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脑连接组学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艳阳;余新光

    人脑连接组学利用神经影像和电生理技术从宏观层面构建人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网络,结合图论的分析方法,刻画脑网络的拓扑属性,进而理解大脑进行信息处理的工作机制[1-2].

  • 脑表面重建磁共振影像定位中央区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彦昊;张健;张金山;高佩红;费昶;衡雪源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表面重建影像墨卡托视图(Mercator View)在显示中央区结构及定位中央沟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导航手术的52例病例中选择出应用3D T1MPR序列获取影像数据的患者资料43例.将患者的影像三维数据通过磁共振工作站进行曲面重建得到墨卡托视图.由神经外科和影像科医师分别对该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中央沟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像特点定位中央沟.结果 共得到正常的中央区资料73个,有病变的中央区资料13个.正常中央区均能够在墨卡托视图上得到清晰的显示和明确的定位,13例有病变的中央区中92.3%的中央沟能够得到准确的定位,而且不同人员对其定位结果均一致.结论 中央区结构可以在单幅脑表面重建墨卡托视图上得到完整的显示,有助于更直观、更准确地判断中央沟位置.

  • 缺血型烟雾病的影像特点

    作者:宋扬;徐蔚海;高山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颅内动脉闭塞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型或缺血型,随着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缺血型患者检出比例逐渐增加.本文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脑结构和灌注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

  • 美国急性卒中影像学发展蓝图

    作者:马丽;薛静;王晨;王效春;高培毅

    2007年9月7日至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急性卒中治疗新神经影像学进展"大会,卒中神经病学专家、神经放射学家、急诊科医生、神经影像研究学者,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成员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成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新的神经影像学在急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此次大会的主旨在于评价急性卒中神经影像学的新临床实践,并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1)标准化灌注和半暗带成像技术;(2)缺血半暗带影像学标志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的验证;(5)影像学的生物学标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的验证;(4)建立急性卒中影像学的中心数据库.这篇报告对这些建议进行了总结并检验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 神经外科学专业发展趋势及设想

    作者:戴宜武;卢洪流;徐如祥

    目的 综合分析国内外、军内外及我区神经外科专业近年来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为我区神经外科学事业发展寻求突破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和CNKI对近5年来国内外、军内外神经外科相关专业进行英文及中文文献检索,结合文献对国内外神经外科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 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技术发展迅猛,已经由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发展到精准神经外科.以"血管内治疗技术、脑功能定位技术、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为代表的一批神经外科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但拓展了本学科的治疗领域,也使治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结论 高新技术影像设备的研制和应用为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技术平台,提高了对神经系统疾病认识的水平;随着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也加速高新技术设备的开发和使用.

  •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某些技术问题

    作者:陈左权;白如林;黄承光;张光霁;卢亦成

    我院自1990年开展神经介入工作以来,共收治了57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患者,本文探讨了血管内栓塞治疗57例TCCF中遇到的某些技术问题.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7例中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12~56)岁.均为外伤致病,病程15 d至20年.1.2 临床症状 57例均有眼部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结膜充血、水肿和突眼.7例(12.3%)为双侧眼部症状.视力下降21例(36.8%),单眼失明7例(12.3%).动眼神经麻痹者46例(80.7%).鼻出血1例.

  • 21世纪神经外科面临的挑战

    作者:朱诚;卢亦成;周晓平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已从宏观转向微观,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影像学技术的创新和微侵袭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使得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日臻完善.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作者:仇建婷;任桂茹;商秀丽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分析ALS的颅脑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评价MRI及DTI在A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AL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MRI呈现皮质脊髓束(CST)异常改变者构成MRI阳性组,共10例,无异常改变者构成MRI阴性组,共39例;此外,对1例患者的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结果进行单独分析.[结果]MRI阳性者共10例(占20.4%);MRI阳性组的起病年龄较MRI阴性组小,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锥体束征较MRI阴性组明显( P <0.01);两组的病程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DTI显示CST等广泛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值(FA)减低,DTT示CST严重缺失.[结论]虽然颅脑MRI呈现异常改变与ALS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但在临床诊断ALS的患者中,MRI阳性率较低,可见MRI对ALS并不敏感,仅作为参考标准,而DTI技术可能对ALS的诊断有所帮助,有待进一步研究.

  • 腰椎极外侧椎间融合术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曾令国;王麓山

    神经损伤是腰椎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人们将神经影像学技术用于XLIF术前对患者腰骶丛神经根的清晰显示,以减少术中神经损伤的几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该文就神经影像学技术在XLIF手术的应用优势、神经影像学技术对腰骶丛神经的显像以及其在临床计量数据和分区数据中的具体应用作一综述。

  • 颅后窝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附36例分析)

    作者:孔文龙;彭玉平;漆松涛

    目的 探讨颅后窝蛛网膜囊肿(postetior fossa arachnoid cyst,PF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术前出现症状30例.无症状6例.单纯神经内镜手术24例,内镜控制下显微镜手术5例,单纯显微手术3例,未手术观察4例.结果 30例术前出现症状病人中,术后症状消失13例,明显好转12例,无变化5例.32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5年.囊肿完全消失2例,不同程度缩小23例,无明显变化7例.结论 CT或MR是诊断PFAC的有效方法,CT蛛网膜下腔一脑池造影(CTC)对区别真性囊肿与假性囊肿具有特异性.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颅后窝囊肿的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方法.

  •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涛(综述);刘兰祥(审校)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该病以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特点[1]。然而该病发病较为隐匿,当临床作出诊断时,70%~80%的纹状体多巴胺(DA)和1/3的黑质神经元及纹状体神经纤维已经丧失[2-3]。因此,对PD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