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合欢属 boromoensis 中分离得到三萜皂苷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合欢属boromoensis根中分离鉴定出4种齐墩果烷型皂苷,命名为boromoenosides A-D(1~4),同时测定所分离出皂苷的抗U-87 MG人类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系和TG1人类成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均未检测出阳性活性。

  • WHO神经系统肿瘤分型(第三版)新内容简介

    作者:李青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00年出版了WH0肿瘤分型神经系统病理和遗传学分册,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该书对大部分肿瘤进行了WH0分型,这次分型与1993年版相比增加了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中分化松果体主质细胞肿瘤、大细胞髓母细胞瘤、神经束膜瘤、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归在胚胎性肿瘤项下)、黑色素砂砾体型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和横纹肌样型脑膜瘤,去掉了极性成胶质细胞瘤(因该瘤是一种生长类型而非临床病理类型),室管膜瘤里少了上皮型,多了伸长细胞型;髓母细胞瘤直接归入胚胎性肿瘤,而不列入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原来的PNET和脑、脊髓的PNET改为幕上PNET,该项下仅含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两个亚型,而两个亚型原来归在胚胎性肿瘤项下.囊肿、瘤样病变及垂体腺瘤不列入这次分型内,颗粒细胞瘤列入鞍区肿瘤.

  • 成胶质细胞瘤中EGFR靶向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秀奇;蒋华;李宗海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BM)是成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约40%~60%的胶质瘤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量表达和基因扩增,其中约40%伴随着EGFR突变,目前已有多个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然而在GBM患者的临床应用中,EGFR靶向治疗却鲜有成效.如何克服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原发或继发性耐药,对医学工作者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将对EGFR靶向药物在GBM中的主要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 治疗顽固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新药--替莫唑胺

    作者:杜小莉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商品名Temodar)用于治疗成人顽固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于1999年8月11日通过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其化学名为3,4-二氢-3-甲基-4-氧代咪唑并[5,1-d]-1,2,3,5-四嗪-8-酰胺.原料药为白色或浅棕色/淡粉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为194.15.pH<5下稳定,pH>7时易分解,因此可口服给药.结构式如下:

  • 老年人后颅窝极性成胶质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武宇鼎;赵昆;张长庆

    患者,女,67岁.主因四肢发僵,舌根麻木,走路不稳一年,加重一个月,于2003年8月27日入院.无头痛、恶心及其它不适.入院查体:言语不利,双眼外展轻度受限,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不佳,站姿正常,右侧肢体肌张力和共济、轮替、指鼻实验均较左侧差,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头颅CT可见:右小脑半球等密度病变,增强CT病变可均匀中等增强.MRI显示:右小脑半球幕下占位约1.0 cm×2.0 cm,中等T1、T2信号.信号较均匀,边界完整清晰,未见明显的占位效应.

  • 橘皮素对人成胶质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金艳

    目的 探究橘皮素(TANG)对人成胶质细胞瘤LN22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TANG对LN229细胞的增殖作用;流式分析细胞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TANG对LN229细胞中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Cyclin-D、Cdc-2蛋白水平表达影响.结果 MTT实验表明与对照组(0 μmol/L TANG存活率为95.2%)相比,60 μmol/L TANG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为57.2%(P<0.05),TANG抑制人成胶质细胞瘤LN229细胞增殖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TANG可使细胞停滞在G2/M期,增加细胞凋亡(P<0.05);Western印迹实验表明TANG显著上调PTEN,降低Cyclin-D和Cdc-2蛋白水平表达(P<0.05).结论 TANG通过增加PTEN表达抑制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和Cdc-2表达,使细胞停滞在G2/M期,抑制细胞增殖.TANG可能用于成胶质细胞瘤的新型治疗策略中.

  • 脑肿瘤疫苗能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徐方妮;徐冰

    抗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BM)疫苗在延长患者寿命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该疫苗能诱导抗上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免疫应答,后者是存在于约半数GBM中的蛋白质,正常组织中并不存在.因此可以消灭肿瘤细胞亲预防其再生长.此项研究由美国Duke大学Preston Robert Tisch脑肿瘤中心完成.

  • hsa-miR-150-5p靶向HIF1α对成胶质细胞瘤U-251MG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周江;夏祥国;陈礼刚;罗鑫;阿库布千;郭张超

    目的:探讨hsa-miR-150-5p靶向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ility factor 1,HIF1α)对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GBM)U-251MG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miR-150-5p及其HIF1 mRNA在U-251MG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0-5p和HIF1α之间的生物学关系及miR-150-5p和HIF1α在U-251MG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50-5p及HIF1α蛋白在U-251MG细胞中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U-251MG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U-251MG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iR-150mimic转染U-251MG细胞后,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HIF1α蛋白水平也明显下调(P<0.01).miR-150-5p降低了wt HIF1α3'-UTR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证实miR-150-5p通过结合HIF1α的3'-UTR负调控HIF1α的表达.在U-251MG细胞中,miR-150-5p过表达可明显抑制HIF1α蛋白表达、细胞侵袭和迁移(均P<0.05).结论:miR-150-5p通过负调控HIF1α抑制U-251MG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表明miR-150-5p和HIF1α有可能是GBM潜在的治疗靶点.

  • EGFRvⅢ与成胶质细胞瘤的免疫治疗

    作者:武俊超;鲁迪;韩双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Ⅲ,EGFRvⅢ)是EGFR常见的突变体,在30%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中表达.EGFRvⅢ源于外显子2~7的缺失导致了受体的组成性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GFRvⅢ独特的甘氨酸位点为靶向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分子靶点,针对EGFRvⅢ的免疫治疗策略在杀灭GBM细胞、抑制进展和侵袭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多肽/DC疫苗、治疗性抗体、小分子抑制剂、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等在实验室和临床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对EGFRvⅢ的特点及GBM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评述.

  • 成胶质细胞瘤CAR-T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璐璐;韩双印

    成胶质细胞瘤是发病率高、侵袭性强、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恶性肿瘤.自2005年FDA批准的替莫唑胺后,再无明显改善疗效的新策略.随着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与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靶点的发现、中枢免疫“豁免”理论的突破和基因转导与细胞技术的进步,GBM治疗迎来了免疫治疗的新跨越.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T cell,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靶向EGFRvⅢ、IL-13Rα2、HER2、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 (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2,EphA2)的GBM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都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GBM的分子异质性、免疫抑制微环境、血脑屏障等为CAR-T进入一线治疗提出了挑战.研究者们正在探索肿瘤恶性表型所必需的新靶点、防止免疫逃逸的优靶抗原组合,致力于提高CAR-T血脑屏障穿越和肿瘤组织侵润的能力,寻找佳注射途径和治疗方案,同时逐步完善中枢神经肿瘤免疫治疗评估体系.相信CAR-T免疫治疗的突破终将为GBM患者向往美好生活圆梦.

  • MiR-219-5p对人脑成胶质细胞瘤恶性表型的影响

    作者:刘彦伟;颜伟;王永志;张伟;游赣;唐铠

    目的:探讨miR-219-5p对人脑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恶性表型——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初步寻找与miR-219-5p发挥抑癌作用有关的靶点基因.方法:在60例GBM组织中分析miR-219-5p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谱,筛选与miR-219-5p表达量呈负相关的mRNA;选取前50个相关性大的mRNA,用基因功能分析软件DAVID从中筛选出与GBM恶性进展相关的2组mRNA;后用4个在线靶点预测网站从这2组中预测miR-219-5p的潜在靶点.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初步验证miR-219-5p对GBM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结果:60例GBM组织中筛出14个与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基因和5个与侵袭相关的基因(P<0.001);在这19个候选基因中预测到4个基因(TWIST1、MYO1B、WEE1和SPRED2)是miR-219-5p的潜在靶点.实验初步证明,miR-219-5p能够抑制GBM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以及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MiR-219-5p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对GBM的恶性表型起到抑制作用.

  • 多发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1例报告及专家解读

    作者:吴宜凡;吴恒趋;李建萍;陈增爱;管阳太

    目的:探讨1例多发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多发性GBM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报道1例多发性GBM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邀请神经内科及影像科专家结合相关文献对GBM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解读.结果:1例以癫痫样发作起病的多发性GBM患者,同时伴有一过性记忆模糊病史.脑脊液中未见恶性依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发现颅内多发近皮层的T1加权成像低信号影,T2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影,伴斑片状强化.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结果提示病灶处胆碱代谢水平升高.病理诊断为成胶质细胞瘤[未分型(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结论:GBM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多样且不典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增强MRI检查并无特异性发现;临床上,需与脑血管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等进行鉴别.MRS等可对病灶的组织代谢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明确病灶的性质.

  • 抗肿瘤药Verubulin hydrochloride

    作者: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GBM)为目前常见和具生命威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标准疗法为先行外科手术切除,然后进行放疗和替莫唑胺治疗.过去30年中,该疾病的5年生存率不及3%,即使通过外科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并辅以佳治疗手段,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很低.

  • 脑成胶质细胞瘤伴胃平滑肌肉瘤一例

    作者:王海利;王征;刘哲;唐平原

    脑成胶质细胞瘤伴胃平滑肌肉瘤少见,笔者遇见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 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WHO新分类法的介绍

    作者:郎志谨

    1993年WHO公布了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即蓝皮书第二版(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DⅡ)。将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urs)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包括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它们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即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而局限性者包括局限性生长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系旧分类中没有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在肿瘤分级上,根据肿瘤的组织学表现确定其恶性程度,采纳了Kenorhan分级法、Rigertz分级法及ST.Anne/Mago分级法的长处,仍分为Ⅰ~Ⅳ级,星形细胞瘤只分为Ⅱ~Ⅳ级。而Ⅰ级仍指局限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

    作者:从志杰;刘连杰;傅传刚

    胶质瘤息肉病综合征.乂称Turcot综合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伴发直肠腺瘤性息肉为临床表现的罕见遗传病.患者一般20岁左右发病.其遗传特点属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目前仍有争议,研究显示其发病与错误配对修复(MMR)基因相关.Turcot综合征的结肠息肉特点与家族腺瘤性息肉病相比,息肉更大.癌变更早.此外,这类患者往往伴发全身咖啡牛乳色斑,这对诊断有较大提示作用.

  • 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 DNA错配修复蛋白、p53蛋白表达和 DNA倍性的差异

    作者:谢丹;王海军;文剑明;陶瑜;张萌;陈明振;钟思陶

    目的:探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 32例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 hMSH2,hMLH1和 p53蛋白表达及 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2例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 DNA倍性与 p53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0.05),23例非整倍体 DNA含量的肿瘤中,有 20例(87.0%)出现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肿瘤的 DNA含量和 p53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差异性(P< 0.05),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有 87.5%(14/16)出现了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3.8%(15/16)为非整倍体的 DNA含量;而原发性成胶质细胞瘤,则有 56.3%(9/16)呈 p53表达正常表达,50.0%(8/16)是二倍体或近二倍体 DNA含量。另外,丢失了 hMSH2蛋白的 2例成胶质细胞瘤,全部是复发性的肿瘤,均呈 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非整倍体的 DNA含量。结论: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欧美人。绝大多数的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是沿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途径而发展,多数出现 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少部分肿瘤可同时涉及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途径;约一半的原发性成胶质细胞瘤既不沿 CI途径发展,也未出现 p53基因的异常,同时又无证据显示与 MSI途径有关

  • 表皮生长因子介导成胶质瘤细胞NF-κB核转位的机制初探

    作者:潘婷;邹志鹏;林骏;罗深秋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调节成胶质细胞瘤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的可能机制. 方法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激活和抑制磷脂酶C-γ1(PLCγ1)后,成胶质细胞瘤U-87MG中NF-κB的核转位水平,随后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C-α(PKCα)的表达水平,继而检测激活和抑制PKCα后NF-κB的核转位水平. 结果 NF-κB核转位水平在EGF刺激60 min时达大值,而经PLCγ1特异性抑制剂U-73122提前处理后,刺激后同期却无明显改变;在PKC特异性激动剂佛波酯(PMA)刺激后60 minNF-κB核转位水平达高峰,而提前使用PKCα特异性抑制剂Ro 31-8220处理细胞可有效逆转此改变. 结论 EGF可能通过PLCγ1-PKCα信号通路介导NF-κB向核内转位,从而调控相关侵袭和转移基因的转录.

  • 可抗脑瘤的化合物

    作者:

    成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恶性脑瘤.长期以来,它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偶尔也用化学治疗.但上述治疗无一能延长生存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