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강소실용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0740
  • 国内刊号: 32-185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卢喜烈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ST、ST/HR和SDNN的变化

    作者:赵娓;王彦梅

    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安放前后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ST、ST/HR、SDNN)的变化,初步评价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安放支架术前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青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验组),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仪观测ST、ST/HR、SDNN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各组患者中ST、ST/HR、SDNN各指标与冠状动脉支架术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60岁组ST、ST/HR、SDNN各指标安放支架前与>6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放支架后相比有差异(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冠脉造影术前后各自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 ST、ST/HR、SDNN各项指标青年组、老年组各自冠脉造影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术改善了心肌缺血.安放支架前后,≤60岁组与老年组ST、ST/HR、SDNN相比皆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与心肌缺血有直接相关性.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65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芳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65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美托洛尔)35例和对照组(美托洛尔)30例,治疗4周,对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 步长稳心颗粒+美托洛尔组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用美托洛尔的疗效.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率减速力测定对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海燕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检测技术对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对8例心脏猝死和17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的心率减速力测定资料与28例非猝死/恶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心率减速力<4.5 ms为异常和<2.5 ms为显著异常的标准,观察组心率减速力异常率和显著异常率分别为68% (17/25)和64%( 16/25),明显高于对照组异常率14.3% (4/28,x2=15.9,P<0.01),显著异常率3.6% (1/28,x2 =22.1,P<0.01).结论 心率减速力测定技术对于临床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用心率减速力<2.5 ms作为异常标准更具有临床实用性.

  • 心电向量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浩刚;陈敬霞;姜凤兰;代少华;罗海娟;陈艺英;王如强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做心电图、心电向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较三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这两者联合检测时的符合病例数分别为58例、54例及60例,符合率分别为92.06%、85.71%和95.24%,均明显高于心电图的符合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向量图和超声心动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两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儿童心电图Cornell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

    作者:向黎明;刘鸣;王曼萍;夏菲;赵良桥;黄汉钦

    目的 通过比较Cornell指数与Sokolow指数在儿童心电图中诊断左心室肥厚(LVH)的性能来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8至2010年的儿童患者共1082例,根据年龄分为1月~3岁组(男232人,女184人),3 ~13岁组(男198人,女143人)及13 ~17岁组(男186人,女139人),每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内径(LVD)分为正常组和LVH组,计算Cornell指数和Sokolow指数的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率.结果 在1月~3岁年龄组中,Cornell指数的男女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率均高于Sokolow指数;在3~ 13岁年龄组及13 ~17岁年龄组中,特异性差别不大,均>95%,但Cornell指数的灵敏性及准确率高于Sokolow指数.结论 Cornell指数在儿童心电图中诊断LVH的性能要高于Sokolow指数.

  •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71例临床报告

    作者:郭真真;石亚君;马燕兰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心电图特点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表现形式与年龄结构、疾病的关系.结果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发生的男女比例为65∶6;在3个年龄组(10~39岁、40~ 59岁及60岁以上)的病例分别为23例(32%)、21例(30%)及27例(38%);单纯性特异性室内阻滞的发生率为35%、33%及30%;40岁以下组,无器质性心脏疾患及正常人占78%;60岁以上组,高血压、冠心病人群占59%;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合并ST-T改变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59%.结论 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的发生无年龄差别,但多见于男性患者.年轻人群中,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疾患及正常人;老年人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障碍合并其他心电图异常时临床意义较大.

  • 动态心动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玲玲;孟军

    目的 探讨动态心动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8例冠心病(心绞痛型)确诊患者行24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到138例患者因心肌缺血所致ST段下移516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439次(占85.08%).结论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于该类型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心电图检查在基层医院急诊中的作用

    作者:徐卫红;高健;于阿信

    目的 探讨急诊心电图检查在基层医院急诊中的作用.方法 对急诊就诊的1289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组、对比和诊断,分析心电图主要改变与患者主要症状的关系,以及与临床诊断的关系.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胸痛、胸闷为主者,心电图示ST-T改变和异常Q波者多见;周期性麻痹,呕吐,腹泻,夏季过劳结合实验室检查,以低血钾多见;心电图示心律失常者,患者多表现为晕厥、心悸;呼吸困难者结合病史等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诊异常心电图检出1093例(84.79%),其中以ST-T改变为主,共247例(36.16%),心律失常占37.00%,其它占11.63%,正常者54例(15.21%).结论 急诊心电图检查在基层医院已成为临床诊断及监测的重要方法,在急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电图 急诊 作用
  • 基于大跨度年限下的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价值分析

    作者:庄伟华;侯亚芹;雷莉

    目的 通过对2004年、2011年2年体表心电图中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所占比例的比较及异常心电图的构成情况,观察普通患者心脏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4年、2011年各随机抽取2 000例资料,观察正常、异常心电图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抽取样本中,2004年异常心电图1 098例(54.9%),2011年异常心电图1 242例(6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5,P<0.01).结论 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经济又简便的检查手段,对广大就诊患者筛查有无心脏疾患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雪杰

    目的 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心电图表现以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COPD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60例,男30例,女30例.心电图结果均为专业心电图医师对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进行的分析诊断,将不同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8例为前间壁心肌梗死,其中男12例,女6例.3例为非梗死性Q波,5例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窦性心动过速10例,肺型P波6例,ST-T改变5例,房性期前收缩6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结论 COPD患者易并发前间壁心肌梗死,且男性患者发病率多于女性.

  •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陆颖;吴琳;齐春华;何岚;张丹艳;刘芳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3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童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 39例患儿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7~18.4(11.0±3.5)岁.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25例(64.1%),房室结折返11例(28.2%),持续性房速3例(7.7%).25例房室折返患儿中,显性旁道12例,隐匿性旁道13例;左侧游离壁旁道9例,右侧游离壁旁道8例,右侧间隔旁道8例.本组消融成功率37例(94.9%),2例复发(5.1%),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规律及其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云;植爱容;黄露;刘志兰

    目的 探讨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规律及其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366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规律及其昼夜节律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以冠心病的发生率高(55.2%);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组检出率高,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存在昼夜节律(2个高峰和1个低谷).结论 冠心病患者受到心房肌缺血、缺氧、炎症、变性、纤维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心房肌除极速度不一致,利于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主要因素与心房肌退行性变引起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发生改变有关;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存在昼夜节律,提示受植物神经的影响.

  • 62例高龄病例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作者:姚光辉

    目的 分析高龄病例心房颤动(AF)的病因、房颤类型、左房内径.方法 对62例≥80岁的老年人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分别为21例(33.87%)、14例(22.58%)、27例(43.55%).冠心病是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高血压、瓣膜退行性病变和电解质紊乱.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比,左房内径均小于后两者(P值均<0.05).62例中发生动脉栓塞22例(35.48%),脑卒中20例(32.26%).有21例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结论 高龄患者房颠常见原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脑卒中是其重要并发症,抗血栓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对高龄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应该谨慎.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动态心电图201例分析

    作者:刘鸣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例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其次为ST段改变.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有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而ST段改变提示的心肌损害会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若不及时了解并有效控制,则会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发展成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跳骤停、猝死,危及生命.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QT间期的关系

    作者:昝春辉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QT间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胺碘酮,全程、负荷、维持治疗,观察相关指标.结果 通过治疗后,患者的QT间期显著延长、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均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6%,为发生心功能降低,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皮肤、神经、眼角膜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后QT间期延长情况与个体有关,对部分QT间期不延长患者可适当增大剂量,可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口服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用药途径方便、安全、QT延长情况有个体化差异.

  •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分析

    作者:谈家红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异常心电图(ECG)检出率和ECG异常类型,探讨ECG对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时心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T2DM未并发微血管病变(对照组)患者和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观察组)患者各110例.对每例患者ECG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ECG异常39例,异常检出率35.45%;观察组患者ECG异常98例,异常检出率89.09%;两组ECG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G异常类型均以ST-T改变为常见,其次为心律失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ECG异常检出率高于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临床应定期对T2DM进行ECG检查,并动态观察分析,及时发现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时心脏损害,对预防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DCM)有重要意义.

  • 冠状动脉内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韦方;罗罕;李安杰;周永刚;梁青龙;周松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弥漫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冠状动脉内脐血干细胞移植,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周、8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 实验组移植后1周、8周心律失常评分明显低于移植前及对照组(P<0.05、0.01),移植后8周心律失常评分较1周时降低(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脐血干细胞移植可降低心律失常评分,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11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植爱容;张小云;黄露;刘志兰

    目的 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的观察与分析,探讨阵发性房颤发生规律及昼夜分布节律变化.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24小时监测,统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心率的变化以及合并其它的心律失常.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冠心病的发生率高(48.3%);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老年组检出率高,与其它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存在昼夜节律;发作时老年组心室率较慢;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结论 指出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本身的病变及体内的调节因素,提示阵发性房颤与触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生理过程相似.

  • 32例妊娠晚期心电图一过性短PR临床追踪观察

    作者:郑先菊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短PR间期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2C型自动分析扫描仪,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专人监测分析.结果 晚期孕妇中短PR间期发生率为4.68% (32/684),产后1~3月内大部分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晚期出现短PR间期,QRS波群时限正常,只要无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顸后良好,注意产后追踪随访.

  • 低血糖引发心电图一过性ST段抬高1例

    作者:李川洁;孟巍;齐连芬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口干、乏力10年,加重1月,于2011年8月27日入院.查体:血压106/62 mmHg,入院即刻血糖19.8 mmol/L,心电图:心率74次/min,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血液生化检查:肌钙蛋白Ⅰ 0.02μg/L,CK-MB 1.58 μg/L,诊断:糖尿病;冠心病.9月1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时突发头晕、恶心、无力、大汗淋漓.查血压192/95mmHg,5min后复测血压204/104 mmHg.即时心电图(图1)示:心率99次/min,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T波高尖;与8月27日心电图(图2)对比:V1 ~ V3导联ST段分别抬高0.15、0.15、0.3 mV,V1~V3导联T波较前分别增高0.15、0.25、0.5 mV,患者当日晨起血糖3.38 mmol/L;血液生化:尿素氮8.67 mmol/L,LDH 253 U/L;肌钙蛋白0.033 μg/L.9月2日动态心电图(图3)又恢复到低血糖反应发生前的图形.

  • 动态心电图T波改变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断156例分析

    作者:贾新宁;王秀萍;徐金林

    心脏神经官能症,亦称"心脏神经症"或"神经血循环衰弱症",是神经官能症在心脏循环方面的表现,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伴有其他神经症为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症状繁多易变,但阳性体征很少,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及压力日益加重,植物神经不平衡的患者日渐增多.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或在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或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并存,常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而诱发,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之发生紊乱,引起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 心电图Epsilon波及其派生心电图1例

    作者:范咏梅;李敏;曾令中;资新爱;彭玲湘;陈友桂;曾晨卉;叶冰

    患者,男,76岁,以间断胸闷2年入院.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史2年.2009年2月因脑出血住院,住院期间两次发作室颤,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电除颤抢救成功.无特殊家族史.体检:心率87次/min,血压135/70 mmHg.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室增大,其它房室大小正常,房室间隙连续,室壁不厚,室壁运动不协调.右室局部向外膨出,范围约44 mm×27 mm,提示右室室壁瘤形成,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硬化,右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范围.入院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C);高血压病2级;脑出血后遗症期等.

  • 长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自行消失1例

    作者:侯亚芹;刘天湖;冯涛;李宁;周丽;杨廷翠

    患者,女,61岁,我院心电图室退休医师,于1984年静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7年来多次复查心电图均如前诊断(保存早图纸为2003年),见图1,一直未行特殊治疗.2010年3月复查心电图如前,见图2.2011年8月静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间歇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非频率依赖型),见图3.2011年10月复查静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自行消失,见图4.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981年确诊),一直吸入舒利迭喷雾剂.

  • 心电图系列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发心包积液1例

    作者:魏冬云

    患者,女,35岁,因畏寒乏力、食欲减退、少言懒语半年,面部水肿半月入院.入院后查体:肥胖体质,慢性病容,皮肤弹性较差,双肺底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音遥远,心率60次/min.心电图:窦性心律,低电压(普遍地呈电压过低),见图1.遂查心脏超声:心包积液(大量),急查甲状腺功能:FT31.01 pg/ml,FT4 0.42 ng/dl,TSH 26.72 μIU/ml,确诊为甲状腺心脏病.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0天后复查心电图:QRS波群电压较入院时增高,以胸导明显,见图2;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个月后水肿消失、心包积液减少、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QRS波群电压较之前明显增高,见图3.

  • 心房纤颤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桑叶

    患者 女性,76岁.因心累、心悸5~6天来我院就诊.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界扩大,心率116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快慢不一,无杂音,血电解质及心肌酶等正常.入院查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纤颤,心率113次/min.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①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第4、6、8个QRS波提前出现、宽大畸形且在同一导联形态及配对间期不一致.心电图诊断为心房纤颤,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图1);②P波消失,代之以f波,第2个QRS波为室性期前收缩,第3个QRS波为延迟出现的室性搏动,第4个波开始连续出现13个宽大畸形、形态多样且尖端围绕基线扭转的QRS波群,形成短一长一短周期现象,频率180~280次/min,发生于长Q-T间期(0.58 s)之后.

  •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掩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形1例

    作者:乔洁;张姝兰;于洪英

    患者,男,56岁,以胸闷、胸痛、头晕7天行静息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1).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16次/min,脉搏45次/min,血压110/70 mmHg,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急查心肌酶学及彩色心脏超声,心肌酶学结果:肌钙蛋白T 0.62 ng/ml、肌酸激酶62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68 U/L.彩色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正常.入院后,每天数次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仍示三度房室阻滞,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无明显动态演变.入院第3天行左右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右冠起源正常,右优势型,RCA(3)100%闭塞.立即对RCA(3)行介入干预,放入支架.介入术后,患者胸痛消失,第2天心电图显示房室阻滞由三度转为一度、二度,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由持续性转为间歇性,Ⅱ导联QRS波群起始部有切迹(图2).10 d后,复查心电图示房室阻滞及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均消失,Ⅱ导联出现异常Q波,下壁导联T波倒置,双支对称(图3).

  • 1例伪装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郭亚涛;顾欣

    患者,男,47岁,诊断高血压病8年,冠心病3年,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1年.主因心悸、胸闷1月余,院外晕厥1次入院.住院后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胸前导联V1、V2呈rsR',V5、V6导联终末向量S波消失,反而呈宽大的单相R波形态,并且都有相应的ST-T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伪装性右束支阻滞.住院期间共发生5次室性心动过速(图2),并立即给予除颤转复窦性心律,胺碘酮药物治疗.患者拒绝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病情稳定后自行出院.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束支阻滞及室性并行心律1例

    作者:沈敏;谈剑诚

    患者,男性,83岁,高血压病史20年,1年前体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图略),因胸闷、胸痛1周,加重1天来院急诊.急查心电图(图1)示: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长Ⅱ导联见3次室性异位心搏提前出现,配对间期不等,R5-R7间距1.46s,R7-R12间距4.26 s,基本为1.46s整倍数,R5为室性融合波;V1呈rsR’型,Ⅰ、aVL呈qRs型,Ⅱ、Ⅲ、aVF呈rS或rSr’型,电轴-68°;V2-V6导联呈QR、Qr或QS型,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05~0.1 mV;Ⅰ、aVL、V1-V6导联T波倒置0.1~0.5mV.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急性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③室性并行心律;④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⑤左前分支阻滞;⑥前侧壁QRS低电压;⑦T波改变.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90%阻塞.

  • 急性重症心肌炎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温国群

    患者,男性,33岁.感冒发烧1周,因突发胸痛、胸闷不适14 h入院.既往体检,无高血压等特殊病史.入院时体检:体温36.2度,血压88/50 mmHg,心率11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肝脾未及.入院心电图(图1、图2):窦性心动过速,频率101次/min,V1、V3R - V5R呈QS型,各肢体导联R+S综合电压之和均小于0.5 mV;STV1 - V3抬高0.25~0.4 mV,V3R、V4R、V4抬高0.15 ~0.2 mV,V7 ~ V9压低0.1 mV.

  • 长达9.4秒的窦性停搏1例

    作者:苏桂珠;李雯;卓丽清

    患者,女,75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伴时有黑朦半年,再发1周就诊,患者入院前经常感胸闷、心悸、黑朦.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Ⅱ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级高血压,心源性晕厥.入院时体格检查:脉搏5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6/74 mmHg,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无紫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47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好,未引出病理性反射,入院后即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部分组成逸搏-夺获二联律.窦性停搏长于2.5s共计1 415次,其中长达9.4s,图1中长Ⅱ、V1均为连续记录图,经植入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病情好转出院.

  • 期前收缩揭示不完全性隐匿性右束支阻滞1例

    作者:李宁

    患者,女,61岁.因近半月来咳喘而就诊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血压120/80 mmHg,心率68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遂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每个期前收缩后第1个QRS波群形态时间均正常,从第2个波群开始又恢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偶发室性期前收缩;③偶发房性期前收缩;④不完全性隐匿性右束支阻滞呈文氏现象(图2).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例

    作者:凌燕;陈黎平

    患者,男,60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半月就医,心电图示STV3~V6显著下移0.1~0.2my,胸前导联T波深倒,酷似"冠状T波"且TV4(13 mm)>T V5(11 mm) >TV3(9 mm),同时R波增高RV4>RV5>RV3,Ⅰ、aVL、Ⅱ、aVF导联T波倒置,Ⅲ导联T波(+、-)双向,aVR直立,心电图诊断:ST-T变化.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给予相应治疗.1个月后患者步行来院复诊,心电图示ST-T改变与第1次就诊大致相同,倒置的T波明显变浅,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无好转.半个月后,患者感觉乏力、多次发生晕厥,有胸痛症状,自服硝酸甘油治疗无效,再次来院就诊,心电图示ST-T改变与前两次基本相同,心率明显增快,倒置的T波变浅.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左右冠状动脉显影良好,无狭窄现象.心脏超声示左室流出道无梗阻,二尖瓣无反流,心室腔内径正常,心尖部室间隔和左室后下壁明显增厚,增厚的心肌回声紊乱、粗糙.临床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 房性期前收缩呈左、右束支差异性传导1例

    作者:谈剑诚;张大东

    患者,男性,8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半月于2012年2月2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20余年.临床诊断: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②高血压3级,极高危;③2型糖尿病;④心律失常.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三瓣钙化,左房肥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010年12月24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83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011年6月11日8时心电图(图2)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54次/min,不伴差异性传导).2011年6月11日16时心电图(图3)示:窦性心律(85次/min),房性期前收缩(PAS)之P-P'固定,R-R’亦基本固定,QRS呈未下传心室及完全和不完全性左束支差异性传导3种图形.2012年2月7日18时心电图(图4)示:窦性心律(70次/min),PAS之P'Ⅱ直立,呈右束支差异性传导时P-P'520 ms,P’-R 120 ms,R-R' 470 ms,PAS呈左束支差异性传导时P-P' 440 ms,P'-R 180 ms,R-R' 510 ms.

  •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伴房性期前收缩1例

    作者:季欣

    患者 男性,32岁,因心悸两天来诊.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基础心律为窦性,P-R间期为0.18 s,QRS时限为0.08 s.第2、4、6个QRS波群为房性P下传,第6个QRS波群之后出现一较长的R-R间期,随后出现两种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起始部均可见Delta波.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性预激综合征;③房性期前收缩.讨论 心脏存在旁道并不一定全部都会出现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它可以间歇出现,即表现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 50例急性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作者:张玉珍;李丽杰;李积昌

    临床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相应的异常心电图改变,有学者把这种脑源性心电图异常称为脑心综合征.其机制可能与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等高级植物神经中枢失调,神经体液性紊乱有关.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12月50例急性老年性脑血管病患者,现将其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男:女为1.7:1,年龄50~ 82岁,其中50~60岁12例,心电图异常8例,占66%;60岁以上38例,心电图异常者30例,占78%.

  • 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交替性右束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型室内差异传导及左前分支超常传导1例

    作者:杨佩;王军;李燕林

    患者,男性,46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7天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62次/min,血压120/80 mmHg,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清电解质及心肌酶谱等各项指标均正常,超声心动描记术正常.临床诊断:心律失常.12导同步心电图(图1)示窦性PR间期0.16 s,窦性心搏与房性期前收缩交替出现,窦性QRS波群在Ⅰ、aVL呈qR型,Ⅱ、Ⅲ、aVF呈rS型,V1-V6呈Rs型,R/S >1,QRS波群时限0.08 s.

  • 心室长间歇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143例分析

    作者:刘燕;刘莉

    目的 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闻歇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 521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中143例心室长间歇(长间期≥2.0 s)者,统计长间歇的心电图改变及其所占比例.结果 心室长间歇的总发生率为5.67%(143/2521),50岁以上患者占81.1%;导致长间歇心电图改变的心律失常类型从高到低为心房颤动25.73%(44/17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8.71%(32/171),交界性逸搏和交界性逸搏心律12.87%(22/171),窦性心动过缓11.11%(19/171),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8.19%( 14/17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7.02%( 12/171),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4.68%(8/171).结论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心室长间歇有效方法,了解导致心室长间歇的心电图改变,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准确的分析.

  • 1560例晚期妊娠心电图分析

    作者:冯宏玲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0例晚期妊娠孕妇的心电图资料,对心律失常及ST-T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1) 1560例孕妇有心电图改变426例,发生率为15.76%.其中Ⅱ、Ⅲ、aVF ST段改变9例(3.65%),T波改变56例(22.76%),窦性心动过速79例(32.11%),窦性心动过速合并ST-T改变58例(23.57%),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0例(4.06%),频发室早12例(4.87%),短P-R综合征22例(8.94%).(2)第二胎心电图改变明显高于第一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7天复查心电图,其心电图改变与孕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妊娠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主要与妊娠一系列生理改变、妊娠胎次及自身适应变化有关.

  • 平板运动试验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观察及分析

    作者:吴春玲;高葆春;戚世钦

    目的 通过观察平板运动试验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数量及性质,探讨在临床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对180例室早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室早情况进行分析,按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年龄是否大于35岁这2种不同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有器质性心脏病组和年龄大于35岁组平板运动试验中室旱数量比对照组增多,性质比对照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对室早的分析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127例起搏器功能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何义明;杨洁

    目的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起搏器功能的工作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27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DCG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起搏器起搏、感知、特殊功能以及与自身心律、自身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以及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 起搏异常4例(3.15%),感知异常10例(7.87%),特殊功能26例(20.47%)、自身心律失常115例(90.55%).结论 DCG能提供完整的起搏器工作信息,分析时应正确认识感知、起搏障碍,特殊功能以及自身心律失常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 窦性心率震荡与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公绪合;李向东;张鹏强;黄丽红;丁彦春;朱宁;陈亮;赵健;曲鹏

    高血压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全身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脑血管动脉硬化、肾脏功能衰竭等,对其关注也较多.然而对高血压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关注较少,且对观察指标认识相对不足.窦性心率震荡(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作为一项心血管疾病进程中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心电学指标,对心血管危险事件(冠心病、心肌病、猝死)的预测价值已被许多试验研究证实.但研究高血压病与之关系的试验相对较少,且样本量不多.本文结合HRT相关临床试验,对有关HRT及其在高血压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中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 房性、结性和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及意义

    作者:王青云

    房性期前收缩、结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性期前收缩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心电图形态有时会混淆,因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这三者的心电图主要区别见表1.房性期前收缩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等,特别是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多系房颤之前奏.另外,房性期前收缩也可发生于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时,或某些药物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主要使用异博定,但要注意不能和心得安一起服用,否则会引起心跳突然停博,房性期前收缩的病理意义明显.

实用心电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