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醛糖还原酶对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表达纤连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作者:蒋涛;车琪;赵仲华;张秀荣;张农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对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sC) 表达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的影响,以及AR在肾小球硬化病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切、连接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AR,采用脂质体介导以及G418筛选的方法,将pCDNA3-AR稳定转染至MsC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MsC表达AR情况; 以Western 印迹法检测正常MsC、AR转基因MsC、应用AR抑制剂Sorbinil和Zopolrestat的正常M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后的正常MsC的FN和Col Ⅳ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正常MsC相比,TGF-β1作用后的正常MsC FN和Col Ⅳ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高1.6和1.7倍(P<0.01);AR转基因MsC的FN、Col Ⅳ表达分别增加1.8倍和1.5倍;应用Sorbinil时,FN和ColⅣ分别降低1.8倍和1.4倍(P<0.05);应用Zopolrestat时,FN和Col Ⅳ分别降低1.7倍和1.4倍(P<0.05).结论 AR高表达或活性受抑制时可以明显影响MsC FN、ColⅣ的蛋白表达,提示AR可能与肾小球硬化的病理过程有关.

  •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梗阻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夏慧玲;刘必成;张晓良;刘殿阁;吴冀宁;张建东;弓玉祥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UUO)肾脏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10周龄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n=20)和UUO组(n=40),分别于术后1、3、7、14 d处死小鼠.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的方法 观察ILK、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梗阻侧肾组织ILK的蛋白水平;用即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K、E-cadherin和α-SMA 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K在假手术组只有微量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UUO术后1 d ILK蛋白表达显著增多(t=16.5,P<0.01),7 d达高峰.术后3 d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α-SMA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t=21.0,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E-cadherin明显减少(t=5.6,P<0.01).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分析,术后1~7 d,ILK蛋白表达与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87,P<0.01).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ILK蛋白表达于术后1 d明显增加,7 d达高峰,14 d表达不再增加(P>0.05).RT-PCR结果 显示术后l d ILK mRNA表达增多(t=141.6,P<0.01),E-cadherin mRNA表达于术后3 d显著减少(P<0.01),α-SMA mRNA表达于术后3 d开始增多(P<0.01).结论 UUO模型早期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增高,可能通过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而参与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 302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徐米清;傅慧芳;庞伟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老年组为1991年7月至200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共302例,男190例,女1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9.3岁,内生肌酐清除率(0.09±0.04)ml/s.原发病: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88例(29.1%),慢性肾炎82例(27.2%),糖尿病肾病52例(17.2%),慢性肾盂肾炎28例(9.3%),梗阻性肾病20例(6.6%),多囊肾16例(5.3%),痛风性肾病9例(3.0%),其他7例(2.3%).非老年组为同期住院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260例,年龄14~59岁,平均47.6岁.

  • 慢性缺血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二)

    作者:谌贻璞

    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是高血压的肾脏并发症,为西方国家患者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位疾病(约占25%),我国发病率也在日趋增多。本病可分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benign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及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malignant 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两种。

  • 拟诊高血压肾硬化的非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的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作者:郭云珊;袁伟杰;于建平;梅小斌;叶菡洋;边琪;许静

    目的探讨拟诊高血压肾硬化(HN)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BN)及类似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3例HN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血压、尿蛋白排泄、血清学各项指标以及眼底、心脏结构等临床参数.通过肾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分析比较各组间临床参数差异及组织学特征.结果依据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BN(35例)、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MN,12例)、原发性肾炎(PN,1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6例)四组.10例PN患者中IgA肾病7例(11.1%),系膜增生性肾炎2例(3.2%),间质性肾炎1例(1.6%),HN诊断符合率为74.6%.BN组患者男性居多,年龄高于PN、FSGS组;高血压家族史及高血压病程均较PN、FSGS高;血尿发生率及血尿程度均低于另两组;蛋白定量亦低于PN、FSGS组,尤其与FSG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N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明显高于PN、FSGS组,且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N组与上述两组相差不显著.BN组视网膜病变主要为0~Ⅱ级,占76%,而MN、FSGS则以Ⅲ~Ⅳ级病变为主.组织学显示PN组球性硬化的肾小球比率高于HN、FSGS组,小管慢性化指标PN组高于HN组,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N、BN组肌内膜细胞增殖、小动脉玻璃样变等血管病变较FSGS组明显,尤以BN组病变显著.结论临床拟诊HN患者不能排除PN、FSGS.部分BN、MN与PN患者临床特征相似,单纯依据病史、化验等手段难以鉴别,肾组织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佳手段.

  • 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的诊治

    作者:周福德

    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MHPT)是以重度高血压(舒张压≥130mmHg)及合并眼底出血、渗出和(或)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均可导致MHPT,肾实质疾病是MHPT的主要原因,其中以IgA肾病为常见.

  • 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对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尿蛋白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谢志勇;夏迪亚;海那尔

    相关研究表明,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在导致终未性肾衰竭的疾病中所占的比率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尤以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居多[1],但目前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本人,大多都是以单纯的控制血压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针对"肾硬化"本身的治疗很少,临床上相关的报道也很少见.本院对54例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患者采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观察其对尿蛋白和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余学清

    高血压可导致靶器官肾脏的损害.良性高血压可导致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恶性高血压可引起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高血压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同时也是加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慢性肾炎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0%~80%,硬化性肾炎的发生率达90%,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在95%以上,提示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茂科;崔钦利;姜连文;黄蓉蓉;全凤铃;王俊英

    目的:探讨6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BAN)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将339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BAN组89例和对照组25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筛选,有18个因素与BAN有关.多凶素Logistic分析,有8个因素在P=0.05水平被选人模型中,即年龄(OR=1.408)、男性(OR=3.707)、吸烟(OR=3.429)、高血压病程(OR=1.153)、脉压(OR=1.137)、尿酸(OR=1.03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4.160)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014).结论:男性、高龄、吸烟、高血压病程、脉压、尿酸和LDL-C是BAN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BAN的独立保护因素.

  • 麦角胺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及肾硬化

    作者:金世兰

    患者,女,48岁,因偏头痛,10年来一直服用麦角胺(每日6~12 mg),近来感发热、易疲劳、前胸部疼痛伴双下肢痛及上肢无力而就诊.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min,血压240/13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多汗,颜面潮红;双侧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触不清,双足踝水肿;余无阳性体征.

  • 前列腺素E1降低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蛋白尿的作用

    作者:路妮娟

    前列腺素E1(PGE1,凯时)注射液的剂型是将药液封入直径仅为0.2 um的脂微球中,脂微球是理想的药物载体,对病变血管、肝、肾有特殊的亲和性,可将PGE1运送到特定的病变部位.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李敏;郭兆安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病理特征为广泛的入球小动脉透明样变和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同时出现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缺血性表现[1].随着高血压进展,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基底膜增厚,伴随肾间质胶原增加,单核细胞灶性浸润和纤维化[2].高血压是引起和加重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始动机制,因此,早期进行降压治疗,并将血压降至目标值是预防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关键[3].而肾纤维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足细胞损伤、氧化应激等是高血压性肾损害进行性发展的重要机制,因此在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药治疗,对于提高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的机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 TGF-β肾小球系膜增殖或抑制中的调节机制

    作者:邹敏书;吴莉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组织细胞的发育形成、创伤修复、免疫调节、肿瘤发生、细胞黏附、凋亡等有关,其过度生成可导致多种器官纤维化.近年来,TGF-β在肾脏病中的功能作用报道颇多,在导致细胞外基质聚积,进而肾小球硬化上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因此,探讨TGF-β对系膜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TGF-β在肾小球系膜增殖或抑制中的调节机制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 高血压性肾损害

    作者:室谷嘉一;史春虹

    肾脏调节全身的体液量,这种调节是持续性的,并且与血压的调节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肾脏可视为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肾脏一旦受损,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病理学表现为肾硬化症,功能表现为肾血流量减少,出现蛋白尿.但是,高血压引起肾小球硬化、肾脏血流减少以及蛋白尿的机制尚不明确.此外,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不仅可降低血压,也可减少尿蛋白、抑制肾功能减退,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简介高血压性肾损害的病理生理和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R-A)系统抑制剂的治疗.

  • 1,25-(OH)2D3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尿足细胞排泄及肾小球WT-1分布的影响

    作者:邹敏书;何威逊;余健;聂国明

    目的 探讨1,25-(OH)2D3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尿足细胞(UPC)排泄及肾小球WT-1蛋白分布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FSGS组、1,25-(OH)2D3组.采用左肾摘除,阿霉素重复注射诱导FSGS大鼠模型.1,25-(OH)2D3组在第1次给予阿霉素后1周埋植渗透性微量泵按0.03 ng/(g·d)皮下给予1,25-(OH)2D3.实验10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Wflm's tumor-1(WT-1),观察肾小球WT-1的分布.尿WT-1荧光细胞即为尿液足细胞.结果 FSGS组UPC、UAER、TGF-β1、CTGF、肾小球细胞数及细胞外基质(ECM)/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FSGS组相比,1,25-(OH)2D3组UAER、ECM/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显著降低(P<0.01),UPC、TGF-β1、肾小球细胞数亦降低(P<0.05),CTGF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荧光染色示WT-1在对照组正常,FSGS组呈节段性缺失,1,25-(OH)2D3组缺失较轻.UPC与UAER呈正相关(r.=0.42,P<0.05),TGF-β1与CTGF亦呈正相关(r.=0.47,P<0.05).结论 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FSGS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1,25-(OH)2D3可减轻FSGS大鼠UPC、UAER、TGF-β1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细胞数及ECM增殖,恢复肾组织WT1-表达而有肾保护作用.

  • 罗格列酮对肾硬化大鼠模型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向飞;韩亚荣;陈硕;陆苗苗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肾硬化大鼠模型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大鼠左肾全切除术,并采用多柔比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模型.治疗组于手术当日开始给予罗格列酮3 mg· kg-1· d-1灌胃,每日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持续12周.采用HE、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硬化程度,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ILK及纤维连接蛋白(FN)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肾组织中ILK mRNA及F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损伤Paller氏评分均较高于假手术组(P<0.05),肾小球明显硬化;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P<0.05),FSGS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ILK及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ILK及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ILK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病,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ILK的表达来改善肾小球硬化.

  • 足细胞损伤在多柔比星肾损害大鼠病程中变化及意义

    作者:沈雯雯;周琪;汪渊;陈柯;梁维龙;阚春明;戴宏;张伯科

    目的 通过检测肾组织WT-1的表达变化来动态观察多柔比星肾纤维化大鼠足细胞的数目的变化,探讨其与蛋白尿和肾纤维化发展的时效量效关系.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建立多柔比星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首次注射多柔比星起,第4、7、10、13周每组处死模型组大鼠5只和对照组4只,留取肾脏标本,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BCA法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半定量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 第4周开始,肾纤维化组大鼠蛋白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病理在第7周时出现局灶肾小球硬化,第10周时呈典型肾小球硬化,第13周时出现广泛的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随着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逐步加重及尿蛋白量逐渐增加,肾皮质WT-1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第4、7、10、13周分别较对照组下降24%、42%、56%、 70%.结论 足细胞相对密度及相对数量的减少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并与肾纤维化的发展呈时间依赖性.

  • 高血压肾硬化病人血清中TIMP-1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韩兴涛;刘丽秋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高血压肾硬化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20例原发性高血压、20例高血压肾硬化、20例高血压肾硬化尿毒症病人外周血TIMP-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肾硬化尿毒症组、高血压肾硬化组血清中TIMP-1的含量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性(F=208.97,q=30.87、22.96,P<0.01);高血压肾硬化尿毒症组血清中TIMP-1的含量高于高血压肾硬化组,差异有显著性(q=7.95,P<0.01).结论 TIMP-1含量增高在高血压性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洛汀新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尿液足细胞的影响

    作者:邹敏书;赵林双;余健;聂国明;刘雪梅

    目的 探讨尿液足细胞检测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FSGS)中的意义,洛汀新对FSGS大鼠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行大鼠左肾摘除,术后第7天给予阿霉素5mg/kg尾静脉注射,第28天重复注射阿霉素3mg/kg.第1次注药后1周,治疗组大鼠给予洛汀新3mg/(kg·d)灌胃,实验时间12周.动态检测术后第4、8、12周24h尿蛋白定量(TP/24h),血肌酐(Cr),总胆固醇(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以检测尿液中足细胞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各时间点TP/24h、Cr、TC均较同期治疗组升高,随时间进展同组各指标亦逐渐升高,部分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第4、8、12周尿足细胞分别为(0.46±0.22)个/ml、(2.70±0.92)个/ml、(4.26±1.30)个/ml.治疗组分别为(0.0±0.0)个/ml、(1.03±0.70)个/ml、(2.49±1.01)个/ml.同一时间点两组尿液足细胞相比分别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呈进行性进展,第4周系膜细胞、系膜基质轻度增加;第8周系膜增生加重,部分肾小球出现节段硬化;第12周65%肾小球节段硬化,少数呈球性硬化.而治疗组肾病理改变较轻.尿足细胞数与肾小球硬化指数显著正相关,亦与TP/24h正相关.结论 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可成功诱导肾硬化大鼠模型.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FSGS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洛汀新可减少FSGS大鼠尿液足细胞的排泄而有肾保护作用.

  • 松弛素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谢中;谢祥成

    肾脏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而松弛素(RLX)是一种肽类激素,主要通过调节促纤维化因子分泌、抑制纤维母细胞分化和胶原形成来抑制纤维化进程,甚至还可以减轻已纤维化的程度[1],逆转纤维化进程.但是由于给药途径较复杂,目前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关键词: 肾硬化症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