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영상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185
  • 国内刊号: 11-31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蔡幼铨 周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转移性肾细胞癌舒尼替尼治疗前后CT征象变化

    作者:崔湧;孙应实;斯璐;李晓婷;郭军;张晓鹏

    目的 观察转移性肾细胞癌舒尼替尼治疗前后CT征象的变化,探讨与疗效相关的特异性征象,为更全面客观地评价疗效奠定基础.资料与方法 20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期行CT增强扫描.依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选取靶病灶51个,观察病灶强化程度、强化类型、大长径及大层面CT值,计算治疗后CT值变化率及长径变化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期后CT值变化率及长径变化率,分析CT值变化率与长径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及治疗前后强化类型比例差异.结果 51个病灶中,第1、4周期治疗后分别有34个及40个病灶强化程度下降,治疗后强化模式比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03,P<0.001).治疗后1周期,病灶长径变化率与CT值变化率呈正相关(r=0.508,P=0.001),病灶长径变化率明显低于CT值变化率(27.2%对50.3%,t=-4.112,P<0.001).以患者为单位评价,患者CT均值变化率与长径和变化率呈正相关(r=0.821,P=0.001).长径和变化率明显低于CT均值变化率(25.1%对44.0%,t=-3.481,P=0.005).结论 转移性肾细胞癌舒尼替尼治疗后强化程度变化是伴随径线变化的另一特异性征象,治疗后CT值变化率可早期评价疗效.

  • 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子铭;高莉;王霄英;刘建新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 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扩散张量成像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相关性

    作者:吴珂;史大鹏;轩昂;祁佩红;樊红光;李舒茵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25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只眼,病变组)和20例正常人(40只眼,对照组)分别行3.0TMR视神经DTI和美国OPTOVE公司RTVUE眼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视神经部分各向异性(FA)值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视神经平均FA值为(0.248±0.083)×10-6 mm2/s,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分别为(82.28±20.06) μm、(84.18±18.18) μm、(83.14±18.09) μm;对照组平均FA值为(0.584±0.035)×10-6 mm2/s,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分别为( 110.72±12.08) μm、(109.54±10.08) μm、(102.86±11.32) μm.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视神经FA值降低,RNFL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FA值与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均呈正相关(r=0.612、0.557、0.607,P<0.05).结论 视神经FA值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为提高青光眼视神经病理改变的认识和防治提供信息.

  • 皮肌炎伴自发性纵隔气肿9例影像学分析

    作者:冷琦;聂永康;常瑞萍;赵绍宏;蔡祖龙

    皮肌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如消化道、脉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皮肌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异常对自我的异常识别及血管病变导致,三者亦可能有相互联系.笔者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9例皮肌炎伴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CT表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 HIV阴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

    作者:孔迅;高莉;王霄英

    目的 分析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4~2011-10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0例HIV阴性肺隐球菌患者(包括7例免疫功能抑制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①肿块或结节型8例,其中孤立病灶3例,多发病灶5例,下肺、外周分布为主.②实变型7例,其中局限病灶3例,密度较高,边界较清;多发病灶4例,双肺散在分布.③混合型5例,表现为结节、团块、实变及磨玻璃影混合存在.20例患者中,晕征6例(30%),空洞11例(55%),支气管气相为10例(50%).结论 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病灶以下肺及外周分布为主,晕征、空洞及支气管气相有一定提示意义,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 脑腱黄瘤病1例

    作者:时传迎;艾林;戴建平

    1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白幼双侧高足弓,29年前发现白内障,自29年前始全身消瘦,走路不稳,23年前出现反应迟钝,9年前出现言语不利,双侧跟腱肿物,进行性双下肢无力,4年前出现头部震颤,1年前出现进食及饮水呛咳.患者祖父及父亲高足弓.查体:构音障碍,理解判断力减退,计算力差,左右识别不能,双眼高度近视.双眼闭目力量、示齿力量差.

  •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触发时间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杜鹏;郭勇;逯巧慧;王守海;张燕群

    目的 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触发时间优化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2010-07~09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扫描参数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及延迟扫描次数与延迟触发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中,延迟触发时间12~26s,平均(19.0±2.9)s.正式触发前延迟扫描次数为6~20次,平均( 13.3±2.7)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显示,延迟触发时间与延迟扫描次数呈正相关(r=0.402 83,P<0.001),与心率呈负相关(r=-0.520 02,P< 0.001),与身高呈正相关(r=0.369 98,P<0.001).结论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延迟触发时间有一定范围,且与延迟扫描次数及患者的身高、心率存在相关性,通过增加注射后延迟时间,可减少延迟触发时间内机器的延迟扫描次数,从而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 血吸虫性肝硬化伴脾血管肉瘤1例

    作者:明志兵;丁文彬;袁瑞凡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7岁,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血吸虫病史30年.查体:腹膨隆,腹壁浅静脉显露,曲张,肝肋下4cm,脾位于脐右下约3cm,质硬,移动性浊音(+).CT平扫:肝脾增大,肝脏CT值(65Hu)高于脾脏CT值(50Hu),肝内见斑点状钙化(图1),胆囊壁见条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脾内见多枚结节及片块状病灶,病灶周边及中央呈大团块状造影剂充填强化(图2);延迟期:病灶强化区域增多,对比剂逐渐向病变区内充填,邻近脾周病灶突破包膜,外周见积液;肝内大小0.5~1.0cm低密度灶,中央可见一小圆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呈血管性强化(图3).

  • 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黎昕;黄柏锋;蓝博文;李丽红

    目的 分析浸润型胃淋巴瘤( LGL)和浸润型胃癌(LGC)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LGL和22例LGC的CT资料.结果 病变部位、范围:LGL累及胃底11例,胃体12例,胃窦10例;LGC累及胃底6例,胃体13例,胃窦20例;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部位:LGL11例,LGC13例.病灶侵犯胃周径>50%者LGL 12例,LGC 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厚度:LGL为(24.4±12.1) mm,LGC为(17.7±3.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及强化:LGL密度均匀15例,三期增强主要呈均匀轻中度强化;LGC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伴坏死10例;不均匀强化17例.黏膜:LGL仅1例病变处见深溃疡形成;LGC中14例见溃疡形成.胃腔改变:LGL胃壁僵硬2例;LGC胃壁僵硬、胃腔狭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周肿大淋巴结:胃周2个区以上淋巴结肿大者LGL 7例,LGC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LGL和LGC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全程护理在256层智能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杨永革;袁颖;赵君;段永利;孙莹;霍萌;温廷国;王仁贵

    与传统CT比较,256层智能CT (iCT)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和一站式大范围扫描等优点[1].CT检查过程中碘造影剂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对比剂副作用的诊治以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01~08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中心进行的3448例CT增强检查,分析全程护理在256层i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 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在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王慈;范国光;徐克;刘芳;孙文阁;罗晓光

    目的 探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SWI上对20例PD患者(PD组)、20例VPS患者(VPS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进行相位值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较VPS组及对照组黑质致密带(SNc)、苍白球(GP)、壳核(PUT)相位值均明显降低(P<0.01);VP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SNc、GP及PUT相位值在早期即已经降低,随病情加重其相位值进一步降低(P<0.01);中晚期其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降低(P<0.05).VPS组在早中期各感兴趣区相位值均无明显变化,仅在晚期SNc、PUT、尾状核(CN)及SNr、GP相位值轻度降低(SNc、PUT、CN:P<0.01;SNr、GP:P<0.05).双侧红核(R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WI测量脑内锥体外系各核团相位值对PD和VPS的评估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MRI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牛磊;朱蒙蒙;王明皓;崔文;刘圆圆;朱斌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对CTPV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PV的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29例).MRI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18例),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29例).结论 CTPV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对CTPV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肝血色病合并重度脂肪肝1例

    作者:刘宏;雷军强;郭顺林;涂巧丽

    肝血色病( hemochromatosis,HC)又称肝血色素沉着症或过量铁沉积症( hemosideros),是一种少见的代谢性疾病,而肝血色病并重度脂肪肝及糖尿病更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

  • 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钟久荣;金朝林;胡芸;张树桐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前行64层螺旋CT脾动脉造影检查的3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原发性脾功能亢进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9例.血管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结果 32例患者脾动脉血管均明显增粗、扭曲;27例脾动脉走行于胰体尾部上缘,5例走行于胰腺后方;脾动脉分支型25例,主于型7例.脾动脉终末端多为二分叉型.发现脾动脉瘤8例共21处,其中5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位于脾动脉主干1处,位于脾叶动脉8处,位于脾内动脉分支12处.结论 64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能够准确显示脾动脉生理及病理状态,为腹腔镜术前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内听道狭窄合并耳蜗神经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劲松;杨勇;魏梦绮;徐俊卿

    目的 研究内听道(IAC)狭窄合并耳蜗神经管(CNC)狭窄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内听道狭窄(30个内听道)合并耳蜗神经管狭窄的高分辨CT及其中5例MRI表现,并通过CT测量相应耳蜗神经管与内听道宽度,同时与颞骨CT显示中耳炎对照组(30例60个内听道)的相应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CT显示病变组耳蜗神经管和内听道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平均耳蜗神经管宽度为(0.72±0.38) mm,平均内听道宽度为(231±0.46) mm,两者呈正相关(.=0.552,P<0.01),即二者宽度具有一致性.中耳炎对照组平均耳蜗神经管宽度为(2.02±0.20) mm,平均轴位内听道宽度为(4.62±0.63) mm.病变组与中耳炎对照组内听道宽度与耳蜗神经管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98,P<0.01;t=-21.351,P<0.01).内听道薄层MRI可以显示耳蜗神经管狭窄及耳蜗神经发育不良征象.结论 内听道狭窄常合并耳蜗神经管狭窄,后者会引起耳蜗神经发育异常,进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 哺乳期乳腺癌误诊为乳腺炎1例

    作者:陈卉;卢叶君;孙悦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4岁,足月产,己哺乳5个月.哺乳2个月后双侧乳腺开始疼痛,发现左乳外侧部位有肿块,无乳头溢血,腋下无肿块,在当地医院以哺乳期乳腺炎医治,无好转,转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双乳哺乳期,乳腺饱满,左乳外侧腺体组织较厚实,约3点钟处触及3.0cm×2.0cm×0.5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有触痛,局部乳房皮肤无改变,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二维超声检查:哺乳期乳腺,乳腺组织丰富,乳头下见导管扩张.

  • 甲状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作者:王雪伟;黄小云;郭卫红;牛小仙;陈敏;邱月芳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超声声像、病理组织学分类以及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分析125例超声疑诊甲状腺癌的声像表现,包括内部回声、形态、纵横比(A/T≥1)、钙化、血流分布等,分析病理组织学分类与超声声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边缘毛糙,伴微钙化,A/T≥1;12例滤泡状癌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肿块,边缘全部或区域性模糊,包膜不完整,A/T<1,内部无明显钙化;5例髓样癌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伴内部致密粗钙化;9例末分化癌表现为增长迅速伴有液化或钙化的不规则低回声肿块.TNM分期:Ⅰ期43例(35.5%),Ⅱ期53例(43.3%),Ⅲ期8例(6.7%),Ⅳ期18例(14.5%).结论 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类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 肝肿瘤灰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

    作者:李文彬;匡驰;胡丽娜;唐水娟

    目的 对比灰阶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4例肝肿瘤患者分别行灰阶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血流显示率、微血管血流显示率行临床监测及综合调查分析.结果 灰阶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造影血流显示率分别为100.0% (34/34)、91.2% (3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P>0.05);微血管血流显示率分别为97.1%(33/34)与29.4% (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6,P<0.01).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法具有对低速血流敏感、对肿瘤微血管的显示敏感、空间分辨力较好、不存在伪像等优势,可用于观察肿瘤实质内的微血管灌注,较多普勒造影法更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肿瘤.

  •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谭静;俞杉;吴强;安亚平;郭再雄;卜婕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T-3D-TTE)评价右室流出道( RVOT)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5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掷硬币随机法分为RVOT间隔起搏组35例,RVA起搏组30例.于起搏器植入术前当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RT-3D-TTE检查并采集三维全容积图像,用Qlab软件测量左室16节段的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RS起始点平均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和大时间差(Tmsv 16-Dif).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RVOT组和RVA组术前当天Tmsv 16-SD、Tmsv 16-Dif、LVED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Tmsv16-SD、Tmsv 16-Dif均较术前增大(P< 0.05); RVOT组术后LVEDD和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V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LVEDD较术前增大,LVEF减小(P<0.05).两组间术后1个月、3个月Tmsv 16-SD、Tmsv 16-Dif、LVEDD和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T组术后6个月、12个月Tmsv 16-SD、Tmsv 16-Dif、LVEDD较RVA组小;LVEF较RVA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和RVA起搏均可引起心脏收缩不同步,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有一定影响.RVOT间隔部起搏较RVA起搏对左室同步性的影响小,是较好的右室起搏部位.

  • 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宣吉晴;李明星;陈晓梅;罗志建;郭庆喜

    目的 探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建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W)检测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4)兔和假手术组(S组,n=24)兔恢复血流后2h、8h、24h肾叶间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d)、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HE染色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组在2h时较S组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J延长,Vmax、PI、RI逐渐增大,24h时达高峰,其中RI24h较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I/R组24h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程度重;S组Bcl-2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推移而逐渐上升,24h达高峰;叶间动脉Vmax、PI、RI与Bcl-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16、0.647,P< 0.05).结论 在兔肾缺血-再灌注中,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小管上皮Bcl-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兔肾缺血-再灌损伤程度有较高价值.

  • 131I-间位碘代苄胍SPECT/CT显像诊断肾上腺皮髓质增生1例

    作者:马温惠;汪静;李国权;杨卫东;孙喆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3岁,因“间断高血压伴头痛、心悸1年”入院.病史:1年前饮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血压248/1 30mmHg,当时无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恐惧焦虑、乏力等症状,休息后无减轻.1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出现,考虑“高血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压药、降血糖药物治疗,症状时有发作,后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60/105mmHg,其余未见阳性体征.

  •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复发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谢红军;宋文忠;高海燕;杨年;刘兆辉

    目的 探讨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术后患者复发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46例患者,行全身显像及局部延迟显像;以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伴密度异常为阳性,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10个月内随访.结果 60例次全身显像,阳性48例次,30例次延迟显像SUVmax增加大于20%;CA125升高39例次.34例病灶在腹盆腔内,12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检查后化疗22例次,再手术12例次,放疗8例次,未治疗13例次.切除26处病灶中,25处肿瘤转移,准确率为96.2%.结论 PET/CT发现卵巢癌术后转移灶主要位于腹盆腔内;手术切除病例,CA125明显降低;多灶性病例行全身化疗或局部放疗;CA125正常病例,显像可提前发现转移病灶.

  • 心肌SPECT显像观察卡托普利对犬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赵晓斌;张承刚;晋建华;施龙宝;田蓉蓉;李思进

    目的 应用心肌SPECT显像观察卡托普利对实验犬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的预防作用.材料与方法 34只杂种犬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23)和治疗组(n=11).开胸结扎所有犬的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治疗组术前3d 口服卡托普利20mg,每天2次.术后6h行SPECT心肌显像,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有16只犬和6只犬成功建立模型并纳入实验.②对照组术前左心室EDV、ESV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1、2.83,P<0.05);术前EF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P> 0.05).治疗组术前EDV、ESV、EF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0.56、1.20,P<0.05);两组术前ED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0.94,P> 0.05),术后EDV、E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9.91,P<0.05),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前预防性使用卡托普利可阻止早期左心室重构;心肌SPECT显像对评价预防性使用卡托普利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心室重构有重要价值.

  • 脑梗死部位吸收骨显像剂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1例

    作者:廖曼甜;孙建萍;王海坚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10d前突发失语,5d前出现右上肢乏力,1d前出现走路不能,无明显头痛、头昏及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无其他病史.查体:血压120/80mmHg,意识清,失语,左侧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伸舌偏右,颈软,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图1).

  •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王中华;杨晓冬;陈学东;田磊;王世华;姜福亭;王育红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及疗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6~2010-06在我院行腔内治疗的60例老年LEAOD患者腔内治疗技术、围术期处理特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8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成功率为94.44% (68/72);并发症发生率为6.94% (5/72),其中2例发生心衰,l例发生造影剂肾病,2例发生导丝穿破血管壁,无围术期死亡;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5±0.13)增至术后7d的(0.82±0.15) (t=11.54,P<0.001);术后12个月、24个月肢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46% (46/52)和71.88% (23/3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31% (48/52)和78.13% (25/32),术后24个月肢体保全率为100.00% (32/32).结论 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老年LEAOD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英;李文静;姚红;江鹰;赵雄;周兆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下肢DVT的主要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当肺动脉栓塞80%以上时,常导致患者死亡,即致死性肺梗死[1],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且死亡率高达31%~41%[2].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降低了下肢DVT患者血栓脱落并导致PE的可能性,而且及时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可减少PTS的发生.我院2005-01~2010-09对17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术,术中患肢置管溶栓,术后行患肢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