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医药临床

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약림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7134
  • 国内刊号: 34-12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31
  • 曾用名: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王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冠心病心衰临床观察

    作者:张军军;刘淑敏;梁斌强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西医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酌情应用洋地黄制剂、峭酸醋类、他汀类等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结束后观察NT-proBNP及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与基线值比较,中药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常规西医组明显提高.治疗前血清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后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具有确切的治疗意义.

  • 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宗亮;刘奕蕾;胡进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安眠治疗组(治疗组)、一般针刺治疗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药物组)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针刺组予一般针刺针法治疗,药物组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治疗2周后依据相关疗效标准和PSQI评分减少率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有效率统计治疗组96.67%、针刺组93.33%、药物组73.33%,3组比较治疗组和针刺组比药物组的疗效更显著;平均起效时间统计治疗组(3.167±0.254)、针刺组(5.533 +0.317)、药物组(2.933±0.244),3组比较治疗组和药物组比针刺组起效更迅速.结论:通督调神安眠针法治疗失眠,疗效更显著,起效更迅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的针刺疗法.

  • 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朱鑫焱

    目的:观察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中阻证型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湿热中阻证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西药组、联合组2组.分别给予口服拉米夫定、拉米夫定联合乙肝解毒方治疗,在24周内分时间段观察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DNA(HBV-DNA)定量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ALT,HBV-DNA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24周时指标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药联合组在降低转氨酶、乙肝病毒HBV-DNA病毒载量方面,12周之前有明显的加强作用(P<0.01).结论:乙肝解毒方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湿热中阻证型的乙肝患者能起到更强的病毒抑制作用,且对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方面有着更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接近,考虑治疗经济费用方面,建议在12周之前采取联合治疗方案.

  • 益气养阴法、清热解毒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丽圆;周晋华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方联合痰热清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性.方法:观察68例胸部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使用激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痰热清静滴,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开始第2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同时予益气养阴方,连服8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指数为(14.93±3.49),对照组治疗指数为(11.71±1.0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Watters呼吸困难评分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76±5.27);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19±4.3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症状疗效试验组无效率为32%,对照组无效率为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氏评分状况试验组提高、稳定、降低分别为31%、52%、17%,对照组分别为19%、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继发感染概率试验组为41.7%,对照组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联合清热解毒之痰热清、益气养阴之生脉散治疗放射性肺炎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戚先伟;戴小华;邵正斌;梁国庆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化痰通络颗粒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2周,观察2组1个月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BNP,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侯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电图疗效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NP、超声心动图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BNP及超声心动图.

  • 推揉掐扣四法为主治疗小儿痰热咳嗽临床研究

    作者:张晓磊

    目的:观察推揉掐扣四法为主治疗小儿痰热咳嗽(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痰热型咳嗽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采用推揉掐扣四法为主的推拿疗法,对照组33例采用中成药(小儿麻甘颗粒)治疗.2个疗程(10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候积分及肺部听诊的比较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有效率、证候积分及肺部听诊恢复正常所用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推揉掐扣四法为主治疗小儿痰热咳嗽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可缩短肺部听诊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健脾补肾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创荣;刘小虹;蔡彦;詹少锋;洪瑜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中药.2组均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肺功能及疗效的改变.结果:2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肺功能及疗效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补肾法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平阳霉素治疗扁桃体血管瘤病例报道1例

    作者:金涛

    患者,女,40岁,发现咽部不适,肿胀3、4个月.肿胀逐渐增大,生长速度缓慢,无疼痛、红肿及破溃,偶有少量出血,于2010年4月15日就诊.体检:咽部无明显充血,左侧扁桃体见深紫色,明显肿大,肿大达悬雍垂,约Ⅲ°肿大,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呈不规则形,无明显触痛.于4月15日在我科行平阳霉素8mg,溶于3mL生理盐水,于左侧扁桃体上、中、下三级各注射1mL,术前30min予以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停1周后再行第2次注射.同法注射5次,1个疗程总量不超过240 mg,用药期间予以摄胸片检查肺部有无并发症(明显炎样变应).1个月后复查,左扁桃体窝可见疤痕组织,未见明显血管瘤,咽侧索现少许条索状血管瘤,再次注射1次平阳霉素,咽侧索血管瘤完全消失,半年定期随访,下咽侧壁又见条状索状血管瘤,同法,在电子喉镜下注射2次,再次复查,未见明显异常.

  • 肛周毛母细胞瘤1例

    作者:蔡亮亮;侯勇;王建民;方笑丽;王祥惠;李玉林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患者于1年前发现右侧臀部肛周2cm处肿块,初始仅发现一蚕豆大小硬块,伴有出血,色红,急诊于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切除,术式不详,后出血症状缓解.1d前患者出现肛周剧烈疼痛,遂于2014年07月19日收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专科查体:右臀部肛周2cm处发现一“X”形肿块,长约3cm×2cm,压痛明显,肿块表面可见色素沉着.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快速空腹静脉血糖值为9.0mmol/l,余血、尿、便及生化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肛周肿块,肛周皮肤癌待查.2014年07月16日我院门诊取组织病理送检反馈结果:(肛周)考虑为(侵袭性)毛母细胞瘤,不能完全排除基地细胞癌,送检组织破碎,肿瘤部分边缘未见正常组织(见图1).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3例

    作者:薛守旺;唐艳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血尿酸增高,尿酸钠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由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和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关节炎症反应称痛风性关节炎.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发作,关节剧痛,刀割难忍,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好发于单侧第1跖趾关节,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后期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并后期常常累及肾脏.2013年6月-2014年5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3例,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药安体唯思胶囊治疗艾滋病发热7例

    作者:程国金;方旭

    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人机会性感染发热,是治疗HIV/AIDS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1-3].其特点是:发病突然,体温快速升高(体温39℃以上),常用的解热止痛药物及对症治疗不易控制,甚至长期反复发热,久治不愈.2014年以来,我们对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及正在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体温)治疗的艾滋病(AIDS)7例发热者,在化学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时,运用中药制剂安体唯思胶囊抗机会感染发热治疗,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 痛风灵合剂内服为主治疗痛风90例

    作者:熊燕;贺志力;杨南陵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合成增加而致的代谢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热痹”、“历节”、”痛风”等范畴.目前其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8年以来,用自拟痛风灵合剂联合委中穴放血、金黄膏外敷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温中止泻贴敷脐辅助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作者:钟凤鸣;王婧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中止泻贴敷脐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温中止泻贴敷脐治疗小儿泄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疗效好,起效快,操作方便,副作用小,易于接受.

  •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作者:杨小丽;尤丽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104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52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详细观察记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5%,对照组为69.2%.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 穴位敷贴配合辨证施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雪芹;孙敏杰;王莹莹;徐秀芳;朱莉莉;付国春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辨证施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穴位敷贴配合辨证施护,1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降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敷贴配合辨证施护可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疗效.

  •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辅助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观察

    作者:黄燕美

    目的:探讨LGT-2200S型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辅助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取中风恢复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辅助治疗.治疗3周后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照组35例中,治愈11例,好转14例,未愈10例;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15例,未愈4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辅助治疗恢复期中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适于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筛查及预防护理

    作者:胡夏云;程胜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的影响,及早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减少或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伴发糖尿病足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分别进行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即ABI检查.结果:伴糖尿病足组患者ABI值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ABI筛查,能够判断其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病变的可能,从而可及早采取预防护理措施,以预防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 观察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李锐

    目的:观察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11月在我科住院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干预的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 督脉与脑的相关性探析

    作者:刘辉;李佩芳;刘艳

    人体是通过经络的运行气血、沟通上下、贯穿内外的通道作用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灵枢·经脉》记载了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络属关系.督脉虽为奇经八脉,却为十四正经之一,具有固定的循行路线和腧穴,为阳脉之海,因此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脑是重要的“奇恒之腑”,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头为诸阳之会”、督脉“入属于脑”、“入络脑”、“入脑”等记载.后世医家也非常重视督脉与脑的关系,如张锡纯提出“督脉者,又脑髓神经之所也.”

    关键词: 督脉 相关性
  •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思路之探索

    作者:冯晓玲;姜俊竹;孙可丰;赵颜;马文光;李娜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相对于现代西医学而言,传统中医学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诊疗上也有显著的疗效,得到国内外广大患者的认可.因此对传统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自2001年起上海龙华医院率先成立了名老中医工作室,并以老中医名字为工作室命名[1],随后国内各地区现都在进行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我院马宝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于201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鉴于发达地区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马宝璋名老中医工作室将如何建设.

  • 乳腺增生病中医PRO量表条目的初步筛选和优化方案设计

    作者:赵黎;张珺

    PRO(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是一种直接来自于患者(即没有医生或其他任何人对于病人反应的解释)的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的测量[1],是评价临床疗效的工具,其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是疗效评价中的重要部分.由于中医诊疗过程注重关注患者临床症状指标的变化,其优势应予以发挥.中医药PRO量表条目的确定是量表研制的难点和重点,在条目筛选与优化中要着重体现与患者疾病密切相关的症状指标的条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治法探讨

    作者:段林;陈卫银;郭丽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TIA是脑梗死的第一警钟,有资料显示,每年新发TIA患者约300万例,临床上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有1/3进展为脑梗死[2-4],7d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可高达10%[5],1年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约达50%.因此,早期干预TIA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及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意义重大.阿司匹林治疗TIA虽然效果显著,但仍不能减慢部分患者进展为脑卒中的进程.故本从中西医及两者结合的角度论述治疗TIA的途径,为治疗TIA提供新的思路.

  • 关联规则在中医儿科学证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文金;姚明龙;叶云金;陈湘筠;危凌云;杨雪梅

    目的:挖掘儿科辨证诊断过程中的有用信息,希冀为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目前通用《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辨证论治”部分所涉及的辨证分型数据,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得出证素之间、证素与症候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儿科学教材中共涉及41个证素,其中16个病位证素,25个病性证素,494个症状,78个体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共挖掘24条规则,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共挖掘9条规则,证候→证素共挖掘25条规则.结论:儿科教材病性证素以热为常见,病位证素以脾为常见,咳嗽和纳呆恶食是儿科常见症状.关联规则是挖掘中医儿科学教材中辨证诊断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

  • 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额叶皮质下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明洁;张庆萍;吴生兵;葛侠;张风云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额叶皮质下形态学的影响.方法:4-VO法复制S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药物组、艾灸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治疗后跳台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大鼠跳台实验的潜伏期、错误次数,艾灸组及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艾灸组行为学成绩优于药物组(P<0.01,P<0.05).②正常组与假模型组可见神经元排列整齐、密集,细胞核清晰,胞质丰富均匀;模型组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序紊乱,细胞核固缩,核周及胞质内出现大小不同的空泡,胞质疏松,出现大量星形胶质细胞聚集增生;艾灸组细胞核染色较均匀,胞质形态良好,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形态接近正常组并可见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和修复或新生少突胶质细胞;药物组可见坏死神经元,细胞排序不规则但较模型组整齐,细胞核染色略有不均,视野内可见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化瘀通络灸法可提高SVD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对SVD大鼠额叶皮质下损伤的神经元有修复作用.

  • 热毒清口服液对克雷伯菌老年肺炎大鼠模型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李春颖;李泽庚;苗同艳;黄仁宝;王胜;季红燕;童佳兵

    目的:观察热毒清口服液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为热毒清口服液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方法:将75只老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5只.气管内注射肺炎克雷伯菌建立肺炎感染模型,治疗组分别用热毒清口服液(中药组)、头孢呋辛酯(西药组)、热毒清口服液+头孢呋辛酯(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于末次给药后24h取材.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影像学变化,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肺组织大体充血水肿,触摸有实质感,光镜下显示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影像学提示实变征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增高.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的上述表现均较模型组减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含量均降低,以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明显.结论:热毒清口服液可以降低老年肺炎大鼠模型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保护肺组织.热毒清口服液对肺炎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新安医家灸法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周峰;胡玲;胡吴斌;唐巍;吴子建;蔡荣林;何璐

    美丽的皖南新安(徽州)地区,山清水秀,名贤辈出,也诞生了中华医学史上影响大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学.有史料记载的新安医家有800余人,留下著作800余部,为丰富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其中,新安医家对灸法的论述和实践也彰显出独特的学术魅力.本篇拟通过总结新安医学著作中关于灸法的内容,探讨新安医家对灸法的应用和学术思想,以促进灸法的传承和发展.

  • 老官山汉墓医简选释

    作者:张雷;刘志梅

    2013年底,《华西都市报》报道了一则考古消息:由于成都地铁三号线建设,2012年7月-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当地俗称“老官山”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墓4座.出土医简920支,含10种医书,除了《五色脉诊》之外,其他9部医书都没有书名,经初步整理暂定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医马书》[1].媒体还公布了部分竹简内容,本文就已公布的医简进行择要注释.

  • 《岳美中医学文集》探微

    作者:陈文忠

    一代宗师,当代中医圣哲岳美中先生仙逝三十多载了.先生的亮节高标,严谨的治学精神,精湛的学术成就,若日曜于天,光照于世;先生对中医的杰出贡献,足以垂范后代.“书传四海,百年利济在人间.”由陈可骥院士等汇集的《岳美中医学文集》(以下简称《文集》),集中展示了先生深邃的学术思想,丰富而独具慧眼的临床识见,以及先生对中医科学的挚爱精神,对病人的菩萨救世心肠,对后代学者的殷殷期望,先生之心与中医结下的不解之缘,使他毕生都献给了中医事业.他热诚祈盼中医后继真传有人,能更多地造福于人类.先生之于中医事业厥功伟矣,先生之于济世救人其德彰矣.

  • 《证治汇补·卷之三·发热章》内伤发热辨治探析

    作者:黄爽明;何周杰

    《证治汇补》是清代医家李用粹的代表著作,是一本集百家之长的内科专著,内容宏富,实为李氏之经验与前贤精粹论释之综合.其中《证治汇补·卷之三发热章》主要论述内伤发热,所论颇为详实,故不揣浅陋,将内伤发热的辨证治疗作一浅析,以飨同道.

  •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五脏俞穴与失眠相关性探析

    作者:李浩良;岳冬辉;肖月;辛成花;王爽

    失眠是现代常见的临床病证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黄帝内经》中称之为“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等.长期失眠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黄帝内经》中对于失眠理论、机理及其治疗等相关内容有重要论述.

  • 从《傅青主女科》探究妊娠恶阻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晓玲;臧志华;刘鹤玢

    《傅青主女科》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山所著,主要介绍了妇科、产科常见病的辨证施治,其中《妊娠恶阻》篇详细论证了妊娠恶阻之病机与辨证治疗之法,指出肾气亏虚、肝气上逆为其主要病机,补益气血以平肝降逆之法为其主要治疗法则.该篇针对妊娠恶阻用药不失古人准绳,辨证详细明了,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于现代临床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浅谈李东垣枳术丸及现代临床运用

    作者:刘统治;金国娥

    枳术丸是易水张元素创制的一个治疗因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内伤的方剂,首载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方药组成为“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色,去穰,一两,”“荷叶裹烧饭为丸”.由于其组方精良、疗效显著等一系列特点,方剂中所蕴含的深刻医理,不仅影响着易水学派等医家临床上对于脾胃病的处方遣药,对现代临床治疗脾胃病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脾论治临床研究

    作者:王彦华;余小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脏对吸人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临床患病率高,病死率高,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3位致死的重大疾病.有报道对中国7个地区20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1].根据COPD的主要表现及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随着对COPD的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从脾论治慢阻肺”也被临床所重视,笔者将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 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任明明;方朝晖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西医在治疗上主要以降血糖、降血脂、消炎、抗氧化、抗血凝为主.中医则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益气养阴活血疗法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治疗进展做以下综述:

  •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临床作用机制研究思考

    作者:张阳;李梦醒;刘芳;张高迎;唐巍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针法是采用特制的金属针具,运用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的腧穴或部位,激发经络系统的调节功能,达到对人体机能状态的双向适度的调节作用[1].运动疗法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2].

  • 肠淋巴细胞归巢及中医药干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琦;于庆生;周富海

    肠淋巴细胞归巢相关概念肠道是机体大的免疫器官,通过其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功能,坚守着肠黏膜免疫屏障(gut mucosal immunobarrier),能够在肠黏膜发挥免疫效应的淋巴细胞是从流动血液中定向迁移(traffic)到黏膜部位的淋巴细胞,即通过肠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而来,可以说,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正常决定了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坚固[1~2].循环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之所以能够定向归巢到肠道而不是其他部位,是因为在在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归巢受体(homing receptors),如α4β 7、L-selectin、LFA-1,同时黏膜部位存在着地址素,即归巢配体(homing ligands),如MAdCAM-1、ICAM-1,归巢受体与配体的辨认与结合,是肠淋巴细胞得以归巢的分子基础[3~4].那么何谓淋巴细胞归巢呢?

  •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杨秋水;程楠;王训;李健;韩咏竹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作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定位于13q14.3,由于铜代谢障碍沉积于肝脏、肾脏和大脑,导致急慢性肝病、肾病和(或)神经系统疾病[1].目前,现代医学主要是运用金属络合剂及阻止肠道对铜的吸收与促进排铜的药物,虽可以改善神经系统体征或使其他临床症状缓解,但此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如胃肠道反应、过敏、自发性出血、肝肾损害、过度络合综合征等[2],且需终生服药,价格昂贵,限制了临床的使用范围.杨任民等[3]应用中药治疗HLD患者107例,显效9例,有效率为81.4%.

  • 针灸治疗中风先兆研究概况

    作者:田浩林;韩为

    据相关文献报道[1],目前中风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的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200万新发中风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我国现存中风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大概有80%为急性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我国近年来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缺血性中风却明显上升[2-3].中风先兆作为中风发生前的预警信号,也就成为预防中风发生的关键点.中风先兆一旦转为中风病后,大多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其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4],并且又因其治愈率低,医治费用较高,给患者本人及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增添诸多负担.因此,正如韦彪所论,早期识别小卒中,将“治未病”思想贯彻到脑卒中防治过程中,积极干预,以对减少症状性卒中的发生有重大意义[5].现就近年来的研究作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 中风先兆 针灸 综述
  • 精液液化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朱同常;乔龙立;戴宁

    正常情况下,精液排出体外约5~20min后即开始液化,若超过60min仍不能液化者则称为精液不液化[1].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标准[2]:即精液排出体外后,置于37℃水浴箱或温箱内,超过60min仍不液化或不完全液化时,即为精液液化异常(其中精液液化延缓:30~60min内不完全液化;精液不液化:精液在60min内完全无液化).精液不液化是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占男性不育症病因的2.51%~42.65%[3],精液不液化引起的男性不育症在医学界已日益引起重视.下面将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方面阐述精液液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 精液 液化 综述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概况

    作者:朱晓芬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据统计,我国有60% ~ 80%的成年人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腰腿痛,其中20%左右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

  • 原发性高血压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作者:周兆鹏;许祖建;戴小华

    流行病学表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血管壁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息息相关.尤其是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反映慢性炎症的重要指标.大量实验已证实中医中药有确切的降压作用,并降低CRP、IL-6、TNF-α水平,改善与高血压相关慢性炎症反应.现阶段中药单方、复方对EH患者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还处于起始时期,原因包括药组合变化多,药物有效成分及其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繁多,其抗炎机制及药物安尚未完全明确,更多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诸多方面均具有影响,对EH患者在进行合理降压的同时还行抗炎治疗,不但有益于降低血压,同时也有益于控制相关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为抗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中药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干预特征,西药降压的同时配合中药改善炎症反应目前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中医药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因子的近阶段现状作一综述.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进展

    作者:王之利;杨文明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重要类型,病变特征为在大中型动脉内膜和中膜的内层,出现脂质沉积、坏死而形成的粥样物,伴有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和纤维组织增生.AS是一种隐匿性、全身性、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状态,多同时累及全身大、中型动脉,使相应组织、器官出现缺血性改变,后果严重.这其中以颈动脉(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危害大,其往往能造成致死、致残的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表明,CAS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脑梗死患者CAS患病率为84.28%,92.3%心梗患者合并CAS[1].

  • 中药灌肠法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子侠;张国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传染病[1],其中主要病原体是柯萨奇A组16 (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2].祖国医学并没有手足口病的记载,现代中医学者认为本病属中医“温病”[3]、“戾气”[4l范畴,是外感时行之邪,内有湿热炽盛,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程度流行,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逐渐增加,除了采用传统的中药内服、中成药静脉注射剂、中医点灸[5]等方法治疗外,有不少学者针对发病患儿年龄小,服药困难等特点采用中药灌肠方法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针灸疗法对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彪;储浩然;龙小娜

    便秘是临床的常见病,指大便秘结不通,虽有便意,但是却排便不畅.便秘是卒中后多种并发症中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因为卒中病人多中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再因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等因素很容易并发便秘.便秘严重影响了中风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是诱发中风再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中风后便秘的患者应该予以积极防治.笔者现将进十年的临床关于中风后便秘的研究作一综述.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作者:郭润;韩颖;程斌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以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宽,甚至肾小球纤维化、硬化为病理特征,临床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主要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报道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在Ⅰ型糖尿病中为40.0%~50.0%,Ⅱ型糖尿病中约为34.7%.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面独具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笔者总结了近三年研究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资料,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作以综述.

  • 周围性面神经炎针灸研究进展

    作者:刘维;李梦;谢文雅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针灸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一侧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闭合不全、流涎等.西医早期治疗以激素、抗病毒、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为主,但西医对病毒性神经炎尚无对症的药物对抗治疗,且治疗面神经炎过程中病情易反复,在面神经炎早期西医应用激素治疗本病时容易造成严重的全身性副作用,并不适合所有的面瘫患者.针灸可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消除和水肿吸收、调节神经功能.针灸在治疗本病时有效果显著、安全、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被广泛应用,现就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 变应性鼻炎从脾论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齐万志;吴飞虎;刘钢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40%[1],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前者多于后者,发病率占人群的5% ~ 22%.AR是以IgE介导的多种炎性介质(组胺为主)的释放、多种活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2].在病理过程中,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明显,白介素-3,5、碱性蛋白(MBp)、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P物质和神经肽A等明显增多,这些物质使鼻黏膜处于超敏状态,使某些非特异性刺激易于诱发AR的临床症状.

  • 中医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

    作者:李文;于庆生

    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同的一种异常通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称为肛瘘[1].表现特点为肛门硬结、局部反复破溃流脓、疼痛、潮湿、瘙痒,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5~6):1,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2].手术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创面愈合迟缓,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特色,探求如何更好地运用中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手术后病人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肛瘘 创面愈合 中药
  • 针灸为主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二争;李佩芳

    脑卒中痉挛状态(The spasticity of cerebral apoplexy,SCA)是由于大脑为主的高级中枢丧失对随意运动的调控作用,从而产生低级中枢控制下的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据统计,存活脑卒中患者中约有65%的人会出现肢体痉挛状态,使患者活动困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终身需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有效治疗SCA已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和一大难题.在治疗SCA方面,针灸界同仁做了大量努力和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近年来针灸为主治疗SCA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血栓通的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柯有军;吴光铭

    血栓通是从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o side,PNS),临床应用中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国内外对血栓通在心脑血管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的研究非常活跃,而将其用于其他疾病的临床研究为数不多,并显得散在.本文首先对近年来血栓通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之后着重对其在眼科、糖尿病、炎症疾病等其他疾病中的散在应用进行综合归纳,以期整合出血栓通在目前临床研究的应用进展.

  • 近40年中医伤科诊法研究进展

    作者:邹善样

    在处理中医伤科疾病时,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首要解决和非常关键的问题,正如《望诊遵经》叙言中所述“望闻问切者,诊法也;针灸药石,治法也.欲将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所治也.”中医伤科诊法起源较早,到了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认损处,只须揣摸骨头平正、不平正,便可见.”已有应用摸诊法对伤科骨折疾病进行诊断的明确记载.发展到明清时期,伤科已经拥有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摸诊、动诊等一整套完整的诊断方法.这些诊法现在大部分仍然应用于伤科临床,对伤科疾病的诊疗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众多专家和学者对这些诊法行了研究,他们在研究中既继承了古人的诊法经验,又在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进行了创新.这些研究成果对伤科的教学和临床均有所帮助.现将近40年来我国专家与学者陆续发表的有关伤科诊法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 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概述

    作者:冯健宏;顾健霞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炎症、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导致心室射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上表现为收缩性和/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和乏力,从而限制运动耐量以及体液潴留,导致肺淤血及外周水肿[1].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2].中医药防治心衰经验丰富,疗效确切.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的辨证认识和治疗策略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证候要素、证候类型及其演变规律有了较系统和一致的认识[3],对于能够反映中医药防治心衰独特疗效优势的病症结合研究也已为众多医家所重视.现将近年来中医对心衰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概述如下.

中医药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