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黏着斑激酶在机械压力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分泌中的作用

    作者:李娜;李琪;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周向东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机械压力诱导的人气道黏蛋白(MUC)5 AC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气液相界面培养人支气管上皮NHBE细胞,用Transwell压力实验装置间断性施压于NHBE细胞,黏着斑激酶(FAK) siRNA转染NHBE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FAK和p-ERK1/2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UC5AC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MUC5AC蛋白相对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机械压力能显著升高MUC5AC mRNA及蛋白含量及p-ERK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P<0.01).FAK siRNA可显著降低机械压力所诱导的MUC5AC mRNA及蛋白含量的升高及p-ERK1/2蛋白表达(P<0.01),但与转染FAKsiRNA对照组相比,机械压力+转染FAKsiRNA组细胞表达MUC5AC mRNA及蛋白水平和p-ERK1/2蛋白相对水平仍然是增加的(P<0.05),PD98059能显著抑制机械压力所诱导的MUC5A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1).FAK siRNA联合AG1478作用于NHBE细胞则可显著抑制机械压力诱导的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P<0.01).AG1478单独作用能有效降低由机械压力所诱导的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但与AG1478对照组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性.结论 机械压力诱导的MUC5AC高表达的信号传导通路为ERK依赖的,FAK为ERK的上游信号分子.

  • TNF-α与香烟烟雾在诱导气道上皮细胞株黏蛋白表达的相互作用

    作者:李琪;周向东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香烟提取物共同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特点.方法 培养的人气道上皮细胞BEAS-2B,转染核转录因子(NF)-κB "decoy" 寡核苷酸(ODNs),并以乱序NF-κB ODNs为对照转染组,各组均分别予以TNF-α 10%香烟提取物(CSE)单独刺激及共同刺激,以Western blot、ELISA及RT-PCR法检测各组刺激前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黏蛋白(MUC5AC)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 转染乱序NF-κB ODNs的细胞予以TNF-α 10%CSE刺激后,各组细胞中p-EGFR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伴随MUC5AC蛋白含量及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P<0.05);共孵育组中较单独刺激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转染NF-κB "decoy" ODNs组再予以TNF-α刺激,细胞中MUC5AC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与未转染组相比升高不明显,而单用CSE刺激组中的MUC5AC、P-EGFR水平仍有明显升高(P<0.05);共孵育组显示出与CSE单独刺激组相似的结果 .结论 TNF-α、CSE能协同促进气道上皮细胞中黏蛋白合成,转录因子NF-κB主要参与TNF-α所致的MUC5AC表达,而在CSE诱导的效应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 Ezrin介导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株分泌黏蛋白增加

    作者:李琪;李娜;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周向东

    目的 探讨膜连接蛋白Ezrin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相关调节机制.方法 以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刺激培养的人气道上皮HBE16细胞,ELISA法、real-time PCR法测定黏蛋白(MUC)5AC的蛋白及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Ezrin蛋白含量.结果 NE刺激30 min后MUC5AC mRNA表达增强,细胞中及培养上清中黏蛋白MUC5AC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Ezrin永久磷酸化载体pEGFP-N1-Ezrin-T567D的细胞经NE刺激后,胞质内磷酸化Ezrin表达明显增强,且胞膜分布增多.同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UC5AC蛋白含量亦显著高于单纯NE组(P<0.01).遏制Eznn磷酸化pEGFP-N1-Ezrin-T567A载体转染组在NE刺激后,Ezrin蛋白与pEGFP-N 1-Ezrin-T567D组相比有明显减少,且未出现向胞膜聚集的趋势,同时分泌至培养上清的MUC5AC蛋白也有明显减少(P<0.01),同时伴随胞质内MUC5AC蛋白有所增加(P<0.05).结论 Ezrin蛋白参与了NE诱导的MUC5AC蛋白分泌,是气道上皮细胞MUC5AC分泌的重要调控分子.

  • 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致体外人肺A549细胞黏液高分泌

    作者:雷蕊霞;周向东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所致人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CSE刺激A549细胞,复制黏液高分泌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CSE组、氯化高铁血红素(Heroin)组和锌原卟啉(ZnPPIX)组,观察黏蛋白(MUC)5A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P)-EGFR、HO-1及双功能氧化酶1(Duoxl)的表达.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HO-1、Duox1、EGFR及MUC5AC的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P-EGFR、EGFR、Duox1和HO-1蛋白;ELISA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MUCSAC蛋白表达.结果 CSE组MUC5AC的mRNA吸光度积分相对值和蛋白水平分别为0.660±0.044和(157±3)μg/mg,较对照组0.412±0.043和(105±8)μg/mg明显升高(P<0.05),p-EGFR蛋白水平、EGFR、HO-1及Duox1的mRNA和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与CSE组相比,Hemin组140-1 mRNA及蛋白进一步增高,而p-EGFR蛋白水平、Duox1、EGFR及MUCSAC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回降.与对照组相比,ZnPPIX组HO-1 mRNA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增高,而p-EGFR蛋白水平、Duox1、EGFR及MUC5AC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HO-1可通过下调Duox1的表达,阻断香烟烟雾诱导EGFR活化的上游信号途径,减少EGFR活化,从而抑制MUCSAC的表达.

  • 孟鲁司特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2和MUC5B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雪琨;李源;刘红;张革化;徐伟杰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人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2和MUC5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下鼻甲黏膜组织进行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取第2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成对照组、IL-1β组、孟鲁司特+IL-1β组和孟鲁司特组。IL-1β组加入含IL-1β(10 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孟鲁司特+IL-1β组先加入孟鲁司特(0.01 mol/L)孵育8h后,再加入含IL-1β(10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孟鲁司特组加入含孟鲁司特(0.01 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仅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上皮细胞黏蛋白MUC2和MUC5B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MUC2和MUC5B mRNA和孟鲁司特组水平相近[MUC2:(2.93±1.57)×106拷贝/μg、( 1.63±0.47)× 106拷贝/μg;M UC5B:(8.21±3.54)×105拷贝/μg(5.15±2.16)×105拷贝/μg]。而孟鲁司特+IL-1β组MUC2和MUC5B mRNA定量表达均低于IL-1β组[(3.48±1.41)× 106拷贝/μg比(6.63±1.73)× 10拷贝/μg,MUC5B:(1.75±0.69)×106拷贝/μg比(3.40±2.79)×107拷贝/μg,均P<0.05],但高于对照组和孟鲁司特组(均P<0.05)。结论 孟鲁司特可降低IL-1β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2和MUC5BmRNA的表达,但不影响正常状态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RNA的表达,可能对炎性细胞因子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 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在肾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饶秋;周晓军;石群立;印洪林;马恒辉;周航波;章如松

    目的 探讨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herin)的新抗体在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166例肾脏肿瘤标本,其中肾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2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0例(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15例,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18例、嗜酸细胞腺瘤8例.使用Ksp-cadherin、CD10、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CK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结果 Ksp-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是透明细胞癌23%(27/120),乳头状肾细胞癌20%(4/20),嫌色细胞癌18/18,嗜酸细胞腺瘤6/8.CD10、波形蛋白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有高表达,CK7主要表达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EMA在这4种肿瘤均有高表达.此外,CD10在肾嫌色细胞癌中也有表达,但其表达于胞质,而在其他肿瘤的表达在细胞膜.Ksp-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程度与其分期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Ksp-cadherin局限表达于远端肾小管及其起源的肾脏肿瘤.在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中有高度的特异和敏感性,在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分期分级有关,在肾脏常见的上皮性肿瘤中具有鉴别诊断和预后价值.

  • 黏蛋白5B在鉴别真菌性鼻窦炎组织中曲霉菌和毛霉菌的意义

    作者:朴颖实;刘红刚;刘宪军

    目的 探讨黏蛋白抗体在真菌性鼻窦炎活检组织中的曲霉菌和毛霉菌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1-2006年间66例真菌性鼻窦炎活检标本存档蜡块,其中真菌球29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12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4例,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例;确认曲霉菌属44例(烟曲霉菌31例,黄曲霉菌7例,土曲霉菌6例),毛霉科真菌22例(毛霉菌14例,根霉菌8例).用黏蛋白(MUC)2、MUC5AC和MUC5B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真菌,并与过碘酸-雪夫(PAS)和Grocott环六亚甲基四胺银(GMS)特殊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UC5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和土曲霉菌总阳性率为90.9%,毛霉菌和根霉菌总阳性率为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UC2和MUC5AC均为阴性;PAS和GMS染色上述真菌均为阳性.结论 MUC5B抗体可作为检测组织内真菌的有效指标,应用MUC5B抗体可以对真菌性鼻窦炎中曲霉菌属和毛霉科真菌进行鉴别.

  •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梗阻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夏慧玲;刘必成;张晓良;刘殿阁;吴冀宁;张建东;弓玉祥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UUO)肾脏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10周龄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n=20)和UUO组(n=40),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小鼠.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方法 观察ILK、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梗阻侧肾组织ILK的蛋白水平;用即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K、E-cadherin和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K在假手术组只有微量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UUO术后1 d ILK蛋白表达显著增多(t=16.5,P<0.01),7 d达高峰.术后3 d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α-SMA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t=21.0,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E-cadherin明显减少(t=5.6,P<0.01).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分析,术后1~7 d,ILK蛋白表达与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87,P<0.01).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ILK蛋白表达于术后1 d明显增加,7 d达高峰,14 d表达不再增加(P>0.05).RT-PCR结果 显示术后l d ILK mRNA表达增多(t=141.6,P<0.01),E-cadherin mRNA表达于术后3 d显著减少(P<0.01),α-SMA mRNA表达于术后3 d开始增多(P<0.01).结论 UUO模型早期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增高,可能通过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而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MUC1黏蛋白1抗体标记超顺磁纳米颗粒在胰腺癌裸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重捷;邹奇;陈杰;李春生

    目的 制备MUC1黏蛋白1(MUC1)靶向修饰的探针超顺磁纳米颗粒(SPION),探讨其在胰腺癌移植模型中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 采用化学共轭法将MUC1与SPION耦联,构建靶向探针,检测其基本物理特性,包括水和直径、表面电荷及MR信号测定;同时建立胰腺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研究在裸鼠体内的成像效果.取移植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MUC1的表达.结果 制备的分子探针颗粒大小约为63.5 nm,表面电荷约为10.2 mV,该探针溶液能显著降低MR横向弛豫时间(T2值).在体内实验中,MUC1可以选择性地积聚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并能显著降低T2信号强度.结论 制备的探针具有粒径小、超顺磁性等优点,并能实现与胰腺癌组织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内成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早期可靠的活体影像学资料.

  • 卵泡抑素、MUC1基因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录民;杨瑞光;姚健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 FS)和黏蛋白MUC1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60例乳腺疾病入院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乳腺癌40例,乳腺良性疾病20例,分别采用ELISA法和CanAgMUC1检测试剂盒检测其血清中FS和MUC1含量。结果在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FS和MUC1的血清含量分别为(3.75±1.32)ng/ml和(37.63±23.22)U/ml,FS和MUC1的阳性率分别为32.50%和4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乳腺癌患者FS和MUC1血清含量和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1或P<0.05)。结论 FS、MUC1与肿瘤发生、发展、生物学特征以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

  • 血必净注射液对卵蛋白致敏小鼠气道MUC5AC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丁辉;冯艳;陈如华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卵蛋白(OVA)致敏小鼠气道MUC5AC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干预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方法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小鼠,32只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血必净治疗组,每组8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FN-γ的水平变化,实时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MUC5AC mRNA表达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小鼠气道MUC5A mRNA表达(0.377±0.021)相比,哮喘组(1.103±0.087)明显增多(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0.403±0.038)及血必净治疗组(0.437±0.031)小鼠气道MUC5A mRNA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 P<0.01);(2)与对照组小鼠 BALF 表达 IL-4[(22.812±1.978) ng/L]及IFN-γ[(101.232±9.664)ng/L]比较,哮喘组BALF表达IL-4[(87.234±6.901)ng/L]水平升高(P<0.01),而IFN-γ表达[(47.231±3.887)ng/L]明显降低(P<0.01);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36.289±3.012) ng/L]及血必净治疗组 IL-4水平[(38.112±2.761)ng/L]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降低IL-4和MUC5AC的表达,提示在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控制哮喘方面具有意义。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黏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毛翎;白春学;张敏;王悦虹;陈杰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黏蛋白5AC(MUC5AC)在外周气道中的表达,确定小气道EGFR表达与黏蛋白合成的关系.方法肺组织标本取自38例肺癌手术患者,于远离病灶处取材,按照基础疾病和吸烟史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16例、吸烟组10例、对照组12名,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外周小气道EGFR和MUC5AC蛋白表达.结果吸烟组和COPD组EGFR蛋白表达较高,吸光度(A)值分别为4.89±1.89、4.62±1.65,较对照组(2.01±1.02)显著增高(q′=6,P<0.01).吸烟组和COPD组EGFR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阳性百分率分别为52.1%±13.5%、42.9%±14.2%,比对照组基底细胞阳性百分率(23.7%±9.5%)显著增高(P<0.01);吸烟组和COPD组EGFR杯状细胞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1.9%±9.7%、21.1%±8.6%,比对照组杯状细胞阳性百分率(71.1%±14.3%)显著降低(P<0.01).吸烟组和COPD组EGFR表达量及定位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在所有研究对象中,EGFR阳性区域和MUC5AC阳性区域呈正相关(r=0.877 4,P<0.001).结论 EGFR活化参与了COPD患者气道上皮黏蛋白表达.

  • c-src/NADPH氧化酶1/活性氧对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诱导气道黏蛋白5 AC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琪;周向东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上游信号调节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气道BEAS-2B上皮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NE组(NE刺激)、NE+PP2组(NE刺激合并c-src抑制剂PP2)、NE+c-src siRNA组(NE刺激合并c-src siRNA)、NE+Noxl siRNA组[NE刺激合并NADPH氧化酶1(Nox1)siRNA]、阴件siRNA对照组(加入阴性对照siRNA)及NE+阴性siRNA组(NE刺激合并阴性对照siRNA)为干预条件.检测干预前后各组细胞巾活性氧含量、NoxI蛋白含量、黏蛋白5AC的蛋白及mRNA水平.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活性氧试剂盒测定活性氧相对含量;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黏蛋白5AC mRNA水平;ELISA法分析细胞黏蛋白5AC的蛋白相对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oxl蛋白及c-src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 NE组细胞中Nox1蛋白相对含量为0.88±0.12,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32±0.09(t=9.12.P=0.003);活性氧相对含量为0.76±0.09,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18±0.02(t=9.44,P=0.003);黏蛋白5AC蛋白相对含量为0.82±0.09,基因转录水平为0.77±0.05,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21±0.11和0.18±0.08,t值分别为7.75和6.13,P值分别为0.004和0.006).NE+c-src siRNA组细胞的Nox1蛋白相对含(0.39±0.08)、活性氧相对含量(0.29±0.05)均低于NE组(t值分别为5.43和5.60,均P=0.007);黏蛋白5AC蛋白相对含量(0.38±0.09)及mRNA水平(0.41±0.04)低于NE组(t值分别为5.28和4.09,P值分别为0.008和0.034).NE+PP2组活性氧相对含量为0.41±0.11,Nox1蛋白相对含量为0.44±0.05,黏蛋白5AC蛋白及mRNA水平分别为0.48±0.08和0.46±0.07,均低于NE组(均P<0.05).NE+Noxl siRNA组中活性氧相对含量(0.19±0.06)、黏蛋白5AC蛋白相对含量(0.31±0.05)及mRNA水平(0.32±0.06)也低于NE组(均P<0.05).结论 c-src/Noxl参与了NE诱导的活性氧活化,是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合成及分泌的上游信号调节因子.

  • 慢性烟曲霉暴露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福生;高艳艳;刘美娟;刘永全

    [目的]探讨慢性烟曲霉暴露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8只):慢性哮喘(A)组、慢性哮喘+烟曲霉孢子吸入1周(B)、3周(C)和5周(D)组、慢性哮喘+生理盐水吸入(E)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F)组和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烟曲霉孢子吸入(G)组.测定各组大鼠基础气道阻力和应用乙酰胆碱后气道阻力变化率,RT-PCR测定肺组织MUC5AC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BALF中IL-13水平,肺组织切片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程度.[结果]B、C和D组大鼠肺组织MUC5AC mRNA(MUC5AC mRNA/β-actin mRNA)(分别为1.9±0.4、2.3±0.6、2.9±0.8)、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表达(A值)(分别为278±58、566±64、891±80)、BALF上清液IL-13[分别为(96±16)、(136±22)、(197±34)μg/L]及杯状细胞/上皮细胞面积(分别为16%±5%、23%±7%、36%±9%)均高于A、E、F及G组(均P<0.05);C和D组大鼠气道阻力变化率(分别为61.91%±5.26%、84.69%±6.38%)均高于A、E、F及G组(均P<0.05).B、C和D组哮喘大鼠MUC5AC的A值及MUC5AC Mma/β-actin mRNA与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程度(PAS染色区面积/上皮细胞面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8和0.614,均P<0.05),与气道反应性(Raw变化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8和0.564,均P<0.05).[结论]慢性烟曲霉暴露可上调哮喘大鼠气道上皮黏蛋白MUC5AC的表达,促进杯状细胞增生,加重气道高反应.

  • 茶黄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

    作者:邬海桥;李琪;周向东

    目的 探讨茶黄素对炎症反应时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NE)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构建炎症反应时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以茶黄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AG1478)进行干预,观察黏蛋白5AC(MUCSAC)、EGFR、磷酸化EGFR(P-EGFR)、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兔抗磷酸化p38(P-p38)及磷酸化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JNK)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活性,再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HNE处理组、茶黄素组、AG1478组和茶黄素+AG1478组.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各组MUC5AC mRNA、EGFR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P-EGFR、P-ERK1/2、P-p38和P-JNK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MUCSAC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细胞免疫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作用前后黏蛋白的分布.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HNE处理组MUC5AC的mRNA和蛋白的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0.99±0.03和(169±6)μg/mg,EGFR mRNA和蛋白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0.98±0.02和(0.89±0.03)μg/mg,均较对照组[0.53±0.02、(105±4)μg/mg和0.61±0.11、0.21±0.05]明显升高;P-EGFR、P-ERK1/2的蛋白表达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P-p38的表达则有较低幅度的增强,P-JNK无明显变化.给予茶黄素及AG1478预处理后,与HNE刺激组相比,EGFR、P-EGFR、P-ERK1/2、P-p38均明显下调,P-JNK无相应改变;而茶黄素+AG1478组MUCSAC mRNA和MUC5AC的下调较单独用茶黄素或AG1478处理更为明显,其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0.20±0.02和(125±3)μg/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和1405.94,均P<0.05).结论 茶黄素可通过下调EGFR水平、减少EGFR的活化、部分阻遏EGFR信号转导途径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来实现对下游途径的影响,从而发挥茶黄素抑制炎性气道黏液高分泌形成的作用.

  • 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和原癌基因C-myc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胡耀杰;罗晓燕;杨岳;陈春悠;张志勇;郭欣

    目的 探讨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 (mucin 1,MUC1)和原癌基因蛋白质(proto-oncogene proteins C-myc,C-Myc)基因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58例PTC标本中MUC1和C-myc的表达水平. 结果 MUC1基因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为77.6%(45/58),MUC1在有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0.0%(9/10)和88.2%(15/17).C-myc基因在甲状腺癌中阳性率为81.0% (47/58);C-myc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检出率为100.0% (17/17). 结论 MUC1和C myc的阳性表达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间有差异,并与甲状腺癌的转移有关.

  • 核转录因子NF-κB及黏蛋白MUC1参与膀胱癌耐药机理的研究

    作者:向松涛;周四维;管维;陈忠;张旭;刘继红;庄乾元;叶章群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及上皮特异性黏蛋白MUC1基因及蛋白参与膀胱癌细胞耐药形成的机理.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 p65和MUC1蛋白在BIU-87、T-24及耐药株BIU-87/A细胞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F-κB p65的mRNA在3种细胞质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 h后的凋亡率.结果NF-κB p65蛋白在BIU-87、T-24细胞质中均有阳性表达,细胞核几乎无表达,在BIU-87/A耐药株的胞质、胞核中均有阳性表达.3组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BIU-87、T-24细胞膜、胞质中均有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质中均有强阳性表达,两者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细胞中NF-κB p65 mRNA表达均在胞质,核无表达,且3组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细胞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3种化疗药物作用48 h后,BIU-8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是膀胱癌细胞BIU-87/A耐药形成的中心环节,BIU-87/A耐药形成中NF-κB过度活化导致MUC1高表达可能是另一途径.

  •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肝肠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牛建华;刘仕琪;彭心宇;木拉提;秦江梅;曹祝萍

    目的 研究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肝肠钙黏蛋白(liver-intestine cadherin. LI-cadherin)的表达,探讨胃黏膜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分子机制.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44例不同胃组织中(包括正常胃黏膜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肠化生胃黏膜58例、胃腺癌46例、癌旁组织30例、胃间质瘤10例) LI-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LI-cadher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癌旁组织及胃间质瘤组织中不表达;在肠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3%,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按Laurien分型,肠型胃癌中LI-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78%)高于弥漫型胃癌(3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LI-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肠化生及胃腺癌的发生有关;LI-cadherin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 抗乳腺癌多形上皮黏蛋白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作者:李航;袁时芳;凌瑞;贠军;李永平;王辉;李郁;宋朝君;刘佩娟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多形上皮黏蛋白1(MUC1)单克隆抗体,将抗体应用于人乳腺癌组织、纤维腺瘤、囊性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临床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方法 用合成的MUC1重复序列短肽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及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杂交瘤技术筛选出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以ELISA、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对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及亚类分析;将抗体应用于人乳腺癌组织、纤维腺瘤、囊性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临床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MUC1的杂交瘤细胞株,第1株反应性强,效价1∶10 7以上.抗体亚型3株为IgG1,1株为IgM,轻链均为κ型.经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抗体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特异性结合,单抗检测MUC1在乳腺癌组织与纤维腺瘤、囊性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明显(均P<0.01).结论 抗MUC1单克隆抗体经检测效价高、特异性强,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胃癌组织MUC黏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亚男;姜懿凌;罗阳

    目的:阐述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在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方面的意义.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选择了43篇研究文献,内容涉及黏蛋白的研究概况,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以及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的新研究进展.结果:黏蛋白MUC1、MUC5AC、MUC6在正常胃黏膜中呈强阳性表达而MUC2则不表达.在正常胃黏膜向肠上皮化生、胃癌演进过程中,MUC1、MUC5AC、MUC6表达呈下调趋势而MUC2表达上调.以黏蛋白为标记可对胃癌进行重新分型,弥补了Lauren分型的不足.结论:黏蛋白MUC质和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胃上皮细胞癌变的情况.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潜在的分子机制.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