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估

    作者:慕海军;鲍昕;王爱娟;张萍

    目的 评估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68例冠心痛患者分为试验组(86例)与对照组(8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T段下降次数与ST段持续下降时间分别为(34±5)次、(113.28±10.47)s,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97±9)次、(201.55±14.21)s,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9%,优于对照组的75.6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A、LVFS及LVEF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E/A、LVFS及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葛小宁;王炳银;刘峰;程海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比较,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总结体表心电图在定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明确诊断为单支冠状动脉闭塞患者9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65例,左回旋支(LCX)28例。分析比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前心电图改变。结果:①STⅢ↑>STⅡ↑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89.2%,特异性85.7%,阳性预测值93.5%,阴性预测值77.4%。②STV3↓/STⅢ↑≤1.2预测 RCA 闭塞的敏感性78.5%,特异性57.1%,阳性预测值80.9%,阴性预测值53.3%。③STaVL↓>STⅠ↓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78.6%,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53.7%。④STⅠ↓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93.9%,阴性预测值56.8%。⑤STV4R↑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41.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2.4%。⑥STⅠ等电位线预测 LCX 闭塞的敏感性78.6%,特异性70.8%,阳性预测值53.7%,阴性预测值88.5%。⑦STⅢ↑<STⅡ↑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88.2%。⑧STV3↓/STⅢ↑>1.2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57.1%,特异性78.5%,阳性预测值53.3%,阴性预测值80.9%。⑨STⅠ↑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10.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2.2%。结论:心电图Ⅰ、Ⅱ、Ⅲ、aVL导联及V3导联、V4R导联ST段改变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梁莉莉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的有效的检查工具.

  • 平板运动试验的心得3例

    作者:罗莉娟;热娜

    目的:通过3例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说明该项目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例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级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1例达到目标心律后经患者要求又运动了5分钟,终止运动血压为0/0mmH,心电图无异常,给予升压药物后血压正常;1例运动中血压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舒张压下降15mmHg;1例运动至5分钟时患者自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心电监护提示为:STⅡ、Ⅲ、avF弓背抬高0.3mV,STⅠ、avl下移0.25mV,V5、V6下移0.3mV.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虽具有安全、无创、价廉、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一定要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 中药治疗无ST段抬高ACS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浩;石理;王同成

    目的 观察中药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 无ST段抬高的住院ACS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B组)58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口服及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心电图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加用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中药在治疗无ST段抬高ACS时有效,可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及心绞痛.

  • 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吕秀平

    目的:探析倍他乐克及他汀类药物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9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与辛伐他汀,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1%(35/4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为4.4%(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倍他乐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降低猝死发生率,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

  • 三导联重建十二导联心电图的算法研究

    作者:汤艺;魏义祥

    从三导联心电图重建为十二导联心电图,能够为动态心电图监测提供有益的辅助信息.本文从导联向量的概念出发,讨论了重建的算法,对重建结果进行了相关系数,R波幅值,ST段的分析.其中ST段的上升,下降以及起始点和终点的幅值的绝对误差一般小于50μV,相对误差一般小于0.15,重建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由于不同病人的导联向量值、电极位置存在差异,这些误差有时难以避免,进一步的结论需要临床上的更多的实验方能做出.

  • 心电图ST段测量的神经网络方法

    作者:杨军;王宏山;俞梦孙

    心电图ST段是临床心电图测量中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一种ST段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通过训练BP神经网络学习已知的10类心电图ST段形态,使其能够对ST段进行分类识别,根据分类结果,更准确地确定ST段的起始位置和测量点,从而提高ST段指标测量的准确性.预处理时将ECG片段"标准化",使ST段测量和形态识别基本不受心率和波幅的影响,可以适应运动心电数据的分析.在心电报告中,根据ST段分类结果,增加了ST段形态分类结果,有助于医生分析ST段变化的原因.本文还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训练方法及优缺点作了详细叙述和讨论.

  • 基于小波变换的运动心电ST段检测方法

    作者:芦继来;胡广书

    心电图中ST段异常与心肌缺血有直接联系,在临床上是预测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在静息状况下,有时心肌缺血不明显,而在运动负荷下,才能准确捕获ST段异常的现象.由于ST段信号微弱易受干扰,所以长时间运动心电检测ST段的主要障碍是基线漂移和肌电干扰.结合小波变换良好的时域定位特性和心电信号特点相结合,本文提出了QRS波群窗口滤波法.经长时间ST段数据库验证和临床实际检验,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心电 ST段 小波变换
  •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ST段改变的探讨

    作者:伍明慧

    目的探讨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并右室梗塞的预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50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结合血清酶测定进行观察分析,入院后前3天,每天记录1~3次12导联常规心电图并加记V7~V9、V3R~V7R导联,以后每天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加以描记).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1mm,且STⅢ/Ⅱ>1者占20例,其中14例(70%)合并右室梗塞,而STⅢ/Ⅱ≤1者30例中仅1例(3.3%)合并右室梗塞,二者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85.3%和86%.本观察还发现当STⅢ/Ⅱ>1时,STⅢ抬高幅度越大,其右室受累的程度和范围也越大,并发症越多,预后越差.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Ⅲ导联大于Ⅱ导联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有预诊价值.

  • 冠脉造影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侧壁导联ST段压低

    作者:刘景芳;屠洪;方毅;陈家林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前壁或侧壁导联上ST段压低的临床义意.方法 31例患者发病后第1天标准12导联心电图记录,前壁导联范围为V1~V4,侧壁导联范围为I、AVL、V5、V6.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25例(80%)自发病后1个月内接受检查,6例于发病后2个月内接受冠脉造影,冠脉狭窄≥50%被视为异常.结果冠脉双支或双支以上病变者,特别是左旋支存在病变者,易发生侧壁导联ST段压低,P<0.05.前壁导联ST段低压者中,也以双支或双支以上病变为多.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出现前侧壁导联的ST段压低,为心肌缺血扩展的标志.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复不良的预测因素

    作者:刘晓宇;秦历杰;贺文奇;许文克;杨蕾;董淑娟;楚英杰

    目的 通过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血运重建术后ST段回复程度,分析ST段回复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率,将198例患者分为ST段回复完全组(ST段回落率≥50%)和ST段回复不全组(ST段回落率<50%).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梗死相关血管特征及手术相关事项;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靶血管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或死亡).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ST段回复不全组中>75岁患者明显多于ST段回复完全组(9例,21.4% vs.14例,9.0%;P<0.05);(2) ST段回复不全组总缺血时间长于回复完全组[(5.2±2.2)h vs.(3.0±1.6)h,P<0.01],梗死相关动脉为LAD更为常见(27例,64.3% vs.69例,44.2%;P<0.05),术后冠脉造影IRA血流达TIMI3级者少于回复完全组(32例,76.2% vs.140例,90%;P<0.05).ST段回复不全患者中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率较低,应用IABP几率高于回复完全组(P<0.01);(3)住院期间及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ST段回复不全组均高于回复完全组;(4)多因素分析:年龄>75岁(OR=4.452)、LAD闭塞(OR =3.317)、总缺血时间(OR=1.897)是影响术后心电图ST段恢复的相关因素.结论 行急诊血运重建的STEMI患者中高龄、LAD闭塞、缺血时间较长、术前未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易发生ST段回落不良且预后差.其中,年龄>75岁、LAD闭塞及总缺血时间长是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因素.

  • 不同的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作者:田乃亮;陈绍良;周陵;刘志忠;叶飞;段宝祥

    目的 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高于B组(P<0.05);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低于B组(P<0.01);STV4R抬高>0.1 mV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数在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显著多于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低于B组[(51±14)% vs (57±10)%,P<0.05];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Ⅲ、Ⅱ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但临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ST段改变分析

    作者:易宪峰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梗死前ST段水平延长≥0.12 s的心电图特征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AMI在梗死前ST段水乎延长≥0.12 s者35例.按ST段延长和压低无变化分为ABC三组,观察心电图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 A组14例梗死前ST段水平延长出现率为40%;B组18例梗死前出现率51.4%;C组3例梗死前出现率为8.6%.经卡方检验,A组与B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与C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5) .结论 既往心肌缺血标准为ST段水平或下垂型压低≥0.1 mv,如按此标准本次分析35例,AMI患者梗死前不能明确诊断者可达34.3%,故对该类患者心电图诊断,如附加ST段水平延长≥0.12 s,可使确诊率明显提高.

  •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祥江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采用尿激酶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胸痛改善时间、ST段回落值差异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再通时间及酶峰发生时间均较观察组长,甘油三酰(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较观察组高;总胆固醇(TC)指标则低于观察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较观察组的7.55%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 静息时心肌缺血的Holter分析

    作者:唐晓英;杨述之;王欢

    目的:为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对100例疑为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结果:部分患者在休息或睡眠后,心率减慢时出现不同程度的ST段下移,活动后待心率增快时可恢复正常.结论:对临床疑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情况下,建议做Holter检查.

  • ST段抬高的心电图特征在有脑中风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分析

    作者:叶雅致

    目的 探讨既往有脑中风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STEMI)病人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既往有脑中风病史STEMI56例(观察组).另随机选无脑中风病史(对照组)60例,入选者检测心电图PTFV1负值,Q波导联数,QTC间期,心肌梗死部位及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泵衰竭、MI扩展、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等.结果 既往有脑中风病史患者STEMI发生率为11.3%,心电图PrFVl负值增大(59.0% VS21.7%),Q波导联数及复合前壁MI多见(50.6% VS31.7%),QT C间期延长.合并高血压病史(73.7% VS37.7%),糖尿病(16.7% VS8.3%),高血脂(36.5% VS13.3%)均较多.并发心源性休克( 13.5% VS6.7%),泵衰竭(25.0% VS13.3%),MI扩展(13.5% VS6.7%),恶性心律失常(30.1% VS15.0%),死亡率(21.8% VS8.3%)等均高对照组P<0.05 - P<0.01.结论 既往有脑中风史STEMI患者心电图多项指标明显异常,并发症多及短期病死率非常高,提示临床医生应当更积极地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24小时 ST段回落程度的预后意义

    作者:秦俭;万云高;华琦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3h、24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和出院前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探讨24h ST段回落程度的预后意义.方法 12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近期(3周)存活病例,测量急性期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的导联在溶栓治疗开始后3h、24h回落程度(%),各分为ST段回落≥50%组和<50%组,比较各组在第三周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心功能参数(t检验),并以心功能参数为因变量、以急性期与再灌注有关的数据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h、24h ST段回落≥50%组心功能参数LVEF、LVFS分别明显高于ST段回落<50%组(P<0.001).逐步回归分析提示:3h和24h ST段回落程度是心功能参数的独立预报因子.结论溶栓3h和24h ST段回落是重要的近期预后指标;24h ST段回落有特殊的心功能预后意义;3~24h之间ST段继续回落可能仍有积极的意义.

  • 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红蕾

    目的 分析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所在医院10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ST段下移、病理性Q波检出率(28.0%、35.0%)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电图正常率(41.0%)低于对照组(97.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冠脉狭窄>70%检出率达到24.0%.结论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电图诊断价值明显,尤其对于冠脉狭窄>70%的患者,其检出率较高,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 ST段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治疗后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坚;钟晓明;林进爵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 h内ST段回落≥50%的为观察组,ST段回落≤50%的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临床身体指标等基础信息、ST段回落情况和发病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后1 h ST段抬高发生率、单支、两支、三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PCI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等造影心脏参数、出院前心脏舒张末期容积等超声心脏参数、手术后1年内心血管病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观察组回落患者30例,对照组非回落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Kilip分级(≥2级)、心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病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内心率失常事件、心力衰竭事件和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ST段回落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预后效果更好.

267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