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岷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在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痉挛性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将其随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中病人予以传统针法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治疗中,选择温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法.

  • 综合治疗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疗效探讨

    作者:史静卉;蔡忠芸;黄佳颖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2月该院针灸科收治的98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头针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另行三位一体综合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两组ADL评分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59.13±4.88)分、(65.18±3.66)分、(81.08±2.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位一体综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作者:张瑀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I指数、痉挛分级及肢体运动功能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程度,增强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作者:张艳宏;刘保延;何丽云;訾明杰;刘志顺;王寅;赵宏

    目的 评价"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由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填写该量表,收回有效量表106份.进行了分半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分析,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分析. 结果 量表分半信度为0.9396,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03;躯体症状、心理状态、社会交往3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均高于0.75.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主观症状"、"客观症状"、"心理感受"、"社会交往"4个领域.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和中风迟缓性瘫痪患者除"社会交往"领域外,在其他领域和量表总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显示有一定的区分效果. 结论 该自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临床效果评定方面的工具推广应用.

  • 53例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

    作者:王晓伟;郭二霞

    目的:分析研究53例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瘫痪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53例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两者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上肢疗效与下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Barthel指数,因此具有较大的推广和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

    作者:王扬;赵宏;刘志顺;刘保延

    目的 检测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方法 使用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PRO量表,对109例来自广安门医院、宣武医院、护国寺中医院的中风患者进行间隔(4±1)周的重复调查,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结果 PRO量表前后两次填写结果的克朗巴赫系数均大于0.65,分半信度分别为0.786和0.775;两次调查PRO量表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3、-0.182,与SS-QOL量表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7、-0.403.结论 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PRO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

  • 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立涛

    中风属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是一组高患病率、病死 率、致残率的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应用,对中风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其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中风后的致残率却显著升高,尤其中风后出现的痉挛性瘫痪更是困扰着医生和患者的难题.

  • 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作者:田思奇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热敏灸结合电针对60例中风痉挛性瘫患患者进行治疗,1次/d,20d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Ashworth量表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依据修订后的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显效17例,有效2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修订的ADL-Barthel指数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电针疗法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研究进展

    作者:张宇;董赟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临床的疑难病症,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难治之证.过去认为痉挛是脊髓、神经元、肌梭和梭内肌过度活跃导致.治疗痉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上.然而随着神经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发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痉挛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上、下运动神经元、神经元GABA-B受体、神经干、神经肌肉接点、肌肉等不同的解剖部位,有着十分复杂的机制.

  • 视觉模拟测量和利克特测量用于评价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的比较

    作者:张艳宏;刘保延;刘志顺;何丽云;王丽平;刘泓;陈真;宋桂芹

    目的 比较“视觉模拟测量”和“利克特测量”对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的评价,选择相对适合的测量尺度.方法 横断面现场调查的方式,利用先前研制的“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中的19个问题,104例患者分别使用“连续型”和“离散型”视觉模拟测量进行回答,另有110例患者使用5级“典型的”和5级“形式的”利克特测量进行回答.信度分析采用克拉巴赫α系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结果 除心理领域外,症状和社会领域得分,以及量表总分方面,“连续型”和“离散型”视觉模拟测量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均高于5级“典型的”和5级“形式的”利克特测量.“视觉模拟测量”比“利克特测量”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方面更占优势.每个条目与其所属领域得分间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在0.4以上,使用“视觉模拟测量”可以获得更高的相关性.“视觉模拟测量”在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了3个因子,其结果与量表预想的症状、心理、社会三个领域大体一致;“利克特测量”在量表结构效度方面,结果并不理想.结论 测量精度越高,性能评价越好.如果患者不需要他人辅助完成量表,优先选择“视觉模拟测量”.

  •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55例

    作者:郭严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上肢、下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

  •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满斌;王悦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患者于后遗症期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失调及神经递质失调所导致[1],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手段纷繁复杂,本文查阅检索了近10年相关文献,总结了不同中西医手段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现状,现综述如下.

  • 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莉;王益平;周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的高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熄风解痉方及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作者:廖碧常

    目的:观察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项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CS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定、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94%,优于对照组8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疾病可有效帮助患者提升肢体功能程度,提升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