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중국의학영상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 影响因子: 1.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5185
  • 国内刊号: 11-31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健宾楼1206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蔡幼铨 周诚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在上腹部双源CT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王亚宁;时高峰;杜煜;王琦

    目的 评价低剂量造影剂结合低管电压(100 kV)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80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造影剂用量1.5 ml/kg,管电压120 kV,采用反投影滤过重建算法;低剂量组造影剂用量1.0 ml/kg,管电压100kV,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扫描剂量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测量两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腹主动脉、门静脉(门静脉期)、肝脏、脾脏、胰腺、腹膜后脂肪及肌肉(竖脊肌)的平均CT值及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并对图像进行评级评分.结果 常规剂量组造影剂平均用量及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t=12.344、30.169,P<0.05);两组图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主动脉、肝脏、门静脉(门静脉期)、脾脏、胰腺、腹膜后脂肪及肌肉的平均CT值、噪声、SNR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 低剂量造影剂结合100 kV管电压及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得到质量满意的上腹部CT增强扫描图像.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与MRI表现

    作者:孙祎繁;陈自谦;吴应行;王述文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有无钙化、坏死与囊变、星状瘢痕、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强化情况、肾周组织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果 13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病灶大径(4.4±1.7) cm.CT平扫3例病灶呈等密度;皮髓质期8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6例强化低于肾皮质,2例强化稍高于肾皮质;实质期4例强化下降并低于肾髓质,4例持续强化但在排泄期密度开始下降.5例MRI平扫T1WI病灶呈等、低信号,T2WI病灶呈混杂稍高信号,DWI呈混杂高信号;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特点与CT相似.8例见星芒状瘢痕,8例见完整包膜,1例见钙化.13例低分子量角蛋白(+),10例CD10(+),5例钙黏附蛋白-E(+),3例上皮膜抗原(+),5例细胞角蛋白-7(+).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位于肾皮质区,边界清楚,大部分肿瘤为富血供,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MR1平扫病灶呈等信号,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囊变或坏死少见,中央出现星状瘢痕,对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 小儿胆管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MRI表现

    作者:鲁果果;高雪梅;程敬亮;李玉博

    1 病例简介病例1:女,l岁8个月.发热13d,体温高达39.5℃,皮肤黄染10d,流涕,给予抗炎治疗后体温下降,但皮肤黄染加重,大便灰白色,小便色黄.体格检查:右腹部可扪及一质软包块,肝脏肋缘下触及,肋下3 cm.

  • 超声新技术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敏郁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主要的病因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普遍的原因是高风险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栓塞,从而引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或者由于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破裂、碎片脱落引起血管栓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1].

  • 超声、CT和MRI测定局部心肌应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勇

    心脏的舒缩功能对临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局部心肌收缩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2].射血分数是临床评估心脏收缩功能的常用指标,但仅1项指标无法反映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3].目前测定局部心肌应变的无创性影像学技术主要有超声、CT和MRI.本文总结超声、CT和MRI测定局部心肌应变的现状,并对3种技术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 MRI诊断腕舟骨骨折及评价骨折后骨质活性的应用

    作者:王淑丽;马信龙

    腕舟骨骨折是常见的腕骨骨折,目前认为MRI是诊断隐匿性腕舟骨骨折的“金标准”[1].常规MRI及对比增强MRI可以用于检测腕舟骨骨折后舟骨近极骨质活性状况,以及预测术后舟骨愈合,为临床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人附睾蛋白4和影像学检查对卵巢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忠春;张艳利;姜楠;杨梅;郭顺林

    卵巢癌是死亡率高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70%~80%的卵巢癌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20%~30%,而早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可达92%[1].因此,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术前临床分期及良恶性鉴别能力有重要意义.

  • 下颌神经管颌骨内走行方向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作者:邓丽;黄震;章福保;余晶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时,行偏颊或偏舌跨下颌神经管种植术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160例老年患者下颌骨患者行锥形束CT扫描,在预定截面上测量下颌神经管至颊、舌以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 第一、第二磨牙下颌神经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32、45.278,P<0.01).第一磨牙颊、舌侧骨板的水平距离和下颌神经管外缘至颊侧骨板的距离均小于第二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34、38.134,P<0.01).第一磨牙居中型为主,共102例(81.6%);第二磨牙以偏舌型为主,共110例(81.5%).结论 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明显不足时,在多数第二磨牙区及部分第一磨牙区偏颊侧越过神经管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 CT测量食管癌体积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高红梅;沈文斌;池书平;肖国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所得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采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174例T1~4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GTV进行勾画,分析肿瘤大横径、长度及体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l、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89%、42.53%和27.63%.肿瘤大横径(x2=11.46,P<0.001)、长度(x2=4.59,P<0.05)及体积(x2=13.07,P<0.001)对患者的预后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大横径(x2=11.05,P<0.001)及体积(x2=5.88,P<0.05)显著影响患者的局部控制率.GTV(HR=1.010,P<0.001)和大横径(HR=2.167,P<0.01)分别为影响患者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独立因素.当肿瘤体积及大横径分别取51.74 cm3和4.11 cm时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临界值(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所得GTV大小能较准确地预测T1-4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肿瘤体积≥51.74 cm3及肿瘤大横径≥4.11 cm的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建议临床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Castleman病的CT诊断

    作者:于永梅

    目的 分析Castleman病(CD)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C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3例局限型,5例弥漫型.局限型CT平扫8例为密度均匀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例病灶内见点状、分支状钙化灶,5例病灶内见条形、片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6例动脉早期均匀强化,与周围血管相似;5例强化不明显;2例呈环形强化.弥漫型CT平扫表现为多发弥漫分布软组织结节灶,大小不等,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结论 CD是少见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容易误诊,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多数透明血管型CD有一定的特征,仔细分析CT特征及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超声与鼻内镜对鼻咽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高泳;朱尚勇

    目的 对比超声与鼻内镜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71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行超声及鼻内镜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者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结果 71例鼻咽癌患者中,超声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为90.1%,鼻内镜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为88.7%,两者对鼻咽癌的诊断敏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3,P>0.05).71例中,超声及鼻内镜均未检出2例.结论 超声可以对鼻咽癌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发现鼻内镜漏诊病例,与鼻内镜联合应用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科学的依据.

  • CT血管成像显示椎动脉解剖变异

    作者:王贺新;张婷婷;王正;杨涛;董少义;汪超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动脉起源变异与走行变异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椎动脉起源变异和(或)走行变异患者的MSCTA资料,应用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和高级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分析椎动脉起源变异和走行变异的相关性.结果 114例中,67例仅走行变异,2例仅起源变异,45例同时具有起源变异和走行变异.起源变异与走行变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67,P<0.05),比值比为194.44,95% CI为46.13~819.67.结论 椎动脉起源变异与走行变异间存在相关性,起源变异是导致走行变异的重要因素.MSCTA可以清晰客观地显示椎动脉的起源变异和走行变异,对了解椎动脉变异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价值.

  • 肌肉骨骼肿瘤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王砚亮;李莉;卞益同;马晔;崔君;金国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肿瘤Ki-67表达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鉴别肿瘤良恶性及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行DWI检查的原发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术后均检测Ki-67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实质部位ADC值与肿瘤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61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4例,ADC值为(1.58±0.82) ×10-3 mm2/s;恶性肿瘤27例,ADC值为(1.28±0.32) ×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P>0.05);9例富含黏液基质的肿瘤ADC值为(2.32±0.19)×10-3 mm2/s,52例其他肿瘤ADC值为(1.36±0.37) ×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4,P<0.05).良性肿瘤Ki-67标记指数为(9.24±7.17)%,恶性肿瘤Ki-67标记指数为(40.14±16.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P<0.001).良、恶性肿瘤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r=-0.409,P<0.01).结论 良、恶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ADC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但ADC值无法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当ADC值>2.0× 10-3 mm2/s时对诊断富含黏液基质的肿瘤有一定的价值.

  • MR关节造影在肩关节盂唇撕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树学;任明达;肖铮;吴宇峰;洪云恒;张雄彪

    目的 探讨MR关节造影(MRA)在诊断肩关节盂唇撕裂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43例(45个部位)经肩关节镜证实的盂唇撕裂患者的MRI及MRA征象,分析两者对不同部位盂唇撕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MRI诊断前盂唇撕裂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86.0%;MRA诊断前盂唇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0%,两者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MRI诊断上盂唇撕裂的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83.7%;MRA诊断上盂唇撕裂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100.o%,准确度为97.7%,两者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MRI及MRA诊断后盂唇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05).结论 MRA诊断肩关节前盂唇及上盂唇撕裂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MRI,在肩关节盂唇撕裂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石晓莹;任翠萍;程敬亮;李莹;李贝贝

    目的 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肿瘤患者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检查(b值取0、30、50、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 s/mm2),其中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30例.以患者自身对侧正常骨髓作为对照,比较各组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DC)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DC)值及快速成分所占比例(ffast)的差异.结果 良性组Slow ADC值、Fast ADC值及ffast值分别为(1.51±0.62)×10-3 mm2/s、(118.8±95.0) ×10-3 mm2/s、0.24±0.15;恶性组Slow ADC值、Fast ADC值及ffast值分别为(0.94±0.28)×10-3 mm2/s、(88.9±78.8)×10-3 mm2/s、0.35±0.21;对照组Slow ADC值、FastADC值及ffast值分别为(0.63±0.37) ×10-3 mm2/s、(87.3±84.1)×10-3 mm2/s、0.33±0.16.3组间Slow 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t 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ffas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ff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DWI在原发性骨肿瘤的应用切实可行,不同Slow ADC值可以为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多发非连续性脊柱结核的18F-FDG PET/CT应用价值

    作者:高欣;杨春山;石华铮;毛德金;江曦;李成州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可以具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相邻椎体和椎间盘破坏,并伴椎旁脓肿、脊髓压迫等.而临床和(或)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者,诊断较困难.根据Pande等[1]的分类,多发非连续性脊柱结核属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脊柱结核.

  • 远红外热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程诚;高宇红;薛毅珑;田磊;崔忻;尚爱加

    目的 分析远红外热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ATIR-M301B非制冷焦平面医用远红外热像仪,采集头面部红外热像图,分析不同检测区域的温度差,比较两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前后红外热像图变化特征.结果 观察组眶上区、内眦区、额区、面颊区对称区域温度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5、1.062、1.536、2.627,P<0.05);32例治疗前后热像图温度改变,眶上区、内眦区、额区、面颊区温度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0.873、1.469、0.665,P<0.05).红外热像图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率为83%.结论 远红外热像图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是颈内系统病变诊断的无创的功能影像客观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PET飞行时间技术对标准摄取值的增益影响

    作者:邵晓梁;邵小南;徐梅;王小松;王跃涛

    目的 在临床病例中验证PET飞行时间技术(TOF)对标准摄取值(SUV)的增益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61例受检者共136处病灶分别采用TOF和非TOF重建图像,比较两组大SUV(SUVmax)和平均SUV(SUVmean)的差异;将TOF组较非TOF组SUV升高的百分比定义为△SUV,△SUV>0视为存在增益作用;分析TOF技术对病灶△SUV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小病灶及高体重指数(BMI)者SUV的增益价值.结果 ①TOF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10.02±7.40、6.89±4.95,均显著高于非TOF组的9.17±7.50、6.32±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2、10.136,P<0.01).②136处病灶中,△SUVmax>0共117处(0.21%~82.86%),△SUVmean>0共119处(0.18%~93.46%).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检者的BMI与△SUVmax、△SUVmean呈正相关(r=0.312、0.272,P<0.01),病灶直径与△SUVmax、△SUVmean呈负相关(r=-0.426、-0.411,P<0.01).④TOF技术对直径<1.5 cm的病灶及BMI≥25 kg/m2的SUV增益更显著(P<0.05).结论 PET图像通过TOF重建后,可以显著提高SUV,其中高BMI受检者图像质量及小病灶的探测能力明显提高.

  • 品质管理圈在提高肝脏MR检查质量的应用

    作者:吴南洲;李梦露;张晓晶;赵廷强;边祥兵;马林

    目的 比较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肝脏MRI图像质量,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肝脏MR检查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肝脏MR检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圈成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肝脏MR检查质量的改善情况,评价品质管圈的活动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肝脏MR检查的优质率由改善前的62.40%提高至改善后的92.52%.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明显提高肝脏MR检查的优质率,还可以提高组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值得进一步推广.

  • 骨盆数字断层融合辐射剂量优化

    作者:吴慧钊;张泽坤;丁芳芳;吴文娟;宋岩

    目的 探讨骨盆数字断层融合(DTS)成像的佳剂量比,以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资料与方法 对18具骨盆标本进行3组骨盆DTS扫描和1组髋关节CT扫描,其中3组骨盆DTS扫描的剂量比参数值分别为6、7、10,比较4组所得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剂量.结果 4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2.06,P<0.001),4组髋关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2.34,P<0.001).4组间检查剂量依次为:6DTS剂量比组<7DTS剂量比组<10DTS剂量比组<CT组;DTS剂量比设置为6时所得图像质量低于其他3组,而DTS剂量比设置为7、10时的图像质量与CT无差别.剂量比设置为7时的DTS图像质量高而检查剂量小.结论 剂量比影响骨盆DTS的检查剂量和图像质量,骨盆DTS检查的佳剂量比为7,在此剂量比设置下,可以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

  • SonoVue造影剂引起过敏反应1例

    作者:吴松;王翠英;姜锐;王静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因“乏力1年加重,伴厌食半年”在当地医院就诊.CT平扫示肝右叶低密度灶,诊断为肝内肿瘤待排,遂转至烟台市传染病医院就诊.增强CT扫描示右肝低密度灶动脉期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灶,考虑为原发性肝癌.入院后行保肝治疗,拟行超声引导下肝内肿瘤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

中国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