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拯救男孩——提高情商,帮助男孩应对情感危机

    作者:孙云晓

    犯罪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犯罪当中,相当比例属于激情型犯罪.一时情绪冲动,意识狭窄,铸成无法挽回的大错.情绪冲动常常成为犯罪行为的助推器:有个犯人,一审被判死刑.二审终了之际,法官问犯人:"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说的?"他回了一句:"X他妈的!"法官一听大怒,于是训斥了他十几分钟.犯人静静地听完之后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您是个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听了我一句脏话也会如此动怒,而我只有国中毕业,当我看到老婆跟别的男人在床上,于是我一气之下,就将他们杀了,实在是当时太冲动,无法克制自己情绪而造成的."

  • 黄宗羲:贫亦岂能奈我何

    作者:许家树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深入、系统的学者之一.他比照了历代税赋改革,发现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黄宗羲将此称为“积累莫返之害”,被后人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个定律在2006年随着我国取消农业税而失去了现实意义.跌宕人生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后学尊称梨洲先生.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殁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10-1695).浙江余姚人.

  •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梅

    近年来随着对颈性眩晕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亦有所不同且各具特色。结合已有文献对颈性眩晕的常用治法综述如下。
      1 单纯针刺
      郭严[1]运用刺法治疗颈性眩晕78例,取穴以风池、风府和颈椎夹脊穴为主,头晕伴视物不清加百会、头痛加太阳,手指麻木取后溪、合谷,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48%。陆菁等[2]取穴风池、太冲、合谷、百会,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5~1寸,太冲、合谷直刺,百会平刺,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91%。管怀玉[3]采用腹针治疗眩晕42例,主穴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辅穴为水分、滑肉门,再配体穴百会、内关、三阴交、足三里,体穴为每次取2穴配合治疗,主穴和辅穴每次治疗必取,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3%。于颂华等[4]采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颈性眩晕33例,治疗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上午仰卧位取中脘、曲池(双)、合谷(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丰隆(双)、三阴交(双)、太冲(双)、血海(双),下午侧卧位取风池(双)、颈夹脊穴,对照组采用葡萄糖注射液加盐酸培他啶静脉点滴,口服眩晕停,结果显示针刺改善程度优于药物组。姜布平等[5]采用毫针、刃针联合治疗颈性眩晕,毫针取穴为双侧的血管舒缩区、双头维穴、双中渚穴、双肩井穴、双太阳穴等穴,刃针取穴为双风池穴、哑门穴和大椎穴,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5%。陈煜民等[6]采用通阳五针法治疗颈性眩晕,主穴为大椎、百会、风池、内关,配穴为颈部肌紧张明显时加双侧肩中俞或颈百劳;一侧头晕头痛明显时加同侧角孙或头维,交替使用;颈肩部畏寒者大椎加温针灸,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8%。

  • 太冲太溪曲池是好的降压药

    作者:萧言生

    关键词: 太冲
  • 针刺治疗惊恐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钱洁;罗刚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惊恐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用毫针法针刺人中、合谷、太冲穴,观察即时症状消失及缓解时间.结果 针刺可迅速缓解呼吸急促、堵闷感,其次为肢体颤抖发麻,对头晕症缓解稍慢.即时症状缓解的短时间为5 min.长为20 min.即时疗效痊愈8例(25%),显效10例(31.2%),有效12例(37.5%),无效2例(6.3%),总有效率93.7%.结论 针刺人中、合谷、太冲治疗惊恐发作缓解迅速,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浅谈四关穴

    作者:王彬;马骏;王述菊;余沛豪;王中明;王琪

    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是针灸临床工作者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针灸大成》中记载:"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合谷、太冲这一经典配穴,均为原穴,合谷善主气,太冲善调血,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相互依赖,相互协调,治疗病证广泛,医者使用频次高.现从腧穴理论、配伍分析、经络理论和临床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叙述如下.

  • 针刺“足三里”“太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子旭;王威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太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血压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及病理学检测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10周龄SH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6只、针刺组8只,6只同周龄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大鼠针刺双侧“足三里”“太冲”,留针20 min/次,连续4周,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无针刺干预。每周检测血压,连续5周。在针刺干预结束次日,使用彩色超声心动仪测量并记录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计算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干预第3、4周,针刺组大鼠收缩压[第3周:(178.38±9.47)mmHg比(190.00±13.90)mmHg;第4周:(167.96±23.47)mmHg比(195.47±11.36)mmHg]、舒张压[第3周:(139.33±13.20)mmHg比(159.56±12.89)mmHg;第4周:(132.92±18.02)mmHg比(165.61±13.36)mmHg]降低(P<0.01或P<0.05);针刺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0.96±0.07)mm 比(1.28±0.24)mm]、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1.15±0.08)mm 比(1.68±0.19)mm]、左室质量[(0.51±0.12)g 比(0.84±0.17)g]、左室质量指数[(14.96±1.53)比(23.65±5.04)]降低(P<0.01)。HE 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外膜有慢性炎症伴肉芽组织增生及纤维化;针刺组大鼠心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针刺“足三里”“太冲”可有效降低 SHR 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左室肥厚和心脏重构,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 基于经穴效应与颅内经络的关系对针刺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患者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王小龙;孙曌;傅帅;邹蓓蕾;沈巍

    目的:运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脑功能成像原理,观察针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患者的脑功能连通性、经络敏感性、穴位治疗效应的相关改变,分析在病理因素影响下,颅内经络的改变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组1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组10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患者分别测定针刺太冲穴前后的实验压痛阈值,比较针刺对两组受试者的镇痛效应差异.在手法捻针刺激基础上,3组患者均按照组块设计方案刺激与静留针交替进行,针刺过程中fMRI扫描3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通过Matlab软件SPM2模块分析数据,获得效应脑区,采用感兴趣区(ROI)法对3组患者激活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患者针刺前后压痛阂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组患者针刺前后压痛阈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主要激活区域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额叶、左侧顶叶、左侧颞叶,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患者主要激活区域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顶叶、左侧颞叶、右侧额叶,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组患者主要激活区域在左侧扣带回、双侧颞叶.正常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患者激活点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脑萎缩组患者的激活点数比针刺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侧顶叶、左侧扣带回激活点数降低明显,激活强度在左侧扣带回、左侧顶叶、左侧颞叶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萎缩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损伤颅内经络,不仅损伤脑功能,而且使针刺激活脑功能区的区域面积和强度明显减少,降低外周经络的敏感性,影响针刺的疗效,针刺提高颅内相应脑区的连通性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机制之一.

  • 疏肝调神组穴配伍规律的古代文献分析

    作者:韩晶;杨佃会;吕浩

    目的 根据全国名老中医单秋华教授提出的"疏肝调神"治法,整理古代文献中关于该治法的主要腧穴—百会、内关、太冲的应用论述,分析其配伍特点和应用规律,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四版)收录的1000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采用中医文献学、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方法,检索百会、内关、太冲的内科主治病证及配伍应用,梳理文献,总结归纳其配穴组方规律.结果 文献数据显示,"百会穴"单穴主治病种主要集中于心系病证和肝胆系病证,主要起到醒脑开窍、疏肝理气、调神定志的作用."内关穴"单穴主治病证主要涉及心系、脾胃系及肝胆系病证,其主要作用为调心安神、通络止痛、理气活血."太冲穴"单穴主治病证范围较广,可涉及内科病证的各个方面,主要起到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就腧穴间的配伍而言,该组穴以三穴同时配伍出现的病案并不多见,但其两两之间的配伍应用较多,且涉及病证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临床治疗病证均以神志病见长,印证了中医"神"的主导作用.结论 该组穴配伍具有疏肝理气、调心安神的功效,多主治心、肝、神志病证,强调了"调神、治神"的重要性.文章较全面地总结了该组穴的古代临床应用及配伍,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 电针“太冲”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

    作者:陈冰俊;张栋;李顺月;马惠敏;王淑友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穴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探讨电针改善轻症酒精性肝损伤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冲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白酒灌胃制造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太冲”及非穴.用赖氏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同时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肝脏组织有损伤性改变,同时模型组ALT、AS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太冲”及非穴后虽然大鼠肝脏病理情况无显著改善,但是电针“太冲”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ALT、AST活性(P<0.05),而电针非穴组ALT、AS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太冲”对轻症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防护作用.

  • 电针不同经穴对直-结肠扩张大鼠血压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陈淑萍;高永辉;喻晓春;刘俊岭

    目的:观察电针对直-结肠扩张(CRD)大鼠血压、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的影响,比较不同穴位对内脏痛、自主神经系统变化调节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非穴组、太冲组及内关组,每组9只.麻醉状态下,用肛门内气囊扩张(压力为50~60 mmHg)大鼠直-结肠5 min,电针"足三里""太冲""内关"及非穴区各15 min.电生理记录仪记录颈-胸导联心电图、HR、颈动脉平均压(MAP)及HRV,用频域测定法分析HRV的高频(HF)、低频(LF)成分,并计算其比值.结果:CRD后,大鼠MAP、HR、LF及LF/HF均明显增加(P<0.05),HF变化不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后5、15 min及停针后10 min,足三里组及内关组MAP明显降低(P%0.05).电针15 min、停针10 min时内关组及停针10 min时足三里组的HR明显低于同组各自CRD期间的值(P<0.05).电针5 min时足三里及内关组,15 min时足三里、内关、太冲组,停针10 min.时足三里组的L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针10 min时足三里及内关组的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电针组之间的HR、LF及LF/H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内关"穴可显著降低大鼠CRD后异常升高的MAP、HR及LF/HF,提示电针该两穴区可明显缓解内脏痛,良性调节CRD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太冲"和后肢非穴区作用不明显.

  • 针刺镇痛应用于电视胸腔镜肺手术临床研究

    作者:周红;童稳圃;刘圣灵;张敏

    我院针麻研究室自1997年2月至2000年12月,应用手法针刺穴位加针刺增效药静脉复合麻醉在电视胸腔镜下作肺手术临床研究33例,使病人在浅麻醉状态下持续手法捻针完成电视胸腔镜肺手术,同时随机设全麻对照组33例.针刺取穴原则:循经取穴,上下肢同名经相配,上肢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郄门、鱼际(健侧),下肢取束骨、足临泣、太冲、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双侧).针刺诱导每穴捻1 min,共3遍18 min,在麻醉诱导前5 min肌肉注射弱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100 mg,和针刺增效药灭吐灵20 mg,常规麻醉插管,翻身固定体位,将复合液滴速减慢,维持浅麻醉状态,手术时选择腋中线第七肋间置肋间套管插入胸腔镜,取乙区支沟、足临泣;在第三或第四肋间腋前线作一小切口,如肺叶切除长约6~8 cm,取穴丙区内关、太冲;第五肋间腋后线1.5 cm小切口作牵引切口,取穴甲区后溪、束骨;在处理肺时取穴郄门、太溪、鱼际、三阴交,因置引流管及缝切口很快,我们按甲、乙、丙三区的穴位捻针到术毕,术中必要时加芬太尼0.1~0.2 mg静脉推入.

  • 阴阳互刺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友龙

    方法:针刺组(1)基本穴位:督脉取百会、大椎、筋缩、腰奇,任脉取关元、下脘、鸠尾、巨阙.上肢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及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下肢取足阳明胃经的丰隆及足厥阴肝经的太冲.(2)随证配穴:发作时加水沟,风痰闭阻型加刺风池、丰隆,痰火内盛型加刺行间、丰隆,心肾亏虚型加刺心俞、肾俞.对照组口服苯妥英钠,成人每天500mg,儿童:0-3岁,10-15mg/日,6岁以上200mg/日,每日3次,连服6个月.

  • 中药与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一例

    作者:李华;颜帮民

    ××,女,50岁,已婚,工人。1996年8月27日收住本院神经科,住院号:197385。主诉:强直扭转性颈右斜半年,加重1月。发病原因不明,病初呈间歇性强直扭转,每次发作持时2~3分钟,每天5~10次。1个月前起发作频率增高,以致持续发作,仅在睡眠状态下停止。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右侧头夹肌痉挛,颈部各方位活动受限,无病理反射。查血清,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指标及X片(胸、颈椎),TCD,头颅CT,颈椎核磁共振等均正常。临床诊断:痉挛性斜颈(水平旋转型)。先后予镇静剂,抗精神剂,抗癫痫药,抗震颤麻痹药,激素等治疗,无效。处方:白芍60g,赤芍30g,鸡血藤15g,炙甘草、山萸肉、葛根、威灵仙各12g,干地龙、炙僵蚕、木瓜各9g,七剂。水煎服,每日1剂。风痰瘀胶囊(本院中药制剂室制,由全蝎、蜈蚣、生南星、鸡血藤等组成)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取穴:风池、太冲、合谷、足三里。采用风池透穴,太冲、合谷捻转提插泻法及诸穴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周后患者颈部扭转消失,活动度增加,但局部肌肉张力仍高。遂守原方加汉防己15g,针刺方法同前。颈部肌肉拘紧于2周后消失,10月17日出院。

  • 太冲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作者:林咸明;张江松;周慧;李蓓珍;肖双凯;焦俊玥;吴碧雯;黄超凡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将1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太冲组、蠡沟组、内关组、非穴组、太冲配蠡沟组、太冲配内关组和太冲配非穴组.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结束后4周分别测量24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12次后,24h平均收缩压均值组间比较,太冲配内关组与太冲配蠡沟组较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下降(P<0.05);各组白天动态平均收缩压与非穴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太冲配蠡沟组、太冲配内关组夜间动态平均收缩压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次后,24小时平均舒张压均值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太冲组、太冲配蠡沟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显著下降(P<0.05);4周后随访,太冲组、太冲配内关组24h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刺降压具有穴位特异性,经穴配伍的降压效应优于单穴与非穴;针刺降压具有一定的远期效应.

  • 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研究

    作者:许家骏;张南;肖采尹;李铁军;王文长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针药复合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6年3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90眼),将其随机分为表面麻醉组(A组)、球后麻醉组(B组)、针药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30眼.A组行表面麻醉;B组球后注射;C组行针刺合谷、太冲联合表面麻醉.分别记录术前(T0)、剪结膜囊时(T1)、虹膜穿刺时(T2)、超声乳化时(T3)、晶体植入时(T4)、手术结束时(T5)6个时点患者术中生命指标,观察并记录术中并发症、眼球灵活度,并于术后评估术中麻醉满意度.结果:C组术中生命指标较A组、B组稳定,疼痛发生率低,并发疗发生率低,术后麻醉满意度(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针刺合谷、太冲,可起到镇静止痛,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患者镇痛满意度也高.

  • 针刺中脘、四关穴为主配合呼吸补泻手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作者:谢肄聪;李育红

    目的:探寻治疗抑郁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60例)采用以中脘、四关穴(太冲、合谷)为主穴,百会、四神聪等为配穴,同时配以呼吸补泻手法的治疗方法.西药组(60例)口服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两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基本无不良反应,西药组表现为恶心、厌食、腹泻等.结论:针刺中脘、四关穴为主配合呼吸补泻手法治疗抑郁症与服用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 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作者:李成宏;王玉中;郭新侠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针四关穴组(A组)60例、常规取穴组(B组)60例、月月舒组(C组)60例.A组以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B组常规取穴,穴取三阴交、次NFDA2为主;C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前列腺素等指标的改变.结果:A组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100.0%;B组分别为60.0%、95.0%;C组分别为25.0%、90.0%.A、B组疗效优于C组(P<0.01);而治疗30分钟内止痛疗效比较,A、B两组优于C组(P<0.01),A组优于B组(P<0.01).结论: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抑制前列腺素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符文彬;樊莉;朱晓平;何青;王玲;庄礼兴;刘远声;唐纯志;李颖文;蒙昌荣;张洪来;严洁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针刺组采用四关穴(合谷、太冲)为主的穴位,百忧解组服用药物百忧解20 mg/d,非穴位针刺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但取穴偏离真正的穴位.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计分,按HAMD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以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进行安全性评估,对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分析).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6.4%,优于非穴位针刺组的59.1%及百忧解组的72.7%;针刺组的HAMD计分与百忧解组相当,而且2组均优于非穴位针刺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的SERS计分均明显低于百忧解组,未见晕针等严重针刺不良反应记录.结论:针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可能优于百忧解或与百忧解相当,但副作用远低于百忧解.

  • 针刺治疗美尼尔氏病26例

    作者:马新平;姜燕

    美尼尔氏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亦称内耳眩晕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并觉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摇晃,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听觉障碍.此病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目前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一.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太冲、风池、百会、阳陵泉为主治疗本病,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19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