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국제중의중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中医中药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研究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8/R
  • 国内刊号: 樊红雨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tcm@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中医中药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研究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那坤;武亮;李滢;郑莹;谢晶日

    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0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软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8周,软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软肝颗粒混悬液3.6、7.2、14.4 g/(kg?d);大黄?虫丸组灌胃大黄?虫丸混悬液0.18 g/(kg?d);秋水仙碱组灌胃秋水仙碱混悬液0.108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脯氨酰羟化酶(PH)、血清总蛋白(T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前胶原(PCⅢ)变化。结果 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显示,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7.06±1.18)%]较模型组[(23.49±1.34)%],秋水仙碱组[(11.35±1.83)%],大黄?虫丸组[(15.27±1.22)%],软肝颗粒中剂量组[(14.52±1.75)%],软肝颗粒低剂量组[(16.08±1.56)%]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 AST[(75.86±5.23)U/L 比(157.62±24.04)U/L]、ALT[(80.15±5.94)U/L比(160.58±26.47) U/L]、PH[(52.58±4.98)μg/L比(98.66±6.75)μg/L]降低,TP[(74.19±3.56)g/L比(51.73±5.92)g/L]升高(P<0.01)。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277.22±106.34)ng/ml比(553.19±172.38)ng/ml]、LN[(89.82±5.68)ng/ml 比(134.25±10.64)ng/ml]、C-Ⅳ[(47.94±8.65)ng/ml 比(84.18±13.83)ng/ml]、PCⅢ[(16.53±4.88)ng/ml比(31.57±5.35)ng/ml]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软肝颗粒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枸杞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赵世印;雷飞飞;谭华炳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7只,NAFLD模型组33只。空白组喂饲普通饲料,NAFLD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造模后8周,将30只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各10只。治疗组灌胃枸杞多糖60 mg/(kg?d),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溶液5 mg/(kg?d),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 d/次,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ADP)、瘦素(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半胱氨酸甘氨酸(GSH)、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 TG[(0.94±0.09)mmol/L 比(1.19±0.13)mmol/L]、TC[(2.15±0.20)mmol/L 比(3.52±0.29)mmol/L]、ALT[(41.75±4.14)U/L 比(55.34±5.38)U/L]、AST[(129.61±12.07)U/L 比(164.96±15.49)U/L]、LP[(235.69±23.52) pg/ml比(284.01±29.43)pg/ml]水平降低,ADP[(35.47±3.09)μg/L比(26.31±2.58)μg/L]水平升高( P<0.05或 P<0.01);肝组织 SOD[(92.40±8.89)U/mg 比(61.60±5.89)U/mg]、GSH[(22.25±2.21)mg/g 比(15.50±1.36)mg/g]水平升高、MDA[(0.84±0.08)nmol/mg 比(1.07±0.09)nmol/mg]水平下降(P<0.05或 P<0.01);HE 染色结果显示,枸杞多糖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细胞损伤。结论枸杞多糖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肝保护作用。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舒龙;王燕;张兆辉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后循环缺血患者52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秦胶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25/26),对照组为76.9%(20/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治疗后,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治疗组t值分别为20.624、13.773、9.485,对照组分别为13.203、9.550、5.655,P均<0.01),治疗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410、5.151、3.837,P均<0.01)。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25例(96.2%)、未下降1例(3.8%);对照组下降18例(69.2%)、未下降6例(23.1%),2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2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短期疗效明显。

  • 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的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佟琳;张华敏;张伟娜;王梓宁;吴晓锋;李鸿涛

    目的:探讨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源,去重复后分别从发表时间、作者、期刊来源、基金资助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1956-2012年共发表与燕京医家相关的文献389篇。载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占检出文献量41.90%,主要作者14人,研究热点为名医经验、临证辨治和医案研究。结论对燕京学派梳理与传承体系的归纳明显不足,一些燕京医家经验后继乏人,对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相关研究的基金项目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荨麻疹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杨艳平;吴嘉瑞;马惠荣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荨麻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实用中医美容金方》《皮肤病名家验案精选》《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之皮肤病》中治疗荨麻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138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218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者有20味,其中防风的使用频次高。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防风-蝉蜕”“防风-荆芥”“防风-赤芍”“荆芥-蝉蜕”,同时挖掘出3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荨麻疹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也为治疗荨麻疹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阿魏酸对体外低糖低氧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β-微管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如秀;彭杰;刘宇;刘金凤;汪艳丽

    目的:观察阿魏酸对体外低糖低氧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魏酸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以恢复氧和糖的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在造模更换培养基时,阿魏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阿魏酸溶液100、20、10μmol/ml,模型组加入等体积培养基,空白对照组予正常培养基培养。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窦房结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β-tubulin 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56.95±11.99)%比(31.45±6.32)%]明显增加(P<0.01),β-tubulin表达[(5.141±0.218)比(8.035±0.762)]降低;阿魏酸高、中剂量组细胞凋亡率[(24.85±6.34)%、(26.70±9.84)%比(56.95±11.99)%]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β-tubulin表达[(7.927±0.357)、(5.961±0.351)比(5.141±0.218)]较模型组升高(P<0.01)。结论阿魏酸可抑制低糖低氧引起的窦房结细胞凋亡,保护窦房结β-tubulin蛋白形态。

  •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meta分析

    作者:史宁;郭宏举;李艳蕾;潘敏翔;白小贤;常李荣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图书馆关于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4年10月),对纳入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01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 CI)为5.80(3.94,8.52)];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好转时间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5%CI)分别为-1.29(-1.45,-1.13)、-1.88(-2.44,-1.33)、-1.57(-2.36,-0.78)、-1.57(-2.07,-1.08)]。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单用。但因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少,质量不齐,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 小承气汤加味治疗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映姗;陈翠萍;张理选

    目的: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加味治疗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 G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行腹部术后的GS患者81例,术后均给以清淡饮食为主,适量运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于餐前15~30 min口服吗丁啉治疗,治疗组40例服用小承气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胃动素、促胃液素浓度。于餐前和餐后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为31.7%(13/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1,P=0.001)。2组血清促胃动素[治疗组:(532.8±16.7)ng/L比(355.2±14.3)ng/L,t=51.089,P=0.000;对照组:(505.1±21.3)ng/L比(372.9±18.4)ng/L,t=30.074,P=0.000]和促胃液素[治疗组:(69.8±15.3)ng/L比(54.3±13.8)ng/L,t=4.758,P=0.000;对照组:(62.6±14.2)ng/L比(53.4±12.3)ng/L,t=3.136,P=0.002]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03、2.196,P值分别为0.000、0.031)。治疗后治疗组餐前、餐后主功率[餐前:(84.5±14.8)μV比(72.3±15.0)μV,t=3.684,P=0.000;餐后:(100.5±17.3)μV比(89.3±15.9)μV,t=5.713,P=0.000]、主频率[餐前:(4.3±0.4)cpm比(3.9±0.2)cpm,t=3.035,P=0.000;餐后:(4.7±0.5)cpm比(4.4±0.5)cpm, t=2.700,P=0.000]均高于对照组,胃动过缓百分率低于对照组(餐前:(50.6±16.6)%比(60.1±16.3)%, t=2.599,P=0.0001;餐后:(36.6±14.8)%比(57.4±15.3)%;t=6.217,P=0.000]。结论小承气汤加味可明显促进GS患者胃肠道蠕动,升高血清促胃动素及促胃液素水平。

  • 自拟健脾活血方联合常规疗法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冯德宏;李敬华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山东省阳谷县中医医院外一科收治的肾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消炎痛,25 mg/次,3次/d;肌肉注射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健脾活血方。治疗后3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清ACTH、VEGF水平,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29/40),治疗组为97.5%(3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1,P=0.005)。治疗后 ACTH 水平治疗组[(13.82±5.94)ng/L 比(8.01±4.16)ng/L]与对照组[(18.73±6.84)ng/L 比(8.07±4.08)ng/L]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VEGF 水平治疗组[(61.92±26.37)ng/L 比(83.72±30.63)ng/L]与对照组[(49.36±23.93)ng/L 比(84.34±33.49)ng/L]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ACTH升高与VEGF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27、2.231,P均<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药联合常规疗法可升高患者ACTH水平、降低VEGF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芹菜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作者:刘爽;崔卫正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10、20和40 mg/kg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芹菜素5、10、20和40 mg/kg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芹菜素溶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 d/次。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体质量比;采用 HE 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芹菜素10、20和40 mg/kg治疗组体质量[(261.3±15.8)g、(274.2±18.4)g、(265.9±19.0)g比(250.8±21.4)g]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脏/体质量比[(27.7±5.69)、(26.2±4.91)、(27.3±4.58)比(32.9±5.85)]显著降低(P<0.05或 P<0.01),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芹菜素5、10、20和40 mg/kg治疗组血清ALT水平[(1039.3±453.9)U/L、(917.6±445.2)U/L、(828.4±309.5)U/L、(721.7±318.3)U/L比(1205.2±484.1)U/L]、AST水平[(97.8±23.8)U/L、(90.1±19.6)U/L、(81.7±15.7)U/L、(86.4±19.2)U/L比(105.3±25.7)U/L]、LDH水平[(983.7±192.6)U/L、(918.3±212.9)U/L、(830.4±174.2)U/L、(871.8±183.1)U/L比(1102.8±211.6)U/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芹菜素10、20和40 mg/kg治疗组肝组织中SOD[(10.5±1.9)U/mg、(11.6±2.1)U/mg、(10.5±2.0)U/mg 比(9.1±1.8)U/mg]、GSH-Px[(14.2±2.7)U/mg、(15.3±2.9)U/mg、(14.6±2.6)U/mg 比(12.9±2.3)U/mg],CAT[(3.15±0.90)U/mg、(3.58±0.88)U/mg、(3.31±1.09)U/mg比(2.58±0.79)U/mg]活性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 P<0.01),MDA 水平[(5.03±1.70)nmol/mg、(4.66±1.51)nmol/mg、(4.73±1.65)nmol/mg 比(5.98±1.62)nmol/mg]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 P<0.01)。结论芹菜素具有抗氧化酶活性,可降低自由基损伤,保护糖尿病大鼠肝组织。

  • 普济宣肺消毒饮对表寒里热型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的干预作用

    作者:郭来;齐文升;杨秀捷;刘萍

    目的:观察普济宣肺消毒饮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止咳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3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门诊急性支气管炎(表寒里热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普济宣肺消毒饮治疗,对照组给予急支糖浆治疗,观察2组对咳嗽及咳痰、发热、头痛等症状的影响,疗程均为7 d。结果止咳方面,治疗组痊愈63.6%(28/44)、有效29.5%(13/44),总有效率93.2%(41/44);对照组痊愈34.9%(15/43)、有效53.5%(23/43),总有效率88.4%(38/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9,P=0.001)。2组咳嗽咳痰、发热、头痛、恶风等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50.0%(22/44)、显效25.0%(11/44)、有效18.2%(8/44),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痊愈32.6%(14/43)、显效18.6(8/43)、有效27.9%(12/43),总有效率为79.1%(34/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2,P=0.056)。结论普济宣肺消毒饮有一定止咳作用。

  • 复方土茯苓片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

    作者:沈建武;李奇;邵魁卿;吕双喜;高瞻;李丁;曾凡雄

    目的:评价复方土茯苓片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土茯苓片,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 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4.3%(18/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总分[(6.00±2.36)分比(13.61±2.91)分;t=10.748,P=0.000]、疼痛或不适[(2.54±1.14)分比(4.82±1.47)分;t=6.486,P=0.000]、排尿情况[(1.61±1.45)分比(4.79±2.75)分;t=5.413,P=0.000]、生活质量[(1.86±1.38)分比(7.00±1.36)分;t=14.038,P=0.000]、中医症状评分[(8.36±3.03)分比(15.32±2.74)分;t=9.015,P=0.000]评分下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土茯苓片可显著降低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满意。

  • 大孔吸附树脂对金银花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作者:李志浩;陈银华;李鹏;郑芳;朱军;黄麟杰;李聪

    目的:观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金银花多糖时的脱色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脱色率和多糖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比较HPD-400A、AB-8、HPD-750、HPD-100、D3520、D301T、S8等7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在温度、多糖浓度、pH值、吸附流速、洗脱剂5个方面对金银花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 S8大孔吸附树脂对金银花多糖的脱色率和保留率高。佳工艺为40℃,多糖浓度为5 mg/ml, pH值为6,流速为1 ml/min,洗脱剂为pH6的蒸馏水。在该条件下脱色率为83.2%,多糖含量为72.1%。结论 S8大孔树脂纯化金银花多糖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和多糖含量。

  • 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魏兰;李玉琢;秦学博;段小亮;彭海军;冯军鹏;李辉

    目的:探讨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胸三科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2HRZE/4H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肺泰胶囊和肌肉注射母牛分枝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行痰涂片检测,外周血CD8+、CD3+、CD4+ T细胞水平检测以及CD4+/CD8+比值测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65.4±6.6)%比(58.1±6.2)%;t=5.803, P=0.000]、CD4+[(38.6±5.7)%比(26.6±4.6)%;t=11.836,P=0.000] T 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1.6±0.3)比(0.9±0.2);t=14.329,P=0.000]均较治疗前升高,而CD8+ T细胞水平则低于治疗前[(25.6±4.2)%比(32.5±4.2)%;t=8.355,P=0.000];对照组CD3+[(60.7±5.4)%比(58.3±6.2)%;t=2.072, P=0.000]、CD8+[(30.2±4.2)%比(32.3±4.9)%;t=2.331,P=0.000] T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1.1±0.2)比(0.9±0.2);t=4.488,P=0.0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 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0、11.966、5.573、10.700,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0.0%(40/50),对照组为56.0%(2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1,P=0.018)。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氮阴转率(72.0%比50.0%;χ2=5.086,P=0.024)和空洞愈合率(36.0%比16.0%;χ2=5.198,P=0.0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可明显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

  • 益气复脉注射液与参芍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清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作者:陶泽民;王东雁;赵桂珍;张国忠;何凤玲;陈鹏;周文江;蔡瑞君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与参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中医骨伤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参芍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及美托洛尔等治疗。分别观察2组用药前后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合酶(NOS)和 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NO、6-keto-PGFLa、NOS分别为(127.11±103.60)μmol/L、(50.03±60.87)pg/ml、(35.12±22.18)U/Ml,均较治疗前[(78.09±88.71)μmol/L、(32.04±25.82)pg/ml、(27.88±9.08)U/Ml]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95.62±6.31)μmol/L、(29.09±42.01)pg/ml、(30.11±7.51)U/Ml],与治疗前[分别为(96.98±82.45)μmol/L、(40.31±51.92)pg/ml、(28.12±5.11)U/Ml]比较,6-keto-PGFLa 升高(P<0.05)、NO、NOS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ET[(42.47±40.5)pg/ml比(58.81±33.18)pg/ml]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ET[(60.67±12.81)pg/ml比(56.81±32.76)pg/ml]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MPO、SOD、GSH分别为(17.11±3.60)mmol/L、(62.45±15.76)U/Ml、(35.98±28.19)g/L,均较治疗前(57.33±8.34)mmol/L、(48.36±17.38)U/Ml、26.68±19.93)g/L 改善;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48.62±6.31)mmol/L、(57.35±14.44)U/Ml、(28.56±24.06)g/L,治疗前分别为(56.98±8.45)mmol/L、(48.44±19.37)U/Ml、(29.44±21.66)g/L;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参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

  •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石林;刘延祥;万春友;赵晔;梅晓龙;许扬;董权禹;郭义;孟向文

    检索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论文200余篇,从中筛选出诊断标准、医学统计较齐全的38篇论文,治疗方法上以针灸、推拿、中药3种治疗方法为常见并分析各自的优势。发现在所治疗的方法中存在偏于单一,缺乏综合、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案等问题。提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同时应重视预防,建立集预防、治疗和康复锻炼于一体的防治措施,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赵沁慧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独特疗效。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缺陷,针刺通过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缺陷,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针刺可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改善β细胞功能障碍并保护其形态。本文综述了针刺对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机体能量代谢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文献,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得到更好的推广。

  • 浅议白芷在“竹林寺女科”之应用

    作者:张明明;王凤兰

    “竹林寺女科”始于东晋,兴于宋代,直至清朝才有刊本传世。“竹林寺女科”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110代传人。浙江四大妇科流派,即萧山竹林寺女科、宁波宋氏女科、绍兴钱氏女科、海宁陈氏女科。其中以萧山竹林寺女科影响较为巨大。萧山竹林寺今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惠济桥北堍。据史料记载该寺创建于南齐,开山祖悟真和尚“卓锡于兹”,寺院始称古崇寺,曾先后改名“资国看经院”“惠通院”“惠济寺”等,又因寺内紫竹成林而终得名竹林寺。至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天福八年高昙禅师“得异授而兴医业”,做为竹林寺妇科创始人[1]。自此寺僧皆口耳相授,世代相传,以妇科而闻名久远。历代僧人对此秘而不宣,直至清朝书籍不慎落入民间,几经传抄、刊印,才广为流传。为纪念“竹林寺女科”,后人建亭立碑,并作诗“拯世竹林有良药,救民苦海凭医心”“十世医王名扬神州,万家弱女疴消竹林”。由此可知,“竹林寺女科”疗效之佳,影响之远。“竹林寺女科”版本较多,现有30余种刊本,名称各异,内容不尽相同,常见书名有《宁坤秘要》(又名萧山竹林寺女科)《妇科秘要》《竹林寺女科秘书》《萧山竹林寺妇科》《竹林寺女科秘传》《竹林寺女科》《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等[2]。“竹林寺女科”在衣钵相传中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倾问诊,专用药,精炮制,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标新立异。

  • 宋代部分医籍对肿瘤的记述与认识

    作者:张一鸣;张青;杨国旺;牛亚华;王笑民

    中国古代对肿瘤的认识较早。殷周时代,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黄帝内经》也有关于肿瘤的记述;晋代《鬼遗方》、隋代《诸病源候论》已有较丰富的肿瘤病名,唐代《千金方》已对瘤进行了初步分类。宋代关于肿瘤的记述更加丰富,认识也更为深刻,尤其对恶性肿瘤的认识超越前代,出现了恶性肿瘤专有名词“癌”。目前,关于宋代对肿瘤认识的专题研究尚不多,本文整理了宋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肿瘤的记述,希望为肿瘤学科史的研究提供资料。通过研读宋代中医典籍发现,记载肿瘤疾病的古籍数量很多,经筛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本古籍进行分析,分别是《济生方》《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卫济宝书》《圣济总录》《苏沈良方》《疮疡经验全书》《妇人良方》《仁斋直指》《小儿卫生总微论》。

  • 李中梓医书“化源论”探析

    作者:张艳;张国霞

    李中梓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治学主张博采众家之长而不偏不倚;临证诊治主张求其根本,注重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学术理论主张医易互参,阐发水火阴阳学说[1]。李中梓以“治病必求于本”为依据提出“化源论”。“化源论”是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说明脏腑生理病理的关系,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化源论”的提出,首见于《颐生微论》,但其应用在《医宗必读》《里中医案》《病机沙篆》等医学著作所记录的病案中均有体现,兹扼要介绍如下。

  • 消肿止痛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薛晓媛;崔新艳;陈强

    软组织损伤主要由各种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或自身疾病等因素导致皮肤、周围神经血管、关节囊、韧带、皮下浅深筋膜等出现病理损伤[1]。临床表现为功能障碍、疼痛、肿胀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消肿止痛散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姚乃礼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脂肪肝的经验

    作者:刘明坤;吕文良;张婷婷

    姚乃礼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载,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能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姚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如下。

  • 田建东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经验

    作者:孟佳;张小华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病之一。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患儿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腹泻病程超过2周则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颇为棘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田建东主任医师从医近30年,擅长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嗽、厌食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从田老师临诊,观察其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也有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 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作者:张振贤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病情的轻重差别较大,尤其病深及肾或极度虚羸者若见此证,提示胃气将绝、元气欲脱。本例患者为脑梗死继发脑出血,并发顽固性呃逆,兼肺部感染、二便失禁。笔者运用扶正祛邪之法,用大剂量芳香药,在清热益气基础上,辅以降逆、生津、化痰、开窍,宣降同调使呃逆自止。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 针刺治疗对胃癌晚期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宗兵;郭广红;杨际平;邵颖

    胃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晚期因其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压迫或转移等原因,常伴有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选用的麻醉镇痛药多为西药,止痛效果迅速明显,但易导致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2]。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取得较好疗效[3]。本研究观察了针刺对胃癌晚期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胃癌晚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依据。

  • 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外军;石啸双;姜爱平

    慢性腰肌劳损为多发病、常见病,是慢性腰背痛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腰肌劳损属“下腰痛”范畴,下腰痛发病人群广,我国80%的成年人有下腰痛病史[2]。国外研究表明,有1%~2%的下腰痛患者终致残[3]。临床以腰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多数由慢性腰肌劳损引起。笔者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灸推拿与复康医学相结合的优势分析

    作者:马巧琳;胡斌;徐翠香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针灸推拿与康复医学的结合呈现出广泛前景。本文以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相结合,各取所长、互相配合为中心进行论述,通过对二者特点与优势分析、介入时机分析、二者结合优势分析等,探讨针灸推拿与康复医学结合的必要性及优势。

  • 中医心理学诊法之望诊

    作者:李桂侠;王亚娜;刘学;汪卫东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临床经验及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病历的总结,归纳中医心理学望诊的内容。望诊是中医心理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中医心理学望诊主要包括面部望诊(望神、望目、望表情和望色)和姿势形态的望诊,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必用的方法,可把握患者真实的精神心理状态。

  • 知识元标引在中医古籍临证文献标引中的应用

    作者:许雯;柳长华

    中医古籍临证文献数量庞大,内容复杂,包括理、法、方、药等方面,如要获取和利用古籍中的临证知识,必须建立一套相对严谨的知识网络和语义关系网络。知识元标引是对古籍文献内容进行合理解构,揭示古籍中蕴含的知识和信息,成为发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 从胡椒属植物diospyrifolium中分离得到1种新的苯甲酸衍生物及其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检测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作者采用超临界流体法(SFE-CO2)和色谱法,从胡椒属植物 diospyrifolium 叶中分离鉴定出1种新的苯甲酸衍生物4-甲氧基-3-[(E)-3-甲基-1,3-丁二烯-1-yl]-5-(3-甲基-2-丁烯-1-yl)-苯甲酸(1)。在巨噬细胞J774G8中,对SFE-CO2提取物和化合物1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检测。化合物1和SFE-CO2提取物显示了中度抗结核分枝杆菌 H37Rv 的活性,其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25μg/ml。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值范围125~250μg/ml。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的选择性指数范围为0.6~1.0。对此化合物应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与抗结核药物的协同作用,以便更好的评估此化合物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 从合欢属 boromoensis 中分离得到三萜皂苷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合欢属boromoensis根中分离鉴定出4种齐墩果烷型皂苷,命名为boromoenosides A-D(1~4),同时测定所分离出皂苷的抗U-87 MG人类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系和TG1人类成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均未检测出阳性活性。

  • 车桑子中新的次生代谢产物

    作者:赵园园(译);郗砚彬(校)

    作者对车桑子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及化学测定,得到3个新化合物,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并评价了其抗菌、抗真菌、抗疟及抗利什曼虫活性。化合物5显示出良好的抗新型隐球菌活性,IC50为6.11μg/ml。化合物10和12显示中等的抗杜氏利什曼虫活性,IC50分别为16.6和19.06μg/ml。

  • 从垂枝长叶暗罗的树干皮中分离得到抗疟原虫成分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垂枝长叶暗罗的树干皮中分离鉴定出2种已知化合物(1和2),以及4种新的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cleroda-3-ene 吡咯-15,16-dione(3),cleroda-3-ene 吡咯烷-15,16-dione (4),cleroda-3,13(14)E-二烯-15,16-二酰胺(5),和cleroda-3-ene-15,16-二酰胺(6)。采用WHO Mark III Microtest测定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抗疟原虫效果进行评估。这些化合物均显示了抗疟原虫活性,其 IC50范围为4.5~213.8μM。

  • 从樟芝中分离得到羊毛甾烷三萜和醇类化合物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樟芝中分离得到4种羊毛甾烷三萜和2种醇类化合物,并评估了6种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

  • 从朱蕉叶中分离得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并评价其细胞毒性和抗菌活性

    作者:李秋萍(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朱蕉叶分离鉴定出3种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fruticoside H(1)、fruticoside I(2)和 fruticoside J(3),以及5种已知化合物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芸香糖苷、芹菜素-8-C-β-D-吡喃葡糖苷和杜鹃素,并评价了其对人恶性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

国际中医中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