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文博

    目的 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1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确诊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其中诊断为高级上皮内瘤变患者共29例,低级上皮内瘤变患者32例.对比患者术前组织检查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 在术前诊断为高级上皮内瘤变的29例患者中,在术后诊断为浸润型癌的患者共25例,占86.3%,腺瘤患者共4例,占13.8%;术前诊断为低级上皮内瘤癌变的31例患者中,在术后诊断为浸润型癌的患者共11例,占35.5%,腺瘤患者共20例,占64.5%.结论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检查在术前和术后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浸润型癌,尽量避免出现误诊状况.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伴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徐升;王鲁平;李琳;王瑾

    目的:观察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伴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肿瘤(HI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252医院、海军总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5所医院2002-10-2009-09诊断为各类息肉和腺瘤的患者共计5 347例,从中筛选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合并浸润性癌和HIN患者16例,采用MLH1、MSH2、K- ras和MGM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TSA合并浸润性癌/HIN好发于直肠,TSA腺体可见明显锯齿状结构和异位隐窝,纤维绒毛状TSA异形增生程度较高.SSA合并浸润性癌/HIN好发于回盲部,SSA锯齿状改变腺体紧靠黏膜肌层,基底隐窝扩张,呈倒“T”或“L”型分支.4例合并浸润性腺癌.3例浸润癌癌旁可见HP,2例可见HP-SSA/TSA-癌变移行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GMT在锯齿状病变组织与所伴癌组织和对照组癌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和0.002.结论:TSA、SSA可癌变或直接发展为浸润性腺癌,HP可为浸润癌的癌旁组织,紧靠癌组织,是否直接可癌变尚需进一步观察.

  • 增强CT检查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英丽;高丰;高盼;金倞;李骋;滑炎卿;李铭

    目的 探讨增强CT检查在平扫CT图像中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前平扫和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其中浸润前病变组64例,MIA组80例,IAC组50例.依据平扫和增强CT图像显示的病灶内实性成份大径对病灶的病理类型进行预判,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例浸润前病变组患者中,增强CT扫描后CT值升高59例,实性成份增大5例. 80例MIA组患者中,增强CT图像显示实性成份增大50例,CT值升高30例. 50例IAC组患者中,48例均表现为实性成份增大,仅2例表现为CT值升高.与平扫CT比较,浸润前病变组和MIA组患者增强CT扫描图像中病灶CT值升高分别为(45.88±15.97)HU和(66.47±44.5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灶内实性成份增大分别为(1.55±0.73)mm和(1.88±0.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增强CT检查可提高术前CT诊断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准确率.

  • 阴囊Paget病伴浸润性腺癌1例

    作者:刘飞;潘正跃

    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阴囊Paget病是一种极罕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现报道1例.患者男,58岁,已婚,工人,因阴囊左侧皮肤破溃伴瘙痒3年于2011年7月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阴囊左侧皮肤皮疹样创面,伴瘙痒不适,无疼痛,无发热,白拟皮癣并局部外用药,病变无好转,局部病变呈渐行性增大,伴疼痛不适,于2011年7月在外院活检提示:阴囊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待查,并拟"阴囊Paget病"收住本院.患者糖尿病史8年,行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 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明星;吴非

    肺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2011版国际肺腺癌新分类法废除了传统支气管肺泡癌的命名,并提出了原位腺癌的概念。目前,低剂量CT是临床筛查及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早期肺腺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且不同时期的肺腺癌结节其影像特征不一,CT诊断主要依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结节的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收集和分析了近年有关磨玻璃结节各CT征象在诊断不同时期肺腺癌价值的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

  • ALK和EGFR蛋白在浸润性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金平

    目的 探讨浸润性腺癌组织中间变性淋巴激酶(ALK)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oche Benchmark XT(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所用一抗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产品.结果 A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在病理类型、吸烟史及肿瘤分化程度间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EGFR蛋白在浸润性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在性别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LK和EGFR蛋白在浸润性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 早期肺腺癌2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石丹;刘庆猛;邹亮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早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8.6±11.3)岁,体检发现肺部结节等为主要表现.CT平扫可见毛玻璃密度结节.肺内结节0.25~2.0 cm,中位数0.95 cm.切面淡棕色或灰红色,质地软或中等硬度,境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沿原有肺泡壁生长,少数靴钉样向肺泡腔内突起,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核中等大小,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未见肺间质浸润或单个浸润灶,大浸润范围≤5 mm.28例均表达CK7、TTF-1、Napsin A;均行手术切除术,单纯楔形切除21例,肺段切除5例,肺叶切除2例.随访24~84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早期肺腺癌是浸润性腺癌发展中重要的起始点,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手术切除的肺部单发纯磨玻璃密度影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宇;张静;李勇朴;夏维

    目的:探讨肺部单发纯磨玻璃密度影( 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8例经手术切除的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情况、性别构成、吸烟状况、手术方式、病灶大小、病灶分布、影像学特征、组织学类型。结果本组女性和不吸烟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和吸烟患者,38例患者全部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肺楔形切除术或肺段、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恶性肿瘤31例(原位腺癌13例,微浸润性腺癌13例,浸润性腺癌5例),均无淋巴结转移。非恶性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炎症3例、出血1例)7例。 pGGO病灶<10 mm有18例,其中12例为恶性肿瘤(66.67%),病灶≥10 mm有20例,其中19例为恶性肿瘤(95%),当病灶≥10 mm时,pGGO的恶性肿瘤机率明显增大(P<0.05)。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例,可以显示一种或多种恶性征象(包括边缘清晰、分叶、毛刺、病灶内部血管插入等),高于非恶性病变。复习31例初诊pGGO并终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的随访情况,显示随访期为3-48个月,随访过程中pGGO无变化的有21例,随访过程中出现病灶体积增大和/或密度增高有10例。结论持续存在的pGGO,若病灶≥10 mm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初诊无法判断良恶性时,定期随访非常重要,随访过程中若出现病灶体积增大和/或密度增加,高度怀疑恶性可能,需积极手术干预。若随访过程中病灶稳定,仍需坚持随访4年以上。

  • 肺内磨玻璃结节CT特征与病理结果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海燕;柳澄;孙丛;李宁

    目的 观察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评分,分析CT征象及评分对肺内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44例肺内磨玻璃结节的CT图像,观察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并进行评分,所观察的CT征象包括磨玻璃结节密度(纯磨玻璃结节或者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微血管征、结节大小、结节内实性成分大小、随访变化等.分析CT征象及评分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用四格表卡方检验评价各CT征象预测病理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44例磨玻璃结节中,癌前病变21例、微浸润癌15例、炎性病变8例,原位癌评分1.5~9,平均4.3;微浸润癌评分1.5~9,平均5.4;炎症评分2~8,平均3.3.大部分CT征象灵敏度较高,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差.21例原位癌15例发现后行手术切除,5例分别随访3月、6月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1例随访5年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15例微浸润癌10例发现后行手术切除,3例分别随访3月、6月后未见明显变化行手术切除,2例分别随访22月、5年后轻度增大行手术切除;7例炎性结节随访后变小或者消失,1例随访3月后未见变化行手术切除.结论 磨玻璃结节CT征象与病理结果相关性较差,随访观察对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MSCT对大径≤1cm肺腺癌亚型分型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梅;曹捍波;许华权

    目的 探讨MSCT征象对大径≤1cm的肺腺癌亚型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 2016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大径≤1cm的肺结节患者293例(共338个病灶),且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完整,其中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191个,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14个,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33个,分析三者的MSCT上的表现.CT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平均CT值)、边缘征象(分叶、毛刺)、内部结构(空泡征及充气支气管征)、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征)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结果 1)病灶大小:AIS组及MIA组的大小分布较均匀,但IAC组的大小集中于0.7cm以上;2)形态:AIS圆形139例(72.7%),MIA和IAC以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较多(51.7%、51.5%);3)密度(平均CT值):AIS以纯磨玻璃密度为主(57.8%),平均CT值为(-627.41±71.65) HU,MIA以部分磨玻璃影为主(84.2%),平均CT值为(-457.44±87.38) HU,IAC主要为部分磨玻璃(57.6%)和实性结节(42.4%),平均CT值为(-294.58±165.46)HU,平均CT值三者具有统计学意义;4)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邻近组织改变:三者在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邻近结构改变上均呈递增表现;5)淋巴结转移:1例IAC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MSCT征象对≤1cm的肺腺癌亚型分型有重要价值,可根据病灶的平均CT值、内部实性成分、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等,有助于准确分型.

  • 壶腹部浸润性腺癌的MRI诊断与临床应用

    作者:吴元华;王玉涛;吴盛赞;丁前江;汪建华;邓生德;张建

    目的 探讨壶腹部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of the ampullary region, IAAR)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IAAR患者的MRI检查资料.22 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19例行DWI扫描,19例行MRCP扫描,17例行MR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内部结构、信号、强化模式及胆总管、主胰管改变等.结果 1)T1WI 均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 10例呈等信号,12例呈等高信号,DWI 18例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持续性轻度强化.20例伴胆总管扩张、11例伴主胰管扩张;10例侵犯胰腺,5例发生肝转移,8例伴周围淋巴结肿大;2)MRI平扫结合DWI、MRCP 、LAVA扫描的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4.7%(18/19)、89.5%(17/19)、94.1%(16/17).平扫、DWI、MRCP和LAVA多序列联合诊断IAAR准确率为95.5%(21/22).结论 MRI利用其超高组织分辨率、多角度成像及MRCP、DWI、LAVA等多序列联合检查,能较全面、准确地显示Vater壶腹部细节结构,对IAAR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肺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

    作者:张金英;戚元刚;黄勇

    目的 探讨肺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选取肺部纯磨玻璃结节患者95例(105个结节),采用高分辨率CT观察结节图像特征包括结节大小、边缘情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及有无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气泡透明征,然后胸腔镜下行结节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加淋巴结采样行病理检测.分析不同CT表现结节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估高分辨率CT对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 纯磨玻璃结节105个,其中浸润前病变43个,浸润性病变62个.CT检测大截面直径浸润前病变为(7.4±2.12)mm,浸润性病变为(13.60±3.82)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毛刺征30个,28个为浸润性病变,2个为浸润前病变;血管扩张征24个,23个为浸润性病变,1个为浸润前病变.两种病变CT毛刺征、血管扩张征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节大小、边缘毛刺征、血管扩张征与浸润性病变相关(OR分别为3、29、24,P均<0.05).以结节大截面直径12.50 mm诊断肺腺癌浸润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 0.876~0.971).结论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高分辨率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密切,是肺部结节病变性质术前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腺癌的CT及病理对比研究

    作者:戈霞晖;管雯斌;韩锋锋;刘松;孙晋渊;李惠民;郭雪君

    目的 对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患者CT影像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GGO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GGO患者,根据病理表现分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分析总结患者GGO的影像学表现.对GGO病灶的病理切片行Masson染色、Ⅳ型胶原染色和维多利亚蓝染色,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病理表现的差异以及病理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30例GGO患者中,浸润前病变13例,微浸润性腺癌3例,浸润性腺癌14例.磨玻璃结节中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结节直径依次增大,实性成分依次增多,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等依次更多见;在血管集束征的肺结节与供血血管关系方面,浸润性腺癌多为Ⅲ型,浸润前病变多为Ⅱ型.Ⅳ型胶原染色和维多利亚蓝染色提示浸润性腺癌肿瘤组织中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呈不同程度的缺失,而Masson染色可见浸润性腺癌胶原纤维增生且肺浸润癌中央可见纤维瘢痕.进一步分析病理与影像特征,结果提示肿瘤组织中有明显纤维瘢痕的患者的肺结节与供血血管的关系多为Ⅲ型.结论 对于持续存在的GGO,病灶直径越大、实性成分越多,其恶性疾病可能性越大.在肿瘤逐步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破坏肺泡壁周围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进一步浸润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分泌胶原纤维,形成肿瘤组织中的纤维瘢痕,这可能为血管集束征形成的病理基础.

  • 上海市肺科医院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的诊疗共识(第一版)

    作者:姜格宁;陈昶;朱余明;谢冬;戴洁;靳凯淇;沈莹冉;王海峰;李辉;张兰军;高树庚;陈克能;张雷;周晓;史景云;汪浩;谢博雄;蒋雷;范江;赵德平;陈乾坤;段亮;何文新;周逸鸣;刘鸿程;赵晓刚;张鹏;秦雄

    随着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尤其是低剂量薄层CT筛查项目在中国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 GGNs)被发现.虽然国内及国际上已发布了一系列针对肺部GGNs的指南,但是这些指南的撰写者多来自呼吸、肿瘤及影像专业,可能缺乏对现代微创胸外科的充分认识,造成外科手术在肺部GGNs诊治中的作用不明确,甚至被低估;而且,肺部肿瘤相关的各学科对于早期肺癌,尤其是浸润前病变的处理也缺乏统一规范.因此,基于国内外现有文献及上海市肺科医院多年积累的经验,上海市肺科医院撰写了此诊疗共识.本共识推荐对于疑似肺腺癌的GGNs进行多学科评估,依据诊断,选择合理的处置方式.对于疑似原位腺癌,推荐进行胸部薄层CT随访,或在特定情况下进行不超过肺段切除的限制性肺切除;对于疑似微浸润腺癌,推荐进行限制性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对于疑似浸润性腺癌,建议依据病灶是否含有磨玻璃成分、位置、大小、个数及患者躯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而肺多发结节的处理原则推荐为主病灶优先,兼顾次要病灶,综合选择治疗方案.

  • GGN样早期肺腺癌CT形态学特征的Fisher判别

    作者:徐佳佳;王红;赵年;刘四斌

    目的:探讨依据CT形态学特征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对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及浸润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中心医院与东风总医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患者160例,通过对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的多种CT形态学特征的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以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T特征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公式,然后运用交叉核实法,计算总体误判率及准确率.结果: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浸润前病变组53例,浸润性病变组107例,毛刺征、分叶征、结节形状、瘤-肺界面、平均直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实性成分有无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以其为判别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公式Z=2.046X1+2.006X2+2.015X3-1.473X4+0.189X5+0.023X6+1.813X7+1.957X8-1.687.误判率为6.3%,准确率是93.7%.结论:Fisher判别模型对鉴别诊断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 肺浸润性腺癌组织中去泛素化酶USP17与基质金属蛋白-9的表达研究

    作者:张胜超;陈浩;秦宣;徐正浪;姚俊霞

    目的 :检测肺浸润性腺癌术后组织中去泛素化酶USP17(USP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关注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本实验以75例肺浸润性腺癌作为观察组,以32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二组中USP17和MMP-9的表达.结果:二组中USP17和MMP-9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二者的表达与癌栓、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SP17的表达与Ki67指数和大径有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USP17和MMP-9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二者表达与预后有关.结论:USP17和MMP-9在肺浸润性腺癌术后组织高表达,具有相关性,对病变的进展有一定调节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肠型与胰胆管型壶腹部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柴瑾;王玉涛;颉克蓉;陈强;丁前江;邓生德

    目的 分析肠型与胰胆管型壶腹部浸润性腺癌(IAAR)的CT、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例)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3例)收治的33例IAA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1)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生长方式、边界、内部结构、密度和(或)信号、强化模式和(或)程度、胆管和(或)胰管改变、侵犯和转移情况.(2)比较肠型IAAR和胰胆管型IAAR临床和影像学特征.(3)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33例IAAR患者,19例行CT平扫,其中1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4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包括DWI序列),其中1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33例患者肿瘤的大直径为(2.8±1.4)cm.14例患者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19例形态不规则.24例患者肿瘤呈腔内型,6例呈腔外型,3例呈混合型.17例患者肿瘤边界清晰,16例边界模糊.5例患者瘤体内出现坏死和(或)囊变,33例均未见出血或钙化.18例患者肿瘤密度和信号均匀,15例不均匀.29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强化模式:14例肿瘤呈均匀强化,15例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15例肿瘤呈轻度强化,14例呈中等强化,没有明显强化患者.9例患者肿瘤在DWI上呈略高或高信号.30例患者继发胆管扩张(轻度3例、中度6例、重度21例),3例胆管未见改变.26例患者继发胰管扩张,7例胰管未见改变.16例患者肿瘤侵犯胰腺组织;7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2)33例IAAR患者中,肠型IAAR 19例(男8例、女11例),胰胆管型IAAR 14例(男11例、女3例).两种病理学类型患者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8,P <0.05).肠型IAAR和胰胆管型IAAR影像学特征表现中:肿瘤生长方式腔内型、腔外型、混合型分别为17、0、2例和7、6、1例;肿瘤边界清晰和模糊分别为13、6例和4、10例;肿瘤密度和(或)信号均匀和不均匀分别为14、5例和4、10例;侵犯胰腺有和无分别为6、13例和10、4例;两种病理学类型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971,5.125,6.617,5.125,P<0.05).(3)33例IAAR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对肿瘤进行综合诊断及分型.结论 肠型IAAR和胰胆管型IAAR的CT、MRI检查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患者的性别、肿瘤的生长方式、边界、密度和(或)信号、侵犯胰腺对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13例肺浸润性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冯志娟

    目的: 探索肺浸润性肺癌(IA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浸润性肺腺癌13例,术前行HRCT扫描.结果 :13例病灶中有10例磨玻璃密度结节(GGN),其中2例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8例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1例单纯实性结节.病灶呈现5例胸膜凹陷征,6例毛刺征,5例分叶征,6例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2例血管集束征.结论 :HRCT对IAC的诊断有价值,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