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강소실용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8-0740
  • 国内刊号: 32-185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卢喜烈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ECG定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先菊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体表心电图早期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将1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特征(以ST段梗死和Q波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广泛前壁V1~ V6导联ST段同时抬高19例,伴不同导联病理性的Q波出现及伴Ⅰ、aVL、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在前降支和左旋支.正前壁V3~V5导联ST段抬高24例,同时伴病理性的Q波出现,主要病变在前降支及左旋支;前侧壁V4~ V6抬高15例,V4 、V5可见病理性Q波出现,主要病变是左回旋支,其次是左降支.前间壁V1~V3导联ST段抬高11例,V2 、V3病理性Q波形成,伴Ⅱ、Ⅲ、aVF ST段下移,主要病变在左旋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下壁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同时有病理性Q波形成43例,主要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回旋支;下侧壁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33例,Ⅰ、aVL、V1、V6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血管在右冠状动脉,其次回旋支,左降支少见.下间壁Ⅱ、Ⅲ、aVF、V1、V2导联ST段抬高,V3~V6导联ST段下移6例,主要病变血管为回旋支,部分在右冠状动脉,极少数为左降支;高侧壁Ⅰ、aVL导联ST段抬高伴病理性Q波出现,Ⅱ、Ⅲ、aVF、V5 V6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为左旋支,其次是前降支;正后壁V7、V8导联ST段上抬,V1、V2、V31 V4R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其次是左旋支.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造影确认,均为双支或3支病变.结论 冠脉的解剖及供血特点决定了心电图不同导联对梗死相关冠脉的诊断定位.随着对梗死区对应导联与闭塞冠脉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深刻的认识,心电图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定位诊断价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 窦性心率震荡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厚荣;何娟;杜国伟;殷波;金海燕;向娟;李倩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心率变异(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200例AMI后窦性心律的患者,平均随访20.6个月.入选者记录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测HRT的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及HRV的时域指标、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并进行分析,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结果 AMI后死亡组(36例)TS明显减弱(P<0.05),TO明显升高,与幸存组(164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7,P=0.009).结论 HRT参数TO和TS值可成为评估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血管事件及心性猝死的新指标.

  • 99Tcm-Syt I-C2A突变体蛋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

    作者:钱丽娟;周俊东;方纬;吴锦昌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突触结合蛋白I-C2A片段突变体(99Tcm-Syt I-C2A-G4C)在心肌凋亡显像中的应用.方法 (1)采用亚锡还原法制备99Tcm-Syt I-C2A-G4C.99 Tcm-Syt I-C2A-G4C经纯化后通过纸层析法测定放化纯;细胞结合实验测定99Tcm-Syt I-C2A-G4C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能力.(2)选用5头小猪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静脉注射99mTc-Cyt-C2A-G4C 2 h后进行图像采集,计算心肌异常高放射性区/本底(T/B)比值;同时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损伤心肌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标记后的99Tcm-Syt I-C2A-G4C放射化学纯度为(96.42±0.76)%;(2)99Tcm-Syt I-C2A-G4C与喜树碱处理组细胞结合测定的放射性计数是未处理组细胞的5.23±0.38倍;(3)99mTc-Cyt-C2A-G4C注射后2h,心肌部位可见明显的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T/B比值为3.40±0.43;高放射性心肌组织标本,TUNEL染色亦可见大量黄染的凋亡细胞.结论 99Tcm-Syt I-C2A-G4C可用于心肌细胞凋亡显像.

  • 新生儿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明;谭晓林;吴嘉荣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高钾血症新生儿的心电图与电解质钾浓度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血钾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有P波异常、房室传导阻滞、QRS增宽、T波高尖、Q-T缩短、室速、窦室传导等,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概率与血钾浓度显著增高有关.结论 心电图检测是发现新生儿高钾血症简便、及时的检查方法,当发现新生儿心电图异常时,应及时检测血钾浓度,以防止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 EnSite3000三维标测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性心律失常64例分析

    作者:惠杰;邹操;刘明;宋建平;陈弹;蒋彬;蒋廷波;李勋;杨向军

    目的 探讨EnSite3000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4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持续性房颤6例、阵发性房颤50例、房速8例),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Navx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3个月,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视为成功;虽有房性心律失常但不伴有症状视为有效.结果 46例患者消融成功,成功率为71.8%;有效8例,有效率12.6%.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填塞2例、少量心包积液2例、下肢股静脉栓塞1例、股动静脉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是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14例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赵建祥;石桂良;邓新桃;郑金国

    目的 探讨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选择合适条件的患者行PCI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14例患者造影结果显示有冠脉病变,植入支架治疗后随访:1例猝死,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再发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发作性晕厥患者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应警惕冠状动脉病变,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如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采取PCI术解除狭窄,对防治冠心病猝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多柔比星致心电图异常352例临床报告

    作者:杨志军;甘昭春

    目的 观察抗癌药多柔比星(ADM)对心脏的毒性反应.方法 对1088例接受多柔比星化疗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1088例患者用多柔比星化疗前心电图均正常,化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ST段压低、T波低平、T波倒置、肢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352例(异常率32.3%).结论 多柔比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心电图作为一种监测化疗药物对心肌毒性的方法,经济、实用、简便,重复性好,可在临床用于监测药物的心脏副反应.

  • 以胸闷为主诉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作者:施巍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年龄为40岁以上自觉胸闷而收住入院的患者32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有房室传导阻滞.对其中28例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8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12例(42.8%)患者右冠后降支堵塞70%,8例患者右冠后降支堵塞30%~50%,3例患者左冠回旋支堵塞50%,3例(11%)患者冠脉造影阴性.结论 以胸闷为主诉的40岁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大多有冠状动脉堵塞,应进一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确诊.

  • 动态心电图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苏小文

    目的 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15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首先每次口服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3天后,改为每次200 mg,2次/d;口服3天后,再改为每次200 mg,1次/d,口服3天后停药.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6天、第9天作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50例中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132例(有效率为88%).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检查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以及随访的必要检查项目.

  • 超急性期后壁心肌梗死表现为Ⅱ、Ⅲ、aVF等导联巨T波1例

    作者:轩雪玲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发作性胸痛6天,持续性胸痛伴大汗1h入院,有高血压、支气管炎病史.体检:血压106/86 mmHg,心律不齐,心率平均50次/min.表情痛苦,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临床诊断:心房纤颤,急性后壁心肌梗死,ST-T改变.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以f波代替,R-R间期绝对不等,Ⅱ、Ⅲ、aVF、Ⅰ、aVL、V4、V5、V6等导联见基底部增宽直立T波;V1,V2见基底部增宽T波直立,R波增高伴有ST段明显下移.

  • 32例扩张性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

    作者:欧亮;魏玉凤

    目的 通过分析已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探讨扩张性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取近年临床及超声心电图证实为扩张性心肌病的32例住院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表明全部病例均有左心功能下降,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大、左心房扩大、导联ST-T普遍异常、心律失常、肢导联低电压等现象.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特征以ST-T改变、心律失常、房室肥大为主要常见改变.

  • 急性脑梗死537例心电图临床分析

    作者:刘秀梅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脑梗死入院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资料.结果 537例患者中20 ~49岁78例,心电图异常47例;50 ~ 85岁459例,心电图异常314例.在异常心电图常见的为ST-T改变、窦缓、左心室高电压及心律失常等.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年龄越大病情越重者,心电图异常项目越多,患者心电图异常随着病情的平稳而好转,年轻者较老年人心电图恢复较快,在临床上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梗死 年龄 心电图
  • 阵发性房室交界处心动过速后加速性室性逸搏逆传致房室交界处搏动节律重整1例

    作者:谈剑诚;程有伟;查晴;张天贶;张大东

    患者,男,51岁.因胸闷1周,加重1天入院就诊.以往无其它疾病史.心电图所示:偶见R6窦性心搏,P-R间期130 ms;Ⅱ导联R1、R2、 R3、R5、R7、R8、R9、R10和R13其前均见负正双相异位P波,以负向波为主,aVR呈正负双相波,P'-R间期140 ms,为房室交界处搏动,连续发生时频率为100次/min,故为阵发性房室交界处心动过速;R4和R11为宽大畸形QRS-T波,QRS时限150 ms,Ⅱ、Ⅲ和aVF导联QRS波起始向量与窦性心律时相反,V1呈rsR'型,V1~V6主波方向均向上,频率45次/min,R4的ST段和R11的T波末端伴切迹,可能为窦性P波或P'波,R4ST段上的P波形态比较接近房室交界处早搏的P';R12为室上形QRS-T波,考虑是其前R11后T波末端窦性P波或P'波下传心室的除极波,P'-R间期约320 ms;R4和R11后P或P'与再之后P '间期基本相等,为720 ms;R6和R7的P-P'间期为740 ms.RV5+SV1为4.2 mV;STⅡ、Ⅲ、aVF呈斜下型压低0.1 mV,T波倒置0.2 mV.

  • A型、B型心室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各1例

    作者:曾德芳;王力英;陈红梅

    例1,女性,53岁.因反复心悸5年,复发并加重1h就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2型糖尿病病史1年.入院心电图检查示QRS时间0.12s,RR间期整齐,频率176次/min,V1呈rsR′型,各导联QRS波群终末部分粗钝,部分导联可见每个QRS波群之后有P-波,于Ⅰ、aVL倒置,aVR上直立.R-P-间期0.14s,P(-)-R间期0.20 s,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阻滞(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束支阻滞).入院后予以胺碘酮治疗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10s,QRS波时间0.17 s.起始处见8波,V1~V6 QRS及δ波向上,各导联QRS波群终末部分粗钝,PJ间期0.28 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A型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 右位心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酷似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作者:郭惠玲;谌亮

    患者,男,63岁,直肠癌入院.患者入院经CT检查发现心脏及其他脏器的位置恰似正常位置在镜中的映像,即心脏为右位心又称镜像右位心伴内脏倒置.入院检查心电图,按常规导联连接所做心电图,再将左右手电极反接后所做的6个肢体导联和V2、V1 、V3R 、V4R、V5R 、V6R导联的心电图.

  • 异常心电图在体检中的评估

    作者:尹冰

    目的 探讨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在健康体检中的异常情况,及如何在体检结果中辨别正常变异.方法 对5000例钢厂在职普通工人作ECG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心律失常702例(14.04%);短P-R间期84例( 1.68%);ST-T改变或T波改变317例(6.34%);左室面高电压252例(5.04%);其他各种异常70例(1.4%).结论 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期前收缩、轻度ST-T改变在20 ~39岁年轻人中多为生理性,在>40岁人群中,应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左室面高电压且体重较高者平时应密切监测血压.

  • 109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作者:徐春红;沈丽萍

    目的 探讨本地区青年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征.方法 选择109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动态血压,将其分成青年组42例、中老年组67例,比较2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数、白天收缩压(DSBP)和白天舒张压(DDBP)均数、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数.结果 青年组的DBP、DDBP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而SBP、NSBP明显低于中老年组,两组的SBP、DBP及DDBP、NS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了解本地区青年高血压发病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及早规范地诊治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对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则应积极给予降压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靶器官受损害的危险.

  • 83例下壁心肌梗死立体心电图诊断及血管定位研究

    作者:周国丽;邵芳;于维雅;赵馥;许书平

    目的 通过常规心电图和立体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立体心电图在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心血管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经临床及体表心电图检查疑似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并于一周内行立体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及心血管定位诊断价值.结果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为67%.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为91%,显著高于心电图(P<0.01).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脉和左回旋支者分别为66例和17例.结论 对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中,立体心电图准确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诊断,因而临床工作中对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有疑虑时,应行立体心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和明确诊断,避免漏诊.

  • 浅谈心电图临床带教的经验

    作者:叶焕文;陈全福;陈娟

    心电图作为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与带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心电图抽象,波形多变,需要反复记忆,因此应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并与临床紧密结合,重点在于记忆常见的、危急的心电图,有利于培养临床医生或实习医生的心电图阅图技巧,并应用于临床.

  • 浅谈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猝死的预警心电图特征

    作者:李丽杰;盛爱芳

    猝死(SCD)是目前临床医学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有资料表明,在中国猝死率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分钟猝死达2~3人.而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发生心律失常性猝死和(或)循环衰竭猝死.AMI患者猝死常有特殊的预警心电图表现,如能掌握这些心电图特点,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AMI猝死率.

  • 左侧自发性气胸疑似不典型心肌梗死1例

    作者:姚耿圳;叶焕文;郑朝阳;盛小刚

    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2012年2月2日主诉"胸闷痛"来院就诊.5天前患者突然出现胸闷痛,呈压榨感,活动后易出现,当时无出汗、头晕、心悸、咳嗽、气促等不适,无肩背放射痛,经休息可减轻.曾于附近诊所就诊,给予对症治疗后无好转来我院心脏中心门诊就诊.查心电图:①窦性心律;②R波递增不良(V2V3 、V4导联呈rS型,RV4<RV3<RV2,V1~V6导联主波方向向下);③心脏顺钟向转位.血压113/75 mmHg,心率100次/min,体温36.2℃,双肺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既往体健.

  • 阵发性房颤自动转复为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作者:凌燕

    1临床资料1.1 病例1患者,男,58岁,单位体检,从家里骑1小时摩托车到体检中心,等候半小时后接受心电图检查.患者主诉无任何不适感觉,以往心电图正常.体检时第1次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等的心房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均齐,QRS波群为室上型,心室率125次/min.

  •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作者:杨桂英

    临床上,大多数宽QRS波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动过速,因其易蜕化成心室颤动而导致患者发生猝死,一直受临床医师关注,宽QRS波室速主要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或束支阻滞相鉴别,二者的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异常重要,体表心电图是常用、快速的确诊室速的方法[1].心电图诊断室速,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临床情况,有些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如果经体表心电图不能明确诊断,应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或心内电生理检查.

  • 迷走神经与胆汁淤积性黄疸关系的心电图临床观察

    作者:彭旭

    目的 通过观察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对照及阿托品试验,分析胆心综合征产生的机制.方法 对我院2005至2010年入院手术的胆汁淤积性黄疸34例,结合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及阿托品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中,术前90%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阴性,术后70%的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去迷走化能解除胆道疾患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而外科手术治疗原发病灶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心率.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去迷走化能解除胆道疾患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支持胆道神经反射学说是GCS产生的机制.同时,对于合并有心动过缓的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患者,手术不是禁忌证而是适应证,积极治疗原发病,能解除胆心反射,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 双重性室性逸搏心律

    作者:汪竹青;龚仁泰

    三度房室阻滞时,房室阻滞平面低下(通常阻滞平面在希氏束水平或双侧束支以及三分支水平)[1],心室逸搏起源发生在房室阻滞平面以下,往往逸搏频率缓慢,逸搏QRS波增宽,称为低位心室逸搏心律.低位心室逸搏心律通常只有一个,但有时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形成心室竞争心律.如果左右束支区域各有一个逸搏灶,各自按其心室固有频率发放冲动,分别竞争地控制心室激动,则形成了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的双重性室性逸搏心律(double ventricular escape rhythm,DVER).本文只讨论这个类型的DVER.

  • ST段平直延长的意义分析

    作者:贾新宁;莫静

    在日常心电图检查中常会遇到一些ST-T改变,包括ST段水平型、下垂型或下斜型压低,或者T波低平、倒置,以上述改变来判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得到了共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发现,ST段平直延长与心脏神经官能症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仍有相关性.ST段在基线上的时间≥0.12 s,且伴有T波矮小对称及升支较陡(T波亦可高尖,顶端为尖耸的箭头状)时,称为ST段平直延长.ST段平直延长应与低血钙ST段平坦延长≥0.15 s相鉴别,后者除ST段延长外,T波可正常或时间缩短,且这种ST-T改变可见于所有导联[1].

  • 缺血性J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彬;刘金群;游秀平

    目的 评估缺血性J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是否出现J波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J波组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P<0.05).结论 缺血性J波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高危预警指标.

  • T波电交替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明小星

    充血性心力衰竭因其高死亡率已经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疾病,而在心衰死亡的患者中,有50%是死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比如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或者心源性猝死[1].减少猝死发生率主要依赖于对可能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心源性猝死(SCD)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并进行包括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内的早期治疗.在过去的指南中仅将左室射血分数(EF值)作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降低者(≤0.35)并发SCD的风险显著增加而需植入ICD.但是,有两项重要的临床研究发现有超过50%的SCD患者EF值>35% [2-3]..

    关键词: T波 电交替 心力衰竭
  •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内占位

    作者: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咳嗽、发热伴乏力1月余入院.[现病史] 患者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少量白色痰,低热,全身乏力明显.无活动后心慌、胸闷、气短,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无颜面及四肢水肿.到当地医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右肺炎症;心包内占位,良性肿瘤可能".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心包内占位性质待查",CT检查示"缩窄性心包炎,心包钙化并有包裹性积液".今为进一步求治入院,门诊以"缩窄性心包炎"收住院.

  • 室间隔缺损,三尖瓣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

    作者: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15年.[心脏专科检查] 心前区无隆起,可触及细震颤,心脏浊音界,心率108次/min,律齐,P2>A2,胸骨左缘4、5肋间可闻及Ⅳ/Ⅵ级粗糙收缩期杂音,无明显传导.未见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心脏彩超]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膜部瘤样缺损,感染性心内膜炎,室间隔膜部瘤壁赘生物形成.

  •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双侧心室肥大

    作者:

    [临床资料] 患者,女,2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入院.[心脏专科检查]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处,搏动较弥散,未见抬举样冲动,可触及震颤.心界叩诊如图.心率96次/min,律齐,P2无增强,胸骨左缘2、3、4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可闻及Ⅳ/Ⅵ级收缩期杂音,并向腋下传导,周围血管征阴性.双侧足背、桡动脉搏动正常;未见杵状指趾.

  • 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心功能3级,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作者:

    [临床资料]男,50岁,主因活动后胸闷、心慌6个月,加重伴进食困难10余天入院.[心脏专科检查] 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5 cm,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率84次/min,律齐,P2>A2,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和Ⅳ/Ⅵ级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大,左房38 mm,左室78 mm,右室33 mm,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窦部扩张(59 mm).

  • 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

    作者:

    [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发现心脏杂音9年入院.[心脏专科检查]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 cm,未见抬举样冲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率95次/min,律齐,P2弱,胸骨左缘Ⅲ-Ⅳ肋间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Ⅱ-Ⅲ肋间闻及Ⅳ/Ⅵ级收缩期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双侧足背动脉、桡动脉搏动正常;杵状指明显.

  • 室间隔缺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电轴左偏

    作者: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患者出生时出现紫绀,查体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诊断不详,未予治疗.患者在成长过程中体力活动耐量较同龄人差,不能从事较强、较快及较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活动后感觉乏力、气短,尚能从事日常的体力活动,喜欢采取蹲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直未就诊治疗,乏力、气短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心慌,头晕,偶有黑曚.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作者: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因劳累后胸闷、心慌3年,加重20天入院.[心脏专科检查]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有抬举样搏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率90次/min,心律不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Ⅲ/Ⅵ级舒张期哈气样杂音,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Ⅱ/Ⅵ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其他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作者:

    [临床资料] 女,23岁,主诉胸闷、气短、心慌、乏力2月余,加重1周入院.[心脏专科检查]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率70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V/Ⅵ级舒张期杂音,股动脉枪击音和水冲脉阳性,周围血管征阴性.[心脏超声] 主动脉瓣多发性赘生物形成;主动脉瓣轻中度狭窄并重度关闭不全(以上可能继发于先天性主动脉瓣二或四叶畸形);左心明显扩大;室间隔轻度增厚;升主动脉狭窄后扩张;二尖瓣少量反流.

  •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

    作者:

    [临床资料] 患者,女,8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口唇青紫入院.[心脏专科检查] 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处,未见抬举样搏动,未及震颤.心率100次/min,律不齐,P2不增强,心脏听诊可闻及胸骨左缘Ⅱ-Ⅳ肋间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双侧足背、桡动脉搏动正常;杵状指趾.[腹部超声] 肝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呈蝶形,两叶等大,实质回声均匀,可见两组肝静脉汇入下腔,内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胆囊位于左侧叶,未见明确异常.胰腺大小、形态、结构未见异常.脾脏位于右季肋部,长约6.9 mm,厚约1.8 cm,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 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作者:

    [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二尖瓣置换术后1年;恶心、腹胀伴双下肢水肿2月,于2007年9月10日入院.[心脏专科检查] 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5 cm,可见抬举样搏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叩诊.心率12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Ⅳ/Ⅵ级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Ⅳ/Ⅵ级舒张期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

    [定义] 室上性激动抵达希氏束后,左束支出现传导延长或阻滞性传导中断,当左束支激动迟于右束支25 ~40ms时,即可产生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图表现]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①V5、V6或Ⅰ、aVL导联原有的q波消失,呈单向R波;

  •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

    作者:

    [临床资料] 患者,男,3岁,发现心脏杂音3年余入院.[心脏专科检查]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处,未见抬举样冲动.可触及震颤.心率110次/min,律齐,P2增强,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Ⅳ/Ⅵ级收缩期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双侧足背、桡动脉搏动正常;未见杵状指趾.[心脏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 一种可能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电学新指标:心电图aVR征

    作者:王福军

    1心电图特征正常心电图上aVR导联的QRS波群绝大多数呈QS型,亦可呈rS、rSr或QR型,但R波高度通常不超过0.3 mV.在儿童和右室肥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aVR导联的R波振幅则可>0.3 mV.aVR征的心电图特征:成人在无室内传导阻滞及右室肥大的情况下,aVR导联QRS波群呈qR形态,R波振幅>0.3 mV或R/q >0.7.

  • 期前收缩揭示3位相阻滞

    作者:罗玉兰

    1概念心电图主导心律频率增速或提早发生额外激动(如各种期前收缩和额外电刺激),心脏某处复极尚未完全完成,从而产生该处的传导阻滞,此多为生理性3位相阻滞,属心电干扰现象.另一种情况是传导系统某部位有效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上游冲动在此不能通过,造成病理性3位相阻滞.位相性阻滞分为3位相阻滞(快频率依赖性阻滞)和4位相阻滞(慢频率依赖性阻滞).当传导阻滞的图形节律较为匀齐,阻滞形态较为一致时,就难以确定它是属于3位相抑或4位相阻滞,也不能确定属于完全性或不全性阻滞.本文就是通过期前收缩揭示3位相阻滞(extrasystolic reveal phase 3 block,ERP3B)的讨论,以达到对快频率依赖性阻滞的确认.

实用心电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