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医药临床

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약림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7134
  • 国内刊号: 34-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31
  • 曾用名: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王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点刺放血疗法联合益气活血汤及生肌长皮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临床观察

    作者:车永琦

    目的:探究点刺放血疗法结合益气活血汤及生肌长皮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清创换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清创的同时采用点刺放血疗法结合益气活血汤及生肌长皮膏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1%,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点刺放血疗法结合益气活血汤及生肌长皮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效果良好,患者恢复快,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 桂枝汤加术附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作者:唐燕;高磊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术附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7.5mg Biw,白芍总苷0.6g Tid,美洛昔康7.5mg B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汤加术附加减中药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ACR20改善率、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RF、CRP、ESR、抗CCP抗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F、CRP、ESR、抗CCP抗体及DAS28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RF、CRP、ESR、抗CCP抗体及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CR20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太阳少阴病方剂桂枝汤加术附加减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降低疾病活动相关指标,且能减少常规抗风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亚洲;胡业彬;王建勋;何佳

    目的:观察茯苓温肾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名CHF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个组.对照组予以间断低流量吸氧、低盐低脂饮食,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茯苓温肾胶囊,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BNP水平、IL-6含量、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治疗后BNP水平、IL-6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NP水平、IL-6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温肾胶囊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衰患者BNP、IL-6水平,能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 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影响

    作者:刘丽宏;陈岩

    目的:观察内科保守治疗联合瓜蒌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且选择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瓜蒌皮注射液,对照组70例给予西医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在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几率为12.9%,对照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几率为27.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出血事件的比例为28.6%,对照组发生出血事件的比例为25.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在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杨;干磊;郑婉群;王劲;王成华;程德华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TAC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用化疗,治疗组自化疗之日起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化疗完成3个周期后评估2组患者血常规及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治疗组T细胞亚群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

  • 健肾方治疗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端假体周围骨质疏松

    作者:曾湘骏;何健东;阙敏强;梁笃;李保林;彭浩

    目的:探讨健肾方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全称)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广州市正骨医院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术后1、3、6、12个月股骨柄周围骨密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关节置换术后2组患者骨密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ROI 1、ROI 2、ROI 3、ROI 4及ROI 5术后1、3、6、12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 6术后1、3、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I 7术后1、6、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关节置换术后第12月的Harri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治疗组30例患者的优良率为86.7%,与对照组5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05,P=0.029).结论:健肾方在缓解骨密度下降的同时,可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

  • 中药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作者:吕冠华;王思思;孙希良;曹玺;朱成慧;王丽丹;贾金玲;都嵬

    目的: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2例,应用溃结方加减治疗,观察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伴随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并按照轻、中、重进行评分,观察治疗1、2、4、8周评分变化.结果:应用溃结方治疗难治性UC,可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起效时间在1周以后,2周后发挥佳治疗效果,1周(40.63%)与2周(84.38%)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经过4周(90.63%)和8周(93.75%)的治疗,虽然部分症状可得到减轻或缓解,但有效率与2周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存在互补性,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 四妙散加味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作者:钟邱;林凯;苏小霖;吴养

    目的:探讨四妙散加味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中医证型属于湿热痹阻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36例则采用四妙散加味联合针灸推拿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及关节疼痛、晨僵及功能活动(WOMAC积分)改善情况;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缓解,但各指标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照组3例出现胃肠不适,观察组则无不良反应.结论:四妙散加味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较塞来昔布而言,患者临床症状、关节症状及功能的改善情况均更显著,值得推广.

  • 肿痛散治疗踝关节扭伤60例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新义;田元生;薛爱荣;李鹏鸟;张向阳;魏薇;王权亮;王雷生

    目的:观察肿痛散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组给予肿痛散外敷.2组均治疗7次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痛散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 耳穴贴压法预防肾阳不足型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研究

    作者:许金琴;黄锦华;杨春妹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预防肾阳不足型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阳不足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耳穴贴压,3次/d,至术后第72h结束.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进行分析和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下降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有效缓解肾阳不足型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患者了痛苦.

  • 中药熏洗加外敷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作者:孟庆来;王正;陈倩倩

    目的:评价中药熏洗加外敷对早、中期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熏洗加外敷对30例早、中期KOA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3周后进行VAS和JOA评分.结果:治疗前后VAS、JOA评分差异显著,治疗3周的VAS评分低、JOA评分高.治疗2周和3周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的,治疗3周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1周、2周的;治疗2周、3周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的.结论:中药熏洗加外敷对减轻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为治疗早、中期KOA患者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方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程荔榕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3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对3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西医组有效率占76.67%,中医组有效率占80%,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占96.67%.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中医组进行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疗效要高于西医组、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3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发现治疗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均有所降低,血清雌激素(E2)水平有所升高,尤其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显著,其FSH、LH下降的水平及E2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与单用中药或西药比较,效果更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WD患者近远期铜代谢及双角膜K-F环的影响

    作者:周志华;吴筠凡;胡纪源;王训;韩咏竹;程楠;叶群荣;韩永升;王共强

    目的:分析威尔逊氏病(WD)患者的血清铜代谢指标和角膜K-F环分级变化,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驱铜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首次纳入检测1001例W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4组:PCA组(单用青霉胺治疗)、DMSA组(单用二巯基丁二酸胶囊治疗)、肝豆片组(单用肝豆片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组(PCA/DMSA交替十肝豆片治疗),连续三年分别对于各组患者驱铜治疗前后的病情评估和角膜K-F环等相关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各组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结果:各组男女性别比例、入院年龄和病程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各种治疗后血清铜(SCu)、铜氧化酶(Sco)、铜蓝蛋白(CP)和角膜K-F环分级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尤其中西医结合组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长期驱铜治疗均使患者体内蓄积的铜和角膜K-F环分级呈下降趋势,尤其中西医结合组显示出更佳及更持续的改善效应.

  • 针刺承泣、太冲治疗面神经麻痹溢泪症临床观察

    作者:仝乐;刘波;仝春梅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患者除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外,常常伴发患侧眼流泪频作.流泪症状一般遇风加剧,泪液长时间积聚易引发眼部湿疹,此外患者频繁擦拭眼泪,一方面容易引发眼部感染,另一方面也可引起下睑外翻,加重溢泪.溢泪症状引起的眼部不适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本人通过查阅针灸古籍及相关文献发现,多有承泣穴治疗“迎风流泪”和“冷泪”以及太冲穴调节眼泪代谢的研究报道,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本人采用承泣穴加太冲穴治疗面神经麻痹溢泪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针刺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1例

    作者:林佳;刘小琼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疾病,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疼痛,胀满,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烧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经化验,消化内镜和影像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症候群[1].目前FD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笔者从2010年05月-2013年05月采用毫针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胸背部肌肉筋膜,龙氏正骨手法整复错位的胸椎小关节三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四逆散加味配合耳穴治疗不寐83例疗效观察

    作者:蒲应炎;潘晓微;潘奔前

    “不寐”在祖国医学也称为“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失眠”等,是指由于阴阳失交所导致人体经常处于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患者越来越多.笔者自2012年以来运用四逆散加味配合耳穴治疗83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中风全身瘫痪致脑萎缩17处压疮分阶段干预

    作者:钱泽霞;陈本英

    目的:探讨既不增加应激反应又能使多发性多层次压疮愈合的方法.方法:对87岁中风全身瘫痪致脑萎缩患者多部位、多期17处压疮采取分阶段干预.前期:治疗基础疾病,稳定血压、血糖,改善营养,补充能量,彻底清创,保护压疮疮面和各骨隆突处皮肤,预防压疮疮面感染、防止创面扩大、程度加深、部位增加.中期:病情稳定后,对17处压疮进行分组,采用干性创面促进愈合(A组)和湿性创面促进愈合(B组).A组对Ⅱ度以下创面清创后,使用艾条灸加TDP治疗Bid,艾灸30min/次,结束后无菌纱布覆盖,TDP熏烤30min,直至结痂、脱落.B组对Ⅱ度以下创面清洁消毒后采用湿性创面(使用康乐惠水胶体敷料和泡沫敷料处理创面),直至愈合,对Ⅲ度及以上创面,先使用康乐惠清创胶+藻酸盐填充条填充,外覆银离子抗菌敷料,表面仍以艾条灸加TDP熏烤以活血化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2~3d更换敷料1次,直至疮面愈合.后期:压疮创面全部愈合后,出院仍采用艾条熏灸骨隆突处,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增加营养等治疗措施,预防压疮的再发,每1个月随访1次,连续观察6个月,观察记录2组压疮疮面皮肤完整性和血运.结果:该患者的17处压疮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0.46±5.84)d.2组愈合时间分别为A组(15.81±5.33)d、B组(25.10±6.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患者皮肤完整性和血运明显优于3个月时.结论:分阶段干预促进了多部位、多期压疮的愈合,艾灸在压疮治疗和预防压疮的发生中疗效确切、明显、稳定.

  • 改善糖尿病足预防与筛查护理对策

    作者:牛知影;刘怀珍;徐清华;夏梦琳;张琴;胡晶晶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的血糖控制和良好的足部护理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尽管糖尿病足的筛查和护理已经得到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糖尿病足的病因,从足部护理的复杂性、专业人员不足、教育缺失等方面分析糖尿病足被忽视的原因,提出改善预防与筛查糖尿病足的护理对策.

  • 火龙灸治疗慢性虚寒性咳嗽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杨丽;王德琴;李彩虹

    目的:观察火龙灸治疗慢性虚寒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慢性虚寒性咳嗽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自拟温肺止咳方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火龙灸加温阳中药治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龙灸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虚寒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王艳昕从脾肾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作者:张珊珊;郭锦晨;王艳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中医对AD的描述可散见于“健忘”“善忘”“呆病”“文痴”“痴呆”“郁证”“癫疾”等[1].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AD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艳昕主任从事脑病研究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从脾肾论治AD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 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

    作者:张欣欣;王翠霞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指妇女在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又称“经行腹痛”,常伴有腰部酸痛、恶心呕吐、手足肢冷、汗出等全身不适症状[1].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2],以青少年多见.其发生多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及神经、精神因素相关[3].后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指因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痛经.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4]:痛经在我国妇女中发病率为33.1%,程度较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目前西医多采用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保守治疗痛经,常用药物有前列环素合成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虽能达到快速止痛之效,但非根本治疗之法.王翠霞教授将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理论体系.学生有幸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论述如下.

  •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临证思路探析

    作者:刘扬;武萌萌;刘志慧;王志恒;贾跃进

    贾跃进名老中医临证常用的方剂只有30多个,常用中药不过100味,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却能基于这些基本方剂和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主因是其临证思路有独到见解,兹总结如下.中医四诊为核心,注重西医诊断贾老师临证以中医望、闻、问、切为基础,结合患者的西医相关检查及检测结果,做出疾病诊断.强调中西医各具优势,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信理太过而涉于虚”,而西医“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逐物太过则涉于固”,二者各具优势的同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二者结合可扬长避短,宏观与微观结合,确保精确诊断.

  • 刘苏临床运用仙鹤草经验

    作者:方绪胜;刘苏

    仙鹤草别名龙牙草、黄龙尾、子母草等,为蔷薇科植物白鹤草的茎叶.性味苦涩平,人肺、肝、脾经,有补虚、收敛止血、止痢、消肿作用,临床常规用于咳血、吐血、劳伤脱力等.刘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善重用、独用仙鹤草治疗多种病证,疗效确切.

  • 胡幼平针罐结合治疗梅核气临床经验

    作者:赖小燕;胡幼平;张琪;梁凡;艾虹静;王卓慧

    梅核气是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表现.[1]梅核气属中医“郁证”范畴,大多数学者根据“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肝郁气结,气机升发疏泄失常而致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喉而为病”[2-4].目前西医对本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而中医针灸治疗梅核气简便安全,疗效明显[5].导师胡幼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探索,运用针罐结合的方法治疗梅核气,明显改善患者的咽部不适感.

  • 马祖斌针药并用治疗尿道综合征验案

    作者:杨牧;王静;马祖斌

    马祖斌为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其重视奇经八脉理论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笔者有幸随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列举其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验案一则,以供参考[1].

  • 尹常健治疗瘀胆型肝炎经验

    作者:崔莹;张永

    瘀胆型肝炎是各种原因(包括各型肝炎病毒、药物、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瘀阻为特征的综合征.尹常健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尹老根据瘀胆型肝炎的临床见证,将其分为肝郁胆热、瘀血致黄、胆胃热结3个证型,分别介绍如下.

  • 江红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经验

    作者:衣永强;江红

    江红教授师承国家名老中医查玉明,深受查老学术影响,苦研经典,善用经方指导临床.笔者有幸跟师期间,见江师巧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心得兹诉如下.探析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源自李东垣《脾胃论》,是甘温除热代表方剂,被后世医家加减广泛应用临床.江师认为适用补中益气汤症候群有两大特点,一则为“虚”,二则为“热”.“虚”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脾气虚,临床多表现为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肢体沉重、声音低微、不思运动等症候群,“热”则是脾虚生湿,脾又喜燥恶湿,脾虚有湿,气不宣通,气郁而发热.患者多自诉身热,手心热,皮肤热,心胸、双胁肋不畅感.李东垣认为此热非君火而生,乃相火所致,为阴火.相火归脾、肝、肺、肾.江师多责之于肝.土虚木乘,肝失疏泄,脾、肝各失其职,中焦气机郁滞而生此阴火,该火非实火亦非阴虚之火.

  • 张兰从肝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作者:赵思郁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慢性并发症,是指胃在无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出现的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的一组综合征,又叫糖尿病胃潴留或糖尿病胃麻痹.1958年Kassander首次提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概念,且DGP患者的数量也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而增加[1.2].据国内一些文献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6%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胃排空延缓,且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胃轻瘫的概率相近[3].因DGP患者胃排空的减慢,推迟了血糖高峰的出现,不仅影响应用胰岛素治疗病人血药浓度的升高,而且会使口服降糖药出现不规律吸收,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进而导致病情的恶化.在治疗上西医多用增强胃动力的药物,但其副作用较多,停药后病情易反复.中医通过其独特的辨证论治,在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上不仅副作用少,而且远期疗效好.

  • 带状疱疹的治疗及体会

    作者:阎晓梅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的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等[1].中医[2]多认为是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调致脾运失常,湿浊内停,郁而化火,复感邪毒,伏邪湿毒感而后发.本病常发生于春秋季节,发病率多见于成年人,并且随年龄的增大呈显著上升.其临床表现为皮损出现前,常先有皮肤扎痛或烧灼感,可伴有轻度的周身不舒服,比如发热等.皮损多为粟粒样或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呈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其皮损一般不超过前后正中线.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坏疽性损害.若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治愈比较困难.自觉疼痛明显,可有剧痛或皮损消退后,遗留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总的治疗原则目前西医主要以抗病毒,消炎止痛,营养神经为主;中医早期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治则,后期则以扶住正气,祛除邪气,缓急止痛为重点,配合内服中药,针灸,穴位注射等理疗的措施,从而缩短病程,缓解疼痛,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 合谷穴“三才”针刺法应用举隅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常乐

    “面口合谷收”是四总穴之一,理论来源于中医家们临床经验的总结,揭示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体现一经穴对应多脏腑的密切联系,说明合谷穴在多脏腑系统病症中的治疗均有广泛应用[1].然而在针灸临床治疗上,除了取穴外,刺法的选择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临床运用合谷穴“三才”针刺法治疗面口疾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望能给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 温潜法治疗胆石症临证举隅

    作者:罗献伦

    胆石症临床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静止期,急性期多以痛为主,静止期多以痞为主.祖国医学认为,胆石症急性期多属“胁痛”范畴,静止期多属“痞满”范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黄帝内经》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不通”指出了胆结症的主要病机[1].木横土虚,肝胃不和,气机失调,肝失调达,故见痛和痞.治疗大法以疏肝利胆,通利湿滞为主,不宜过用苦寒药物.本病治则重在疏肝利胆,佐以通利湿滞,也不宜过用通利水湿药,以免利水伤阴,应以温潜法合柴胡剂、四逆散灵活加减运用.本法针对体虚而燥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者尤佳.温潜法即温热药与潜降药配伍,如附子和磁石、龙齿、生牡蛎合用而成[2].温热药与潜降药配伍,此为民国医家祝味菊常用的配伍方法.他认为阳不患多,要在秘,阳气虚弱易于僭越[3],在临证中推崇附子,称“附子通十二经,可升可降,为百药之长”[2].现举验如下.

  • 张立亭治疗重症肌无力2例

    作者:宋菲;张立亭

    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虽中医学中无“重症肌无力”病名,但根据症状表现,与“痿证”“睑废”“大气下陷”等证接近.导师张立亭教授独创“经络段伏刺灌线疗法”,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面经临床验证效果肯定,现选取典型病例2例报道如下.

  • 邱明义治上热下寒证验案1则

    作者:朱光建

    邱明义,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邱师业医四十余载,处方用药精准平和,疑难病症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诊,观近年来临床诸多疑难病,寒热错杂比比皆是,尤以上热下寒居多.夫寒热证共见,法当寒热药并用,交通上下,调畅经络,邱师处以知柏地黄汤加肉桂加味治疗此证,真知灼见.吾谨遵其义,试分析一则上热下寒之病例,以飨同道.

  • 加味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冒暑验案

    作者:宿春竹;田春馨;景伟超;王有鹏

    所谓冒暑是指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而致的疾病,为暑病轻证.小儿冒暑为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肺失宣降、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导致咳嗽、呕吐、腹泻等三焦症状并见.暑令感冒多易夹湿,湿热困脾,三焦气机失调,升降失司,即为现代分型所说的感冒夹滞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而又有寻常感受暑气,致腹痛水泻者,乃胃与大肠感邪之故,或恶心呕吐者,乃胃口有痰饮,而又感邪之故,此皆名冒暑,是暑病之轻且小者”.其表现为患儿在感冒过程中,兼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或指纹紫滞[1].王有鹏教授运用加味甘露消毒丹,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方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通草、浙贝母、射干、连翘、薄荷、豆蔻、广藿香、甘草组成.诸药配合开上、畅中、渗下,三焦通调,分消走泄,给邪以出路,以调节气机升降.

  • 中医外治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作者:景锐霞;刘春丽

    盆腔炎是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病之一,主要是指发生在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该病若未能及时、彻底治疗易转为慢性,现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临床表现以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不孕、异位妊娠等为主,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目前,西医首选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形成盆腔包块或化脓性感染时需手术治疗,中医则以内服及外治为主,尤其是中医外治法被临床广泛应用,因其不仅能够将药物直达病所、提高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促进局部炎症更好吸收,也能减轻耐药性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伤,现总结如下.

  • 针药并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研究近况

    作者:赵梅;潘丽贞

    近年来,不孕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发病率因国家、民族和地区不同存在差异,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7%~10%[1].导致不孕的因素与夫妻双方均有关系,女性不孕的原因较多,其中卵泡发育成熟后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成熟卵泡不破裂的原因很多,如FSH、LH的比例达不到排卵时的比例,或者是两者的水平过低时致卵泡不能正常排出等[2].成熟的卵泡不破裂,大多形成黄体,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有正常规律的月经周期,而实际月经中期成熟卵泡未破裂、无排卵的一组症候群,即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简称LUFS),在不孕症妇女中发生率为25%~43%[3].因临床表现隐匿,常被误诊、漏诊为不明原因性不孕.

  •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研究概况

    作者:黄玉凤;汤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占育龄期妇女的5%~10%[1],占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的30% ~ 60%,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癥瘕”等范畴[3].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未达到比较理想的预期治疗效果,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具有较好的效果.

  • 心肾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静静;杨牧;尤可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s,CRS)指心脏或肾脏中一脏病变引起另一脏器损伤,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而引起恶性循环的一类综合征.临床数据表明,心脏疾病可以直接导致肾功能恶化,反之亦然[1].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已逐年增加,两者合并预后更差[2].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中有25%~33%可发展成CRS[3].此外,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预后.研究发现,在各年龄段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有50%死于CRS[4].随着老龄化加重以及伴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CRS的发病率不断增加[5].心肾综合征不但增加患者住院时间而且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其治疗难度大,效果差,预后不良,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明确CRS的发病机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以更好的预防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改善预后.我们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作相关论述.

  • 中医药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作者:谢雪园;彭婷婷;周金红;周晋华;赵伟汀

    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铂类制剂,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特别在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明显优势,但不良反应也愈受关注,尤其外周神经毒性作用,发生率高,同时存在剂量相关性,这就限制通过增加剂量以提高疗效,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目前西医在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中的应用相对局限,除对症治疗,营养神经外,尚无有效方法,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资料可以看出,中医药在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上更具优势,疗效相对较好,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中医治疗具有多途径,简便,花费低廉等特点.

  • 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研究进展

    作者:张宇;董赟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临床的疑难病症,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难治之证.过去认为痉挛是脊髓、神经元、肌梭和梭内肌过度活跃导致.治疗痉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上.然而随着神经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发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痉挛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上、下运动神经元、神经元GABA-B受体、神经干、神经肌肉接点、肌肉等不同的解剖部位,有着十分复杂的机制.

  • 中医药干预血压变异性研究

    作者:骆家富;周兆鹏;许祖建

    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Hypertension,ESH)于2014年8月对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rnitoring,ABPM)监测指南进行了权威发布,ABPM一方面可以记录全天24h的血压数据值,另一方面亦记录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和波动特点即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1].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据证实,越大的血压变异性,就越容易导致严重的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尤其对于预测恶性心血管事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靶器官损害程度有极高临床价值[2].中医人目前已经对血压变异性进行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研究.我们从血压变异性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中医对于血压变异性病机探讨以及血压变异性的中医治疗三个环节进行中医对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的论述,为中医治疗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增大提供思维和治疗方法.

  • 骨关节炎中氧化应激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作者:周巧;刘健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在基因、代谢、生化和力学等多种风险因素作用下,涉及关节软骨的侵蚀、骨赘形成、软骨下硬化以及滑膜和关节囊的一系列生化和形态学改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1].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机体在应激条件下,体内相关的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产生过多,而氧化物的清除不足,体内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平衡失调,导致组织损伤.ROS或RNS直接或间接破坏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其中氨基酸的氧化修饰、亚硝基化或氯化都可改变蛋白质结构从而损害其生物功能,以及线粒体DNA损害,影响软骨细胞合成代谢,致软骨细胞不断的衰老和凋亡[2-3].OS过程中涉及多种氧化通路和抗氧化通路,并对相关炎症因子进行调节.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其过程中涉及的磷酸肌醇3-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以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耳聋研究进展

    作者:邝艳萍;郭宏

    糖尿病性耳聋是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的一种以听力损害为主的慢性并发症,一般在患糖尿病5年之后开始出现,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血糖控制好坏、血脂、血压、体重、病程等均有直接关系[1].随着对糖尿病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糖尿病致听力损害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1875年Jordao先报道了1例糖尿病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但当时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感音神经性耳聋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2008年Bainbridge[2]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提出糖尿病患者发生内耳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倍.

  • 寻常型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凋亡研究现状

    作者:陈辉秀;王建峰;张亚楠;于亚廷;郝平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鳞屑性红斑为典型皮损表现,临床以寻常型银屑病为多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涉及到遗传、细胞凋亡、增殖、免疫、炎症、神经介质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遗传和免疫学异常方面.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组织病理改变为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因此有学者从角质形成细胞角度来研究本病,认为表皮KC过度增殖,导致皮肤角化过度,产生银白色鳞屑[1].Bianchi L[2]等认为其发病不仅与KC的异常增生有关,还和KC的凋亡密切相关.

  • 丹皮酚调控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作者:苏永庆;吴德玲;丰荣胜;张景芳

    丹皮酚,又称牡丹酚,化学名称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分子式C9H1003,相对分子质量166.18,具有熔点低(51 ~ 52℃)、易挥发、水溶性差的特性,是牡丹皮和徐长卿的重要活性物质,在临床上可以治疗风湿痛、胃痛、湿疹、过敏性皮炎[1]等,具有明确的疗效.丹皮酚表现出非常广泛的药理活性,其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以及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更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学者对丹皮酚的药理作用机制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作用通路,如抑制炎性因子产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调控相关蛋白质、酶等.

  •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新研究进展

    作者:元永金;赵耀东;薛研;王喜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膝关节软骨退形性改变,引起关节面损伤,并累及软骨下,造成软骨下骨质破坏、骨刺形成,使关节腔内生化环境改变,进而累及滑膜、关节囊及其他结构产生不同程度损伤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临床表现常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丧失活动能力为主.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由来已久,针灸也是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代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现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分析,并以治疗方法分类,做如下概述.

  • 针灸督脉经穴对脑缺血神经再生抑制因子MAG和OMgp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高迎;张阳;徐华;唐巍

    目的:观察针灸督脉经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再生抑制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及电针组.采用颈外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运用艾灸、电针疗法干预3d、7d、14d后,分别采用TTC、HE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脑组织病理的改变和OMgp和MAG蛋白的表达.结果:7d时,TTC结果显示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大于艾灸组和电针组(P<0.01),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少于艾灸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MAG、OMgp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3d时,模型组、艾灸组、电针组MAG、OMgp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7d、14d时,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电针组MAG、OMg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7d时艾灸组MAG、OMgp蛋白表达和电针组无差异(P>0.05),14d时电针组明显低于艾灸组(P<0.05).结论:针灸督脉经穴能够抑制脑缺血后神经再生抑制因子MAG、OMgp蛋白表达,促进神经再生,且电针疗法优于艾灸疗法.

  • 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1区CREB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红亮;蔡荣林;殷红彪;吴生兵;张闻东;陈幸生;胡培佳

    目的:探讨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每组各8只,通过跳台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REB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低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药物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但不及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和药物组无差异(P>0.05);CREB的表达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电针井穴可能通过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CREB的表达,保护神经元,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不同中医证候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分析

    作者:叶颖;邱志洁;伊春锦

    目的:分析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差异.方法:对88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D-I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对不同证候的患者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专用生存质量量表(IBS-QOL)进行生存质量水平的测评,对比他们之间的差异.结果:在88例D-IBS患者中,肝气乘脾型30例,脾胃虚弱型26例,肾阳不足型8例,寒湿困脾型12例,大肠湿热型6例,瘀血内阻型6例.其中瘀血内阻型患者生存质量测评总得分低,脾胃虚弱型患者生存质量测评总得分高.在焦虑不安(DY)方面肝气乘脾型患者得分低,在行为障碍(IN)方面肾阳不足型患者得分低,在躯体意念(BI)方面瘀血内阻型患者得分低,在健康担忧(HW)方面肾阳不足型患者得分低,在食物选择(FA)方面脾胃虚弱型患者得分低,在社会功能(SR)方面大肠湿热型患者得分低,在性行为(Sx)方面肾阳不足型患者得分低,在人际关系(RL)方面肾阳不足型患者得分低.对同一证候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的得分间进行比较,显示肝气乘脾型患者及脾胃虚弱型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得分间存在显著差别(P<0.01),肝气乘脾型患者在健康担忧(HW)方面得分少,脾胃虚弱型患者在食物选择(FA)方面得分少.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生存质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瘀血内阻型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差,肝气乘脾型患者在健康担忧(HW)方面表现明显,脾胃虚弱患者在食物选择(FA)方面表现明显.

  • 福州地区不同年龄段妇女中医证素分析

    作者:翁慧;蔡美美;杨朝阳;俞洁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妇女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影响妇女健康状态的因素,为中医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证素辨证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五七”“六七”“七七”的理论对妇女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妇女的健康状态,设计统一科研调查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Kupperman Index(KI)及四诊信息采集表为每一例观察对象建立档案.结果:不同年龄、月经情况的围绝经期女性的证素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同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中医病理特点还受年龄、月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年龄女性肾、阴虚、气虚、湿、痰病变较低龄女性明显.不同年龄段围绝经期女性均是以肝郁、肾虚为主要病理特点,虚实夹杂是其共同病性特点.

    关键词: 证素辨证 状态 评估
  • 针灸治疗中心性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取穴规律

    作者:宿春竹;王玲姝

    目的:对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其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99年1月1日到2016年4月1日的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的文献,共纳入45篇文章.结果:主穴共63个,以天枢、中脘、足三里、关元、气海等为主,分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脾经,任脉等.配穴43个,以辨证加减为主用穴多的是阴陵泉、太溪、内庭等.艾灸5个穴位,分别为神阙、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埋线通常在27个穴位进行,耳穴按压有18个穴位为内分泌、胃、三焦、脾等.结论:针灸治疗肥胖并发胰岛素抵抗以天枢、中脘、足三里、关元等任脉,脾,胃经穴位为主,主要运用前后配穴法即腹针配背俞穴,效果显著.

  • 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治疗痛经文献研究

    作者:潘兆兰;童娟娟;郑兰;王阳

    目的:分析我国治疗痛经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探讨其疗法,分析其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关于痛经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国1979-2014年有关中医治疗痛经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以痛经为基点,运用SPSS19.0软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20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医特色单一疗法共统计出7种,配合疗法共统计出6种,其治疗痛经的有效率分别为94.26%、95.22%.结论:目前治疗痛经的中医特色疗法临床上集中于穴位注射、按摩法、艾灸法、穴位埋线、中药内服、中药外敷、激光穴位,而临床上两种疗法配合使用较少,但效果显著,有效率高于部分单一疗法治疗痛经,本文通过分析为两种方法配合治疗痛经提供临床依据.

  • 针灸治疗功能便秘规律分析

    作者:王慈;宗蕾

    功能性便秘(FC)是指排便困难,2次排便间隔大于3d,伴大便干燥、排便不尽感的一种疾病,排除器质性便秘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英国、美国、加拿大有10%~15%的患病率[1],我国有2%~10%患病率[2],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搜索到的46篇文献中,明确针灸对于功能性便秘治疗疗效明确,皆优于聚乙二醇4000、果导片及乳果糖等西药.而随机对照试验为循证医学提供有力依据,故本文将针对46篇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随机文献进行整理.

中医药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