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的检测方法

    作者:汪林(综述);范秀萍(审校);朱强(审校)

    胃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率高,病因尚未阐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1]。胃容受性(gastric accommodation, GA)障碍是FD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检测GA有助于FD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观察。目前检测GA的方法繁多,本文对GA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盐酸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杨云

    目的 探讨盐酸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容受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消化科治疗的FD门诊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盐酸伊托必利)和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各60例,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容受性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饮水负荷量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治疗组升高(67.6±25.8)mL,对照组升高(31.5±24.9)mL,(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其中显效18例(30.0%)、有效34例(5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其中显效16例(26.7%),有效18例(30.0%),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使用盐酸伊托必利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胃容受性障碍,缓解患者上腹胀痛、早饱等症状;盐酸伊托必利治疗FD有良好的的疗效.

  • 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

    作者:金鹏华

    目的:探讨接受逆行胃电刺激后肥胖患者胃容受性、胃排空和胃肠激素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肥胖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逆行胃电刺激和假胃电刺激,分析不同刺激下胃容受性、胃排空和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患者饱感时的进餐量和大耐受程度进餐量均显著低于采用假胃电刺激后(P<0.01)。采用逆行胃电刺激后和假胃电刺激后患者胃半排空时间、1h固体餐存留率、2 h固体餐存留率以及瘦素、生长激素释放肽、抵抗素、肽YY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激素释放的变化与胃半排空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577,P<0.05)。结论急性逆行胃电刺激能够减少肥胖患者对液体的进餐量,但是对相关激素的释放影响不明显。

  • 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沈凤

    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成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和器质性消化不良(OD ),其中 FD 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胃排空的延迟、胃容受性扩张能力的下降及内脏的敏感性增强有关[1];而O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的疾病、药物及某种因素导致的。有研究显示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与FD密切相关,但是精神、心理因素对FD 与OD 影响的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对 FD 及 OD 受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不同亚型的近端胃功能评估

    作者:邓莉;柯美云;姚树坤;王智凤;孙晓红;方秀才;朱丽明

    目的 评估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及其亚型患者的近端胃功能.方法 纳入30例FD患者,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15例,上腹痛综合征(EPS) 15例.另纳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恒压器检查所有受试者,记录小扩张压(MDP),以及初始感觉和大感觉时对应的压力和容积.在MDP+2 mmHg(1 mmHg=0.133 kPa)时,记录试餐前30 min平均容积、试餐后60 min平均容积、试餐后大容积(容受性),并计算容受性舒张容积.观察FD患者的胃部感觉高敏和容受性障碍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tudent's 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FD组的MDP、初始感觉压力、大感觉压力、初始感觉容积、大感觉容积分别为(6.17±1.95) mmHg、(8.44±2.01) mmHg、(14.62±3.72) mmHg、(123.59±53,26) mL、(451.26±140.44) mL,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的(9.27±1.99) mmHg、(12.04±2.66) mmHg、(19.74±4.18) mmHg、(168.41±73.06) mL、(556.89±124.0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80、-5.900、5.011、-2.723、-2.995,P均<0.01).FD组试餐前30 min和试餐后60 min的平均容积分别为(212.19±120.82)、(333.97±121.86) 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1.69±66.19)、(385.58±83.05) m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D组试餐后大容积和容受性舒张容积分别为(405.10±111.29)、(190.16±97.22) mL,分别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61.10±87.60)、(262.83±78.3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9、-3.187,P均<0.05).FD患者试餐后大容积出现在试餐后15~20 min,而健康对照者则是在试餐后5~10 min.30例FD患者中,12例(40%)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其中PDS组8例,EPS组4例,两组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30%)存在胃容受性障碍,其中PDS组5例,EPS组4例,两组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存在胃部感觉高敏和胃容受性障碍,但在PDS和EPS亚型间无差异.罗马Ⅲ标准的FD分型可能并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的FD患者.

  • 人体对逆行胃电刺激的内脏敏感性及与胃容受性、胃排空的关系

    作者:姚树坤;柯美云;王智凤;许大波;张艳丽;陈建德

    目的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内脏感觉、胃容受性和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12例,胃镜下将双极电极固定在远端胃黏膜,观察不同参数RGES引起的症状程度,较小能量刺激对水负荷和固体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引起初始感觉的胃电刺激能量为(265.6±134.9)smA2,大耐受的刺激能量为(2020.0±865.1)smA2,对RGES的内脏感觉个体差异很大.小于50%引起初始感觉的刺激能量即可显著减少水负荷和延缓固体胃排空,不引起明显症状.引起初始感觉的刺激能量与刺激引起的饮水量减少(r=-0.80,P<0.05)和胃排空时间延长(r=-0.78,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RGES可降低胃容受性和延缓胃排空,在对胃电刺激内脏敏感性高的个体这些抑制作用更强.

  • 单纯性肥胖症近端胃功能变化

    作者:常丽丽;姚树坤

    单纯性肥胖症的基本发病机制是由于食物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食物摄入量直接与胃功能有关.胃容受性和顺应性增加在肥胖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53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行胃底机械性扩张,探讨单纯性肥胖症近端胃功能的变化.

  • 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

    作者:姬红波

    目的 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3例.对照组仅采用伊托必利治疗,联合组采用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嗉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胃容受性、胃排空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餐后饱胀、早饱积分分别为(1.9±04)、(2.0±0.3)分,联合组分别为(12±0.2)、(1.3±0.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胃容受性为(351.2±43.2)ml,联合组为(385.1±46.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餐后2、5h胃排空率分别为45.3%、75.5%,联合组分别为67.9%、9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7%,联合组为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托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能明显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胃容受性,提高治疗效果,其效果优于单用伊托必利,值得临床推广.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组焦虑抑郁和胃容受性及内脏敏感性研究

    作者:成家飞;朱滢;许丰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亚组焦虑抑郁、胃容受性及内脏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93例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HC)36例,FD组57例,根据罗马Ⅳ标准将FD进一步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 1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5例,重叠组11例.各组人群均填写消化不良症状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采用液体营养餐试验评估胃容受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内脏敏感性,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这些病理生理机制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D 3个亚组焦虑评分较HC组均升高(P<0.01),EPS组和重叠组的抑郁评分较HC组升高(P<0.01,P<0.05),而PDS组的抑郁评分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间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HC组比较,EPS组、PDS组及重叠组的MTV均降低(811.8±197.8,810.9±193.6,766.4±225.9∶950.8±193.1;P<0.05,P<0.01,P<0.01),FD 3个亚组之间的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营养餐后,EPS组、PDS组和重叠组的饱胀评分下降速度较HC明显减慢,但FD 3个亚组间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重叠组较HC组出现恶心、腹痛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FD 3个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组:症状总分与焦虑呈正相关(r=0.603,P=0.049),上腹烧灼感与餐后30 min饱胀VAS评分呈负相关(r=-0.759,P=0.007).PDS组:餐后饱胀评分和症状总分分别与焦虑、抑郁及餐后30 min饱胀评分均呈正相关(r=0.407,P=0.015;r=0.405,P=0.016;r=0.390,P=0.021;r=0.382,P=0.023;r=0.462,P=0.005;r=0.359,P=0.034).重叠组:症状与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与HC组比较,F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胃容受性受损及内脏高敏感,但3个亚组间这些病理生理机制均无明显差异.各亚组症状与病理生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

  • 联合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及胃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尚品杰

    目的:研究复方阿嗪米特(CA)联合莫沙必利(MSP)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症状积分、胃排空试验及胃容受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确诊为FD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药物MS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服用药物CA。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胃容受性情况及胃排空试验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51.79%、总有效率8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4%、51.79%( P<0.05);好转率8.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8.7±6.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4±7.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12.7±3.6)分;大饮水量(387.1±105.8)m L显著高于治疗前(320.8±90.9)m L和对照组治疗后的(351.3±77.7)m L。观察组治疗后2 h的胃全排空率66.07%(37/56)、5 h的胃全排空率94.64%(53/56)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71%(6/56)、23.21%(13/56)和对照组治疗后的44.64%(25/56)、73.21%(4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 A联合M S P药物治疗FD ,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增大患者胃容受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雒芳(综述);刘纯伦(审校)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根据2006年罗马委员会制定的罗马Ⅲ标准,FD定义为来源于胃及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包括餐后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疼痛及烧灼感等),同时排除可以引起以上症状的器质性及代谢性疾病,在诊断前上述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有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依据罗马Ⅲ标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具有发病率高、慢性及复发性等特点。患者不断求医,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及医疗费用增加。目前, F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来有关FD发病机制的报道越来越多,取得了重大进展。多数学者认为,F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与胃肠运动异常、胃感觉异常、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胃肠运动及感觉异常可直接导致FD患者出现症状,而其他各种因素可通过调节胃肠道运动及感觉而起作用,这些因素可以独立存在,也可相互影响而导致上述症状出现。

  • 体表神经调控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军;汤净;谭安萍;谭琰

    目的 观察体表穴位无针经皮电刺激(TEA)此种体表神经调控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容受、胃电图(EEG)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体表神经调控对 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 EA组和假-T EA组,各5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大饱腹感).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Sham-TEA)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 cm及远离PC615~20 cm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容受性、EEG、临床症状变化及SF-36评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胃容受性为(725 ± 46)mL,FD患者胃容受性为(539 ± 3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FD患者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24.5 ± 2.9)分,T 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 ± 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 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Sham-T 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T EA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Sham-T E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 EA 组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68.2% ± 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 ± 2.4%),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 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T 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 ± 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 ± 1.53)db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 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任何状态下Sham-T EA组的主功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 EA可以改善 FD患者的胃容受,降低内脏高敏感;明显改善FD患者的生活质量.T 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降低主频不稳定系数,调整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促进胃动力.

  • 联合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及胃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汤建生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联合疗法对症状及胃容受性的影响效果。方法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莫沙必利治疗,而研究组采取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容受性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研究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大饮水量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联合疗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同时提高胃容受性水平,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