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영상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185
  • 国内刊号: 11-31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蔡幼铨 周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初次高强度体能训练后99mTc-MDP骨显像表现

    作者:陈燕;蒲朝煜;王发强;李秉志;李菲;蔡莉;徐江莉;张海英;赵刚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了解高强度体能训练后机体损伤情况。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首次参加高强度体能训练12周者(初训组)和经1年适应训练者(适应组)各35人,用99mTc-MDP对其行全身骨显像以及相应部位X线摄片。结果:初训组中32人121个浓聚灶,其中轻度浓度聚灶93个,中度浓聚灶28个。浓聚灶分布于股骨、胫骨和足部骨分别占10.7%、33.7%和52.9%。适应组9人18个轻度浓聚灶。28个中度浓聚灶中仅3个灶X线片有骨膜反应,轻度浓聚灶X线片均正常。结论:高强度体能训练中肢体组织损伤普遍存在,大多位于下肢,其损伤与持续应力作用有关。99mTc-MDP骨显像是早期诊断体能训练中组织损伤的敏感和准确的方法。

  • 37例肺部肿中瘤平片漏诊因素的探讨(附37 例分析)

    作者:陈振湖;杨建忠;王金林

    目的:探讨肺部CT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分析37例脑转移瘤病例肺部平片为阴性而CT为阳性的影像特点及平片漏诊的原因。结果:胸部平片漏诊的原因为:肺癌位于纵隔后脊柱侧方的肺段24(24/37)例,主支气管或段支气管7例(7/37),胸片观察漏诊5例(5/37)。31例(31/37)肺部病灶的大直径小于脑内转移的大直径。结论:肺部CT扫描可以有效地检测肺部恶性病灶,提高颅脑转移瘤肺部原发病灶的检出率。

  • 超声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价值

    作者:王洁;张新琼;周新力;任杰;张娟辉;张春丽;邓劲松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监测药物保守治疗宫外孕前后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临床对宫外孕的诊断正确率及评价保守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对33例宫外孕患者治疗前进行超声监测、确诊,然后分二组给药,一组氨甲喋呤<MTX>50mg肌注二次;另一组MTX50mg肌注再加米非酮分三次口服,分别在用药3天、1、2、4、8周进行超声监测。了解宫外孕回声图变化情况,直至恢复正常。结果:超声不但能确诊宫外孕,还可对其保守治疗效果作出准确的判断。宫外孕包块消失,子宫、附件声像图恢复正常是保守治疗的有效指标。胎囊完整者治疗效果较好,混合性包块次之,包块破裂型需急诊手术。结论:超声是一种诊断宫外孕及观察其保守治疗效果简单而准确的监测手段。

  • 核素输卵管显像诊断不孕症的价值

    作者:徐白萱;田嘉禾;张锦明;焦鲁霞;李亚里

    目的:通过对31例不孕症妇女(60侧输卵管)行改进的核素输卵管造影(RNHS),评价该方法对判断不孕症妇女输卵管通畅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次性导尿管直接插入宫腔,37MBq 99mTcO4经导管注入后动态采集,同时缓慢加压注入生理盐水,然后行静态采集。其中10例(20侧输卵管)行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进行对照。结果:RNSH示输卵管通41例,阻塞19侧。以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为诊断标准,RNHS灵敏度为85.7%,特异性为84.6%。结论:RNHS有效,安全,无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征象分析

    作者:杜红文;张蕴;张剑琴;张月浪

    目的:提高对乳腺疾病的钼靶X线征象认识。材料和方法:良性病变60例(69个病灶),恶性病变51例(55个病灶),年龄13~72岁。患者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良性病灶多为圆形、卵圆形,边缘规则,等密度、低密度或混合密度,80%的病灶可见完全或不完全的晕环。恶性病灶多为分叶形或不规则形,80%为高密度,20%为等密度,没有低密度和混合密度病灶。病灶边缘模糊,61%伴有钙化,39%患侧血管增粗扭曲紊乱。结论:钼靶乳腺摄影是乳腺影象学检查的首选方法,95%以上的病变可望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 螺旋CT重建功能在复杂性髋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劲松;宦怡;赵黎;彭勇;葛雅丽;李长宏;栗向东

    目的:评价螺旋CT重建功能在复杂性髋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例不同的髋关节疾病行PQ6000螺旋CT扫描及重建(包括MPR、SSD、MIP等),观察并比较影像效果。结果:重建技术使相关影像更加清晰和直观,特别是对髋关节间隙和髋臼的显示更加清晰。结论:重建增加了影像信息,为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螺旋CT 髋关节 重建
  • 腹盆腔感染性病变的CT及US影像分析

    作者:杜铁桥;张丹;马新;郑光;宋小洁;丁宝枝

    目的:探讨腹盆腔化脓性感染与囊肿的CT和US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方法。材料与方法:分析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1~80岁,腹盆腔感染性病变CT和US资料。胰周脓肿5例;阑尾及盆腔脓肿各4例;膈下脓肿3例,前列腺脓肿2例及其他脓肿7例。结果:CT征象中包膜不规则增厚、包膜增强及外缘毛糙等对鉴别脓肿和囊肿有意义。US对77.2%病例可明确诊断感染性积液。CT和US对腹盆腔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92.5%。CT的特异性为88.9%。结论:CT对定性诊断有很高灵敏度和特异性。US声像图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有诊断意义。

  • 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快速自旋回波单激发与重T2序列对照研究

    作者:杨秀军;缪竞陶;何之彦;陶勇浩;陈海曦;刘爱群;李建奇

    目的:探讨两种MRCP方法显示胰胆道解剖与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明确诊断的胆道系统SS-FSE和HT2-FSE资料。结果:HT2-FSE图像为胰胆管多层冠状源影像,100%病例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MIP、SSD和VE等重建影像;厚层单层SS-FSE序列图像为1幅胰胆管容积投影像,无需重建。HT2-FSE和SS-FSE对胆总管、左右肝管及主要属支显示率均达100%,胆囊显示率分别为100%和76.4%,胰管显示率分别为74.4%和92.3%;其对病变总敏感性和准确性前者高于后者。结论:磁共振水成像为无创性显示胆胰管系统解剖与病理改变的有效方法,常规应用HT2-FSE序列,患者难以配合时采用SS-FSE序列。

  •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观察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肝癌形态学改变

    作者:罗淑荣;段云友;赵柏山;袁丽君

    目的:采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评价肝癌集束电极治疗术的早期效果。材料与方法: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对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42个肿块治疗前后1周瘤体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肝癌射频治疗后1周,30例患者42个肿块中有27个体积缩小,9个肿块变化不明显,6个肿块较术前增大。低回声肿块变成等回声或强回声肿块,强回声肿块变成不均质强回声或无变化。结论:超声引导集束电极肝癌射频治疗术安全有效,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图像质量高,能确切地评价射频术后肝癌形态学改变。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支气管造影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杜红文;张蕴;付和睦;郭佑民;刘继汉

    目的:评价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支气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对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疑诊为支气管扩张的150例患者,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行支气管造影检查。结果:支气管扩张98例,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狭窄7例,支气管扭曲移位6例,正常27例。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造影剂的支气管显影结果相当,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支气管影像清晰,细小的支气管乃至肺泡都显影良好。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可用做支气管造影检查,支气管影像清晰,能够满足支气管病变的诊断要求。

  • 动脉导管未闭的MRI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新;王佳;侯阳;唐莉;胡连源

    目的:评价MRI在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CAG)证实的各种先心病325例,其中PDA65例。所有病例均行0.3TMRI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检查。结果:MRI诊断PD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9.2%,对PDA形态分型诊断正确率为90.3%。结论:MRI对PD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在青少年或成人的PDA及PDA合并室间隔缺损或艾森门格综合征的诊断中,MRI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TTE。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MRI
  • 蝶筛区域解剖结构的CT评价及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玉忠;胡连源;周丽娟;关长群;马长富;甄道济

    目的:探讨CT对蝶筛区域解剖结构的评价能力,以期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冠状和横轴位薄层CT扫描54例无病变的蝶筛区域,并重建矢状位图像。结果:CT图像中蝶上筛房出现率13.0%。蝶窦气化CT分型中,甲介型占8.3%,半鞍型占51.9%,全鞍型占39.8%。蝶窦中隔居正中位置占24.1%。蝶窦的其他变异有:翼突气化、前床突气化、蝶骨大翼气化和蝶骨小翼气化。视神经管纵轴与蝶筛窦的毗邻关系在CT图像上分为三型,视神经管横轴对蝶筛窦的压迫关系分为四型,并统计出各型的分布情况。结论:CT扫描能显示蝶筛区域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有关的绝大部分解剖结构及其变异,对手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多普勒超声检测妊高征胎儿肾动脉改变与微循环的关系

    作者:朱敏怡;杨洪飚;熊海荣

    目的:探讨妊高征时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及其与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38例正常孕妇及33例妊高征孕妇的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温氏法测量红细胞压积,观察球结膜循环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与妊高征组的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红细胞压积,球结膜循环的变化均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结论:妊高征患者病情轻、重与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及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障碍是同步的。

  • 脑内囊性增强病变的CT研究

    作者:徐恩酥

    目的:研究脑内环形增强病变脑脓肿、脑胶质瘤、脑转移瘤CT影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7例脑脓肿、67例脑胶质瘤和39例转移瘤的分布、数目、囊壁的形态及蛛网膜下腔的播散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鉴别诊断的可能性。结果:脑脓肿和转移瘤倾向于分布皮髓交界处,分别占85%和86%。单发以胶质瘤为多见。脑脓肿壁较规则,占94%。9个(26%,9/34)脑脓肿壁还呈独特的口袋状形态。蛛网膜下腔播散以脑脓肿多见,占21%(7/34),胶质瘤次之10%(7/69),本组转移瘤未显示此征像。结论:囊壁的形态、部位、蛛网膜下腔的播散征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 超声监导宫腔镜下切除宫内异物

    作者:张丹;刘剑飞;孟焱

    目的:探讨超声监导宫腔镜下宫内异物切除术的方法。材料与方法:48例宫内节育器、胚胎或胎盘残留宫腔的患者,在常规清宫术或取环术失败后行宫腔镜手术治疗。采用经腹超声、腹腔镜超声和腹腔镜监视手术过程。结果:在超声监导下,27例嵌顿节育器全部经宫腔镜取出,合并宫腔粘连3例。切除残留胎骨和残留胎盘21例,7例与子宫壁粘连,2例植入。结论:经腹超声是监视经宫颈切除宫内异物的首选方法。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MRI诊断

    作者:张立安;贺静;王玉丽;王守波;思仲诚;王东

    目的:探讨X线、CT及低场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3例X线疑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行CT及低场MRI扫描,并进行统一分期、Kappa检验和Ridit统计。结果:三种检查方法的Kappa一致性检验,K值均大于0.4。Ridit敏感性试验结果为,R(X线)=0.3630;R(CT)=0.5451;R(MRI)=0.5918。结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低场MRI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缺乏诊断意义。对CT尚不能确定的I、Ⅱ期患者,选用低场MRI常规扫描可收到显著的诊断结果。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卵巢肿瘤血流的研究

    作者:王军燕;董宝玮;汪龙霞;宋磊;刘爱军;赵恩峰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征,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超声检查265例卵巢肿瘤患者293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获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本组92.9%的卵巢癌显示肿瘤内血流,其中81.9%血流呈弥散分布。46.7%的卵巢良性肿瘤无血流显示,47.2%为包膜周边点状、带状单支规则血流。良恶性卵巢病灶的血流显示比较,相差极显著(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能够直观地描述卵巢肿物的灌流状态,对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作者:付和睦;杜红文;张蕴;崔长宗;付文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岁。AMI前壁10例,前侧壁3例,前间壁2例,下壁和下后壁各4例,侧壁1例。结果:26支与梗塞相关的血管植入支架28只。支架适应证Primary 4例,De novo 5例,Suboptimal 8例,Bial-out 7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3.8±6.9%,均无严重急性、亚急性血管和出血并发症。术后冠状动脉造影(CAG)随访3例,平均随访时间84.3天,无支架再狭窄。结论:AMI确诊后尽早行支架植入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门脉峰值时间确定及其在螺旋CT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华明;蔡祖龙;赵红;李睫;宋学坤;韩铁铮

    目的:探讨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否能很好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及其在SCIP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41例,观察CT图像的层面波动及门脉峰值时间,然后以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进行SCIP检查。结果: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的CT图像几乎无层面上下波动,门脉时间-密度曲线无明显波动,门脉峰值时间平均为50.5s。41例SLTP均能显示门脉4级以上分支。结论: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的方法。以门脉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可获得良好的SCTP图像。

  •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形成急性血栓的原因及治疗

    作者:王仲朴;王茂强;崔志鹏;谢春明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复杂性闭塞性病变的新方法,因其技术成功率高,近中期疗效优良,已成为继血管PTA之后又一重要治疗方法。文献报道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很低,但形成后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多较严重。鉴于文献对此种并发症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了4例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4例中,男2例,女2例,年龄38~62岁,平均47.3岁。病因为大动脉炎3例,临床1例有脑梗塞病史5个月,表现为双下肢缺血症状,足背动脉搏动消失;1例肾性高血压(32.0/19.9kPa),病史6年,腹部可闻血管收缩期杂音;1例左上肢无脉病史7个月。另1例动脉粥样硬化,有糖尿病病史7年,临床表现糖尿病足1个月,下肢缺血性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血管成形术前均经血管Doppler超声检查,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支架置入、血栓形成详见附表。

  • 卵巢鳞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王悦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之一,其组织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形态和性质各异。了解各种病理类型的卵巢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卵巢鳞癌的专门报道十分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B超检查发现,手术或病理证实,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卵巢鳞癌病例。1 资料和方法12例为1980-01~1999-04我院住院患者,发病年龄18~67岁,平均46.7岁。使用美国ATL MK100超声扫描仪及日本ALOKA 630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均为3.5MHz检查时中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经腹部扫描探查。

  • 超声诊断儿童门脉海绵样变的作用

    作者:罗学群;林红;覃肇源

    超声查检是无创性诊断儿童门脉海绵样变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分析超声在诊断儿童该症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了解超声对其诊断的临床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门脉海绵样变组 1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经手术探查确诊为门脉海绵样变。年龄1~11岁,中位数4岁。男8例,女2例。10例中有7例因上消化道出血、3例因脾大(左上腹包块)为首诊原因,病程中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右肋下0~2cm,质软,脾左肋下3~12cm,中位数5cm,1例有腹水。血清谷丙转氨酶均正常。

  • 提高B超对输尿管中段结石诊断正确率的方法

    作者:黄婷;李汉英;刘涛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B超已成为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但因受患者肥胖、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输尿管中段结石的检出率较低,且易漏诊。本文对15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进行了分析,就诊断方法和如何提高诊断正确率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男90例,女60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表现140例有腰腹绞痛及不同程度的血尿史。

  • 颅底结构计算机立体测量

    作者:陈若平;丁美修;许先行;薛德杰

    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设计采用2例颅骨标本,图形工作站在三维图像上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以三坐标激光测距仪的测量为对照组。共完成10组测量,二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无效假设三维立体虚拟测量和三坐标激光测距仪测量存在差别,备择假设二种测量方式的测量无差别,p取双向0.95。

  •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缺氧程度的研究

    作者:秦胜亚;王素云

    胎儿脐带绕颈(UCAN)较为常见,占分娩总数的20%~25%,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25.5%~48.8%,围产儿死亡率较高,临产前确诊较为困难[1]。本研究应用同幅B型并行M型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产前诊断及胎儿缺氧程度的测定进行了研究。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4例,占我院近3年来妇产科分娩总数的24.79%(134/542),年龄20~32岁,平均24岁。B超检查时距分娩时间10~1天。具体孕周分布如下:<34周孕者6例;≥34~<40周孕者92例;40~42周孕者31例;>42周孕者5例。1.2仪器日产Aloka SSD-63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工作频率为3.5MHz。

  • 胆道术后胆总管狭窄的介入治疗(附3例分析)

    作者:张晓云;黄启云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少数患者可发生胆总管狭窄,严重者症状长期不缓解,并出现黄疸,需留置“T”形引流管或再次手术。本研究采用非手术方式,经“T”形管行胆总管球囊扩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材料及方法1.1 病例资料对3例术后胆总管狭窄患者施行经“T形管胆总管球囊扩张术。男1例,女2例,年龄35~60岁。均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置“T”形管引流,留置时间20~50天。患者夹闭引流管后出现右上腹疼痛,重者血清胆红素升高(30~50μmol/L)。开放引流管后症状缓解,经“T”管造影诊断为胆总管中下段狭窄,狭窄显著时造影剂呈线样通过。

  • 脊椎转移瘤的CT诊断

    作者:张毅;韩伟;马万辉;何显荣

    脊椎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尸检证实709%的骨转移瘤发生在脊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79岁,平均52.9岁,50岁以上占699%。临床表现主要有胸腰背部疼痛、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甚至截瘫。原发肿瘤:肺癌17例,鼻咽癌4例,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例各3例,甲状腺癌、直肠癌各2例,上颌窦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宫颈癌、肾癌、膀胱癌各1例,原发灶不明1例。1.2 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 MAX640 CT机,根据临床、X线平片及CT侧位定位片确定扫描部位,并根据定位片拟定扫描架倾斜角度。常规椎体扫描3层,层厚5mm,椎间盘扫描1层,层厚2mm。发现病变后,对其相邻2个脊椎骨进行1~2层层厚10mm的抽样式扫描。分别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

    关键词: 脊椎 肿瘤转移 CT
  • 胸部损伤性肺出血的X线平片、CT诊断

    作者:王仲

    胸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均有发生肺实质损伤的可能性,而X线检查对肺实质损伤性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资料较完整的损伤性肺出血影像诊断15例。1 材料与方法各种胸部外伤后肺出血影像资料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7~60岁,中位数38岁。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均有明确胸部外伤史。外伤后即出现胸痛15例,气促6例,呼吸困难7例,咯血6例。15例均于伤后30分钟~10天内摄胸部正侧位片,部分患者多次摄片复查,其中8例于伤后分别做胸部CT检查。

  • 6例球形肺炎的X线分析

    作者:林长和;施强

    球形肺炎较少见,文献报道少,阅片易与肺部其他球形病灶,尤其是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瘤混淆而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以便提高其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分析收集1982-04~1997-06本院及其他兄弟医院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小21岁,大57岁。40~45岁4例。病程4~10周,其中4周1例,5~6周4例,10周1例。临床症状:多数病例起病急,畏冷、发热,体温高达40℃以上2例,持续高热长12天;38~38.5℃4例;胸痛3例,咳嗽咳痰6例,痰中带血2例,咯血痰量较多1例。辅助检查:末梢血白细胞增高,多在14~21×109/L,6例中性白细胞占0.79~0.85,出现中毒颗粒2例。痰培养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各1例。痰镜检结核菌与瘤细胞均阴性。2例病灶吸收略慢,在住院期间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变所属的叶、段、亚段等各级支气管均未见肿物,仅见粘膜充血、水肿,夹取组织活检未见瘤细胞而是炎性细胞。治疗结果:6例经过足够的抗菌素治疗后,每2周透视或摄胸片均见病灶吸收缩小,病灶消失短4周,长10周。随访3~12个月均未见复发。

  • 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附100例分析)

    作者:任国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ihy,HIE)系指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并产生严重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和惊厥等。CT为临床提供了十分可靠的诊断依据。国内外部分作者对本病的CT表现已有阐述[1~4]。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所观察出生仅10天内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CT表现,以便提高其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3年以来门诊及住院窒息新生儿100例,年龄出生1小时至30天,男72例,女28例。CT扫描用美国GE8800及日本东芝XPEED90~120kV,30~50mA,层厚10nm及8rrrn,层间距10rm,扫描时间11s及4s,窗宽100Hu,窗位+35Hu。其中14例进行1~3次CT随访观察。

  • 半月板损伤MRI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秦妍滨

    磁共振具有能显示半月板表面和内部结构等优点,已成为诊断半月板病变的首选方法。梯度回波技术由于其信号对比好,信噪比高,扫描时间短等特点而应用于半月板损伤检查中。我院1995-05~1999-01对159例疑为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本方法检查。本文分析了对其同时行自旋回波(SE)及梯度回波(GRE)扫描的结果。1 材料和方法本组159例怀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绞锁及功能障碍,其中141例有明显的急性或慢性外伤史。159例中男89例,女70例。全部患者在MRI检查后1周内做关节镜检查,39例实施外科手术。

  • Fahr病的CT诊断(附5例分析)

    作者:朱建国

    Fahr病又称“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其CT表现少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1993年以来发现5例Fahr病的CT表现。1 材料与方法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8~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1例)、精神障碍(2例)、癫痫(1例)、头痛(1例)。其中有2例系兄妹。5例均经临床证实。实验室检查血钙和血磷生化值未见异常。

    关键词: Fahr病 CT
  • CT螺旋扫描检出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毅翔;李能平;汪登斌;何国祥;江浩;汤耀卿;张圣道;唐敖荣

    胰腺内或胰腺周围积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胰腺炎有无继发感染决定着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其鉴别较为困难。根据常规CT表现难以区分胰腺炎积液有无感染[1]。本研究总结了我院用高分辨力CT螺旋扫描检出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初步结果。1 材料和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行CT螺旋检查,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4~76岁,平均50岁。临床怀疑均继发感染。10例中胆源性胰腺炎7例,酒精性胰腺炎2例,病因不明1例。CT螺旋扫描诊断后即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积液。10例中2例第一次CT和穿刺结果证实无继发感染,但分别于11和15天后因怀疑继发感染而再次CT检查。

  • Hallervorden-Spatz病的临床和脑MRI

    作者:卢文甫;王鲁宁;冯秀华;梁燕;汤洪川;陈彤

    Hallervorden-Spatz disease(HSD)是一种因铁盐在苍白球、黑质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罕见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锥体外系受累,起始为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步行困难和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多为舞蹈、手足徐动或震颤,晚期则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锥体束征和智能障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1.2]。HSD主要的神经病理变化:大体观察苍白球和黑质呈黄棕色,显微镜下神经轴索呈球形体肿胀、神经元丧失、铁沉积和胶质细胞增生〔3〕。由于缺乏特殊的生化指标,其诊断往往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尸检而确诊。因为铁能通过高磁阈的MRI检查到,所以通过临床尤其是MRI的典型特点,生前诊断HSD是可能的。

  • 经阴道超声诊断单纯性粘膜下肌瘤

    作者:刘爱丽;殷伟洪;高鲁生

    我院1996-02~1999-03应用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疑有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共检出单纯性粘膜下肌瘤26例。本文分析探讨了经阴道超声检查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26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34~55岁,平均42.4岁。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史。伴有贫血者11例,血色素低者3.7g/L,3例曾以“功血”治疗无效后来行阴道超声检查。使用日本TOSHIBA-340型彩色超声显像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探头为6.0MHz。患者先充盈膀胱经腹部常规超声检查。随后排空膀胱液体取仰卧屈膝位,换阴道探头,清晰显示子宫内部结构,选择肿瘤显示清晰断面停帧测量,并用热敏记录仪打印记录。

  • 早期脑梗塞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马勇;于富华;姬广福;韩成河;魏佑震;田凯华

    CT和MRI在脑梗塞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本病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较多[1.2],但尚缺少急性脑梗塞早期CT和MRI与病理对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建立大脑中动脉(MCA)阻断后急性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早期脑缺血CT、MRI的病理表现,探讨急性脑梗塞影像学改变及其病理基础,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疲劳性多发肋骨骨折1例

    作者:贾建明;孙美榕

    疲劳性骨折常见,但发生在肋骨特别是多处肋骨骨折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1 病历简介患者,男,21岁。1年来反复发作胸部不适,腰背部酸痛历害,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伴有会阴部疼痛不适,小便次数增多,但无尿痛,尿急;我院疑为前列腺炎收住院。追问病史,患者否认有外伤及打架斗殴史,但下连队参加劳动较多,种菜砍柴等。1年前在一次劳动后初出现背部剧痛难忍,胸闷、呼吸困难,吸气时明显,在当地经理疗对症治疗而缓解,至此次入院前曾先后有10余次类似发作。实验室检查:WBC 6.1×109/L,N 0.71,L 0.29。B超检查前列腺,膀胱、肝胆及双肾未见异常。

  • 胸腺囊肿合并感染1例

    作者:全昌斌;张军芝;贾树林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5岁.发现颈前包块伴憋气10天。10天前无意中发现颈前有一包块,包块逐渐增大,自觉憋气,有时咳嗽,无发烧及吞咽困难。曾在当地医院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体检:右颈部扪及5cm×5cm的包块,质中,边界欠清,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动作略上下移动,气管稍左移,甲状腺不大。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增宽,上缘可见一小气液平面,气管受压左移(图1)。B超报告:右颈前混合性包块,甲状腺未见异常。CT扫描:右上纵隔及右颈部有欠规则肿物,5cm×7cm×11cm,沿气管右侧上下延伸,推挤气管与食管,肿物为含气液囊腔,并见少许分隔,囊壁厚薄不一,增强扫描后轻微增强(图2,3)。CT诊断:右上纵隔及右颈部慢性脓肿,淋巴结核合并感染可能性大,不除外气管瘘形成。

  • 输尿管囊肿并发结石1例

    作者:陆洲;黄铨儒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3岁。间断性全程肉眼血尿3年余。体检:右肾区有叩击痛,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红细胞(卅)。X线检查:腹平片示膀胱区右上方可见一1.0m×0.8cm钙质浓影,边缘光整,透视下不随体位移动(图1)。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轻度积水,右输尿管扩张以中、下段为甚。双侧输尿管下端膀胱入口处呈蛇头样扩张,大小分别为:右侧1.2cm×1.2cm,左侧0.9crm×0.9cm。周边绕有清晰锐利的月晕样透光环(图2)。平片所见的钙质浓影位于右输尿管下端扩张的囊袋内。X线诊断:双侧输尿管囊肿伴右侧囊肿内结石形成,右肾盂及右输尿管轻度积水。B超所见:右肾影稍大,右肾盂、输尿管扩张。膀胱三角区右输尿管下端入口探及1.3cm×1.3cm纤细光环。其内有1.0crm×1.0cm强回声团。左输尿管下端入口探及0.8cm×0.8cm纤细光环。B超诊断:双侧输尿管囊肿伴右侧囊肿内结石。膀胱镜检:膀胱粘膜红润,双侧输尿管开口处可见囊状物向腔内凸起,右侧大小约1.1cm×1.1cm,左侧约0.8crm×0.8cm。基底较宽,表面不平,色泽红润。左侧输尿管开口显露,右侧开口不易找到。膀胱镜诊断:双侧输尿管囊肿。

    关键词: 输尿管囊肿 结石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胸腺梭形细胞癌1例

    作者:孟晓玲;马立新;邬景河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0岁。胸闷、心慌,左背部持续性钝痛半年,加重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胸廓对称,呼吸动度均匀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心尖搏动不弥散,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检查:在大动脉短轴切面上可见肺动脉左外上方有一约10.4cm×6.7cm×6.5cm囊实性混合性回声团块,包膜完整(附图)。其中实性病变范围约4.4cm×4.9cm×4.5cm,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囊性病变范围约6.0cm×7.6crm×7.0cm(附图),彩色多普勒于其内和周边均未录到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纵隔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自胸腺的恶性肿瘤。胸部CT平扫在上纵隔偏左显示一巨大块影,呈分叶状,外缘光滑,内后缘与主动脉相贴,大小约10cm×7cm,CT值为24.7~40Hu。意见:前上纵隔肿瘤多考虑为胸腺瘤。X线胸片示:正位片在左肺门及主动脉弓旁,可见有较大的肿块影存在,其外缘呈分叶状。右侧位示:心底大血管前方见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缘,主气管略有后移。意见:纵隔肿块,胸腺瘤。

  • 软组织内骨软骨瘤1例

    作者:贾建明;胡曦;孙美榕

    病历简介患者,女,37岁。无意中发现左膝部皮下小指头大小包块,能活动,无不适症状,逐渐增大已20余年。7年前发现包块增长如拇指大,未及时诊治。近年来肿块长大明显,而来我院就诊。体查。P86次/min,R20次/min。专科检查左髌骨下缘,胫前结节上缘见约4cm×5cm×4cm包块,质硬,尚规则,活动度尚可,与皮肤无粘连,无明显压痛,下肢活动无明显受限。X线检查:右膝髌骨下缘胫前结节上方见三角形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的骨化影,骨纹理清晰,形似半截骨折的髌骨,约2cm×3.5cm,不与胫前结节相连,有线状间隔,X线诊断:(1)左髌骨下骨化影考虑皮质旁型软骨瘤;(2)骨软骨瘤(附图)。

    关键词: 软组织 骨软骨瘤
  • 外伤性肾破裂致腹膜后巨大尿囊肿1例

    作者:李东;李安源;温雪松;冯悦波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下腹胀痛,无意扪及该处有包块,但包块增长不明显。体检:左下腹可扪及12cm×16cm长球形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且无压痛。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见RBC3~4个/高倍镜检;囊液分析结果与该患者尿液成份一致;细菌培养见肠球菌5000个/ml尿;血中球蛋白增高;药敏实验示妥布霉素、头孢噻吩敏感。B超见:左肾盂中度扩张,左腹膜后可探及无回声暗区团块,后伴声影,提示腹膜后囊性占位伴左肾中度积水。CT示:左肾后外方可见形态不整的水样低密度影,与左肾紧密相连,左侧腹膜下可见条形水样低密度影与上述病灶相连,左肾盂中度扩张,提示腹膜后囊性占位伴左肾中度积水。MR示:左肾周围尤于下方可见多个囊性肿物,小者为2.0cm×2.0cm,大者12cm×5cm,边缘锐利,信号均匀,张力较大,左肾轻度受压,左肾盂及输尿管中度扩张,提示为腹腔内肾外多发囊肿,与肾盂及输尿管无关。泌尿系造影示:左肾盂中度扩张,在左肾外下方见充满造影剂的囊腔,提示为重复肾伴中度肾积水。

    关键词: 外伤 肾破裂 尿囊肿
  • 原发性脾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董进文;王希锐;路融;廖顺民

    脾脏海绵状血管瘤为良性肿瘤,临床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较大的脾海绵状血管瘤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25岁。已婚。间断性左上腹疼痛伴发现肿块3年余。体检,患者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平素体健。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脾大于左肋下6cm处可触及,表面欠光滑。有压痛,质硬。肝脏右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查无异常发现。B超显示:脾于左肋下6.2cm可探及。脾厚8.4cm。内部可探及多个大小不等直径在6.1~4.2cm较强回声结节。肝、胰及双肾大小形态及回声未见异常。CT表现:脾脏极度肿大,其内布满圆形,类圆形大小不等低密度区,CT值30~40Hu。低密度区内可见砂粒状钙化影(附图)。增强扫描后,低密度区轻度增强,CT值在36~44Hu。延时扫描无明显变化。诊断为脾肝肿瘤。

    关键词: 脾脏 血管瘤CT
  • `颅骨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郑石芳

    1 病历简介患者,男,29岁,自幼发现左侧头部肿物并逐渐增大,近5年增长明显,不觉疼痛无其它不适。体检:左颞顶部可触及肿物、约鸡蛋大、质中、固定,边缘光滑。CT检查:见左颞顶部肿物明显隆起、大小6.0cm×5.0cm×5.0cm,密度不均。累及内外板、板障,外板见不规则状压迹。骨窗可见游离骨片,肿块中夹杂少许脂肪密度影,CT值为-20一65Hu,患部软组织向外膨出(图1,2)。手术所见:切开头皮见肿物位于腱膜下,肿物切开可见鳞片状及豆腐渣样物。病理诊断:左颞骨表皮样囊肿。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CT
  • 下腔静脉后位输尿管1例

    作者:贾建明;孙美榕

    先天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较为少见,本文分析总结了经手术证实1例。1 病历简介患者,男,22岁。近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腰区阵发性隐痛,有时向背部及右下腹放射,不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血尿等。上述情况曾有两次剧痛发作;否认有结核和肝炎病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神清语晰;实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及分类在正常范围。B超检查,右肾窦可见21mm×47mm液性分离,右输尿管扩张19rnm,上段可见17mm×11mm稍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诊断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伴扩张,右肾盂中度积水。逆行肾盂造影示,右输尿管呈“S”弯曲畸形,中下段向中线移位与脊柱重叠,输尿管上段(腰3椎体水平)见杯口状充盈缺损,肾盂肾盏明显扩张积水。X线诊断:右输尿管上段占位伴肾盂肾盏输尿管中度积水,考虑阳性结石或良性占位可能;右输尿管中段移位原因待查(附图)。

    关键词: 异位输尿管 腔静脉
  • 幼儿髂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造影及栓塞成功1例

    作者:宋锦文;印建国

    1 病历简介患儿男,2周岁。半年前发现行走时右腿跛行,右臀部可触及软组织样包块。骨盆X线平片见右髂骨巨大椭圆形骨质缺损,其外下并有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图1)。CT显示右髂骨大部骨质破坏,破坏缘骨质锐利,破坏区被软组织填充,并主要向盆腔内破入,肿瘤界限清楚(图2)。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经左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将5FCobra导管置于右髂总动脉内造影,见病变区血管走行及分布尚自然,无明显增多增粗和迂曲改变,亦未见实质期异常浓染着色(图3)。诊断为右髂骨良性肿瘤。后将导管超选入其主要供血血管右臀上动脉内,将明胶海绵碎粒混入5ml造影剂内在透视示踪下进行栓塞,直至该动脉起始段远端造影剂停滞为止(图4)。

  • 椎管神经内分泌癌1例

    作者:韩月东;激扬

    1 病历简介患者,女,8岁。双下肢无力,麻木3个月。一年前曾行胸椎旁神经纤维瘤手术。MRI所见:胸7~9椎体水平椎管内外病变,硬脊膜受压内移,T1WI肿块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胸9椎体与附件信号降低,轮廓仍保持。初诊为恶性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附图)。

  • 重复肾误诊为腹膜后巨大囊肿1例

    作者:李东;李安源;温雪松;冯悦波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岁。发现左腹部肿块10天入院。体检:左腹触及7cm×8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无压痛。B超见:左背部8.8cm×7.3cm的无回声区,轮廓不清,左下方可见小分隔。左髂窝可探及条形无回声区8.9cm×8.1cm,边界不清,内见等回声间隔,并与上方无回声区相通,提示腹膜后囊性占位。CT见:左肾前上方10cm×7.5cm的低密度灶,CT值-3~13Hu,壁光整,其上外方可见条形实质密度灶。低密度灶向下延续达盆腔。左肾明显受压变形外移;提示腹膜后巨大囊肿。

  • 法乐氏四联症合并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畸形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1例

    作者:翟庆华;张玉霞;赵亚萍

    1 病例简介患者,女,15岁。1998年7月28日收入院。主诉:活动时气喘,乏力,并渐加重。患者生后9个月发现心脏杂音,口唇、皮肤、四肢发绀,并渐加重。查体:眼睑稍充血、紫绀、唇绀,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搏动不弥散,未触及心前区细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于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2~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P2>A2。心电图所见:右房肥大,右室肥大,心肌供血不足(Ⅱ、Ⅲ、AVF.V3-V6导联ST段压低约1.5mv),X线胸片示:心尖稍向上翘,心影不增大,肺血基本正常。

  •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席建平;黄铨儒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很少见,自1907年Darisohn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有不少个案报道。但病变内典型“爆玉米花”样钙化却极为罕见,现将我院发现的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且病变内有“爆玉米花”样钙化1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因发热1个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以午后为甚,偶伴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无血丝。在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下肺内有一包块。经抗炎治疗无效而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9.6℃,P:78次/min,R:20次/min,BP:16/10kPa,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GB:65/L, ESR:86mm/h。余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曾行卡松尼试验阴性。B超检查:左下肺探见一约9.6cm×11.7cm×10.0cm边界清楚的密集低回声区,回声分布不均匀。

  •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晚期妊娠1例

    作者:胡云

    1 病历简介患者,28岁,孕1产0。因双上肢震颤2年,停经8个月,下肢浮肿4个月,于1998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15岁月经初潮,稀发,周期4~6个月不等,2年前发现双上肢轻微震颤并逐渐发展为粗大震颤,咬字不清,表情淡漠,1年后经测定血酮蓝蛋白(CP)和双眼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or)确诊为肝豆状核病变( hepatolenticular degenaration, HLD),也称Wilson病。开始服用青霉胺,半年后震颤症状消失。近5个月停经。证实妊娠后于1998年5月中旬停用青霉胺。未用其它药物治疗。妊娠3个月时下肢始出现凹陷性浮肿,逐渐加重向上累及腹壁。于妊娠8个月时入院要求终止妊娠。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兄妹3人均正常。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例

    作者:牛刚;张蕴

    患儿,男,4小时。体重1.9kg。生后哭声大,无青紫及窒息。生后2小时发现全身青紫,并呻吟不止,呼吸困难。其母孕为37+3周,系三胎三产,自然分娩。查体:呼吸困难,全身青紫,三凹征阳性,胸廓呈漏斗胸,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四肢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减弱,吸允、觅食及握持反射未引出。生后10小时胸部前后位X线片示:两肺野透光度普遍减低,左肺上野有淡薄的片状影,左肺下野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显示至肺段水平,心脏、双膈轮廓清晰(图1)。41小时后复查示:两侧肺野透光度进一步减低,呈毛玻璃状,肺野内可见细小的充气的支气管影,尤以左侧为著,心脏及双侧膈肌轮廓消失(图2)。

    关键词: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FDG-PE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作者:丁勇;张书文;田嘉禾

    FDG(18-fluorine. 2- fluoro-2-deoxyglucose)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它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和人体所需的葡萄糖一样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被磷酸化形成FDG6-磷酸,但是不能进一步代谢而积聚于细胞内。当FDG中的18F衰变时由湮灭辐射出两个反方向的51lkeV的光子,经过PET的符合探测与重建,在横断、冠状、矢状位清楚地显示出FDG摄取增加部位(PET成像原理)。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糖代谢机制,在肿瘤细胞中由于葡萄糖转运mRNA的表达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Clutl和Glut3水平升高,已糖激酶水平升高,葡萄糖-6-磷酸酶水平下调等共同因素的作用,使得FDG与葡萄糖一样,在肿瘤细胞中的摄取增加,而不被进一步分解的FDG在肿瘤细胞中积聚。因此,可以在PET显示中观察到肿瘤部位的FDG摄取明显高于周围组织。由于FDG-PET它比传统的核医学显像设备(如SPECT等)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辩力和早期的肿瘤探测机制,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肿瘤分期以及治疗反应的监测,具有比CT,MRI等解剖形态显像明显的优势。本文简介了FDG-PE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年第9卷关键词索引

    作者:

中国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