共发现新发乳腺癌病例973例,粗发病率(crude incidence rate,CIR)和年龄标化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R)分别为125.66/10万和112.55/10万,初筛阳性者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133.91/10万和121.83/10万,显著高于初筛阴性者的119.76/10万和106.91/10万.年龄、教育程度、乳腺癌家族史、患重度乳腺小叶增生、有乳房肿块、患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癌呈正向关联,哺乳和月经周期规律与乳腺癌呈负向关联.基于这些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估计该人群乳腺癌5年绝对发病风险高峰出现在55岁,在0.19%~1.10%之间变化.模型的E/O值为0.98(95%CI为0.92,1.04),AUC为0.596(95%CI为0.538,0.654).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发现55岁以下组和55岁及以上组的E/O值分别为0.96(0.88,1.03)和1.01(0.91,1.16),AUC分别为0.627(0.514,0.701)和0.567(0.518,0.63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基于自我报告的乳腺症状及体征,总体校准度较好,而总体区分力不理想,但在55岁以下女性中有所提高,可用于社区人群尤其是55岁以下人群的乳腺癌风险分级.

  • 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不良结局的比较

    作者:李凤利;王金晶;彭锋;肖露露;孙文;刘新峰

    目的 比较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多中心卒中调查(MSS),休斯敦动脉内治疗(HIAT)及葡萄糖水平、种族、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卒中程度(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收住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发病6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的患者15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THRIVE、MSS、HIAT、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包括90 d全因死亡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效能.结果 MSS评分(AUC为0.639,95%CI:0.548~0.730,P=0.004)和GRASPS评分(AUC为0.616,95%CI:0.525~0.706,P=0.017)能够预测脑出血事件,但预测准确性较低;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死亡均有预测价值,其中GRASPS评分(AUC为0.783,95%CI:0.706~0.860,P<0.001)有中等预测准确性,其余3种模型AUC<0.7,预测准确性低;4种模型均能对90 d不良预后(90 d mRS≥3分)进行预测,其中GRASPS评分及THRIVE评分AUC均>0.7,GRASPS评分AUC大(AUC为0.782,95%CI:0.708~0.855,P<0.01),两者有中度预测准确性.结论 GRASPS评分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全因死亡及不良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THRIVE评分对90 d不良预后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仍有待验证.

  • 基于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

    作者:游珊珊;姜玉新;朱庆莉;张璟;刘赫;孝梦甦;戴晴;孙强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病灶超声征象及部分临床特征建立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术的连续性病例116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超声及部分临床征象(包括患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病灶硬度、活动度、形状、边界、方向、后方回声及钙化)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116例乳腺病灶中,52例终诊断为乳腺癌,其中年龄大于50岁(OR=6.61,95%可信区间1.07~ 40.72)、临床触诊质硬肿物(OR =6.56,95%可信区间1.32 ~ 32.58)、超声声像图形态不规则(OR=19.93,95%可信区间2.49 ~ 159.45)、边界模糊(OR-21.32,95%可信区间1.98 ~230.14)、边缘成角或毛刺状(OR=31.33,95%可信区间2.61 ~ 376.02)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整体预测的准确性达96.7%.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提出的患乳腺癌风险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代谢综合征研究与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王羽佳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成为当今医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SNP的检测和分析方法趋于多样化,并逐步深入到临床疾病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如代谢综合征.以SNP为基础的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筛查代谢综合征快速而准确,得到广泛应用,正逐步取代传统的DNA检测.将SNP检测结果作为参数来构建代谢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从而起到风险预测评估,指导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同时,代谢综合征关联基因的确定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