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영상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185
  • 国内刊号: 11-31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蔡幼铨 周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偏头痛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蒋莉;谭戈;周冀英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以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畏光、畏声、畏嗅、触摸痛,普通结构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每一次偏头痛发作大多会经历几个时期: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及发作后期,每个时期的血流与代谢变化不同.偏头痛居全球失能性疾病第7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尚未阐明,诊断标准主观化.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为偏头痛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使临床不仅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还能辅助偏头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 人脑连接组学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艳阳;余新光

    人脑连接组学利用神经影像和电生理技术从宏观层面构建人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网络,结合图论的分析方法,刻画脑网络的拓扑属性,进而理解大脑进行信息处理的工作机制[1-2].

  • 视神经炎的MRI表现及研究进展

    作者:田媛;马林

    视神经炎泛指累及视神经的多种炎性脱髓鞘病变,是青中年人群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视神经炎常伴随或预示着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生,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由于视神经细小、周边结构复杂等因素,眼科检查难以直接显示视神经炎.MRI以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无创性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视神经炎的诊断,以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为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佐证,多种功能成像序列也为量化评价视神经炎的病理生理状态及临床特点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主要对视神经炎的MRI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轻微创伤性脑损伤MRI研究进展

    作者:陈旭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各种原因致使颅脑损伤及随之引起的大脑病理学和(或)功能的改变.轻微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约占全部TBI的75%[1].临床中15%~30%的mTBI患者在创伤后表现出认知、感觉障碍等症状[2];部分患者在创伤后数月或数年仍存在持续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 syndrome,PCS).

  • SPECT/光声双模态纳米探针在肝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洁;王庆大;连云宗

    目的 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过特异性纳米探针对肝脏疾病进行检测,为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骨架,在白蛋白上修饰半乳糖基团用于靶向肝脏上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通过氯胺-T标记法进行放射性碘的标记,并在白蛋白内包裹吲哚菁绿分子形成肝靶向的纳米颗粒.分别进行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光谱表征、生物分布、SPECT显像以及光声成像实验.结果 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的粒径为86.4 nm,在705、780 nm处有明显吸收峰.生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射性标记的纳米颗粒在肝脏的分布60 min时可达到(55.52±5.39) %ID/g,而受体抑制后,肝脏摄取降为(37.01±7.38) %ID/g,抑制效果明显(P<0.05);该材料的肝摄取在240 min时依旧保持在(34.22±4.44) %ID/g,而在其他器官中,放射性标记物的分布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及光声成像实验结果与生物分布数据一致,肝脏上面有高信号,适于进行肝的成像.结论 131I标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是一种性质优良的肝靶向双模态探针,有望用于肝疾病的检测.

  • MUC1黏蛋白1抗体标记超顺磁纳米颗粒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重捷;邹奇;陈杰;李春生

    目的 制备MUC1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超顺磁纳米颗粒(SPION),探讨其在胰腺癌移植模型中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 采用化学共轭法将MUC1与SPION耦联,构建靶向探针,检测其基本物理特性,包括水和直径、表面电荷及MR信号测定;同时建立胰腺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研究在裸鼠体内的成像效果.取移植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MUC1的表达.结果 制备的分子探针颗粒大小约为63.5 nm,表面电荷约为10.2 mV,该探针溶液能显著降低MR横向弛豫时间(T2值).在体内实验中,MUC1可以选择性地积聚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并能显著降低T2信号强度.结论 制备的探针具有粒径小、超顺磁性等优点,并能实现与胰腺癌组织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内成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早期可靠的活体影像学资料.

  • 新型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微泡联合超声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钟渝;赵洋;高顺记;刘政

    目的 血管毁损术治疗肿瘤后,肿瘤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导致肿瘤坏死不彻底,其核心可能与HIF-1α的高表达有关.本研究探讨采用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微泡联合超声抑制肿瘤生长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24只荷皮下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新型微泡超声组(n=8)、普通微泡超声组(n=8)和单纯超声组(n=8).新型微泡超声组经耳缘静脉推注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微泡联合超声辐照,普通微泡超声组和单纯超声组分别以普通微泡、生理盐水代替.每次10 min,每72 h治疗一次,采集各时间点肿瘤二维超声图像,测量肿瘤切面大直径.结果 在30 d的实验周期内,新型微泡超声组、普通微泡超声组和单纯超声组的肿瘤平均直径由(1.13±0.19) cm、(1.17±0.21) cm、(1.22±0.17) cm生长至(1.60±0.45) cm、(2.11±0.57) cm、(3.43±0.71) cm.治疗前,3组肿瘤平均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新型微泡超声组肿瘤生长缓慢,直径显著小于普通微泡超声组和单纯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微泡联合超声治疗可以明显增强普通微泡超声的血管毁损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

  • 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何晓浩;孙淑霞;刘莉

    目的 探讨结节、肿块型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SCT)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知.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6年3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肿块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32例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Warthin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甲扫+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MSCT特征.结果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年龄均≤ 50岁.与Warthin瘤患者比较,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和血清IgE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Warthin瘤患者比较,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常伴随同侧腮腺肿大、颈深筋膜增厚、边缘模糊、病灶囊变少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明显;Warthin瘤患者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排空.结论 结节、肿块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MSCT表现具有炎性病变特征,肿块密度相对均匀,且呈延迟强化改变.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与Warthin瘤鉴别.

  •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超声特征

    作者:于慧敏;唐缨;武红涛;牛宁宁;李菊香;赵静雯

    泪腺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占眼眶肿瘤的5%~15%,其中良性混合瘤为多见,占50%,腺样囊性癌占20%~25%,其他原发癌占25%[1-2].本研究结合文献报道,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多期CT血管造影在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宋岩;张红娟;张俊祥;郭涛;随玉真;赵瑞芳

    目的 颅底脑膜瘤手术难度大,血管相关并发症凶险.本文探讨多期CT血管造影在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脑膜瘤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期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多期图像融合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瘤体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评价术前血管造影结果与术中所见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44例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其中单纯颈外动脉供血1 5例、颈内外动脉混合供血 1 3例、单纯颈内供血16例,2例显示不清.与术中所见对比,吻合率达84.78%,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8).46例患者中,血管未受侵36例,血管受侵10例,多期CT血管造影与术中所见对比,吻合率达95.65%,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3);动脉期CT血管造影与术中所见对比,吻合率为67.39%,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5).结论 多期CT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底脑膜瘤的供血动脉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对术前准确评估手术风险、制订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嗜酸性淋巴细胞肉芽肿的CT表现

    作者:杨泠;张隐笛;赵卫;杨亚英

    嗜酸性淋巴细胞肉芽肿又称为木村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性肉芽肿,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为特征.本病目前病因不明,好发于头颈部,易累及皮下软组织、大唾液腺及全身淋巴结.本病术前误诊率较高,术后易复发[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7例嗜酸性淋巴细胞肉芽肿患者影像学、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探讨嗜酸性淋巴细胞肉芽肿的CT特征,以期为本病的认知及诊断提供参考.

  • 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与双指数模型鉴别肺内良恶性实性肿块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凯;麻增林;袁梅;王晶;张玉东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与双指数模型对肺内良恶性实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纳入7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肿块患者,共96个病灶,其中良性肿块48个,恶性肿块48个,包括19个鳞状细胞癌,29个腺癌.所有患者均行3.0T DWI,b值取0、50、100、1 50、200、400、600、800 s/mm2.单指数及双指数模型测量肿块表观扩散系数(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D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Dfast)及快速扩散比率(f).结果 良性肿块ADC值为(1.37±0.48)×10-3 mm2/s、Dslow值为(1.34±0.45) ×10-3 mm2/s,显著高于腺癌[ADC(1.19±0.23)×10-3 mm2/s,Dslow(1.12±0.35) ×10-3 mm2/s]及鳞状细胞癌[ADC(1.13±0.28)×10-3mm2/s,Dslow(1.02±0.32) ×10-3 mm2/s],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Dfast及f值高于良性肿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Dslow判别良恶性肿块的准确度(72.2%)及敏感度(91.3%)高于其他参数(准确度55.5%~68.0%,敏感度41.3%~78.3%,P<0.01).结论 DWI双指数模型Dslow较ADC更准确地鉴别肺内良恶性病变.

  • 同时多原发性肺癌的CT及病理表现

    作者:刘鹏;杜静波;陈鑫;赵绍宏;聂永康

    随着多层螺旋CT广泛应用于胸部检查及肺癌筛查的逐渐普及,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多灶肺癌的检出随之增多.目前,临床及影像学鉴别诊断多原发性肺癌与肺癌肺内转移均面临挑战.Tanvetyanon等[1]研究显示,同时多原发性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预后远远优于标准分期系统所提示的预后.因此,及时对多原发肺癌患者进行适宜的手术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44例sMPLC患者,分析肺内病灶的CT表现及病理类型,为临床提供有效建议.

  • 低剂量CT胸部体检中噪声指数的设定

    作者:衣闯;梁妍;陈志仁

    目的 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胸部低剂量检查中噪声指数(NI)的佳值,以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根据NI的不同将120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0例,A组:NI=20;B组:NI=25;C组:NI=30;D组为常规组NI=14,并结合ASIR技术对轴位图像质量进行阅读、评价,根据图像质量及疾病的显示满意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结果 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A组(3.53±0.43)分、B组(3.28±0.32)分、C组(3.12±0.18)分、D组(5.00±0)分;4组均>3分,可用于诊断;体重指数分别为(24.39±3.09) kg/m2、(25.49±2.45) kg/m2、(25.53±3.21) kg/m2、(25.55±2.28) kg/m2;层数分别为60.64±6.38、64.42±5.71、61.77±6.45、62.32±6.1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ED)分别为(1.66±0.84) mSv、(1.11±034) mSv、(0.88±030) mSv、(5.99±1.37) mSv,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ED低,比D组辐射剂量低85%、比A组低47%、比B组低21%.结论 结合ASIR技术,选择NI=30既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又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是一种较好的扫描方案.

  • 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信瑞强;李艳翠;甄根深;常军霞;马大庆

    目的 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发病率及耐药率日趋升高,本文旨在总结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表现,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痰培养证实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胸部CT常见的3种变化是弥漫磨玻璃改变[69.4% (34/49)]、实变[67.3% (33/49)]、胸腔积液[53.1% (26/49)],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内斑片影[83.7% (41/49)]、实变[36.7% (18/49)]、胸腔积液[36.7%(18/49)],进一步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混合感染和单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胸部CT和X线胸片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胸部影像学常见的3种变化是弥漫磨玻璃改变、肺实变、胸腔积液.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多系统结节病1例

    作者:杨燕;赵振华;王伯胤;王华

    1病例简介女,5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咯血,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体格检查:体温36.6℃,心率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9/77 mmHg.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右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一),结核菌素(一),抗核抗体(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24 U/L.胸部CT显示右肺门影增大,密度增高(图lA~C),考虑右肺占位性病变伴右肺中叶阻塞性肺炎,肝、脾多发转移.临床诊断:结节病Ⅱ期.经激素治疗后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缩小.13个月后胸部CT复查显示双肺内小结节灶、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肝、脾多发低密度结节消失(图1D、E).病理镜下可见肉芽肿性病变伴组织细胞内钙化物(图1F).免疫组化:CKpan(+),CD68(+).

  • Kartagener综合征5例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李三保;聂永康

    Kartagener综合征(Kartagener's syndrome,KS)是以慢性副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扩张和内脏转位三联症为特征的隐性常染色体遗传病,属于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的亚类,其发病率极低,约为1/68 000[1-3].既往研究报道,KS发病年龄较小,有遗传倾向[4].本文收集5例K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X线、CT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 双源CT单能量优化技术在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梁晓雪;高剑波;梁丽丹;张乐乐;刘杰;付立

    目的 定量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单能量优化后低单能谱图像对于提高肺动脉显示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016年9月-2016年12月行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用量30 ml)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患者,扫描模式100/sn 140 kVp,选择其中融合图像中肺动脉及其分支CT值低于300 HU且远端分支显示欠佳的30例患者.扫描获得3组不同能量、优化单能谱及非线性融合图像.分别测量非线性(A组)、100 kVp(B组)、优化低单能谱(40+、50+、60+ keV,分别为C、D、E组)图像中肺段、亚段及亚亚段动脉的CT值、SD值,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比较5组图像肺动脉的CT值、SD值、SNR及CNR值.结果 C~E组肺动脉的CT值均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肺段动脉的SNR值高于A组(P<0.05).C、D组亚段动脉的SNR值高于A组(P<0.05).C~E组段和亚段肺动脉的SNR值均高于B组(P<0.05).C~E组亚段动脉的SNR值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和A组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的CNR值(P<0.05).结论 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中低单能谱联合单能量优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肺动脉CT值,充分显示远端肺动脉分支,同时图像质量与非线性融合图像相当,优于低能量(100 kVp)图像.

  • 多层螺旋CT定量评估腹主动脉瘤弹性的可重复性及风险因素

    作者:韩善良;李亮;林苑;王娇;陆雪松;龚威;邢栋;查云飞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定量评价腹主动脉瘤弹性的可重复性与风险因素.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5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资料.所有受检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扫描.在肾动脉水平和肾动脉下采用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主动脉弹性D值和脉搏波波速,比较不同水平腹主动脉弹性的差异,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腹主动脉瘤D肾动脉水州值和D 肾动脉下值分别为(1.05±0.22) ×l0-5/pa、(0.49±0.18)×10-5/Pa,对应的脉搏波波速分别为(9.68±1.09) m/s、(14.96±4.01) m/s.肾动脉水平主动脉弹性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89,肾动脉下水平主动脉弹性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79.Bland-Altman图显示绝大部分点位于95%一致性界限内,2个位置测量的观察者间差异分别为0.017× 10-5/Pa、0.010×105/pa,观察者内差异分别为0.013×10-、/Pa、0.018×1 0-5/Pa.多元分析显示,瘤体的弹性与体重指数、脉压、舒张压和腹主动脉瘤直径具有独立相关性(R2=0.68).结论 多层螺旋CT定量评价腹生动脉瘤弹性值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不同危险因素与腹主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作者:左琦;李天发;王军;孙雯;肖欢

    目的 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4例不合并糖尿病,应用99Tcm-MIBI G-MPI检查检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比较两组心肌缺血的差异.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显像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96.15%比73.53%,x2=5.43,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部位供血冠状动脉总支数显著多于B组(82.67%比62.67%,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总节段数显著多于B组(P<0.05),其中A组前壁、间壁及心尖部位和下壁心肌灌注异常节段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单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99Tcm-MIBI G-MPI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心肌缺血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