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医药临床

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약림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7134
  • 国内刊号: 34-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31
  • 曾用名: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王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针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作者:汪泓;许海;叶伊琳

    目的:观察和探讨针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治疗组35例,中药治疗对照组33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对病情分期针刺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面瘫经典处方牵正散加减内服,西药治疗组采用激素及营养神经对症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对3组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并比较平均疗程天数.结果:分期针刺治疗组痊愈率为88.57%,有效率为100%,中药治疗对照组分别为69.70%、100%,西药治疗对照组分别为73.52%、97.05%,3组间痊愈率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针刺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5d,中药治疗对照组平均为21d,西药治疗对照组为23d,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分期治疗周围面瘫疗效可靠,可有效减少治疗天数,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滋阴填髓益脑方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丁念;甘盼盼

    目的:从中医治法角度探讨滋阴填髓益脑法治疗髓海不足型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滋阴填髓益脑方,对照组加服尼莫地平.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2组的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滋阴填髓益脑法治疗髓海不足型腔隙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 “三位一体”脑平衡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作者:张颖;李利东;区俊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脑平衡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2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12例,应用“三位一体”脑平衡治疗方法;对照组112例,采用常规电针治疗.12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对照组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积分下降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后的积分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三位一体”脑平衡疗法治疗失眠症效果确切.

  • 中药分型内服及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姚凤竹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5例以西医的一般及对症治疗,治疗组6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外洗治疗.疗程4~8周.结果:治疗组好转率83.58%,对照组为53.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 加味撒偏汤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

    作者:刘杰元

    目的:观察加味撒偏汤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95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内服加味撒偏汤,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正天丸,疗程15d,随访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撒偏汤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确切、安全,并可减少复发,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

  • 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护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丁红梅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估.2周为1个疗程,至少治护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神经内科药物及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大剂量补中益气汤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观察

    作者:陈伟;徐兵;付耀武;杨雪山;王妮娜;李义深

    目的:观察大剂量补中益气汤联合泼尼松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大剂量补中益气汤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使用泼尼松单独治疗,统计比较2组治疗的有效率和基本痊愈率.结果:干预治疗1年后,2组病例未出现无效病例,但痊愈率和基本痊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因使用补中益气汤而出现的不适反应.结论:大剂量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能明显提高痊愈率及基本痊愈率,且安全可靠.

  •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体会

    作者:纪栓菊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40例失眠患者选取耳穴:皮质下、神门、心、肾、垂前为主穴,肝、胰胆、脾、交感等为配穴,王不留行籽压法,每3 ~5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较好.

  • 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预防作用的研究

    作者:吴云虎;杨文明;汪瀚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与氯吡格雷联合预防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气虚血瘀型的作用.方法:82例脑血管支架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应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预防治疗,观察组43例服用补阳还五汤加氯吡格雷预防治疗.术后1年复查支架处血管狭窄程度,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及TXA2/PG12比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XA2及TX12/PG12比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消化性溃疡,2例颅内出血,6例皮肤及口腔出血而被迫中断西药治疗.观察组1例消化性溃疡,2例皮肤及口腔出血,未见颅内出血.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较少(P<0.05).血管支架置人术后1年左右复查脑血管造影,观察组参照血管直径、支架段血管直径及血管直径减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狭窄率、再介入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干预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气虚血瘀型,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且有较少的消化性溃疡与出血等并发症.

  • 解郁一号方治疗失眠65例

    作者:徐明安;蔡永亮;汪刘根;许珍晶;徐磊;马守亮;侯志峰

    运用解郁一号方治疗失眠65例,并与用中成药枣仁安神胶囊治疗35例相比较,2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47%,对照组61.76%,2组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解郁一号方 失眠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作者:方无杰;鲍勇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服用疏肝理气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对照组20例服用阿米替林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头痛指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体疗效上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上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相当,但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紧张型头痛有一定的优势.

  • 中医治疗脑小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概况

    作者:李庆利;陈小转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老龄化,认知障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日显突出,而与年龄和认知密切相关的SVD自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SVD主要包括变性型脑微血管病、视网膜腩血管病、后部脑病、脑淀粉样血管病、线粒体脑肌病等.SVD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20%~30%[1],多数SVD起源于颅底软脑膜大动脉小的穿通动脉,其直径0.05~0.40mm,代表血管有豆纹动脉、脑桥支和丘脑动脉,它们是终末血管,主要供给脑干、基底节、放射冠及其周围白质.SVD的病理变化包括血管壁增厚,血脑屏障功能受损,血管舒缩反应障碍,细胞及细胞外水肿,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丢失和胶质增生等.血管的完全闭塞将导致腔隙性脑梗死,不完全的缺血则会引起白质疏松.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胡徽星;肖伟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是指由于颅内小血管病变(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脑部血液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病)而导致的,以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或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SIVD是造成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重要原因,包括了从轻微的认知功能下降至明显痴呆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也是其中具有较大均质性的一个亚型,因而成为VCI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对象[1].本病属于中医学"呆痴"范畴.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现笔者将近年来针刺治疗该病的相关研究及结果进行概括,综述如下.

  • 失眠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别红军;张波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1].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④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根据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②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6个月;③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在定义上中医与之基本一致.认为不寐,即失眠,在古籍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或"不得卧".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器功能失调,心神不宁,以入睡困难、夜寐不安或彻夜不寐致使睡眠时间、深度及消除疲劳作用不足为主症的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及社会竞争的激烈,失眠成为常见、多发的病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当前,对失眠的研究也日趋列为提高国民生存质量的首要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就近10年来中西医治疗失眠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 躯体化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王俊锋;张波;别红军;张文浩

    躯体化障碍(somatoform dizorders,SD)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有人认为它属于焦虑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征.它是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主诉为特征,可以累及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但是医学上没有相应的病理学证据.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并有社会功能的受损.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常常导致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接受昂贵的、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多种躯体主诉找不到生物学基础,但是却反映了患者不能面对的潜在的情感冲突.该病患者常表现为躯体不适,多就诊于内科,综合医院的医生已习惯于生物医学模式,对该病的诊断还较为陌生.这种患者治疗比较困难,也没有合适的方法来显示一个很好的治愈率,然而如果能够很好的理解潜在的心理问题,设立适当的目标是可以控制疾病和减少躯体症状的[1].作者现就该病的病因、诊断、临床特征和治疗,作一介绍.

    关键词: 躯体化障碍 综述
  •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概况

    作者:徐伟;王键;胡建鹏

    缺血性中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约占中风病总数的60%~80%[1].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实验研究近况,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实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现将近年来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从思路与方法、神经缺损体征及大脑梗死体积、凝血纤溶系统、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凋亡、神经可塑性七个方面展开综述.

  •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陈怀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32.7%[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复杂,研究DPN的诊断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由于DPN现代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DPN中西医治疗研究方法与成果不断涌现,因此笔者就DPN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DPN的发病机理1 自由基的形成与氧化应激①自由基的形成与氧化应激指机体在遭受各种有害刺激时,体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产生过多,致氧化程度超出了机体对氧化物的清除能力,造成了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的过程.

  • 难治性癫痫诊断治疗进展

    作者:张文浩;张波;别红军;王俊锋

    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或顽固性癫痫(intractableepilepsy)是指临床经过迁延,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癫痫;儿童以Lennox-Gastaut综合征,成人以难治性颞叶癫痫为代表.真正的难治性癫痫仅为癫痫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约占20%~30%.用严格的定义来规范难治性癫痫是因为近20余年来外科手术已成为难治性癫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选择癫痫灶切除的患者应符合难治性的标准.不应将所有治疗效果不佳者均归人难治之列.临床实践证明,只要通过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大部分癫痫发作均有可能得到缓解乃至痊愈.难治性癫痫的定义和分类难治性癫痫是指临床经过迁延、对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反应差的一组癫痫病人,即3种一线药物采用"理想"的剂量单独或合并使用2年以上仍有癫痫发作[1].

  • 帕金森病便秘的辨治思路初探

    作者:陈怀珍;徐国存;方向;李俊;葛青;张静

    作者根据帕金森病便秘的成因及病机,分阴血不足、肾精亏虚、脾失健运、肝气郁结、胃热肠燥5个证型,提出了滋阴润燥为根本,健脾补肾是关键,重视调畅气机,分期治疗、辨别虚实轻重,谨守病机、缓缓图功的辨治思路.

  • 基于肝豆状核变性不同临床表型的分型论治探析

    作者:方芳;杨文明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以肝硬化和脑基底节病变为主要病变的疾病,是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其常见的临床表型主要有脑型、肝型、脑-内脏型等.不同临床表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存在差异,其中肝型易发生肝纤维化,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临床需引起高度重视.为更进一步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该文对肝豆状核变性不同临床表型进行分型论治探析,以期丰富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提高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诊治水平.

  • 肝风论

    作者:李祥;杨文明;汪瀚;胡裕秀;张荣信

    该文从肝风证的含义、病机及其与肝豆状核变性的关系等方面,对肝风的内涵作了探讨.

  • 不寐的病因病机浅析

    作者:胡霞;张波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失眠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因此正确诊断与治疗不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但不寐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只有正确认识不寐的病因病机,才能准确地辨证,正确地用药,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通过对古籍及现代学者的认识,来总结不寐的病因病机.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辨证护理研究

    作者:江颖子;程红亮;杨尚菊;崔乐乐

    目的:比较中医辨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101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观察.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2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NRS、MBI评分.应用改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有效率的评估.应用伤残能力评定巴塞尔指数(MBI)、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0.39%,对照组有效率64.00%.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MBI评分,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讨论:中医辨证护理有利于眩晕患者的康复.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徐慧;武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睡眠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入院24h及入院1周的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入院1周的治疗依从性.结果:2组患者人院24h的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但人院1周的PSQI评分比较,对照组总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人院1周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媛媛

    气管切开是抢救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目的在于保证呼吸道通畅,进行气体交换,但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并非所患同种疾病,预后结果也不一样.科学规范地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病人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造成感染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病情危重,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②气道湿化用药不规范;③吸痰不及时或不彻底;④各种接触物品和空气污染等.[1]因此,在我们的护理操作中降低医源性呼吸道感染十分重要.

  • 眩晕的诊治及常见临床误区探析

    作者:王艳;谢道俊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就诊时常见的主诉,临床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此认识不足,诊断思路欠佳.仔细询问病史、完整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大多可明确诊断.该文就眩晕的诊断和容易被医生忽视的一些问题做一总结.

    关键词: 眩晕 诊断 误诊
  • 中医脑病的历史源流与传承发展

    作者:鲍远程

    该文重点阐述了中医学与脑病学的起源与传承发展,中医学与脑病学的奠基之作与名家鼻祖,中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理论对脑病临床实践研究的指导作用.其目的是在认真学习总结先贤学术基础上,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脑病事业.

  •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葛青;陈怀珍;徐国存;鲍远程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4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川芎嗪16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治疗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滴注,1次/d治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14d.对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末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基底动脉收缩期末峰流速(VS)和舒张期末峰流速(VD)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有效改善PCI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速度,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以祛风胜湿法拟方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观察

    作者:彭根兴;唐世忠

    目的:观察以祛风胜湿法拟方治疗颈源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颈源性眩晕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脑力隆早晚口服加丁咯地尔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祛风胜湿作用的汤药,7d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眩晕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祛风胜湿法治疗颈性眩晕症有明显的疗效.

  • 盐酸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作者:李亚军;曹士健;刘妮;张波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使用川芎嗪与长春西汀,对照组使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疗程14d,对2组临床疗效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及脑彩超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96.2%,对照组有效率达70.8%,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作者:程红亮;胡培佳;张闻东;李飞;陈幸生;周婷;卫星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和常规药物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影响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3月收治7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通督调神针刺组(35例)和口服西药对照组(37例)进行对照观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应用改良《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有效率的评估.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67.56%.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无创伤,安全性高,疗效较满意.

  •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作者:张闻东;颜小飞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评价通督调神针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的影响.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对照组28例用尼莫地平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①有效率治疗组92.86%、对照组71.4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椎-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且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增加明显.

  •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进展

    作者:汪刘根;蔡永亮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cell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少数几种可治性遗传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是体内铜代谢障碍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尤以大脑豆状核、肝、肾及角膜大量沉着,造成沉积部位产生程度不等的功能与结构损害,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张力障碍、精神障碍、肝脾肿大、腹水等.如果能够获得早期的诊断和早期有效的排铜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均有重要的意义.现对近年来HLD的相关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吴会晨;蔡永亮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e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描述,故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目前认为是由于体内ATP7B基因突变,导致编码的ATP7B蛋白功能异常,引起机体排铜障碍,过量的铜沉积于肝、脑、肾等重要脏器而引起相应组织变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损害、锥体外系症状和精神异常等[1].在大多数欧美国家WD均少见,发病率为(15~30)/100万,杂合子频率稍大于1%.我国虽无大宗资料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但一般认为发病率比西方国家高得多[2].本病好发于10 ~2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据文献报道,本病无论是早期,还是进展期,均可出现精神症状,且精神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与精神科的常见病类似,极易误诊[3].本文就肝豆状核变性的精神障碍综述之.

  • 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概况

    作者:韩永升;韩咏竹;胡文彬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1].由于铜在肝、脑、肾等部位沉积,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肾病、脑损害等,临床表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血尿、言语不清、手抖、流涎、肢体扭转、精神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体征.中医学将该病归于"身摇振"、"强直"、"颤振"、"癫狂"、"瘈瘲"、"黄疸"、"癥瘕"、"积聚"、"鼓胀"等范畴.HLD是少数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西药主要采用金属络合剂进行驱铜治疗,因不良反应较大而受到限制.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HLD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显示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就近年来HLD中医药治疗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 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病理及超微结构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昕;鲍远程;蔡永亮;侯志峰;许珍晶;徐磊;徐明安;马守亮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 Disease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也是少数几种可以治疗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各地患病率不一,据报道约为0.3~3/10万[1].在我国的发病率并不少见,朱氏等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肝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儿童非病毒性肝病703例,非病毒性肝病疾病谱为66种,以肝脏代谢相关性疾病多(46.23%)(其中单病种以肝豆状核变性多(48.92%))[2].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引起的ATP7B功能缺失,可导致铜蓝蛋白合成障碍、胆汁排铜障碍、金属巯蛋白基因及其调节基因的异常以及溶酶体缺陷等生理机制异常[3],导致铜在全身各脏器的沉积,大量的铜先沉积于肝脏,当肝脏内铜饱和后,铜又可在脑、骨及肾脏等组织内沉积,从而引起一系列脏器病变[4].

  • Wilson病肾纤维化水平研究进展

    作者:侯志峰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病)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沉积于肝、脑、肾等部位,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脑损害、肾病等.Wilson病临床上多以肝病和神经精神改变为首发症状,而以肾脏受损为首发症状者较少见,起病隐匿,并且针对Wilson病肾纤维化研究报道更少,笔者就近年来Wilson病肾纤维化水平做一综述,以加强对该病认识,避免误诊而延误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1].中医学对Wilson病的认识1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本病的根本原因本病源于先天,致病者为先天因素直接损及脑髓、肝、肾,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

  • 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的肝豆状核变性15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张丽;杨文明

    目的:分析以肾脏损害为首发的肝豆状核变性(WD) 1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找出发病特点和规律,以减少误诊,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确诊以肾损害为首发临床表现15例W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者,误诊率达(100%).长误诊时间5年,短也有1年余.15例肾脏损害主要在近端肾小管和肾小球.其中表现为单纯血尿6例(2例为肉眼血尿,4例为镜下血尿)[占40%],单纯蛋白尿3例(占20%),既有血尿又有蛋白尿6例(占40%),尿β2微球蛋白增高2例,氨基酸尿2例,肾结石1例,低钾血症2例,代谢性骨病1例,肾脏B超改变13例.结论:该病以肾脏损害为首发,临床症状不典型,该类患者极易被误诊为急性或慢性肾炎,了解WD以肾脏损害为首发临床症状表现是早期诊疗的关键.

  • 肝性脑脊髓病11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裕秀;杨文明;汪瀚;汪美霞;董婷;韩辉;张国梁

    目的:探讨肝性脑脊髓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从2005年至今收治的11例肝性脑脊髓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复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11例病人,发病年龄多为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在肝硬变基础上发病,表现为肝性脑病及双下肢进行性对称性截瘫,极少有感觉障碍,无括约肌功能障碍.结论:肝性脑脊髓病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西医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药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