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产妇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磊

    孕产妇的心电图出现短PR间期的几率较大,这和妊娠期间出现的特殊生理变化有关.本文分析了孕产妇短PR间期的发生原因与临床意义.

  • 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春芳

    目的 研究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孕妇40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剩余40例则为非妊娠检查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女性检查结果中PR短期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有8例,在总选取孕妇中占据比例为20.00%,对照组中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有1例,在总选取非妊娠检查者中占据比例为2.50%,观察组内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短PR间期的女性中晚孕期孕妇明显多于早孕期孕妇以及中孕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出现短PR间期概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随着孕期的增长短PR的发生率会明显提高,应当及早发现并落实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

  •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

    作者:徐燕

    目的 探究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方法 将近期我院收治的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再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身体健康的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体检人员,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孕晚期组的短PR间期发生率高,短PR间期发生率与妊娠周数成正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较高,且与妊娠周数呈正比.

  • 妊娠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分析

    作者:江山

    目的 进一步验证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6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分为两组,妊娠组569例(观察组),健康非妊娠组337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妊娠组女性按孕期分为3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89例( 15.64%,89/569),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者7例(2.08%,7/3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1); ②晚孕期与早、中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论 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明显增高,且与孕期的周数呈正相关.

  • 妊娠期短PR间期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

    作者:廖琪

    目的 探讨妊娠期短PR间期发生率以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产检孕妇8645例为研究组,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未孕女性8650例为对照组,行心电图检查.将短PR间期孕妇分为三组:妊娠早期组(<14周)、妊娠中期组(14~<28周)、妊娠晚期组(≥28周),分别检测TSH、FT3、FT4、TT3、TT4.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短PR间期发生率为1.504%,对照组为0.358%,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短PR值、TSH、FT3、FT4、TT3、TT4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TSH:妊娠早期组与妊娠中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与妊娠晚期组、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短PR值、FT3、FT4、TT3、TT4:妊娠早期组与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中期组与妊娠晚期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临床可通过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和短PR间期发生情况,结合临床症状,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提高妊娠期短PR间期女性的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妊娠引起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萍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短PR间期改变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病人中780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包括妊娠女性550例及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23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短PR间期发生率.结果: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患者有66例(12%,66/550),健康非妊娠组心电图短PR间期患者有3例(1%,3/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早中孕期短PR间期有15例(7%,15/210),晚孕期短PR间期有51例(15%,51/340),妊娠晚期与早中期患者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较健康非妊娠女性和妊娠早中期女性明显增高.

  •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桂菊

    目的 分析妊娠中晚期PR间期缩短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妊娠中晚期妇女516例为观察组及健康非妊娠妇女484例为对照组.常规做十二导联心电图,并由专业医生诊断.结果 观察组PR间期缩短68例,发生率13.2%;对照组PR间期缩短4例,发生率0.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生应明确L-G-L综合征与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避免混淆.

  • 短PR间期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的临床探析

    作者:邓兆敏;陈欣欣;蔡宏华

    目的:调查分析短PR间期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析本院143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出现短PR间期(PR间期<0.12秒,QRS波群形态及时限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其有无心动过速发病史(以其发病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若其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及时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在调查期间,若本组患者出现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表明短PR间期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有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本组143例患者中,有137例患者出现了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心室率>120次/分钟).短PR间期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 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临床探究

    作者:蒙海秀;余芝娟;朱媛媛

    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同年龄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同孕周孕妇PR间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 孕妇短PR间期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丽萍;刘林勇

    目的 探讨女性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机制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今科心电信息网络系统工作站对40301例健康体检者(其中女性未孕)及8257例健康孕妇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孕期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hree iodine thyroid original ammonia acid,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ree iodine thyroid original ammonia acid,FT4),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TSH).孕妇按孕周不同分孕早期(12周内)、孕中期(13~28周)和孕晚期(29周后)三组,分别进行PR间期及FT3、FT4、TSH的测定.结果健康体检者发生短PR间期120例(0.3%),其中男41例(0.102%),女79例(0.196%);孕妇短PR间期111例(1.344%),孕妇发生率明显增高,孕早中晚期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3、FT4随孕周增加而降低,FT4在三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与孕周呈正相关,孕早中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 32例妊娠晚期心电图一过性短PR临床追踪观察

    作者:郑先菊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短PR间期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2C型自动分析扫描仪,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专人监测分析.结果 晚期孕妇中短PR间期发生率为4.68% (32/684),产后1~3月内大部分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晚期出现短PR间期,QRS波群时限正常,只要无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顸后良好,注意产后追踪随访.

  • 年龄不同患者的短PR间期心电图分析

    作者:徐卫红

    目的 探讨短PR间期在就诊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5176例就诊患者,分析其短PR间期发生率及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结果 205176例就诊患者中检出短PR间期898人,其中男性311人占0.308%,女性587人占0.564%;18~29岁495人占1.278%,30~39岁93人占0.493%,40~49岁78人占0.392%,50~59岁76人占0.196%,60~69岁82人占0.206%,70~95岁以上74人占0.151%.18~29岁组分别与其它各年龄段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PR间期检出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短PR伴QRS波正常为正常变异,短PR合并心动过速为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予以鉴别.

  • 短PR间期在正常人群的分布特点

    作者:李桂生;孙丹丹;张雨虹;孙晶晶

    目的 探讨短PR间期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58体检者,分析其心电图PR间期及QRS波群特点,总结PR间期缩短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特征.结果 5258例中体检人群中,80例呈现PR间期缩短,其中男性26例(0.8%),19~29岁4例;30~39岁11例;40~49岁6例;50~59岁3例;60~69岁2例,女性54例(2.6%)19~29岁7例;30~39岁10例;40~49岁24例;50~59岁11例;60~69岁2例.结论 短PR间期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为1.5%,可能是正常心电图的一种变异,此外,短PR间期在男女发病率间有差异,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 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的心电图分析

    作者:孙颖

    P-R间期包括心房除极、房室结除极、希氏束除极,但一般而言,P-R间期异常是指房室结和希氏束传导异常,即房室间传导异常.P-R间期正常值是0.12 ~0.20 s.若P-R间期缩短<0.12 s,则提示预激综合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妊娠中晚期妇女的心电图检查,有较高比例的人出现P-R间期<0.12s,QRS波群起始部无预激波.通过随访这些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2009~2010年在我院待产的妊娠中晚期妇女751例为观察组,年龄22 ~38岁,平均年龄(27.6±0.15)岁.无心血管病史及妊娠合并症,无心动过速发作史.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780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0±0.16)岁.

  • 心电图短PR间期在体检人群中的观察分析

    作者:吴钦丹;洪文皓;陈德芳

    目的 探讨短PR间期在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 087例体检者,分析心电图PR间期及QRS波群特点,统计短PR间期者的性别、年龄、PR间期时限.结果 4 087例体检人群中,70例为短PR间期,其中男性22例,女性48例;20~39岁20例,40~59岁34例,60~79岁16例;PR间期时限100~119 ms 46例,80~99 ms24例.结论 短PR间期在体检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71%,以女性、青年人多发,PR间期时限以轻度缩短100~119 ms多见.

  •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分析

    作者:蔡鸳

    目的:研究并探讨妊娠期女性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选取该阶段内在某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妊娠期妇女和5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根据妊娠时间将妊娠期妇女分为孕早期组、孕中晚期组,比较不同妊娠时间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计算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的相关性系数.结果:观察组妇女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P<0.05);孕中晚期组的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孕早期组(P<0.05);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密切相关,且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其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与妊娠密切相关,妊娠期间应对孕产妇的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进行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异常情况,进一步确保母婴安全.

  • 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临床评价

    作者:赵俊英;刘映雪

    目的 根据孕期妇女PR间期的心电图表现,探讨短PR间期在孕期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1 636例按是否怀孕分两组(孕妇组1 356例,健康未孕组280例).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孕期女性按年龄分为3组(21~25岁组,26~30岁组,31~40岁组);按孕周数分为3组(即孕5~12周组,13~24周组,24周以上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孕妇组心电图短PR间期115例(8.5%,115/1356);健康未孕组心电图短PR间期5例(1.8%,5/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年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孕期与早、中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非孕期,并与妊娠时间有关.

  • 长沙市人群心电图长(短)PR间期出现率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萍;林萍;许毅;吴礼嘉;邹润梅;谢振武;王成

    目的:探讨长沙市健康人群12导联体表心电图长(短)PR间期出现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 025例自出生6 min至83岁长沙市人群,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心率、PR间期.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短PR间期出现率19.65%(791/4025例),14岁之前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432,P<0.01),在出生至不足1个月、1个月至不足1岁达高值(分别为43.29%,44.34%),在14~17岁、40~ 49岁、50~ 59岁达低值(分别为0.20%,0.41%,0.33%).长PR间期出现率3.58%(144/4025例),在出生第1年达高值(6.74%),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14~ 17岁达低值(0.20%),50岁以后又逐渐增高.长(短)PR间期总体男女性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短)PR间期存在于健康人群中,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心率及心房容积随年龄而改变,10岁前长(短)P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成人.成人出现长(短)PR间期需定期随访,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 妊娠期心电图短PR间期临床分析

    作者:陈虹心

    目的:探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江门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的妊娠期妇女580例为观察组,4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并由心电图医生诊断.结果:观察组PR间期缩短92例,发生率15.86%,对照组PR间期缩短3例,发生率0.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对其心电图随访复查,观察组中的92例短PR间期90例恢复正常,只有2例仍然为短PR间期.结论:短PR间期不一定是L-G-L型心室预激,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分析

    作者:吴欣芮

    目的:分析研究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76例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进行研究,并按照是否妊娠将其分为观察组(孕妇检查者)和对照组(非妊娠检查者),均为138例,对比两组检查女性的短PR间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短PR间期发生率高达20.29%同对照组的2.17%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不同孕期出现短PR间期发生率,晚孕期孕妇出现短PR间期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孕期和中孕期孕妇(P<0.05).结论:孕妇短PR间期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孕周增长其发生率越高.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